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通用17篇)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通用17篇)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

《用目光傾聽》這首詩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我們的評價點撥是能更好的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朗讀中形成對語言獨到的理解感悟,從而形成語感。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通用17篇)

因此,在本課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朗讀文本當中。比如在讀“聽別人説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這兩句時。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情感,突出“交流”一詞,使孩子們感受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溝通;突出“最需要”時,感悟希望引起我們重視交流時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真誠”時,就是告訴孩子和人説話時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通過授課,我做大的感受就是教師應善於發現和把握學生獨特的體驗並加以正確引導。

當然,本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雖然讀的時間較多,但是每次的讀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師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缺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沒有更深的打動學生的心靈。這還需要老師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煉精華,將詩歌教學上得更精,更有味道。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2

它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教導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同時也用樸實的語言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

本節課我主要是這樣來設計教學的:理解課題、認識作者(通過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瞭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閲讀他的作品。);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學生對母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詩歌來理解、體會詩歌中所藴含的感情。特別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感情讀文章,通過有感而發讓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感情。讀給大家聽,為了給學生作個引導,師生還採用互背的形式,效果相對比較好,通過今天的教學,再一次感受到詩歌的教學以誦讀為主線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學習效果較好。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3

《用目光傾聽》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作為詩歌,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很重要。教師的評價點撥是能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接着,我進行拓展練習,問:“想想,平時你媽媽對你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她説這句話有什麼用意呢?”點幾個學生説後,我説;是呀,媽媽總是對作者説,讀“聽別人説話,你遙望着對方。”這句話教會了作者如何與人交往;教會了作者做人的道理。

所以,作者最後説:“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再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媽媽不僅常對我説着句話,還為我做出了榜樣,他對我説話時,用真誠的目光眼睛望着我,給我鼓勵和自信。”

總之,上完這節課,我覺得很輕鬆,教學效果也很不錯。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4

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

在課堂上,我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閲讀文本,用一個覆蓋面較廣的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引路:面對懷特森老師的一系列做法,矇在鼓裏的學生們有什麼反應?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然後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及同學們表現的句子,並且批註上自己的體會。

在比較充分的朗讀和彙報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新懷疑”主義,並讓學生明白懷特森老師的別有用心,同時在這裏體會側面描寫的寫法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第二件比較簡單的事例的學習中,我利用文本的留白之處,讓學生想象在兩天的時間裏“我”都做了些什麼?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我”是如何運用“新懷疑主義”的思想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加深對“新懷疑主義”的認識。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5

《老師您好》是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一篇課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抓住教師節的這一大好契機來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一課包括三項內容,即:我的老師真好;和老師説悄悄話;老師節日好。這三方面內容是互相穿插的。教學第一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哪位老師?為什麼喜歡?再説為什麼喜歡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老師的為學生付出的辛苦。在教學第二步份內容時,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老師當作朋友,和老師説説悄悄話,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第三部分內容是想借教師節來臨之際,讓學生表達多老師的祝福與感謝。於是,我啟發學生通過自己不同的方式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愛。在討論你用什麼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愛時,有的學生跑到講台前悄悄對我説:“我想親老師一下。”接着又有好幾個學生來到前面對我説悄悄話。説實話,當時我很感動,因為那時孩子們真情的流露。我想;如果不是抓住了教師節這一大好契機,是不可能達到這樣好的教學效果的。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6

《大倉老師》是國小語文試驗版第八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以《大倉老師》為題,記敍了大倉老師的兩件事。一件事是他在開學典禮上的開場白,另一件事是講述他上的一節語文課。從全文的字裏行間表現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愛正直、真誠的大倉老師。

在本文的教學中,能體現大倉老師品質的有兩件事。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是一堂語文課這個片斷。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取了“以朗讀為抓手,以激情為手段”,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走了幾個來回,既重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自主參與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眾所周知,學習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而本文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尤其是在描寫人物的對話和行動時,則需要通過讀來體會。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輕聲讀、感情讀、體驗讀、集體讀等,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中心。在教學第一件事時,就採用了自由讀,個別讀,師生配合讀等各種形式,在這些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大倉老師,體驗他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的能力。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7

《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我已經教學過若干遍了,可每次教學中都有不同的感受。文中的老師對學生,學生對老師的那種樸素情感,依然盪滌着我的心扉。

魏巍的《我的老師》以其樸實純真,富於感情的語言,以孩子的心態敍述自己孩提時受到蔡芸芝老師教導的經歷,內心深處充滿了對老師的懷念、思戀、感激之情。幾件事雖平凡,件件都是真情流露。老師的公平,嚴愛,和藹,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學風格,無不在孩子的心靈裏烙下印跡。尤其是老師的詩歌教學竟然在當年作者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以至後來作者逐漸成長為一位著名的作家。可見老師的影響力是何等之大。“嚴師出高徒,名師出高徒”啊。

