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通用18篇)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通用18篇)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

本課設計我按照散文板塊:敍何事?如何寫?抒何情?這一閲讀思路,從學生感興趣的謎語競猜入手,引入課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備課時,試圖把這一課上作展示課:展示蒐集成果、展字詞自學成果、展示問題探究成果、展示文章探究結論,達標測評五大板塊來結構課堂,以此來體現這篇自讀課的“自主”教學模式。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通用18篇)

對這堂課的“學習過程”設定,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一堂真正的好課,應是讓學生心靈的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代之以六大板塊:第一教學板塊──激趣導入,簡介作者;第二教學板塊──自學字詞;第三板塊:通讀課文,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概括”主要內容;第四板塊:──研讀5、6段,對西洋畫和中國畫進行區別;第五板塊:──研讀爸爸的參與作用;第六板塊:──品味語言;第七板塊:——探究結論(閲讀體驗)——總結中心。讓學生自主的讀、説、悟,教師做恰當的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藴含的藝術和美。我也由此體會到了“板塊”式教學的重要性並且我在備課時也充分考慮到“板塊”式教學的內容、實施方法等。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這節課的主題是:“遊戲中產生的藝術美”,所以在設計課堂時,希望以儘量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內涵。為了讓課堂的45分鐘輕鬆度過,同時又能把教學內容自然而然的融會課堂中。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2

《竹影》這一節課在中國畫的基礎上闡釋童稚活動中藴涵的藝術和美,在這堂課中實踐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經過教師的引導,活躍課堂氣氛,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在執教豐子愷的《竹影》一課時,對這堂課的教學的目的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一堂真正的好課,應是讓學生心靈的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由單純的傳授轉變為師生雙方參與的互動,營造師生間和諧、平等、民主的語文課堂,讓學生自主的讀、説、悟,教師做恰當的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藴含的藝術和美。我也由此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我在備課要時也充分考慮到合作的內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時機等。

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這節課的主題是:"遊戲中產生的藝術美",所以在設計課堂時,希望以儘量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內涵。為了讓課堂的45分鐘輕鬆度過,同時又能把教學內容自然而然的融會課堂中,課前做了相當的準備。首先關於作者豐子愷,這是我國着名的漫畫家和文學家,所以對他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在網上我下載了關於豐子愷的生平資料,以及他有代表性的幾幅漫畫,希望給學生一個直觀的體驗。特別是課文中關於中西繪畫的區別,我精心的準備了幾幅中國山水畫和西洋油畫,通過分組的討論的方式,對比分析。為的是學生能夠在對比過程中學會欣賞,活躍課堂氣氛。真正作到在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3

在教學實踐中,從宏觀佈局上,我從文本呈現、文本解讀、文本遷移循序漸進,逐層深入,體現了認知的規律,從文本解讀部分來看,將文章定位在描寫的生動性和繪畫的理論性上,把文章自然分塊,由易到難,在這兩點上,又將前者定為重點,既適合學生又訓練紮實,而把後者定為了解,只讓學生尋找到説法即可轉移注意力,讓學生進入遷移部分,積累課外知識。師生互動融洽,特別是講述中西繪畫的差異時,學生大膽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但是,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羣學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討論完全可以再深入一些。

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質疑與創新的精神,這是語文學習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怎樣讓學生保持願學樂學情緒,怎樣讓課堂始終充滿機智,還需要多思索,需要不斷追求。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4

昨天把第一課結束了,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老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其效果還算不錯。

在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知道了,作者首先寫了稻草人的結構。作者是從稻草人的骨架子、皮膚、帽子、臉等幾方面寫的。還知道作者接着寫了稻草人的盡職和忠誠。

學習第二部分時,我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在小組內都積極發言。提出問題,共同理解。然後老師抽查。有幾個小組都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如:1、隨着稻草人的搖扇子動作的變化,可以體會出稻草人怎樣的心情?2、你能從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嗎?等。通過自己提問題,在小組內解決,這樣,學生學的既認真又踏實,教學效果很明顯。

我感覺這節課上得還是很成功的。我沒有多講,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讀、小組的合作,完成了教學任務。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5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敍了一位紮根海島的戰士,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捕捉小昆蟲,並將它們帶上海島來,給他們種植的蔬菜瓜果傳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來的是感動,戰士帶着昆蟲歸隊,大家對那個來之不易的瓜的愛,擴大開來,是對海島對祖國的愛,那樣的愛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着,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愛。

