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通用18篇)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通用18篇)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通用18篇)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九年級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温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採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九年級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中化學教學反思二

1、興趣: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工作的動力基礎,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

2、激情:熱愛所教的學科,要找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找一種與學生分享快樂的感覺;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3、契機: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的最佳機會。

4、懸念:課堂教學要有懸念,要利用問題或問題組給學生提供閃光的機會,讓學生告訴學生。

5、規矩:教師的教學要有特點,形成規矩,並且要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教師的教法。教有規矩,學有方圓。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2

一、教學方面的經驗

1.認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節處理方法

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我加強了新課程觀念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認真研究總結歷屆會考試題,細心研究考試説明,總結出考試重點和熱點,貫穿於教學中,及時提醒學生注意熱點問題和重點問題。

3.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教學,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閲讀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意識地去鍛鍊他們思維應變、組織表達的能力。儘量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多讓他們在黑板上寫板書,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操作。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化學實驗教學情景集色彩、圖像、聲音、動感等多種特點於一身,使學生有置身於真實情景之感,達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對環保、能源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學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

5.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他們很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因此我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多與學生談心,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表揚鼓勵他們;當他們退步時我找他們個別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在課堂上儘量地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加以稱讚,激勵他們喜歡上化學。

6.練習和考卷的選擇:一份好的練習和考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練習要進行合理精選,減輕學生的課後負擔,使學生在輕鬆高效中掌握知識。

7.科學制定計劃: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複習計劃,明確其內容和要求。有了計劃的引導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學方面的不足

我還應該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動與一些學校進行交流與學習,擴大資料來源,充分發揮信息互動,取其之長補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當以上思想工作基本過關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學效果上去。對於教學方面,我主要從以下六點入手,第一點: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第二點: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第三點:每節新課後注意反饋,主要作業與小測中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訂正。第四點:要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我反對題海戰術,但用相當數量題目進行練習卻是必要的,練習時要有目的,抓基礎與重難點,滲透化學思維,強調一點是老師的練習要注重學生化學思維的形成與鍛鍊,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打好基礎,可以做到用一把鑰匙開多道門。第五點:就是考前複習中要認真研究與整理出考試要考的知識點,重難點,要重點複習的題目類型,難度,深度。這樣複習時才有的放矢,複習中什麼要多抓多練,什麼可暫時忽略,這一點很重要,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與成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把握得準,必須要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總結,甚至挫折,否則不行。而我仍在不斷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所領悟。第六點:抓好後進生工作,後進生會影響全班成績與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氣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後進生跟得上。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3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4

一提到九年級體育馬上就能聯想到體育會考,在應試教育的慣性下,這已成了檢驗九年級體育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回顧我校歷年來的體育會考成績,應該説比較理想,但近年來顯得有點磕磕絆絆。每次考試總有種提心吊膽的感覺,特別是03和05年的會考成績僅僅超出市平均0.01分,04年則低於市平均0.4分的較大差距創下了我校體育會考的“歷史”。有人不僅要問:憑我校體育組的師資力量在全市也能算在優秀之列,可為何我校的會考成績卻僅僅在平均線上掙扎呢?這裏倒底存在着哪些匪夷所思的因素呢?

一、教師因素。無論哪一門課程,學生成績的好壞肯定與指導教師有直接的關係,體育也不利外。教師的因素主要在於教學方法、敬業程度、課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從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師情況來看,以上幾方面並不存在太大的問題,而且我校的教師都很敬業,幾乎把一年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學中去,不但在課上精心組織教學,竭力督促每個學生去練習,課外拼命擠時間去指導學生練習,哪怕是星期天;教師組內經常相互探討交流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應該説我們的教師在九年級體育教學上是盡心盡職的,況且不計任何報酬,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教師的高尚的職業道德作風。

二、學生因素。所謂教學就包括“教”和“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學就存在“一頭熱而一頭冷”的現象普遍,學生的厭學情緒非常嚴重。這對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幾乎是“摁着牛頭吃草”式的教學方式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以本屆九年級為例,五個快班和五個平行班,快班的成績明顯比平行班的成績要好,這能説明快班學生的成績比慢班好嗎?事實並非如此,兩者並不存在差異性。最終問題很簡單,就是學生“要”和“不要”的問題,而且快班的教學要比慢班輕鬆的多。在快班上課,教師可以“引着牛頭吃草”,可以把瘦“牛”喂得又肥又壯;慢班上課必須是“摁着牛頭吃草”,何況“牛”太多,手只有兩隻,有時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若是班上有“瘋牛病”的,那不是個人能治理得了的。那麼為何會產生如此嚴重的不良的厭學之風呢?……

三、班主任。班主任在一個班級的教學影響力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猶如一把手柁引領着班級的航向。因此,如何與班主任協作對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靠班主任去做,過多的依賴班主任,誇大班主任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對體育教師來説是一種恥辱!其實我認為兩者好比是“錄音機”和“功放”的關係,怎樣來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發揮最大的功效呢?首先兩者都必須相互密切的溝通、同心協力。要調動班主任的責任心光靠教師個人的職業道德的不夠的,必須有一定的獎勵措施才能保證“功放”的優良性能。許多成績優異的學校,班主任的“功放”能力確實比我校的要強,至少功率要大的多。再者,班主任與體育教師要有密切的合作,隨時掌握班上學生的練習情況,並有相關的針對措施,充分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假如能作好以上幾點,班上90%的優秀率就不再是天方夜譚。本文由本站編輯整理。

