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通用18篇)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通用18篇)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

一、對備課的反思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通用18篇)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儘管我們對教案、課件都認真修改過多次才拿上講台,但新課程要求教師備課更多的是備學生,而我們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很多時候都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沒有注意到理想與現實的反差,沒有準備好如何將高深的理論知識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並傳授給學生。

這對於僅接觸一點經濟學知識的學生來説,無形中已經增加了他們接受知識的困難。為此,我得到了一個啟示:每個班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不同,備課,不僅要備好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特點。認真做好這一點,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教材裏面有些要求一節課學習完的內容,真正操作起來是難以完成的,雖然很多時候學生都會積極配合,但這些只是表面現象,真正能把知識掌握好的學生是不多的。這點,在後面的練習和測試中都有所體現。因此,我們悟出了一點道理:只講速度不講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做不僅容易忽略授課的知識點,而且學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識紮紮實實地學好,長期下去,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就會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就得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落實好,既要把握時間的度又要講究效率,注意講練結合,讓學生能在練習中掌握知識,並且能夠將其運用於現實生活的實踐當中。

三、對教學組織的反思。

所謂教學組織能力就是通常所説的駕馭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學組織能力往往會在學生的表情和學習狀態中體現出來,而我們卻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在“趕”課,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全部講完。只要心裏想着這個目標,無形中就會忽略學生的學習狀態,講課的語言速度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快。

新課程倡導教師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導演,起着組織、引導的作用,而具體劇情,應該由學生來主演。而我,直到現在才領悟其中的原由。一節不注重學生參與的課不能算是好課,一個自編自演的教師更加不是一位好教師。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就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以最終達到培養人的目的。四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有一首歌唱得好,“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相互尊重。其實,這個道理在師生關係中更應該得到體現。也許我們或多或少有這樣一種通病,那就是忍耐力和寬容度不足。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我們也必須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課堂教學應變機智和對自身角色的正確認識。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體會很深,學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這對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想通過我們的反思,今後定能吸百家之長,克服自身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2

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政治教學也逐漸的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以及提高,就必須及時的開展教學反思,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先進性。本文以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的重點作為切入點,簡單的探討加強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措施。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在完成自身的教學活動之後,及時的對自身的教學進行主動性的、探究性的教學總結,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更客觀的瞭解到自身教學的優、缺點,更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教學的完善,從而形成動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適應於教學的要求,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從根本上來説,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夠有不斷的進步,因為通過反思教師能夠及時的延續優點、改正缺點,從而保障教學的質量、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應該是不斷反思、不斷提高的教學。

(一)對教學態度進行反思

在宂長的教育生涯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會在不自覺中產生變化,這是因為對教師對自身職業產生了倦怠性。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積極的、及時的對自身教學的態度進行反思,因為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僅僅會影響教學的開展,更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教學態度進行反思,才能夠端正自身的位置,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對教學組織進行反思

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直接的關係到教學的進度、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效果,簡單的來説,高中政治教學能不能夠順利的完成,關鍵就在於教師的教學組織。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加強對自身教學組織能力的反思,否則教學就會脱離原有的軌道,甚至阻礙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的發展。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

從表面上來看,教學的內容是國家、教育局以及學校預先制定好的,但其實不然,因為教材內容僅僅只是高中政治教師實施教學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教師對內容的完善化,比如説有機的整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等等。而高中政治教師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所完善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才能夠更好的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教學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3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已經差不多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作為新近學校的教師,我在這段時間裏感受頗多。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學校,一切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面對新環境的學生,我感到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最重要的還要讓學生學會做人,然後學會學習。現在的我已經基本適應了新環境的教學生活。我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回顧這短短的半年,進步固然有,失敗也不少。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從三方面對這過往的半年進行了教學反思。

上思想政治課是教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教育技巧靈活。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教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是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水平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淺談點滴體會。

首先是對教學組織的反思。儘管我已經竭盡了全力,仍然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有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後無法掌握,導致課堂局面出現混亂。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是給了我一個警告,教師上課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應該包括掌握全局,迅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而這些是無法通過理論直接獲得的,必須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加強。

其次,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新教師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氣盛,就難免血氣方剛,對學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別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搗亂行為,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開闊才能正確面對發現學生的不同優點,而不被他們的稜角刺傷。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即對平常的上課的反思。教師始終是要站到講台上去的,課上的好壞與否是檢驗教師的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行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我上過一堂公開課,是關於《企業的生產與經營》,課後我曾反覆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曾向聽課老師請教過他們的看法,最後我發現問題主要在:

①開頭時太緊張,用漫畫導入時講解得不全面,使得學生沒能很好的理解漫畫的含義。

②在講解企業經營怎樣組織經營和生產時,明顯太枯燥,只是把書本上的知識講解了一下,缺少鮮明的例子來讓學生印象深刻,課堂氣氛沉悶。

③對學生回答問題缺乏必要的鼓勵、肯定、啟發等激勵表示,只是單純地讓他們坐下,這容易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這一點我自己並沒有發現,其他老師指出後,我發現確實是有這樣的情況。

其實,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臉上看出來。如果學生面容愉快,那麼這堂課應該就是成功的,如果學生眉毛緊鎖,表情困惑,那麼這堂課很大程度上就是失敗的。所以教師要學會課堂觀察,只有觀察仔細了,才可以從學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從而作出自我反思。

以上就是我對這學期的幾點反思。以後我會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反思力度,開展反思性教學。我覺得這是提高新教師教學教育水平的最好方法,教師只有發揮反思意識,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須和必要的,才會努力地去發展自我,建構自我,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最終,才能使教師全面發展。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三465、463兩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高三教學顯得尤為緊張,轉瞬間一學期又過去了,認真回顧教學工作,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我時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反饋如下,希望能對於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後的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常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1.如何讓政治複習課真正“活”起來?

