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通用5篇)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通用5篇)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 篇1

教學目的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通用5篇)

1 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2 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鑑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品位詩詞意像,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在講宋詞簡介的時候説過,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生: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傳説蘇軾曾問一個善於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由此大家可知這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雨霖鈴》 (板書)

一 關於柳永

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 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説:“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着一種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在浙江的桐廬、定海等處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死於潤州(江蘇鎮江縣)。死時家無餘財,羣伎和金葬之於南門。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適合於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雲,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託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悽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二 整體感知。

1 範讀《雨霖鈴》。

(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師: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嗎?

生:能。哀婉、悲傷、悽清。 (板書)

2 指導誦讀。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

其次要讀出節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帶領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指明學生朗讀——學生齊讀。

3 疏通詞句:(註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煙波:煙霧瀰漫水波動盪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行行重行行”)。

應是:即便是。

三鑑賞

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明確:別前、別時、別後。(板書)

師:這首詞的重要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板書)鑑賞時注意詞中哪些是景語,哪些是情語?哪些是情景和説?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上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師:起首三句寫什麼?是情?是景?

生:寫景。

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瞭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師: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秋季)

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嚥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悽切”。

“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師:這寫什麼?(寫情) 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心思。(問:為什麼?他的思緒正在想什麼?)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説“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鋭。

關於這樣的環境和心理描寫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雲:“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這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捨。劉克莊《長相思》雲:“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橈,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屬含蓄之作。可是柳永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藴纏綿,但卻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見留戀之情濃。

於是後面便迸出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師: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也既然這麼不捨得,那詞人為什麼要離開呢?也許是統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總之是不得不離開。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所以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後來傳奇戲曲中常有這樣一句唱詞:“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語出於此,然卻不如柳詞凝鍊有力。詞人“竟無語凝噎。”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師:這句寫什麼?

生:寫景。

這裏的“念”字用得特別好。“念”字是上聲還是去聲?(是去聲。)“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承上啟下,表明是設想別後的道路遙遠。

“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着色可謂濃矣;既日“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提示學生想象這副畫面:作者站在河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一望無際的海面,遠處山色朦朧,海面上層層灰濛濛的霧氣升騰,整副畫面是灰色調。好象一副山水畫。)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生: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下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師:下片換頭寫情,歎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傷別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多麼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師:“清秋節”一詞,照應前面哪句?

生:起首一句“寒蟬悽切”

師:前後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悽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麼它究竟好在什麼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提示學生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迴,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聯繫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感受畫面色調。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態。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悽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於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結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師:整個畫面的基調如何?

生:整個畫面充滿了悽清的氣氛。

師: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彷彿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裏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採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上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悽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

師:“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益見鍾情之殷,離愁之深。

其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

如此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師: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並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誦讀時注意體會詞融情入景的特點。

再就是虛實相濟。哪些寫虛?別後想象。寫實?別時情景。

再想想詞中的三副畫,給人的感覺都是:哀婉、無奈、悽清。這是這首詞的特點,也是婉約詞共同的特點。

四 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位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

學生齊背《雨霖鈴》。

五 作業

1 誦讀

2 自己任選一句詩,做幅畫,再現詩中意境,體味作者感情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 篇2

一、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藉助對意象的分析,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2.通過反覆誦讀,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整體把握意境,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

3.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體會婉約派詞的特點,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鈴》中的意境和情感,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難點: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環節:

(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1.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讓同學一起跟唱。營造哀傷悽美的離別氛圍。

提問:聽完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麼?同學們知道哪些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名句?

分享後總結:看來同學們知道的不少,很好!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來欣賞一首別離詞,感受別離詞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

2.請同學簡單介紹對詞人的瞭解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老師以ppt為工具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並簡單介紹《雨霖鈴》詞牌知識。

(二)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1.試讀。學生小聲誦讀,注意語調、語速、停頓及情感基調。根據自己的預習理解,將疑難之處標出。同位可討論。

2.聽讀。老師範讀。注意特殊句式的讀法。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什麼?

3.指讀。請學生代表配樂朗讀。教師指導。

4.齊讀。學生根據ppt課文字幕、意境圖,邊讀邊想象,理解詞意。

(三)賞析意象,品味情感(小組合作探究)

1.詞中描寫了離別的哪些情景?直接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是什麼?

點撥: 情景——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時難捨難分的痛苦,設想中“今宵酒醒”後的淒涼、悵惘,日後“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

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學習上闋,重點學習融情入景的寫法。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醖釀出足以觸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

(2)“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這寫什麼?

