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精選22篇)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精選22篇)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

《用目光傾聽》這首詩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我們的評價點撥是能更好的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朗讀中形成對語言獨到的理解感悟,從而形成語感。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精選22篇)

因此,在本課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朗讀文本當中。比如在讀“聽別人説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這兩句時。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情感,突出“交流”一詞,使孩子們感受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溝通;突出“最需要”時,感悟希望引起我們重視交流時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真誠”時,就是告訴孩子和人説話時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通過授課,我做大的感受就是教師應善於發現和把握學生獨特的體驗並加以正確引導。

當然,本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雖然讀的時間較多,但是每次的讀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師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缺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沒有更深的打動學生的心靈。這還需要老師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煉精華,將詩歌教學上得更精,更有味道。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2

《用目光傾聽》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作為詩歌,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很重要。教師的評價點撥是能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接着,我進行拓展練習,問:“想想,平時你媽媽對你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她説這句話有什麼用意呢?”點幾個學生説後,我説;是呀,媽媽總是對作者説,讀“聽別人説話,你遙望着對方。”這句話教會了作者如何與人交往;教會了作者做人的道理。

所以,作者最後説:“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再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媽媽不僅常對我説着句話,還為我做出了榜樣,他對我説話時,用真誠的目光眼睛望着我,給我鼓勵和自信。”

總之,上完這節課,我覺得很輕鬆,教學效果也很不錯。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3

它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教導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同時也用樸實的語言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

本節課我主要是這樣來設計教學的:理解課題、認識作者(通過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瞭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閲讀他的作品。);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學生對母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詩歌來理解、體會詩歌中所藴含的感情。特別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感情讀文章,通過有感而發讓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感情。讀給大家聽,為了給學生作個引導,師生還採用互背的形式,效果相對比較好,通過今天的教學,再一次感受到詩歌的教學以誦讀為主線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學習效果較好。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4

1、抓情感變化體會“最好”

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2、 適當拓展延伸,培養科學精神。

本節課的拓展部分主要分為兩步。首先學過課文在學生都對科學精神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回憶課內關於不迷信權威的事例。學生説出了諸如“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以及“兩小兒辯日”等,對課外的知之不多,於是我又給學生補充兩“嗅蘋果”和“蜜蜂不是翅膀震動發生”兩個實例,並讓之讀後交流體會,進一步明確了對待權威和書本的正確態度。另外,通過兩個家庭作業:喜歡壞特森這樣的老師嗎,説出理由;讀後感。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間我鼓勵學生多角度的個性見解。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也有積極作用。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5

《檢閲》一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閲讀中體會任務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緊緊圍饒為什麼觀眾説“這個小夥子真棒”,又説“這些小夥子真棒”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移情體驗、大膽想象來體會兒童隊員的心理,從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發現對於觀眾為什麼説“這些小夥子真棒”的確是一個難點,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體會兒童隊員在做決定時的矛盾心理來理解“這些小夥子”對殘疾孩子的信任與關愛。我是通過以下幾點來突破難點的。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6

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本課以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並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昇華。

一、多種形式朗讀,質疑問難。

1.導入新課:今天有一位學習夥伴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它就藏在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裏,它是誰呢?(板書課題)請大家小聲讀課文,把它找出來好嗎?

(課開始設置一個懸念,學生的心緊緊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誰,具有撩撥好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功,與本課最後一句: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麼?互為呼應。)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然後,想一想:學習夥伴是誰?(水)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在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用筆勾勒出不懂的詞、句,記不明白的問題。

3.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教師對難點字音及輕聲音節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創新識字。

(老師出示課件:我巧記:一隻小黑狗,長着四個口(器)。水大好發電(淹)。禾苗的家(稼)。家裏玩火(災)。闖了大禍一隻腳踢三球,一腳踢到樹上頭(躁)。學生猜字謎,並自編字謎。如:學生説:“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陽在西邊(曬)……通過這個環節增加識字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4.以讀促思,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朗讀課文後,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如“極小極小”是什麼意思?“汽”為什麼會變成“雲”?為什麼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麼?等等。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質疑,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解答。(a師問:通過讀文,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質疑。b師梳理、歸類,給學生提供一個自學網站:“現在進入‘小讀者’網頁,根據提示來學習,‘我的變化,我的脾氣,我在哪裏’,自學完後,小組內交換意見,再推薦彙報。”)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課文的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依據自己的閲讀思考理解感悟,把閲讀心理過程外化,學生經歷:提出問――分析問――解決問的完整訓練,主體地位凸現。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7

