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只有解決好留守兒童教育這一問題,才能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才能為農村長期的穩定與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一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學校:高壩中心國小 姓名:劉俊熙

性別:男 年齡:十歲 班級:三年級二班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不認真。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自制力差,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劉俊熙同學今年十歲了。在家裏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臵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劉俊熙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劉俊熙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繫,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劉俊熙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瞭解及教育,劉俊熙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劉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二

楊潔羣同學是我校三年級的學生,由於家庭破裂父母離異,跟父親一起生活,是典型的單親家庭。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是聽之任之。後來,父親打工去了,他跟隨年邁的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哪有力氣管住她?不久,婆婆去世了,又把她寄託在姑媽處,姑媽忙忙碌碌,哪有時間顧及她?就這樣,由於常期放任自流,她養成了自由散漫的個性。學習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少能夠獨立完成作業。生活上,沒有約束力,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逃學成了家常便飯。

分析:

這類學生紀律觀念淡薄,遲到、早退的事時有發生,自己感興趣的課就聽聽,不感興趣的課就不聽或乾脆一走了之。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可能厭惡自己的家庭,因此到處遊蕩,行為散漫。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級學習互助小組,把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留守兒童後進生,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集體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顆仁愛之心,經常設身處地地為留守兒童後進生考慮、解決問題,讓他們時時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幫助差生;課堂提問,多激勵留守兒童後進生踴躍發言,讓他們注意力集中,沒有時間讓思想開不差;班級活動,多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

三、父母離異的學生,要求老師經常與他們交談,解開他們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儘量化解。

四、屢教不改的學生,要求老師多寓愛於嚴,嚴中有愛。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三

留守兒童是典型的弱勢羣體,由於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造成了他們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種種問題。據調查統計,留守兒童他們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膽小怕事;有的活潑好動,經常違規亂紀;有的爭強好鬥,性格粗暴;還有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老師要儘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下面對我班的一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分析。

一、個案現狀

學生黃某,男,12歲,父母離異後另組家庭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由姥姥照料。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行為習慣差,上、下課都特別好動,無法剋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2、懶惰、畏難心理。學習上怕用功、怕動腦、怕發言、怕作業,上課打不起精神來,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沒有人約束,隨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小到課堂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熱情,總想逃避,參與意識淡薄。好像班級裏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沒關係,逃避一切,遊離於班集體和同學之外。

二、問題分析

我通過觀察、家訪、交談等各種方式接觸留守孩子黃某和他的家

人,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問題主要來源於三方面:

1、長輩關心不當。姥姥對孩子是打心眼裏愛,但是缺少嚴格的管教,凡事都遷就着孩子,導致黃某作業不認真完成,老師催促他交作業就抄襲別人的作業。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於家庭的這種特殊性,黃某自小和家長很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種粗暴的態度來處理事情。

3、內心深處自卑,由於他的成績一直不理想,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使他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願參加任何集體活動。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發現他身上的問題主要源於家長和他的懶惰和不自信,於是我決定從他的家長和本人兩方面入手採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我利用課餘時間和他的姥姥交談,同時我對黃某提出以下建議:

①在孩子犯錯時應該讓他接受正確的批評,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

②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他如何解決的辦法,先讓孩子自己鑽研,藉助字典、詞典這些必備的工具書解決,實在不懂的讓他問老師和同學,不能養成不做作業和抄襲他人作業的壞習慣。

③父母要經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經常給孩子打電話,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微小進步給予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齡人交往的快樂。

①利用表揚樹立信心。針對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給予表揚,讓他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樹立自信。

②針對實際,設立小目標。在孩子走出低谷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使他知道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學生最起碼的任務。

四、輔導效果

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1、雖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賴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2、他已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儘管他的作業書寫和質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時完成作業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3、經常能看到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潑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

五、個人體會

孩子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到給孩子自信就是給孩子成功的鑰匙,而孩子家長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爾基説過的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有信心轉變黃某,讓他健康茁壯地成長。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來關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r4n7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