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5篇)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5篇)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1

聆聽花開的聲音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5篇)

冰心説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走上三尺講台,實現兒時夢想的那一刻,我已深深懂得對學生要有一顆一視同仁的愛心,雖然剛參加工作的我滿懷激情,但是由於年輕氣盛加上缺乏經驗,面對班裏那些遲到早退不交作業打架抽煙頂撞老師的“釘子户”的時候,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總是容易焦慮、煩躁、有點想要逃避和放棄卻又不甘心,總是試圖用嚴苛的紀律去約束和制服他們,但往往鎩羽而歸,甚至適得其反。於是一次次硬着頭皮心頭籠罩着悲觀消極的情緒做着打持久戰的準備。直到一個孩子的出現讓這種壞情緒煙消雲散。

叫他小A吧,在鹽中的前兩年裏,小A一直是個神祕人物也是個知名人物,神龍見首不見尾,甚至很多他班裏的科任老師都沒見過他。雖然高一高二未曾教過他,但是對他卻早有耳聞,是的,不是遲到就是早退,上課玩鬧頂撞老師曠課更是家常便飯,用他自己後來的話説就是上學這麼多年幾乎沒有靜下心來聽過一節完整的課。果不其然,新班級成立的前兩週他一直沒來,期間我通過各種途徑打過許多次電話催他返校,每次得到的回覆不是生病了就是家裏有事,每次都説過幾天就回學校,但一直到放暑假也沒來。

終於,在8月中旬新學期開學的第一節課上,我見到了小A的廬山真面目,看着不像那種特別能鬧的學生,但是,人不可貌相,還是得盯緊點,我在心底這樣告訴自己。頭兩天,相安無事,但早操和課間操的隊伍裏從未出現他的身影。可能是我開學之初每晚預備課都會強調班級紀律尤其是請銷假制度,第三天的大課間他來找我請假“老師,我中午請個假”。我説“有什麼事嗎?”他説 “回家拿東西”。我説“都高三了,學習這麼緊張,需要什麼東西讓家長送過來吧”“家長都挺忙的,沒時間”他的語氣已經明顯有點不耐煩了。“好吧,請假的事一會再説,我怎麼發現你這兩天都沒跑操呢?”我問他。“我在以前班級就從來沒跑過,再説,跑操有什麼用啊?”聽他這麼説,當時我的心裏有一串大道理要講,但想了想,此情此景面對此類學生,這樣的話根本無濟於事還可能適得其反讓他更為逆反,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凍還得另闢蹊徑、從長計議。初次交鋒,算我敗下陣來。

隔了三天,晚自習的時候,他又來請假,還是那個理由回家拿東西,這次我先有點不耐煩了,強壓住自己的情緒説了一句“讓家長來接你”。他還是那句話“有事來不了”,我説“那不行,萬一。。。”。還沒等我説完,他像第一次請假一樣不耐煩的情緒又上來了,而且還説了一句“我都這麼大人了,能出什麼事呀?再説,要真出了事跟學校無關,跟你也無關行了吧?”雖然,他的這句話已經讓我心裏怒火中燒,但我還是微笑着對他説“你們不管多大,在老師和父母的眼裏永遠都是孩子”。不知是我的笑容讓他意外還是我的話觸動了他,他竟不好意思地笑着撓了撓頭説“老師,真的沒事,我家就在學校後面,

我讓我媽媽給你打電話吧”。最後這假還是給他了,我把假條遞到他手裏同樣微笑着説“路上一定小心點,注意安全,回家早點休息,對了,到家告訴我一聲”。大約十多分鐘以後,我收到一條短信“老師,我到家了,放心吧。老師,您也早點休息,謝謝您”。再次交鋒,我知道我贏了。

