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精選5篇)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精選5篇)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精選5篇)

知識目標 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把握詩歌哀怨的感情基調及朦朧迷離的藝術境界;體會李商隱非寫實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李詩神祕的美感,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審美情趣;強調美對人精神的涵養作用,鼓勵學生注重提高審美的境界。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品味詩歌哀怨的感情基調及朦朧迷離的藝術境界;體會李詩神祕的美感,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尋找突破點、切入角度理解詩歌,即“理解詩歌的多義性”;體會本詩非寫實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你能説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2、文學常識。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河南沁陽人。李商隱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錦瑟》這首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爭議最多、晦澀難懂、眾説紛紜,被人們稱為“斯芬達科斯之謎”、古典詩歌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二、賞析詩歌

(一)初讀,知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背誦詩歌。

2、看註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

無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地)

可(難道,哪能)

惘(wǎnɡ)然(迷惘,茫然)

用現代語句翻譯詩歌:錦瑟琴為什麼要有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讓我追思美好青春。我曾經像莊周夢為蝴蝶一樣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終我只能像望帝那樣,把自己的傷心託付給杜鵑。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着,過去生活的圖景如同藍田玉山上的縷縷玉煙,依稀可見。這種悲歡離合的感情豈待如今追憶時才有,在事情發生的當時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

3、討論:初讀這首詩有什麼樣的感覺?你覺得詩人想表達什麼?

指導提示:壓縮詩歌,抓詩眼,感詩情。

壓縮成七絕: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壓縮成五絕:錦瑟五十弦,弦柱思華年。此情可追憶,當時已惘然。

再壓縮:錦瑟弦,思華年。(內容詩眼)可追憶,已惘然。(情感詩眼)

4、小結:詩人看到錦瑟,聽到錦瑟幽幽的旋律,不由想起了自己青年時代。那是一段多麼美好而又感傷的回憶啊,可是往事卻如一片雲煙,令人難以真切把握。詩的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給人迷惘的感覺。

(二)再讀,析“此情”

1、朗讀中間兩聯,掌握四個典故。

①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莊子·齊物論》)

莊周 夢中 蝴蝶 快樂

夢後 悵然

詩人 早年 及第娶妻仕進 快樂

現在 髮妻早逝 沉寂下僚 悵然

②望帝啼鵑:相傳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後禪位臣子(鼈靈),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悽切,後常指悲哀悽慘的啼哭。

一説,通於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為鵑。

望帝 國家生命 哀傷

詩人 青春愛情 哀傷

③鮫人泣淚:晉張華《博物志》:"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④暖玉生煙:相傳寶玉埋在地下,上空會出現煙雲,陽光下見得分明。珠玉 沉於海埋於土 泣淚生煙

詩人 沉寂下僚 半世蹉跎 自傷自憐

年少時 玉生煙 今日 珠有淚

2、分析重點詞語,探討“此情”。(各抒己見,不拘一格)

①“迷”——迷戀、痴迷、入迷、迷失;“夢”——理想、抱負、戀情、美好的時光等等。此情實為一種迷惘之情。

②“託”——寄託、託付(生而不能,死則續夢);“春心”——傷春之心,不忍逝去;愛情。此情實為一種懷恨、執着之情,也可為一種殷切的思念之情。

③“淚”——遺珠淚,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被人識,深情無人領會。此情實為一種傷感、悲傷之情。

④“煙”——暖玉煙,可望不可及,幽微飄渺無法把握。此情實為一種無奈、嗟悼之情。

3、小結: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中所寫的“曉夢”之痴迷,“春心”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無奈,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會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

(三)三讀,悟詩情

1、請結合李商隱的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試着探討他究竟是為了什麼具體的事情而如此哀怨悲痛。(開放題,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説都可。)

李商隱才華橫溢,少有文名,抱負遠大,受牛黨成員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與李黨成員王茂元的女兒相愛成婚,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從此仕途坎坷,壯志成灰,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

本詩作於詩人晚年,此時李唐王朝氣息奄奄,作者經歷宦海沉浮壯志成灰,妻子也已早亡。他一生的回憶,一生的苦心孤詣,一生的詩,一生的情,像一部高度濃縮的寫意默片,都在這首《錦瑟》中了。後人認為此詩是李商隱的壓卷之作。

