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7篇)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7篇)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

—讓我們牽手,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

案例產生的背景:

當前,我國幼教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時代要求幼兒教育的目的應由只對幼兒傳授知識技巧轉向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上來。然而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育,它是幼兒園、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

我班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關注,物質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會很高,否則適得其反。幼兒不僅要有一個充實的物質環境,更需要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因此,我們在家長工作中,積極從情感入手,主動與家長聯繫,真心、真實的去幫助家長解決教育上的難題,共同關心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達到同步教育。 案例實錄: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愛。有一天,她神情憂鬱,不愛吃飯,不想參加遊戲。當我蹲下去,同情的問她的時候,她的大眼睛迴避了我的目光。我説:“好朋友,看到你的這個樣子,我的心裏好難過。你有什麼困難,請告訴我,我會幫助你的”。她“哇”一聲撲進了我的懷裏:“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不要我了。”“不會的,老師來幫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親談了很久,她淚流滿面。我幫助他,分析它們之間的“戰爭”,只是一些瑣事的積累和誤會。我説:想想你們戀愛的情景,希望你冷靜一下,重新開始。由於你們的爭吵,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大的創傷,孩子會因為你們的不和睦而變得鬱鬱寡歡”。我又説:“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為孩子負責,因為我實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張痛苦的小臉”。事後,我又勸孩子的父親,要他學會體貼妻子,關心孩子,擔負起做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我用心觀察佳妮父母的情況,隨時做一些工作。為此我設計了兩次聯誼活動——“全家長”節目。通過這個節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動,關係有了很的大好轉。“五一”前我問佳妮:“老師一看見你那快樂的小臉,就知道爸爸媽媽和好了,是嗎?”她説“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電話給媽媽,説媽媽過生日時,爸爸要送她一條漂亮的項鍊。”噢,多麼真切的希望和燦爛的笑容呀!兒童節後,佳妮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到我的身邊説:“爸爸、媽媽帶我去兒童遊樂場玩了。”那神情令我無限的欣慰和輕鬆。我為又一個家庭恢復了往日的温馨,為又一個小朋友綻開了笑臉而高興。

之後,我又在班級舉行了繪畫比賽,題目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顏六色的畫筆繪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圖畫。他們都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畫得非常漂亮。然後,我把這些作品佈置在活動室中,請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欣賞。這次活動同時也是一次親子活動,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同時使家庭更加温馨和諧。

是孩子把老師和家長緊緊連接在了一起,又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促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案例分析及反思:

幼兒園教育是多層面,多元化的綜合系統工程,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密切結合的綜合整體,在實踐中,我們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幼兒良好的素質培養,單靠幼兒園老師教育而得不到家長的密切配合,將流於形式,成為空談。家庭環境、家長素質、家庭成員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其滲透性之強,影響之大是不容忽視的。

通過李佳妮小朋友的事情,是我深切感到一個完整温馨的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多麼深的影響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責任觀察,注意每一位幼兒的情緒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與孩子溝通,並與家長取得聯繫,想辦法幫助解決問題,令孩子恢復天真、活波的精神狀態。作為家長,要配合幼教老師的工作,共同為誘餌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生長環境。

家園手牽手目的就在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家長和老師有共同的責任感,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落實到“提高幼兒教育”的目標上。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2

學會愛

獨生子女的現狀,造成了絕大多數家庭把幾乎所有的愛和關注給予了孩子,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由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着他轉。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辦代替,並且認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父母親無原則的愛,客觀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習慣,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去愛別人、關心別人,更無法體會到愛別人的樂趣。

在我們班,就有很多這樣不會愛的孩子。在幼兒園裏,他們並不讓人覺得是個不會愛的孩子,但在家裏就是一個十足的小霸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誰都不怕,反而是他們千方百計的依着他,怕他不高興。

案例過程:

一、翔翔的奶奶來接他了,本來翔翔是很開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問奶奶:“帶什麼好吃的了?”奶奶説:“呀,今天來的匆忙,沒有帶。”翔翔的臉立馬多雲轉陰,奶奶呢,則對着孫子點頭哈腰„„

分析: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種各樣的愛包圍了,孩子沒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會體諒父母,只會埋怨。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嗎?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他又會去愛別人嗎!適當的對孩子説“不”,其實是對孩子的愛。

