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通用5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通用5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篇1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羣體,特別是處於國小學習期間,他們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卻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在學習、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照顧,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只有我們教師樹立愛生如子、親生如女的思想,並以此行動,才能幫助這些兒童正確認識自己,減少自卑感,樹立自信,獲得成功。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通用5篇)

一、案例的基本情況

姓名馮某某,性別,女,出生年月: 20xx年7月,學校:魯山縣讓河第五國小。學習成績中下。家庭中的角色:家中共兩姐妹,姐姐在上大學。

案例的家庭情況:來自普通的家庭,上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50多歲的奶奶住在一起.,一年才回來一兩次,在家呆的時間不長,回到家中對她的關心也不夠,對她生活和人際上關心甚少,反而經常問她的學習情況,她感覺不到父母的關心,經常感覺自己被忽視,感到自卑,壓力也越來越大。

父母均為農民,都是國中畢業,家庭中等收入。教育方式為 放任型和溺愛型;對孩子的期望是希望她能考上重點高中,在親戚面前爭光。

二、案例心理的研究

她是個很內向,很孤僻的女生,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説話。在老師同學面前不苟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是把頭埋在抽屜底下,也不專心聽講,老師提問時總是低着頭,要老師再三鼓勵才敢起來回答,起來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只有她自己可以

聽到。平常獨來獨往,課間休息也孤獨自處,沉默寡言,很不合羣,經常坐在位子上,不跟其她同學接觸,其她同學過來和她講話,她只是點點頭,目光從來不敢和對方接觸,老師和她講話,她也只是低着頭,不敢抬頭看老師,老師問她問題她也不回答。在關鍵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 家人對她的期望高,內心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一年級的時候父母親就不在身邊,每天上學看到其她同學都有父母接送,聽到他們在課後談論他們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帶他們去什麼地方玩,給他們買很多東西,心裏既羨慕又嫉妒。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內心跟其他同齡孩子不一樣,缺乏自信,不願與人交往,缺乏交往技能,內心孤僻,感受不到父母對她的愛,感受不到温暖,內心變得越來越冷漠.無論上課還是下課都不願與同學交流,對老師和同學產生了排斥心理,把自己封閉起來,變得越來越自卑。

三、案例原因分析

(一)個人因素

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恐懼聽到同學們提到自己的父母,又怕同學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嘲笑她,變得越來越自卑,在大家面前不苟言笑,學習習慣不好,上課不認真聽講,容易走神,自己做自己的事,老師課後佈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做完,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説,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難體驗到勝利的喜悦,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家庭因素

父母長期在外,很少打電話回來關心她,即使打回來了,更多的是關心她的學習,看到其她同學都有父母的關心,自己很自卑 。而奶奶則很溺愛她,什麼事都隨着她,對她很放縱,什麼事都幫她做好,家裏的事情都不用她做,長期如此,她的生活就不能自理,看到其她同學都在討論自己會做什麼,她就很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事都不會做,越來越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自卑、孤獨、離羣等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三)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老師對她不夠關注,和她接觸很少,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使她感覺到自己被忽視,間接影響其她同學對她的評價偏低,有時會受到同學的排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他們當中,長期如此,她便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慢慢地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越來越不自信,自卑感就慢慢地佔了上風。

三、教育過程及有效方法

對於這類留守兒童,國小一二年級是最需要父母關懷,父母愛的時候,從小失去父母的愛,心理就有了缺失,要改變這些孩子的交往問題,首先父母應多給予關注,給予愛,可以採用學校和家庭配合的方法改善他們與周圍的關係,特別是應注意融洽他們與親人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滿足他們歸屬與愛的需要,讓他們感到家庭和班集體的温

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備心理,能夠接受別人與她交往。同時要注意讓他們擴大交往範圍。當他們能夠接受別人與她交往時,要給予強化鼓勵,並幫助他們主動與別人交往,逐漸擴大交往範圍,讓他們走出封閉的自我,多與性格開朗的人交往, 讓他們變得開朗起來,多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

我採取了以下有效方法教育幫助:

(一)、我和她的班主任説了這件事,也瞭解了她的一些情況,並在上課和課後給予她關注,陪她一起玩。在每次的上課中,我都會特別關注她,前幾次發現她都不舉手,我很想叫她起來回答,但又怕如果她不會回答,傷害了她,就不敢叫她,偶然的一次,我提問了一個問題,她竟然舉手了,我馬上趁這個機會叫她起來回答,她回答得很好,聲音也非常響亮,我藉機對她大家表揚,告訴她“你是最棒的!你能行!”那次我看到她露出了一絲微笑。以後的上課過程中,她都會頻繁舉手,每一節課我都有叫她起來回答,並讓全班同學關注到她。,讓她慢慢地樹立自信,融入到集體中。

(二)、在傍晚放學的時候,我陪她走出校門,在校門口遇到她奶奶,趁機瞭解了她的家庭情況和她在家裏的情況,並通過她奶奶和她的父母取得聯繫,並説了她在學校的一些情況,並和她父母商量,多與她聯繫,多關心她,多抽空回家看她,多與她奶奶聯繫,及時瞭解孩子、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通過溝通疏導孩子心理,用愛來引導與她人交往,培養與她人交際的能力。