第二天的5點45的早操隊伍裏,我看到了他的身影,雖然沒有穿校服,但不知為何我的心裏還是有那麼一絲絲的感動而且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的政治課上他也不再只是趴着或是低着頭而是時不時的回答問題,雖然很多時候都不準確,但我還是抓住每一次可以鼓勵或是表揚他的機會給他信心。大約兩週以後,他開始交作業了,而且隔三差五就來問題,雖然很多問題都很基礎,但我每次都是耐着性子給他講鼓勵他,他也會跟我聊班裏的一些我看不到的事情還有很多班級管理的建議。而且我還利用它寫字漂亮的優勢讓他組織出板報,寫課程表和座次表甚至獎狀。慢慢地,他不光學政治了,語文、歷史、英語等老師也發現他表現越來越好,雖然他不是學生幹部,但他對班級工作的熱心程度一點也不遜色,不僅每天跑操而且還帶頭喊口號,早晚預備課帶領全班同學朗讀班級誓言背誦英語單詞,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班裏那些原先以基礎差聽不懂跟不上為藉口不交作業不學習的孩子也都漸漸進入狀態了,甚至原先了解小A的老師都驚訝於他的變化開玩笑問我“張老師,你對小A施了什麼魔法?”

是啊,我到底對小A施了什麼魔法呢?我也不知道。其實,我一直都把這歸結為自己運氣好,恰巧碰到小A自己轉變了,知道學習了,直到我看到小A寫的9月份月考總結。他是這樣寫的“高中就像一艘泰坦尼克,登上船,你會遇到很多人,窮孩子,富孩子,學習好的或者愛打架的,説不定JACK和ROSE也會出現在你的世界裏,於是一切變得浪漫。畢業那天,或許就是沉船的時候,這時候,你將再也見不到一些人,再也聽不到一些事,彷彿他們隨着泰坦尼克一起沉入海底,有些人你會一輩子記在心裏,或幸福或痛苦。但總有人在你落入冰冷的水中時温暖了你的心。感謝你,我的老師,是你温暖了我的心。這麼多年的學生生涯,我一直是反面典型,我已經習慣了老師同學的冷眼與嘲笑,習慣了在教室的角落裏扮演空氣的角色,是您,讓我知道被老師關心和在乎是什麼感覺,謝謝您,雖然我現在成績依然很差,雖然我知道要把自己從原來的環境裏徹底拉出來很難,但是,我想要改變就一定不會輕易説放棄,正如您所説——我們置身於一條很長很黑的隧道里,慶幸的是,在我們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有一絲光亮,這就是我前進的方向”。

小A的轉變讓我明白了,教師充滿理解和信任的語言似一股股清泉滋潤每位學生的心靈,會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正如泰戈爾曾説“不是錘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粗糙的石頭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對學生自尊的呵護,給學生以尊重,讓學生真正的從心靈深處感化和觸動,這才是教育對愛的詮釋。設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責和譏諷,又怎能換來“浪子回頭”的覺醒呢?是的,愛是一把心靈的鑰匙,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2

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 “曉之以禮、動之以情

我班有個學生叫李某。我剛接這個班時,他上課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要麼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念頭。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緻的女同學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對這個女同學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使其進步。這位同學滿口答應,並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教育他。有時,這位同學也會產生一些厭煩情緒,説他不太聽話,不太樂學……此時,我就跟她説:要有耐心,慢慢來。後來,他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鼓勵他們説,這也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這位同學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當起了值日生,勞動也更積極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會心地笑了。後來,有一次我找他談話時,他説:“老師,某某同學這樣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對得起她嗎?”我笑着説:“你長大了,懂事了,進步了。我真替你高興。”

在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績。我為了鼓勵他,獎給他一本日記本。獎品雖少,但能表示老師的一點心意。第二學期,他學習更努力了,在期中測試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績。

案例分析:

一、以人為本,付出師愛

作為一個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李某這樣特殊的後進生我放下架子親近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説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並改正錯誤。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説。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羣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讓李某同學與其它同學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學一起坐,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後進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後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李某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對自己的錯誤、缺點認識不足,對老師的批評

教育產生厭惡、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與他談心,與他交朋友,使其認識錯誤,樹立做個好學生的念頭;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編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業,讓他感到老師的關心、重視……用關愛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通過一年的潛心努力,精心轉化,終於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黃某同學搖身一變,由“搗蛋鬼”轉變為紀律委員,由後進生轉變為先進生!他無論在哪裏見到我,都會親切叫上一聲:“老師,您好!”我總是報之一笑,並説上一聲:“你好。”