二、今天是笑笑媽媽來接她的,媽媽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太好,笑笑説放學了要去超市,媽媽説:“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沒想着媽媽的身體,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結果,媽媽還是答應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裏,父母把孩子愛的機會壟斷了。如:爸爸下班回來了,孩子想給爸爸掛衣服,放東西,可是爸爸説:“算啦算啦,你還小,自己去玩吧!”孩子處於萌芽狀態對別人愛的意識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擋了回去。因此孩子變的愛不愛別人無所謂,不再關心別人,也不懂得愛別人了。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可憐一點,多給孩子一次對他人施捨愛的機會。

反思:

在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對人友善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其感受行為的積極結果。有一些孩子很有愛心,對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別人,有好玩的先讓給別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了總能主動地去關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關心,得到的卻是消極的結果,如:自己總也玩不上喜歡的玩具等。時間久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有一種“好心沒好報”或“吃虧”、“窩囊”的感覺,以後就不再願意這樣做了。這時,需要成人,包括家長和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積極肯定孩子的友善、關愛等行為,並在同伴面前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孩子知道這樣做父母、老師、同伴都很喜歡,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這樣,孩子體驗到積極的行為結果,其良好的行為才可能得以保持。

一個會愛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樣一個人關愛別人、關心他人的過程中也同樣能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讓孩子學會愛,比學會更多技巧更重要。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3

于越是從別的幼兒園轉到我班的新生,第一次與幼兒見面時,我記得她就躲在媽媽的背後用膽怯地眼光偷偷地看着我,當我看着她時,她又迅速轉移了目光,她媽媽忙解釋道:“這孩子就是這樣,特別膽小。”我笑着對於越説:“沒關係,過一陣子我們熟悉就好了,對嗎?”于越依舊一聲不響地躲在媽媽身後,可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情況還是沒什麼好轉。

實錄一:户外活動時,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玩着“貼人”地遊戲,只有于越一個人站在一旁看,有幾個小朋友都跑去邀請了,有的説:“于越。你也來 一起玩,很好玩地這個遊戲。”有的説:“于越是不是你以前沒玩過現在不會玩呀,沒關係,我們和你一起玩好了。”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課于越依舊時不理不睬的站在一邊。

實錄二:午餐時其他小朋友分到飯菜就開始吃了,可於越一定要老師連叫幾次:“于越于越你在幹什麼,為什麼不下去吃飯,快下去吃飯。”她這才勉強搬椅子下去吃飯,而且也很挑食,她喜歡吃豆製品和肉婁,其餘蔬菜一律不吃,我們讓她吃點她不愛吃的菜,她卻索性不吃了。

實錄三:一次離園時,她在畫畫,眼看快完成一副作品了,她卻把它撕成了碎片,奶奶來接時,它就喊道:“你這麼那麼晚來接,你快把地上的東西蓋我撿起來,不然我就不走了。”小朋友聽了都圍了上來指責她説:“你這麼能這樣,自己的事要自己做才對。”“不用你們來管我。”于越生氣地嚷道。 措施、分析:

我們針對幼兒的狀況選擇了每次利用離園時間與家長溝通,通過交談對從小的家庭環境有了些瞭解。于越從小一個人玩,缺少與同伴交往的環境,使得幼兒入園不知如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以前的老師、同伴也缺少對她的關心。而且從小又奶奶帶大,父母都在外地工作,長輩過渡溺愛,處處包辦代替,使她的自我服務、動手能力方面不如同年齡幼兒,幼兒個性好強,在於越成長過程中,父母由於工作忙,基本沒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成長缺乏父母的參與,使得孩子變得幼稚和依賴,不利於孩子獨立性格和平衡的家庭情感形成。建立良好師生關係要每天入園、離園,總要微笑地和她打招呼,鼓勵她與老師問好,善於發現 她地點滴進步,及時表揚,每天儘量與她交談,使她有一種被接納的心理感受,縮短與老師。同伴間的距離。在活動中,為了讓她多説話,我經常讓她回答問題,鼓勵她教育其他幼兒耐心等待,並用鼓勵的方式表揚她的進步,經常讓她為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儘量創造機會讓她與同伴交流。針對幼兒的進步,及時反饋與家長,並要求家長多放手讓于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與幼兒交流,請一些小夥伴雙休日去于越家玩,平時,讓家長把孩子在家中表現與老師交流,使家園共育達到一致。到現在為止,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于越變開朗,話開始多了,也不會排斥同伴與身邊人了。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4

這段時間我通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説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5

案例背景:

有位科學家曾經説過,人們生來就具有性的差別和性的要求,並且保持終生。在兒童期,尤其是嬰幼期,根本不存在性問題,更無從談起性心理了。事實上,人生伊始就有性生理現象出現。當然,嬰幼兒期也就相應存在着性心理問題,只是表現形式和認識程度不一樣。在很多成人眼裏,小孩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隨意逗弄孩子,不論孩子是否願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最近,我班的孩子經常會問:“老師,為什麼女孩子要蹲下來,我們男孩子就要在另一處站着小便呢?” 同時,他們對兩性問題表現出的早熟傾向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有的孩子經常會扭住我提了很多他關於成人生活的困惑;還有的男孩子竟忍不住好奇,偷偷在女孩子小便時觀察一會兒„„。近日,又從新聞上看到一男子對兒童進行性侵犯,又恰逢“安全宣傳日”。 於是,我們決定對孩子們現階段最為關注的話題作出正面的、積極的

迴應,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工作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實施教育,為幼兒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同時對學前教育階段如何開展啟蒙“性教育”進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動“身體的祕密”。

案例描述:

一、在教師的談話中很自然的引出了問題“什麼是性”,在讓小朋友以性別分為男女兩組的同時,幼兒闡述着自己對不同性別的看法,即“男女有什麼區別”。從而教師又提問引發幼兒思考:什麼是“性”?

有的説:“性是我們的姓名。”

有的説:“性是性別的不同,就是男孩和女孩。”

那麼怎樣來辨別男孩女孩呢?孩子們都選擇了平時生活中男女的外表特徵來進行區分,如:頭髮的長短、鞋子的顏色與款式、裙與褲的差別。恰巧,我班也正有一個男孩子留着小辮子,那又怎麼去辨別他是女孩還是男孩呢?這一次可難住了他們。這時,黃宇

斌害羞地指着自己的褲襠輕輕地説:“看這裏。”這時活動室裏傳出了一陣笑聲,有的還對他指指點點,斌斌覺得很不好意思。

有個小朋友問:“這裏是什麼呀?”

他又再次回答,説:“小蟲蟲。”

我説:“那我們給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弟弟吧。”

“那女孩呢?她們的生殖器是什麼呢?”又有一個孩子問。

“我知道,男孩子叫小弟弟,女孩子叫小妹妹。”項勝説的很乾脆。頓時,教室裏又傳來了笑聲,大家問我項勝説的對不對,我不好意思的説:“對,可以這麼認為。”隨即我進行了小結:“性”是和我們的身體密切相關的,不關是從頭髮的長短就能判斷性別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別差異的。是那些部位呢?就是我們穿衣服遮起來的部位。

二、讓幼兒明確身體的隱私部位,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1、請幼兒觀看《蠟筆小新》,對小新隨便脱褲子的行為進行討論。

2、出示洋娃娃,請幼兒指出什麼部位是要保護的,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

孩子們指出了娃娃的乳房、生殖器及臀部。我再次展開了小結: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我們要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因為那是我們的隱私,隨便暴露自己的隱私是不禮貌的行為。除了媽媽,我們的隱私部位別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單獨一人去沒人的角落或屋子,千萬不要去„„

最後我們又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自我防衞的策略。

有的説:“如果別人碰我、摸我,我就打電話給父母。”

有的説:“我會報警。”

有的説:“我會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

有的説:“我會大聲呼叫救命。”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進廁所去小便時,男孩子、女孩子都互相讓着,有的甚至會關上門進行小便,有的男孩子等女孩子出來再進去,有的剛進去,看見女孩子在小便,就立刻閉起眼轉過頭去等,看在邊上的我是喜是憂啊!本活動給幼兒帶來了啟發。

案例分析與反思:

本節活動的目標:

1、科學、正確地面對性話題,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瞭解基本的防衞方法。

3、引導幼兒積極地思維,自由地表達。

教師與幼兒在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中,應該是相互作用、互為主客體的。教育活動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過程。師幼互動的狀況直接決定了教育活動的效果。從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的角度

來看,教師作用與幼兒的兩種方式也可以理解為教師對幼兒幼兒直接引導和間接引導。那麼如何讓師幼互動的的良好運作呢,使教學活動取得交好的效果。

1、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是有效引導的基礎,也是形成愉快、寬鬆、和諧的師幼互動形成的前提。

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要求教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兒童的觀點和意見,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兒童,堅持兒童利益優先,保障幼兒健康、科學地充分的獲得知識。 在本案例中教師坐在孩子們中,和幼兒拉近了距離,改變了平時的教學方法。面對幼兒的回答教師能給予及時的肯定;面對他們的提問,教師讓幼兒展開討論進行了有效的討論,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的目標。

2、關注幼兒,善於發現來自幼兒的學習生長點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活動中出現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組織活動中能結合幼兒的身心健康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密切關注幼兒的反應,抓住幼兒的反應及時提問質疑,以引發起思維的不斷深入,進一步讓幼兒知道身體存在的祕密,培養孩子的自尊

