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精選13篇)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精選13篇)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1

聽了高老師傳達的聽課精神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每個老師的微型課都如此精彩,活潑有趣,總體的特點有: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精選13篇)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緻、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複習導入,②謎語猜測導入,③圖片導入,④實驗導入。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雙氧水可製氧氣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通過研究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基本功大賽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範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基本功大賽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儘可能得到增長。例如通過微型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雙氧水製取氧氣的條件,以及得出二氧化錳在此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催化劑的特徵等。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

能説清楚。

同時,我感受到課改形勢的改變。

新的形勢下應關注:1、體現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創造性使用教科書(用教科書教),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4、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學習、社會發展,5、課堂的生成性(上課時出現的意外問題),6、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多元化學習方式,7、師生互動,8、課堂情景,9、個體差異,10、促進學習的多元化。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説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基本功大賽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覆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鑽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麼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範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麼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將食品墊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穫,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總之,聽完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2

聽了高老師傳達的聽課精神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每個老師的微型課都如此精彩,活潑有趣,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緻、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複習導入,②謎語猜測導入,③圖片導入,④實驗導入。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雙氧水可製氧氣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通過研究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基本功大賽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範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基本功大賽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儘可能得到增長。例如通過微型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雙氧水製取氧氣的條件,以及得出二氧化錳在此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催化劑的特徵等。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

能説清楚。

同時,我感受到課改形勢的改變。

新的形勢下應關注:1、體現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創造性使用教科書(用教科書教),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4、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學習、社會發展,5、課堂的生成性(上課時出現的意外問題),6、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多元化學習方式,7、師生互動,8、課堂情景,9、個體差異,10、促進學習的多元化。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説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基本功大賽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覆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鑽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麼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範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麼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將食品墊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穫,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總之,聽完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3

國中化學優質課,我非常有幸聆聽了全體教師的教學活動。參賽選手的激烈的比拼和專家們精彩的點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很想和同仁們一起交流。

一、感慨優質課的精彩

説真的,一天半聽下來感覺一點都不累,課中高潮迭起,令我們觀摩者心曠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緻、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複習導入:如從瞭解學生對水的淨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進入主題。②詩歌朗誦導入:如師生共同朗誦引入《分子和原子》,讓聽課者感到親切自然,另有用鄭板橋的竹子引入《竹子裏的奧祕》等。③圖片導入:上課鈴響,老師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各個圖片,由此導入新課。琳琅滿目的美麗圖片把同學們一下子帶入了異彩紛呈的化學世界之中來。④實驗導入:用酒精燈的點燃與熄滅引入課題《燃燒與滅火》,生活中聞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歌曲導入:未上課之前,幾乎每位老師都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優美動聽的歌曲把聽課者都帶入了一種美妙的境界之中。這種方式在給聽課者帶來音樂享受的同時,自然地導出了新課。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9節課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探究主題廣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識都成了探究的載體;探究形式多樣,有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如《竹子裏的奧祕》,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獨有音頻、視頻效果,巧妙插入動畫、新聞的片斷,起到獨到的教學效果,如《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和《愛護水資源》這樣的例子每一課都有。另外實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試驗的效果,讓學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組成》。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9節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範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有的教師在下課時還不忘把課堂作為逃生演練場,讓學生在課堂上了學會逃生本領。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9節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儘可能得到增長。例如磷的燃燒實驗的改進和課本完全不一樣,一個實驗引出一個結論,而且還防止了環境污染。電解水實驗中氫氣的檢驗和氫氣性質的實驗和課本也不一樣,把實驗現象一下子變得直觀明瞭,學生也容易掌握。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能説清楚。

二、感受課改形勢的改變

教育專家總結了現在的教學形勢。強調這次評比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學習的心態和研究的視角來觀摩課。新的形勢下應關注:1、體現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創造性使用教科書(用教科書教),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4、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學習、社會發展,5、課堂的生成性(上課時出現的意外問題),6、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多元化學習方式,7、師生互動,8、課堂情景,9、個體差異,10、促進學習的多元化。

三、聽課後的感觸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説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優質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覆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鑽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麼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範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麼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這次評比課中以實驗為主的各種探究的成功開展,再次證明了實驗的地位。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將食品墊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穫,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和同仁們討論、交流。例如:

①教師應該如何點評學生的發言?