在更新教育觀念的今天,作為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樹立信心進而達到育人的目的。願:我們攜起手來乘賞識之風,捧起關愛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種,使每一位後進生都能沐浴在師生的關愛之中,共同把後進生轉化成為先進生,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3

我16歲那年的一個早晨,父親説他要去一個叫米雅斯的村子辦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車交給我駕駛,但條件是在他逗留於米雅斯村期間我要替他將車子送到附近的一個修車鋪檢修。要知道,我當時剛剛學會開車,但卻極少有實踐的機會,而到米雅斯村有將近20英里,足可以讓我狠狠地過一把開車的癮。在修車鋪的師傅檢修車子時,我去附近的一家電影院看電影,我接連看了四部。出了電影院,我一瞧手錶,已經是六點鐘了。比我與父親約好的時間遲了兩個小時!

我知道,如果父親得知我是由於看電影而遲到,一定會生氣,可能因此就不再讓我開車了。於是,我心中編了瞎話,告訴他汽車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時間也相應的長了。他向我投來一瞥。“賈森,你為什麼一定要撒謊?””我沒有撒謊,我説的是實話。””四點鐘的時候,我給修車鋪打了電話,他們説車早就檢修好了。”我的臉頓時羞得通紅。我向他承認了看電影的事實,並解釋了決定撒謊時的想法。父親認真地聽着,臉上蒙上一層陰霾。

“我非常生氣,但不是生你的氣,而是生我自己的氣。我想,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我讓你感到對我撒謊比説實話更有必要。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這些年來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誤。”

不論我如何懇求,如何抗議,如何道歉,他都置之不理。父親大步踏上了鄉村崎嶇的泥路。我趕緊跳上汽車,驅車跟在他後面,希望他能回心轉意。我不停地央求他,不斷地自我批評,但均無濟於事。將近20英里的路程他就是這樣走過,平均每小時走了五英里。

看着父親承受着疲憊和痛苦,作為兒子,我卻無能為力,這是我生平有過的最難受的經歷,也是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課。從此以後,我沒有對父親説過一句謊話。

[教育智囊]:

什麼是有效的教育?這就是有效的教育!雖然它是一種懲罰,一種固執得有點極端的懲罰,不是温情,也不是暴躁,卻直擊人的心靈!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永遠不再撒謊,我一定會去用;如果有一節課可以讓學生刻骨銘心,一輩子難忘,我一定要上這節課。

這樣的課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多積攢一些,用一生的時間。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4

多一些瞭解 多一些幫助

案例:某天早晨,早自習前,七年級年級某教室。

老師:你的數學作業?

學生:急忙低頭尋找,翻了翻十分凌亂的書包,又找了找課桌

上胡亂擺放的一堆書,雙眼噙滿淚水,低聲説“我忘帶了”。

老師:一下子火冒三丈,嚴厲的呵斥道“你又忘帶了,你怎麼

沒把自己丟掉?”過了一會兒,語氣慢下來,説道:“給你媽打電話,讓她送過來。”(這已是他媽媽第三次送東西了)

學生:(打電話)媽媽,把我的數學作業送過來。在桌子上。

家長;不在呀?在哪裏?

學生:那你在牀上找一找,快點兒!

老師:等家長拿過作業來,你再上課。

評析:七年級年級某學生,12歲,膽小怕事,不多言語;丟三落

四,不會整理書包,東西放得雜亂無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手裏的小東西不斷;作業不能及時、完整地完成。

首先肯定的是:這是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沒有壞心眼,也不會

幹壞事。但他沒有好的生活、學習、聽課習慣。還處於國小貪玩,不注重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狀態。再加上他在家裏是獨生子,家庭環境也好。父母照顧比較周到,因此,缺乏自理能力,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覺得自己什麼也不需去想,家長會安排好一切。自己不用那麼辛苦的付出。

方法:

1、 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讓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他經

常拉東西,有時是作業忘在家裏了,有時是上課沒有書,剛開始為了節省他的時間,不耽誤他上課,我經常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送過來。但這樣卻無濟於事。到下一次,我讓他親自回家去拿。再下