心,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幼兒瞭解被關愛的身體、有隱私的身體、被尊重的身體,理解“隱私”的概念。

案例反思:

1、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目標適合本班幼兒,選擇與幼兒的生活課程,有利於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即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是樂於去探知身體的各部分祕密,他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

2、既然我們的父母沒有對我們進行過什麼性教育,我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這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隨着孩子身體的成熟,自然要了解性的奧祕和性的知識,如果他不能從我們這兒探聽到,就會從其他途徑得到,哪個途徑更為可靠,準確呢?這是值得我們去思索的。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活動,以便能更好地促進。

3、正確回答幼兒的提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對教師非常崇拜,如果教師給幼兒的回答是錯誤的,那麼這種錯誤將對幼兒可能有終生的影響。

活動結束後,我們幾位老師也在探討:是不是應該把身體的器官用科學的名稱來告訴幼兒還是用暱稱容易被孩子接受呢?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6

20xx年3月2日,星期五,我專門向公司請了半天假,來參加女兒幼兒園的家長會。因為和很多家長一樣,做為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幼兒園是孩子們離開父母,獨自面對陌生環境的第一個舞台。他們在這裏學習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的社交能力,學習基本文化知識的儲備能力。幼兒園的每次家長會無疑是家長們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同時向專家老師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一個絕好機會。

我們先去了物探幼兒園的音樂大廳,聆聽了張老師關於“幼兒的分享意識”的演講。張老師從獨生子女存在的問題、培養孩子分享意識的意義、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通過不同途徑教孩子與人分享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張老師通過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演講,家長們都感同身受,認真的做着筆記。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老師們也都發現了他們共同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所謂的“獨”,所以幼兒園這次安排的演講是很有實際意義的。我家的是個小女孩,不知道她在幼兒園怎麼樣,但從上過的一些親子課上可以感覺到她到新環境會比較拘謹,有點放不開,想表現自己但又沒有勇氣和信心站出來。原來我一直以為這是性格的原因,看來跟我們家長平時的教育也有很大關係,因為她在家時很活潑好動,調皮的不行,也許是我過於溺愛的緣故,平時很少嚴厲大聲的批評過她,更別提打她了。所以女兒就特別脆弱,也就是今天張老師講的獨生子女存在的問題中的好哭和身體心理嬌氣。我認真記錄下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辦法,回家後會好好的總結改正。

之後,我們去了孩子們的教室,雖然偶爾接送孩子時見到過教室,但還一直沒走進來仔細觀察過。教室寬敞明亮,桌椅都很整潔,牆上統一的白色毛巾和貼着孩子照片的水杯櫃,讓我們不用為孩子們的衞生擔憂。班主任陳老師第一天開學開家長會時我就見過,一看她就是位性格温和,有內在涵養的好老師,從以後的接觸中也驗證了我的判斷沒有錯。另外的李老師和鄭老師,我還是從我家孩子的口中得知她們的姓的,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一般接送孩子少。我家孩子的原話是:“李老師,鄭老師也對我們可好了,我可喜歡她們了!”

陳老師講道下週三要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來到教室,親身感受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相信很多家長跟我一樣,特別想知道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表現,他們是怎樣吃飯睡覺的,是如何學習知識做遊戲的,是不是跟在家裏一樣調皮搗蛋,或者敢不敢在大家表現自己,能不能跟上老師的節奏……這個“家長開放日”活動實在是太必要了,我很期盼。陳老師還講了一些孩子們在幼兒園存在的問題,表揚了幾個平時表現好的同學,講到了舞蹈、美術特色課,提出讓家長跟孩子一起種盆植物,等發芽後拿到教室,還體貼的創建了小一班QQ羣……估計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安排家長與老師互動,就是家長們提一些問題,老師和家長一起探討。其實家長們很希望通過家長會能與老師進行溝通,探討孩子們在幼兒園在家裏,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探討中能學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又能融洽老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係,一舉多得!