四、學校考核機制。個人而言,我校的考核機制確實存在着較大的欠缺,主要表現為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效率,不顧及結果。在本屆九年級學生考試訓練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班主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責任感,總是抱以一種“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心態,缺乏工作壓力和熱情,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其中也包括體育教師,特別是對九年級體育教師缺乏獎勵機制這在全市似乎是屈指可數的,那麼這同樣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也就是為何不能做到“有的老師提出九年級考試七年級抓起”的緣故了,何況真正能做到的我想肯定為數不多的,至少全市會考成績前列的學校沒有這樣做。另外,學校的學習風氣光靠班主任的管理是不夠的,而是要靠全體任課老師共同來抓,全體老師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隨着教育局對體育會考成績考核力度的逐步加大,各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校的體育成績甚至精確到了小數點第3位,比世界百米大戰還要精準,這就意味這一位考生的成績可能就會決定學校的名次,決定九年級體育教學的“成敗”。在這樣的一種嚴酷的形式下,要求我們在各方面的工作更加細緻,周密。擁有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固然重要,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最大的功效,這需要一套合理的考核機制,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最好的例證就是會考成績幾乎歷年墊底的北厙中學,今年的成績躍居全市第十名,靠得是什麼?答案是很清楚的。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5

《星星變奏曲》以主人公對失落的夢的追憶為構思線索,把夢與血淋淋的現實作殘酷的、令人震顫的對比,從而抒發詩人心中充滿騷動的苦苦渴望。詩人渴望什麼?渴望重建失落了的理性,而重建理性後的感性顯現是什麼模樣呢?是陽光普照,每天都是一次美好的回憶,就像一首和諧、生動的詩,就像這首詩中美妙動聽的每一個音節。有美好而温柔的夜晚,有生動活潑,潔晶如星,有賞心悦目,馥郁如白丁香。

在這樣温柔的春天,那曾經狂熱地揮動過的旗子和心中曾有的那一團理想的火,應像它本來應有的樣子一樣閃閃發光。但是,現實卻是另外一副樣子,寒冷、寂寞、孤獨、淒涼、黑暗。詩人只能在深沉的夜裏凝望着遙遠的天空,尋找星星的安慰,渴望星星能在心中的太陽熄滅之後,為他驅散寒冷和失望,幫他重新燃起一盞希望的燈。這樣,他便可以停止寫失落了理性後充滿了苦難的詩,可以緩解他那充滿了壓抑的生活。

這首詩的體裁是朦朧詩,朦朧詩的特點就是藉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的表現經驗,使詩含蓄、朦朧、意境優美,也就是具有意象化、象徵化、立體化。

本着朦朧詩的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上巧妙的與音樂學科進行了整合,導入我通過播放理查德的鋼琴曲《星空》把學生帶入一種朦朧的優美的意境當中,對後面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其次,在讓學生體會詩歌用凝鍊的語言創設意境的時候,我通過多媒體出示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想像,感受再對比這首詩歌作者創設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意境,朗讀時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去讀,學生通過不同的畫面及老師的引導,很快很準的把握住了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

另外,作業佈置,我設計一類讓學生調查遠近時代經典歌曲,賞析歌詞,有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詩。學生對此都很感興趣,我相信他們課後一定會很認真的完成,因為興趣是很好的老師。

這節課讓我充分的體會到了學科整合的魅力,通過整合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詩歌教學重在讓學生進入意境當中體會詩人的感情,除了用課件幫助之外重點應該讓學生朗讀,通過朗讀去品味語言。而在整體感知部分,讓學生聽配樂朗讀,很多學生的朗讀慾望被調動起來,但我確沒讓學生讀,而是通過聽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2、在探究問題的時候,應該先讓學生提,教師補充,而我忽視了課堂上應隨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問題是為了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歌的意境,而我只是引導學生進行了探究,沒有進一步的去讀。

3、拓展寫作我設計讓學生試寫詩歌,這對學生來説難度太大,應該讓學生根據好的句式進行仿寫,或者通過“增、換、刪、改”語言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6

空氣作為一種動植物須臾不可缺少的物質,學生已經有所瞭解,那麼它含有哪些成分?這一科學結論的得出經過了怎樣的過程?這些學生是不知道的,所以本節課首先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説明空氣確實存在,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善於觀察生活、善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對於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老師不是直接給出實驗方案和結論,而是明確提出探究任務和目的,直奔主題,分組討論,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經過老師設計的情境創設,喚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當學生設計出既科學又可行的方案後,老師及時評價他們方案中的閃光點,肯定其創見,學生在這樣的鼓勵之後,實驗起來更加大膽和細心,當然,最後的結果可能與他們猜想的還是有差距的,這樣討論產生誤差的原因是什麼就不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了,學生感到困惑時,自然就產生了探究新問題的慾望。

在這樣不斷修正方案,檢查失誤或誤差的原因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形成嚴謹的學風。最後簡介空氣成分發現史,能使學生能意識到科學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中他們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實驗中的成功是多麼值得欣喜,為他們以後的學習培養了很好的興趣。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7

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一個爭論就是:這套教材到底適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這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知識內容切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 ---口語交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當前英語習慣的純正英語。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這套英語教材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這套英語教材要有六年的國小英語基礎學生才能開始學習。而我們的國小生大部分在國小沒有學過英語。教師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這套教材詞彙量多,對於沒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説難度太大。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根本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在爭論的最後,各位英語教師達成一致的看法:新課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要把教學反思落到細處、實處,注意課堂知識的構建,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課改談談個人體會:

一、新課改,新變化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將會給整個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

1、新的課程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次課改的重點是一改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趨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增加了情感因素、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發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學模式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該形成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應該形成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着重形成性評價。新標準認為,評價應有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考試檢測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評價機制應包括對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對教師教學的檢測等。

二、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改形勢是好的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表現為:

1、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反映出不少的問題。有的緣於教學觀念,有的緣於教學能力,有的緣於教學條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__年第5期)一文中談到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體談四點: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教學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學目標虛化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是,由於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然而,由於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者變得含糊。第二,過程、方法目標,出現了“遊離”的現象。首先,由於“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了“遊離"現象:遊離於知識、技能目標之外,遊離於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遊離於學生髮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出現了“貼標籤”的現象。總之,目標的多維化以及對目標的不當定位,致使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1.2教學內容泛化由於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上查閲到的資料,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情境設置應該自然的,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第三,聯繫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教學內容所聯繫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1.3教學過程形式化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樣化的背後,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並沒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對話”變成“問答”。可以説,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獨自式教學的超越。但實踐上,卻有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於師生問答。實際上,發生在課堂上的有些師生問答,其實並非真正的教學對話。第二,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當前大多數課堂裏小組合作學習處於一種自發階段和隨意狀況,不少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組織形式時偏重於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應該承認,這也是當前探究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4教學手段不合理表現為現代教育技術不用或濫用。農村學校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進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非但計算機輔助教學未能跟上,就連原有的幻燈、錄音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少。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科教學。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刻意追求多媒體運用而帶來的課件氾濫,在多媒體課堂,有的課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在的“電灌”;有的課儼然成了“網吧”,學生各自為陣。我們發現,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自我想像、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製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亟待研究。

2、從學生學習狀態中反映的問題

2.1國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在某些學校的課堂觀察中發現,一節課中毫無反應的學生有近20%,似聽非學的也有近20%,只聽不寫的有約40%,只有10%-20%的學生臉上有積極參與的神色。從這樣的情況粗略地估計,40%的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態度原因,另有40%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方法原因,這樣的學習狀態令人憂慮是不言而喻的。

2.2學習心理負擔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有近70%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學生不僅因為數量而負擔重,也是因為對學習內容不大感興趣,而導致的學習心理負擔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師的教學不能較好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來源與價值;課堂教學、作業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單調枯燥;家長和教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國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目前教師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心理健康瞭解不夠,也缺少該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採用簡單的教化去面對有着紛繁原因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牴觸,早戀、出走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家庭教育輔導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沒有很好地與“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議與對策

從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我市國中課程改革的艱鉅與困難,思考並尋求對策是責無旁貸的,本人建議: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的另一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式。

2、改變教師角色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他們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機會。那麼學習方式的改變關鍵是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又在於教師角色的改變,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就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的、師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學生觀和師生關係。因此對學生來説,教師的角色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傳授者變為參與者;控制者變為幫助者;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仲裁者變為促進者。對於課程與教師的自身發展來看,教師的角色要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教師要學會反思和創新;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執行者變為決策者。

3、正確看待“差生”

不少老師會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對“差生”的厭惡。這是一種可怕的誤區。要正確對待差生,教師對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兩個心。一是愛心,每一個差生都有其閃光之點,可愛之處,只有你用心去愛,具備了愛心,才會真正地關心差生,努力地轉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轉化是一個十分複雜艱難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還常常會出現反覆,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恆地抓,堅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實效。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4、重視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反思即研究,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途徑,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教師教學反思的自覺性也及到了明顯地加深,但不可否認,在課改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假反思”的現象,要把教學反思做真、做實。首先,教學反思應符合新課程要求,尤其是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為依據,組織教師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反思,也要對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法的反思,處理好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其次,教學反思重點應在學生學習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了沒有?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沒有?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沒有?學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養沒有?第三,教學反思的形式應靈活多樣,“説”和“寫”是兩種有效方式。“説”:説成功經驗,説不足之處,説問題與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鳴,思維碰撞,產生火花,問題會漸漸明朗,思路會漸趨清晰。“寫”:寫教學案例,寫教學日誌,寫教學反思,寫教學故事,寫研究報告,提升個人理性經驗,也讓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總之,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通過實踐和反思,充分證實適時的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欣賞與激勵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與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創新激情,同時使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從而為起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8

一、國中英語閲讀教學低效問題的成因

英語閲讀教學在復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擴大詞彙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閲讀速度和閲讀理解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仁愛英語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個單元不僅有100—150詞的短文,而且出現了300詞以上的長篇閲讀文章,使閲讀教學任務更加艱鉅。可是實施下來,閲讀教學使教師教得忙碌,學生學得倉促,效果不甚理想。經過調查,反思目前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低效問題.發現有下面幾個原因:

1.詞彙教學無新意。詞彙教學是閲讀教學的開端,詞彙猶如建造房屋的磚頭,是理解文章的基礎。詞彙又依託於語篇.產生特定的語境意義.有時對一個詞或一個短語的理解有誤,就會導致對一個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偏離。在日常教學中,面對Reading材料中20個左右的詞彙量,教師主要是依照課後的詞彙表進行教學:錄音帶讀—— 教師講解— — 學生讀背—— 單詞聽寫。詞彙課教師要求學生細嚼詞彙含義,往往成了學生枯澀的筆記課。這樣教師花時多,而學生雖看似掌握了大量的單詞,瞭解了單詞的含義和用法,可一旦讓學生運用所學單詞造句,總是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將這些單詞放人語篇時,成了茫然的讀者。偷偷翻查詞彙表,對篇章理解的速度和質量產生了障礙。

2.課堂教學輕互動。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我們的閲讀課堂常常“以本為本”,教師引出主題後,就注重課文講解,帶領學生略讀並找出文章大意,教師自始至終佔居主體地位,學生只是在教師的牽動下思考並回答問題,成了被灌輸知識的容器,這種單一的師生互動,遏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學生處於極其被動的閲讀狀態。有的教師在閲讀課上過多依賴多媒體或電化教學手段。藉助多媒體課件講解課文固然更加直觀,便於學生理解,也會引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然而,課堂實踐表明:學生如同觀看電視一般聽課,只關注畫面,而忽視語言學習,忘了學習的主題,同樣扼殺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閲讀課演變成了欣賞幻燈片的“課件”課,華而不實。

3.課堂教學少文化。閲讀是一個人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其它專業知識共同起作用的過程,閲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他體現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雙向的思想交流。從深層面講.閲讀教學上除了要求學生努力掌握文本的詞彙意義、句法和語法意義外,還需要了解背景文化意義.因為文化因素是影響閲讀理解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着中國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長期以來,教師在閲讀教學上聚焦於語言形式,忽視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妨礙了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

解。閲讀材料中有涉及到歐美國家的節13、飲食、禮節以及籃球賽的起源等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文章的表層含義瞭解中外文化風俗的差異,但如果教師不能給予適宜的文化背景介紹,就不能使學生更深層地瞭解西方文化.學習興趣就會下降.也失去了豐富知識的機會。

4.課外閲讀欠重視。在閲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外,還要善於利用其他閲讀資料,要選擇提供給學生難度適中的課外讀物加以補充,指導學生課外自主閲讀,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英語習慣,用“課內課外結合閲讀”來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實際教學中教師偏重對教材單元內的閲讀文章的教學,輕視閲讀材料的補充教學。為應付作業和考試,教師最關心學生閲讀理解上的正確率,平時閲讀理解的訓練圍繞模擬練習。但是這種只以完成練習題為目的的閲讀訓練,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提高國中英語閲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要提高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有效性低,教師要改變觀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加強對學生閲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指導。創新閲讀教學的手段,豐富閲讀教學的內容,提高閲讀教學的實效。

1.有的放矢,巧學生詞。影響閲讀速度的最大障礙莫過於生詞,閲讀是一條流淌的河流,生詞便是那河中阻擋它前進的頑石、溝坎。針對閲讀課的詞彙量既大又難的情況,教師在時間上要設計課前預習、課中理解、閲讀中鞏固等任務;內容上在教授語音、詞性和生詞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學習生詞,再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聽、多讀詞彙,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能自如地運用詞彙。首先,創設情境,記憶詞彙。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模擬生活,能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撥動心絃。加強感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仁愛八年級上Unit2 Keeping Health為例,教師在前置性作業中佈置任務:自學這單元閲讀文章的單詞的語音,會讀後,根據自身自學理解,設計詞彙表上的生詞或短語表示的動作和表情,在課上表演,讓同學猜測。cough、fever、toothache、the flu、sore eyes、backache、stomachache等詞彙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們的表演和猜測建立了語言機構,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理解並記憶,同時也引出文章的主題。其次,根據語境,感悟生詞。要將所學的詞彙內化,教師可先通過對話或造句形式檢測,再讓學生做選詞填空的練習,以達到最佳詞彙學習語境化。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後,教師可叫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短文,檢測學生的生詞掌握情況.鼓勵學生脱離課本大膽地完成,用心記憶和感悟生詞的含義。

2.以生為本,多維互動。“以生為本”的互動閲讀是指以學生為中心,採用師本、生本、師生、生生、的多維互動方式處理文本,使學生在互動中理解文章,享受閲讀,訓練思維,使閲讀課堂活力四射。一是師本互動,理出目標。課前教師要仔細閲讀文本,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既要關注語言、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又要考慮學生的閲讀水平,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教學之前,教師應仔細研讀文本,分析教材和學生情況,設計出由易到難的有效提問和有效的教學活動,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促進閲讀課堂的有效性。二是生本互動,讀出真諦。讀是文本信息輸入的主要形式。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學生多次與文本互動,從不同層面上理解了文本。通過略讀了解了段落大意和主旨;通過精讀查找細節;通過回讀猜測生詞和理解難句的含義;通過朗讀欣賞佳句;通過默讀思考提出問題,最後學生能通過獲取文本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地完成教師設計的活動,達到充分理解篇章含義的多元教學目的。三是生生互動,體驗合作。當學生輸入

第2 / 3頁

了足夠語言知識和文本信息後,就能回答教師設計的有效問題、完成教師設計的有效活動。如果教師再引入競爭機制,展開各種小組競賽,更能調動學生參與閲讀活動的積極性。生生互動不僅烘托了閲讀課堂的學習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編制對話、分角色表演文本片段、採訪同伴彙報結果、共同完成填表任務等等,讓學生通過操練達到熟練掌握並能運用的程度,教師在學生互動中應充當好公正的裁判角色,在評價中指導學生正確的閲讀技能。

