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如何看待辯論中的類比?

如何看待辯論中的類比?

奇葩説裏面出現了很多辯論奇才,他們也大多用了同一種方法叫做類比。那麼類比怎麼看待呢?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辯論中的累次的小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看待辯論中的類比?

如何看待辯論中的類比?

類比之所以是一種高效的説服手段,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直覺感受都是以類比為核心的。形象思維永遠比枯燥的理性更吸引人,所以一個切中肯紊的類比,往往能夠讓聽眾興趣盎然自行腦補。進一步説,認識是一個從已知向未知延伸的過程,而類比就構成了已知與未知之間的橋樑。對一個未知事物,無論描述得多麼準確多麼細緻,如果不能還原為某種已知的切身感受,總覺得隔了一層,此之謂夏蟲不可以語冰;對於一個有待接受的道理,不管論據多麼詳實多麼有力,如果不能和已有的信念體系綁定,總是會半信半疑,譬如給江湖術士講現代物理。因此,所謂“理解”某個事物或者“相信”某種道理,無非就是將其納入我們已經理解和相信的事物和道理之中,認為二者其實是一回事。沒有類比,就像缺乏可靠朋友的引薦,是很難真心接納一個新朋友的。

不過,雖然就説服效力而言,類比絕對是辯論場上的王牌武器,但是就論證效力而言,類比幾乎沒有任何意義。説服力強,是因為人類一向痴迷於從相似性推導出同一性;論證力弱,是因為對“相似性”的解讀是個過於開放的問題,以至於任何類比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不當類比。所以,當辯論雙方都以類比為主攻武器時,就像是兩條沒牙的老虎對咬,很氣派很熱鬧,甚至不失精彩,嚴格來説卻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對抗。

孟子與告子之間有一場被奉為經典的辯論,就是這種以類比為核心的攻防範例。告子講人性無善惡,將其比喻成杞柳和流水,杞柳做成何物,流水奔向何方,都是後天使然。孟子則敏鋭地發現了這兩個類比的問題——杞柳做成杯盤,要麼是順乎其本性,要麼得改造其本性,無論如何不能説與其本性無關;流水本身固然無所謂向東還是向西,但卻必然有上下之別,於是“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不管外力怎麼驅使,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接過對方的話頭借力打力,用對方的類比得出正好相反的論點,確實是高明的辯術,不枉被後世讚美兩千多年。不過我們反過來想想,假如是孟子先把人性比成杞柳和流水呢?假設孟子先講,做木工要順乎材質(正如教化的前提是人性本善),水總是要往下流的(正如人性總是向善的),告子完全也可以同樣反駁説,木工固然要考慮材質,可是木材做成杯子還是盤子難道是它自己決定的嗎?水固然都要往下流,可是流到東西南北哪個方向難道不是形勢使然嗎?這不恰好證明,後天的善惡不能證明人性本身有善惡之別嗎?

所以説,如果只是類比對類比,真的就是一筆糊塗賬,言辭優美而道理闕如。甚至邪惡地想一想,當年的論戰真相很可能是雙方糾纏不清,只不過孟子這派日後得了勢,才會被剪輯成雄辯滔滔讓對方啞口無言的樣子。説到底,類比再強大,本質上不過是巫術時代的形象思維和聯想比附,心理作用遠大過理論作用,在嚴肅的探討中並沒有“論證”意義上的效力。善用類比,確實能夠佔到很大便宜,但是真遇到了頭腦清楚的對手,卻又難免授人以柄。

最後,權當練習,對本文開頭的兩個類比進行拆解:

1、黑色的眼睛固然可以尋找光明,那黑色的心肝呢?人性本惡,應該是連心都黑了才對吧?怎麼會去真心向善?

2、用手畫圓固然很難,用圓規呢?發明圓規很難,使用圓規卻很容易,這不正好證明知難行易嗎?——你看,類比之為虛妄,正如類比的重要性同樣真實。

標籤: 類比 辯論 看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oedv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