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精選12篇)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精選12篇)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1

行動研究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精選12篇)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教學診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交流對話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羣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分”時,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魚、分餅乾、分蘋果等。在交流對話時有的教師提出,僅僅圍繞“吃”展開教學似乎有侷限,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配,可以適當擴展教學設計面。這樣開放性的討論能夠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

案例研究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閲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價格是課桌價格的5/7,椅子的價格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用多種方法算出了椅子的價格為20元。正當教師準備小結時,有學生提出椅子的價格可能是10元、5元……這時,教師不耐煩地用“別瞎猜”打斷了學生的思路。課後學生説,假如一張桌子配兩張椅子或三四張椅子,那麼,椅子的價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觀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總結記錄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2

在教學分數、小數、百分數互化時,由於百分數轉化為分數是最簡單的,而且容易掌握。教學時,我就在複習的基礎上先進行教學。

把17%、40%、12.5%化成分數。你準備怎樣去解答呢?由於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學生很容易想到把百分數化成分數的方法.我們學會了把百分數轉化為分數,怎樣能把分數轉化為百分數呢?當學生的思維興奮、熱情高漲時,就需要有個更高“果實”讓學生去“摘”,從而讓學生保持思維開啟的活躍狀態,而這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正好能達到這個效果。

因為有一個好問題,學生獲得了對問題和探索目標的初步感悟,對問題的解決心理處於“憤、悱”狀態,而教師又從台前走到幕後,把課堂、時間和空間、表現機會全部還給了學生,為學生進行研究探索和提出創造性見解提供了機會和展示的舞台。而且通過先易後難,幫助學生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使對問題的探索和解決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這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3

《倒數》這一節課內容很簡單,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主要為分數除法做準備。本節課主要讓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學生必須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後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本節課反思如下:

一、用遊戲來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這節課我設計的兩個遊戲貫穿了新授內容的始終。課的一開始我是讓學生聽音樂,找朋友,通過找朋友的遊戲理解“什麼是互為好朋友”?從而真正理解“互為”的含義,為以後學習倒數的意義打下基礎。接着我又設計“猜字”來引出倒數?如:我説“吳”“杏”字上下顛倒,變成什麼字?那數學是不是與有這樣的特徵呢?使學生在做猜字的同時理解倒數的意義,同時也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來獲取新知

在學生充分理解倒數概念後,我開始讓學生自主探索如何求一個數的倒數。出示:你能求下列數的倒數嗎?

我不做講解,學生自己去尋找。在學生找好後,我讓學生一一回答,在回答的過程中,交流尋找的方法,逐步歸納、抽象出一般方法。如學生一開始在找3/2的倒數時,第一名學生從倒數的意義去尋找:2/3×( )=1,我立即對此進行鼓勵:這是找倒數的方法,只要掌握了這一點,學生便永遠不會忘記如何找倒數。隨後,我繼續讓學生説説還有什麼方法?學生從前面的算式中,很自然地發現了只要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顛倒位置即可。我沒有以此為滿足,在提供給學生的材料中,出現了小數、整數、1和0,通過對這些數的倒數的尋找,學生的認知建構不斷完整,認識越來越深,對方法地理解由表面到本質,實現了質的轉變。

三、不足之處:

由於本課我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設計的遊戲環節花費時間過長。但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勢必要花去大量的時間,這樣練習應用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以至於在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時練習的少,因此,合理安排授課時間還是應當講究。

總之,一節下來,經歷了,收穫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去上好每一節課。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4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和八年級學生又度過了半個學期的光陰。在這段日子裏我有過喜悦,也有過困惑;有收穫,也有失敗。期會考試也結束了,我所帶的兩個班,學生考得不太理想。作為三年級數學老師的我也在不斷反思,為什麼學生的成績考得不高。面對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我覺得更多反醒的應該是自己。結合本次期會考試,我做以下幾點分析: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在讀題時不夠認真仔細,甚至有漏題現象,;據監考老師反映,學生拿到試卷後,不是東張西望,就是做小動作,也不認真讀題審題,做完後也不認真檢查。所以説學生獨立做題的能力有待加強。