高三以複習課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師不停的講,學生被動地接受;到頭來是老師講得很多,很累,口乾舌躁,學生卻是聽得很困,很煩,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認,到了高三以後,複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老師急於把儘可能多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但不能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顧及學生的接受程度;不顧及學生的學習實際。在今後的課堂裏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我班學生普遍基礎較差這一實際情況,如果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了,課堂效果也就會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當地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我們政治學選的資料是《步步高大一輪複習》,有知識點有聯繫,如何用好複習資料,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這是高三複習課過程中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針對我班實際情況在第一輪複習時,要緊扣課本,以基礎訓練為主,查找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後針對學生作練習時暴露出的問題,再有目的選編練習題、例題進行精講精練,從而消除學生知識上的盲點,對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鞏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學難度?

複習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教學的難度問題。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教學上如何應對?我認為必須抓好基礎,難度過高,過大的題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規範學生的解題步驟,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品質。抓好“雙基”不放鬆是前提和基礎;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前提下,適當的保持一些難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在上課時選取適當難度的例題或課餘佈置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會給學生一定的新鮮感和有利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好勝感,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

4.如何有效的進行試卷講評?

這一學期我們組織了單元考、週考、月考等考試,高三離不開試卷講評。如何才能使試卷講評起到它應有的效果呢?長期以來,總是老師講,學生聽,結果是學生聽的提不起精神,教師講的津津有味,最後的效果還是不如人意。我認為我們應該大膽的放手,把試卷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講解,教師只要做學生的指導者,點撥者就可以了。

二、常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勤充電,強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複習課,我感覺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在這裏,我特別要重視第一種素質。所以,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必須每天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講方法,提效率。

高三複習方法非常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明確目標。具體做法是:在授課前,我首先向學生出示覆習提綱。其次針對提綱,從考綱要求的識記、理解、運用和綜合四個方面作簡要説明。這樣,學生在聽課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聽什麼,記什麼,哪些應該瞭解,哪些應該重點掌握;二是講準重點。在教學中,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集中精力和時間講準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顛倒。三是講透難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攻克難點,能夠把知識點深入淺出地講出來,直到他們心神領會;四是講明疑點。講明疑點貴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確了疑因,疑點便迎刃而解。在講解中,可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五是講活熱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去解釋、分析這些問題,使課本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合;六是規律知識。由於每節課涉及到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繫、縱橫交錯的我注意將知識重新組合、歸納,使之形成網絡系統,並將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交給學生。

3.閲試卷,常溝通。

我校定期都會以小考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套試卷,然後收上來批改,我會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告訴他(她)要注意的問題;回答得好的或是有進步的,我會加以鼓勵。我覺得這樣做效果很好,學生把我對他(她)的這種指導當作是一種濃濃的愛,心裏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過的錯誤下次都會牢記在心不會再犯,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有條理,我能明顯看到學生的進步,心裏很有成就感。同時,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融洽很多。

4.重時政,勤反思。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了要鑽研教材,學習理論外,還要增強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並養成及時反饋和及時積累的習慣。在複習中我堅持以人為本,主動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學生的需求當作一個市場,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據這種需求設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5

站在高一年級的盡頭回望,在新環境下,我的政治課教學經歷了從很不適應到有所適應的過程,使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學科素質幾近空白-----教學須從ABC起始

學生的基礎是教學依據之一。國中學生升高中,政治學科不是會考科目,國中的政治課,對基礎知識不作要求,政治學科的知識儲備,運用政治學科知識分析認識事物的能力,政治學科的思維,學習政治學科的方法,等等無從談起。進入高中,政治學科知識陡然以艱深難懂而又對學習者素質有較高要求的現實出現在面前時,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適應,政治課教學處於艱難境地。

政治課教學只能小步走,低台階,課時授課內容要少,教學運行進一步退半步,下一節課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變換方式予以再學習,直至掌握。教學從最簡單的ABC開始,教給學生聽、説、讀、寫,這就是A。所謂B,就是手把手地教給學生讀題,做答案。C就是通過具體知識的學習,引領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

教學中萬不可操之過急。要取得學校的支持,多給一些課時,用以緩解教學任務與教學時間的尖鋭矛盾,沒有時間保證是不能把整體素質這隻木桶上的短木塊加長的。

二、“兩懶”的學習行為-----教學要富有引力

政治課學習,需要積極動腦,勤於動手。可我們的學生對淺顯的知識,清澈見底的問題,還願意學習、思考,知識深一點,問題拐一點彎就“知難而退”,腦懶。學習中學生不願記筆記,不願做用文字表達的文字題,只願做寫字母打對號的選擇題,手懶。學生這種淺嘗輒止、不求甚解與長於看而短於寫,樂於淺想而苦於文字表達的“兩懶”的學習狀態,嚴重製約政治學科乃至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政治課教學中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政治課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應洋溢着幸福,充滿着成功,要讓學生懂得這種幸福與成功往往離不開痛苦與失敗。政治教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學生理解幸福、把握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把學生推離失敗,引向成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去獲取自己能獲取的知識,適時讓其展示所獲成果,併發自內心的給予鼓勵,讓學生享受到幸福與成功。問題設置要小台階、多台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沿着思維的台階登上光輝的“頂點”,使學生領略到“無限風光”,從而享受到幸福與成功。解決手懶問題也可照此辦理。

