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通用5篇)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通用5篇)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 篇1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通用5篇)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春秋和戰國的歷史分期,瞭解春秋大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併戰爭的情況及其作用。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併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徵,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觀察分析爭霸戰爭這種歷史現象,比較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確立霸主地位的過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分析爭霸戰爭對中國的深遠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興人是興國的關鍵,做人做事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養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齊桓公稱霸和諸侯爭霸的實質及其歷史作用。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聽説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沒有?(學生看課件講故事)。

師:周幽王導致了西周的滅亡。之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東遷,史稱東周。東周又可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這是一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動盪的春秋時期。

【自主預習】

學生結合課文和學習春秋爭霸,戰國七雄的有關知識

一、春秋爭霸

(一)、齊桓公稱霸

1、春秋時期為什麼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

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

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然後概括總結。

1、齊國東方,盛產魚鹽。出示春秋形式圖,顯示齊國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內政。

3、“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義是什麼?

過渡:齊桓公以後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合盟國在中原地區的對決,先後持續百餘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二)、晉楚爭霸

1、這兩國爭霸的情況怎樣?哪位同學能説説看?(培養學生概述歷史事件,口頭表達的能力)

2、奠定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戰役是什麼?

3、為什麼本處於劣勢的晉軍能取得勝利?

4、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麼?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

5、除了中原各國的爭霸,還有哪些國家也加入了爭霸戰爭?

春秋時期的兩百多年間,諸侯們打了四百多場大戰。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個諸侯國鋭減到二十幾個了。到戰國時期主要只有七雄,這説明了什麼?(出示春秋戰國形勢圖。此題有些難度,可對照地圖,學生討論,然後回答。)

二、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形成七雄並立的局面,出示戰國七雄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地理位置,説出有什麼特點?(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最大?誰能指圖説説看?(如果學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不作講解)

1、戰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引出軍事家孫臏龐涓,學生了解桂陵、馬陵之戰。

2、戰國七雄的局面是怎樣被打破的?長平之戰中秦取勝的原因是?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把握,但是一定要強調長平之戰的作用,即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對抗秦軍的進攻了。

【合作探究】

1、爭霸戰爭帶來哪些影響?

2、春秋戰國戰爭的不同點有哪些?

3、請大家想一想,身處春秋戰國一個環境中,一個國家怎樣才能避免被消滅的厄運呢?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出示歷史歌謠,小節本課。

春秋諸侯齊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晉楚爭霸在中原,此時舊制如碎瓦。

戰國七雄並立打,桂陵馬陵留史話。長平戰後秦無敵,橫掃六合統天下。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 篇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春秋時期從經濟發展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化,政治局面上諸侯爭霸鬥爭及其影響。

2.通過學習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狀況,使學生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動盪的時代,培養學生從歷史現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春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的進程,培養學生用聯繫、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諸侯爭霸

難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王室衰微

三、教學策略

1.重點突破:通過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相關材料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伴隨着鐵器的使用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春秋時期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各個諸侯國由於地理位置、統治者的政策等因素,出現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國利用優勢相繼爭霸。

2.難點突破:通過對比鐵器和石器、青銅器的優劣,讓學生認識到生產技術的進步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突破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指導

教法:講述法、問題啟示法、圖片展示法、文本分析法、視頻分析法、分組討論法

學法指導:觀察圖片、閲讀文本、分組討論、觀看視頻、材料分析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網絡設備、投影儀

素材準備

地圖冊、戰國和春秋時期的形勢圖、春秋戰國時期的相關視頻、多媒體課件、教學插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烽火戲諸侯》,讓學生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思考這個故事反映了什麼?

西周時,遇到敵情靠烽火台傳信報警。周幽王昏庸無道,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下令燃烽火。後來,犬戎真的來攻西周。幽王派人點燃烽火,諸侯沒有再來救援。結果,幽王被殺。

這個故事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崩潰,説明周王室的勢力逐漸衰微。

春秋時期社會動盪,那麼春秋時期的經濟有哪些發展?出現了什麼動盪的局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第6課“動盪的春秋時期”,一起去了解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帶着問題進入本課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慾。

(二)自主學習,知識建構

結合以下幾個問題閲讀教材,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語,邊讀邊勾畫,完成後,形成知識網絡。

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諸侯爭霸的目的是什麼?齊桓公首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評價諸侯爭霸?

動盪的春秋時期中,動盪的表現有哪些?