有人説,《錦瑟》是中國詩歌史上解人最多、爭論最大、聚訟最繁的一首詩,古往今來解讀這首詩的作品不下數百,解讀的派別多達十餘種。晚唐以來留有姓名的解家就達百位以上。

關於《錦瑟》的詩意,最新的資料總結竟達十四解以上,大致包括令狐青衣説、音樂説、悼亡説、自傷身世説、哀唐室衰亡説、詩序説、情場懺悔説等。

相思説:思念戀人不能相聚的痛苦。看到“瑟”,想到琴瑟和諧的戀情。看到“錦瑟”,想到戀情的華美。錦瑟,你為何無緣無故有五十根弦,如此華美、豐富,每一弦、每一柱都勾起我對戀情的記憶。感覺幸福、遙遠又迷惘。像莊生夢蝶一樣如夢如幻,像望帝化鵑泣血哀啼一樣執着和悽美。感覺戀情如滄海明月中鮫人哭泣的眼淚化成的珍珠一樣晶瑩、純潔,又如藍田暖日裏美玉所升騰的繚繞煙雲一樣可望不可及。多想把這份記憶珍藏,可在過去戀情發生之時就已迷惘!

悼亡説:對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託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絃,絃斷而為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絃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自傷説:詩人獨自哀傷之情。錦瑟呀,你為何要有五十根弦,如此華美、豐富,每一弦、每一柱都讓我想起過去的青春年華。感覺是那樣美麗、虛幻、飄渺、傷感。自己曾如莊生夢蝶一樣追逐美好夢想,曾如讓賢亡國、化鳥悲啼的望帝一樣執着。可理想未能實現,自己如滄海朗月中的鮫人泣淚為珠,雖然是滄海遺珠,未受重用,未展抱負,但依然如明珠一樣,閃亮依舊,晶瑩依舊,純潔依舊,絲毫不減高潔節操!可畢竟美好年華和理想如藍田暖日中的美玉升騰繚繞起來的煙雲一樣可望不可及。年華和理想多麼美好,真想永遠珍藏,只是當時心中已是迷惘一片,而現在才終於明白。

李商隱的一生,固然是在黨爭的政治派別夾縫中求得生存的,受過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擠,有過短暫的榮光,更有長期的失意。但他政治上的得失悲歡,未必用這樣朦朧的詩歌來表現,不能硬套中國古典詩歌“香草美人的傳統”(以愛情隱喻君臣際遇)。否則,李商隱的那些寫愛情的無題詩,像“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之類的,就都可當做政治詩讀了。個人認為,《錦瑟》還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年華所唱出的一曲哀婉悽美的歌。

當然,詩歌欣賞本就是“ 仁者見仁 ”的愉快活兒。有自己的觀點,並能説明理由就行。

2、小結:《錦瑟》,像一座美輪美奐的迷宮,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之驚歎心馳,卻尋不到進入的路徑,他們一開始便迷失在路口,惝恍猜測,未知所蹤。 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三十首》中寫: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清朝詩論家、一代詩宗王士禛也在詩論中説:一篇《錦瑟》解人難。雖然這首詩的主旨我們無法確定,但是一千多年來它依然深深的吸引眾多讀者,每個人似乎都能在這首七律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感情寄託。王蒙先生就曾説:“情種從《錦瑟》中痛感情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垂淚,這都是賞家與作者的合作成果。”總之,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篇《錦瑟》。

(四)四讀,體美感

1、梁啟超先生曾説:“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着……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樣化的,神祕的。”張中行也説:讀這首詩“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

2、思考:詩歌中間兩聯描繪了怎樣的意境?他們又是如何體現豐富的情感的?

明確:這兩聯的手法和首尾兩聯不同,不是直抒胸臆,而是“立象盡意”,所立的意象,不是單獨的,各個意象之間隱含着和諧的關係。蝴蝶和杜鵑,莊生和望帝,屬同類,通過“曉夢”、“春心”將之深化到夢中和心中,就不是一般的,而是心靈的畫圖。同樣,滄海月明、藍田日暖,在時間上是一早一晚,在空間上是一海一陸。在色彩上冷暖交融,而在情調上則是珠淚之悲和如遇寒而霧,這是聯想的統一。而且此聯表面上與前聯不相屬,但在意脈上滲入了“可望不可即”的性質。照應了首聯的“思華年”,又為“成追憶”作了鋪墊。這樣,就以靜態的畫圖溝通了首尾兩聯意脈的律動。使得全詩不但統一和諧起來,而且將意象和抒情、視覺和心像、靜態和動態豐富統一在圓融的意境之中。