三、“不動”“被動”的學習情態------教學要着力於激動生命

政治課學習抑或是任何一種學習都是學習主體生命的律動。政治課堂上常有這樣的現象:老師在組織學習,趴着的,説閒話的,看課外書的,漫不經心的,生命在這裏斷檔,雖然在老師用肢體、眼神或語言提醒制止下,表面終止了這些現象,誰又能説清其思想是否轉到學上來了呢?缺乏熱情,沒有主動,思維遊離於學習之外的學習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效果,儘管造成這種狀況有諸多原因。

面對這種境況,政治課教學要在教育的本質上找註解,要激動學生的生命,努力使學生的事,學生自己想做,願做,樂做,逐步使學生的興趣濃厚起來,學習的習慣好起來,自覺主動性強起來,以致形成穩定的後勁很足的學習能力。我們不能改革教材,但我們可以變換教學方式,引激動生命的元素進課堂,使教學變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從而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使得生命壯麗成長。例如,將知識競賽引進課堂,將生動有趣的藴含哲理地情景及事例納入教學,等等,都能使學生樂此不疲,筆者就曾享受過這種教學幸福。

如果説面前的政治課教學是一座山,我只是在爬山的路上邁出了一步,我將努力攀登,不斷創造新高度。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6

一個學期快結束了,本學期由於我教高二年級六個班,對我來説工作較重,最主要的是壓力大,俗話説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向師傅向顧老師討教,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説:“對於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於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高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7

課本是學生學習、閲讀的根本,是大學聯考題目答案的依據。“學生的智力發展,則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學生的課本閲讀能力,不僅對學生當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利,對學生的大學聯考有利,而且對學生今後的終身發展也很有利。學生應該充分使用好政治課本這個“本本”,在政治課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自己閲讀政治課本的能力,學會閲讀、理解政治課本知識的策略和方法。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象很複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區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説:“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大學聯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3、抓住近義詞培養信息轉換能力。

信息轉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閲讀後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於檢測信息轉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着我們高中三個年級的政治課本中的政治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於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8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透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務必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理解、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羣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務必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務必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資料,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理解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個性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兑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兑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忙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資料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能夠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能夠根據教學資料,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務必將羣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資料和事例的設置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用心性、主動性。同時,透過羣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温暖和信心,使羣眾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另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實,這是現代師生關係的核心要求,是一向以來我們所倡導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重要條件和客觀要求。但過去,我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潛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些對教學的定義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説的,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求學生照辦,教師出題、學生考。教師永遠佔據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師生的平等,教師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具備民主思想,這也是導致政治教學方式上“灌輸式”的重要原因。而此刻,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這種觀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

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完美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而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種轉變的。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後人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善,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潛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9

透過學習關於教學反思的課程,我認為任何一個教師,不論其教學潛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透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有着其現實的好處。

大多數人都認為,高中政治的學法就是以背為主,其實這是對政治課的極大不公,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際性都很強的學科。脱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説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只能不斷提高素質,增強自身本領。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與追求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實踐潛力.因此,我們廣大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人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強化學生實踐,更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形勢下貼合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的創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鮮明白的道理,學生不能真正體會。教師能夠用恰當的“效果”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問”,發生新奇感和探求感,使思想向新的廣度和深度開展。當然,教師的“效果”要提得準確,有必須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味。例如講到《政治生活》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在的權益”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能否答應信教”的效果;當講到“我國經濟樹立碰到資金困難的效果”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處置”的疑問,學生在剖析中有分歧,但教師停止引導,便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同時,要想改變對政治課的以”背”為主的誤區,作為政治教師還務必在政治教學務必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老師教學要有激情,只有有了激情的老師,才能有生活的課堂。老師務必有親和力。教學不拘泥教材。更就應高於教材。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用心性。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採取多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敢於創新,敢於嘗試,不怕失敗。

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味和教學質量。如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響、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於一體,在視覺、聽覺上發生必須的撫慰,惹起學生的留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味,使學消費生劇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構成學習動機;能使籠統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籠統化,無序的資料系統化,使單調的哲學實際不再單調,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總之,我們的反思,不僅僅僅反思我們的課的資料,反思我們的教學手段,還要多多反思學生的理解潛力及理解潛力,做到有的放矢,做到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異彩紛呈,而課程的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應對新形勢的挑戰,我們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應怎樣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用心性、主動性,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究者。根據本人對新課標的研究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教師要懂得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掌握知識,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以往的課堂教學大多是一言堂,更多采取灌輸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成了接納知識的容器,學生的用心性、主動性、創造性遭到壓抑,不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為此,務必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我的具體做法:

課前自學

我先研究新課標,把握重點、難點去認真備課,把本節的知識點以選取題、簡答題、探究題的形式設計學案,印發後發給學生,讓學生預習、作答。學案設計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

2、課堂教學

上課後,讓各小組根據預習,對學案進行討論、探究、解答。對學生透過討論沒有解決的問題,展示在黑板上,言之有理者老師給予表揚,鼓勵學生用心參與,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分析解答。最後,老師歸納本節的知識體系,並把本節的重點、難點、易混點做一系統的小節。

這樣,課堂教學有以教師為中心轉型為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師生、生生多變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共同分享課堂教學成果。