2、學生們理解能力不強;特別表現在綜合應用上。做題是一知半解。不夠全面。

3、學生對成績對知識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責任感,很多同學無所謂,當時講能明白,過了幾天又忘了。

4、相當一部分的同學基礎知識不紮實,不過關。這次考試中有幾個學生甚至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不過關。就因為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紮實、不牢固,導致做起題來丟三落四的,錯誤百出。還有部分學生中存在着思維不夠靈活,在運用所學知識方面不夠靈活,題目稍微“轉了個彎”,就解答不出來;另外,由於做題不夠小心謹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於做題馬虎,不細心,把數字看錯或漏寫。這裏面也包括一些優生。

原因分析:

1、對於農村學生來説,有的父母長期在外面打工,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無法得到父母的照顧和指導,成了留守兒童。這些學生在家學習上無人指導和監督,就變得自由散慢,學習無自主性。

2、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平時作業也不認真,根本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3、學生的成績提不高,還在於很多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夠,不能自覺、自主地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聞不問,得過且過。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識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很多學生對於學習沒興趣,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課後又不能自主學習,成績就無法提高了。再者,根據家訪所瞭解到的情況,很多學生在家裏的學習不自覺,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回到家裏只是完成當天的作業而已,談不上預習、複習。

二、教師方面

當然,學生考的成績不理想,作為任課教師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挖掘教材不夠深,知識的滲透度不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隨意性較大;教學重點不突出,抓不住規律性的東西,知識交代不到位。

2、教學中設計的練習題的類型太少;練習設計不科學,沒有層次性,練習效率低下。

3、對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習慣,要求不夠嚴格。

4、對後進生的耐心輔導不夠。

5、對學生每節課所學知識點鞏固的不夠及時。

三、採取的措施

面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在以後的教學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做到一步一個腳印的教學。

2、針對學困生,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差,差在什麼地方,同時,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鼓起勇氣,奮勇爭先,力爭趕上中等學生;優秀生,讓他們平時不僅要管好自己,使自己天天向上,還要經常幫助學困生。開展“一幫一”教學的活動,讓每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都與成績較差的學生交朋友,互為小老師,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和提高。

3、營造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讓所有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夯實基礎,日日進步,相信苦盡甘來的道理。

4、加強課堂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效率。三年級是國小階段重要的轉折期,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所以要重點抓學生的習慣養成,比如書寫習慣、聽課習慣、及時訂正錯題習慣、傾聽習慣、思考習慣等等。這些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耐心的指正與督促,並且要至始至終的堅持。包括學生的坐姿、傾聽、舉手發言、尊重別人等方面。使整個班級富有朝氣和向上的學習氛圍;當教師和同學在發言時要學會傾聽,自己不但要會思考,更要傾聽別人的意見和見解,只有學會了傾聽,才會使自己更會思考,思考的更加完整;數學課要學會思考,只有學會了思考,才能學數學,有了自己的思考後還要會發表,向別人闡述自己的想法;尊重別人,當別人在發言的時候,不允許插嘴打斷別人的思路,即使別人説錯了或者自己有更好的方法,也要在別人講完後方可發表,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只有把課堂常規管理抓好了,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

5、關注學生良好的考試習慣的養成。首先讓學生放鬆緊張的心理,在試卷發下來以後,先整體瀏覽一下試卷,看看題型和題量,做到心中有數。考試時做到專注、投入。還應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對於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檢驗方法,這些在平時就應教給學生。每次考完試以後,讓學生做試卷分析和辨析。

6、家校同步,孩子進步。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取得家長的配合。

以上是對這次期會考試的反思。在下半學期裏,我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今後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對學生及時跟蹤輔導,因材施教。同時,虛心向其他教師請教,學習經驗,爭取下半學期把成績提高上去。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5