點撥: 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是眼前之景還是想象之景呢?

點撥:由眼前的實景轉入到想象的情景,虛實結合的寫法,體會全詞纏綿悱惻、淒涼清麗的意境。

3.學習下闋,重點鑑賞典型詩詞意象。

(1)下闋中出現的典型詩詞意象有哪些?

點撥:意象——酒、柳、風、月。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有什麼特殊意義?詩人藉此表達了什麼情懷?

點撥:。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悽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於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4. 説説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為什麼?

點撥:提示從寫作技巧,意象意境,表達情感這些方面入手。

(四)梳理小結,拓展賞析

1.請同學們看看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傷離別”這一主題的?分別有什麼特點?

點撥:圍繞“傷別離”主題,描寫了別前、別時、別後三個部分。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後情景,以虛寫為主。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2.賞析柳永的《蝶戀花》。學生討論後派代表講解,師生共評。

點撥:進一步體會柳永詞的婉約特點及纏綿悱惻的情感。

(五) 對比體會,佈置作業

1. 對比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豪放派與婉約派的風格特點。

2. 課後利用網絡小環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詞”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七、板書設計:

《雨霖鈴》柳永

別前——寒蟬、長亭、驟雨 (實) 寓情於景

傷別離 別時——蘭舟 (實)

別後——煙波、暮靄、酒、楊柳、曉風、殘月(虛) 虛實結合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詞所藴含的思想感情,並分析詞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歌的誦讀技巧,積累詩歌鑑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的魅力,體會詞人別離時淒涼、哀傷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詞人在詞中所流露出的濃濃別離之愁;領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難點: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痛痛快快的説

1.大千世界,悲歡離合彷彿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離愁別緒也似乎是一種永恆的情懷,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學作品,透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通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們彷彿看到荊軻離開時的悲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又是怎樣的悽苦之別。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着悲歡與離合,嗅着淺淺的墨香眼前也彷彿浮現那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那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霖鈴》,去感受一下柳永筆下那纏綿悱惻的離別深情。

2.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峯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敍、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就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説法。

3.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着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瞭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 《雨霖鈴》便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二、認認真真的聽

1、播放《雨霖鈴》的視頻朗誦,學生聽了後談初步感受。

2、這首詞抒發的是怎樣的情感?離別時依依惜別之情,濃濃的離愁別緒。

本詞的感情基調。明確:哀婉、悲傷、悽清。

三、反反覆覆的讀

1.指名朗讀,讀準字音。

2.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詞作大意。補充:

(1)對長亭晚: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

(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3)楚天:楚地的天空,這裏泛指南方天空。

3. 用通俗的語言翻譯這首詞。

秋後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淒涼悲切,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剛停歇。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裏喝着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伕已催着出發。握着手互相凝望,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説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淒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在楊柳岸邊,對着淒冷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縱然我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説呢?

4.學生展示朗讀,師生點評。(語調、節奏、情感表達)

5.討論:總結上下片各寫了什麼內容?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

下片:想象別後情景,以虛寫為主。

離別前:勾勒環境;

離別時:描寫情態;

離別後:刻畫心理。

四、仔仔細細的賞

(一)體悟直接抒情

1.自由朗讀,找出詞中表現作者離別心情、神態、動作的句子並細細體味。

上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以上詞句都屬於直接抒情。

2、示範鑑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

關鍵詞:寫實筆法、矛盾之處、情感。

詞人以寫實筆法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鋭!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都門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捨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

3、小組合作探究,鑑賞其他幾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白描,柔情蜜意。

關鍵詞:表現手法、表現情感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既然欲飲無緒,欲留不能,這時,縱有千言萬語也説不出口,只有淚眼相對,執手告別罷了,滿腹哀傷情,盡在不言中。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現。

這兩句通過白描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捨難分的離別場景。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着手,淚眼朦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卻連一句話也説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心的悲傷。

此時無聲勝有聲,説是“無語”,其實有千言萬語。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説不出話來。你能試着代他説兩句嗎?請展開想象替永哥説出心裏話,和大家分享。

參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娘子,我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還再見到娘子,望你我各自保重!”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主題:傷離別、詞眼。

關鍵詞:主題、感情。

這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於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悽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可是跟蘇軾在著名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並讓讀者越發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節”,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關鍵詞:表現手法、虛寫。

這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失去你,再美的風景也是暗淡無光!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關鍵詞:收束全詞、情感。