二、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潛力和實踐潛力

思想政治課在立足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變潛力,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例如:我在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提出“西藏實現歷史性跨越説明了什麼”?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因為近幾年來,全國電台、電視台、報刊等各種新聞媒體都報道過西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大家各抒己見,發言都很用心。然後,我及時進行點撥,新中國成立後,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制度,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民族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剷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構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了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從而使西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個性是近年來黨和政府對西藏的大力支持和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加深了對這一觀點的理解,這樣能夠培養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政策觀念。使他們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潛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潛力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潛力的人才。在應試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包辦分析較多,學生參與較少,導致學生應對新問題、新材料束手無策。此刻政治課堂教學就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在給學生時事講課時,講到我國南海問題,請同學們談談就應怎樣解決南海爭端問題,如果我國在維權上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請你拿一個作戰計劃。課後同學們寫得十分好,小論文充滿着唯物論和辯證法,很有創意。這樣不僅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具體説來,課堂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呢?我認為:

首先,教師就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務必有創新型教師。體現創新不僅僅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而且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來駕馭課堂教學,要持續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這樣,課堂上才能有效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知識的雙向交流,才能對學生提出的高、難、深的問題進行令學生信服的點撥和説明。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教師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其次,引導學生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善於“給現象,巧設問”,給現象包括情景、材料、圖表和觀點;巧設問就是對重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問題,個性是熱點問題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

再次,課堂培養學生用心參與意識,不斷提高學生質疑的水平和潛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以誠相見,相互支持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獨創見解和創造性言行的羣眾風尚。

最後,我們要正確認識基礎知識與潛力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並不是消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反,要求學生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所以,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正確理解,基礎知識是各種潛力的載體,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就談不上潛力的培養。

四、課堂教學要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傳授知識,而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穿插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個性是政治課堂更是如此。政治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聯繫當前的時事熱點,逐步樹立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構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總之,新課改方案已全面推開,新的課堂改革已給思想政治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它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加強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0

一、教學反思的作用

教學反思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考察,着眼於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行為之依據的回顧、診斷、自我調控,以到達對不良的教學理念、方法和策略的改善和優化,不斷加深對學生學習規律的認識與理解,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此刻,反思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能促進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本人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透過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不斷探索有關教學的理念、方法、目的以及教學心態等方面的問題,將教師的“會教”與學生的“會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潛力,變學生的“苦學”為“樂學”,使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感性經驗而不進行理性思考,那麼他原有的教育理念及不當的教學行為就很難改變,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教學工作的20次重複;如果不從經驗中進行教學反思,吸取經驗教訓,或許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無法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師。由此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

二、教學反思的主要策略

根據反思的資料可分為:教學理念反思、教學方法與技巧反思、教學心態反思等。

1、反思教育理念。有人認為: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的不足,而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先進與否。因為有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後,而工作熱情又很高,那麼對學生的傷害往往就越大,正是“好心辦成了壞事”。因此,當學生不喜歡上政治課時,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否落後於時代的需要。傳統理念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其絕對權威地位不能受到半點挑戰,學生的一切活動均需圍繞教師這個"圓心"作等距離運動,不能越雷池半步,因而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完全被抹殺。學生只是被看作是一個理解知識的“容器”,是教師在“現代化工廠”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而,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因此,作為一名當代的政治教師,個性是在新一輪課改正在進行的前提下,務必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新理念,把學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獨特個性的、有巨大發展潛能的人。這樣才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真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理念,

善待學生,少一點批評與指責,多一點讚揚與欣賞,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都能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的途徑。本人前幾年雖然沒有擔任班主任工作,但每年都有畢業的學生來校看望。原因就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岐視“差生”,相反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卻能給予更多的關愛,主動和他們進行溝通。

2、反思教學方法與技巧。好的教學方法與技巧能對學生產生一種吸引力,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而教師的“填鴨式”教育,雖然也能使學生了解,但效果就有明顯區別。因此,教師要對

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進行反思。教學方法和技巧的運用,關鍵是看教師運用的是否得當,即是否貼合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特徵以及教師自身的實際狀況等,尤其要看是否貫徹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它不在於一堂課問多問少、講多講少、練多練少,而在於問、講、練的過程中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能否激發學生的用心思維和內在的動力,否則就難免不陷入形式主義。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就需要教師有恰當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技巧來啟發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本人在上《貨幣的職能》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討論貨幣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其次讓學生總結;最後本人小結引入課題。那一節課,學生思維活躍,課後學生反應良好,本人也教得簡單。因此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自己的教學特長、學生的實際特點相結合,要根據教學資料適時地進行調整,才能到達理想的結果。

3、反思自己的教學心態。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教師面臨着各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加,使得不少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傷害,心理健康問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以外顯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教學方法簡單、粗暴,沒有耐心;教學缺乏激情,呆若木雞;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而不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等等。因此,對教師個人而言,外界的壓力並非一時所能改變,關鍵在於自己要能以某種方式坦然應對壓力和心理困擾,緩解緊張,學會一些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透過改變對事物、事件的評價、看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放棄或調整某些慾望、目標,以減少“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差距。心態平和了,功利性減少了,就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善待學生的一些不足之處,就是批評學生的方式也講究藝術了,這樣反而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到達了意想的結果,真可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本人剛開始走上講台時,恨不得把自已所學的知識全教給學生,有時學生不能理解,經常埋怨學生,結果就可想而知。之後一想,凡事有一個過程,做事須一步一個腳印,心態調整了,上課的氣氛開始好轉,學生學習的用心性開始提高,學習成績自然也提高了,當年的文理科兩班的會考合格率均在95%以上。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教師去進行教學反思,如教師的專業知識等。對於政治學科而言,不少學生認為空洞的説教多,理論性太強。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尤其要靈活地處理好教材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關係,即深奧的資料通俗化,抽象的資料具體化,理論的資料實際化等,才能使學生願意理解你的教育,從而到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

