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一)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2、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本人從事國小教學已20多年,並且不斷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本學期,我將深入研究我們教學實施細則,加強對學生預習方法和限時作業的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教材情況分析

1、本冊教材內容、結構及特點

1. 教材特點:

(一)聯繫生活,“主題”呈現,“引導”先行。

本教材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呈現,主題的確定充分尊重學生的社會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經驗。主題是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內容,每一主題都內在地體現不同的設計維度,達到內容維度的整合。

(二)地方特色,整體視野,滲透文化薰陶

本教材兼顧城市和農村社會背景,讓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國小生對整個社會生活有比較廣泛的瞭解。

(三)突出主體,注重活動

強調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實踐,注重綜合學習和活動學習,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2. 本冊教材內容結構及特點:

1教材特徵描述

具體地講,本冊教材材力顯現這樣一些特徵:

(1) 教材以學生遭遇或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為基本內容,為學生感知生活親近社會提供的情境和空間。

(2) 教材通過展現典範事件的過程,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的背景事件、經歷和問題中自主探究,自主構建。

(3) 教材順應學生不斷開放和逐步發展的視野,力求課程固有的學科規律,情感態度以及人之的變化規律在螺旋上升中達到契合。

2教材的功能建構

(1)綜合性

以學生的社會生活、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基礎,進行教材開發。教材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社會環境,如時間、空間、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社會活動。

(2)經驗性

人的經驗是在充滿暗示的社會生活中,在面對事件並作出自主選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經驗需在特定的關係中構成學生豐富而變化的生活。

(4) 開放性

教學內容、教學時空的全面開放,把握學生社會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領域,展示家庭、學校、社區和家鄉、祖國、世界的聯繫,學校不侷限於課堂,開放性將品德學科充滿生機與活力。

2、本冊教材各單元特點

第一單元 幸福的搖籃

《幸福的搖籃》是三年級的第一單元,前接“品德與生活”,後續四個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起點。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會性品質發展的起點。家庭的親情,父母的疼愛,學生雖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但是,他們並不一定能感受到父母因為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培養學生心中有父母,體諒父母的辛苦,把關心、孝敬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落實“我在成長” 中的過程目標十分關鍵。

第二單元 我愛我的學校

《我愛我的學校》從繪製上學路線圖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學校的組織機構,瞭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品味同學間醇美的情誼,感受老師們怎樣辛勤地工作,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學校這個社會羣體。從學校的變化為切入點,繼續學習一些調查的方法。通過師生共同發現學校真實的變化、促進學校發展與變化、暢想學校未來等,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親切感,

第三單元 成長的足跡

《成長的足跡》是“我在成長”這一內容標準下的單元主體。第八課《給自己頒獎》是第三單元是“成長的足跡”中的第一課,“給自己頒獎”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全面瞭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樹立自信心。

第四單元 做個文明小公民

《做個文明小公民》從學生身邊的公共設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場合中的安全問題等方面入手,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探究、體驗、調查、設計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公共設施為人們提供的便利,從而激發學生愛護公共設施,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識。

3、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把握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和社會、學生與自我、學生與文化的關係,是聯繫學生生活並把學生關係中的人必須把握基本關係。

2、把握學生社會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領域,並注重在不同年級側重不同的生活領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

難點:1、牢牢把握學生社會生活不同領域中的基本要素,體現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具體發展目標。

2、通過設計認識、理解、體驗、感悟、探究、反思、實踐及滲透信息技術教育等學習活動方式,拓展空間

4、學習本冊教材基礎及要達到的要求

本教材把握品德與行為規範和社會性發展兩個基本點,注重品行養成與社會性發展的統一,整合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不同維度的目標,促進學生品行與社會品質的發展,增強學生現代社會生活能力。

強調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實踐,多種學習活動方式,注重綜合學習和活動學習,探究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等。

三、教學目標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儘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分擔家務,有一定的責任感,知道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瞭解家庭生活必要地開支,勤儉節約。

(3)、瞭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與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瞭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學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寬容待人。

(5)、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6)、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學會尊敬他人。

(7)、觀察本地交通秩序現狀、交通常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交通安全。

(8)、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9)、體驗公共設施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愛護公共設施,做到人人有責。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二)

一、目標要求

1、通過“説説我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自己能夠有一個比較初步的正確的認識。正確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恆。

2、通過“我與家庭”,的學習,主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員,引導他們尊重家長,與家庭成員搞好關係。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要和鄰里和睦相處,搞好關係,要注意保護自己。做一個聰明讓人喜愛的孩子。

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學3、通過“我們的學校生活”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瞭解有關學校的學習常識與規則,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集體觀念,禮讓精神,互助精神,引導學生尊敬師長,關心集體,愛護同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1、調動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求知慾,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適應社會,為他們逐步具備參與現代生活的能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念,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進行創造的潛能。

3、將品德、行為規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的主題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社會性獲得良好發展。

三、教學難點

注意教材內容和多種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説説我自己

1.認識我自己 2課時

2.我的興趣特長 2課時

3.愛護自己的名譽 2課時

4 我在進步 1課時

第二單元我與家庭

1.家庭的親情2課時

2.我是家庭的一員2課時

3.與家人説説心裏話 2課時

4.我和鄰居2課時

5.居家的安全與保護 2課時

6.“護蛋”行動 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的學校生活

1.我和同學2課時

2.我們敬愛的老師 2課時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課時

4.我們的班集體 2課時

期末複習、考試

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三)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 教材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

本冊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領之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範圍,用社會關係、社會活動、社會環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家鄉)等四個不同範疇,並使四個範疇形成彼此互動的關係。

三、總目標要求:

1、發展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認同、自我悦納的態度,積極進行自我概念與人格的建構。

2、通過這個年齡段同學之間經常發生的各種活生生的事例,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展理解,體諒他人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個同學都有學得好的經驗,體驗和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學習與個人多種良好素質的關係;獲得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做學習小主人的經驗與體會;體驗時間的寶貴,逐步養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懂得學習不僅僅是學校中的學習,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做事進行學習,學習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初步養成多問、多想的思維習慣。

5、感知各類社會性活動中存在規則,初步體會規則的雙重作用,經驗規則的制定與修改過程,初步樹立公民意識與民主觀念。

6、知道常見的交通信號、標誌和標線的意義,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規會給自己、家人、他人和公眾帶來傷害,樹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學習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電、火、煤氣等的意識,養成相應的行為習慣,遠離危險,珍愛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長。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當受騙,遇事多動腦筋,學會自護自救。不迷戀遊戲廳、網吧,不進入對兒童有危險、有傷害的場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結構),初步理解什麼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長輩的一些禮節。

10、體會家庭親情,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和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會關心和了解父母,以恰當的方式孝敬父母長輩。

11、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長輩)的養育。

12、瞭解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記和事件,感受家庭的傳統與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係。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計十三課。課時安排為每週兩課時,每課時40分鐘。教學進度為每課時一課,並在每單元佈置進行調查、活動等,在一單元學習內容完成後,安排一課時進行調查、活動等的小結,完成教材上的練習。

第一單元:家庭 學校和社區

1、我愛我的家(2課時)

2、我們的學校(2課時)

3、我生活的社區(2課時)

第二單元:我在學習中長大

1、我學會了(2 課時)

2、向“誰”(2課時)

3、做學習的主人(2課時)

4、大家都在學(2課時)

第三單元;我和規則交朋友

1、則在哪裏(2課時)

2、規則有什麼用(2 課時

3、我們給自己定規則(2課時)

第四單元:我的角色與責任

1、我是誰(2 課時)

2、我的責任(2課時)

3、我能做好(2課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380j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