象徵的手法;跳躍的邏輯;聯想的統一;寫意的手法,朦朧美。

三、總結延伸

1、詩歌總結:

詩歌內容:

(首聯)錦瑟牽情,回首往事

(頷聯)往事如夢,感傷深沉

(頸聯)對月而泣,美夢如煙

(尾聯)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詩的情感:追憶華年的迷惘與感傷

藝術手法:用典,象徵,聯想

李商隱對心靈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過的深入開拓與表現,他開拓了一個全新的藝術表現領域:非邏輯的、跳躍的意象組合;朦朧情思和朦朧境界的創造;把詩境虛化。完全不同與白居易強調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樣的非寫實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僅極大地擴大了詩的容量,而且留給讀者更大的聯想空間。就藝術表現手法的創新而言,在中國詩史上是空前的。直到清朝,西方的很多文化進入中國,對此才有了“唯美主義”這個西方人發明的標籤。到了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朦朧詩派

2、《紅樓夢》第32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裏,寶玉對黛玉訴肺腑後,二人感情篤定。假設黛玉題帕,會送李詩的哪一聯給寶玉呢?

參考:第一種看法:送頷聯——美好的愛情像蝴蝶夢一樣朦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迷戀;一片思慕春心付與悲啼的杜鵑,綿綿不絕。既能表現黛玉的痴情與忠貞,又蒙着一層悲劇色彩,與原著相符。

第二種看法:送頸聯——寶黛奇情,有還淚説。那月下滄海的鮫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愛情不為禮教認可,孤寂傷感,夜夜流淚成滄海。藍田美玉也能預表寶玉,純潔,有才華,埋于山中不外現。兩句表達了高潔的感情,是愛慕,執着,又是不敢褻瀆,哀思歎婉的。

3、課外閲讀李商隱的兩首《無題》,體會其詩歌的藝術風格。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遵循物象→意象→意境的認識途徑,學習鑑賞古詩的基本方法。

2. 把握詩歌運用的比興、用典、象徵等手法的妙處。

3. 品味意象,體悟詩人心中“悲”的豐富內涵。

教學重點:

反覆吟誦,通過對核心意象“曉夢”“春心”“珠”“玉”等的品味,體悟詩人心中“悲”的豐富內涵。

一、導入

《詩大序》裏説:“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志是什麼呢?是你心裏面的思想、意念、感情。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情感呢?從意象,從作者經歷。

意象就是帶上了主觀情感的物象,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物象説起。

二、檢索“物象”

請大家齊讀整首詩,説説這首詩裏寫了哪些物象?

錦瑟、華年,莊周、蝴蝶、曉夢、望帝、杜鵑、春心,明月、暖日、珠、玉。

人:莊周、望帝;物,錦瑟、明月、暖日、珠、玉,蝴蝶、杜鵑。

回憶:華年 眼前:錦瑟。

傳説典故,眼前之景。

直觀的物,抽象的年華、春心。

這些物象,在詩中着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就直接可以説是意象了。如此紛繁交錯的意象,難怪詩歌讓人感到朦朧模糊難懂了!當然難懂並不是沒法讀懂。“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還從這些物象入手。

三、剖析“意象”

看看它們之間的關係,看看哪些是核心意象。

1.先看首聯

錦瑟是漂亮的瑟。

華年是花樣年華、美好時光。

問題一:這裏重在強調錦瑟還是華年?錦瑟在這裏的作用?起興(借題發揮),比興。

比,以彼物比此物。興,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

問題二:錦瑟的“一弦一柱”為什麼會讓我想到華年?

數字上:一弦一柱正像一年一年,正好代表經歷的年華和時間。

音樂內容上:五十弦的表現力更豐富更細膩,想到我的年華也更細緻更悲切。

漂亮的瑟無緣無故有五十弦,(“無端是無緣無故,實際上並不是無緣無故,而是有它特殊的沉重的情感,現在大家還認識不到,等理解了詩意之後,回頭我們再來品讀它。”)

2.下面來看頷聯的意象,

問題一:這句話的核心意象是什麼?