興趣是學生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美麗的心座》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7個同學上台,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後引導學生討論7由幾和幾組成。師還可以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後,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7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擲雙色片》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個雙色片,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8

課題揭題後,我啟發學生思考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我”是誰?“你”又是誰?“為什麼我為你驕傲”等問題。之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朗讀課文,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讀文的熱情,營造學習的氛圍,增強了讀書活動的目的性。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開火車擴詞等多種遊戲識字方式,讓學生體會詞語在讀書中,在生活中,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在與同學的相互交流中識字,記字,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讀書是閲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設計中注意讀書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導學生讀書的熱情,給學生足夠的個性化表達的機會。讓他們以各種形式,反覆讀課文,自讀自悟,從而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獲得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引導學生在體驗人物心理,評價人物表現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9

這一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英語教學交流會。教學經驗豐富老師在英語教學方面的成績和方法真是令人敬佩。作為一為英語教師,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去帶動學生;取長補短是每位成功人士的必備素質。

因此多聽課,多看優秀的教學視頻是極有幫助的;傳授知識要深入淺出,自己深入理解,然後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教給學生,這非常需要功夫;要樹立新課改的意識,切實貫徹自主、合作、探究學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主人,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把學生推向課堂前台,推進素質教育;要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不説一句廢話,句句針對教學目標;抓兩頭,促中間,實施分層教學。

聽了優秀老師的一席話,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英語課,總覺得沉悶了些,於是我決定要嘗試改變——讓學生自己來講!我試了幾節課,效果還不錯。課堂氣氛很活躍,沒有一個睡覺打瞌睡的,學生們都很興奮,上來講課的學生也很有小老師的風範。美中不足的就是給他們準備的時間比較短,講的時候學生有些緊張,知識點基本用法都能講到,但給出的例句較少,這説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還是不行,以後要多給他們時間準備,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0

本堂課的亮點如下:

朗讀亮點:

1.朗讀我生氣,憤怒的句子時,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作者產生共鳴,把作者的憤怒發揮得淋漓盡致。

2.朗讀和鄰居“正視”的句子,我扮演鄰居,學生扮演作者。學生嚴肅地告訴我“你錯了”,我追問,我錯哪裏?學生馬上接説“懷特森老師不是在捉弄我們,而是在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我恍然大悟地説“哦!原來如此,是我錯了。”

3.理解亮點:

學生提到“狡黠的光芒”時,只是從表面的字義上去理解,我馬上提示學生:

老師狡黠的光芒究竟想告訴我們點什麼?他的目光裏藏着什麼內容?

學生很塊從文本中找到裏相應的句子解答。從而達到學習方法的遷移,馬上能聯繫上下文解答“他想讓我們學到點什麼?”這一問題。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1

我讓學生想象: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還會帶領大家進行什麼有意思的探索?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寬文本的容量,也進一步領會懷特森老師帶給學生的深遠影響。隨着文本的不斷深入,我帶領學生通過對比第一次科學課和以後的科學課同學們的不同表現,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懷疑主義”的內涵,從而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但這堂課留給我更多的是遺憾:學生對老師的憤怒越深、誤解越深,越能表現老師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獨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課堂上這種對比還顯得不夠強烈;學生的朗讀僅僅浮在表面,層次感的體現蒼白無力,説明老師的指導方法存在很大欠缺;整篇文章洋溢着兒童情趣,然而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們的情趣卻不甚濃郁,原因是我較少站在兒童的視角去設計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我的問題比較零散,導致問答的形式比較多,學生被我牽着鼻子疲於回答老師的問題,因此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多;最大的問題是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人類利用“新懷疑主義”思想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我”把新懷疑主義的思想帶到了生活中,並能勇敢地用懷特森老師老師教授的學習方法來維護自己的老師。