這次的家長會既學習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又看到了孩子們的教室,讓我對物探幼兒園的學習環境,師資力量充滿信心,我相信在這麼好的環境中,在這麼好的老師的教育下,我女兒一定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7

“幼兒安全”這是家長們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也是孩子們在成長中最不能忽視的問題。在生活中安全隱患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與其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做到遠離危險。畢竟家長和老師都不可能時時刻刻照看着孩子,特別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活動範圍越來越大,更應該讓孩子們明白生活中哪些危險是一定要遠離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更希望的一定是孩子的安全能有保障,這就需要家長和幼兒園配合起來時刻正確的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識。

1、關於火災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讓孩子記住玩火的危險性和如何安全逃離火場。(故事可以編的短小一點,主要是把重點插進去)

2、關於不要跟陌生人走可以在和孩子強調重要性,然後進行提問看孩子如何回答,最後進行“考試”。(比如父母躲起來,讓同事扮演陌生人和孩子説話,看看孩子怎樣應變,然後再給予指導)

3、關於和父母走失了怎麼辦可以經常考考孩子,讓她記住父母的姓名、手機號、和詳細的家庭地址等等。

4、關於用電、燙傷等等一要經常在生活中通過碰到的實例讓孩子有深刻的印象。

5、考慮到孩子已經滿3歲了,決定在今年夏天讓她初步開始學習游泳,這也是自我保護的重要環節。

通過分析近年來我國中國小生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學生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許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這反映出我國當前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急待加強的地方。另外,目前我國安全教育還存在急需規範的地方,如學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內容大多偏重於學生安全知識的傳授和認知能力的發展,缺乏對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對安全行為的訓練;教育行政部門也缺乏對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導和規範,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與開展安全教育相適應的綜合保障機制;部分學校對公共安全教育重視不夠,實施不力、隨意性強,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等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國家已經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導,切實提高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的實效性,確保中國小生的人身安全。

加強學校安全教育,是構建中國小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教育工作長效機制的需要。根據“科學預防,積極預防”的方針,要一直把中國小安全工作重心放在預防為主上,將加強安全教育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使學生在認知、技能和行為三個層面樹立安全意識,獲得安全知識,學會在生活實踐中應用安全知識和技能,養成規範的安全行為習慣。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安全教育越來越顯現出其重要性。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質量,提高安全教育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非常有必要。均提出了要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也有助於在中國小生中普及安全知識和提高學生防範、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鞏固和健全我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系統,減少災害的發生,降低災害損失,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學校安全工作無小事,必須加強管理,從嚴治教。我們要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觀念,堅決把學生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終保持高度的警覺,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鬆,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承擔者是教師,主體是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利用各種時間、場合;利用各種資源,各種形式和渠道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內容要包括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特別是那些容易被學生忽視不注意的方面,要經常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同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安全防範常識和自我保護知識,掌握一定生存避難技能和日常生活安全常識。只有學校安全,學生安全,才有社會穩定,家庭和諧,才有教師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最後,讓我們常敲安全警鐘,常繃安全警線,讓我們的幼兒安全健康成長。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8

愛,是人的本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愛,代表着願意為對方無條件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就像母親對孩子的付出一樣。作為幼兒園老師,也應該像媽媽一樣愛着孩子。

我們班有個小姑娘,什麼都好,就是愛睡懶覺,每次都是小朋友們都已經來了,她才慢慢的牽着媽媽的手走過來,一看見我,卻會像小鳥一樣,歡快的撲過來。她媽媽不只一次的説,她這個女兒什麼都好,就是早上起來的時候明明醒了就是賴在牀上,而且不僅自己不起來,也不讓媽媽起來,所以每次到幼兒園都這麼晚,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怎麼樣才能讓她早點到幼兒園來呢?平常她到了幼兒園我都會抱抱她,那次她來的特別晚,我沒抱她,沒想到,晚上媽媽來接她的時候,看見她一臉的委屈,一邊換鞋一邊跟奶奶説:“今天我來的太晚了,唐老師都沒抱我。”這麼偶然的一句話,讓我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我連忙拉着她的手説:“李寶寶,如果你明天早起來5分鐘我就多抱會你,我們拉鈎好不好?”她開心極了,伸出手指,用力的跟我敲了印章。第二天,她果然比原來的時間早了5分鐘,我張開雙手抱着她轉了好幾圈,連聲誇獎她,樑鈺寶寶,今天來的真早,她咯咯咯開心的笑了。她媽媽拉住我跟我説:“唐老師,昨天樑鈺説她來的晚了,你沒抱她,今天早來5分鐘你就會抱她,早上7點30分馬上就跳起來了,説,要早5分鐘,哈哈”媽媽爽朗的笑了,想不到也有這個女兒早上叫她起來的時候。

我發現這個辦法還真有點用,就讓樑鈺每天都早來5分鐘,直到和別的小朋友時間差不多,讓她一直保持這個時間起牀,果然,以後她都沒遲到了,而我每次看見到早早的來幼兒園都會去抱抱她。

