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精選20篇)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精選20篇)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

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僅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活動中,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精選20篇)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難易適中。如果活動內容過於淺顯,則不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如果活動內容或形式過於複雜,則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本課的形式是讓學生討論所熟悉的事情(比如,飲食結構的變化)。學生在討論時有話可説,並很好地運用了所學語言。另外,活動的設計還應注意層次性,即應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適應。

還有不能忽視語言形式的補充和操練,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形式才能在具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加以引導,包括提供簡單的範例,幫助學生完的情景中加以運用。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加以引導,包括提供簡單的範例,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還有要在恰當的時機糾錯。口語練習時,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口語活動,用各種方法以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對於學生的錯誤要區別對待。在進行機械或半機械練習時,學生犯的基本結構錯誤應引起重視,避免其氾濫。但是在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時,不宜過多糾正,在學生説話中間,尤其不宜打斷,因為此時交流是首要的。並且不斷糾錯還會打斷學生的思路,破壞其語流,還會使學生因害怕出錯而不敢開口,造成學生心理的障礙。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裏產生的語言活動。特定的環境為口語交際提供了場合、對象、目的等具體條件,從而使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行為,取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設計的話題,合理拓展,精心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交際環境,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自己思想的願望,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去交流去體驗,獲得身心愉悦和審美感受。教師在設計交際環境時還應注意真實性、現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活動完成後,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評或互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要防止評價流於形式,或因評價不當使學生產生心理負擔或厭倦情緒。

總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説英語,尤其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找一些他們所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在操練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一些單詞、詞組的用法,讓學生即提高了口語能力,也鞏固所學的知識要點及用法。

而且,上完這堂課後,讓我更清楚地意識到備課再怎麼認真,教案再怎麼詳細,也要根據學生,根據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隨時改變策略,應變能力一定要強。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不要死讀書,我想,同樣我們也不能死教書,只有認真學習“新課標”,運用新理念,才能更好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2

在二年級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覺得孩子們很喜歡在有畫面有情景的教學環境中學説語言,他們興趣很高,積極性也很高,而且遺忘也慢,萬一遺忘,只要我出示原來教這部分時出示過的畫面和情景,他們就會想起來並説出來,他們也同時表現出高興和成功感。通過這一點,我感到低段的語言教學應創設多種形式刺激感官的教學形式來呈現英語口語,增強孩子們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們都知道記憶是靠外界的環境對大腦進行刺激並形成痕跡的,大腦神經受到的刺激越深,記憶的持久性就越強。

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能引起孩子們強烈興趣和積極性的教學方式和形式教授英語口語很重要,孩子們能使用自己的多感官去感知,使大腦同時接受到來自眼睛、耳朵、嘴巴、肢體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信號,在這種氛圍下進行聽説英語的口語,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例如,在教學故事時,教師邊放錄像和錄音,孩子們邊看動畫邊理解動畫中的人物的表情和説話的音調來猜測他們説了什麼,並也自然模仿動畫中的人和動物説的話,老師此時就可以用動畫中的神情引導學生讀,反覆播放錄像和錄音、讓孩子們用同樣表情聽後跟讀,有時也可讓他們邊模仿動作邊説,教師可把今天教的重點詞和句給孩子們多看多説,然後讓學生以個人、以組等形式自己進行操練,學生記憶很牢,真正達到了在興趣中學和鞏固英語口語,增強記憶力的目的。在有畫面有情景的教學環境中學説語言,是鞏固英語口語的重要形式。新的教學內容學習時間短,缺少必要的多次“復現”,所以孩子們會忘記快,這是學生對新掌握的語言材料遺忘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就按單元或周次有計劃地“復現”中鞏固英語口語,增強記憶力。要讓學生有計劃地經常復現語言材料即英語口語,才能引導學生克服遺忘現象。

在課堂教學中,當新口語句型或單詞等語言材料被學生接受並進行一定操練之後,可以在後繼的課堂教學中經常聯繫予以再現,讓學生進行復習性操練,提高其復現率,使之得到鞏固和深刻記憶。當然,“復現”的方法應該多種多樣,既可結合教材內容有機地自然“復現”,也可有計劃地強制重現,做到每日重現(複習)一次,每週重現(複習)一次,甚至每月重現一次,或每單元重現一次。這樣,學生就能牢固掌握已學過的英語口語。

1、 課前3分鐘自由談(Free Talk),增強師生情感,訓煉學生聽説能力。

每節課開課以前,我就上節課所説內容,採用師師問答、生生問答、小組問答等多種形式進行復習,這一方法不僅有效的複習了上節課或以前所學的內容,而且為新授內容做了鋪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儘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對話。

用英語組織教學,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燭光漫步強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聽説能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途徑之一。我一直堅持用英語講課,剛開始從最簡單的短語、句子、日常英語開始,然後逐步加深。當學生聽得不太懂時,我配以誇張的動作、表情或適當的解釋説明,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氣氛之中,通過英語交流,提高了學生聽説能力,也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了他們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用直觀教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説環境。

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片等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除教師製作直觀教具外,我發動學生自己製作教具、學具。如剛開始學字母時,就可讓學生作字母卡片,以便進行同桌、分組、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聽説訓練。單詞教學、對話教學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圖片卡、單詞卡、句型卡或頭飾、道具。這樣安排不僅有利於師生進行聽説訓練,而且也能促使學生動腦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效果非常好。

在教學時,我選擇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Text是正文,我在教授時比較的仔細,採取了用手指着讀的方式,進行了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們熟悉課文,認識課文中的每一個句子。而在教授story的時候,首先我在帶讀的時,自己編了一些動作,把整個故事都用動作串聯起來。二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這種動手做動作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故事中有一些比較難的句子,比方説“wake up!”、“one for you,one for me”等,通過動作,學生普遍都掌握的很好,讓學生上台表演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可以邊做動作,邊背了。在一個單元總結的時候,很多同學對story的熟練程度要遠遠大於Text。原因在於學生們對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掌握的更好。

學生在課堂中興趣很濃,但最後發現自己沒有真正駕馭好課堂秩序。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自己在即興問答學生時,出現了語法錯誤的句子。語音也需好好的進行學習和改進了。國小英語教師的基本功是學科裏面,應該要求是最多的。除了唱,跳,畫,演等,還要有標準的語音和漂亮的書寫。更要有創新的思維,能讓這個新興科目發展的更快。

課後,在逐漸理清頭緒的過程中,我真正意識到: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教育理論知識,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有意識地在平時教學中作一名學生,和其他學生共同提高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把握每一堂課的40分鐘教學時間,不斷增強教學機智;實踐自己的構想,逐步向一位專業的英語教師靠攏。讓自己對學生少留一些抱歉,讓自己對英語教學少留一些遺憾!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3