②很多活動的情節設計得不錯,老師應該如何在活動的基礎上展開、順勢擴大成果?

③教師在課中為什麼不願意偏離自己設計好的軌道?

④優質課的老師需要書嗎?

⑤用多媒體上課還需要板書嗎?

⑥上評比課的實驗平時都能做到嗎?都能這樣去精心準備嗎?

⑦上課時可以就一個問題展開長時間的討論嗎?

⑧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要給學生獎品嗎?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需要興趣,學英語更需要興趣,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英語課堂教學變的趣味橫生呢?根據自己多年的農村英語教學實踐,我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就是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效率。

具體如下: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係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並非説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於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環境如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於為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脱,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鬆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範、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要“寓教於樂““動靜結合“。課前,可以用英語講一個笑話或唱一首英語歌曲來活躍氣氛。“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agoodbeginningishalfdone)。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準備轉變自己的角色,不能“一言堂”,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動向,及時調整。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複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具體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改進。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幫助我不斷成長。四、如何設計好課堂任務

《新目標英語》倡導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也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任務的設計也就是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

1、任務要真實。既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又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如何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5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任務:某同學生日要舉行一個晚會,邀請各位同學參加,你是接受還是拒絕,用英語又如何表示?

2、任務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並由高級任務跨入初級任務的循環,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

3、要注意任務的合作性。任務的完成必須依賴於學習者之間的共同合作,每一個學習者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都擔當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合作精神。

五、如何組織閲讀教學

《新目標英語》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閲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閲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細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閲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閲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5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就過去了,回顧這一期的教學,感覺特別地累,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初欠帶畢業班,更是誠惶誠恐,擔心自己的解讀不準,而使學生有什麼閃失。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為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學生當中,變成他們的笑臉,就學生愉快的學習,就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自始至終強調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後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認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二、在閲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説一説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閲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學生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列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這一關。在聽、説、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6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的搏動給音樂注入了活力。國小低年級教學中,我以節奏變化為切入點,橫向口子開得小、縱向挖得深。以學生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兒童歌曲和生活中的事物為創作素材,引導有機創作,降低難度。對人音版第一冊第五課歌曲《閃爍的小星星》進行了大膽創新、改編題為《星星變奏曲》,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閃爍的小星星》這首歌,小朋友在幼兒園裏已經會唱了,對他們來講已沒有什麼新鮮感了。要想讓同學不覺得老生常談、枯燥無味,必須要有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擴展知識,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課教學從節奏入手,通過讓學生為星星的歌起好聽的名字學唱《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知道不同的節奏可以表現不同的小星星。課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動”起來了,沒有一處死角,而作為老師的我,卻一改往日汗流浹背、口乾舌燥的狼狽相,完全“閒”了下來,與學生打成一片,一起盡情表演,一起放聲歌唱,實在是既輕鬆又愉快。

課後我想,在為歌曲起名字這一環節中,學生為歌曲起了好多好聽的名字,由於課件的原因沒能顯示很遺憾,應準備好卡片把學生起的名字也顯示出來更能激發學習、想象的熱情。

我認為,音樂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從音樂中找到快樂。

三.課堂實錄

1.拍手律動、師生問候

2.隨優美、安靜的音樂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幻想、陶醉看星星等動作後出示藍色的長紗巾。“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條什麼顏色的紗巾(藍色)這藍藍的顏色像什麼?(像海洋、天空、花朵、游泳池)我們把它當做靜靜夜晚天空,你想成為這美麗夜晚天空中的一顆小星星嗎”,教師把一顆卡片小星星貼在藍紗巾上。“月亮姐姐也和我們一起上音樂課”。出示並粘貼月亮圖片。“月亮姐姐説她有一個叫do的小星星是她的好朋友,我請她和我一起做遊戲,do的聲音比較低,和我一起唱唱dodododo,並粘在最底部,學生一次聽出135351並按音高粘貼在紗巾上。