原來孩子們都羨慕在老師懷裏多貼一會兒,希望得到和老師單獨親近的機會,這是愛的渴求,一個小小的擁抱卻能改變一個孩子賴牀的習慣,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多去擁抱觸摸他們,適時解決他們的皮膚飢餓,那樣孩子老師的心會貼得更近,一日生活會充滿無限温馨和甜蜜,教育的幸福感便會油然而生。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9

《新綱要》指出: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在本學期裏,為了使幼兒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後的工作開展的更好,我們特制定以下計劃。

一:教師應做到:

1.堅持每天晨檢。保證幼兒不帶危險物品入園。嚴格幼兒安全制度,預防燙傷、外傷、藥物中毒,預防異物進入耳、鼻及氣管,預防幼兒走失。

2.開飯時注意,預防燙傷幼兒。一定要把湯晾温後再盛給幼兒,併為幼兒端到面前。

3、把好幼兒服藥關,藥一定要放在幼兒夠不到的地方,並寫好幼兒姓名。根據家長的服用要求,確保服藥及時、準確,嚴禁錯服、漏服現象的發生。

4、堅持每天午檢,防止幼兒帶異物入寢室,防止異物進入耳、鼻、口的現象發生。中午無論誰值班,一定要加倍照看好幼兒,不忽視午休的幼兒,尤其是服藥幼兒。巡視幼兒是否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如矇頭並及時糾正。

5.保證教室的通風、乾淨,保證區角材料的安全、衞生,定期消毒玩具。

6.及時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保證一人一巾一杯。

7.嚴格書寫檢查記錄,及時清點人數和物品。

8.户外活動時,教師認真檢查活動場地的安全性,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幼兒安全,活動後不遺忘幼兒物品。

9.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與家長密切配合,加強防範意識.

10.嚴格執行幼兒園接送規章制度。把孩子交到其父母的手中。

11.上下午班教師離園時在班內各處檢查,如:水、電、門、窗及貴重物品要入庫。

12.教師在工作中做到時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首位,眼睛不離開孩子,孩子到哪,教師的眼睛到哪。

二:在幼兒方面要做到:

要安全,就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則來源於幼兒一日生活行為規範的培養,對於幼兒我們要嚴格要求,從一點一滴開始努力。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加強防範意識,讓幼兒在有安全意識的基礎上,時時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幼兒在園一天需要站隊至少10次,我們希望做到井然有序,對幼兒提出要求,並利用小紅花獎勵

1.加強常規教育,做到井然有序,能自覺的排隊洗手、喝水、小便等。

2.確保上下樓的安全,幼兒能做到不推拉、不跳台階。

3.幼兒知道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東西,懂得不能隨便離開大人或集體。

4.幼兒知道不將手放在門縫間、桌子間、椅子間、以免受傷。

5.户外活動玩大型玩具時,不推不擠,幼兒互相監督,拿器械時互相幫忙,保證幼兒安全。

6.知道不能碰電插座等電器,用剪刀時注意安全,知道正確的使用剪刀。

7.知道不把紙團、釦子等塞到耳、鼻裏,也不把異物放到嘴巴里。

8.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有關的安全知識,讓幼兒知道110、120、119緊急呼叫電話的號碼和用途,遇到緊急情況,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做到時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離開幼兒,孩子到哪,教師的眼睛就到哪。創設有關安全教育的活動環境,結合一日活動各環節,對幼兒進行衞生安全教育並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幼兒的保護能力。將各種活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教育教學活動、遊戲的各個環節中自然地進行,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幼兒懂得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證幼兒的安全。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0