曉夢。

結合資料看,作者的夢想是什麼?光耀門楣、仕途通達、賣與帝王家、國家棟梁。當莊周夢為蝴蝶的時候,是多麼美麗、多姿多彩,所以他完全沉溺在這種美好的感情。當詩人談到夢想時也必然痴迷忘我吧,因為這種渴望光耀門楣的人生理想也是融在骨子裏,化在血液裏的存在了。然而這種夢想有沒有實現呢?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呢?

“曉”,夢的短暫,夢要結束,理想落空。“曉”是説天快要亮了,“曉夢”是破曉以前的夢,這是言夢之短,因為天很快就要亮了,你馬上就要醒了。人們常説“夜長夢多”,夜長,你愛做多少夢就做多少夢,所以“曉夢”極言其夢境之短暫,夢要結束了。

看下一句的內容。解讀典故:望帝託杜鵑。望帝是蜀國的君主,望帝讓位給臣子,卻沒想到這位臣子是個暴君,老百姓苦不堪言。望帝死後,他的魂魄變成了杜鵑,因為一直懷念故國,所以杜鵑的叫聲好像是“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而且杜鵑總是要一直叫到口中流出鮮血為止。

問題二:這裏的核心意象是什麼?春心。李商隱另外有一首詩《無題》,最後兩句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他説,你那份春天覺醒的,追求的嚮往的心不要跟花一樣爭着開放,“春心莫共花爭發”,因為你把這麼熱烈、深刻的感情投入進去,你最後落到的下場是“一寸相思一寸灰”,你每一寸相思的情感、你燃燒的結果是變成灰燼。可見,“春心”在李商隱的詩裏多表示追求,嚮往的心。

望帝的春心是什麼?愛國之心。李商隱的春心是什麼?成為國家棟梁的仕途之心。

詩人和望帝一樣只能把那一份感情,那追求、嚮往的“春心”“託杜鵑”。可見,李商隱借杜鵑啼血來哀鳴自己理想落空的人生。

小結:從頷聯看,不管夢多麼美好,春心多麼執着,最終理想破滅,這是追憶年華詩人心中的第一層痛。

大家來讀一讀,揣摩一下情感。核心意象要重讀。

過渡:理想是要建立在自身的實力之上。李商隱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詩歌的頸聯也就是第三聯回答了這個問題。

3.問題一:頸聯哪些物象可以看出李商隱對自己的評價?珠、玉。

珠玉的珍貴和稀有,為它們蒙上了一層神祕感。在古典文化中,珠和玉具有特定的內涵,你知道哪些?

①懷玉之才 ② 明珠暗投(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重視) ③隋珠彈雀,比喻大材小用。珠喻指才華或有才之人。④“一片冰心在玉壺”:喻指品行的高潔。

⑤《禮記》中,孔子賦予了玉十一德,即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還強調“古之君子必佩玉”(《禮記・玉藻》)。 玉為温潤、高潔的文化符號。

⑥李商隱字義山,為什麼號玉溪生?因為李商隱出生在丹河之濱,河水清澈,一年四季清澈見底,如玉一樣清澈透明,因此起名叫玉溪生,也有自我勉勵之意。

⑦典故:滄海遺珠(大海里的珍珠被採珠人遺漏) 卞和泣玉 意在告訴我們賢能之人不被重用。

⑧賈寶玉生下時口中含的那塊玉,是女媧補天時遺漏下的一塊石頭,因為不甘於才華被埋沒,請求道士將它帶入凡間,投胎作賈寶玉。

可見:“珠”、“玉 ”乃詩人自喻,喻指自己的才華、能力、德行。

問題二:自己滿腹才華,卻是怎樣的遭遇呢?你能不能從詩歌中讀出來?

典故:鮫人泣珠,海中美人魚,美麗而神祕,只在大海深處,對水質很挑剔,不願在不潔的水中生活,月明之夜,它的眼淚會化為晶瑩剔透、飽滿圓潤的珍珠。天上有明月,地下有明珠,“珠有淚”鮫人的眼淚變成珠,

作者在此已經活用這個典故,情感上也有變化。“珠”是作者才能的喻指,“淚”是自己心境的活現。這種組合就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感傷。

藍田是產玉的地方,典故本身的內容,對錶達情感沒什麼作用。日暖才會生煙,尤其極品玉,在陽光下會有流動的感覺,象煙雲流動,古人又稱之"良玉成煙",煙是玉存在的表現,生煙是讓人看到玉的存在,現在卻空有其煙,無人發現。

小結:良玉空有其煙,明珠空有其美,作者以珠、玉自比,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傷。這是追憶年華詩人心中的第二層痛。這兩層痛的關係是因果關係。先果後因,正因為懷才不遇才會理想落空。

請一位同學來示範朗讀一下,突出核心意象。

4.看尾聯,

問題一:根據上面的內容,“此情”代指什麼?