教學中,我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我的老師”的魅力。我的學生也非常喜歡那位“蔡老師”,大家積極發表自己的讀後感想,有的回憶自己國小生活,有的回憶與老師交往的經歷,有的談自己受哪些老師影響獲得的愛好,等等,總之,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給他們以影響。

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要做一個受學生喜愛,敬重,佩服的老師,必須要以教師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學生,薰陶學生,愛護學生,做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良師益友".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8

《檢閲》一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閲讀中體會任務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緊緊圍饒為什麼觀眾説“這個小夥子真棒”,又説“這些小夥子真棒”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移情體驗、大膽想象來體會兒童隊員的心理,從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發現對於觀眾為什麼説“這些小夥子真棒”的確是一個難點,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體會兒童隊員在做決定時的矛盾心理來理解“這些小夥子”對殘疾孩子的信任與關愛。我是通過以下幾點來突破難點的。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9

《藏戲》一課按説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先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台”“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緊接着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説明其他特色:舞台簡樸;劇情靠解説、説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也許是課文結構的原因,我感覺這篇課文教得特別爽,而學生學得也特別輕鬆。

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結合預習情況,説説藏戲的特點。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課文開頭的三個反問句其實就概括介紹了藏戲的三大主要特點:“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台”“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緊接着,我讓學生根據藏戲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具體描寫這三個特點的自然段。在找的過程中,我隨機引領學生品讀課文,感悟藏戲的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當然,這中間寫面具的一部分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這些面具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價值判斷和是非觀念。再通過分角色讀、引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領略到藏戲的獨特魅力。學生在充分地讀這部分的基礎上,輕鬆理解了這部分內容。最後,我讓學生讀讀課文4-7自然段,説説這幾個自然段寫什麼?學生很快就能明白這是寫藏戲的形成。

就這樣,我引領學生這麼輕易地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瞭解了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領略到了藏戲的獨特魅力,並學習了文章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了語言,領悟了表達方法。而學生所領悟到的一切,所積累的一切,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0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資料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齊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資料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用心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透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透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潛力。如教五年級科學第四課《根和莖》,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根和莖你能説出幾種啊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莖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五年級第八課《仙人掌的刺》一課,一個學生提到:“為什麼説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葉子呢”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樣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透過和蓮的葉子荷葉相比較的講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葉子發生變態的原因了.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十三課《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温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説一説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説出了兩個結果温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説冷水比熱水温度高點.同學們説“那是不可能的.”我説“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説.”同學們都十分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用心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1

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從小培養其良好的科學素養是十分必要的。透過科學課的學習逐步讓學生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能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身邊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做到這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作為一個科學課教師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透過教學實踐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必要的,但必須要不斷的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改善教學摸式探究更適宜自己教學的方法。做到教師教的簡單,而學生不僅僅學到知識而樂於探究學習。

2、“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着”學生只有樂於學習,才能自主探索,才能學好科學課。科學是什麼,科學是指提出問題並想辦法尋找答案的過程。‘要想讓學生樂於探索,就要提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提一些偏離生活不貼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特點的問題,只有那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樂於自主探索,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所有問題的探索過程中,要探究的問題要出自學生本身,讓學生討論並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心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習過程變得簡單而事半功倍。

4、深入領會學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要素。

速度―――學習時間。

收益―――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

安全―――學習體驗。

“學習的結果是關鍵,學習的體驗是靈魂。”好的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學習的質量,才是關鍵。恰到好處的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讓學生即有所學,又知所用。教學資料要有層次性,照顧個體之間的差異,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學,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5、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方法目標。”三者在課堂上完整體現才是一堂好課,三者缺一不可。學到課本上的知識就是實現了知識和技能目標,但不掌握過程和方法就是紙上談兵,科學課的學習,只有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經歷每一次提出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才能使知識和技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為日常生活所用。還要培養他們互相幫忙團結合作的品格,激發其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不斷增進其自信心和進取心,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生機的課堂。

總之,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要讓他們在這個舞台上做一個“樂知者”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做為一個科學課教師更應不斷探索,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教學,科學合理的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快樂長大。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2

《我的老師》是第八冊美術教材中的一課,屬於美術學習的第二階段,課標中造型表現領域第二階段目標是:初步認識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願望。

《我的老師》是造型表現課,旨在讓學生了解人物頭像的特點,掌握人物頭像五官的位置,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在造型中體驗快樂。