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説不出,離別後是千種風無處説,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悽苦難言的相思,表現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二)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1、找出詞中寫景的句子,分析這些景物有何特定含義。

2、分析“寒蟬、長亭、晚、驟雨、煙波、暮靄、楚天、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傳達出的作者情感。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悲涼,長亭,離別,驟雨,淒冷,烘托濃重的淒涼氣氛,奠定全詞傷感的基調。

關鍵詞:意象、特點、作用。

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因此,寒蟬就成了悲涼的代名詞。

長亭:休息和告別之所。

驟雨:淒冷(身心)。

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裏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淒涼氣氛。耳邊是秋蟬悽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裏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的概括埋下伏筆。“驟雨初歇”四個字意味着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複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煙波暮靄楚天—迷濛遼闊,反襯孤寂。

關鍵詞:意象、特點、表現手法、情感。

“念去去”道出了凝噎在喉的內心獨白。採用了借景抒情,以虛景寫實情的手法。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煙波,沉重的暮靄,望不到邊際的楚天,營造了一種迷濛遼闊的意境。含蓄深沉地表現了詞人分別後抑鬱難捨、孤獨寂寞的感情。

這三句以景寫情,寓情於景。一個“念”字領起,説明下面所寫的景象只是一種虛寫,而不是眼前的實景。但虛中見實,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現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重複“去”字,表明行程很遠。“念”字的主語是誰?詞裏沒有交代。從感情來看,應該包括行者和送行者兩個方面。分別以後,前去便是楚天遼闊,煙波無際,行人就要消失在煙籠霧罩、廣漠空曠的盡處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愁苦,柳,寂寥,風,清冷,月,破碎——虛寫,烘托孤寂惆悵的心境。

關鍵詞:意象、象徵含義、表現手法、情感。

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迴,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梢頭。

有人盛讚“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嗎?為什麼?

此句最妙就在於詞人能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詞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觸動離愁的四件事物:酒、楊柳、曉風、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悽清孤寂的畫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曉風的清冷、殘月的破碎來烘托離人形隻影單、孤寂惆悵的心境。詞人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抒情含蓄,的確應為千古名句。

這兩句被稱為“古今俊語”。“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門帳飲無緒”遙相呼應,使人將酒醒後的情景同前面送別時的情景自然地聯繫起來。妙在詞人不寫情而寫景,寓情於景中。他不直接説自己酒醒之後如何寂寞孤悽,只是拈出在飄流的孤舟中所見所感的三種物象: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心中那種悽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風俗。折柳贈人是希望對方留下來。離別的人一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捨的場面,心中就會湧起一縷縷離愁。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一絲柳,一寸柔情”。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襯情的名句。

柳——留。

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酒——

高興時杜甫説:“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感慨時曹操説:“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惜別時王維説:“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愁時李白説:“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孤獨時李白説:“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思念時蘇軾説:“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哀傷時李清照説:“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酒——愁,酒醒——愁來。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景象依然鮮明在心,而如今卻是形影相弔,前路“千里煙波”不知所終,只能離愛人越行越遠,可想而知詞人的心情。

3、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五、開開心心的寫

1、概括本詞藝術特色。

借景抒情:寒蟬、長亭、驟雨、蘭舟、楊柳、曉風、殘月、煙波、暮靄、楚天。

虛實結合:“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描寫了離別時悽清的環境和兩人難捨難分的情景,寫的是 現實之景,是實寫。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想象中的別後所見景象和悽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虛寫。

本詩虛實結合,豐富了詩歌離別的內容,拓展了詩歌悽清的意境,渲染和強化了詩歌詞人與戀人離別時的傷感,孤獨,無奈的感情。

2.延伸拓展: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生命總在演繹着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請引用名言佳句回答下列問題。

(1)這對有情人分別時的心境是怎樣的?

參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復愁。

(2)能不能説一兩句勸慰他們的話?

參考: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 篇4

教育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廣泛的閲讀興趣,努力擴大閲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閲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為了落實課程標準,落實我校高一高二語文備課組讀書活動要求,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書,引導學生通過閲讀來豐富寫作素材,提高思想境界,提升高雅品位,增添理性內涵,進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要求。特制定x學年度高一語文讀書計劃。

一、基本要求

1.本計劃在高一實施,各位語文教師要做好發動工作。積極支持學校讀書活動作,為創建“書香校園”做出貢獻。

2.學生要建立“閲讀摘抄筆記”,隨時摘抄所閲讀書籍中的精彩語句、精彩語段,每週至少抄寫兩段,特別優秀語段要倡導誦讀賞析,提高語感能力。同時可以對文章的觀點、材料,進行議論分析,並寫出讀後札記與讀後感,進行個性化解讀。教師每兩週要檢查一次,並及時對優秀者進行表揚。閲讀書籍實行學生購買與借閲相結合的方法,倡導學生愛書讀書鍾情於書,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閲讀兩部推薦作品。