基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在連接語的提示下初步體會課文內容以後,再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作交流討論也就達到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也正是這麼想的:首先,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解決連接語中提出的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戰士為什麼把昆蟲帶回寶石島?二是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起初,我的預設是,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後圍繞這些句子談出感受,讀出味道。可在課堂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幕:孩子們在交流小戰士把昆蟲帶回寶石島的原因時,就已經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戰士那愛海島、愛祖國的深情。如果此時的我再拘泥於教案,又把學生牽到談讀後感上來,未免有環節迂迴、降低學習效率之嫌。我靈機一動,順勢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既然有這麼多同學都談到小戰士愛海島、愛祖國,那肯定有你們特別充足的理由,能説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孩子們馬上在書上勾畫起相關句子來。尤其在討論交流第二自然段時,讓我感觸頗深,現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但願不會漏下孩子們那精彩的、引人入勝的思維碰撞的火花。

【課文內容】

小高在碼頭上有説有笑,這時候不吭聲了,緊閉着嘴脣,兩眼直髮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裏緊緊地抱着一隻紙箱子。

【教學片斷】

生1:(讀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個“緊緊”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紙箱裏的昆蟲在小高(小戰士)心目中特別重要,小高才緊緊地抱着它。

──嗯,能通過關鍵詞去體會人物的品質,他在有意識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已經很不錯了。因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就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顛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紙盒子給簸掉了。

──也不錯呀,他還能聯繫上下文去體會,我已經有點揚揚自得了。

生3:他把紙箱子裏的昆蟲看得跟寶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説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滿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在交流紙箱子裏的昆蟲在小高心目當中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你們都説得非常精彩,還有其它的發現嗎?

剛才還很熱鬧的課堂一下子又趨於平靜了,有人在躍躍欲試,但更多的是在沉思。這班的孩子們在讀書的深度上確實還存在一些差距。

師:沒關係,如果你暫時還沒有什麼發現,我建議可以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我不想讓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數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嘗試讓更多的孩子去發現那埋在更深一層的美,這樣汲取起來才會更有滋味、更有營養。

不久,舉手的人越來越多。

生4:我發現小高緊閉着嘴脣,兩眼直髮愣,他是暈船了,在暈船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護這紙箱子裏的昆蟲,我很佩服他。

──頓時,教室裏掌聲雷動,我會永遠記住他──劉欽──一個看問題總是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孩子。

生4繼續:老師,我就暈過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似乎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我喜歡。

經他這麼一更形象的解釋,發言的人越來越多,有人還從後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作支撐,教室裏又活躍起來,一個邊防戰士愛島愛國的深情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我帶頭為孩子們的精彩表現鼓起掌來,可以想象他們對這一段的感情朗讀一定更為精彩。

時間在流逝、課堂在繼續,精彩在繼續上演。這堂課,我一直感動着,為課文裏小戰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動,更為班上孩子們那特有的靈氣、那美麗的可愛而感動。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沒有拘泥於教案,我也第一次這麼強烈地感受到,不拘泥於教案原來會如此精彩。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6

事不可小看,細節彰顯魅力,細節成就完美。當我們工作時,我們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認真負責的心態對待每個細節。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趨完美。就拿上課來説,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是一次與學生共同完成教與學的的過程,每一節課都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只有每節課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切實完成好教學任務。正因為如此,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手段,從細處着手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師來説尤為重要。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外祖父的 五件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計之初就始終堅持以文本為依託,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步明瞭課文中“梅花魂”的意義所在。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一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着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靈魂”、“ 骨氣”,從整體上,我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可是細節的處理不足使課堂效果有所減弱。

不足一:朗讀不夠充分。

在進入課文學習時我出示了閲讀要求,讓同學們圍繞要求展開朗讀。同學們很認真地開始了學習,可是由於我急於讓孩子們進入下一環節,當我讓學生停止學習時,同學們有一小半還未自學完。學生學習時間不夠充分就削弱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