三、用心培養教育反思意識和反思潛力

1、加強理論學習,以先進適用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提高反思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這樣能夠少走彎路,提高反思效率,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2、以同事為鑑。把其他教師作為自己反思的一面鏡子。透過對照反思,及時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要善於吸取他人的長處,但不能照搬,必須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特點,並把它有機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否則,就有不倫不類之感。比如,本人在教研過程中,發現一位教師在講解“保險”在職時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使我深受啟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些難理解的地方儘量採用一些可類比的東西進行教學。3、以學生為鑑。把學生的反饋意見作為教師反思的一面鏡子。在反思過程中,就應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有益推薦。因為教師的工作最終還是為學生服務的,一切的歸宿最終還是要體此刻“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上。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1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高中思想政治本身資料的“枯燥”,尤其針對政治學科在會考中遇到的學生不喜歡學的“尷尬”狀況,就決定了在政治會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

重要性。

根據本人在政治課教學上的摸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逐漸摸索出了,在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就能用心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十分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用心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一、巧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每節課的先導。成功的新課的導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新課導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的聯繫,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就務必注重導入這一重要的環節。利用鄉土資源導入新課,能從與學生聯繫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潛力、志趣、品德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用心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

由於鄉土材料就發生在學生身邊,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説,有事可做,尤其在蒐集事先佈置的材料的時候,他(她)們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覺。例如,在講經濟生活《企業與勞動者》這一問題時,學生都事先進行了調查,並在課上進行了相互交流,而且以學生調查的素材導入新課。如:“我們瞭解到了查幹湖旅遊業的發展,有效地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到20__年末,累計接待中外遊客12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經濟收入3億多元,到20__年,查幹湖旅遊度假區迎來了幾年來的最多遊客,僅‘五一’黃金週第一天,來區遊客就到達32000多人,是去年同期的10倍,當天景區旅遊綜合經濟收入就到達1000多萬元。那麼旅遊業是屬於哪一個產業呢?它對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有何影響呢?我們這天就來學習有關知識。”透過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鄉土材料導入新課,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必須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在這方面,我主要採用適時應用鄉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資料,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鄉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繫,優化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時,我們用了一個梨、一個蘋果、一串香蕉,演繹了一個“買水果”的小品故事,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梨、蘋果、香蕉與水果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梨、蘋果、香蕉這些個體無論怎樣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為共性的“水果”,也離不開“梨”、“蘋果”、“香蕉”等個體。這些鄉土實物的運用,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親近自然、熱愛鄉土的

樸素感情。在學習高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時,我們準備了一個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一些細沙、一杯水。先用石頭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時,還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還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時,還能夠再充進其他氣體……看似“滿”了不能再裝的容器,其容量的潛力原先如此驚人。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員工的潛力,讓石頭、砂子、水、空氣都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也有利於同學們構成“潛能無限”的觀念,樹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第三、理論聯繫實際,優化學習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先生的職責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教育部制訂)》也明確要求,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用心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政治問題的潛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一組研究數據顯示不同方式對學習掌握知識的不同效果:講課5%,閲讀10%,視聽20%,演示30%,小組討論50%,實際操作75%,教會學生立即應用所學知識90%。這組數據證明,學生聽課及閲讀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討論、實踐和應用有利於理解和鞏固知識,鍛鍊潛力,需要突出實踐應用。這就需要轉變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能夠借鑑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式。透過對政治課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有助於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政治課教學的資料來選取探究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例如,在講公司制的時候,我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分別實地參觀了松原市的幾個中省直企業,例如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中

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前郭煉油廠、吉林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透過這種方式,不僅僅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創新的精神,同時也透過這種有好處的調查研究,加深了學生對家鄉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增強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總之,鄉土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材料,它能切實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地優化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對於課堂教學來説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2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高中思想政治本身內容的“枯燥”,尤其針對政治學科在會考中遇到的學生不喜歡學的“尷尬”情況,就決定了在政治會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

根據我在政治課教學上的摸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逐漸摸索出了,在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就能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一、巧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每節課的先導。成功的新課的導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新課導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的聯繫,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就必須注重導入這一重要的環節。利用鄉土資源導入新課,能從與學生聯繫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能力、志趣、品德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

第二、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在這方面,我主要採用適時應用鄉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鄉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繫,優化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時,我們用了一個梨、一個蘋果、一串香蕉,演繹了一個“買水果”的小品故事,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梨、蘋果、香蕉與水果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梨、蘋果、香蕉這些個體無論怎樣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為共性的“水果”,也離不開“梨”、“蘋果”、“香蕉”等個體。這些鄉土實物的運用,不僅加深了學生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親近自然、熱愛鄉土的樸素感情。在學習高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時,我們準備了一個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一些細沙、一杯水。先用石頭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時,還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還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時,還可以再充進其他氣體……看似“滿”了不能再裝的容器,其容量的潛力原來如此驚人。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員工的潛力,讓石頭、砂子、水、空氣都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也有利於同學們形成“潛能無限”的觀念,樹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第三、理論聯繫實際,優化學習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教育部制訂)》也明確要求,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政治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一組研究數據顯示不同方式對學習掌握知識的不同效果:講課5%,閲讀10%,視聽20%,演示30%,小組討論50%,實際操作75%,教會學生立即應用所學知識90%。這組數據表明,學生聽課及閲讀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討論、實踐和應用有利於理解和鞏固知識,鍛鍊能力,需要突出實踐應用。這就需要轉變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可以借鑑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式。通過對政治課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有助於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政治課教學的內容來選擇探究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