3. 在老師的動員下,每位同學為班級捐贈1~5本圖書,這樣全班大約有上百本圖書,小型圖書角就可以建成了。捐贈的圖書可以是經典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是社會科學類的著作,還可以是自然科學類的文章,總之,要選擇有益於成長的書籍。班級圖書角設專人負責,並建立圖書管理制度。

4.我們要適時舉行讀書報告會、座談會、閲讀筆記展覽、讀後感評選等活動,適時進行表彰獎勵。通過開展相應評選活動,對優秀的讀後感、優秀學生作品進行全校展覽。

5.推薦書目,教師可以隨時進行增添,並把推薦書目印發給每一個學生。

二、推薦書目

1.《論語通釋》(徐志剛譯註)

2.《孟子選注》(〈戰國〉孟軻撰)、

3.《莊子選譯》(莊周著)

4.《三國演義》(明〉羅貫中)、

5.《紅樓夢》(〈清)曹雪芹、高鶚著)

6.《雷雨》(曹禺著)

7.《吶喊》(魯迅著)

8.《談美書簡》(朱光潛著)

9.《朱自清散文精選》(朱自清著)

10.《老人與海》(〈美)海明威著)

11.《哈姆萊特》(〈英〉莎士比亞著)

12.《唐吉訶德》(〈西班牙〉塞萬提斯著)

13.《圍城》(錢鍾書著)

14.《巴黎聖母院》(〈法〉雨果著)

15.《歐也妮·葛朗台》(〈法〉巴爾扎克著)

16.《匹克威克》(〈英〉狄更斯著)

17.《復活》(〈俄〉列夫·托爾斯泰著)

18.《普希金詩選》(〈俄〉 普希金著)

19.《女神》(郭沫若著)

20.《莫泊桑短篇小説精選》(〈法〉莫泊桑著)

21.《契訶夫短篇小説精選》(〈俄〉契訶夫著)

22.《歐亨利短篇小説精選》(〈美〉歐.亨利著)

23.《子夜》(茅盾著)

24.《家》(巴金著)

25.《茶館》(老舍著)

26.《邊城》(沈從文著)

27.《高中必背古詩文40篇》

三、具體活動

1.高一上學期每位學生完成你一到兩本書的閲讀,撰寫一篇此書對自己高中生活及人生的影響的文章。

2.高一下學期每位學生完成“手抄報,剪貼報”的手工作品,通過動手實踐,體會讀書的樂趣。

四、活動意義

1.大力弘揚國學:廣泛讀書,吸取國學營養,形成國學根底;

2.建設書香校園:校園不應該充斥着題目,她還應該瀰漫着書香,學生生 活在書香校園,才能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才能與書本為友,從而獲得全面的營養;

3.提升精神境界:讀書鑄造人的靈魂,陶冶人的情操,讀書的過程原本是 人成人的過程;讀書豐富人的文明涵養,提高人的整體素質,讀書的過程原本就是人文化的過程;

4.提高學習層次:大課堂教學觀是將課內與課外緊密地聯繫起來,讀書活 動將整個校園乃至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大的課堂,使課內課外的學習得到整合,使各門學科知識相互滲透,構建學生個人新的知識認知系統,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5.獲得發展的能力:學生讀書,增長知識,養成讀書習慣,終身與書為伴, 終身學習,終身發展,與時俱進,自強不息;書是紐帶,連接人心,形成文化,滋養學生校友,形成縱橫向心力的合力,推動學校始終發展。

高中必修二《雨霖鈴》教案優質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閲讀劇本,瞭解劇情,把握其中的矛盾衝突,瞭解人物的性格;初步瞭解戲劇人物的鑑賞方法。

能力目標 學會鑑賞戲劇,提高學生鑑賞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通過品味人物語言,探測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

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藉助濃重的戲劇氛圍及富有詩意的語言所傳達的悲劇意識(性格的悲劇、命運的悲劇、生存的悲劇)。

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在把握矛盾衝突的基礎上,通過對周樸園語言的品讀,探究周樸園的性格、心理。

教學難點 引領學生感受作品的悲劇意識,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引領

1、戲劇的概念: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台藝術,她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2、戲劇的種類: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以分為不同種類:

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為話劇(如《雷雨)、歌劇(如《白毛女》)、舞劇(如《紅色娘子軍》) ;

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為獨幕劇(《三塊錢國幣》)、多幕劇(如《雷雨》) ;

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如《屈原》) 、現代劇(如《雷雨》) ;

按矛盾衝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如《屈原》) 、喜劇 (如《威尼斯商人》) 、正劇 (如《白毛女》)。

3、戲劇的幾大要素:包括舞台説明、戲劇衝突、人物台詞等。

4、戲劇文學的特色有三:一是適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戲劇衝突;三是要有鮮明生動的人物對話。

5、戲劇的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説明。戲劇語言有五個特色: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台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6、其他名詞術語:

衝突:是矛盾鬥爭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表現階級之間和階級思想的矛盾衝突,有些衝突也表現為先進與落後、進步與保守的矛盾衝突。戲劇衝突應比生活矛盾更強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於戲劇性。

台詞:是劇中人物的語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動作性的,即人物的語言是同他的行動聯繫在一起的。台詞的表現形式有對話、獨白、旁白(登場人物離開其他人物而向觀眾説話)、內白(在後台説話)、潛台詞(登場人物沒説出來的語言,而是用表情表現出來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場:幕,即拉開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戲劇一個較完整的段落。場,即拉開舞台 二道幕一次,它是戲劇中較小的段落。

舞台説明:是幫助導演和演員掌握劇情,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點的有關説明的敍述 和描寫的語言。説明的內容有關於時間、地點、人物、佈景的,有關於登場人物的動作、表情的,有關於登場人物上場、下場的,有關於"效果"的,有關於開幕、閉幕的等等。

二、導入解題

1、1933年,一位年僅23歲的清華學子帶着夢幻,帶着愛恨無奈,帶着對舊中國家庭和社會的無比憤懣,奮筆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醖釀了五年之久的劇本。一年後,時任《文學季刊》編委的巴金在編輯部的故紙堆裏發現了它,並感動得為它掉下了激動的眼淚。它的發表立刻引起了中國劇壇的強烈震動。從1935年在日本東京第一次演出以來,我國許多重要劇團都競相排演,並相繼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這部經久不衰的劇本就是我國現代著名戲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雷雨》。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走近它了。

2、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中國現當代劇作家。生於天津一個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潛江市。1922年入南開中學,加入“南開新劇團”。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3年大學行將畢業時,寫出震驚文壇的處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創作出以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悲劇《日出》。兩部作品的相繼問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以後,他又陸續創作了《原野》《蜕變》《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有名的劇本。曹禺擅長以現實主義的筆觸,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緊張、尖鋭的戲劇衝突。戲劇氛圍濃重,語言富有詩意。他的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上演。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悲劇。《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這些矛盾的醖釀,激化,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悶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最終這個罪惡的大家庭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同時,作者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悶的空氣裏,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醖釀着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3、播放劇情簡介的視頻,配以音樂和解説詞。

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爺周樸園生下第二個孩子(魯大海)才三天的魯侍萍,竟被周樸園一家兇狠地逼着留下其長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兒走向河邊……

三十年後,在畸形情愛中掙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為擺脱後母繁漪的苦苦糾纏,拼命地引誘了使女四鳳,而四鳳就是周萍同母異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愛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發。恰好,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並作為罷工工人的代表,與周樸園進行着一場針鋒相對的鬥爭……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後,一場罪惡的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四鳳羞愧難當,雷雨之夜倉惶出奔,不幸觸電身亡,單純、熱情、充滿着幻想的周衝(周樸園與繁漪之子)跑去救四鳳,也遭不測,周萍開槍自殺,不幸的繁漪瘋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三、整體感知

1、看與課文有關的話劇《雷雨》視頻。

《雷雨》中的人物以及人物關係。

2、字詞檢測。

繁漪 ( ) 驚愕( ) 汗涔涔( )

諦聽( ) 縝密( ) 半晌 ( )

伺候( ) 間不容髮( )

伺機( ) 間離 ( )

骨朵兒( ) 混水摸魚( )

骨氣 ( ) 混沌 ( )

3、問題研討。

(1)課文節選部分,與周樸園的矛盾衝突主要同哪些人有關?

(明確:周樸園與魯侍萍,周樸園與魯大海)

(2)課文中這兩組主要矛盾衝突是從課文的哪裏斷開的?