懷才不遇、夢想落空的傷感、迷惘。

如果一個人華年不再,理想破滅,才華不得重用,他轉念想想,只要奮鬥過,就無怨無悔,倒也可以聊以自慰。可是詩人筆鋒一轉,他説,這些情感難道是今天追憶才感慨的嗎?在當年我已經預感到了,會是迷惘而無所得,會是一場空啊。

問題二: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什麼?明知一場空,卻還要去實現它,明知無能為力,卻又無可奈何。回想一生,感傷身世。

同學們,你無法把握你的人生,這是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李商隱的一生的確是無可奈何的。他是想憑藉才華走向仕途,並不想捲入黨爭之中,但事與願違,朋黨這根無形的繩索卻死死地纏繞在他身上,讓他舉步維艱、一生漂泊、不得其志,只得到處投靠藩鎮、疆吏當僚屬幕賓來維持生計。可以説“空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補充提問:於是再來看“無端”,無緣無故,是誰無緣無故?

表面上詩人在責怪埋怨錦瑟,錦瑟呀,你的弦為什麼偏偏要是五十根,勾起我這個年近五十的老人的傷心之處,使我不得安寧呢?明明是自己有苦難言,無處發泄,卻來責怪、埋怨錦瑟,

所以深層次看是詩人無緣無故,是詩人無理。而正是這種“無理”,才讓我們體會到詩人這種深深的懊惱和傷感,更能體會到他的無助和無可奈何。

四、領悟“情感”

本詩首聯由錦瑟起興,引發對華年的回憶。頸聯頷聯是具體的表述,抒發的是理想落空,懷才不遇的感傷,反過來,正是因為才德被棄,才會理想落空,也才會有在人生暮年追憶華年的感傷和無奈。如果前兩者是精神層面的困境,是精神之困,追憶年華則是生命之悲。尾聯總結,引出更深的無奈和悲情。整首詩追思華年、感傷身世,籠罩着一種濃濃的悲情。

請大家一起朗讀這首詩,突出核心意象,或者老師範讀。

五、鑑賞“手法”

從鑑賞的角度來總結一下詩歌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比興。既增加了朦朧美又顯得順理成章

用典。但並不用典故的內涵,只是取字面義,借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本身也就增加詩歌的朦朧美。(什麼是朦朧美?霧失樓台,山色空濛,月下荷塘,······清晰美美在一覽無餘,鉅細畢現的飽和的滿足感。朦朧美美在對缺失不斷尋求中的焦灼和發現時的欣喜。我們這節課其實就是在充分體驗這首詩作的朦朧美。)

比喻。以珠玉來自喻。神祕又耐人尋味。

總結:

李商隱並不是非常明確地為一時一地,一草一木而悲傷,他在感慨自己的一生,他在追思自己的華年。這一生的曲折坎坷、顛沛流離,這一生的華麗開場又黯然落幕,這一生的孜孜追求卻又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這首指向並不十分明確的詩為什麼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為什麼能膾炙人口,備受推崇?不僅僅是其比興、典故、象徵等手法的巧妙運用,更主要的是思想。技巧只是一時的驚豔,思想才能永久的流傳。古往今來文人士子讀起這首詩,可能並不能説清道明,但都“心有慼慼”,正是這種人類的共通感,才使得經典擁有了無窮的魅力。

學生再次齊讀。體悟詩人曲折的人生和內心複雜的情感。

附:板書設計

錦 瑟

李商隱

(首) 追思華年

(頷) 理想落空 精神之困 生命之悲

(頸) 才德被棄

(尾) 感傷身世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 篇3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1.資料鏈接1——名詩對接。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你能説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瞭解作者

學生就自己蒐集的關於李商隱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交流結果予以梳理,指導學生學會蒐集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三、賞析《錦瑟》