不足二:課件使用不夠充分。

為了讓學生對“梅花”及“梅花魂”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我在導入課文學習時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歎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課件使用還不夠完善,課後,我反思到應在課的後半段應再用一次圖片展示,也就是同學們理解了梅花魂是什麼時再一次演示課件,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樂曲聲和美麗的梅花圖的氛圍中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昇華,使他們再一次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對梅花情有獨鍾,為什麼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從這堂課的教學過程,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着眼,從小事着手,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更加完美的境界。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7

《醜小鴨》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課文,也是安徒生十分有代表的一篇童話故事,寓意是十分深刻的,但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是無論無何也不會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寫這篇童話的真正用意的,作為老師我們就應怎樣引導孩子理解課文資料,指導他們讀好這篇童話才是教學的真正難點和重點。

一、讀準讀好課文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就應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必須的方法,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和空間。例: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從讀得正確到讀出必須的語感;默讀課文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指名讀,男女分主角讀,這些多種的讀書形式讓孩子在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讀之間的橋樑

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髮揮想象,,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醜小鴨的朋友你會怎樣嘲笑他?如果你是醜小鴨你會想些什麼?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並讓他們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課文,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體驗自然,想象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語言文字積累也很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厭惡、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課文中的很多詞語課後我也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這樣會對他們今後的寫作打好基礎。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8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物的文章,描繪了晚飯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作者準確地用詞、生動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抓住火燒雲顏色、形狀極多和顏色、形狀變化極快這兩個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火燒雲,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啟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在本組中是精讀課文,而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作文材料。這就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為三大段分來寫,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講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講火燒雲下去時的情景。 本節課我帶領學生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學習,體會了作者描寫這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和看到火燒雲的喜悦心情。課中我抓住“多、變”的特點,根據聾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採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受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找一找等活動,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在分析、對比句子的異同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句子好在哪兒,有效地為突破難點。 在課堂中,我是這樣具體進行教學的: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在閲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四)、加強練習,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1、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開了,一學生説:“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一學生説:“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一學生又説:“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説説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説:“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3、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説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説“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説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説“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説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4、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一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處:

一、複習階段我讓學生説説每個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難度,學生沒能回答出來。這就讓我感到問題的提出要有階梯式,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是比較重要的。

二、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整節課,讓聽課的老師和我也感覺得老師總是牽着學生來走。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四、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學還應該深入一些。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9

時光飛逝,一轉眼一個學期又過去了。本人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學校同事的支持下,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回顧一學期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缺點和不足更是不容迴避的,現反思如下:

一、課堂上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應有客觀公正的評判。

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造了富有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我也常在教學中發現:一個問題,學生們常有許多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觀點。這個時候為了珍視學生的個性特徵,尊重學生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我往往對這些答案全盤肯定,統一説個好,造成皆大歡喜的局面。

反思:

(一)這些答案都是十全十美的嗎?這些答案就不存在問題了嗎?指出不足,就一定傷學生自尊嗎?不!應該説,絕大部分學生的心靈並非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即便部分學生如此,那麼,這般“呵護”,也只會使其心靈更嬌更脆。試想,這樣的學生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如何接受生活的考驗?再説,虛假籠統的評判反饋給學生的是錯誤的信息,這種欺騙對該學生而言也構成了傷害。

(二)在保護一方的同時是否又傷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顯勝出一籌的同學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學生領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對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師還可敬嗎?以後的教育還有説服力嗎?

所以這是狹隘的“尊重”,可能換來的是無盡的“傷害”。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應該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的答案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判。教師應善於指出學生不足。的確,在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判時,很可能會傷及弱的一方。但是,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真誠的目光,鼓勵的話語,親切的拍撫傳達你對他的信任、期待、熱愛。學生在發現自身不足的同時,感受到了濃濃的師愛,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

二、語文課應該姓“語”,應該注重品詞析句,應該上出語文味。

語文課本身包含的知識豐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新課程標準一聲令下:“強調課程之間的整合”,於是在我的教學下,語文課成了思想政治課、成了科學課、成了社會課,語文課變了味,不再姓“語”了。語文課強調學生對於語言的品味,而我對一些文句優美描寫精彩的片斷,對其中的重點詞句視而不見,讓學生籠統讀過幾遍就一了百了。

反思:

(一)不加咀嚼的朗讀真能讓學生感悟、理解、內化嗎?我們是否把朗讀的功能過於誇大了?不啟動思維,不用心體悟,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在嘴邊溜過,在他們大腦的皮層上未留絲毫痕跡,不待下課,這一切恐怕早化為過眼煙雲。如此這般,不加咀嚼,怎能消化?談何積澱?學生的語文素質又從何提高?