自主學習完成後,小組之間交流答案,並互相討論,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找出疑惑。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帶着問題閲讀教材,把握有效信息,並學會分析和總結歷史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疑釋惑

1.解釋春秋戰國的由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取名於孔子編訂的魯國編年史書《春秋》,“戰國”取名於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是因當時各個諸侯國爭戰不休而得名。

2.列表歸納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

3.小組討論

(1)鐵農具與以前的青銅器、石器相比較有哪些優勢?有什麼作用?

與青銅器、石器相比較,鐵農具更加鋒利,而且比較便宜、可用,促進了農業的深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

(2)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對當時的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

各地經濟得到發展,各諸侯國實力不斷增強,導致分封制逐漸瓦解。

設計意圖:生產工具的改進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通過分析生產工具的變化,理解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對當時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為下一步學習分封制的衰弱奠定基礎。

4.閲讀材料,論從史出

“平王立,東遷於洛邑,闢(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什麼現象?

答案:材料反映了王室衰微、諸侯混戰。

閲讀課本,找出 “王室衰微”的表現有哪些?

王室衰微的表現:

(1)分封制瓦解: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職位也不再世襲,由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樣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周王室實力大減: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

(3)諸侯崛起,競相稱霸。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材料,提高分析與總結能力,體現論從史出的觀點。

5.小組討論並總結諸侯爭霸和齊桓公爭霸的原因

諸侯爭霸的原因:

(1)王室衰微

(2)各諸侯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3)各諸侯國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的對別國的支配權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

(1)齊國在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使齊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增。

(3)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旗號,擴充疆界。

6.討論:如何評價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春秋爭霸,既要看到其弊端也要看到其客觀作用)

一方面: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種.種災難。另一方面: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原的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長期交往和鬥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國家統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事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事件,既認識到春秋爭霸給社會帶來的災難,同時認識到它給社會帶來的客觀作用,全面客觀評價春秋爭霸。

(四)反饋拓展,總結收穫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二是周王室衰微,三是諸侯爭霸,要梳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由於春秋時期經濟的發展,各諸侯國經濟得到發展,開始擺脱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開始崩潰,周王室衰微,諸侯開始進行爭霸戰爭,從而使春秋時期出現社會動盪的局面。

六、板書設計:

第6課動盪的春秋時期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

2.手工業

3.商業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衰微

三、諸侯爭霸

1.諸侯爭霸的背景

2.齊桓公首先爭霸的原因

3.評價諸侯爭霸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 篇3

【課標要求】

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瞭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

【學習目標】

1.掌握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國爭霸戰爭的情況及其作用。

2.通過學習春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的進程,培養用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3.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學習重點】

春秋爭霸。

【學習難點】

春秋爭霸戰爭產生的歷史影響。

【學習過程】

本課的內容設計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第二部分“王室衰微”與“諸侯爭霸”。

一、春秋時期經濟的發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一

牛耕 鐵器

1.從材料一的兩幅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説明了什麼?

2.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麼歷史作用?

3.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

(1)農業

(2)手工業

(3)商業

二、王室衰微與“諸侯爭霸”

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王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影視中的歷史】

一些影視作品往往反映了某個時代的歷史特點,影視作品也是我們熟悉和掌握歷史的途徑之一,我們通過經典影視作品瞭解春秋時期的歷史。

1.影片所示的“春秋”時期屬於哪個朝代?春秋時期有哪些諸侯先後成為中原霸主?春秋戰國的紛爭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禍根?

2.在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中,東遷後的周平王,攝於鄭國的威力,竟與鄭莊公做了交換太子互為人質的荒.唐交易。這種情況反映了什麼問題?

3.結合課本內容總結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 篇4

教 學

目 標 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知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並掌握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三家分晉、合縱連橫的史實。填充“春秋形勢圖”“戰國形勢圖”,並結合地圖講解有關史實,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

難 點 體味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樂趣,再現這段歷史,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從史實中體會、分析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特點。

教、學具

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西周社會網絡示意圖,複習提問:這是西周的什麼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周王與諸侯的關係是怎樣的?

但是,隨着歷史的發展,這種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爭霸鬥爭成為時代特徵。

一、 齊桓公稱霸:

1. 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的起止時間:前770年~~前476年。

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瞭解春秋名稱的由來。

提問:分封制下,周天子與諸侯的關係為何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指導學生回答,幫助理解諸侯爭霸的目的,成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號令諸侯,在經濟上從小的諸侯國榨取財物。所以諸侯爭霸的實質是為了獲取周天子過去享受的政治、經濟特權。

諸侯爭霸中先後出現了五個霸主: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提問:你還知道另一種説法嗎?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2. 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諸侯。指導學生觀察《春秋形勢圖》,提出問題:你認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誰?有哪些優越性?