(一)教你方法:學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二)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1.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2.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3.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三)感悟詩意,理解主旨。

引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1.學生交流閲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歎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參考】“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着“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於夢生蝶翅,己蝶難辯;貴為人主的望帝死後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説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着“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為富於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託”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鬥。

【參考】“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參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儘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閒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結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2.小結詩歌內容:

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導:經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在哪個詞語上?(惘然)

引導:作者為什麼而“惘然”?(為“此情”。)

引導:“此情”到底是什麼情?請同學們就此探討詩歌的主旨。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點評。

(悼亡説、戀情説、自傷身世説……)

(四)品味語言,賞析技巧。

引導:現在讓我們藉助一段動畫影片,來感受走進這首詩的意境。

n影片《錦瑟》.

學生觀後結合詩歌及畫面談談這首詩的意境。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五)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説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佈置作業:

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 篇4

一、學習計劃的制訂

1、制訂學習計劃的重要性

(1)制訂學習計劃並認真地執行計劃,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使自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説不管做什麼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就有可能失敗。

智力相同的兩個同學有沒有學習計劃,他們的學習效果是不大相同的。

同學們按計劃進行學習獲得成功之後,可以產生一種充實感和成功感。

(2)沒有計劃的學習是盲目被動的低級活動。

為什麼有些同學的學習會處於後進狀態呢?學習缺乏計劃性,往往是一條重要原因。

如:①放學後玩球,天不黑不散;②回家無休止地看小説、雜誌、報刊;③天天去市場集郵;④天天看電視、看電影;⑤串門、聊天、打撲克;⑥聽音樂、廣播無止境等等,結果完不成作業,必要時只得趕抄,不能認真複習和做作業。

這種毫無計劃的學習是荒唐的,散漫疏懶,鬆鬆垮垮的,這是不可能有進步的。

2、制訂學習計劃的作用

(1)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藍圖。每一個同學都應該有自己的學習目標,而目標實現,要腳踏實地、有步驟地完成。這樣時間和任務的科學結合,就誕生了計劃。為了實現學習目的,制訂計劃努力去實現它,就可以使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使自己每一個行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

計劃是實現學習目的的藍圖。每一個想把學習搞好的同學,頭腦中都應有這張藍圖。

(2)實施計劃,可以磨鍊意志。有了計劃,把自己的行為置於計劃之中,具有了明確的目的。而學習生活是千變萬化的,總要千方百計地衝擊你的學習計劃,總要千方百計地引誘你離開計劃,這就是理想的計劃和實際學習生活之間的矛盾。

矛盾出現後,為了實現自己的學習計劃,就要排除一切困難和干擾,在這過程中,意志品質受到了磨鍊,動機受到考驗。一般講,意志品質越好,計劃越容易實現,學習上的收穫、進步就會與日俱增。看到這些進步,不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斷增加實現計劃的信心。

(3)有利於學習習慣的形成。按照科學的學習計劃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條件反射,到時候睡覺,該學習時能安心學習,該鍛鍊時能自覺去鍛鍊,所有這些都成了自覺行動,日久天長,良好學習習慣就形成了。

(4)能減少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由於計劃的科學性,計劃裏要辦的事,應當説都是有益的。一個有計劃的同學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時,多聊一個小時將會使計劃的哪項任務完不成,而這項任務沒完成又將會給整個學習帶來什麼影響。有了學習計劃,每一步幹什麼都明確,不用白費時間去想下一步幹什麼,也不用為決定下一步幹什麼而遊移不定。

3、怎樣制訂學習計劃

(1)計劃要全面。思想、學習、身體是相互影響的。在計劃時,一定要兼顧三個方面。

計劃裏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應當有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娛樂活動的時間。計劃裏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飯、睡覺和學習。如果計劃真是這樣,那麼這個計劃就是片面的、不科學的。

(2)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常規學習時間就是按學校規定的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

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以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支配的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中的欠缺;提高是指深入鑽研,開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自由學習時間應當成為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部分。

同學們一旦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將會給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極大的好處。所以,我們應當努力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3)長計劃和短安排。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究竟幹些什麼,應當有個大致計劃。例如,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應該有個長計劃。但是實際學習生活變化很多,又往往無法預測,故長計劃不可太具體。但上個月或下學期要解決哪幾個問題,心中應該有數,這而第一星期幹什麼要具體些,每天干什麼應當更具體些。這樣把一較大的任務,分配到每週、每天去完成,使長計劃中的任務逐步得到實現。訂長計劃,要在具體完成學習任務時有明確的目的。