3.滲透文化,提升理解。閲讀理解是一個複雜的工程,除了語言與思維的相互作用,還包含許多非語言因素,其中文化背景知識對閲讀的影響最大。英語日常用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專有名詞等等,都體現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如,a piece of cake並非是一片蛋糕的意思,而是形容事情不難,容易做,翻譯為“小菜一碟”;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意思是説每個人都能有他做得好的機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這些語言知識,以免造成笑話和誤會。教師備課時,不僅要確定語言技能目標、語言知識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還要確定文化意識目標,除了參考《教師教學用書》外,還需閲讀各種形式的外國文學作品、欣賞精彩的外文電影和外文歌曲、查閲各種資料瞭解英語國家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在閲讀教學中滲透文化背景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對文章深層含義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有效性,而且有助於學生擴大視野、提高領悟英語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加深對本民族的理解,增強世界意識。

4.課外補充,豐富閲讀。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報紙、廣播或電視等多種渠道、資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_l教師不僅要重視教材單元內的閲讀文章的教學,還要重視課外閲讀材料的補充,豐富教學的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充實知識、把握時代脈搏。沒有大量的閲讀輸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運用性輸出,更談不上創新運用了。大量的閲讀可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鞏固語言知識。閲讀是一種技能,雖然可通過培訓學習一些技巧,但要真正掌握技能,最終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閲讀來完成。在訓練學生的閲讀理解題型上,教師可採用Choice與回答問題相結合的辦法,當學生做出選擇後,多問一句:“why? Please give us the reasons.”以訓練學生對於上下文的理解,形成篇章概念,而不只是將閲讀重點放在詞彙和單句上,這可減低學生猜測答案的機率,提高準確率。[41同時從低段年級開始進行限時訓練,配以閲讀法指導,當學生感悟到閲讀的快樂時,閲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會真正體現出來。

三、結束語

國中英語閲讀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那些阻礙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因素,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激發閲讀課堂活力,增強學生閲讀興趣,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發展閲讀策略,提升人文修養,使學生變“閲讀”為“悦讀”,達到語言學習和人生成長雙體驗的效果。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9

學教學反思的十個“着力點”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狹隘經驗,極大地影響着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理論視野,使教學成為開始時承襲他人、後來重複自己的一種機械運動。如何走出這一怪圈?教學反思猶如一位嚮導,引領教師走出機械運動,走向專業發展。而找準教學反思的十個“着力點”,是教學反思成敗的關鍵。

1、反思成功預設

課前教師精心預設,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資料、備練習、備可能出現的意外等為課中有效生成。反思成功預設就是將達到預設目的、引起教學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課導入、形象貼切的比喻、合理的時間分配、機智靈活的回答、典型新穎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闢的歸納概括、完美的課堂小結等精彩片斷回放、記錄,以備後用、改進提高。

2、反思失敗之處

課堂教學複雜多變,難以準確無誤地預設,教師也不是聖人,不可能保證每堂課不出一點失誤:預設目標脱離學生實際,不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講到某問題時被卡住,教具準備不充分,表達不清、令人費解,舉例不當等。而我們就要反思這樣的失誤,引以為戒。

3、反思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探究、體驗、討論交流等教學方法客觀上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教師選用是否恰當之別。選用什麼樣的教法、怎樣指導學法,取決於教師的理解、領悟、駕馭、實施能力,因師、因生、因時、因教學內容有很大的不同。教師可以不斷探究、反思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4、反思教學機智

課前預設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學生思維活躍,不可能總被老師牽着走,冷不丁冒出一個你怎麼都想不到的問題、突然間鬧個惡作劇等,都需要教學機智。不迴避又合理巧妙地解決問題,教育影響往往更大。

5、反思學生表現

個性迥異的學生帶着各自獨特的知識和經驗走進課堂,常常會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見解,拓寬教師思路。另外,學生的失誤、偏差、疑問、困惑,是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了構建知識過程的障礙。教師應從課堂發言、提問、討論、練習、作業、檢測、考試等過程中,尋找學生表現出困難的蛛絲馬跡,整理記錄,對症下藥。

6、反思教學細節

老子説:“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對教學細節的處置,藴含、折射着教師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問題指向不明,“誤導”學生;認為“拖堂”是無足輕重的“小事”;教師“是不是,對不對,就是説,什麼”等簡單、低層次問題,看似活躍的課堂,其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啊、啊,嗯、嗯”等口頭禪,頻頻看錶,摸鼻尖、摸嘴脣等小動作,教師的“美麗”因此而打“折”……這是師生共同的遺憾。

7、反思媒體運用

成功的多媒體運用有利於學生展開聯想,將原來説不明白的問題説明白,難以觀察、體驗的知識或現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將靜態的對象變為動態發展的對象,並留給學生探究和交流的機會。但並不是所有的多媒體運用都能做到恰到好處的。

8、反思板書設計

運用書面語言、畫圖、記錄表等形式將教材內容分類、編碼、重組,提綱挈領地展示給學生,便於理解、掌握。板書不是教材內容簡單的縮寫摘錄,而需要對教材內容高度精煉和濃縮,根據知識間的內在邏輯層次、因果關係,短小精悍地呈現出來。

