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問題已然是關乎其成長和家庭發展的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你想知道留守兒童教育案例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吧!

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留守兒童教育案例一

學生的情況:

姓名:任東海

性別:男

年齡:十一歲

五年級(1)班學生

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生活規範,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職責。尤其是對處於社會化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而言,學會自我控制,遵守集體的規範,是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重要方面。留守兒童能否適應學校的規範,形成遵守紀律和規則的行為習慣,關係到留守兒童學業成功和身心健康發展。下面通過一個留守兒童案例對學校規範不適應問題進行分析。

(一)留守兒童學校規範適應不良的案例

留守兒童任東海是一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爸爸媽媽由於工作忙,很少過問留守兒童任東海在學校的表現。最近,老師與他們聯繫,告訴留守兒童任東海在校的情況,留守兒童任東海常常遲到、早退,在課堂上搗亂,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中下等,並且調皮、任性,在情緒上經常表現出煩躁不安,攻擊性行為多,經常和同學吵架。

(二)學校規範適應不良的原因

經過調查與分析,留守兒童任東海實際上是對學校紀律與規範適應不良。這種情況,不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級學生身上也會發生。產生這種規範適應不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行為上的堅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留守兒童由於良好意志品質還沒有形成,因此,遵守學校規範的堅持性和自制力不足。有的學生缺少紀律和規範的意識,對學校規範和學習要求不屑一顧,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學生也想遵守紀律,但是行為上不能控制和約束自己。上例中的留守兒童任東海,意志的堅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學校的規範,因而對學校的規範不能很好的適應。

2.不理解遵守紀律與規範的意義

有些學生對遵守學校規範的意義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將學校的紀律要求轉化成指導行為的自覺原則,只是感覺到自己的行為受到約束,想要擺脱這種被束縛的感覺。所以,當面對學校的規範和要求時,有些學生採取消極的態度,違反學校規範,不遵守學校紀律,不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等。上例中留守兒童任東海的情況就是如此。

(三)指導教育措施

學生出現了對學校的行為規範不適應,不要簡單粗暴,一味批評,也不能對其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而是要認清其行為規範適應不良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1.有意識地培養意志品質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留守兒童遵守學校行為規範的保證,不良的意志品質常常導致無法適應學校的紀律要求。因此,要注重培養留守兒童的意志品質。留守兒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提高意志的堅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們克服內外障礙,管理自己的行為,從而遵守學校的行為規範。

2.以情誘導,嚴格要求

留守兒童自覺遵守學校規範的能力比較低,單純硬性地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的行為規範,反而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注意在提出行為規範要求的時候激發留守兒童積極的情感,使留守兒童願意接受、願意遵守。例如,要求大家按時上課,就可以告訴學生:如果有人遲到,會影響老師的講課和大家的聽講,還會讓老師擔心;只有看到全部同學都在教室,老師才能安心講課。這樣要求的方式,使學生從內心能夠接受,往往比單純的硬性要求更能促進其行為的自覺性。

3.從小事抓起,形成遵守紀律規範的習慣

為了使學生形成對學校規範的適應,教師應當注意從日常小事抓起,通過小事來培養留守兒童遵守紀律的習慣。如果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上放鬆了對他們的要求,當這些小事逐漸演變為習慣,要加以改變就十分困難了。另一方面,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抓住一些事件,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明瞭其利弊,震動學生的心靈,明白小事不小,使他們對教師的要求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通過這種方式的教育和培養,可以使留守兒童適應學校規範要求,成為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留守兒童教育案例二

與愛同行 趙賀維

教育歷來倡導一個真愛,但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我們有時也會失誤,不是因為愛的不真,而是太認真了,一動真就十分敏感、計較,就會抓住學生的錯誤狠批不妨,這種不講策略的批評往往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壓力。這種壓力的直接表現便是被批評者緊張、壓抑,甚至會出現極端厭學、厭世。從心理學的角度説,兒童犯錯誤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也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時候。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善於與用融合濃濃情感的批評來引發犯錯誤學生道德的震撼,用飽含寬容與理解的批評給學生留一個改過的機會,以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屈江熙,男孩。剛從外地回到家鄉,父母都不在家,跟着老家的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姐姐讀六年級。上課時,他老愛用方言插嘴,下課後,喜歡跑到其他班級去指點別的老師該乾點啥,不該乾點啥,與班中的小朋友不合羣,班中哪個小朋友稍不合其意,或説了他什麼,或無意碰了他一下等,他就對同學呲牙咧嘴或揮着小拳頭怒氣衝冠地衝上去,此類情況幾乎天天上演,更甚者就會離校到街上亂逛,最嚴重是第一次的離校出走,原因是他把他同桌推倒在地上,擦傷了膝蓋,該同學媽媽心急火燎地找到我,憂心忡忡地説:“老師,麻煩你幫曉怡換一個位置,聽她説,同桌很會罵人,打人,這不……”邊説邊挽起小塗的褲子。“我沒打你們家小塗……”還沒等我解釋,小屈已經嚷嚷起來,就差沒跳起來,我忙用嚴厲的目光制止他,我安撫好家長,準備午覺後跟他談,誰知他就離校了。我和他的奶奶從中午12點多開始找他,找到1點多,還動用了“警力”,其間我們看到他三次,一叫他,他就逃。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向其奶奶瞭解情況時,她第一句話就説:“老師,辛苦你了,據他爺爺説,在老家沒一個老師管得了他,也是動不動就離校,離家。這不,剛到這不久,就已被他爺爺板子伺候好幾次了,可他還是那麼散漫,現在只能靠你們老師了”