一次,我還讓他親自去拿。有了這兩次,他明白自己必須每天親自整理書包,做到心中有數。孩子的自立能力需要大人的“放手”,我們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們力所能及地多勞動,勤動手。

2、 培養孩子的進取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勸告他要有努力方向,要立志有所作為。鼓勵他要向爸爸學習,以爸爸為榜樣。經過幾次和他交談,發現他是心理年齡小,家長也沒有正確的引導。於是,我和家長聯繫,讓家長多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故事,用自己對事業的進取精神去影響孩子,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讓他明白只有吃苦耐勞,有上進心,才能取得好成績。

3、 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讓他不忘作業,不拉作業,我讓他準備一個記作業本,每天放學時,我檢查他作業是否記得全面,完整。第二天,我檢查他的各科作業,經過一星期的努力,他能及時、完整地上交各科作業。我在課堂上採取一分鐘背誦、一分鐘讀書、一分鐘寫字的活動,每次活動都讓數一數,算一算,再讓他們自己算出晚上各科作業需要花費的時間,學生們有時會很驚訝,讓學生體驗“專心幹事情,就會有高效率”的道理。培養他們上課集中注意力,做事情要專心的好習慣。

班主任工作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免不了會對學生生氣,會訓斥學生。通過這件事,我明白,在批評學生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情況,因人因事,再採取具體的、合適的教育方法。那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5

“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個案分析

一、 個案基本情況:

(一)、姓名:羅傑

(二)、性別:男

(三)、年齡:13歲

(四)、班級:七年級131

(五)、輔導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7月2日

二、問題行為表現

(一)該同學成績尚可,但多動,玩心很重,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持久性。上課無法安靜的聽講,一旦沒有老師,更是手舞足蹈,下課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大鬧教室,一個人也能玩得滿頭大汗。無論什麼都能玩得興致勃勃,玩壞過教室的苕帚。

(二)沒有衞生觀念,倒完垃圾會把垃圾桶倒扣在頭上。驕傲自

滿,狂妄自大,對老師的批評如耳旁風,諷刺、嘲笑女同學,幾乎所有女同學都不喜歡他,男同學也對他不滿。任課老師經常到我處“告狀”。

三、背景資料調查

(一)家庭背景

父母的期望值很大,管教過嚴,母親脾氣急躁,在家幾乎不讓他看電視,禮拜天也不許出去,一直讓他學習,學過書法、繪畫。

四、分析診斷和對策

1.充分了解他的家庭情況,通過家長、同學日記了解他的個性品質、興趣愛好、生活狀況、學習情況、心理健康水平、身體素質現狀,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全面佔有材料。

2.該同學身上有不少閃光點, 作業完成很認真,從不馬虎。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繪畫,寫作,完成非常執著,這種時候能安靜的堅持很長時間,教師充分加以肯定,讓他的繪畫作品在班級展示欄中展出,在元旦晚會上讓他表演葫蘆絲獨奏,並特意説明他是自學材。讓同學們和老師對他有全新的認識,對他刮目相看。

3.經常和家長溝通,讓家長不要對他管束過嚴,適當給與自由。讓家長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和衞生習慣。不要只關心學習,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4.班主任給了他課代表的職務,培養他的責任心。使他的貪玩心減少一些。

5.及時地批評教育,告訴他什麼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對於他來説,道德品質沒有問題,只是不辨是非,不明道理,太幼稚。

最後,經過表揚和批評相結合的持續不斷的教育,該生的口碑轉好,老師們對他也有了正確地認識,他也逐漸成熟,犯錯誤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6

賞識學生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賞識的渴望。基於這種渴望,人總是喜歡

表揚和鼓勵。來自他人的表揚與鼓勵總會激勵起愉悦的性感體驗,使被表揚者信心十足。

我們班的馬帥同學,成績在班裏名列倒數第二,行為習慣上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是同學、老師都頭疼的學生。這學期學校給八年級的古中“學習特色班級”創建活動日評價表,要求每節課之後老師都要填寫,有時老師下課就忘記了,需要有個學生來管理這張表格,提醒老師填表。我把這個任務交給馬帥,想到他非常盡責,盡責到同學,老師每天都表揚他幾句。我也豪不吝嗇,適時地對他進行了表揚。馬帥這些天自信心明顯增強。也不再去幹那些不該做的事情,在各方面的表現也都明顯好轉,上課愛回答問題了。