今天進行了6、7減幾的教學,雖然學生學會了得數是6、7的加法,知道了一圖兩式的表示方法,還理解了求兩部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會用加法解決問題了)。這節課教材是個難點,學生不僅要學會計算6減幾和7減幾的計算方法,而且還要理解圖畫表示的減法解決問題(讓學生來理解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就是另一部分)。雖作了較充分的準備,但教學效果也還是不如意。回首本次課有以下幾點想法:

1、 本節課例圖的內容是小朋友們植樹,這一素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並能進行一些環保意識的教育。課上是讓學生先觀察情境圖,説説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看圖説説要求什麼?如何列算式?課上發現有的學生在解答的時候還是用加法計算。分析原因主要是受圖中條件的影響,因為男生的人數、女生的人數以及一共得人數題目中都能通過觀察情境圖找到。有些人認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合起來一共有6人,列成了加法算式而忽視了問題是什麼?關鍵在於要根據問題合理來選擇條件,所以我把圖中要求的部分給遮住了,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知道男生有4人,求女生有多少人,就得把總人數減去男生的才能得到女生的。從一共得6人中去掉男生的4人就是女生的人數,應該用 減法計算。要求學生先説圖意再列出算式6-4=2,再説説算式表示的意思,加深理解。同樣在7減幾這樣的算式中也是要求學生先看圖列出算式,再説説算式表示的意思。小結看圖能寫出兩道減法算式。老師一定要多出示圖畫表示的減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反覆説圖意和算式做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的看圖讀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解題的習慣。能訓練學生的有序思維,為今後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較好的基礎。但在實際課堂中,仍然發現學生的差異較大,有些學生不願意説圖意,不喜歡錶達。針對這一情況,我想以後教學中練習的形式還可以再多樣些,給學生再多一些時間和指導,讓學生再充分的表達他對圖意的理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訓練才能更加紮實有效。

2、 這一課學生對純粹的6減幾、7減幾這些計算題掌握還可以的,基本能説出想6、7的分成來計算6減幾和7減幾的減法,部分學生計算不熟練 ,教師要加強他對6、7分成的複習鞏固。

3、總的來説,教材雖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景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調動學生相應的策略與機智。但本次課即安排了計算,還安排了用圖畫表示的減法應用題(第一次接觸求部分數),教學時感覺容量大,時間上不夠,學生對於用圖畫表示的減法應用題掌握也不夠紮實。還是感覺要分2教時來上比較好。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4

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會出現許多類似這樣的意外。面對孩子們的童言無忌、過分的言行,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該怎樣處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呵斥制止,是不加指責、悄然無聲地息事寧人,還是用平和的心態去理解他們的與眾不同、還他們個體生命的發展權,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呢?答案應該是後者。

試想如果當時我一口否定了他們的這份感受,當堂批評文文的做法,那我們就無法看到他們心靈中的某些亮點,也無法以此為契機,引導他們達到課文中表達的情感境界,甚至會傷害到文文幼小的心靈,給其善的一面抹上陰影。我們知道,稚嫩的童心在還未懂得成人的規矩及做法時,他們總是會及時地含羞地卻又毫不隱藏地展示自己的真情實感。細想一下,文文和瑩瑩的表現不正是孩子樂於參與、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的表現嗎?他們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言行大膽表現出來,是一種個性的張揚。作為教師,我們應扯下長期以來禁錮在頭上的尊者的裹頭布,做學生個性解放的使者,用一顆平常心,善待孩子們類似這樣的個性化言行,珍視孩子們的獨特感受,保護好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思想,用心去體驗孩子的心靈,給予孩子們一個表演的舞台、思維的空間,還他們全天候的心靈自由,讓他們自信地去説、大膽地去做。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5

第一處對比:開課時,由“佳節”導入,喚起學生對過節時團聚、開心的心理體驗,體會甜美的親情温暖。當學生們談得正開心時,教師提到“提起過節,同學們都是滿心的歡喜,洋溢着快樂,而唐代有位詩人,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佳節的快樂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對比,使學生有隱約的情感體驗。

第二處對比: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與王維當時的心情對比,回顧生活中這樣歡聚過節,興高采烈遊玩的經歷,體會王維孤身一人在外求學時,眼見別人家團聚而自己卻不能與兄弟們團聚的孤獨感和思鄉情。

第三處對比: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積澱的關鍵環節。這一段中詩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歡聚登高的時刻,再回到現在與兄弟們天各一方不能相見,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學生情感流露,欲要表達。此時,回到詩文,學生再來吟誦詩文,就顯得字字傳情,聲聲動情了。

這樣學生三次對比,走進文本就越深,也就越強烈地感受到王維思鄉之苦,鄉情之濃。同時以“倍思親”為主線層層遞進,用一個“情”字將之串聯成一個整體,使學生的心翻騰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充滿鄉愁的重陽節,使他們的心與王維的心在那一刻交匯。再加上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與詩人的情感交融,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在體驗中學習,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提升。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6

課堂教學側重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情感的五優化 。

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務必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 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有兩個標準:一是效果最優,即在現有條件下,教學設計及 實施效果到達實際可能到達的最高水平;二是時光耗費最優,即在課程計劃規定的時光內最 佳地完成教學任務,收到“少投入,多產出”的效益。

實驗過程中結合教材的特點,強調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好教材的教學要求、把握好每一單元 ,區別對待和處理每一個課型,要求教師設計好教學資料,設法將教材資料轉換成生動活潑 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條件下,興致勃勃地參與真實的語言實踐,以保證教 學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從而努力做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做好教學情感的最優控制,採取“賞識教育”,構成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目標。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依照教材以及學與教要達成的目標,逐步 構成了系統的幫忙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

如:創設情景與激勵情意相結合;理解學生和培養學生相結合;統一要求和個別對待相 結合;教法研究與學法指導相結合。 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設計好教學資料,設法將教材資料轉換成 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語言實踐。 同時,我們還強調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設法激勵學生 的情意因素,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內在的用心因素、學習熱情和創造意識。?

精心設計活動課,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原則。?

一節成功的活動課往往需要教師的周密思考,在課程設計中,教師要儘可能多地思考師生的 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操練過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際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學生活動的形式力求豐富多彩,定資料、定時光、定專題、定場地、定專人進行。試圖通 過開展英語朗誦 比賽、單詞比賽、詩歌劇表演賽、課本劇表演賽、手抄報比賽、演講比賽,在學校範圍內創設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豐 富學生的語言生活, 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加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正確認識考試評價的功能,讓學生學有長進,增添自信感和成功感。學習困難學生最害怕考試。為了幫忙他們克服害怕考試的心理,提高其學習的用心性,教師 根據不一樣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程度,制定出不一樣的層次要求。? 實驗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實行“同分不等值”,多角度、 多方位、多層面、多形式進行分層評價,合作達標,促進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我的學習環 境中求得最佳發展。? 主要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1) 實行無人監考制度,讓學生淡化“一考定終身”的觀念,構成自主學習。?