針對這一學習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來維護懷特森老師呢?“不,你錯了,懷特森老師——”讓學生填充後面的內容。這個課堂小練筆,不但可以讓學生對人物有一個準確而完整的認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把課堂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果我在兩課時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能合理一些,那麼第一課時就不會太清閒,第二課時,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遺憾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也不斷進步,讓遺憾的次數能少些,再少些。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2

我從事了多年的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我一向在思考:學生在不一樣的狀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一樣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忙,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我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我認為應對此刻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僅是時光、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齊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務必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對象是全體學生。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必須會被學生所承認,必須會受學生愛戴。這必須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作為教師務必着眼於自我教學行為的改善,透過自我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到達或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兩年當中,本人就一向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人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善、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貼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構成自我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病理”的對策。“他山之石,能夠攻玉”,平時我還十分珍惜並利用進修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我的課進行比較。透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就應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資料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相關文章:

1.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範文

2.學生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案例

3.八年級思想品德期末教學反思

4.思品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5.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6.高中政治老師教學反思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3

《藏戲》一課按説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先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台”“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緊接着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説明其他特色:舞台簡樸;劇情靠解説、説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也許是課文結構的原因,我感覺這篇課文教得特別爽,而學生學得也特別輕鬆。

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結合預習情況,説説藏戲的特點。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課文開頭的三個反問句其實就概括介紹了藏戲的三大主要特點:“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台”“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緊接着,我讓學生根據藏戲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具體描寫這三個特點的自然段。在找的過程中,我隨機引領學生品讀課文,感悟藏戲的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當然,這中間寫面具的一部分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這些面具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價值判斷和是非觀念。再通過分角色讀、引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領略到藏戲的獨特魅力。學生在充分地讀這部分的基礎上,輕鬆理解了這部分內容。最後,我讓學生讀讀課文4-7自然段,説説這幾個自然段寫什麼?學生很快就能明白這是寫藏戲的形成。

就這樣,我引領學生這麼輕易地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瞭解了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領略到了藏戲的獨特魅力,並學習了文章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了語言,領悟了表達方法。而學生所領悟到的一切,所積累的一切,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4

本課教學時我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自主學習1—10自然段,勾出“我”理活動的句子。讓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我”的心理心裏活動的句子並且批註這些心理活動的作用,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然後又給充足的時間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感受,因此學生在彙報的時候學習效果較好。

在體會學生不滿情緒的時候,再次回到第一節科學課的課堂上,也就是回到第二自然段,再現當時場景,體會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從而體會作為老師的懷特森老師,故意把錯誤知識傳授給學生的真正目的,以及新懷疑主義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從課文內容中已有所感觸,參與討論的同學習興趣盎然,運用比較教學,體會“正視”和“看”的區別,最後歸納為:“正視”表面意思是説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不躲避,不敷衍,深層含義是説學生有了敢於質疑的勇氣和堅持真理的坦蕩與毅力。

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懷特森老師雖然只教“我們”科學課,但卻使“我們”所有的學習活動乃至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都發生了變化,師生收益,從而對他產生敬佩之情。

這堂課不僅學生收穫多,我收益也多,要做一名啟迪學生思維,並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5

今天的課還是有效的,發言的人多,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高,而且從作業反饋上來看,學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寫錯了,本節課反思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

1、由扶到放,主導和主體相結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我採取直奔重點,“古今中外,------!地北天南,------!兩句來教學。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舉例説説自己的體會。然後再學開頭的“在昨天與今天---------”學生就比較好理解。這是教學上的“旁敲側擊”之術。對於太難理解的,與學生生活距離大的,我們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夠讓學生尋找到感知點的內容先學,這樣逐漸推進,最後難點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結合沒講的“讀書做記號的學問”,讓學生邊自學邊做記號,這樣既培養了自學能力,又能把習慣篇學用結合。學生自學好了,就讓他們提問並同學交流,有效利用的課堂上學生之間的資源。抓住幾個難以理解的詞“春暉、朝霞、甘露、春蠶、理想的絲線、茁壯的新苗”。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講解。講解也是需要的,它能節省時間。