3.課件顯示許多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和月亮姐姐。提問學生該給歌曲取個什麼名字?有的説叫《美麗的星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閃爍的小星星》標題

4.聽唱法學唱《閃爍的小星星》並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5.課件顯示月亮姐姐閉上了一雙美麗大眼睛睡覺了。隨3/4拍音樂做睡覺狀擺動身體,討論後為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6.學唱《星星搖籃曲》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7.課件顯示幾個卡通小星星,隨2/4拍迪斯科節奏自由舞蹈感受音樂,討論後為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8.學唱《頑皮的小星星》,拍節奏演唱、舞蹈。

9.完整演奏《閃爍的小星星》、《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讓學生欣賞後再表演,感受變奏的音樂。

10.學生扮演閃爍的小星星、頑皮的小星星,一起跳《星光恰恰恰》

11.結束部分

(1)“月亮姐姐笑着對小朋友説你們真聰明,知道了音有高低還學會了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小星星,讓小星星變得更可愛了。

(2)隨《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7

我從備課開始就覺得:國小階段到七年級,我們就接觸過國畫。從一般技法表現講,難以體現中國畫這一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瑰寶之精髓。詩、書、畫溶為一體,這才是中國畫的真諦。是“國粹”“國學”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外國人歎為觀止的,因此我認為學生到八年級,理應對我們祖國的偉大傳統文化藝術有所領略。故我在這節課中多加了些課時,力求使學生了解“詩情畫意”,並初步運用所掌握的繪畫語言來依詩作《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這一課集中地體現了我國文化藝術之精粹──“詩情畫意”。圍繞着“詩情畫意”就必須從詩與畫兩方面去帶領(引導)學生領略先人的丹青、墨寶,玩味着古曲、尋覓着佳句;追尋着古人“漸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詩情畫意”。這樣“全方位的” 品味與摹學,才能體味“江南才子”成就“詩情畫意”的暢快之情。

追求意境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特徵之一。山水畫的雄渾厚重,小橋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間雲霧繚繞,小路蜿蜒曲折,樓台聳立,船帆點點...讓我們對畫家對故土的對大自然的眷戀,和痴情,帶給我們充滿情趣,有獨特意境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造是山水畫家畢生的追求。

本課要講清楚各個時代的畫家及作品的名稱、觀念和形態的共同點和差異是什麼?通過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的,同時初步瞭解詩、畫相互轉換的過程與典型例示。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表述水平有所加強,也會對作品產生自己的見解,如何吸引學生到這個境界中來,在本課中,我會引導學生通過中西方繪畫的對比、對國畫大師們作品的欣賞,展開積極的討論,並對學生講解有關本課的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實施過程中,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拓展思維,倡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同時,我在課件中插入幾首古曲,幫助學生理解畫面意境。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通過節奏、旋律、音色完美的組合,能夠感染欣賞者。

總之,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能真正“領略”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教師就必須“全方位”設計教案:即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8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得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定律、規律、原理和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闢性和科學性。在國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課題中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把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讓學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為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説,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9

一提到九年級體育馬上就能聯想到體育會考,在應試教育的慣性下,這已成了檢驗九年級體育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回顧我校歷年來的體育會考成績,應該説比較理想,但近年來顯得有點磕磕絆絆。每次考試總有種提心吊膽的感覺,特別是03和05年的會考成績僅僅超出市平均0.01分,04年則低於市平均0.4分的較大差距創下了我校體育會考的“歷史”。有人不僅要問:憑我校體育組的師資力量在全市也能算在優秀之列,可為何我校的會考成績卻僅僅在平均線上掙扎呢?這裏倒底存在着哪些匪夷所思的因素呢?