嘗試無人監考時,仍需要拉開學生的座位間隔,講明無人監考的作用與目的,讓學生明確學 習的目的。起初學生頗感新鮮和高興,一部分學生認為是機會來了,另一部分學生則由平時 考試時的埋頭苦幹變得東張西望,不知所措。?

(2)根據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巧妙地處理部分學生的分數,讓學 生在學習中有自信心和成功感。?

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與個體差異,考試製訂不一樣的層次要求。例如:單元測根據整 體的測試狀況,能夠分別按A B C定出不一樣的分數等級為達標,這樣,有助於層次教學的正 常進行,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減少兩極分化,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3) 實行考試分層,合作達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找到適合自我發展的空間。?

測試設置A、B兩卷,要求、難度有所不一樣;或進行一試兩卷:

Ⅰ卷為基礎達標題,人人需做 ;

Ⅱ卷為綜合測試,潛力達標,鼓勵學生多做,中下生面較大的學校分數只做參考,不記入 總分;中等偏上學生要求必須要做,以便於挖潛能、培養尖子生、發展潛力。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7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五年級科學第四課《根和莖》,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根和莖 你能説出幾種啊 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莖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五年級第八課《仙人掌的刺》一課,一個學生提到:“為什麼説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葉子呢 ”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通過和蓮的葉子荷葉相對比的講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葉子發生變態的原因了.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十三課《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温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説一説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説出了兩個結果温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説冷水比熱水温度高點.同學們説“那是不可能的.”我説“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説.”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8

今日,我教《草船借箭》一文時,“例行公事”,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質疑問難。大多數學生就圍繞“誰向誰借”、“為什麼要借”、“借的經過”、“借的結果怎樣”來提問題,這時我發現郭威的小手舉得異常高,一向不願放下來,我心裏嘀咕:還會問什麼呢?可為了不打消他的進取性,我請他發言:“‘借’是需要經過別人同意的,而在這個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應是‘詐’箭,為什麼要用‘借’呢?”當我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時,感到為之一震,一名國小生居然敢向教師發問,敢向教材挑戰。我立刻意識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課前精心準備的教案也應擱置一下了。於是,我順水推舟地説:“可書中明明用的是‘借’啊!這可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呀!”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頓時熱鬧了起來。不一會兒,A説:“兩軍對壘,運用策略,不能説是詐騙,不然諸葛亮怎樣能稱得上是軍事家呢?”B説:“從此刻法律的角度看,十萬支箭並非是一個小數目,諸葛亮犯了詐騙罪。”C立刻説:“不對,那也得分清什麼時間,為誰服務呀!諸葛亮這麼做是為了國家,為的是蜀吳兩國的利益,所以我認為這個‘借’最適宜!”“‘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我看過《三國演義》,在以後的戰爭中諸葛亮不也把這些箭如數奉還了嗎……”爭辯聲、討論聲、稱讚聲不斷地傳出。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不禁感到一絲欣慰。正是由於我今日的包容態度大度,才使得我對我的學生有了新的並且深刻的認識,也使得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課堂氛圍,因而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創造力量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於是,我沒有斷然判定他們説得正確與否,而是對他們敢於大膽質疑,發表自我意見進行了表揚,學生個個喜形於色。“那究竟用這個字適宜嗎?課文中你會有新的發現。”這一過渡自然得體,使得學生樂意帶着問題,饒有興趣地去讀文章,去思考。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9

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本文語言精當優美,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要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可愛,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樣用語言來表現小露珠的可愛的,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特色,立足教材,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通過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與小露珠打招呼,輔助以聲情並茂的圖片,提煉出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隨之引導學生能否用別的詞替換其中的動詞。因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很清楚以上動物的生活習性,學生立即回答出不能替換的理由,進而也就明白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並指導學生在以後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2.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展開想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教學第2——5自然段時,最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除了文中這三種小動物,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小動物喜歡小露珠,願意跟小露珠打招呼?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跟小露珠打招呼,表達對小露珠的讚美。

3.抓住關鍵詞句,品讀課文。

課文的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美化、滋潤了植物。教學時,抓住“格外精神”這個詞以及相應的中心句子,讓學生由句子感悟到植物為什麼喜歡小露珠。還有抓住“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等詞句進行對比練習,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0

學完課文,我還讓孩子們同桌合作,一個做影子,一個做小孩,表演書本的內容。其他孩子邊看邊念課文。這似乎讓學習變成了遊戲,孩子們非常投入地準備,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鞏固了課文。

思考:

1.教學內容如何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教學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這個要求會不會過高?

教學這個課時後,我有如下體會

1、注意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應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如教學一開始,我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説説: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 友。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1

在《兩隻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着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台,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説些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於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教完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説説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説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鄧小平爺爺用行動實踐着他説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説説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説:“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歡慶》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注重多學科的交融,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於藝術的

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嘗一個!” ……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着”、“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閲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閲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着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着對閲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閲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説説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看到什麼?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才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覆覆,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閲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藴意。

(三)捕捉課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説“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着很大的差別,將其帶入閲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由此產生的獨特的感受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課中,學生就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詩時,我就質疑“四句你們讀懂了嗎?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當時學生提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為什麼説果實是金黃的?”“旗幟是什麼?”“楓林跟旗幟有什麼關係?”“鴿子有很多種的,為什麼要説是潔白,而不説灰色呢?”“大海會唱歌嗎?”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湧而出;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此時,我只充當質疑中的一個引導者,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如果當時我怕“亂”、怕“錯”,怕學生“節外生枝”而制止他們跳躍的思維,那必將抹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讓學生自主地讀、説,讓學生自已詮釋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當然,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們急於表現,急於交流,而隨機生成的問題有許多也是我們備課時無法預知的。本堂課我慚愧的是,我把孩子們估計得太低,孩子們的學生真的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他們是創造者;在學生課堂質疑的一個環節中,正當我為學生的精彩問題與回答而滿意時,打算繼續下個環節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問道:“藍天上的鴿子為什麼是潔白的,而不是其它顏色的呢?”當時,我因為學生的質疑詮釋已用去了半節課的時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後來,課後想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個課堂生成點,由它點出祖國和平祥和的景象,潔白的鴿子代表着純結,美好的生活,那必將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而我卻放棄了這一契機。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對孩子們的想法和體驗,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的閲讀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於處於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後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後,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説“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説歡慶什麼?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説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現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説“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着!”“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為只有田野裏才有各式各樣的果實。” ……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説着自已的發現,讓我設計這一環節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總之,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現想象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等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 滿意之處:

1 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我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採用錄音讀、師範讀、自由讀、同桌對背,小組背、男女生對背、集體背誦等多種形式,還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水到渠成,熟讀成誦,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 創設情境,培養説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聯繫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的空間,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説一説,議一議:為什麼要給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

二 不滿意的

1.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時課堂紀律較亂,誤了一些時間,以後要在組織教學工作要努力。

2.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太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

《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

課改後,語文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參加課程實驗後,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力求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一讀

“愛讀書,多讀憶,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非常樂意地去讀書呢?為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採用了“自由讀、欣賞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二、記一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天性,”教學中很多環節我都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生字,懂了課文。課文表演完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想像表演的內容:“原來愛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動物(蛇、公雞、猴子等)也來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動物,看見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你想説什麼呢?注意了,你們的表演要儘可能地和課文中的不一樣,這可有點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舉止手,我請你來演一演。”此時,我感覺到:學生的表演慾望達到了高潮,個個爭先恐後要上台表演;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真正快快樂樂學語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 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於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後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 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於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 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l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餘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2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並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在《荷葉圓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着學生琅琅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課中得到了體現。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情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後自主學習的體現。

二、合作讀演,共享閲讀的快樂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合作讀書、表演、實現了師生零距離。我還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學生互相交往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合作精神,如引導學生邀請夥伴一起讀書,創設導演導戲的情境,開展“最佳合作小組獎”評比活動等。

三、開放拓展,讓快樂走出課本,飛身課外

本課節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只憑教材進行教與學的現象,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自我調節,變封閉為開放,讓學生的閲讀快樂從課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到課外,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不足之處:這節課中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夏夜多美》教學反思

《夏夜多美》是一年級下冊的一個童話故事,孩子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富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慾。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滿意之處: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成為語言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老師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和幫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情感、經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就會時時處處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讓學生來指導老師這一片段,學生的主動性和表現欲被調動起來,爭相向老師挑戰,小導演的指導聲情並茂,談得有情有理有節,令我欣喜不已!

二、富於彈性而開放的課堂,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情緒,對難點的理解用色彩鮮豔的動畫來演示幫助,頭飾的設計,音樂與課本劇表演相得益彰,課堂一片歡聲笑語。

三、評價方式的改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是深遠的。課後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同學關係密切了,小夥伴們懂得互相幫助,心貼得更近了,自信心也更強了。

不滿意的是:實踐是語言教學的核心環節,《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後,如果能增加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短文拓展學生的閲讀視野就更好了。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於創新的緊迫,提高課堂駕馭的能力,與學生同進步前進,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以外,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説過:給學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台。

為了打造好這個平台,教學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

2、“以讀為本,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閲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羣中,你會高呼什麼?有什麼表現?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3、“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後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2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我在上《蝴蝶落我家》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看視頻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課上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

在上《蝴蝶落我家》一課時候我將 (1)折柱子。(2)畫一半蝴蝶。 (3)鏤空剪切。(4)色彩裝飾。(5)粘貼紙筒。 引導學生分步驟探究方法,作為重點講解。教學中通過自主探究學習、視頻演示等方法 讓學生了解掌握。

做為教師的我,沒有能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沒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 我在上課的時候 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 範畫,甚至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3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説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 你喜歡哪些顏色 教室裏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 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不是很多,沒有多少懸念,是靠着內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自己的繪製,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因而,教與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實用的。而沒有比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在課堂中我學習運用一些有親和力的語言、動作來活躍課堂的氣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課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在第一次上課時,雖然學生都能按照教師的意圖進行學習,作業也完成得很好,但我總感覺課堂上少了些什麼。課後反思發現,問題源於教師本身,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調控沒有到位,教師的語言、神態均缺乏激勵性。二是教師沒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因此課堂氣氛就比較緊張、沉悶,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夠主動,似乎在給教師“牽”着走。在繼續進行教學時,我運用瞭如:舉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聲送給善於表達的他、你的理解連老師都自歎不如(豎起大拇指)、讓我們更關注還沒有發言的同學……等激勵性的語言和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友好的、積極的氛圍中進行,特別是聽音樂畫情感這一環節,學生的熱情更是達到了極至,他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盡情發泄着自己的情感。從他們的臉上和作業中都流露出對學習的喜悦之情。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4

本課兩首古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天裏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前兩句寫詩人秋夜的孤獨寂寞,後兩句寫夜深偶見籬下燈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樂生活。《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作者王維十七歲時寫的詩,一首抒寫思親的千古絕唱。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備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的親人。前兩句寫詩人想念親人,後兩句寫親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寫出了“獨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查找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培養學生閲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3、美讀詩句,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品重點字詞,反覆吟誦,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初步預習課文。2.教具與學具:錄音機、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不僅僅是佳節,其實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宋朝詩人葉紹翁所寫的《夜書所見》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二、初讀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邊讀邊思考詩的大意,劃出不懂的字詞。

3、釋題,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三、悟情

詩人葉紹翁久居在外、歸家不得,再讀古詩,對照插圖,你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寂寞、難過這許許多多的思鄉念親的情感嗎?

(一)一二句

1、蕭蕭是什麼意思?(風聲)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2、蕭蕭梧葉送來了什麼?“寒”給他組個詞(寒冷)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3、拓展促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杜甫《登高》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唐】李煜

這蕭蕭梧葉送來寒氣逼人,讓人感到——孤獨、淒涼(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4、這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麼?讀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明白了這一點,自然就容易理解,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5、情感朗讀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2、學生想象孩童捉促織玩耍時那種天真無暇,快樂的情景。讀——知有兒童挑促織

3、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什麼呢?(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

4、一燈明:他看見的只有一盞燈,觸景生情,多麼孤單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離開家鄉,又這麼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夥伴外,最想念誰?(父母、親人)

5、情感朗讀三四句

(三)配樂吟誦

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詩人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淒涼、思鄉的感覺,一起來讀——

四、拓展

1、無論在鄉間還是身處繁華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樣的處境,一樣的是思鄉情,齊讀兩首詩。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遊子吟》、《長相思》、《秋風引》等,這些是老師從書籍、網絡中查找到的。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我們來開個“ 九月九日誦詩會”。

五、作業

1、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前詩 引入新課

背李白的《靜夜思》,説説詩人李白在這一首詩裏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思念家鄉、親人) 板書:思鄉 念親

唐朝另一位詩人叫王維,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僅擅長寫詩,還精通書畫音樂,他在17歲那年,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求學,也寫過一首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

二、初讀全詩 瞭解重陽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

2、正音:“為”這裏應讀“wéi”,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來。

3、釋題:

重陽節:指名讀,齊讀書上註釋,並指出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我國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節日裏人們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因為兩個九意味着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又叫老人節。

“茱萸”:(讀書上註解)一種有香味的植物

“憶”即“思”,思念、想念;“山東”,陝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

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王維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三、反覆吟誦 體會孤獨

(一)與詩題相對應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重陽節,説説我國其他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元宵節、元旦、春節

憶——思,兄弟——親,每:每當;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人們無不興高采烈、歡度節日,可詩人王維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歎,是什麼原因使詩人在這美好的日子裏如此深深地思念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看詩中哪些字眼點明瞭詩人“倍思親”的原因。

(二)一二句:

1.“異鄉”:他鄉,李白離鄉來到長安,長安對他來説就是“異鄉”

2.“異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紀漂泊在外,獨居他鄉,身份是“異客”。

3.“獨”:獨自一人,還隱含着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想象:當我們離開家,孤獨寂寞的時候,(我們可以打開電視,解解悶);想家的時候,(可以給家裏打個電話,跟親人聊上幾句);實在忍不住就(坐車,坐飛機回家)。

但是王維生活在古時候啊,沒有電話,晚上也沒有電視,該有多寂寞啊。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孤獨、寂寞)

4.他15歲離開家鄉,這種舉目無親的日子經過了兩年。兩年啊,七百多個日日夜夜,詩人沒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親人們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員啊!此時詩人心中除了孤獨還有什麼?(有家不能回。難過)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難過)

5、年年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心中的思鄉之情就再也掩飾不住了,於是一發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佳句。(齊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古詩的一、二兩句。

(三)三四兩句:

1、王維的思鄉情感猶如潮水般奔湧而出,此時此刻,他思緒萬千,想到了什麼?

2、想像兩年前的與親人共度重陽節的美好情景:

兩年前的重陽節,給王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時時浮現,往昔的重陽節啊,我們兄弟曾經一起……曾經一起……曾經一起……

思緒萬千的王維,想起的又何止僅僅是兄弟呢!那年邁的父母啊,已雙鬢斑白,他又何嘗不是時時惦記,九九重陽又被稱為老人節,可王維卻無法伺奉左右,承歡膝下,此時此刻,他真想對雙親説:父母啊……

3、家鄉的親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説話——

4、但如今卻沒人與他共度佳節,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這高高的山上,遠遠地望着家鄉,他心裏該與多少傷心難過啊,讀——

四、配樂誦讀 深華情感

1、配樂讀全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詩人王維僅僅是在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思念親人嗎?學生想象在不同的節日裏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五、背誦全詩,書寫生字

1、背誦

2、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3、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4、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葉紹翁 思鄉 念親 王維

孤獨 寂寞 難過

教學反思:(20__學年)

這節課學習的古詩,都是寫出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在教學時也正是中秋節過後,學生對於過節的氣氛,家人團聚的幸福感都有所體驗,這樣對於課堂的教學,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時候,課堂中我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詩意,加以引導。例如在教學第一首古詩《夜書所見》的時候,對於第一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想想當時詩人所想,所感。課堂中通過我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創設情境,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一個人在外地的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會想到感覺很孤單,想家裏的親人等等,通過這樣的想象很好的讓學生體會了詩人當時寫下這首詩時的感受,體會了詩人的真實的內心世界。

10.《風箏》教學設計及反思

導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詩中描繪了春天孩子們放學後忙着去放風箏的情景。

師:很好。詩的後兩句讓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春》中的哪句話?

生: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師:是啊,早春時節正是孩子們爭相到户外活動的時候,放飛美麗的風箏,也正是放飛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飛舞的風箏,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風箏》來共同研讀。(教師書寫課題)

二、自學課文,把握內容

1.複述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字,通讀了課文,有誰能夠為大家複述一下課文的內容?

生:本文記敍了魯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飄飛的風箏,想起了小時侯自己不喜歡放風箏也不讓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風箏毀壞了。中年之後,他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認識到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非常後悔,找機會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經忘記了,這讓他的心情更加難過。

師:你的複述非常完整、準確。

2.分析人物形象

師: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師:請仔細地閲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名學生朗讀、自學5分鐘,教師點撥

生:從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體瘦弱。

生:從第3段“他只得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時竟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愛,特別喜歡放風箏。

生:從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靈手巧。

生:從第3段中可以看出魯迅獨斷專行。

生:從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的幾個動詞可以看出我特別冷酷,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師:“我”為什麼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生:“我”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師:可以看出我怎樣的情感?

生:“我”是為了小兄弟好,是愛他。

師:我小時侯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讓他放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後發現這是錯的很自責,而弟弟已經忘卻了。體現了我對弟弟的手足之情。

師:剛才的自學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還有一些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們理解,下面我們進入自主提問、合作學習環節。

三、自主提問、合作學習

1、將課前小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難問題提出來

(1)生:為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生:“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樣理解?

(3)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4)生:兄弟的忘卻為什麼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生:怎樣理解結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説是“不幸”的?

2、小組討論8分鐘,教師巡視輔導

3、師生交流,逐一解決

師:請同學們自由發言,不必拘泥於問題的順序。

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指的是“我”不顧弟弟的喜愛,粗暴地將風箏踏扁。

師:不過是毀壞了一個風箏,怎麼能稱為“精神的虐殺”?

生:因為這麼做傷了弟弟的心。

生:還有,放風箏可以鍛鍊身體、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魯迅這麼做,使弟弟不能從中得到這些好處。

師:可以看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後悔、難過。

師:這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生:知錯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個問題。當年我認為自己的作法是對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説是“不幸的”。

師:你分析得很好。請繼續。

生:第2個問題我來分析。因為作者離家多年,所以説是“久經訣別的故鄉”,也因此看不到故鄉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動的風箏讓他想起了故鄉的春天。

生:第1個問題,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動的風箏讓“我”感到“驚異”,着讓“我”想起了小時侯對弟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所以説“悲哀”。

生:我來解決第4個問題。“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卻了,可見小兄弟並不認為這是精神的虐殺,認為兄長當年做的是對的,我為他的不覺悟而感到更加難過。

師過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誰願意解決第5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説要“躲”到嚴冬中去?

生:因為他不想回憶過去的事情。

師:那為什麼説“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僅僅是指自然環境嗎?

生:不是,是説大家都沒有認識到玩具對兒童的意義,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認為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師:是啊,人們的不覺悟讓人不寒而慄。

四、探究主題:本文的思想主題是多方面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理解?

(1)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對像小兄弟一樣的人的不覺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業

師:你喜歡哪種遊戲?如果家長反對,你會怎麼做?