(二)語文課重在品詞析句,這是語文課語文味的來源。語文教學需要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對一些成語,需啟動分析思維、聚合思維,並在聯繫上下文的過程中進行理解。需要強調的是,這理解決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賓奪主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心靈與文本的交融。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理應成為閲讀的基本功。

(三)將品詞析句與朗讀相結合。遊離於品詞析句之外的朗讀,猶如喪失靈魂的軀殼。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方顯其完美。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品味,在解析後藉助朗讀進行表達。對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可直接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詮釋、表達對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讀,語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積澱,學生才能學會閲讀,才能進行大閲讀,他們心靈中的文學園地才有可能生機盎然,碩果累累,才能品嚐到語文課的醇美味道!

我想在這紛繁的教改大潮中,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面對層出不窮的先進教育理念,瞻前顧後裹足不前也好,不加消化機械運用也好,都不是應有的態度。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這才是每一位新世紀人類靈魂工程師應有的素質。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0

教學《影子》時,明顯感到學生很喜歡這篇課文。還沒上課,他們都會背了。我提問:“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同桌説一説: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很興奮,馬上左看看,右瞧瞧後,同桌就互相進行説話訓練,然後指名説。

接 着我引出了課題。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現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想想,你在什麼時候看到過它?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舉手想發表自己的看 法。我趁勢引入課文教學。請學生們看圖,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出示第一幅圖),學生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小手就陸陸續續地舉起來了,有的説:太陽在小朋友 的前面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後面。也有的説:小朋友向太陽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後面。我一一肯定。又故作神祕地説:小朋友怎樣走,影子會在他前面?有個學生馬 上站起來説:“老師,我知道。小朋友揹着太陽走,影子就會在他的前面。”多聰明的孩子啊,我大大表揚了他一番,誇他是我們班裏的小博士。聽到表揚,孩子顯 得很高興,坐下來後,腰背挺得筆直。(這是一個上課不太聽,卻很聰明的孩子。)

學完課文,我還讓孩子們同桌合作,一個做影子,一個做小孩,表演書本的內容。其他孩子邊看邊念課文。這似乎讓學習變成了遊戲,孩子們非常投入地準備,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鞏固了課文。

思考:

1.教學內容如何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教學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這個要求會不會過高?

教學這個課時後,我有如下體會

1、注意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應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如教學一開始,我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説説: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 友。“那麼,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嗎?”話音剛落,很多學生紛紛舉手,想發表自己的看法。這説明了把生活現象引入課堂,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 習興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時,我説:“為什麼不説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餵過小狗,小狗是怎麼跟你玩的?”親切 的家常話題,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 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 流的能力。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同桌看圖互相討論: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嗎?從圖上哪兒看出來?在理解課文的重點句子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它是我 的好朋友”時,讓四人小組展開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同時,學生思維積 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通過讓學生質疑,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

主 動參與課堂教學,更有利於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因為,學生的疑點往往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一個問題是由老師提出來還是由孩子提出來, 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如在學生讀通了課文之後,讓學生想想:你 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這個問題一提出,引起了學生更積極地去思考。學生們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儘管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很簡單,或者不是問題,但 也足以説明他們已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已在思考,已經有了問題意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善於創設與教材內容有內在聯繫的現實生活情景,使學生見景生情,在生活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主動發展。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1

語文教學主要藉助反覆的、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把教學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指導讀的方式多樣,富有變化。

如學生談到第8自然段,老師問“這一段哪一個字揪着你的心?”引導學生抓住“毒”字,聯繫下文在書上畫出毒打的詞語?