馬帥同學的轉變讓我感到有一種收穫,一種成功,我想,如果每一名學生都在明媚的陽光中追求真知,奉獻愛心,實現自我,感受成功,老師都以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一名學生,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每個同學的閃光點,用喜悦的心情去讚許學生的每一份的成功,老師也會顯得輕鬆一些,學生也會快樂的成長。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7

40年前,我是一名師範生,走出師範的校門,便走進了國小,這一進去就是40年。40年來,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斷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塑造,這是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我熱愛和學生、青年教師在一起的生機勃勃的生活„„雖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覺得我的心永遠是年輕的。

這樣的精神世界驅動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廢,於是,我會為尋找孩子觀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專心致志地認別、挑選;我會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獲得鮮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時候,一個人在廚房裏練習“範讀課文”;夜深人靜之時,我進入教材所描繪的境界會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動,從而一個個巧妙的構思如湧之泉流瀉而出;課堂中,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一場大雪後,我又會興致勃勃地帶着孩子們去找臘梅,去看望蒼翠的“松樹公公”,然後和孩子們在雪地上打雪仗。當孩子們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們還要開心,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

我在讀師範時,認真學好各門功課,還認真學畫畫、練美術字、參加詩朗誦

會、創作舞蹈,我也很喜歡音樂,學指揮、練習彈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裏練彈琴,儘管蚊子叮,渾身是汗,卻樂趣無窮,整個身心都沉醉在琴聲中了。這些在我後來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當教師之後,我堅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園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的名家的詩篇,用優美的詩篇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優秀詩篇,就有厚厚的幾本。近20xx年來,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飢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還閲讀了許多中外教育家的論述及國外教學實驗的資料,做了不少卡片。學習對一個教師來説是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話來鼓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知識結構?

2、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能力結構?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的教育素養: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本體性知識,主要指學科專業知識;(即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識,指的是與教育有關聯的綜合性知識;(新的課程結構尤其強調教師應打破原有的學科壁壘,具備跨學科知識);三是條件性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也就是怎樣教書育人方面的知識。

2、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①信息能力

教師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指導學生去獨立地獲取知識。(指蒐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這是教師職業的一種新的能力,將廣泛應用於課程整合和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②教學能力

駕馭教學的能力,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等。

③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這是教師職業能力一個重要的方面。(還有肢體語言,音像訊息等)

④組織能力

組織和管理能力是教師職業的重要能力,許多案例都會涉及這方面內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時也包含一種擴展的專業知識能力(此外,還有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程整合能力,與原有的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相比,現代教師將更富有創造性,不僅會教書而且會編書,現代教育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8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説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u>

説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説其實不能説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説這説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説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説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説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説,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

有人説讓他們閲讀,看書,其實在國小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閲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9

張某,八年級五班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興趣和求知慾,缺乏進取心,放任自流,貪圖玩樂,迷戀電腦遊戲。性格倔強、固執,但又有惰性心理。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自由散漫,喜好標新立異,日常行為習慣欠佳。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經過多次與他交談,以及從其他學生處瞭解到他的後進問題來源於內因和外因國中問題學生轉化案例百科

之所以成為後進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時候,父母經常爭吵,後父母離婚,他被判給了父親,父親不太管他,因此導致他形成了種種惡習。由於他一直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抱怨,自己的行為、學習成績得不到改進,久而久之產生了自卑心理。內因是,雖然接受能力並不弱,但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不感興趣,基礎較差,怕苦畏難,缺乏進取心,貪玩難以自控,形成了學習成績差。

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是會從“問題學生”的行列中走出來的。因此,我想方設法開導他,引導他,使他儘快走出“問題學生”這一行列。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10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着什麼,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你們在幹什麼?”