9、反思習題設計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訓練。但大量機械、單一的常規練習,學生學會的只是“複印”知識,高分低能。新課程強調訓練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因此,常規練習要適量,問題設計應有開放性,富有新意、真實生活氣息的問題應更多進入課堂。

10、反思再教設想

經過上述全面回顧、反思,找到實際與預設的差距,最後進行必要歸納取捨,對原預設修改完善、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使課堂教學走上高效循環之路。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0

中國畫已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山水畫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它凝聚着中國人豐富的智慧與情感,體現了獨特的東方審美情趣。

《山水畫》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教學內容,它要求學生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個、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本課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墨色的濃淡和毛筆的乾濕是學生難於掌握的。在練習中,允許學生臨摹與創作相結合,在巡視時,更注意用筆與用墨的指導,讓學生的畫面也能水墨淋漓。學生基本都能在課堂上完成練習,作業效果較好。

回望整節課,如果在示範階段能將中鋒與側鋒單獨提出來複習一下,學生在作業時,就會特別注意到這個問題,畫面效果會更理想。而且在評價的時候應該把問題留給學生,不要只是師評。在今後的教學中,還將進一步改進。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1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的搏動給音樂注入了活力。國小低年級教學中,我以節奏變化為切入點,橫向口子開得小、縱向挖得深。以學生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兒童歌曲和生活中的事物為創作素材,引導有機創作,降低難度。對人音版第一冊第五課歌曲《閃爍的小星星》進行了大膽創新、改編題為《星星變奏曲》,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閃爍的小星星》這首歌,小朋友在幼兒園裏已經會唱了,對他們來講已沒有什麼新鮮感了。要想讓同學不覺得老生常談、枯燥無味,必須要有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擴展知識,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課教學從節奏入手,通過讓學生為星星的歌起好聽的名字學唱《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知道不同的節奏可以表現不同的小星星。課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動”起來了,沒有一處死角,而作為老師的我,卻一改往日汗流浹背、口乾舌燥的狼狽相,完全“閒”了下來,與學生打成一片,一起盡情表演,一起放聲歌唱,實在是既輕鬆又愉快。

課後我想,在為歌曲起名字這一環節中,學生為歌曲起了好多好聽的名字,由於課件的原因沒能顯示很遺憾,應準備好卡片把學生起的名字也顯示出來更能激發學習、想象的熱情。

我認為,音樂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從音樂中找到快樂。

三.課堂實錄

1.拍手律動、師生問候

2.隨優美、安靜的音樂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幻想、陶醉看星星等動作後出示藍色的長紗巾。“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條什麼顏色的紗巾(藍色)這藍藍的顏色像什麼?(像海洋、天空、花朵、游泳池)我們把它當做靜靜夜晚天空,你想成為這美麗夜晚天空中的一顆小星星嗎”,教師把一顆卡片小星星貼在藍紗巾上。“月亮姐姐也和我們一起上音樂課”。出示並粘貼月亮圖片。“月亮姐姐説她有一個叫do的小星星是她的好朋友,我請她和我一起做遊戲,do的聲音比較低,和我一起唱唱dodododo,並粘在最底部,學生一次聽出135351並按音高粘貼在紗巾上。

3.課件顯示許多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和月亮姐姐。提問學生該給歌曲取個什麼名字?有的説叫《美麗的星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閃爍的小星星》標題

4.聽唱法學唱《閃爍的小星星》並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5.課件顯示月亮姐姐閉上了一雙美麗大眼睛睡覺了。隨3/4拍音樂做睡覺狀擺動身體,討論後為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6.學唱《星星搖籃曲》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7.課件顯示幾個卡通小星星,隨2/4拍迪斯科節奏自由舞蹈感受音樂,討論後為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8.學唱《頑皮的小星星》,拍節奏演唱、舞蹈。

9.完整演奏《閃爍的小星星》、《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讓學生欣賞後再表演,感受變奏的音樂。

10.學生扮演閃爍的小星星、頑皮的小星星,一起跳《星光恰恰恰》

11.結束部分

(1)“月亮姐姐笑着對小朋友説你們真聰明,知道了音有高低還學會了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小星星,讓小星星變得更可愛了。

(2)隨《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2

《 新目標英語 》詞彙量大,其中七年級上冊有詞彙700個左右,下冊約450個,八年級上冊約450個,下冊約400個, 九年級全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詞彙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我們又必須讓學生掌握,否則難以適應教材的要求。那麼我們該採取什麼方式來教學單詞?

實踐證明,傳統教學中,*講解和機械操練掌握詞彙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當前中、國小英語脱節,詞彙量大,教學任務重的形勢下,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下列幾點:

1、重師範。在教單詞時,要求教師自己示範到位,發音清晰,講解發音要點。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聽清後再跟説。確定學生大都聽清,模仿正確後,再出示單詞卡片,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直觀的單詞配以圖片、體態語幫助學生理解。順利完成音——形——義的逐步過度。

2、重情景。單詞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思維活動是藉助詞彙進行的。人類思想的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彙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應在特定的語境中引出,這樣既便於學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3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國防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着密切的關係,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國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 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係。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他將直接關係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國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淨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準確地説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鍊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着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國中學生學習化學的 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4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

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中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之三

百年孤獨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當時我讀七年級,正是喜歡孤獨寂寞用詞的小女生,為了這個名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來,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的槍口中,奧爾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讓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邊,不願再看,直到一個月後,圖書館催我還書了,硬着頭皮拿起了書,看了兩頁。

從看到第三頁後,我的手再也離不開這本書,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這本書,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反覆看了三遍,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的經歷:我把生命交給一本書了!那一個月,我無法跟人交流,無法大聲説笑,滿腦子都是奧爾良家族每一個人的身影,每一個都那麼鮮活,每一個都那麼特立獨行,但所有的人都那麼孤獨於世!