生:我喜歡打籃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告訴他們打籃球可讓我精神放鬆、鍛鍊身體。

生:我喜歡玩布娃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對媽媽講,我為娃娃作衣服可以培養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對我是有好處的。

六、總結

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們既可以讀出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請,也可以看到他接觸了科學之後時時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對“被虐殺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學們也能在生活中善於觀察,長於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11.《秋天的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同學們,我們一起伴着綿綿的秋雨走進這快樂的課堂,今天我們就學習《秋天的雨》。

2.齊讀課題。(板書:秋天的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1)同位互相指讀生字:同桌之間互相用手指着雙線格里的8個生字讀一讀,看誰讀得準、記得牢。

(2)集體反饋。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字詞,重點強調“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3)誰願意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一讀?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

(2)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説一説,在秋雨裏,你都看到什麼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準備過冬,是不是?你們除了這些還看到什麼了?(銀杏樹、楓樹、柳樹、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的顏色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去詞體會。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為什麼?

(“扇哪扇哪”讓我們彷彿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而“飄哇飄哇”讓我們感受到紅紅的楓葉多像一枚枚郵票,為我們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3)指導朗讀。運用聯繫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的方法,走進情境,美讀課文。

(4)看錄像,感悟“五彩繽紛”。]

小朋友們,這麼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讀出它的美麗吧。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學生根據畫面讀相關文字。)

(5)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板書:藏着氣味)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1)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是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怎麼樣?

(2)師生互動演一演。

(3)指導朗讀。

這麼快樂的景象,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一讀吧。放開聲音讀出你的快樂,自己讀自己的。

四、拓展、積累,昇華感情。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説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着清涼和温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板書:鑰匙)

2.拓展。小朋友們,説説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3.積累背誦。

想不想把這麼美的景色永遠留在腦海裏?就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讀一讀,背一背吧。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並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3.用你手中的畫筆為你喜歡的課文內容設計一幅圖畫。

第二課時

一、 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師:同學們,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門悄悄地打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們想知道嗎?(課件)

2、師:你們欣賞到了什麼?

3、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綿綿秋雨,來聽聽雨聲,感受秋天的美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要求讀準詞語,把句子讀通順了。

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三組詞語:

黃色 紅色 金黃色 橙紅色 紫紅的 淡黃的 雪白的

輕輕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 飄哇飄哇 你擠我碰 爭着 頻頻點頭 勾住

A、第一組顏色詞指名讀,正音。

B、第二組疊詞要求輕讀“的”。讀中説這組詞的特點:疊詞。朗讀指導:使輕的更輕了,香的更香了,再指名讀。

C、第三組動詞教學: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可以做動作的詞語,可以加上你的動作,讀好它。生加動作讀詞。

2、檢查句子

師:下面的句子更長了,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了。

點擊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總結:咦,大家發現了嗎?這五句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雨的小詩,它包含了無限的情趣和韻味,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

生齊讀。

3、有目的通讀全文

導入:多麼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裏的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裏,最有趣的還是每段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些話展開的。不信,讓我們再去讀讀文中的句子。邊讀邊思考:在綿綿秋雨裏,你看到了什麼?

生再次有目的的讀文。

三、精讀課文。

1、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師:誰能説一説,在秋天的雨裏,你感受到了什麼?(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還有其它的不同感受嗎?你聞到了什麼?)誰能連起來説説你感受到的秋雨?

學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給秋天帶來了五彩繽紛的色彩,聞到了秋雨中有果實成熟的香甜味道,聽到了秋雨的聲音和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聲音。(板書:看 聞 聽)

2、這麼美的景色是由誰帶來的?他真象一位神奇的魔術師。

第二段: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顏色。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有的同學看到了小動物、有的同學看到了很多水果,還有的同學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顏色。你們師從哪兒讀懂的銀杏樹、楓樹有着漂亮的顏色呀?(生:課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誰了?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師:這麼多顏色,多漂亮呀。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學生自由朗讀)

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塊來交流交流,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銀杏樹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們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總結:(“扇哪扇哪”説明夏天是慢慢地走的,秋天是慢慢地來的;讓我們彷彿看到了銀杏葉象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的、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扇,使原本靜靜的畫面立刻動了起來,不但把銀杏葉寫美了,更把銀杏葉寫活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話,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楓葉

師:我們一塊來看看這句話,你從“飄哇飄哇”中感受到什麼?你們想看看楓葉師怎樣飄的嗎?(播放課件)(生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句“他把紅色給了楓樹……”)

田野

師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無邊無際的海洋。

果樹

師:我剛才聽出來了,你們在讀的過程中把“你擠我碰”“爭着”讀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呀?

(師評價:説得真不錯,就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種水果,再來讀讀吧!)

菊花

師:瞧,多美的菊花呀!(出示課件)你能説説這些菊花的樣子嗎?

是呀!怪不得菊花仙子會在秋雨裏頻頻點頭呢,因為他得到的顏色的確很多,讓我們也來和他分享快樂吧!(生齊讀第二段的最後一句)

3、美讀全段。

秋天的雨多神奇呀,秋天多美呀,有這麼多的顏色,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就是(五彩繽紛)

4、積累背誦。

師:你們選擇了這麼多精彩的句子來讀,讀得真不錯,這些優美的句子都是寫“秋天的顏色 ”的,如果我們能背誦下來該多好啊!

第三段:體會氣味的香甜

師: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願意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1)、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2)、好香啊,我們一起來聞一聞,你聞到了什麼氣味?還有嗎?(結合生活實際説)

(3)、秋雨過後,空氣那麼清新,水果成熟的香味那麼誘人,令人垂涎!難怪它能勾住我們的腳步!誰能朗讀這段,讓聽眾流出口水!指名讀。

四、拓展

1、過渡:我們都該感謝秋雨,它帶來了絢麗的秋色,帶來了成熟的果香,還帶來了冬天即將到來的信息。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秋天的雨!齊讀第五自然段。(切換回課件)

2、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請大家在讚美你心中的秋雨,朗讀課文。

3.拓展。同學們,説説看,學了課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課件演示:秋天的雨是( )的。

學生寫句子,交流。聽了你們的發言,我覺得秋天的雨真是美妙、神奇、令人陶醉。你們個個都是小詩人!

《秋天的雨》教後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用了多種修辭把秋雨人格化,教學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隨風起舞的落葉、饞涎欲滴的水果,還有那淅淅瀝瀝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給全文的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欣賞完之後問:“你欣賞到了什麼?你欣賞了景色之後,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呢?”