有長計劃,沒短安排,長計劃要實現的目標不容易達到,所以,有長計劃,還要有短安排。長計劃是明確學習目標,大致安排;短安排是具體的行動計劃。

(4)要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學習內容是無限的,所以必須要有重點,要保證重點,兼顧一般,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來攻下重點。

(5)訂計劃要從實際出發。訂計劃時,不要脱離學習的實際。有些同學訂計劃時滿腔熱情,想得很好,可行動起來,寸步難行,這是目標訂得過高,計劃訂得過死,脱離實際的緣故。

實際是什麼?

①知識能力的實際:每個階段,在學習計劃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識?要注意培養哪些能力?

②時間的實際:指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有多少?

③“欠債”的實際:自己在學習上“欠債”應心中有數。

④教學進度的實際:掌握老師教學進度,就可以妥善安排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不致於使自己的計劃受到“衝擊”。

(6)注意效果,及時調整。每一個計劃執行結束或執行到一個階段,就應當檢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進行必要的調整。

檢查內容是:①計劃提出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

②是不是基本按計劃去做?③學習效果如何?④沒有完成計劃的原因?什麼地方安排太緊?什麼地方安排太鬆?

通過檢查後,再修訂學習計劃,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每天寫日記時,一定要把一天學習計劃完成的情況認真記錄下來,以利改進。

(7)計劃要留有餘地。計劃終歸不是現實,只是一種可能性。把計劃變成現實,還要經過一段較長的努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上千變萬化的情況,所以制訂計劃不要太滿、太死、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使學習計劃有一定的機動性,這樣完成計劃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8)腦體結合,文理交替。“心之官則思”,思維要靠大腦,學習是個難苦的腦力勞動過程。要想使大腦神經細胞正常工作,必須保證腦細胞的新陳代謝,腦細胞消耗着人體需氧量的四分之一,血糖量為120毫克時(指100毫升血內)記憶最掛;血糖量為60—70毫克時,思維遲鈍;血糖量為45毫克時昏迷、驚厥。可見思維活動正常進行時,腦細胞消耗着大量的物質和能量,併產生大量的廢物和二氧化碳。

所以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鍊一會兒。再回來學習。鍛鍊時運動中樞興奮,而其他區域的腦細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9)個人計劃與班級計劃互相配合。

(10)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可以安排着重記憶的科目,如外語。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和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這樣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

高中必修二《錦瑟》教案 篇5

設計理念:新課標理念(任務型學習) 單篇設計教學。

教材分析:位於《唐宋八大家選讀》書信專題

主題: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情境: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註定都與“我”有關,如何看待?如何評判?

資源:重慶公交車墜江案始末、一則較流行的社會言論(佛系生活方式)

任務: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

活動:對各種社會事件的議論評判的寫作與交流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毛澤東研讀韓愈文章的故事。馬雲與金庸的故事。

我們可以從文學作品中汲取什麼?寫作技巧和人文精神

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註定都與“我”有關;正如魯迅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這些事件,你如何評判?現狀是我們同學寫議論文,不會講理,往往是論據的堆砌。其實,講理有講理的方法,《答司馬諫議書》就是一篇完美的示範。今天,老師來給大家上一堂另類的文言文課。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探究説理方法:

王安石政論文突出的特點是:結構謹嚴, 説理清楚,行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

研讀文本第二節,討論作者是如何説理的?(檢查預習)

(一)分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後,出現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 如何説理?

1.定角度(辨名實,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與革新變法名實不明)

司馬光3400餘字,引經據典、恐嚇威脅、面廣量大,王安石從宏觀角度着眼,綜合分析,芟鋤枝蔓,敏鋭地弄清問題的實質,拎出要點,使得文意顯豁,是非判然。

其起也,或從髙遠處落墨,或直標題旨,或徑為斷案,或明揭要旨之定義與説,既善取勢,又極簡煉。--------陳祥耀先生

2.析原因(人---習於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

3.究實質(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實踐活動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長江二橋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地2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後,衝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着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於是網上廣泛流傳着“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羣嘲女司機羣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佈:經過官方數據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示例:

定角度:社會輿論(女司機被羣嘲,輿論失衡讓事件變形)

析原因:1.環境使然,2.懶惰及畏怯的心理,3.獨立思考的意識缺失導致盲從心理。

究實質:缺乏理性

定角度:當事人

析原因: 1.被快節奏裹挾、與“慢”生活漸行漸遠。不聽他人言語、不看他人情緒,受不了舒緩,等不及真相;2.矛盾疊加,公平公正一旦“照顧不周”,難免滋生各種負面情緒;3.網絡“哄客文化”添油加醋,髒言髒語更是漫天遍地。

究實質:戾氣重

定角度:乘客

析原因:1.主持正義太廉價,有可能會有慘重的代價;2. 明哲保身的“智慧”哲學(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究實質: 冷漠

實踐活動二:

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__年日本的某雜誌,20__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並創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400字左右。

定角度: 不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

1.慾望太多,行動太少,導致心理落差;

2.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青年人應對壓力的方法、信心、意志不足;

3.“階層固化説”讓青年人的奮鬥看上去效應不明顯;

4.網絡的傳播讓這種負面能量得以產生認同式的爆發。

究其原因與現在大多數車水馬龍的繁華有關。在一個大城市裏,人們被要求高效率工作,高效率生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效率要高,就得事事爭先,時時保持高昂的熱情和警覺的意識。可人終究是人,不是機器,時刻緊繃的大腦會疲憊,會痛苦。而“佛系”提倡的“隨它去”“無所謂”正契合人們一種嚮往的生活方式,不爭不搶,不急不躁,笑看庭前花開花落。

究實質:消極的生活態度(懶惰,不思進取)

佛系必然導致不求上進,漫無目的,沒有目標追求,不願揹負風險,不希望承擔責任,缺乏奮鬥、拼搏精神,這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不要在本該鬥志昂揚的時刻選擇頹喪。珍愛生命,不要做佛系青年。

定角度: 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1.代表的是心如止水的處事心態,能夠幫助青年直面困境、放棄執念,消解內心的糾結和不安,更好地向前走。2.較為隨便的生活態度,看似無所應對,其實是給自己築起了一道不高不低的圍牆,將自己保護在內,既不會將自己完全暴露在外,也不會完全與世隔離,擁有一定的保護,才能在社會這條滿是荊棘的道路上安穩地走下去。

究實質:體現的是一種平和、淡然的生活態度,並不是放棄生活,也不是毫無作為。

定角度: 辯證地看(生活上佛系,學習工作上非佛系)

析原因:1.佛代表的是放下自我,擺脱私心;2.學習或做事需要奮發進取、勇於擔當;3.對於名利要隨意超脱。

究實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附:學案

《答司馬諫議書》學案

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思考題:

一、劃分第二節結構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後,出現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歸納總結第二節説理特點。

語言材料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長江二橋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地2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後,衝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着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於是網上廣泛流傳着“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羣嘲女司機羣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佈:經過官方數據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語言材料二:

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__年日本的某雜誌,20__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並創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不少於400字。

詞語來源

20__年,日本某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

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衍生詞語

20__年12月,因網絡傳播,“佛系”在又刷屏了。引申出來的詞語有“佛系買家”“佛系職員”“佛繫戀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生活”“佛系追星”,也有人反對佛系,而提出“道系”“儒系”等詞。

佛系買家——據説是指這樣一羣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絕不找賣家諮詢,買到東西后覺得不合適通常也懶得退換。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氣憤地寫一個聲情並茂的差評,然後心情奇蹟般地平復了。

佛系職員——對工作喪失熱情,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索性放下執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闆罵我,我説“哦知道了”;老闆表揚我,我説“哦謝謝”;工作量劇增,我説“哦好的”……心處於躺平狀態,活成了一個大寫的“哦”。

佛繫戀人——不作不矯情不強求。兩個人在一起待着舒服就湊合着過了,被傷害了也懶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分手之後一般會説聲拜拜然後大步走開,糾纏不休不如獨自飲酒。剪個頭、做個美甲、買幾身新衣服,就能恢復到無悲無喜的狀態中

吳豔,連雲港外國語學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連續16年從事高三教學工作,市“333工程”科研標兵,市教科研專家庫成員。獲市首屆專業研究能力大賽一等獎,曾多次獲省師陶杯、市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發表教學論文及散文近百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wmem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