與本課聯繫密切的是第二冊教材中的《好看的線條 》,第六冊教材中的《畫畫古樹》等,這些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線條,體會線條的美感,通過想象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好看線條好物體。而本課是要求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老師的頭像圖片,感受人物頭像的特點,在掌握人物頭像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會運用線條變現老師的頭像特點,與前面的課相比,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主要表現在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表現能力等方面,繪畫的層次提高了。

從學生的情況來看,他們對線條已經比較熟悉了,自從他們拿起畫筆來,畫出來的就是線條,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是線條而已,在通過美術學習,觀察,實踐,他們認識了線條,能夠畫出各種各樣的線條。

根據階段目標,教材的編寫意圖,課程的前後聯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人物頭像的特點,觀察老師的頭像特點,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運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體驗線條造型的樂趣。

其重點是用線條畫出人物頭像,掌握頭像是一般規律。其難點在於觀察並抓住老師的特點,準確畫出五官,力爭位置準確,人物特點突出。

本課的教學抓住教材的重點,很好的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實效,其亮點體現在

一、欣賞導入很巧妙,自然貼切,拉近師生情感,具有針對性,同時體現老師深挖教材內涵。首先出示姚有多先生所作《葉淺予像》,請同學們欣賞,畫美,用什麼表現?國畫線條,並重點解讀畫中題字和落款:知足常樂為人道,古稀身健拳未老。自強不息立新意,獨闢蹊徑格益高。為淺於恩師速像,辛未年秋月,有多寫。作者與葉淺予什麼關係?他們的情感怎樣?這樣就自然引出本課的課題——《我的老師》。

二、加強了三個課堂訓練,力圖實效。常言:方法要教,能力要訓。只有加強課堂訓練,才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課堂實效。

一是加強了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美感能力的訓練,本課就是感受線條人物造型的美感,通過出示《葉淺予像》和很多線條造型人物頭像,讓學生充分欣賞感受,感覺到線條能把人物描繪得如此生動,如此美,如此特點鮮明,使學生感受到線條魅力無窮,產生用線條表現,學習用線條造型表現的慾望。

二是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這時出示很多教師的照片,並同時出示老師為教師所作的範畫,請同學認真觀察每位教師的特點,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很容易對號入座,找出哪張畫的是哪位老師,他們是怎樣找到的呢?是通過認真觀察,這樣的訓練沒有痕跡,自然而成,效果佳。

三是加強學生表現能力的訓練,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實戰中,教師特意精簡了其他環節,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實踐,在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障,在訓練時 加強教師的輔導,對學生繪畫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對於普遍具有共性的問題,及時叫停,教師示範解決。

三、難點的突破簡明實效。本課的難點在於結合教師的頭像特點,把教師頭像五官位置花準確,教師是通過板演的方法來解決,教師選一位頭像特點明顯教師進行示範板演,邊講邊板演,過程不宜過快,要直觀,步驟要清楚,落筆要準確,線條要流暢生動,盡顯教師基本功,對學生有啟發,有感染,重點之處反覆強調,加強學生印象,而且在輔導時重點加以指導,評價作品時也要把五官位置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

反思的問題。

1、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學內容有些多,頭像側面可以先放一放,側面對學生來講有些難,關係到透視問題,本課教師雖然講了,學生根本無暇顧及,這部分刪去更好。

2、關於五官位置的擺放,是否應特意安排一次訓練,我還在猶豫當中,待實踐解決。

3、關於學生的評價環節還很欠缺,學生不能用美術語言評價作品,有待於加強評價方面的訓練。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3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要認真進行記錄,主要有三點:

(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

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

(3)記錄學生情況。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4

期初我上的第一篇新課,就是教學這首現代詩時,我從學生熟悉的教師節導入,讓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説。詩歌是作者生活閲歷的積澱後情感宣泄後的產物,它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其中的精妙呢?因此,我是否可引領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找到與詩歌內容相匹配的材料,從可觸可摸的生活場景中去感受詩歌的美妙世界,去傾聽作者的真情告白呢?我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後,説了這麼一段話:學習詩歌要學會聯想,學會聯繫生活,就是你一邊讀書,一邊在頭腦中想一想,讀了這些句子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同學們用這個方法試試看,你能讀懂哪些句子。