接着教師出示句子“昨天晚上我捱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着了。老闆揪着我的頭髮,把我拖到院子裏,拿皮帶揍了我一頓。”

“孩子們怎樣的打是毒打?”引導學生抓住“揪”、“拖”、“戳”等詞進行解讀的同時展開想象。當學生説到老闆娘拿魚嘴直戳凡卡的臉,師再次點撥:同學們,摸摸自己的臉,説説你的感受。再讀一讀。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當學生逐漸明確凡卡的信不會寄到爺爺手中,而爺爺即使收到也不會來接他時,我引導學生輕讀——“我們怎麼忍心驚擾她的美夢,讓我們輕一點,讓可憐的孩子的夢做得更長一些吧!”學生在輕輕地讀,悲傷卻是沉甸甸的。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2

《看雪》是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台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了祖國寶島台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着祖國早日統一的共同心願。

本課從內容上來看,理解似乎不難,可是中國台灣看不到雪,還有兩崖兒童盼統一對於孩子來講都比較陌生,教學中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層心理距離,就很難把課上好。

所以,教學中設計“零距離”的情景對視,是教學關鍵。

本課教學,通過讀、想、寫的結合,在情景中學習課文,努力實現情感的交隔。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本段設計,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實與虛擬的空間裏,留一條通道——看雪,“雪”中的個味不同。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閲讀期待的心理。學生在體驗中國台灣的孩子們看的是“櫥窗裏的雪”和老師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差,而這 樣的落差,正是課文“情”線產生的“源”,牽好了這條線,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二、“讀問句”,理心情,感受鄉情。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着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讚許。二是“爭着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這節課教寫“爭先恐後”,是堅持每節課都有指導寫字的過程,指導書寫的時候,這四個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點上相似,指導起來學生收穫的快。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生學習期待。

三、讀詩句,一家情,邀請“看雪”

出示中國台灣島圖,出示詩句:中國台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這節課中,很多發言的同學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這説明孩子如果調控的好,他們還是有學習的興趣的。這需要我再次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從閲讀期待的課題來説,這節課在閲讀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還不夠,語文的思維方面落實的還不紮實,如何形成教學的常態,形成語文的創造與思維,是下一步需要討論的問題。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3

今天,我執教了二年級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課,這是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回顧今天的課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寓言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作為今天的教學,再從“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這點出發來檢驗我今天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挖掘成功源泉

俗話説,“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我們的課堂學習要想讓學生嘗試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悦,就應該首先考慮讓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如何挖掘這成功的源泉?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想方設法讓學生帶着自信走入課堂。在課前遊戲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傳話遊戲,遊戲形式雖然簡單,但目的是在簡單的遊戲中讓學生形成“我是很棒的”這樣一種學習心態,在這樣一種心態下我順勢導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了學習。除此之外,我還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在無意識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比直白地對學生説:“我們開始上課了,請同學們注意聽講,注意看書”相比,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搭建朗讀平台

寓言的故事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就是靠這個外殼來藴藏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理解愈深愈透,領會寓意就愈明愈深。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閲讀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兩點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促學,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開展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別分角色讀狼為了想吃小羊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羊的話以尖細柔和説理的語調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的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學生為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孩子們“我要讀”的熱情,激發起孩子們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創設,刺激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

三、拓展閲讀時空

讀書可以使人明智,讀書可以使人明理......閲讀是學好語文、提高寫作的有力途徑,幾乎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認識到閲讀對於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新課程頒發後,閲讀受到了更大的關注,大閲讀觀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通過接觸大量的閲讀材料讓孩子有所感悟、有所習得成為很多語文老師的追求,我也就是其中的一位追隨者。語文課堂上的拓展閲讀,有課堂的當場閲讀--對文本的一種補充與挖掘,有課後的推薦閲讀--與文本相關或作者其他精彩文章。今天我在教學中運用了第二種方法,拓展了閲讀的時間--向課外延伸,拓展了閲讀的空間--向校外伸展。以好書推薦的形式向學生推薦閲讀《伊索寓言》,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讀好名著。推薦閲讀該書的原因有兩個:1、與文本相關。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選自這本書中,利於學生產生閲讀的親切感和迫切心理。2、能學以致用。今天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重視了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理及特點,從而在一步步的朗讀中領會寓意,這種讀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拓展閲讀《伊索寓言》這本書時有所運用,如果堅持這樣做的話,我想學生的閲讀能力是會與日俱增的。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4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根據教材內容,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要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豔麗、甦醒、嬌嫩”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説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因此我按照 “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説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並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 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説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最後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閲讀教學以“讀”為本,本課思路清晰,語言很美,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感悟詞句的優美,課堂上我力求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如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默讀、引讀、齊讀、配樂讀、做動作體會讀等,再通過欣賞鮮花的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直觀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麗,朵朵鮮花爭奇鬥豔,激發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他們的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薰陶。