每一次合上書,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翻開它,因為那種孤獨從每一個字裏透出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每一次打開它,我又不願意合上它,彷彿只有這本書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5

長期以來,音樂學科教學都還存在着一種較為傳統和固化的觀念,就是以把自己的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作為教學的職業基準。大家常説教師要“為人師表”,而卻忽視了“師表”中的“榜樣、表率”之內涵。教師要體現榜樣和表率作用,不僅只是在完成一個教學的過程,同時,也要發揮在教學中的示範作用。

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知識、技能的訓練和掌握的一個過程,但更應當重視音師教師自身所應具有的榜樣與示範作用。如果把課堂教學僅作為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單一過程,那可以説是音樂教師“榜樣與示範”內涵的一種缺失。

如在以往的音教專業的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多數教師曾把“教學內容”看作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將課堂知識傳授視為理應完成的一個過程而已。應該説這是不夠完善和健全的教學宗旨。一是限制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二是限制了對學生認知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發展的關注;同時,也忽略了學生在學習時的向師性,以及他們直接對老師的言行舉止的關注,包括教態、廣博的知識、個人藝術魅力、紮實的專業技能等,包括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普通學校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課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和情感交流,並在教學上以自我身份和角色來影響學生,將自己的示範作為學生的一面鏡子。

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推進,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藝術修養、知識結構、業務能力等,都在不斷地深化與提升。在加之近年來大批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充實到音樂教師隊伍中,使音樂教師的專業化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手法也越來越靈活多樣,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音樂課堂,的確給音樂課帶來了無限生氣和活力。然而,但隨之帶來的問題也就出現了,現在越來越多的音樂課堂中,教師的範唱、範奏,已逐漸被多媒體課件所取代。久而久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基本技能就逐漸退化了,面對這種現象,我們音樂教師要清醒的認識到,教師的示範意義及作用,教師的示範作用不是多媒體可以全面替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正確示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音樂教師從第一堂課起,言行舉止就應散發藝術魅力、充滿藝術激情。教師聲情並茂的演唱,揮灑自如的演奏,都會深深地吸引學生模仿、學習、追求和超越。作為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要善於利用自已的身份和角色來影響學生,使學生仰慕你那紮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基本功,從而使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

試想一個歌聲優美、舞姿優雅、彈奏流暢的教師,將會帶給學生怎樣的美的藝術享受,有這樣良好基本功的老師,學生怎能不愛戴、不崇拜呢?如果音樂教師每一項示範都能做的到位,那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可想而知的。同樣,正確的示範可以使學生在體驗到音樂美、舞蹈美、琴聲美和藝術美的同時,獲得一種滿意的心理感受,並由此而產生學習音樂的極大興趣。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藴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於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教師用自己廣博的知識、紮實的專業技能去“征服”學生,可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擁有了淵博的知識和紮實的專業技能,才能創造性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旁徵博引,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6

課改向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肥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特別是體育課改的今天,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麼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可能所有班級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學人特胖,有的不但胖個子又高,跑起步來挺費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別説跟隨隊伍跑步了。所以這樣的學生在分組練習時經常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及責罵,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七年級年級就有這樣一位同學,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後溜,摸底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後我找到他,問他為什麼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説,在我的啟發下,他才説:“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長得這麼胖,做起動作來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説:“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説對於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時常於同學合作、交流。總之,“在課堂上只要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一.課的構思:

培養學生自主學練能力是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體現主體性教學的一種現代教學思想。每節課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課以“運動技能”“社會適應”“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為主要目標,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立印象,直觀的體驗和感受,並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學生的發現性思維及多樣性思維和自我的創新能力。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採用了嘗試,啟發,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新動作有個總體的瞭解,同時根據不同水平,讓學生自主選擇輔助練習,完善技能的不同練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樂趣。同時,還能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授之以魚”的被動教學模式,更好地貫徹“授之以漁”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會學、會用、會舉一反三。通過熱身遊戲和素質練習遊戲,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合作精神,激發了學生愛國,愛軍的高尚思想。

二.教學過程:

準備:在課的開始部分,選用了創新“集體性”遊戲,但是改變了傳統的你講我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腦思考,發揮想象,創新練習的方法,並在合理運用情景導入的基礎上,更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精神。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內容:在技巧學習的過程中,應用多中教學手段,採用直觀的圖片示範、教師的標準動作示範、甚至多媒體的觀看;採用了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安全的基礎上敢於嘗試,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即使點撥,誘導,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思考,自主活動,自主創造,自我管 理的活動方式,同時心理也獲得了愉快的體驗。在遊戲教學中,教師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組討論練習的方案,通過比賽,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啟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反應性和靈敏性。其次,通過一些奔跑和跳躍練習和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 結束:讓學生對小組和個人進行自我評定。這樣整堂課在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中結束。

由於體育課大都是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物質上、從心理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7

現代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聽説讀寫全面發展,而英語知識散碎性又意味着記憶的不斷重複性,那麼把學生抓在手中讓他們跟着學,有興趣學就變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英語教學設計日臻精緻、完美,行之有效和富於獨創性,以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求,構成師生之間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下方是我對我們人教版國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7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對如何將《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作如下探討。