“聽螞蟻唱歌呢。”學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

“胡説,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嚴厲的斥責讓學生猛地從“槐安國”裏清醒過來。於是一個個小腦袋耷拉下來,等候老師發落。只有一個倔強的小傢伙還不服氣,小聲嘟囔説:“您又不蹲下來,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螞蟻唱歌”,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

1、教育觀:

要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

2、學生觀:

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於每一個學生。 師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圍繞該教師的行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1、“聽螞蟻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與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師要善於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關注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聽螞蟻唱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教師要尊重並保護孩子的興趣與想象。)

2、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着什麼,處於其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要善於保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該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胡説,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師生要平等相待,教師不能以權威壓制學生。)

4、小聲嘟囔説:“您又不蹲下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要和學生實行等距離教學,“請你蹲下來和學生説話”“請你走下高高的講壇”)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11

改變學困生不寫作業的習慣

我班的趙雨晴同學是一位熱愛勞動、遵守紀律的同學,但該同學從國小起就形成了一個不寫作業的習慣。升入國中後,語文、數學、外語等各科代課教師經常反映,該生經常以種種理由不寫作業,屢次勸説也無效果,一切照舊。聽到這些後,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思考,開始採取以下辦法,逐漸來改變其習慣。

一、與家長聯繫共同督促。在聽到各位代課教師的反映後,首先與該生的父親聯繫,向家長詳細瞭解了該生以前的狀況,得知該生國小時就是這樣的習慣,家長也頭疼。對此,我與家長達成協議,每天晚上溝通任課教師當日留作業的情況,由家長及時提醒並督促孩子去主動完成。

二、讓學優生結對幫扶。同齡人間相互溝通會更加容易和融洽。鑑於此,我從班中選擇時文慧、原義萌兩位能與其説得來且成績優良的同學,與其結成幫對子。每天由這兩位同學在課餘時間面對面幫助該生解惑釋疑。每天晚上通過電話,主動問做作業時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解答。

三、幫助樹立學習責任感。為了讓該生能儘快改變原有習慣。我在指定小組長時,把她推上去,每天她所在的小組的作業,由她負責收起來送交課代表。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她自己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趙雨晴同學發生了很大變化。原先幾位反映她不寫作業的教師,現在説的少了。我又在中間抽檢過幾次,雖然偶爾有一半次有漏寫或寫不完整的現象,但與過去相比,已發生了很大轉孌,事情很顯然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相信,再以時日,堅持不懈,創新方法,趙雨晴同學一定會改變過去的習慣,和其他同學一道共同健康成長。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12

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是對祖國、師長、父母、朋友真摯的愛,愛是教育的根本。夏丏尊先生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低眉靜思,在這一年級班主任工生活中,只有自己緊緊拽住一顆真摯不滅的愛心,才能演繹出我教師生活的精彩,才能有説不完道不盡的幸福的案例。

一、基本情況

劉林森性格孤僻,經常和班上的同學打架,作業速度慢,沒有人監督就不動筆寫。寫字潦草馬虎,(認不得幾個字)課堂上不是發呆就是影響周圍的同學上課,如:突然發出一些奇怪的叫聲或者爬到地板上學狗爬等,老師越是去制止他他越是得意。班上的同學都不喜歡和他玩,有的同學還嘲笑他傻,他自己也説自己傻。不會聽課,所以是裏學習困難的學生之一。如何幫助他改變學習態度和這些怪異的行為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性格孤僻,不喜歡和班上的同學玩,但喜歡打人。如果有人逗他,他就會打人家。學習習慣差,課堂上需要動筆寫時,他不是不見鉛筆就是筆沒有削好。上課不聽講,容易發呆走神,各項作業從來不能按時按量完成,作業書寫潦草馬虎。長此以往,他的成績就越來越差。上課就更沒有精神了,所以時不時的還會突然發出一些奇怪的叫聲,或有時趴到地板上學狗爬。考試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差,經歷的挫折多,失敗也多,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中。這樣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劉林森從小和母親在農村老家生活,爸爸和兩個姐姐在南寧生活。上國小的時候才和母親到南寧來生活,一年級下冊父母鬧離婚,爸爸外出不歸,媽媽把小孩留給叔叔和舅舅看管,然後出去找劉林森的爸爸。孩子往往因為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這些心態如不及時糾正,久兒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加上,舅舅和叔叔不敢管他,也沒能及時的輔導他的功課。孩子過重的壓力未能達到老師的要求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形成不安、孤僻、浮躁、離羣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過了幾個星期,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孤立,以及家長的不滿和不理解。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

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你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措施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生活都有損害。那麼,究竟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的評價自己呢?