(明確:“周樸園可是你——”)

(3)課文可以分為哪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梅、周狹路相逢。(家庭內部衝突)

第二部分:魯、周針鋒相對。(社會階級鬥爭)

(4)請用簡要的語言描述周樸園和魯侍萍矛盾衝突的發展過程。

明確:周樸園由對自己以為“死去”的侍萍的所謂“懷念”,到對已經知道還活着的侍萍的驚慌以及對站在眼前的離開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變化過程,即懷念——驚慌——冷酷。

(5)本文的矛盾衝突(附:全劇人物關係圖)

課文中出現的四個人之間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①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衝突。這是根本利益的衝突。

②周樸園與魯大海 —— 父與子的矛盾衝突。

③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根本利益的衝突。

④魯大海與周萍 —— 兄弟之間的矛盾衝突。

⑤魯侍萍與周萍 —— 母與子的矛盾衝突。

⑥資本家的冷酷、虛偽、自私和下層勞動婦女的善良、正直、堅韌兩種思想性格的對立衝突。根本性質的衝突。

四、鑑賞人物

(一)戲劇人物鑑賞方法

①把握戲劇衝突 ②揣摩戲劇語言 ③分析人物形象

(二)示範鑑賞周樸園

播放介紹周樸園形象特徵的視頻,對該形象首先從整體上把握。

瞭解周樸園認出侍萍的經過周樸園的心理變化過程:奇怪——疑惑——慌張——驚懼。

認出魯大海之後:周樸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他

對魯大海是什麼態度?從中你看出了什麼?

周樸園面對自己的兒子,依然擺出資本家對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態度。

1、品一個詞,解讀周樸園的“懷念”。

設問:開頭至“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這部分對話中,哪個單音節詞出現的頻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個(10個),在周樸園的語言中出現過多少次(6次)。

分角色演讀,注意讀出劇中角色的情感。

體味人物語言中藴涵豐富的潛台詞。

剛才在品讀“哦”字過程中,我們不僅從中“哦”出了周樸園由漫不經心到作賊心虛的情態變化過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潛台詞的方法。

揣摩解讀:

方法一:據上下文語境和舞台説明來挖掘人物潛台詞豐富的意藴。

方法二:從標點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潛台詞豐富的意藴。

2、析一種句子,探究周樸園的“驚慌”。

設問:課文從“魯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樸園 好,你先下去吧”,這部分中周樸園的語言又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就是一類語氣相同的句子特別多。哪一類?(明確:疑問句)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問句長不長?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個字)

周樸園問話比較鑑賞(將開頭兩個簡短問句改長):

魯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樸園 怎麼?(怎麼就用不着?)

魯侍萍 這個人現在還活着。

周樸園 (驚愕)什麼?(她真的還活着嗎?)

明確:改了以後,似乎是在問旁人的事情,有點漠不關心了,突然、驚奇、緊張、激動的感覺就少了幾分。

三個疑問句連用改簡潔:“什麼?她就在這兒?此地?”(什麼?)

體會三個疑問句連用所表現的驚恐和急迫心情。

小結:這部分我們又從周樸園的簡短問話入手,再拓展開去,通過語言的比較賞析,終於讀出了周樸園知道魯侍萍還活着時的惶恐不安、驚慌失措,也讀出了周樸園葉公好龍的真實心態。

3、挑一句話,體驗周樸園“冷酷”。

設問:當週樸園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離開自己30年的魯侍萍時,周樸園又會怎樣呢?請同學們快速閲讀從“周樸園(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到“周樸園 可是你——”,從中找出一句你認為最能體現周樸園性格、心理的話,運用我們剛才獲得的揣摩人物語言的體驗,去大膽地走近周樸園的心靈,前後左右的同學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並注意在解讀文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選一組矛盾,分析周樸園的“殘忍”。

設問:周樸園和魯大海是什麼關係?周樸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麼他對魯大海是什麼態度呢?從這一戲劇衝突中,你能看出周樸園怎樣的性格?