如:“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這一句,我首先告訴學生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有這樣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後來,人們就把老師比做春蠶。學生漸漸清晰,我又讓學生再讀這一句,並在頭腦中想象,彷彿能看到什麼,學生讀了之後,還有些茫然。這時候我靈機一動,便輕輕哼起了《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邊做寫字、批改作業的動作,邊輕輕引了個頭:夜深人靜的時候……這時,有幾個反應快的學生馬上接上去,有的學生説:“夜深人靜的時候,老師窗前的燈還亮着,他在聚精會神地為我們批作業、備課,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現自己的理想” ……

學生僅僅從教學方面談,沒有意識到老師的辛勞應該不僅體現在教書,還有如何辛勤育人。於是我又引導學生説:“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僅僅在教學上嗎,你能聯繫實際談談老師都為同學們做了些什麼?”學生一下子像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説:“上次我生病了,吐了一地,是老師拿來了掃把,將地板打掃乾淨,這讓我很感動。”一個學生又説:“我三年級時,會上游戲機廳,是老師發現了批評教育了我,現在我改掉了這個毛病。”這是我所未想到的,學生們回憶起與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從可觸可摸的生活場景中去感受詩歌的美妙世界,去傾聽作者的真情告白,對詩歌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5

執教了這一課,在教學中為了彌補習作二中的遺憾,我在這一課中,抓住了文中對小姑娘外貌描寫的句子,首先在學生讀了描寫小姑娘外貌句子後,請他們説説自己感受到小姑娘是個怎樣的孩子。然後指導了寫外貌反映人物個性的方法:從整體入手,再抓住引人注意的細節,最後加上自己對他的整體評價。這樣寫一個人的外貌就會真實、形象、具體。

關於聯繫自己生活實際的一點想法:

我們在教學中都很注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這樣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使學生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

在本課中,我也請學生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説説對課文蕭伯納説的話的理解。學生們都只能説到,要謙虛。我想這就是學生的認知水平,他達不到明瞭人與人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個層次上來。本來我想教師可以站得高一些,這樣指導學生即使不明瞭這些道理,也沒有關係。但是,我總覺的不吐不快。最終還是自説自話的將這個內容説了出來。看見學生的一臉茫然,真是心生悔意。作為教師應該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握好課堂的深度,而不是一味將自己的理解端出來。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6

本課教學中,我導入時讓同學們圍繞“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來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的發言很活躍。有的説,這是一個博學的老師;有的説,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有的説,這是一個古怪的老師;有的説,這是一個很有個性的老師;還有的説,這是一個愛捉弄人的老師……答案很多,也很有意思,這就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習的積極性,下面的學習非常順利。

接下來我又抓住一個突破口讓學生探討:你認為懷特森老師的這種做法的目的是什麼?學生立刻找出了懷特森老師的倡導的“新懷疑主義精神”觀點來,並展開激烈的討論。

他們從第一堂課的教學到考試談起,從中明白了新懷疑主義的內涵。最後,我又向學生提出一探討性的問題:你們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説出理由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討論異常熱烈,學生的學習活動進入了一個高潮。學生都進行了精彩的陳述,通過這一形式,其實一種寬鬆、平等的教學氛圍已然形成,而且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還存在着兩個問題:一是時間的安排上不太恰當。在討論“新懷疑主義”的內涵時花去了不少的時間,導致分析“我們”怎樣學以致用的時間倉促。二是朗讀指導不夠。本課中,我對於文本的分析強調太多,導致讀的太少。讀中悟這一環節做得不好。

《用目光傾聽》老師課堂反思 篇17

本節課教會學生“質疑”“揣摩”語句的方法。

(1)難點質疑,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進行質疑;如第二板塊作者又提到“凱蒂旺普斯“,還在其他老師的課堂上叫出來,有什麼含義?這是本文的難點,因為這告訴我們學生們已經養成了”懷疑“的習慣,“凱蒂旺普斯“也是同學們心理難忘的教訓,更是學習的動機。

(2)用語上質疑,對文章運用語言進行質疑,體會作者遣詞用語的良苦用心;“一股怒火升起來”為什麼用“升”,能不能用其它詞代替,體現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3).充分閲讀,讀悟結合。重點品讀1—10自然段,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我”的心理心裏活動的句子並且批註上自己讀出了怎樣的心情。由於給的時間充足,學生在彙報的時候效果較好。

不足點:

1.有一學生提到:他認為“小橋車”事件不能算“學會了質疑”。這是非常有創新思想的男同學,但我沒能對他的行為給以高度的重視和評價,因為他是真正體現了“新懷疑主義”的學生,雖然他的懷疑是錯誤的,但我們課堂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習態度。

2.老師的引導語文不夠精煉,開頭學生講述主要內容是,説不到點子上,有點被學生牽着繞圈子,時間也耽擱了,導致後面有點匆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jr9k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