1.增加關注,給予肯定。

每個人都害怕孤獨,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平時我就多有意識的關注他,盡力去發現任何值得關注的地方,盡力去發現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上課要求學生跟讀時,我會經常用眼神示意他跟我讀,只要他一張嘴,我就送出我微笑給予肯定和鼓勵。經常設問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來回答,只要他能站起來回答我都表揚他。如果答得對,全班同學表揚他,答錯了,我會説,“不要緊,聽聽別的同學怎樣想”然後請他重複一遍,接着肯定他學會傾聽了。就這樣經常在全班的同學面前表揚他進步了,課堂上學會聽課了,作業能交了等等。每天利用課餘時間和他交談,“今天上午你表現得很棒,今天下午繼續好嗎?”等等。

2.激勵教育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要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被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學生智力正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為了去除劉林森的這些怪異行為,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我在課餘時間有事沒事就找他閒談,和他一起跳繩、玩腦筋急轉彎等。讓他感覺到老師就是他的好朋友,讓他先喜歡上老師,然後喜歡上老師的課,聽老師的話。上課從來不公開點名批評他,發現他有所進步及時表揚他,還經常用眼神鼓勵他,常在班上説:“大家看,今天劉林森坐的真好呀!今天劉林森的字寫的有進步哦”等。漸漸地我發現他開始“關注”我了,課間有時會主動來到我的跟前和我聊天,課堂上趴到地板上或突然亂叫的怪異行為沒有了。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劉林森能有這些怪異的行為舉動大部分是由於家庭的變化造成的。也許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周邊的人關注他。因此,我常與家長聯繫,每天他叔叔或舅舅來接我都會把他當天的在校的表現及出現那些問題詳細地告知家長,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温馨的家庭氣氛,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儘量發現他的閃光點,及時的肯定他。 在家裏得到的表揚告訴老師,在學校的到的表揚告訴家長。在評價中,劉林森從他人那裏得到了肯定和滿足,也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努力,劉林森各方面都有進步了。課堂上已經沒有再發出奇怪的叫聲,也不趴地板了。有時候可以主動起手回答問題,作業大部分可以自覺完成,成績也在慢慢地提高。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做作業比以前自覺了,

還主動拿作業給家長檢查。媽媽知道孩子的變化後,沒過多久就回家了。

五、小結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一但缺乏愛、缺乏被關注就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孩子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做出偏激的行為等。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關注,讓他感覺到温暖,讓他覺得身邊處處都有愛。讓他們覺得“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看到劉林森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愛是多麼的偉大,激勵對學生來説也是多麼的重要啊!因而,對象劉林森這樣的學生,我們老師要做到不嫌棄,不放棄,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不良的表現上,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地打開自己的心結,正確地評價自己,使自己融入到集體當中去,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因此,老師因做學生學習、生活、心靈的導師,做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引路人,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用愛心,恆心,和耐心對待“問題”生,使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不但始終沒有放棄,而在堅持不懈地努力,對他們有信心,給他們從新開始的機會。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13

學生小田,老師,家長都反映他是個“不開竅”的孩子,一道應用題,老師課堂上講過,家長又複習過,可做起來就是錯誤百出,一到考試就更不行了,別的同學背課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讀了好多遍,還是記不住,丟三落四,常用字常會錯,漸漸地學習提不起興趣。

簡要分析:

“不開竅”只是一個通俗的説法,揭開它的面紗其實都與心理因素相關,當學生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不可不考慮:是不是存在學習心理問題?在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一定要設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孩子做事丟三落四,對老師、家長的某些要求置之腦後,學習內容難以入腦,並非是頭腦、智力的問題,而是他在記憶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時茫無目的,不知道記什麼,記了有何用,記多長時間、多少內容;記憶時不講究方法,或死記硬背或支零片斷地記憶„„

方法:

1、教會小田記憶的技巧與方法,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即把記憶內容編成有趣的生活現象,讓他樂於記。