教學生字詞時,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為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而我的教學過程也遵照這一點,讓學生自已讀並展示自已最喜歡的部分,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去掉它是否可以,從而,體會句子的優美。學生們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熱的夏天已經走了,涼爽的秋天來了。這就是多讀的收穫。評到“菊花頻頻點頭”時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文中把菊花當成人,評到“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我問:“香味怎麼會勾住腳?你的腳被勾住過嗎?” 然後讓學生將“勾”換一個詞,可以換成“吸引”或“迷”進行比較,然後引導學生想象自已在果樹花香旁時會怎麼做,學生讀的激情越來越高,一個個抒發着自已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説説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一思索,學生能説出很多個比喻句,但絕對不能説出意境如此優美的句子,萬一課堂上出現了“冷場”的現象,那就不好了。想想還是不要這個環節吧。實際上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只能待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12.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準備: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麼樣的畫面。(音樂中師範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請學生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着像什麼?黃葉對大樹媽媽説:“       ”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着翅膀,和陽台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着“       ”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他們在説些什麼呢?(課件)捨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       ”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裏       果園裏       ……人們的心裏

(你能用朗讀表現麼?)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髮散説,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説。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説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裏,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裏,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裏,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裏多麼——

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悦吧!

佈置作業。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的語文可真應景!當秋天踩着落葉詩意地走進我的視野時,課文裏也開始秋意飄飛。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陽光的顏色就變了——變得金黃金黃,十分悦目,呃……像個和善的老頭兒。在上班時,我時常閉上眼細心地聆聽秋葉“唰啦啦”飄落的聲音。沒想到這一習慣竟不知不覺被學生學了去……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調皮的同學站起來喊:“秋的聲音!”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着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裏的童年……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  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着我講秋天……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5

教學反思對於教師來説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和有效途徑;教學反思位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可能和內在動力;教學反思有助於教師提升教學經驗,並將其昇華為實踐智慧。那麼,如何通過教師的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成長過程中該如何進行反思呢?

1、思想和認識上要做好準備;

2、不斷積累具體經驗;

3、認真分析和討論問題所在;

4、積極驗證,這樣才能使教學反思活動更加順暢地延續和循環。

一、反思教學經驗

回顧從教十二年,我對課堂教學這門綜合性的複雜藝術感觸最深的一條是:既要教書育人,又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知識當然重要,知識就是力量;但還有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那就是教會學生認識自我,學會學習,學會求知。課堂教學有三個層次:一是知道教什麼,傳授書本知識。二是知道怎樣去教,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進行課堂授課。三是知道為什麼這樣去教,做到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符合什麼樣的理念和原則,有很強的目的性,培養了學生什麼的能力,是學生獲得了什麼樣的體驗和經歷。我的課堂教學也經歷了這樣三個層次。經常反思讓我覺得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啟發。

我的課堂教學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一是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追求真理。這不等於傳統的教育方法與理念不好,相反,我更是認真實踐傳統外語教學中一些秀做法。而對於較為流行的一些做法更要認真探索,用好其中的核心理念,向他人虛心學習。還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會分析判斷,不保守,也不要盲從。

二是切實樹立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的觀念。從理念到教學行為上努力實現“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

三是大量閲讀,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書者,更要大量讀書。從教育理論方面的專着,到英語教育期刊;從高等教育專業書籍,到教育語專業書籍、期刊、報紙;從各類人文學書籍,到各類大小教育報刊等等都要廣泛涉獵。

四是英語教學要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每種語言都有自己固定的表達習慣,要想讓自己的英語能夠説得出,學的知識用得上,就要按照目標語的表達結構和習慣去思考,去表達。從一開始簡單的語言結構、功能項目開始培養,並且要高度重視語言知識的積累。多創造更為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練習。

五是要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如何去培養?首先是拓寬知識領域。必須要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留出更多的時間攝取課外知識。其次,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潛能。把學生當成認識的主體,並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必須從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學藝術達到引人入勝的境地,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與創造慾望。最後,要激勵探索求異思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引導學生經常關個角度看問題;另方面,引導學生廣泛聯想,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再方面,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發現探索新問題。

二、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的國小英語教學從整體上來看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但是也存在着一個質量和效益的問題。具體來説:

1、有些學生在國小階段已經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

2、有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令人擔憂的惡性學習模式,把外語課當作知識課去揹着學;

3、語音教學不到位,學生對連讀、爆破音,強讀、弱讀了解很少,通常是逐詞讀或説,不敢大方地開口讀、説英語;

4、嚴重的漢語思維表達,學了六年還是缺少必要的系統的英語結構,不會用英語進行簡單地思維;

5、按照字母順序去背單詞,缺少必要的聽其音,想起形;看其形,讀其音的基本常識;

6、過分注重單詞教學,對句子、短篇教學關注不夠。設想今後要以句子為最小語言單位進行教學。

7、對學生的書寫要求不規範。不少學生對字母大小寫、單詞、句子、標點符號的書寫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

8、多媒體進入課堂極大地方便了教學,但是它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沒有充分認識到位,並很好地克服。

三、教學設想

能夠正視問題的存在,就是向着解決它邁出了一大步。對於今後的課堂教學我有着諸多的感想和一些實實在在的設想:

1、全社會尊重教師,作為老師更應該自尊自勵,努力成為無愧於黨人民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以人民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社會和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的尊重。努力做到: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2、不斷內化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理念運用到位,有效指導課堂教學,這不是一句空話。

3、杜絕“裝潢”的課堂。一切教學設計從學生出發,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讓孩子們學到最多的知識;電教手段充分發揮其優勢,恰當運用;教學理念百家爭鳴,只有融會貫通,才能彰顯其魅力;課堂教學不一味地趕時髦,追潮流,而要腳踏實地,立足現實。

4、紮紮實實細化“自主、互助”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精神實質,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課堂學習觀念:用好課堂學時間,學生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有效與人合作,形成有效的請教、幫教的意識。

5、針對上面提到的問題,作為老師一方,盡最大努力以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態度,紮實的英語基本功去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正確儘快全面提高英語素養。

6、正確處理好多媒體的使用問題。有了多媒體不等於就能上好一節課,唯有為我所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使用多媒體課件越多不等於教學效果越好。普及了多媒體不等於要取消教材、黑板和粉筆。請人代做多媒體可件不等於多媒體真正走入課堂。多媒體技術含量高的可件不等於課堂上最實用的課件。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6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夥伴。

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説”……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繫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

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着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裏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説,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湧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7

二年級的英語要求沒有寫這一項,所以我在聽説讀這幾個方面就要求比較高一點。二年級的孩子對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在學習單詞方面比較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學習課文和比較有難度的課文故事的時候,就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對熟悉的知識比較有興趣,對陌生的知識顯得很排斥,而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是我目前給自己定的目標。第一個月的時間我教授了Unit1的內容,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和總結。