觀看剪輯視頻。

明確:在處理工人罷工事件時,他一方面進行血腥鎮壓,一方面採取分化收買政策,並開除鬧罷工鬧得最兇的工人魯大海。在和魯大海的正面交鋒中,他穩操勝券,不急不躁,對於魯大海的責罵,他不輕易動怒,保持着冷靜,説話簡潔,打擊性卻很強——強硬和老謀深算。

魯大海所揭露的他的罪惡發家史——冷酷無情,喪失人性,是為獲取最大經濟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反動資本家形象。

5、周樸園形象總結。

周樸園是一個有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他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虛偽、狡猾。是一個人格卑下的偽君子,一個沒有任何仁義道德的反動資本家。甚至到了一個壞到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程度。他接觸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在社會上成就卓著,能夠主宰他人的的命運;他具有濃郁的封建意識,他的發家史帶着野蠻的盤剝,他也自己走向毀滅的深淵。

(三)小組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魯侍萍、魯大海的形象。

主要要點:

1、魯侍萍。

她年輕時和周樸園曾有過一段甜蜜的婚戀生活,可是好景不長,她和她的第二個兒子被趕出周家,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河自盡,卻被人救活了。為了孩子,她嫁過兩次人,但都不如意。她什麼事都做,“討飯,縫衣服,當老媽子,在學校裏伺候人”。坎坷不幸的遭遇,沒有消磨掉她的美好的品質,只是讓她對現實有了清醒的認識。

對於她和周樸園過去的戀情,她雖然憤恨於當年周樸園的無情無義,不過由於部分責任在周樸園的母親身上,因此她難免對往事有一些懷念,對周樸園也殘留有一些感情。比如,當她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中,不想再隱瞞自己身份的時候,周樸園卻想逃避,打算中斷對話,她接連兩次追問:“老爺,您想見一見她麼?”“老爺想幫一幫她麼?”她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因為這樣就表明周樸園對“侍萍”懷着真誠的想念,對她而言就是一種安慰。又如,她的身份剛一點明,周樸園的幾句讓她覺得受到莫大侮辱的話深深刺痛了她,她內心積聚的憤恨、痛苦化作一段段話傾瀉出來,局面一時超出周樸園的控制,可是在她稍微平靜一些之後,周樸園的幾句表白就讓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侍萍對周樸園恨得不夠徹底,她善良、温柔。

她要馬上帶着四鳳走;她將周樸園簽好的支票隨手撕掉;她肯定地説魯大海不會認周樸園做父親,始終保持了自己的剛毅、頑強、勇敢,更表現了她的骨氣和尊嚴。

她只想見見她的大兒子周萍一面,卻沒想到要認他;後來眼看着兄弟相鬥,她感情激動,心緒混亂,差點向周萍明説自己的身份,可還是立即控制住自己。説明她的清醒。

她的典型語言比如下面這段對話的潛台詞。

魯大海 (掙扎) 放開我,你們這一羣強盜!

周 萍 (向僕人們)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 (大哭)這真是一羣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什麼打我的兒子?

(他是你的弟弟呀! )

周 萍 你是誰?

魯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你這個畜生!你哪裏像我的兒子啊)

周萍打親弟弟大海的舉動使她憤慨,感到階級對立尖鋭,所以叫了聲“你是萍”,就馬上以諧音字掩飾“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當看到眼前的兒子成了強盜資本家的幫兇時,馬上轉口:“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充分表現出她當時痛苦、憤恨、失望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2、魯大海。

魯大海:一個鬥爭經驗缺乏但是有較高覺悟的工人代表。通過他的鬥爭,表現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

魯大海出場時二十七歲,是位年輕的煤礦工人。

魯大海是周樸園的次子。是母親魯侍萍在跳江時所懷的孩子。魯侍萍被人救下來之後再嫁,生下了大海。大海隨當時侍萍的夫家姓了魯。飽嘗了人間的痛苦。後來他到周家礦上當工人,由於具有較高的覺悟,成了罷工工人的代表。他看透了周樸園為了賺錢什麼都幹得出來的階級本性。當他知道周樸園這次又用金錢收買了工人敗類,平息了罷工鬥爭後,無情地揭露了周樸園的種.種罪惡,頑強地同打手們“還手”對打,痛罵周家的人是一羣強盜。雖然由於他的鬥爭經驗不足,有着魯莽等弱點,但通過他的鬥爭畢竟表現出了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表現了中國無產階級鬥爭到底的決心。

而當整個事情的真相在那個雷雨之夜被毫不留情的揭開之後,大海失去了妹妹,得知生父原來一直是自己口中的人渣!大海選擇離開。不止是離開這個地方,離開這種生活,更有一種想要離開這個黑暗的時代的感覺。

《雷雨》中魯大海是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年輕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質樸但又頭腦清醒。他是一個較為粗獷的人,他厭惡資本家,所以他才會直面周樸園,盡數他的罪惡,並且説話直接坦誠,我們還可以從他的言語中讀出他的正義感。他代表的工人階級將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鋒,他們是雷雨,是閃電,將要摧毀黑暗沒落的舊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這裏。和周樸園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顯示了他的反抗精神。

五、總結延伸

1、問題研討:周樸園對魯侍萍不見時懷戀,相見時又絕情,周樸園到底愛不愛魯侍萍呢?