本課的不足之處有很多,每次提出的問題有一定難度之時,學生們就睜大眼睛看着我,其時我心裏也急呀,於是乎急着想給學生一些啟發,急着想看到學生舉手,話不知不覺就多了起來,於是乎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來説少了許多,他們只是圍着我的思路在轉,思維空間也少了許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單一了許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還有是第四個環節,引導學生建花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沒有前三個環節高,回答問題的質量也不高,學習的熱情與前三個環節形成較大落差。究其原因是國小生生活閲歷淺,對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瞭解甚少。假使我在課前讓學生上網查資料,瞭解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再在第二環節感知花鐘上的花後,進行拓展:“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花開放的時間呢?”為第四個環節建花鐘作個鋪墊,我想在教學第四個環節時,不致於留下遺憾。這個遺憾使我吸取了一個教訓:必須瞭解兒童特點,重視課前預習。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5

本學月教學進入專題複習階段,為了進一步提升複習質量和學生能力,本階段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現狀,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學生能夠易於識記、理解,尤其學以致用。

根據會考説明及相關的解讀,本學月專題複習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名著專題閲讀,因為我們的學生來自農村,真正完整閲讀名著者幾乎沒有,也就是説都是“假閲讀”,但近幾年會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論世的層面。針對此現狀,首先讓學生熟知考點及體型;其次,據“説明”讓學生梳理課後“名著導讀”中的篇目,給學生時間,自己在筆記本上質量根據考點和題型歸納並設計考題,然後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師適當點評;其三,教師補充課本中沒有的作品,並組織學生筆記,賞析人物、語言等。做到以“假”亂“真”的目的,確保學生會考中不失分。

其二,繼續課文古詩文的默寫、理解。組織學生圈定“説明”中的古詩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讀、熟背、熟寫,瞭然於胸。其中古詩詞曲,以機械默寫為主,理解性和遷移性默寫為輔,以教師反覆檢查,學生互相檢查為手段。同時,重點篇目中的名句,師生共同賞析,採取集體討論,教師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名句、名篇會賞、能賞、精賞。

古文部分,重點集中於字、詞、句,尤其課內實詞,重點句子。組織學生集體梳理,首先留時間學生自行翻譯,並標註疑難,共同討論,然後學生互相檢查,查找疏漏,及時彌補和更正。最後教師組織分組檢查落實。

其三,現代文閲讀部分。首先通過資料瞭解,掌握一些做題方法及術語,並通過針對性訓練,明確思路,切入點尤其術語的運用和作用。當然以教師講解和説明為主。然後,以《學習之友》和資料為主,具體分析每道考題所考察的知識點,並組織討論,從而使學生鞏固方法和術語,並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打好會考現代文閲讀的基礎,有效提升學生閲讀的能力。

經過本階段的複習,學生的能力有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盡人意之處:首先,教師對基礎知識的強調較多,但因各種原因,檢查落實還需進一步加強。

其次,教師講的很多,但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因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後,分類複習過程中,教師注重知識的細化,卻忽視了知識的相互鏈接性和相關性,使學生所學知識顯得零亂。

總之,通過本月的複習尤其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有了針對性。特別做好本階段的總結、反思,對以後衝刺階段的複習定會有極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6

課前播放同學喜歡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歌曲,給學生提供一個輕鬆的氛圍,給學生一種情境,後面的幾個環節也是以對話式的形式進行學習,而不是一板一眼的,讓學生懼怕習作。讓他們對自己寫出好的童話有興趣。

二、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首先想想選誰做童話故事的主人公;再猜猜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還要讓學生具體地想故事情節;最後在動筆之前再一次思考,即打腹稿。學生通過反覆思考,選主人公,想大致情節,才能編寫出完整的故事。

三、讓學生大膽的想象

我在教學時,儘可能地減少束縛,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勵,激發學生樂於寫作的激情,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去寫作。

四、先説後寫,積極評價

學生在有了寫作慾望時,我鼓勵學生先進行口頭作文,把故事説出來。在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評價,補充。看誰説的好?人物間的關係是否説清楚了;內容表達是否完整;想象是否合理……在交流中,逐步把話説好。學生會説了,寫自然不成問題。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7

