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書 >

工作改進計劃書大綱

工作改進計劃書大綱

本學期教學目標:

工作改進計劃書大綱

1、增加學生對於歷史的興趣,瞭解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概念。

2、由歷史知識的傳授,訓練學生培養獨立思考歷史的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與社會、小我與大我之互動關係,培養學生對個人、社會、國家的認同與責任。

4、培養學生更開闊的歷史觀與世界觀。

教學進度:

周次 內容 周次 內容

第1周 第九章 國民政府統治的建立和中國紅色政權的創立

第一節:國民政府統治的建立

第二節:工農武裝起義和革命根據地開闢

第11周

五一放假

第2周 第三節:中國工農紅軍反圍剿

第十章 抗日戰爭

第一節:中華民族的空前危機

第12周 第三節: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3周 第二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第三節: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第13周 第一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二節: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4周 第四節:正面戰場初期的抗戰

第五節:敵後戰場的開闢

第14周 第二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第三章 “文革”動亂的十年

第一節:“文革”的發動和全國動亂

第5周 第六節: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

第七節:抗日戰爭的勝利

第15周 第二節:“文革”的結束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第一節:新時期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

第6周 第十一章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

第一節:抗戰勝利後的形勢

第二節: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隊

第16周 第二節:新時期的輝煌成就

第五章 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化

第7周 第三節: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經濟危機

第四節:偉大的戰略決戰

第17周 鄉土史

第8周 第五節:解放戰爭的基本勝利

第十二章 民國時期的文化

第18周 鄉土史,活動課

第9周 期中複習 第19周 期終考試

第10周 期會考試

教學反思:

國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增強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本學期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後,提出不同的要點,並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使課堂充滿生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再次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復習指導,增加練習及測驗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

本學期錢慧青出題對八年級年級進行了歷史期終考試,具體考試統計如下:

班級 人數 及格人數 優良率 及格率 低分率 平均分 最高分 最底分

一班 35 35 18 35 0 84.39 97.5 60.5

二班 35 30 15 30 2 76.63 96 26.5

三班 33 31 24 31 0 86.33 99 46.5

全年級 103 31 57 96 2 82.37 99 26.5

從試卷來看,八年級(3)班學生比其他兩個班學生成績好,在優良率、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等方面是全年級第一名。

但是八年級(3)班的繆文婷、楊軍屬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而且也有心理障礙。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對這類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生活上要關心他們,學習中要特別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要從基礎抓起,從良好的學習習慣抓起,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本學期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教師在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後,可提出不同的要點,並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使課堂充滿生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系統對學生進行復習,進行復習指導,增加練習及測驗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

3、有必要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4、要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理解,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為新教材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6、積極參加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

7、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鄉土歷史課程。

8、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教學。

9、注重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有效組織教學及學生有效學習:

1、歷史教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國中歷史課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運用相關的教育素材,要注意增強歷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同時,歷史課教學還要和學校的德育工作、團隊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家庭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心理品質。

2、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歷史課教學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增強時代感,加強教學的針性和現實性,體現學科教學的鮮明特點;要注意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努力運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要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3、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是為了不教”。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充分地發展,從而達到國中歷史課教學的知識、能力和覺悟相統一的要求。

4、繼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要緊持啟發式教學,反對“填鴨式”的滿堂灌,要繼續開展研究性的學習與試驗,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與學習方法,學習和借鑑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努力提高教學效益。

5、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教學要求。我們應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掌握精神實質,切實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教學要求。

教學方法:

本課程採多元化教學方法,依各章節內容及性質不同而有變通:

主要教學方式:

1、以課文的講述為主要教學方式,呈現歷史脈絡中的結構分析,深入淺出引導學生嘗試進行歷史理解與歷史思維。

2、同時伴以板書講解與歷史圖示,指導學生以課堂筆記記錄重點,加深印象,進而抒發心得、表現創意於筆記之上。

3、由教師提出問題,或閲讀歷史資料回答問題,引導學生透過歷史知識思考問題,並可正確回答問題。

輔助教學方式:

1、影視教學:藉由觀賞歷史影片、圖片、投影片、或聽錄音帶,以影視聲光效果重現歷史情境。

2、史蹟考察:在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參觀適當的展覽、古蹟的探尋,並指導學生撰寫小報告。

4、網絡教學:鼓勵學生於課後經由網絡進行歷史學習的工作,希望學生能藉此加強信息應用的能力。

5、小組討論與創作:選定主題,進行討論或共同創作,各組口頭或以書面方式發表。

家長配合:

協助並督促孩子訂立讀書計劃,妥善利用課餘時間,增進讀書技巧,做有效率的學習。

定期查閲學生課本及作業,並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花時間學習,印象才會深刻,知識才會紮實。

家長若常與若孩子共同探討其學習上的興趣志向,可進一步協助孩子發展。

4、節假日家長可陪同孩子前往上海博物館定期展覽參觀,或近郊的歷史古蹟遊覽,可增加對歷史情境的瞭解。

教學評價:

本課程教學評價方式採下列方式,合計共100分:

一般作業評價:課堂筆記與心得、課後習題、資料蒐集或報告撰寫(10%)

課堂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上台發表、分組合作的表現及服務精神的呈現(10%)

3、紙筆考試成績:定期考試成績及隨堂小測驗成績(期末考佔70%,小考佔10%)

標籤: 計劃書 大綱 改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huashu/8kk4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