一、教師因素。無論哪一門課程,學生成績的好壞肯定與指導教師有直接的關係,體育也不利外。教師的因素主要在於教學方法、敬業程度、課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從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師情況來看,以上幾方面並不存在太大的問題,而且我校的教師都很敬業,幾乎把一年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學中去,不但在課上精心組織教學,竭力督促每個學生去練習,課外拼命擠時間去指導學生練習,哪怕是星期天;教師組內經常相互探討交流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應該説我們的教師在九年級體育教學上是盡心盡職的,況且不計任何報酬,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教師的高尚的職業道德作風。

二、學生因素。所謂教學就包括“教”和“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學就存在“一頭熱而一頭冷”的現象普遍,學生的厭學情緒非常嚴重。這對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幾乎是“摁着牛頭吃草”式的教學方式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以本屆九年級為例,五個快班和五個平行班,快班的成績明顯比平行班的成績要好,這能説明快班學生的成績比慢班好嗎?事實並非如此,兩者並不存在差異性。最終問題很簡單,就是學生“要”和“不要”的問題,而且快班的教學要比慢班輕鬆的多。在快班上課,教師可以“引着牛頭吃草”,可以把瘦“牛”喂得又肥又壯;慢班上課必須是“摁着牛頭吃草”,何況“牛”太多,手只有兩隻,有時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若是班上有“瘋牛病”的,那不是個人能治理得了的。那麼為何會產生如此嚴重的不良的厭學之風呢?……

三、班主任。班主任在一個班級的教學影響力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猶如一把手柁引領着班級的航向。因此,如何與班主任協作對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靠班主任去做,過多的依賴班主任,誇大班主任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對體育教師來説是一種恥辱!其實我認為兩者好比是“錄音機”和“功放”的關係,怎樣來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發揮最大的功效呢?首先兩者都必須相互密切的溝通、同心協力。要調動班主任的責任心光靠教師個人的職業道德的不夠的,必須有一定的獎勵措施才能保證“功放”的優良性能。許多成績優異的學校,班主任的“功放”能力確實比我校的要強,至少功率要大的多。再者,班主任與體育教師要有密切的合作,隨時掌握班上學生的練習情況,並有相關的針對措施,充分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假如能作好以上幾點,班上90%的優秀率就不再是天方夜譚。本文由本站編輯整理。

四、學校考核機制。個人而言,我校的考核機制確實存在着較大的欠缺,主要表現為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效率,不顧及結果。在本屆九年級學生考試訓練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班主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責任感,總是抱以一種“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心態,缺乏工作壓力和熱情,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其中也包括體育教師,特別是對九年級體育教師缺乏獎勵機制這在全市似乎是屈指可數的,那麼這同樣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也就是為何不能做到“有的老師提出九年級考試七年級抓起”的緣故了,何況真正能做到的我想肯定為數不多的,至少全市會考成績前列的學校沒有這樣做。另外,學校的學習風氣光靠班主任的管理是不夠的,而是要靠全體任課老師共同來抓,全體老師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隨着教育局對體育會考成績考核力度的逐步加大,各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校的體育成績甚至精確到了小數點第3位,比世界百米大戰還要精準,這就意味這一位考生的成績可能就會決定學校的名次,決定九年級體育教學的“成敗”。在這樣的一種嚴酷的形式下,要求我們在各方面的工作更加細緻,周密。擁有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固然重要,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最大的功效,這需要一套合理的考核機制,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最好的例證就是會考成績幾乎歷年墊底的北厙中學,今年的成績躍居全市第十名,靠得是什麼?答案是很清楚的。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10

在讀《孔乙己》的時候,我拋除了腦海中所有的成見,與文章“坦誠相見”,一讀彷彿見其人,二讀彷彿有所感,三讀彷彿有所悟,但只是“彷彿”而已,面對經典,有時我會窒悶無語,大約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形吧。後來一則材料進入了我的視野,據孫伏園説,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孔乙己》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讀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語,似醍醐灌頂。

可是於教學而言,“意會”僅僅是第一步,我還必須要“言傳”,教師永遠做不了孤膽英雄,因為教師的核心任務是指導着學生去奪取全面的勝利。如何“言傳”呢?我想第一步還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引導他們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孔乙己苦在哪兒?