在學校倡導的“三環六步”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組開學階段一般從古詩文單元講起,為的是學生早讀時間多讀多背,多一些時間積累。從去年開始,我在古詩方面結合新課程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學環節。先學生課前預習,至少讀三遍以上,生字詞過關,搜尋有關作者的資料信息。上課後,我導入新課後,請同學先簡介作者,由於國小學過杜詩,學生立刻介紹了作者。然後我讓一學生朗讀全詩《望嶽》一遍,朗讀前我對朗讀提了具體要求:字音準確,節奏把握正確。學生讀完後,我泛泛而談地點評了一下就進入自己的範讀,結果第一句自己就醜,把岱宗夫如何的“夫”二聲讀成了一聲,幸好我態度謙虛,立刻和學生一起翻閲字典,承認自己的錯誤。第二環節我讓學生自讀詩歌,結合下面的小字註釋疏通全詩,不懂的字詞句把它做好記號,先和小組的同學合作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等下舉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學生髮言比較積極踴躍。第三環節則是品讀詩歌,我讓學生自己揣摩詩歌用“我讀懂了這一句”或者“我最喜歡這一句”來説話,談自己的感受和理由。幾分鐘後,我請學生髮言,結果舉手的同學寥寥無幾,我立刻意識到學生參與不夠,必須尋找原因。原來是學生不知如何回答,怎樣説。我當即以一二句為例,幫學生示範了一遍,先有感情地讀“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再從“青”看出山之秀美,從“未了”看出泰山的遼闊無邊。學生之後紛紛發言,先讀再品,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最後我讓學生從題目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從望的不同角度來理解全詩,並思考詩歌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由於有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學生能夠較好地説出讚美泰山的雄偉氣勢和秀美的景色,透露了詩人遠大的理想抱負。最後在全班齊讀後背誦中結束《望嶽》的教學。

一堂課下來,我很高興學生能在讀中品,能較好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發言較積極,學生能有更多機會自己説自己談,學生比較歡迎這種課。但自己仍然感覺有許多不足,首先自己沒認真查好字典,想當然地讀,結果鬧了個小笑話,聯想上次教《桃花源記》時自己也讀錯了兩個字的拼音,我深感慚愧,下次絕對不要再自以為是地讀課文,課前聽好專家範讀,有疑問的立即翻閲字典或詞典,不欺騙自己,更是對學生負責。其次問題的設計及引導還需細加錘鍊。對問題的難度和深度應以學生為本,而並非借鑑參考書。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不斷學習,師生共同進步吧。

語文《竹影》課後反思 篇18

1、發揮想象,昇華人物特點。

在完成了上述的三個板塊教學後,我留給學生一個當堂完成的寫話作業——晚上,小女孩的一家人又談論起愛因斯坦。想一想,他們都會説些什麼呢?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愛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認識,而這種認識必然在他們的寫話中有所體現。學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經過和愛因斯坦的一段相處之後對愛因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認識,她更多的認識到了愛因斯坦的偉大。小女孩的家人則更多的通過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個走下了神壇的愛因斯坦。於是,一個立體的愛因斯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們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點也適時地得到了昇華,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2、存在的問題

“ 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因生活經驗、個體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對於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異。在教學最後一個環節時,我發現有的孩子還沒能全面的、立體的認識愛因斯坦,還停留在類似於小女孩初次遇到愛因斯坦時的感受。針對此況,我並沒有否定,而是傾聽,並且引導他自己分析,然後再針對學生的意識情況輕聲進行個別交流。學生在老師的輕言細語中和老師再一次回味了課文,最終也認識到了自己對愛因斯坦的認識還不夠全面。

另外學生在朗讀方面還存在這一些問題,比如讀書時添字漏字、字序顛倒等情況時有發生。也許是和第一課時隔的時間長了些的原因(第一課時是上週五上的),但細細想來,應該跟我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夠有一定關係。心中老想着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讓他們讀得還不是很多很透,這才造成了學生讀書時也偏急了些,於是結結巴巴、反反覆覆的情況才會出現了好幾次。

這堂課是上完了,但是課後的事情還沒有完。只有不斷地總結、反思,才能讓自己的課越上越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xnk7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