轉眼間我們幼兒園開展米羅美術課程一個學期了,所有的培訓、教學、成果都歷歷在目。通過一個學期的培訓學習和教研,我們的美術教學也在不斷的成熟中。

記得今年夏天外出學習,我第一次接觸到米羅可兒,當時是聽的一節拓印想象的課,從開始對這節課的迷茫,到後來的不信任,到最後的驚訝、讚歎,使我深深的喜歡上了米羅可兒。

繪畫是一種兒童十分喜愛的活動,能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兒童快樂。而米羅可兒美術的智慧美術課程體系是以借形想象為核心,以相關、相似、相對想象為基礎的系列兒童創意想象美術活動體系。所謂借形想象,是將人類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運用到兒童教育中來的一種形式。本着這種理念,我開始了本學期的美術教學。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節課是小班的《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在排出課程表知道那周要上這節課的時候,我就開始精心的準備。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幾面小鏡子,然後準備所需要的各種材料。終於開始上課了,我先和小朋友們做了個臉部表情的遊戲,然後每一組發了兩面小鏡子,讓小朋友們觀察自己豐富的表情,此時孩子已經非常感興趣了,我趕緊進入正題,問問小朋友上幼兒園快不快樂,是不是像鏡子裏的自己一樣笑得那麼開心,為什麼喜歡上幼兒園呢……開始畫了,怎樣擺脱孩子畫的像小拳頭一樣小呢?嗯,這個早就想好了。我告訴小朋友們把你們的小手打開放在畫紙上,畫的時候一定要畫出的比自己的小手還要大。還要看着鏡子裏的自己,看一眼畫一筆,一定要畫出自己的特徵。這時孩子就開始認真的畫了,我對個別不敢畫的孩子進行着重引導,並來回的觀察孩子畫的情況,當我看到文文畫的畫時我開心極了,她把自己獨特的小眼鏡也畫上了,還有她那兩個可愛的麻花辮。她很認真的看着鏡子裏的自己,看一眼,畫一筆。當她覺得很滿意的時候,我及時的表揚她,然後告訴她如果再加一些什麼會更漂亮。一節完美的美術課結束了。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1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以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學數學不光是為了計算和應用,更不是為了無休止的做題;學數學,是在學一種化繁為簡,解決問題要有依據的數學思想,是在學一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應是數學課程的中心,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通過主動探索,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過程。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只有樹立“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如:多翻閲報刊雜誌、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絡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家説:“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説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三、在數學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里佈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裏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鬆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係,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內容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要相似於幼兒生活,相似於幼兒心理髮展,相似於動物性,相似於幼兒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動、好奇、好合羣、好成功、好稱讚、好動、好遊戲。

四、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瞭解幼兒行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兒自發的學習數學的良好動機

教師應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傾聽孩子們的談話,瞭解幼兒表面看似錯誤行為的真正目的,避免誤解和傷害幼兒,保持他們永久的樂於探究身邊數學現象的慾望。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五、根據需要創編體育遊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遊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遊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户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遊戲是可行的。

六、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遊戲

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説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如:小班學數字“4”。我講了《4的故事》:小白兔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認什麼字呢?”兔媽媽拿起一張寫有“4”的卡片,説:“教你認‘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説:“媽媽,我會認4了。”兔媽媽説:“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張桌子。桌子問:“小白兔,到哪兒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數一數我的腿吧!”小白兔鑽到桌下數起來:“1、2、3、4,你有4條腿,對,你是4的朋友。”講到這裏,我開始問:誰還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牀、小狗、小兔……4條腿,都是4的朋友。這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就一定能夠自覺地、毫無負擔地、積極地接受知識。這樣,既開發了智力,培養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2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來多年,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對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如何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等,同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瞭解以及體會。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關係到民族的未來質量,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但是必須看到,幾年來推進素質教育雖然在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學率,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存在着重視語數外等主科教學,忽視音、體、美等學科教育和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的情況。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確實的推行素質教育,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法治教,自覺遵守學校安排的課程、課時、規範學生的作業量、作息時間,不能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要全面的進行考核,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

深化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工作中要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依法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的基本權利,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改變那種只重視升學有望的學生的做法。促進學生以德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克服那種只重視智育,甚至於只重視考分,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的“應試教育”傾向。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思考問題、參加社會實踐和從事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按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施教,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現行的中國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的貫徹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為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不是單純地去鄉村體驗體驗生活,更不是不考試、不留作業。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敢於質疑、懂得創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才是學校教育的職責。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努力做一名自覺踐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教師職業的情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精神的風貌。而師德是教師的第一智慧,師愛就是師德精神的濃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師愛與責任同行》。

師愛是陽光,它可以把冰融化;師愛是神指,它可以點石成金,師愛是雨露,它可以澆灌、滋潤、感化孩子們稚嫩的心靈。十二年前,我懷着對教師的崇拜,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毅然地選擇教師職業。從踏上講台的第一天,我就有一個執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努力工作,不斷進取。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我把這句話當成我從教的最高準則,決心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多年來,我時刻牢記着我對學生的愛與責任。20xx年6月20日,當時我擔任六年級語文課,正是輔導學生緊張複習,就在那時,我的婆婆病重住院,我的愛人剛巧又在外地學習,照顧婆婆的重任只能落在我一個人身上,而壞事情又像湊熱鬧似地趕着來,在同一天下午我班的學生小麗在家不小心被開水燙傷左腿無法走動,小麗啊……她是個孤兒,父親死了,母親也走了,杳無音信,從小隻和年邁體弱的奶奶相依為命。平時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奶奶,又怎能照顧好小麗呢?為了照顧小麗的身體,也不讓她在學習上掉隊,我毫不猶豫地把小麗接到家中。這樣一來,可有我忙的了:醫院裏病重的婆婆,班裏即將參加小考的三十五名學生還有家中需要照顧的小麗。我每天就像上滿弦的時鐘,奔波於教室、醫院和家之間,好累啊!可我從沒有因此而耽誤學生的一節課,也沒有讓家中的小麗落下一節課。我很累時,也真想請幾天假,好好休息休息,可是一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又放棄了這一念頭。而在此時,我那可愛的學生們給了我無窮的力量。他們望着削瘦的我説:“老師,您太辛苦了吧!您安心去醫院照顧奶奶吧!我們會自己好好學習的,放心吧,老師!我們能行!”多麼懂事的孩子們啊!我的愛總算沒有白付出,學生的愛讓我感到自己是個成功的人,愛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為自己擁有這麼一羣懂得感恩和回愛的學生感到自豪。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4