指導學生回答問題。齊國位於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為其爭霸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基礎。

在羣雄並起的年代,僅有經濟上的優越條件是遠遠不夠的。大家知道“一箭之仇”、“管鮑之交”的故事嗎?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的成語故事?

在此基礎之上,齊桓公當政後,為加強齊國的實力還採取了其它的一些措施,指導學生閲讀課文,進行歸納:在政治上重用管仲,改革內政;在外交上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經過這些措施,齊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外交上的實力逐漸強大起來,在諸侯中樹立了強大的威信。

歸納知識點:前651年,葵丘會盟。

齊桓公大會諸侯,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了會議,齊桓公的霸主地位確立了。

二、 問鼎中原:

晉文公是與齊桓公齊名的一個霸主,他做國君以後,發展生產,整頓內政,訓練軍隊,晉國很快成為北方的一個強國,為霸主地位的確立奠定了基礎。當時楚國的勢力已經發展到黃河流域。前7世紀後期,雙方爆發了著名的“城濮大戰”,這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

鼓勵學生講述“退避三舍”的故事。

晉楚爭霸持續了百餘年,後來楚莊王北進中原,長驅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並乘機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看插圖《楚國王子午鼎》,提問:九鼎代表了什麼含義?

楚莊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勢,後來楚莊王的野心在再次北上與晉國的交戰中得以實現,楚莊王成為霸主。

鼓勵學生閲讀課文小字部分,瞭解宋襄公、秦穆公的爭霸活動,以及吳越兩國的爭霸經過,“卧薪嚐膽”的故事。

三、合縱連橫:

歸納知識點:前475~~221年,戰國時期。

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與原有的齊、楚、燕、齊並稱“戰國七雄”。指導學生觀察《戰國形勢圖》,明確七國的地理位置。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爭更加頻繁,各國除了使用武力外,還展開了政治、外交上的攻勢,指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歸納出“合縱”、“連橫”的含義,並在地圖上指出“合縱”、“連橫”的大致方向。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合縱”、“連橫”政策的中心是秦國,瞭解這一時期的著名外交家,也是縱橫家,:如秦國的張儀、魏國的公孫衍等。

“合縱連橫”政策結果怎樣呢?

學生講述“朝秦暮楚”的成語故事,瞭解秦國的實力逐漸壯大,為後來秦滅六國打下基礎。

小結:指導學生完成課後材料閲讀。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夏 商 西周 東周 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1. 春秋時期指的是___年到_______年。

2.春秋五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時期,齊桓公為什麼能首先稱霸?

①任用_______為相, 改革內政,發展經濟.使齊國富強起來.

②以_______〞為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

4.齊桓公稱霸的標誌是:公元前651年,在 舉行諸侯會盟。

5.請找出晉、楚兩國爭霸中原的重要戰役發生的地點及結果:

①晉國在________打敗楚國軍隊,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②後來,楚軍在 打敗晉國,_______躍升為霸主。

6.向周王室詢問九鼎輕重的是____.。

7.戰國時期:公元前 年至前 年

8.戰國初年,晉國分裂成 _、 、 三個國家。

9.戰國七雄是指

、 、 、

、 、 、

10.什麼是合縱、連橫?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道與瞭解

1.知道東周的概念。

2.説出鐵農具和牛耕在我國出現的時間。

3,指出王室衰微的表現。

4,結合地圖指出主要諸侯國的名稱及地理位置。

5,講述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故事。

(二)理解與運用

1,分析鐵農具、牛耕出現的歷史意義。

2,分析諸侯爭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三)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春秋時期的典故欣賞君王胸懷寬廣的人物風采。

2,嘗試歸納從青銅器中全面、準確、有效地獲取歷史信息的方法,養成愛護文物的習慣。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個內容: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三個內容是因果相連的遞進關係。運用唯物史觀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能科學地闡釋和理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社會現象。

本課重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本課難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如何引起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變化。

學情分析

剛進七年級的學生依然保有孩童的天真,難以理解嚴肅的專業名詞和概念。因此,需要具體、直觀的教學資源幫助他們理解歷史現象與歷史邏輯。

研討主題

“隱藏在青銅器中的祕密——培養從文物中全面、準確、有效地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春秋時期,青銅工藝雖然不復商朝晚期鼎盛,但依然是這個時代手工業生產水平的代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出社會的變化。本課試圖通過展示春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銅器,引導學生從青銅器中獲取歷史信息,樹立證據意識。學生逐步認可文物的史料價值,並嘗試準確地收集文物信息,證明所做的猜測。

教學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z673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