總之,鄉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材料,它能切實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地優化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對於課堂教學來説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入鄉土資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走出校園、迴歸自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政治課教學獲得新的活力、生命力。政治課教學也最終會走入學生的心中。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3

在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脱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説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能夠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於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齊來。如我在講述“世界上各大國與中國建立的各種夥伴關係”時,聯繫決定國際關係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在講述“聯合國的千年首腦會議”時,聯繫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其聯合國的作用;在講述“朝鮮半島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間的核衝突”時,聯繫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和平問題;在講述“中美撞機事件”時聯繫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繫、分析、説明實際問題的潛力,簡單愉快地構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到達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繫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務必不斷地探索並採用貼閤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用心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潛力;辯證思維潛力;表達潛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

2、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潛力、表達潛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透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因果聯繫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繫,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到達教學目的。

3.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運用高一經濟學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潛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後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裏的經濟收入進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麼。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用心性,而且許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向認為這些活動十分好。

4、社會調查。理論只有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讓學生走出書齋、走向社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理論不只是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而是來源於沸騰的社會生活。調查式的第一步是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調查課題,尋求貼合實際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步驟,明確社會調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開展調查,掌握超多的和課題有關的數據和材料,並對之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作功夫,然後再一次走向社會,加以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第三步: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一方面使書本知識得到檢驗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為改造社會帶給世界觀和方法論。

5.開闢“時事論壇”(高一高二每堂課5分鐘)。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潛力、表達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經濟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東和平進程、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業觀等。

三、質疑導思激活思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能夠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必須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政治常識》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表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進行引導,便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必須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構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資料系統化,使枯燥的哲學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4

開學以來,無論是在教育還是在教學方面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反思和啟發。以下就是我對政治教學的反思。

1、對教學準備的反思:首先就是我對學生了解不足,不知道他們的知識儲備量究竟是多少,也就是沒有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不瞭解他們在高一時所獲得的知識,使我的教學設計的意圖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設置的過於簡單了。同時我在設計教學情景的時候過於理想化,沒有考慮到與現實的差異,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講解不夠深入,沒有用更適合的方法來傳授學生知識。為此,經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我得到了一個啟示:每個人都存在差異,所以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不同,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在準備的過程之中,將一部分重心放在備學生上面,從多方面瞭解他們的知識量、知識需求以及適應他們的教學方式,自身也要努力鑽研教材,首先吃透每個知識點,然後再將知識點整合,最後用最簡單的方式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有些內容要求在一課時之內完成,但是實際情況是有些知識點的內容十分繁瑣,一節課之內完成操作起來會十分的困難,而我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會加快講課的速度。表面上看學生還是積極配合,但從後面的作業情況來看,真正能把知識掌握好的學生不多。因此,我悟出了一點道理:不可以一味的講究教學速度,應該把重視質量放在第一位,切不可以只講速度不講效率。這樣做的話效果反而使事倍功半,學生不能把知識點真真正正的學紮實,長期以往,學生的整體水平就會下降。我覺得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當然也要在講究效率的同時把握時間,保證講練結合,學生完成練習之後要及時評講,幫助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知識,並且將其運用於現實之中。

3、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應該多聽其他老教師的課。當然這個範圍不應該僅僅侷限在聽其他政治教師的課,而是應該多聽所有老師的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老教師交流和探討,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借鑑別人的長處。新課程談到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實這個問題一直讓我感到很困惑,後來聽了其他老師的課,才領悟了這句話。教書不能死扣教材,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教材上的內容,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在教材背後藴含的為人處世的方法,看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同時學到的不僅僅是對這句話的理解,老教師還教會我許多教學方面的經驗,比如説:對於課程知識點的框架性的把握,學生練習的講解方式等等。總之,要有好的教學效果出來,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之外,還離不開老教師的幫助和教導。

以上就是我開學以來對教學方面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註意上述不足之處,使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5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異彩紛呈,而課程的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應對新形勢的挑戰,我們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應怎樣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用心性、主動性,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究者。根據本人對新課標的研究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教師要懂得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掌握知識,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以往的課堂教學大多是一言堂,更多采取灌輸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成了接納知識的容器,學生的用心性、主動性、創造性遭到壓抑,不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為此,務必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我的具體做法:

1、課前自學

我先研究新課標,把握重點、難點去認真備課,把本節的知識點以選取題、簡答題、探究題的形式設計學案,印發後發給學生,讓學生預習、作答。學案設計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

2、課堂教學

上課後,讓各小組根據預習,對學案進行討論、探究、解答。對學生透過討論沒有解決的問題,展示在黑板上,言之有理者老師給予表揚,鼓勵學生用心參與,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分析解答。最後,老師歸納本節的知識體系,並把本節的重點、難點、易混點做一系統的小節。

這樣,課堂教學有以教師為中心轉型為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師生、生生多變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共同分享課堂教學成果。