(三)、我和她的幾個好朋友帶動班上同學在課間主動找她聊天、

交流,解決她生活學習上的困難,經常找她進行談話,詢問生活以及學習上的一些困難和出現的問題,並及時進行溝通,並讓她家附近的同學和她一起學習、玩耍,充分讓她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心理狀態,讓她感覺到集體的温暖和關愛,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她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課堂上有意識地提一些適合她的問題,多給予鼓勵,增強自信心。

通過我們共同努力馮某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

一學期後,她改變了很多,上課坐得很端正,很認真地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主動與同學交流,一起聊天,一起看書,據同班同學反映,她上課很積極,成績也很好,在班上屬於中上水平。與她家長聯繫,發現她進步很大,比以前自信多了,能夠主動地參加課外活動,與人交流,不像以前那麼自卑了。

作為國小老師,面對馮某的改變,我更加認識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此,針對馮某這樣的留守兒童,老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應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優點和特長,找機會放大他們的優點,使他們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結,正確地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到大家的温暖。農村留守兒童,尤其是留守小學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缺乏自信,經常感到自卑,我們要讓他們感覺到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足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相

信自己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關心農村留守兒童,讓這些弱勢羣體得到應該得到的關愛,讓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驕傲。大家行動起來吧,人人為留守兒童現出一點愛,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篇2

樑業聖同學是我校二年級學生,他從小得不到家長的呵護,稍有錯誤就受到家長的訓斥打罵,久而久之,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説,他越煩;你越打,他越硬,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交流,不能溝通。7歲那年,他因為要去廣東打工的父母與爺爺奶奶鬧了意見而被寄養在姑媽家,並在那兒讀書。過了一年,父母又與姑媽鬧翻了,又把他託付給外公外婆,就這樣他成了我校二年級的學生。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顧孫子孫女,又要照顧外甥——他。在這種情況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這種心態帶到學校,經常和同學發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靜,經常無故曠課,成績始終無法提高。有時還同老師頂撞„„老師進行多次家訪,也毫無改變之心。

分析:

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若沒有足夠的關心,就可能使他產生牴觸心理,他們仇視父母,與老師作對,甚至在同學身上尋找報復。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應先拉家常,談談自己的過去,不論成功還是失敗,甚至有時還抖抖“醜事”,縮小心靈間的距離,並做到心平氣和,以誠交流。和這樣的學生談心,我們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對不對”等話語。如果贏得他的一句“老師,我和你好相似”,

説明他把你當成朋友了,把你當做可以傾述的對象,那麼以後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當他們犯錯時不要當眾批評,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轉化工作的難度。

三、把他們身上的“俠義”之氣激發出來,讓他們時時刻刻為你着想,為他的朋友想着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篇3

學校:高壩中心國小 姓名:宴 冰

性別:男 年齡:十二歲 班級:五年級一班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經常不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有依賴和惰性心理,有時愛拿家中的錢物。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親常年外出打工,母親文化水平低,僅上二年級,對兒子疏於管教。

三、調查訪談結果

通過調查、家訪和對其本人的訪談,我瞭解到他在家裏是獨生子,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其母親是一個文化素質較低,只上了國小二年級,對兒子的管教疏鬆,也不知如何管教,隨着兒子的漸漸長大,一些壞習慣也越來越多,其母親也感覺對兒子無所適從,也有願與老師溝通。由於家庭監督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就養成了他的惰性,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臵的作業能拖則拖,多一點也不想做。由於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不斷滑落。粗心馬虎,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由於知識掌握不牢。就極易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加之部分學科的老師對他採取訓斥等過激的態度等,使他開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宴冰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多次家訪,與其母親進行溝通,温和的態度,耐心地説服,使她認識到,教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她的兒子着想,孩子如果現在管不好,將來後患無窮。真心相勸,其母親也理解了老師的一番苦心,主動與老師交流,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她進

行了傳授,並讓他的媽媽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爭取到了家長的配合,這是一次好的開端。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保護其自尊心,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宴冰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兩個月的瞭解及教育,宴冰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宴冰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門功課,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篇4

有教育家曾經説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温暖和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

在我們班裏,有一個好動的學生,他叫鄭鵬瑞,他人長得瘦小,好動愛講話。人很聰明,但是上課的時候總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時一個筆頭就能玩大半節課。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學換了又換,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開始不同程度地違反課堂紀律、影響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和情緒。他對任課老師的批評教育非但不能謙虛接受,而且還處處找藉口,刁難老師。任課老師經常向我反映他的不是,也許因為我是班主任的緣故,在我的課堂上他還算能夠“識相”。

我利用課餘找他談話,而他總是這裏答應改,轉頭又管不住雙手。有時趁課任老師上課,我到班裏聽課,他也能認真地聽講,不過最多十幾分鍾又開始動了。我也找家長多次溝通,共同教育,也無濟於事。 有一天早上正上着課,我發現他在一張廢紙上畫畫,儘管他這樣做不