2、今天的課堂學生的專注程度比第一節課有進步。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課堂的節奏。一半學生很投入,熱情高。也許是我的狀態比較好,影響了學生吧。而自己狀態好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教材的熟悉,對教法的取捨。因為這一課已經教過,而且印象較深,知道學生的問題會出在哪,所以教學設計比較合理。

3、今天的作業學生做得還是比較快的。相比較數學和英語。為什麼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學設計時已經把作業考慮進去了,把作業中一些學生易錯的已經強調過了。所以雙基智能上的錯誤較少。這是我近段時間思考的產物吧。因為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要能考。

4、巧用生成資源。我發現在寫課題時,把感歎號忘了。於是,我靈機一動,問:同學們,你們有沒發現老師什麼沒寫?生--------。這感歎號能省去嗎?為什麼?生------。是啊,説得多好啊,讓我們帶着對老師的敬佩、感謝,再讀課題。

但是,今天的作業反映出這班學生很浮躁,不定心,沒耐心,不細心。作業中抄錯的、漏做的現象較多,想當然,不尊重事實的多。總之,做作業的態度極不端正。

以後的教學特別要注重學生的注意力的訓練,規定時間內做作業的效率。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6

在讓學生體會“這個小夥子”和“這些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裏時,教者主要讓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心理,從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到“為什麼説這個小夥子真棒”時,就讓學生讀12自然段,説説博萊克棒在哪裏?有的同學説:“他雖然拄着枴杖,可還是走得非常認真,和全隊保持一致,很勇敢。”教者馬上讓這位學生讀出博萊克的勇敢,他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這裏面好幾個同學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出了自己的理解。

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博萊克的堅強與勇敢,教者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着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教者出示一段博萊克的日記,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好幾次都走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比其他的兒童隊員練得更刻苦,更認真”……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裏時,主要通過讓學生感受那討論時兒童隊員矛盾的心理。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説:“這些小夥子棒是因為他們也走得整齊。”可見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入,於是教者就追問:“難道觀眾這麼説,僅僅是因為他們走得整齊嗎?”於是又有同學説是因為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地決定:讓博萊克一個拄拐的男孩走在隊伍的第一排。教者就讓學生研讀兒童隊員討論的部分,想一想他們作出這個決定容易嗎?從哪裏感受到做這個決定不容易?學生在反饋時,教者主要抓住了“怎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呢?”

“隊員們鴉雀無聲,在想些什麼”這些重點的地方移情體驗感受隊員矛盾的心理,在這裏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兒童隊員的矛盾心理“讓博萊克去,就有可能丟兒童隊員的臉;不讓他去又會傷孩子的自尊心。到底該如何是好?”學生體會的不錯。再看隊長的決定時,抓住“羨慕”這個詞,感受其他隊會羨慕兒童隊員什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羨慕我們讓博萊克走在第一排。”“羨慕我們尊重關心殘疾人。”“羨慕我們愛團結友愛”……可見學生感受到兒童隊員對殘疾兒童的關心與尊重,讓學生明白“這些兒童隊員棒在孩子對同伴的關心和尊重等”。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7

本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學生平均年齡比較小,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學習的枯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以後的學習。為此,我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學課堂上,我合理地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裏快樂地遨遊,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面對這些問題我常常反思。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漂亮從頭開始”,在導入新課上,我力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文。因此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

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進入課文……,總之要讓學生產生對課文的興趣,因為興趣是的老師。新穎的課文導入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8

有反思,失敗才能夠成為成功的基石,逆境才能成為人前進的動力,好的環境才會為人的成長帶給營養。沒有反思,失敗會把人打倒,逆境會讓人沉淪,好的環境會讓人得過且過。因為有反思才會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不丟失目標,才會進步。故針對本學期教學反思如下:

1、穿講歷史人物趣事

歷史人物的遺聞趣事是絕大多數學生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是他們極感興趣的東西。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穿講這些資料,便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學生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比如:講《新文化運動》(必修三文化發展歷程)這節課的時候,我提到晚清怪才辜鴻銘,我向學生介紹了他那個著名的為中國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辯護的言論:中國男人好比茶壺,女人則好比茶杯,世上只有一個茶壺配幾個茶杯的事兒,豈有一隻茶杯配幾個茶壺的道理?學生聞此無不忍俊不禁。如此不僅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辦學思想。

2、用口訣法記憶歷史知識

許多歷史知識枯燥乏味又很難記牢。教師不妨編些生動的口訣以幫忙學生記憶,如此,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裏準確掌握知識且經久不忘。我在講授《天津條約》(必修一政治禮貌歷程)資料時,介紹給學生2個記憶法。《天津條約》資料能夠記憶為:公使進京喪顏面,增開十處新口岸。自航長江各口岸,破壞內河航運權。內地遊歷宗教傳,鉅額賠款樂開顏。十處通商口岸記憶法:天約增開十口岸,長江南鎮和九漢。沿海營煙再加汕,島上還有瓊台淡。學生在會心的微笑中記牢了這一知識點。如此一個重要且難記的知識點就這樣迎刃而解了。另外,,中日《馬關條約》資料可編為一廠、二億、三島,四口。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3、採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透過多媒體教學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圖片、實物、漫畫、影片等等。不但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理解知識,也能使歷史可看、可摸、可感,從而變得生動搞笑,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用心性和課堂教學質量。

4、設置討論環節

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評價,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往往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説法。這時候教師可適當組織學生就某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討論,甚至能夠不拘泥於教材的表述,這不但能構成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比如在講《太平天國運動》(必修一政治禮貌歷程)的時候,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太平天國運動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其結果會是怎樣呢?此問題一提出,便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幾分鐘後,許多學生自告奮勇講述自己的看法,有的説將建立一個由農民階級掌握的政權,有的説將建立一個工農聯合專政的政權,也有的説建立的仍是一個地主階級政權......最後我作總結:由於農民階級的階級侷限性,革命勝利後的農民領袖將會蜕變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理人,建立的仍是一個地主階級政權,正如歷史上其他的農民起義領袖一樣。

我要感謝學生,是學生的測評激勵了我,鞭策了我,催我奮進,催我在教改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反思,正所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9

教學遺憾

1、朗讀方式過於單一。本課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我意圖是引導學生自讀、自主、自悟,努力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所以整節課閲讀方式的選擇我大多采用默讀,這樣課堂顯得有點“安靜”,對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一學習目標不能有效達成,因為無法測量。

2、在體會作者情感變化時,引導不夠深入,進而導致學生淺嘗輒止。課後反思,在作者“氣憤:算哪門子老師?”時,我完全可以讓學生帶着感情多讀幾遍,或分角色、或個別讀,加強“氣憤”的情感體驗,進而與後文“最好”產生強烈衝突,真正達到欲揚先抑的作用。可我僅僅讓學生停留於理解便一改而過。

3、教學組織還是不夠嚴謹,教學語言也不精煉、激勵性還不足,等等。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20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切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教師的帶動下主動地學習,自主地探究,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當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後,他們所爆發出來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是難以估量的。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學生學得開心而輕鬆,教師教得愉快而順利,如此便能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導入,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長期以來之所以大力提倡和採勸任務驅動法”,就是因為它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化解為一個個具體而有趣的任務,學生通過努力並不難實現,以此導入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慾望即直接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如學習在電腦中新建文件夾,我們可以用中文名稱命名(如學生姓名),學生就十分感興趣,通過學習還能消除他們對電腦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夾的神祕感與畏懼感。又如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等諸多學習內容,老師都可以事先展示準備好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垂涎”一番,進而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實現他們的願望。

3、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

通過學習成果的及時反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反思。老師要經常通過網絡教室教學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學生的作業,及時給予點評指導,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如鍵盤指法與打字練習(國小三年級),其機械單調性很容易使學生厭煩,而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完全可以將教學設計得有聲有色,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與練習層次,同時突出學習的趣味性,將打字遊戲引入課堂並開展遊戲競賽,比一比誰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動。這類做法有很多,不論結果如何,但“寓教於樂”這種做法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作用是立杆見影的,常常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對學生影響深遠。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21