二、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潛力和實踐潛力

思想政治課在立足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變潛力,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例如:我在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提出“西藏實現歷史性跨越説明了什麼”?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因為近幾年來,全國電台、電視台、報刊等各種新聞媒體都報道過西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大家各抒己見,發言都很用心。然後,我及時進行點撥,新中國成立後,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制度,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民族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剷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構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了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從而使西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個性是近年來黨和政府對西藏的大力支持和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加深了對這一觀點的理解,這樣能夠培養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政策觀念。使他們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潛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潛力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潛力的人才。在應試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包辦分析較多,學生參與較少,導致學生應對新問題、新材料束手無策。此刻政治課堂教學就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在給學生時事講課時,講到我國南海問題,請同學們談談就應怎樣解決南海爭端問題,如果我國在維權上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請你拿一個作戰計劃。課後同學們寫得十分好,小論文充滿着唯物論和辯證法,很有創意。這樣不僅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具體説來,課堂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呢?我認為:

首先,教師就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務必有創新型教師。體現創新不僅僅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而且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來駕馭課堂教學,要持續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這樣,課堂上才能有效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知識的雙向交流,才能對學生提出的高、難、深的問題進行令學生信服的點撥和説明。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教師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其次,引導學生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善於“給現象,巧設問”,給現象包括情景、材料、圖表和觀點;巧設問就是對重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問題,個性是熱點問題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

再次,課堂培養學生用心參與意識,不斷提高學生質疑的水平和潛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以誠相見,相互支持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獨創見解和創造性言行的羣眾風尚。

最後,我們要正確認識基礎知識與潛力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並不是消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反,要求學生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所以,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正確理解,基礎知識是各種潛力的載體,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就談不上潛力的培養。

四、課堂教學要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傳授知識,而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穿插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個性是政治課堂更是如此。政治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聯繫當前的時事熱點,逐步樹立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構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總之,新課改方案已全面推開,新的課堂改革已給思想政治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它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加強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6

又是三年,在緊張和遺憾中過去了,緊張的是擔心這三年的“收成”,遺憾的是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好,很多方面還未提高。在那裏,我就怎樣更好度過高三教學進行一個總結與反思。

1、要注重計劃

對於高三來説,計劃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沒有這個“計劃”就好象一個沒有方向的汽車,寸步難行。高三還沒有開始,作為教師務必制定“備考戰略”。這是一個總體的規劃,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高三教學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都寫進去。之後,我在12月診、一診、二診、三診、校周練都分別作了詳盡的計劃,詳盡到每一天該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每一節課怎樣安排,學生該做什麼都有整體規劃,這樣每一天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有一種踏踏實實的感覺。

但,遺憾的是在三輪的時候,由於經驗不足,出現了,手忙腳亂的現象,不明白是回顧知識還是回扣熱點?但從今年的大學聯考來看,主要應回扣教材,用知識來帶動熱點是最好的。

2、做好聽課、教研、教學反思

高三這一學年,學校會經常組織老師們參加各種層次的教研活動,這些教研活動一些很有經驗的教師把他們的高三教學經驗作介紹,而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還會總結重要的信息,總之認真地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是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的。同時,我們備課組的教師都會經常地進行羣眾備課,集思廣益。此外,教師對所上的每一節課要善於進行反思,總結經驗,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計劃。

3、要多備學生

到了高三這個階段,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對他們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於是,他們對老師就好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拼命地去問老師問題。作為老師,也要明白自己對他們來説是多重要。除了自己要教好以外,還要對他們十分的熟悉,要明白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明白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徵,這樣好對症下藥找他們談話,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他們期望以及他們能夠到達的成績,還要不斷地鼓勵他們。

4、要狠抓基礎,構建知識網絡

對課本資料要多看,看的遍數多,反覆記憶多對課本資料就越熟,考起來速度才會快,準確性才會高。題目再難,也是與書本資料聯繫的,尤其是今年的大學聯考更是注重基礎的考察,選取幾乎全是基本觀點基本理論的考察。很多題目利用基礎知識進行排除就能夠了!這就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書本的原理、觀點熟,用起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自己複習可分為每一輪幾步走,多輪進行的方法:

5、教給學生答題方法,訓練、提高答題潛力

我們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背景下的大學聯考,更體現生活化,貼近時事,但無論試題怎樣變,都是萬變不離其中,都是用回課本的知識來回答。所以要求學生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務必十分地熟悉更加體現邏輯思維的應變,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做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第一輪複習完了以後,一模前的這段時間裏抽出了一段時間專門訓練這個解題的方法,包括單項選取,多項選取,簡答題,辨析題和論述題。

6、關注時事的理論分析

黨和國家重大政策、社會生活大事作為情景材料,讓他們運用四個模塊的知識點,採用答主觀題的模式,原理+扣題+材料的方式進行分析,時間長了這樣不但積累的時事多了,就連答題的方法也自然地掌握了。比如今年:

30.材料三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國際貿易在曲折中深入發展。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既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着嚴峻挑戰,但機遇大於挑戰。

闡釋材料三藴含的唯物辯證法觀點。(7分)

參考答案: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體現了聯繫的普遍性;國際貿易在曲折中深入發展,體現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機遇大於挑戰,體現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

31.(14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雷鋒精神猶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燈塔,放射着奪目的光芒。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學雷鋒活動,要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這天,雷鋒勤儉節約的美德能夠轉化為低碳、節能等環保意識,雷鋒助人為樂的品質能夠轉化為奉獻、互助等志願者精神。

(1)結合材料,運用物質與意識辯證關係的知識,談談我們就應怎樣開展學雷鋒活動。(6分)

參考答案: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時代要求開展學雷鋒活動;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學雷鋒法。

它們正是對這一最常規答題方法的運用。

7、合作很重要

單獨的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把高三這個教學任務完成好,單獨的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作為青年教師的我體會更深!