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一、教學目標:

1、重點詞彙: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點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語法知識:how much + 不可數名詞

how many + 可數名詞

二、潛力目標:學生學會熟練製作奶昔,並且能夠用英語解説製作的步驟。

三、教具:多媒體 攪拌器 幾個塑料杯 六個香蕉 兩杯牛奶 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先微笑詢問全班同學: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學生紛紛表達自我喜好時,舉着備好的奶昔邊説: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學生搶着回答yes時,把準備好的奶昔分給他們(部分學生自帶有杯子)品嚐。之後問: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學生回答no),並宣佈:此刻我們來製作這種香蕉奶昔。

二、教學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圖片,讓學生觀看並説出製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師時幫忙補充)。順勢學習攪拌器(biender)這個單詞。

2、播放製作香蕉奶昔全過程,結合學習關鍵詞彙: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3、listening。 要求學生把製作香蕉奶昔的順序標在書本1b的橫線上。

4、教師製作奶昔。邊演示邊解説(in English)

5、pairwork 學生兩人一組,操練如何製作香蕉奶昔。

三、學生動手製作香蕉奶昔。

分別請兩位同學(自願)到講台上演示製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驟用英語解説(如有誤,教師糾正)然 後連同老師做的奶昔一齊分給同學們品嚐。(充分肯定表揚上來製作奶昔的同學)

四、Listening

1、學生聽、並完成2a、2b。

2、小結how much與how many的區別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數名詞

how many+可數名詞

鞏固這兩詞彙的用法,在黑板板書:

how much、how many

What do you want?

apples does she have?

birds can we see?

chacolate did he eat

要求學生完成句子?

五、教學拓展

兩人一組,就某種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製作進行討論、操練。然後請一、兩組同學站起來表演。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六、Summary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七、Homework作業

1、默寫本課重點詞彙、短語。

2、用英語寫出製作某飲料或食品的步驟。

教學反思

1、巧妙導入。熟話説得好: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質課,不但要求教師潛心備課,熟悉教材、瞭解教材,而且要求教師優化課堂,增強趣味性,最大限度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來。這得靠教師巧妙構思,設計合情合理的導入方式。這節課從教師隨口詢問學生喜歡什麼飲料到分別給學生品嚐香蕉奶昔,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興奮神經,一下把他們吸引住了,連後進生也躍躍試試,用心配合。本節課做到了這一點,從學生的反應看,這種導入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2、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齊。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靈活的教,也應有學生用心主動地參與,才是真正好處上的教學。課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這一模式。把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親手製作香蕉奶昔,品嚐奶昔,增強了學習趣味性,引發學生思考、記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學到知識同時亦學得開心、搞笑。

3、創造性教學。學習,不但要學習前人的豐富經念,牢記掌握固有知識,還要學會靈活應用,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本課堂,我大膽進行教學拓展。在學生學會製作、描述製作奶昔之後。設計讓學生充分使用發散思維,想象製作其他奶昔或食品的方法。透過學生們的用心努力,不但學會了製作香蕉奶昔,也探討到了製作其他食品的方法。到達觸類旁通的效果

4、學習過程同時也是發現歸納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但要跟隨教師學習,也應在學習過程中善於歸納總結,自我得出結論。所學的知識才印象深刻,牢固掌握。把別人的知識經驗變成自我的知識經驗。我在處理how much與how many的區別用法時疏忽了這點,沒有讓學生自我發現總結出來,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然後透過幾個簡單練習來鞏固。使得學生記憶機械,呆板。效果也欠佳。

5、掌控課堂,靈活教學。靈活過渡,必要時採取有效的取捨,遊刃有餘是每位優秀教師就應具備的素質。我在上課時完全按照備好的課按部就班,覺得每一步驟都很重要,不可少。時光不多時還繼續按原先的思路授課,以至到最後超時。操作過於呆板,不夠靈活機智,影響到教學質量。

6、平等原則。每個學生都期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國中生對這要求體現得尤其強烈。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細節,也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聯想。甚至引發他們的情緒,使自信心受到打擊。課堂中把給忽略了這部分。體此刻讓學生到講台來示範做奶昔時,不少學生高高舉起手,都期望自我能去試試。結果,我叫上來的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令那些“後進生”極其失望。甚至有個別學生露出不屑的神色。這點十分欠思考。備課時沒有想到就應讓一個優秀生,一個後進生來表演,從而體現出教師對各個學生一視同仁的原則。以後就應多思考學生個體、心理以及年齡等各因素。

透過這一節課,我對如何備好課,吸引學生,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潛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深刻體會到了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的真正含義

國中化學教學基本反思 篇18

隨着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儘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鑽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説、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的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儘量讓每堂課都有琅琅的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課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可以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閲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通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才知曉其中的奧祕: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繫生活,要立足於人的培養, 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閲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一要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實踐的機會;二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的能力。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還體現在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律上。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學習的平台,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的平台,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悦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質,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建設開放的富有活動的課程體系,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內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

所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不僅語文教科書增加選學、選讀、選做的內容,教科書給地方、學校留有補充鄉土教材的空間,而且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課程實施上,既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形式。可以説,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已成為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語文課程內容,由於地方、學校、教師參與開發,將成為源源不斷、經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語文課程體系,由於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將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温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my60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