2、培養小田良好的思維習慣,獨立、靈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維。3幫助小田樹立自信心,經常是人云亦云,總懷疑自己是錯,永遠也品嚐不到學習的成功和甜頭,再之家長切不可以“笨蛋”批評、責罵他,這樣使他對自己自暴自棄,不再努力,設想:思維之泉缺乏了內部動力,是不可能充分噴湧的,多給小田一些鼓勵,“試試你一定能行”,“啊,你進步了!”„„變“你能行”為“我能行”。

在組織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常常會看到以下現象:

(一)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前後桌的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二)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或者該問題來自學生)後,教室裏立即一片嗡嗡聲,感覺小組內每個人都發言;一兩分鐘後,教師喊“停”,請小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來發言,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覺得‥‥‥”“我認為‥‥‥” 請運用現代教學理論,對以上現象分別作出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課程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關知識:

(1)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首先,合作學習的成員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互促關係。(相同的權力和共同的責任)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動機。其次,成員個體通過向他人闡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過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質量,又觀察到他人的思緒過程,從而進行較準確從中學習有效策略。第三,重視學生彼此間的人際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

(2)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①組建是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所謂“組內異質”,是指合作學習小組在結構上體現班級的縮影,學生按性別、學生成績、個性特點、家庭和社會背景、守紀狀況等方面的合理差異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組間同質”是指各小組的總體水平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賽。(異質分組的形式)

②每小組有一名小組長,負責活動有序開展。小組內的的各種角色要定時進行輪換。(領導者、激勵者、記錄者、檢查者等角色要定時進行輪換)

③小組合作學習要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小五年級的七字訣:聽取發言不插嘴,分析比較求領會;説明理由要充分,啟發大家同思考;求助別人心要誠,注視對方稍欠身;反思敢於承認錯,肯定別從學着做。)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以上現象分別作出評析。”

(1)“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異質分組”的原則;

(2)“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或者該問題來自學生)後,教室裏立即一片嗡嗡聲,感覺小組內每個人都發言;”

(小組活動缺乏一定的規則,簡單地講就有“你説—我聽”這一典型的策略)

(3) “一兩分鐘後,教師喊“停”,”(學生缺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一、兩分鐘的討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4) “請小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來發言,”(角色要輪換擔任);

(5) “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覺得‥‥‥’‘我認為‥‥‥’”(學生自我意識過強,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

小李,國小三年級學生,在幼兒園裏就比其他孩子明顯好動,上國小後,這種情況有增無減,主要表現在:上課時不遵守紀律,坐不了多長時間就晃動椅子,經常惹周圍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課餘活動愛搞“惡作劇”,在家表現得任性、衝動,稍不順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滾,此外精力特別充沛。

評析:

多動症的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時候也是短暫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轉移,多動是該症比較突出的症狀之一,“多動”不僅是活動過多,而且活動時動作不協調,學習困難,任性衝動情緒不穩定均是症狀之一,而且老師反映,小李腦子並不笨,當他專心時比一般同學學得還快,就是因為好動分心,使得學習成績只能屈居中游,縱上所述,小李具有較多的多動症表現,但是,具有較多的多動症表現並不一定説是多動症

方法:

1、對於好動的孩子,老師最需要的是愛心、關心和耐心,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耐心糾正孩子的好動行為。

2、糾正中要堅持下面鼓勵,積極強化,當孩子有一些自制行為的時候,當孩子能持續一定時間穩定注意的時候„„老師要及時肯定,並循序漸進對孩子提出要求。

3、讓孩子適當進行一些手腳協調、左右手協調、手腳與身體其他部位協調之類的活動,對糾正孩子好動行為有明顯的效果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14

[案例描述]一次公開課過後,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為獎勵發給同學們,然後對他們課堂上踴躍的表現給予表揚。從這以後,我漸漸發現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説:“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後,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 詢問,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後對母親説:“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課表現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現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牀頭,誰都不準碰。他説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案例分析]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讚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裏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榮譽也將一直激勵着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 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國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15

[案例描述]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髒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於耳。吸煙後,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後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説髒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後果,做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案例分析]: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着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於“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不過是為了不讓學生弄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化成 給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着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於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wkvp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