1、注重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

對於8、9的認識,學生的腦子裏並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師任意塗抹。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或多或少已經接觸過8和9,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在學生的已知的基礎上進行8和9的認識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已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這就是説,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基於此點認識,我在教學主題圖後,讓學生找一找,説一説生活中數量是8或9的物體。可以將課堂教學空間延伸到課外,使每一個學生真真切切地領會8,9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説一説,強化學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構建自然數和被數物體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用數進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説”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可教學設計始終是一種設計,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學生説出了媽媽給我買了4個蘋果,爸爸又給我買了4個蘋果,我一共有8個蘋果。因為一開始,沒有對第一個學生回答的問題作適當的評價,致使後面每個小朋友站起來都這樣類似的説。可見國小生的模仿性是很強的。在教學時,一定要做到及時評價,恰當評價。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學生藉助他人的幫助和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由此可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不能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無法幫學生思考,無法代學生體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只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的內容是現實的,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並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認識”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活動素材,並給學生獨立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探究和討論交流等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數點子圖”,我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數,然後讓他們説説自己是怎麼數的?學生在數的過程中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而且還會聯繫左右圖來數。 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完點子圖後,我讓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但是,在這一教學環節上,我沒有處理好板書。我完全是按照學生的回答來板書的,沒有系統性。7〈 8 9 〉8

8〈 9 8 〉7

7〈 9 9 〉7

如果當學生自己選擇了兩個數,並且運用〈 或 〉説出了一個式子。這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還是這兩個數,你還能用另外一個符號來連結嗎?這樣,可能學生就會比較有序地説出,也可以從對比中發現兩個數的關係。一次選擇就讓學生會用兩種符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板書也不會讓人感覺很亂。

7〈 8 8 〉7

8〈 9 9 〉8

7〈 9 9 〉7

3、師生互動,關係融洽

新課程帶來的其中一大變化就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從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的傳授的角色,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轉換。本節課主要體現在多元化的生生、師生評價。如在出示直尺圖後,我讓學生也來噹噹小老師,看着直尺上的數,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幾個問題。學生在互問互答完以後,我會提醒提問題的學生,“你覺得他回答的怎樣?”“把掌聲送給××!”通過送掌聲的活動,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裏充滿了掌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評價能力的提高。

4.幾點不足和一些困惑

對於8和9,學生都已經認識,並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會寫。在教學完8、9的基數與序數意義後,我又獨立放了單獨一塊內容教學8和9的寫法。到底這還有沒有必要教,或者放在這個地方教合不合適,還值得探討。

另外對於評價機制,我自問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的。但在上課時,獎勵上也有些不公平。如在做摘蘋果的練習時,我是一道題獎勵一個蘋果,但沒有考慮到題目的難易程度,有些很容易的題目,學生也是得到一個蘋果,而有些很難的題目,也是一個蘋果。獎勵要體現公平,在一堂課上,可能還看不出什麼。但長此以往,如果獎勵不公平,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本來獎勵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如果不公平,反而會適得其反。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6

我身為第一線的科任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能夠説在數學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從得與失兩方面來進行一下高二年級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取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資料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着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能夠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資料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資料,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透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能夠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

三、根據具體資料,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着教學資料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也能夠結合課堂資料,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資料的掌握狀況。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五、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透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潛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透過超多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決定錯誤。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就應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7

《角的度量》這是單元中的一個重點,它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為後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準備的。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教師在本節課中要處理好的重難點。我們兩個班級的學生上課比較活躍,好提問,對新鮮事物有一種探究精神,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擬訂了已下三條:(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度”和度的符號“°”;(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3)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形成度量角的技能,並理解量角的意義。教學難、重點定為: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和方法,知道怎樣讀出角的度數。為了突破重難點,落實教學目標,我採取了以下措施,效果較好。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這裏我製造了第一個問題衝突,設計了“比眼力”----比較角的大小的小遊戲。課前我先讓學生畫角,並從中選擇兩組來比較角的大小。這是在課堂上尋找所需教學資源,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第一組角的大小直接就能看出來,第二組是僅靠眼睛看是不易比較的,尤其是還要判斷一樣大那是多大,不一樣大又大了或小了多少。問:“能用過去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嗎?”他們認為不能,從而產生學習新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需求。又通過複習測量長度、質量用什麼工具量?怎樣測量?計量單位分別是什麼?促進學生對知識、方法進行遷移,產生量角的動機,那認識量角工具----量角器、瞭解角的計量單位、掌握測量方法就水到渠成順利成章了。