今天,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課。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我選擇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我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閲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着,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外,我的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説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怔’。根據‘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 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後,我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麼會‘為之一怔’?及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麼?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課上,我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提出問題,並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22

《我的老師》是第八冊美術教材中的一課,屬於美術學習的第二階段,課標中造型表現領域第二階段目標是:初步認識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願望。

《我的老師》是造型表現課,旨在讓學生了解人物頭像的特點,掌握人物頭像五官的位置,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在造型中體驗快樂。

與本課聯繫密切的是第二冊教材中的《好看的線條 》,第六冊教材中的《畫畫古樹》等,這些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線條,體會線條的美感,通過想象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好看線條好物體。而本課是要求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老師的頭像圖片,感受人物頭像的特點,在掌握人物頭像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會運用線條變現老師的頭像特點,與前面的課相比,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主要表現在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表現能力等方面,繪畫的層次提高了。

從學生的情況來看,他們對線條已經比較熟悉了,自從他們拿起畫筆來,畫出來的就是線條,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是線條而已,在通過美術學習,觀察,實踐,他們認識了線條,能夠畫出各種各樣的線條。

根據階段目標,教材的編寫意圖,課程的前後聯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人物頭像的特點,觀察老師的頭像特點,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運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體驗線條造型的樂趣。

其重點是用線條畫出人物頭像,掌握頭像是一般規律。其難點在於觀察並抓住老師的特點,準確畫出五官,力爭位置準確,人物特點突出。

本課的教學抓住教材的重點,很好的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實效,其亮點體現在

一、欣賞導入很巧妙,自然貼切,拉近師生情感,具有針對性,同時體現老師深挖教材內涵。首先出示姚有多先生所作《葉淺予像》,請同學們欣賞,畫美,用什麼表現?國畫線條,並重點解讀畫中題字和落款:知足常樂為人道,古稀身健拳未老。自強不息立新意,獨闢蹊徑格益高。為淺於恩師速像,辛未年秋月,有多寫。作者與葉淺予什麼關係?他們的情感怎樣?這樣就自然引出本課的課題——《我的老師》。

二、加強了三個課堂訓練,力圖實效。常言:方法要教,能力要訓。只有加強課堂訓練,才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課堂實效。

一是加強了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美感能力的訓練,本課就是感受線條人物造型的美感,通過出示《葉淺予像》和很多線條造型人物頭像,讓學生充分欣賞感受,感覺到線條能把人物描繪得如此生動,如此美,如此特點鮮明,使學生感受到線條魅力無窮,產生用線條表現,學習用線條造型表現的慾望。

二是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這時出示很多教師的照片,並同時出示老師為教師所作的範畫,請同學認真觀察每位教師的特點,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很容易對號入座,找出哪張畫的是哪位老師,他們是怎樣找到的呢?是通過認真觀察,這樣的訓練沒有痕跡,自然而成,效果佳。

三是加強學生表現能力的訓練,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實戰中,教師特意精簡了其他環節,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實踐,在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障,在訓練時 加強教師的輔導,對學生繪畫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對於普遍具有共性的問題,及時叫停,教師示範解決。

三、難點的突破簡明實效。本課的難點在於結合教師的頭像特點,把教師頭像五官位置花準確,教師是通過板演的方法來解決,教師選一位頭像特點明顯教師進行示範板演,邊講邊板演,過程不宜過快,要直觀,步驟要清楚,落筆要準確,線條要流暢生動,盡顯教師基本功,對學生有啟發,有感染,重點之處反覆強調,加強學生印象,而且在輔導時重點加以指導,評價作品時也要把五官位置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

反思的問題。

1、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學內容有些多,頭像側面可以先放一放,側面對學生來講有些難,關係到透視問題,本課教師雖然講了,學生根本無暇顧及,這部分刪去更好。

2、關於五官位置的擺放,是否應特意安排一次訓練,我還在猶豫當中,待實踐解決。

3、關於學生的評價環節還很欠缺,學生不能用美術語言評價作品,有待於加強評價方面的訓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o97z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