對,但畫卻畫得相當不錯。抓住這個機會,我就讓他展示自己的畫,同學們都認為畫的不錯。跟着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時間,他每天都認真地做作業,我及時表揚他。

還有一次,班裏大掃除,他非常積極,搶着拿掃把打掃清潔,並用抹布把自己座位的周圍打掃得很乾淨。我立刻就在班裏表揚他,要同學們向他學習,看他多會勞動啊!打那以後,他扔垃圾少了,有時還看見他自覺地撿地上的垃圾。課間也沒有和同學追打了,並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後來,我又讓他做了紀律小衞士,他非常開心,看到老師如此器重自己,學習勁頭更大了,成績進步神速。

由此看來,只要給“問題”學生多一點的關注,讓他們的“閃光點”發光,使他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還有就是不要吝惜我們老師的讚揚之詞,有問題及時處理,有了進步更要及時表揚。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更渴望得到表揚,這會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增強信心。轉化一名後進生可以帶動整個班集體的進行,所以其意義非常重大。

班主任工作雖然辛苦,但是不枯燥,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各具特色、鮮活的個體,特別是幫助那些所謂的“問題孩子”走出“問題”陰影,那種勝利的喜悦、獨有的享受,只有做班主任的才能感受到。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篇5

案例一:班級有1名學生,開學的每次收費總是拖落到最後,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遲遲不能結賬。問起原因總是説忘記帶了。

案例二:李同學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每次回答都是落家裏了。經過進一步調查,原來每次都是沒有完成作業。

這是我開學兩個星期遇到的兩個典型案例,類似事件不勝枚舉。對此我感到深深的憂慮,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學生説謊可以臉不紅心不跳?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學生丟失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誠信?我們應該怎麼幫學生找回誠信?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尤其是我們學校以及家長。

第一、什麼是誠信

什麼是誠信?根據《説文解字》的解釋:“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誠”通常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信”通常表現為講信義、守信用、重承諾。“誠信”的含義,就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從而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誠信”,是人的內心狀態,不僅本身是一種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質的基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誠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各階層所推崇;誠信之光始終普照着人類從矇昧走向文明。

第二、誠信的重要性

孔子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國小生處於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教育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尤為重要。教育學生要保持言行一致,不説謊話不作弊,借東西及時歸還,做的知錯就改。

第三、國小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上課不專心,課後作業不認真完成;

2、 借東西不歸還,答應別人的事不能兑現;

3 、做錯事,犯紀律,不敢面對現實,隱瞞事實真相,編造謊言,拒不承認錯誤。撒謊編各種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解。

第四、國小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其一,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毒米毒酒毒奶粉事件不斷,企業惡意逃避債務,做假帳、假證書„„層出不窮,虛假廣告、虛假新聞屢禁不止;價格欺詐隨處可見;人才市場有假文憑,體育界有假球黑哨„„

其二、家庭原因的影響。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視或根本不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少數有的家長全然不管學生的一切,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有時甚至把錯誤思潮帶回家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孩子涉世之初,父母親往往“諄諄教誨”:“社會複雜啊!老實人要吃虧的!” 也有的家長自己不誠信。例如,家長本來在家幹私活,卻給單位打電話請病假,等等。甚至有的家長也在“教”孩子撒謊。

其三、認知與行為的脱節。高年級國小生都知道做人要誠實守信的道理,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不去做,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如許多學生對《中國小生守則》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體現在行動中。有人在場與無人在場不一樣,在校與在家不一樣,在班主任老師面前是一套,在任課老師面前另一套。

第五、誠信缺失的危害性

“狼來了”的故事,在我們這一代孩提時已深入人心。它告訴我們説謊的就要付出代價。 言一朝不信,人就會失掉立身之本,企業就會失掉生存之根,

城市就會失掉髮展之機,國家民族就會失掉興盛之源。老子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誠信是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道德基礎。一旦誠信缺失,社會上便會欺詐成風,市場混亂,道德淪喪,人心惟危。誠信的缺失,將會影響社會的發展,阻礙人類文明的進程。

第六、如何加強誠信教育

(一)以身作則,身正為範

身教重於言教,古今中外的事實都證明了: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中國古代教育中注重的身教就是提倡為人師表。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躬自厚而薄於人”的品格,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其“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高尚的靈魂塑造另一個高尚的靈魂,用一個誠信的人格塑造另一個誠信的人格。教師無言的誠信人格感化,遠遠超過刻意的“教育”。

(二)正面教育、營造氛圍

“立身處世,誠信為本”。我國自古就有“禮義之邦”的美譽。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説做人、做事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產生了。要發揚這一中華傳統美德,學校就要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全校師生都認識樹立誠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氛圍。

(三)巧用激勵,推動教育

結合班隊會活動課,有針對性的開展誠實守信教育。選出誠信小標兵,讓學生學習身邊榜樣,從我做起。誠實守信。

陶行知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教育他們從小養成"誠信"的道德品質,從自身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z7rq6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