二、引入自學,重視學法指導。

四年級的學生,其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引入自學,我覺得對他們來説很有必要,當然學生自學能力並不是一日就能練成的,這需要長期的積累和鍛鍊,更需要教師耐心的進行學法指導。本節課中關於角的相關知識,我就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本,並做學法指導----劃出重點詞句,做標記等。然後提問:“通過自學,你瞭解到了哪些知識?”,彙報落實:“角的計量單位是 “度”, 用符號 ‘ °’ 表示”;“ 把半圓分成 180 等份, 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 1 度, 記作 1°”。這一過程中學生積極性較高,彙報時人人都有成就感,這樣處理既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又使學生獲得獨立學習的機會,提高了自學能了。

三、順逆結合,促進思維發展。

本節課的設計從總體上來説,我採取了“順逆結合,縱橫聯繫”的方法,這樣處理減緩了知識的坡度,學生掌握起來也較容易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量角器上讀角和找角。在教學認識量角器中,我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分以下三個層次來學習的:(1)讀角: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40°、60°、90°、120°),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麼讀出來的?目的是讓學生重視0刻度線。(2)讀一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125°)。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想一想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二)讀角和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讀角和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就切實可行。課堂上有的學生會量但説不出來,有的説的不完整,也有學生量的方法講得也很順暢,總的來説,學生大體上能知道兩重回一看數的步驟。

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得到了落實,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經過反思,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佈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後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範,這些不規範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二是考慮不周全,對於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同時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如果步驟改為先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再通過平移使頂點和中心重合,這樣操作過程可能會簡單些,學生也更容易掌握。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8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學習是中學生增長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廣闊天地。而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並靈活運用於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的方法。

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國中數學的小主人。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後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引導學生預習,細心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學一個章節內容,先粗粗讀一遍,即瀏覽本章節所學內容的枝幹,然後一邊讀一邊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內容的重點、難點所在,對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記號。然後細細的讀,即根據每章節後的學習要求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覆閲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着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採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了差生的發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後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三、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國中新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重視聽法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儘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儘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聽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滿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這樣,讓學生抓住重、難點,沿着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來聽課,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而且能使其由“聽會”轉變為“會聽”。

四、指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數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於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着力於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五、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範、條理要清楚。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六、指導學生記憶。

教學生如何克服遺忘,以科學的方法記憶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説是很有益處的。國中新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國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指導,這是國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拋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於結合數學實際,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總之,對國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恆。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要理論聯繫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在從事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説出來,與大家共勉。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9

本節課課前進行了認真的準備,整節課上下來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1、對沉默很恐慌。當點學生回答問題時,那個學生講得很慢,還會錯。但是對於我而言,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所以就會想會不會其他學生都懂了?只是個別學生還沒有懂?而且通常這個時候,其他學生都是沉默的,感覺不到他們是不是都懂了!這個時候我就會很恐慌,到底該如何去做呢?儘快結束這個問題,講下一個?還是繼續重複解釋這個“簡單”的問題?沒有開公開課的時候還好,不緊張;但是在公開課的時候有點緊張,所以就更慌了,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

2、經驗不豐富。這個是承接上面的問題的。因為把握不了學生到底有沒有懂,所以重複地講知識點,然後最後變成了都是自己在講,學生的思考時間太少!上課的有效提問太少,都是一些不用動腦筋的問題,學生只要回答是不是就可以了。不得不説是這樣,因為這樣問,他們會回答,會讓我覺得他們懂了,放心地講下面的知識點。對於這個問題總結地説來:對沉默恐慌,需要學生的聲音來讓我知道他們已經懂了,同時也是自己的經驗不足,無法自己判斷學生到底有沒有懂!所以一二兩點的本質是一樣的。