真情説:其一,三十年前二十幾歲的周樸園,對年輕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產生戀情,是自然真實的感情,一個人對初戀總是難以忘懷的,何況侍萍為他生過兩個孩子,最後,又因為被拋棄而投河自盡。其二,周婚後生活不美滿,更加深了他對侍萍的懷念。和周結婚的第一個門當户對的闊小姐,身體不好,加上週不愛她,婚後不久就死了。蘩漪個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歡的那種女人,在這種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懷念他的初戀情人。

假意説:其一,聽説侍萍還活着,周樸園感到“驚愕”,更是避而不願見。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徑張揚出去,有損門第。這表明了周樸園的偽善和醜惡。其二,當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魯媽時,資產階級的本性使他一下子從往日的懷念回到現實的利害衝突中來。先是聲色俱變的責問,接着試圖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為由,企圖穩住侍萍,使其不再提舊事;口口聲聲表白不忘舊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譴責;最後兇相畢露,辭退四鳳和魯貴,開除魯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兇殘。

2、作品主題。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內部的尖鋭衝突,以及周、魯兩家複雜的矛盾糾葛,生動地層現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對舊社會人吃人的現象,對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沒落、污濁的內幕做了深刻而又細緻的揭露。從這個家庭的崩潰,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必然滅亡的命運。

3、標題含義。

《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這些矛盾的醖釀、激化,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最終這個罪惡的大家庭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

同時,作者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悶的空氣裏,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醖釀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4、作品的語言藝術探究。

⑴高度個性化:所謂人物語言個性化,就是什麼樣的人説什麼樣的話,語言成為人物個性、性格、心理的聲音外化。比如:

周樸園 (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

魯侍萍 不是我要來的

周樸園 誰指使你來的?

魯侍萍 (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周樸園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提問:周為什麼變臉?

名聲和利益受到威脅,表現了他的虛偽冷酷。

⑵豐富的潛台詞:潛台詞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演員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嘴上未説,但心中已想;或嘴上這樣説,而心中卻那想;或嘴上已説完,而心中意未盡。潛台詞豐富的內涵大大擴展了舞台語言藝術的延衍性、深廣性。它常常藉助舞台提示並通過演員心神化一的表演讓人體味、咀嚼。通過潛台詞可以窺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比如:

周樸園 (汗涔涔地)哦。

魯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

周樸園 (抬起頭來)你姓什麼?

魯侍萍 我姓魯,老爺。

“你姓什麼”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你怎麼知道得這麼多?”“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

周樸園 那更好了。那麼我們可以明明白白

地談一談。

魯侍萍 不過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談的。

周樸園 話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沒有大改,—— 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

為什麼將話題突然轉到魯貴身上?有什麼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也不要讓魯貴知道。”“魯貴知道了會來敲詐,對我沒好處。”

⑶語言富於動作性:戲劇語言的動作性(或稱動作語言、情節語言),

是指人物的語言流向(人物語言間的交流和交鋒)起着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比如:

周樸園:那你走錯屋子了。

魯侍萍:哦。——老爺沒有事了?(暗示)

周樸園:(指窗)窗户誰叫打開的?(直接推動,節外生枝)

“我前幾天還見着她!”(暗示周樸園,使情節繼續)

“老爺,你想見一見她麼?”(推動情節發展)

“説不定,也許記得”(提醒周樸園)

“老爺,沒有事了?”(強烈的暗示;不問也行)

5、課堂提升。

《雷雨》是在高潮(四鳳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中收場的。作者曾為此劇寫過尾聲:十年後周公館改為教會醫院,裏面住着兩位發了瘋的老婦--侍萍和繁漪。一天,孤獨的周樸園去看望她們,但什麼話也沒説。請你按自己的設想另寫一個尾聲。

6、延伸拓展。

名家評説《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巴金

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李健吾

説到《雷雨》,我應當告白,虧了他,我才相信中國確乎有了近代劇。——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僅是情節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這曲折背後所隱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態,或者説,他是自覺地把自己的生命體驗與認識注入多少有些現成的“情節”中的。——錢理羣

《雷雨》的創作標誌着曹禺是以一個具有自己創作個性的劇作家出現在劇壇上的;他寫出了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品;併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話劇民族化、羣眾化的初步的嘗試。——田本相

請同學們也實話實説(一句話評説):我看《雷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mjvk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