事後,我主動找他單獨談心,用和藹可親的語氣跟他説:“為啥離校到外面閒逛呢?”他低着頭,沒吭聲。我又説:“你知道你離校的這段時間,老師和你家人有多擔心嗎?想過嗎?”他搖搖頭,原先僵硬的表情趨向緩和,小聲地説:“我怕老師把這件事(推人的事)告訴爺爺,我又要挨板子了。“挨板子痛嗎?”他吃驚地望着我,好像在説:”“老師,你是傻瓜呀,挨板子不疼嗎?”“那你把小塗推到擦傷,她不疼嗎?”“疼。可是誰叫他管我複習功課(我安排小塗做他的小老師),我玩得正起勁呢。”後面一句話是小聲的嘟囔出來的。原來如此,我讓他換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師,去叫別人複習,你希望那個同學也把你推倒在地嗎?”他搖頭。我又説:“再説小怡也是為你好呀,你竟然把她推到,更離譜的是離開學校到外面閒逛,還老師和家長擔心。”他頭低得更下了。“這樣吧,你以後犯事,老師儘量不找你家長,不過你要答應我,儘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要動不動就對別人動手動腳,好嗎?”他點點頭,“還有這一次,你該不該向小怡道個歉呢?”我笑了,説:“去吧。”

自此,小屈還是有幾次的反覆,依然離開教室藏起來,可沒有離開校園,其他老師勸他回到班裏,他都無動於衷,而我也遵守我的諾言沒告訴其家長,依然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

情,隨着時間的推移,小屈也慢慢地有了變化,雖然還是那麼調皮、好動,可沒了以前的暴力、讓老師家長擔心了,學期末,他媽媽還高興的跟我説:“老師,這半年,小屈懂事多了,現在在家還幫我幹家務活,還讓我出去工作(他媽媽為了他,不上班),他説他會照顧好姐姐的。”我笑了,我相信,在愛的澆灌下,小屈會越變越好的。

留守兒童教育案例三

她在關愛中改變 王明

昨天中午,我在辦公室正和王老師商量教師職業道德考試的工作,一個熟悉的小女生出現在門口,我第一意念:“糟了,不是又出什麼事了吧?”她來到我這兒,通常不會有什麼好事情發生。正尋思着,她早已迫不急待地向我招着手,示意我馬上出去。她歪着腦袋,雙目圓瞪,一臉煞氣,小嘴還在小聲地嘮叨着什麼詞。我立刻結束了和王老師的交流,伸手示意叫她進來坐下,她斜着眼睛盯着我走了進來,不過這次進辦公室表現較之以前要好得多。

她叫“小平”(化名),是20xx年轉到我校就讀的。她的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得病死了,父親為了維持生計到處打工。沒有親人的在身邊,缺少關愛,缺少家庭的歡樂,她逐漸形成了偏激、孤僻的性格;父親覺得對不起孩子,為了彌補,對她就一味遷就、溺愛,也使她變得蠻橫,凡事以“我”為中心。現在她在學校早已是“大名鼎鼎”,是個不好惹的狠角色,蠻橫起來又哭又鬧、打罵結合可以搞上一天,甚至可以鬧到同學家裏去砸碗,和學生家長爭吵打罵。才上國小呢,厲害吧!説來也怪,只要她心情好呢就很乖,對你是言聽計從,又非常有禮貌,只要見到你就滿臉堆笑,又是敬禮又是問好,天真又可愛,但是這樣的情景一般不會持續很長,一天當中,如股票漲跌瞬息變化,如天氣變化陰晴不定,説不定什麼時候她又會爆發。久而久之,同學們怕她躲她恨她,教師們也煩她,可有什麼辦法呢,還得慢慢教育呀。