在我們高三政治備課組中我們是通力合作,資源共享,除了每週三的羣眾備課外,我們還會不定時地抽出時間討論問題,按每位老師的特長分工合作進行培優補差。高三這個十分時期,如果老師沒有合作的精神我想這個大學聯考的仗我們是打不贏的。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7

一、反思:

1、夯實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是教學的重點,潛力的立意要以知識點為前提。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落實雙基。

2、加強訓練: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的準備途徑。學生在主觀題中失分較多。原因就在於平時的訓練不認真,導致審題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達不暢。

3、轉變觀念:很多同學都認為政治課只需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記記背背就行了。這種觀念是不對的,任何學科知識都需要平時的積累,理解和鞏固。要轉變其他任課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觀念,取得他們的支持,轉變學生的觀念,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二、改善措施:

1、加強與學生溝通,建築師生交流平台,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疑難問題。

2、加強學法指導:

①指導筆記。很多學生從國中上來,還不習慣高中的教學方式,不懂得如何記課堂筆記。要讓他們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主動提取教師上課的有關信息,重點記錄,得到整理。

②指導記憶。政治課需要必須的知識點記憶為基礎,務必讓學生適當背誦,注重理解性的記憶,一般知識點與重難點分開記憶。

③指導答題:選取題就是教學生如何理解題形,抓住中心,找準關鍵詞,學會靈活運用排除法,遞向法,因果法等解題方法。主觀題就教學生:1、審材料,抓中心;2、審題題,抓關鍵;3、牢設問,抓角度;4、找課本,採點子;5、找背景、尋主語;6、找聯繫,列題綱。最後組織語言,準確答題。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反思 篇18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三465、463兩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高三教學顯得尤為緊張,轉瞬間一學期又過去了,認真回顧教學工作,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我時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反饋如下,期望能對於改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後的教學質量有必須的借鑑好處。

一、常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1.如何讓政治複習課真正“活”起來?

高三以複習課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師不停的講,學生被動地理解;到頭來是老師講得很多,很累,口乾舌躁,學生卻是聽得很困,很煩,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認,到了高三以後,複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老師急於把儘可能多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但不能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顧及學生的理解程度;不顧及學生的學習實際。在今後的課堂裏我就應充分調動學生用心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我班學生普遍基礎較差這一實際狀況,如果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了,課堂效果也就會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當地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我們政治學選的資料是《步步高大一輪複習》,有知識點有聯繫,如何用好複習資料,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這是高三複習課過程中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針對我班實際狀況在第一輪複習時,要緊扣課本,以基礎訓練為主,查找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後針對學生作練習時暴露出的問題,再有目的選編練習題、例題進行精講精練,從而消除學生知識上的盲點,對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鞏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學難度?

複習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教學的難度問題。對我班的實際狀況教學上如何應對我認為務必抓好基礎,難度過高,過大的題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規範學生的解題步驟,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品質。抓好“雙基”不放鬆是前提和基礎;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前提下,適當的持續一些難度是必要的,也是務必的。在上課時選取適當難度的例題或課餘佈置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會給學生必須的新鮮感和有利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好勝感,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

4.如何有效的進行試卷講評?

這一學期我們組織了單元考、週考、月考等考試,高三離不開試卷講評。如何才能使試卷講評起到它應有的效果呢?長期以來,總是老師講,學生聽,結果是學生聽的提不起精神,教師講的津津有味,最後的效果還是不如人意。我認為我們就應大膽的放手,把試卷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講解,教師只要做學生的指導者,點撥者就能夠了。

二、常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勤充電,強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複習課,我感覺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潛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在那裏,我個性要重視第一種素質。所以,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務必每一天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原有的知識,務必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講方法,提效率。

高三複習方法十分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明確目標。具體做法是:在授課前,我首先向學生出示覆習提綱。其次針對提綱,從考綱要求的識記、理解、運用和綜合四個方面作簡要説明。這樣,學生在聽課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明白聽什麼,記什麼,哪些就應瞭解,哪些就應重點掌握;二是講準重點。在教學中,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集中精力和時間講準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顛倒。三是講透難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攻克難點,能夠把知識點深入淺出地講出來,直到他們心神領會;四是講明疑點。講明疑點貴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確了疑因,疑點便迎刃而解。在講解中,可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五是講活熱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去解釋、分析這些問題,使課本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合;六是規律知識。由於每節課涉及到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繫、縱橫交錯的我注意將知識重新組合、歸納,使之構成網絡系統,並將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交給學生。

3.閲試卷,常溝通。

我校定期都會以小考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套試卷,然後收上來批改,我會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告訴他(她)要注意的問題;回答得好的或是有進步的,我會加以鼓勵。我覺得這樣做效果很好,學生把我對他(她)的這種指導當作是一種濃濃的愛,心裏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過的錯誤下次都會牢記在心不會再犯,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有條理,我能明顯看到學生的進步,心裏很有成就感。同時,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融洽很多。

4.重時政,勤反思。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了要鑽研教材,學習理論外,還要增強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並養成及時反饋和及時積累的習慣。在複習中我堅持以人為本,主動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學生的需求當作一個市場,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據這種需求設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必須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在複習中,我經常寫教學後記。因為教學後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它既是一種特殊的備課形式,又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過程;它不但有利於改善、優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還有利於強化教師的教研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3w9q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