社會怎麼薄涼的?於是授課過程中以情境再現為目的有了大量的演讀、模擬,這個過程中注重了課文的朗讀與語言的品味,並順勢對語言文字背後的“語言”進行了必要挖掘。為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的適當位置設置了幾個“觸發點”,一是導入,暗示科舉制度,二是認識咸亨酒店的酒客的等級,三是體會丁舉人與孔乙己同是讀聖賢書同樣形成了扭曲人格,四是讓學生思考作者吶喊什麼。就課堂效果而言,在品語言、現情節的過程中,學生由“笑”轉為“不笑”,現場由“快活的空氣”轉為“肅穆的氣氛”。

但這樣的教學設計天然的特點就是把“我的理解教給學生”,這樣做顯然會讓許多人再次陷入迷茫:這沒讓學生自主,這沒讓學生合作,這沒讓學生探究,甚至這也沒有傳授什麼方法,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是啊,學生學到了什麼?我也想問問聽課的學生,但我沒有機會,45分鐘的相遇僅僅是一次偶然,對學生而言,我的確是個過客。

關於教學設計過緊與過鬆的問題還在困惑着我:過緊就會限制學生的課堂生成,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有控制的痕跡;過鬆就會導致自由散漫、左右出擊的被動局面,並由此導致學習的低效和思維的浮淺。到底怎樣做才是恰當的平衡?

我的書桌上放着一尊魯迅塑像,那是我到上海講《阿長與<山海經>》之後魯迅紀念館的饋贈,此刻,先生正注視着我,我不知道我講的課是否道出了先生的心聲,最後只能感慨一句:道不盡的《孔乙己》啊!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11

畫家亨利曾説,繪畫就是拉根線條去散步。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繪畫和玩的關係。教學《學畫山水畫》第一課時,我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線條的濃淡乾濕和曲直粗細的變化,感受水墨線條的豐富性和動態美。學生用水墨的點線表現人物、動植物和場景,表現實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現愉快的事和煩惱的事。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麼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塗抹的喜悦,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上中國山水畫一課時,也可以製作古詩詞與畫相結合的課件,供學生學習欣賞,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在許多自然風光中,留下了歷代詩人名人的詞句,為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學生介紹這些自然風光的同時,給他們介紹歷代學者文人寫下的詩篇,使學生從景色中領略文學描寫之美,併為我們祖國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作品的畫意又理解了詩詞的含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12

(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設計教學活動

本節課以學生的興趣需要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上課伊始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的方式,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帶到了本節課的研究任務上。抓住三年級學生好玩愛動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整節課以玩為主要活動方式,通過一系列的找空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以玩促學,給足了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設計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率達到100%。

(二)、學生的探究過程明顯、實在。

由於教學活動設計的環環相扣,尤其是找空氣部分,加上實驗記錄單的輔助作用,使得學生的探究過程(包括思維過程和實踐過程)層層遞進,清晰有效。思維過程躍然紙上,實際操作過程井井有條。

(三)、探究材料的指導可以更細緻,要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

探究過程之前,教師通常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驗材料。在探究過程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材料的使用方法進行細緻的指導,關注學生在使用材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材料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本節課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可以自主選擇的風車、注射器、瓶子、紙板,然而部分學生拿到材料之後不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使用),這時教師應該進行個別指導(詢問學生打算怎麼做?為什麼打算這樣做?),使他們的活動有目的有實效。

(四)、更多關注學生探究習慣的養成。

學生的猜想,直接影響他們探究的方向和目的。因此,應該重視學生的猜想,而且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猜想。本節課中,在探究粉筆、磚頭、海綿裏是否有空氣時,我看到一名學生猜想時認為磚頭裏沒有空氣,而通過實驗驗證之後卻發現磚頭裏有空氣,於是他回過頭去把原來猜想時的“磚頭裏沒有空氣”改成了“磚頭裏有空氣”;另外,很多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有所混淆,在實驗現象裏寫着“磚頭、粉筆、海綿裏都有空氣”(應該寫“磚頭、粉筆、海綿”放入水中都冒泡)。這些現象説明學生的探究習慣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需要在更多的活動中進行培養和訓練。

國中化學聽課反思 篇13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國防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着密切的關係,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國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 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係。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他將直接關係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國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淨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準確地説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鍊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着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國中學生學習化學的 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0z93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