我校以“温暖、關愛、培育”為辦學理念,以“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為校園文化主題,如果教育不好這個學生,根本就談不上什麼理念、文化了。為了能更好地關注這類特殊學生,於是在本學年我也着手參與了對“小平”同學的教育,因為我知道,對於這樣的學生,光靠班主任做工作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能更多瞭解她和幫助她,我告訴她,只要有什麼事可以儘管來找我,我會幫她一起解決,其實説心裏話我是不希望她到辦公室來找我的,話已既出,這不,本學年算下來她到我的辦公室可能不下於40次了,有時一個星期就是好幾次,有時一次可長達好幾個小時。

教育的祕密在於愛,沒有愛的教育,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愛學生,才能接納學生,教育過程中你才會有耐性和韌性。每當我氣不打一處來時,每當我想放棄時,我就這樣想:“她是我的教育對象,我正在研究怎樣才能教育好她。”這樣我就會慢慢靜下心來,做這類學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否則氣得你吹鬍子瞪眼,事情還搞得一團糟。其實,我們換位想想,學生是受教育者,未成年人,哪有不犯錯誤的?在與她多次接觸後,我漸漸

地讀懂了一些她的內心世界:她孤獨,需要老師的關愛,需要同學的尊重,需要友情。有一次大課間活動時,她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説:她有好朋友了,結果發現是幾個中年級的同學同意她一同跳繩,讓她很高興,可見她需要友情,盼望得到友情。我以此為切入口,特意安排了幾位學生並徵得了她們的同意,從那以後,總會有幾個同學陪她一起玩。這孩子病痛多,常常肚子痛,每次她來找到我,哪怕再忙,我也會安排教師帶她去醫院抓藥。記得有一次,她的病發得嚴重,昏倒在地,全身抽動,可憐的孩子“癲癇病”又發了,當時情況很嚇人,我趕緊安排人員進行臨時搶救,我們三個人才把她弄上車,然後送到醫院救治,學校支付了醫藥費。甦醒後,她知道了事情的前後,雖然沒有來感謝老師,但是能體會得到她對老師的態度在發生變化。

“乖孩子是誇出來的。”激勵是進步的良藥。對於她每一次的進步,我都及時給予表揚,這一次也不例外。她進來後,我讓她坐下來,還沒有等她開口,我就先説了:“小平同學,我今天要表揚你,你有進步!”聽到我説“表揚”,她詫異地看着我,臉色好看多了,我接着説:“你説説看,你與前面進辦公室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嗎?”她想了一會兒,茫然地搖了搖了頭。我説:“你聽我説説,你看是不是這些地方有進步。第一個進步是你到了我辦公室門口,沒有高聲吼叫,是不是?”她點點頭,我接説問:“第二個進步就是你看見我在和老師交流,你在門外招手示意有事找我,沒有直接闖進來。”她又點點頭,臉上已有一絲笑容,眼睛開始發光。 “為什麼我説你沒有高聲吼叫是進步呢?

“這樣做有禮貌。”

“是呀,你表現得非常好,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非常高興。”

“還有一個更大的進步呢?你知道嗎?”“你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了,在生氣的時候有時老師都做不到,而你卻做到了,不吼叫,不重重地啪門,招手示意,這就是你在控制情緒。真是了不起!”説完,我豎起大拇指。

你再看,她已捂住小嘴,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眼睛更是光亮有神。

氣氛對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她在操場上玩,幾個男生在打球,幾個男生幾次把球打到了她的身上,她認為是這幾個男生故意欺負她,所以跑到我這兒告狀來了。“還好,是件小事,好處理。”我心裏想。我叫同學到教室找來了那幾個男生,並叫小平同學先回避一下,然後我就開始詢問事情的經過,和小平同學説的差不多。接着我問這幾個男生:“你們通過這事發現小平同學有進步嗎?”一個説:“她沒有原來那麼兇了。”另一個説:“要是以前,她非要來打我們不可。”我説:“是呀,小平同學生都有進步了,你們呢?你們是幾次打到她的身上,凡事不過三,她當然認為你們是故意的。”這時,有個男生指指門外,我明白了,門外有人在偷聽我們的談話。於是,我故意提高嗓音,在幾個男生面前把跟小平説的話重複了一遍,並提醒他們以後活動多注意安全,不要妨礙其他同學,要向小平同學學習,共同進步。我想門外的她一定很高興。男生走後,我又叫小平進來,叫她大度一些,不要過份計較,同學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她點點頭,給我説:“我原諒他們了。劉老師,

請你表揚二個同學,她們幫助我期末學習。”多好的機會,我立即又進行表揚:“你看,你進步有多快。你不光能原諒同學過失,更能發現同學的優點。我相信,你將來進步更大,加把勁。”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她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説:“謝謝你,老師。”出門的時候給我説揮揮手,並輕輕地把門給我帶上。

教育好學生不是一朝一夕事,不但需要我們運用好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顆愛心,愛是無私的奉獻,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在愛的陽光下,一批批學生正在茁壯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x70p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