3、要明白上課的重點是什麼。亮相課的另一個問題是重點不突出,備課的時候需要考慮,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如何去講這個重點才能讓學生更加容易地明白?什麼樣的例題能更凸顯出這個重點?這些都是我以後備課時需要重點考慮的

4、自己在教學語言方面還是比較欠缺,一方面,在於對講課內容的過渡及講課過程中的語言運用,缺乏生動性,無法體現出一個老師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此外,還有“羅嗦”的問題,有時我自己説的太多,完全不給學生説的機會,但是作為一堂符合要求的課,應該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另一方面,則是對學生的評價,在講課過程中,我往往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重復學生的回答,這樣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另外,也無法對學生做到有效的引導。

總之,在這次亮相課的整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對自己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今後的在教學中要多思、多問、多實踐,希望自己能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不斷地累積,教學水平能上一個新台階。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10

教學反思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了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的資料,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為進一步學習代數運算做準備,同時也為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潛力。成功之處:1。設疑激趣,復舊引新。本節課的四則運算是同級運算,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一些知識經驗。在上課伊始,透過出示四個口算題45+8-2324-8+1027÷3×73×6÷9,讓學生説一説每題的運算順序,學生能夠正確説出每題的運算順序,但是為什麼要按照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學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讓學生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感到十分的興奮,十分想明白其中的緣由,每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閃爍着渴望的目光。透過這樣的激趣引入,為新知的學習做了鋪墊,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慾望被充分地激發出來。2。探求解題思飄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的有機結合。本單元的資料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並感受四則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則運算的順序。因此,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運算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説一説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僅要知

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學生頭腦中存在的困惑。3。多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不一樣方法解決問題。本節課例1的教學,學生能夠嘗試用三種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每步列式的實際好處,個性是第三種算法的出現,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良好體現。雖然開始大部分同學不理解,但是透過簡易的講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學生説:“先走了3人,又來了5人,實際是多了幾人。”學生十分簡單地説出答案,然後再聯繫例1進行説明,學生對這一算法都能夠正確的理解。例2的教學,學生也同樣用用三種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對於第一種算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對於第二種和第三種學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透過學生的講解,我又用線段圖輔助進行講解,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題意。在這兩個例題中,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夠從不一樣角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不僅僅培養了學生合作潛力,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不足之處:1。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欠缺。表此刻只會列式,但對於每步算式表示的實際好處還是停留在只會做不會説的層面。2。學生計算潛力欠缺。透過練習的反饋,發現學生計算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計算不細

心、馬虎,有的該進位的不進位,該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錯數導致計算出錯;三是計數位不對齊導致計算出錯。再教設計:1。減少師生之間一對一地對話,增加生生對話,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潛力。2。習題設計少而精,精選練習資料。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11

這單元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章節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整個設計思路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的計算乘法口訣,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的能力。本單元的成功所在:1、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師生平等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如:在學生進行口訣計算時,可以互相提問,給學生一個寬鬆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悦。2、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3、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説,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為了能讓學生輕鬆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幾點:一、複習了當遇到相同加數相加時,可用乘法這個簡便方法來計算,並使學生會讀寫乘法算式。二、創設了一個繞口令來學習5的乘法口訣:一隻手掌五隻手指,二隻手掌十隻手指,三隻手掌十五指手指,四指手掌二十隻手指,五指手掌二十五隻手指。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訣實際問題中自然的領悟到了5的乘法口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索新知。三、在學習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較好地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總之,在表內乘法教學中,還採用了教具(小棒、乒乓球,本班學生,掛圖等)根據乘法口訣的生成規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思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含義。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主體學習的熱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意識。

數學教學的反思案例 篇12

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學時,要注意加強數量關係的分析,在敍述解題思路時,要引導學生透過數看到量,用量的關係來描述解題思路。如,可引導學生這樣描述思路“先算出每一天接待多少人,再計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這種分析方法。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以嶄新的面貌出此刻人們面前。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相互探討的互動過程。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斷地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ervo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