在教授Unit1的Text和Uncle Booky’s story time時,我選擇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Text是正文,我在教授時比較的仔細,採取了用手指着讀的方式,進行了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們熟悉課文,認識課文中的每一個句子。而在教授story的時候,首先我在帶讀的時,自己編了一些動作,把整個故事都用動作串聯起來。二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這種動手做動作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故事中有一些比較難的句子,比方説“wake up!”、“one for you,one for me”等,通過動作,學生普遍都掌握的很好,讓學生上台表演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可以邊做動作,邊背了。在一個單元總結的時候,很多同學對story的熟練程度要遠遠大於Text。原因在於學生們對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掌握的更好。

一個月下來,對於二年級的英語教學,我覺得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習,在動作表演中熟悉課文,也許這樣會更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進行反思、總結,希望在日後的工作中能提高自己。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8

上課前我有些猶豫,上第二課時吧,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學習幾對反義詞,也許課堂氣氛會好一些。但是,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我就選擇了上第一課時。

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點是自己比較滿意的:一是為上好課我做了精心的準備,針對我的教學設計,親自動手製作了幻燈片,既美觀,又實用,效果不錯。二是本着“大家都會的不教”的原則,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找出生字中大家都已經學會了的 “人”字,只稍加複習,把“人”與“入”進行比較,並順勢進行“人”字的書寫指導。省去了學生字的“三環節”,即:拼讀、組詞、識記。三是把遊戲寓於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開課時的猜謎語導入,識字過程中的開火車等。摘蘋果的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我把它作為獎勵,使學生興趣更濃,注意力更集中。

遺憾的是教學預設沒有很好的實現,有這樣幾點問題:一是小組建設不到位。雖然之前也進行過多次培訓和訓練,但仍不成形,加上前幾天在上語文園地,學生對於如何展示又有些迷糊,這節課上的小組展示讓人大跌眼鏡。二是預習不到位。在前一天的家庭作業中佈置學生“在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並把它們多讀幾遍。”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落實,為了照顧他們,只能放慢教學節奏。三是時間把握不夠好。交流識字用時太多,影響到後面的課文朗讀時間不夠,讀得不夠深入。四是預設時備學生不夠充分。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19

在《兩隻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着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台,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説些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於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教完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説説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説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鄧小平爺爺用行動實踐着他説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説説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説:“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歡慶》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注重多學科的交融,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於藝術的

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嘗一個!” ……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着”、“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閲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閲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着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着對閲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閲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説説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看到什麼?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才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覆覆,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閲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藴意。

(三)捕捉課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説“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着很大的差別,將其帶入閲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由此產生的獨特的感受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課中,學生就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詩時,我就質疑“四句你們讀懂了嗎?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當時學生提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為什麼説果實是金黃的?”“旗幟是什麼?”“楓林跟旗幟有什麼關係?”“鴿子有很多種的,為什麼要説是潔白,而不説灰色呢?”“大海會唱歌嗎?”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湧而出;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此時,我只充當質疑中的一個引導者,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如果當時我怕“亂”、怕“錯”,怕學生“節外生枝”而制止他們跳躍的思維,那必將抹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讓學生自主地讀、説,讓學生自已詮釋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當然,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們急於表現,急於交流,而隨機生成的問題有許多也是我們備課時無法預知的。本堂課我慚愧的是,我把孩子們估計得太低,孩子們的學生真的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他們是創造者;在學生課堂質疑的一個環節中,正當我為學生的精彩問題與回答而滿意時,打算繼續下個環節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問道:“藍天上的鴿子為什麼是潔白的,而不是其它顏色的呢?”當時,我因為學生的質疑詮釋已用去了半節課的時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後來,課後想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個課堂生成點,由它點出祖國和平祥和的景象,潔白的鴿子代表着純結,美好的生活,那必將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而我卻放棄了這一契機。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對孩子們的想法和體驗,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的閲讀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於處於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後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後,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説“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説歡慶什麼?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説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現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説“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着!”“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為只有田野裏才有各式各樣的果實。” ……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説着自已的發現,讓我設計這一環節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總之,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現想象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國小英語教師反思 篇20

《荔枝》一文教後反思

曾幾何時,隨着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師的範讀,板書漸漸逝去,幾乎銷聲匿跡……。記得,開學初教《荔枝》一文時,本想用錄音機朗讀全文引入新課的教學。恰巧那天停電,計劃泡湯,靈機一動,何不來一下“範讀”呢?於是,我手捧課本搖頭擺腦,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不一會兒,我覺得教室裏格外的安靜,抬眼一瞥,連“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一口氣讀完了全文,我被偉大的母愛所震撼,心中湧起一股“報得三春暉”的感恩之情,再看看我的學生,有的還沉浸在母愛的温馨之中,有的睜得大大的眼睛還噙着淚花,有的用小手正拭着眼邊的淚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預約的精彩!比以往任何一節新課的導入效果都好。我心旌不禁一顫:好一個範讀,以情激情;好一個範讀,引領孩子們全身心地走進文本中,走進作者的心靈之中。

我激動不已,今天這節課收穫太大了。我懷舊,我感悟——閲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範讀!美國心理學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發現,學生接受信息的總效果=7%文字+38%語調+55%面部表情。可見,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閲讀慾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因此,教師的範讀十分的重要,必須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努力在範讀中做到:“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説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我追尋,我反思——教師的範讀確是閲讀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美美的朗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個性化,創意性閲讀課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可以打動學生,以情激情,在學習課文時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究。歸來吧,閲讀教學中教師的範讀:

1、教師的範讀能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

教師精彩的範讀,不僅濃縮了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而且伴隨着教師的範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嚮往,就會像一股清泉流淌學生稚嫩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閲讀,沒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報的,或回報甚微!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薰陶,無疑為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教師的範讀能更有效地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記得徐世英先生是這樣理解講解和朗讀的,他説:“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賦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貫、顯現。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範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3、教師的範讀能讀出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

於永正老師説過:“對兒童來説,‘正統’不如‘卡通’。”教師的範讀就是一種卡通,一種現實的,直接的指導。在鑽研領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倘若能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或在學生讀文前或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處於“憤,悱”之時,教師範讀一番,將會是事半功倍。在上優美抒情的課文時,教師更應用情用心地讀,把孩子們帶入盡善盡美之中。如閲讀《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有這樣一個自然段:“索溪像是一個從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在我抒情地範讀後,學生也“蹦跳而出”、“纏繞”着,“撅着屁股”、“賭着氣”地讀起來了,讀的有聲有色,美極了!這樣,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如臨其境,不但讀出了好的教學方法,也有效地改變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範讀是那麼原始,那麼簡單,“走點老路”返樸歸真。別擔心!興許語文閲讀教學本該如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j8ox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