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交際禮儀 >

拜佛禮儀

拜佛禮儀

年七年級大家都排着隊去到各大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平安。那麼你知道佛門重地有什麼規矩嗎?下面小編就為您精心挑選了拜佛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拜佛禮儀

一、拜佛禮儀進門禮數

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説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靠門左側進,先邁左腳,女客靠門右側進,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説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台階的行禮意味着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

二、拜佛禮儀燒香拜佛

禮佛前,先要淨(洗)手。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據説右手不淨,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説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裏,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唸,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專業拈(上)香的方法

1.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着香杆,大姆指頂着香的尾部;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4.再舉香齊眉;5.之後,放下如第3動作;6.開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種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唸:“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唸“供養歷生父母師長。”(注:本篇拈香之法全為在家居士所寫,故與出家眾所觀想默唸者不同。但出家眾如是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唸:“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後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淨而不染。”總括而簡單。

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合掌,心中默唸:“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只要口中默唸:“供養十方三世三寶。”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後放進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觀想默唸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禮拜的方法

禮拜,就是對佛菩薩像虔誠的恭敬作禮之舉動,禮拜有二種,一是小禮拜,即漢地的“頭面接足禮”;二是大禮拜,即藏地的“五體投地”。其法是:

一、頭面接足禮

1.肅立合掌,腕與心口平,兩足跟離開約二寸,腳尖相距約八寸,成八字形,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着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着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着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着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意思是以兩手託承佛足,以求福慧。這叫頭面接足禮。(另一説法是:古時候的小孩子或低階之人,向大人,上級或長者求索物品或錢財時,就是這樣攤開手掌承接所要求的財物。也就是承接佛菩薩所賜的福慧之意)。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着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隻手合掌立直。

拜佛要收束雜亂的心意,瞑目觀想:我以往無量劫中的父親在我右邊,我以往無量劫中的母親在我左邊,兒女眷屬在後,一切冤仇障類在前,此無量劫數的父母冤親眷屬,均在我的四周,團團圍繞着我,隨我一齊禮佛,願你們以善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注:此種觀想禮佛的方法,是密宗的無上法門,若常如此觀想禮佛,不僅能超度你所觀想的,而且能為自己滅障消災。即唸經,持咒或持佛菩薩聖號時也是一樣,不可忽視。)觀想後,彎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上,按於拜墊中央,左掌仍舉不動,兩膝隨即跪下下拜。

三拜禮畢,合掌彎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兩大指相併,兩食指相合豎直(此為定印),伸直腰,舉至齊眉,再放掌。這叫問訊。

以上為一般之禮拜法。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蓮花部及金剛部”等之合掌與禮拜方法。行者皈依後,自有上師親傳,此處不贅。詳見:《五體投地磕長頭法》。

禮拜呼吸法

禮佛的呼吸法:拜下時,舌尖卷抵舌根,同時吸氣,(如果要念佛號或持咒,可在拜下呼氣時念);起立時,舌尖翹頂上齶,同時吸氣。這是一種揉和吐故納新、使全身氣脈發生神祕的循環作用,以保健卻病延年益壽的方法。吸氣時最好能觀想空中日月星辰等通化成了白光,由你的頂門進入體內,(如果是面對佛菩薩像時,則觀想佛菩薩像放光照你);呼氣時則觀想我之病苦孽障都已化成了黑氣隨氣而出(時間久了,你將會看到自己所呼出的黑氣。那時保證你已是一個三業清淨的人了)。喜歡禮佛的同道們,不訪試試,這種又禮了佛,又練了卻病延年氣功,而又因此而清淨了三業的方法習之不斷,必可獲益無窮,悠然而拜,悠然而起,不疾不徐毫無勞累的感覺。

合掌的方法

佛教弟子們恭敬虔誠的第一個表現,就是肅立(兩腳與肩同寬平立)合掌。合掌的式樣有很多種,一般都是以兩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彎,舉至心口處輕合,不可過緊,宜如塔形。依“菩提道次第修習加行六法妙道入門經”説:“兩掌合緊不留餘隙,是為外道合掌,第一會淪為外道,(因心為形役,難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會感生在無佛的地方,不聞三寶之名。”“兜率天讚歎經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語明燈經注”中説:“外道合掌,緊閉掌心,將來必墮生於無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執着成性故也。”

燒香注意事項: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

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裏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淨自心。

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説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一元也行,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有些大殿內為了防火,不能隨便上香,香火一般在大殿外有香爐。

不過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師父説這樣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後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廟裏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

進入殿門裏,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儘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儘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儘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儘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説門檻是佛的肩膀,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乾淨,不要在廟堂裏大聲喧譁以及説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譁和講不敬的話語。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不可以隨口胡亂許願,因為許願一定要還願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願。別求發財,佛不是保佑你發財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順遂。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麼供養,然後又拋到腦後。佛又不爭你的一柱香,這個説法是要讓我們不要隨意承諾,所謂做人應該有言必踐吧。佛所惱的應該是這些虛妄之言吧。

標籤: 拜佛 禮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jiaoji/ylrv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