人的需要有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另一種就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需求很容易滿足,難就難在這精神上的需要,當孩子又想幫助老師搬椅子或抹桌子時,千萬不能因為過程中可能給你帶來麻煩就阻止她,我們因該看到他沒有這樣的表現,説明他們有勞動的需求,我們因該滿足他們這種需要,以發展健康情感。

在幼兒性格培養髮面,我還注重與家長溝通,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當孩子有分享行為時,我及時地與他們的家長溝通,讓家長也肯定幼兒的行為,讓孩子充分感受成功,從而避免他們一回到家,分析意識就消失的情況。

幼兒的自理能力及獨立性的培養自理能力是獨立性的一種表現,許多家長會不教育的重點放在餵養方面,當然這很重要,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有些孩子來園已經有一個學期了,吃飯還是要大人喂,更有甚者奶奶一直抱着幼兒進班。

在午睡時我會叫孩子脱衣服、穿衣服,當孩子已學會自己託衣服就給與肯定,並在家長面前表揚一番,要求他們在家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通過佳員工與,現在孩子明大都會自己脱衣服、自己吃飯了。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5

從扔玩具到撿玩具

“譁”這是繆趣小朋友把一簍雪花片倒到地上的聲音,緊接着小朋友們一陣鬨笑,競相模仿。這一切發生在短短的幾秒鐘裏,我在錯愕之餘冒出了一個念頭:“扔玩具真這麼好玩嗎?”孩子們偷瞄着我不做聲,“那你們想扔嗎?”“想。”一個大膽的孩子回答我,其他人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點點頭,“那好吧,請你們盡情地扔把。”

教室裏頓時炸開了鍋,孩子們的叫聲和玩具的碰撞聲淹沒了一切,十幾分鍾後,滿屋一片狼藉,孩子們紅撲撲的臉上透着意猶未盡的喜悦。我鎮定而舒緩地説:“好了,我們該撿玩具了。”孩子們看着滿地的玩具不知所措,我笑了笑,“沒關係,老師和你們一起撿。”時間一分分的過去,玩具一個個的進了簍子,汗珠也一滴滴的從孩子們的頭上冒出來,當最後一個雪花片放進簍子的時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終於撿完了。”

“那你們喜歡扔玩具還是撿玩具呢?”

“當然是扔玩具。”

“為什麼?”

“因為扔玩具很開心,撿玩具太累了。”

“那誰來撿呢?”

“誰扔的誰撿。”

“最好大家都別扔。”

“對,那就沒有人累了。”

……

孩子們還在討論着,我想我成功了,因為“不亂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條的規則,在勞動中它變成了孩子們樂意接受並自覺養成的習慣,由此我想到:與其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説教,不如另闢蹊徑,讓道理行動化,讓規則生活化,少對孩子説一點,多讓他們做一點,這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才能埋下關心他人、自我約束的種子,使之受用一生。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6

在春暖花開的四月,我非常榮幸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上海幼教名師有效教學”現場交流會。這次學習感觸頗深,收穫頗多。

這次學習活動安排非常嚴謹,學習內容非常緊湊、豐富,早上是以聽評課的形式對他們的主題案例進行討論,上午是集體教學活動展示活動,顧偉毅老師園向大家展示了中班的音樂活動《旅行舞》,簡單的教具,嚴謹的設計,有效的遞進不斷激發着孩子們的探索熱情,老師的簡約、理性的設計思路,輕鬆詼諧的教學風格充分展示了作為一名學前專業的青年教師良好的專業素質和發展勢頭。吳佳瑛老師讓孩子們親切的成為佳佳老師,我喜歡聽佳佳老師的課,《哈哈小人》《數字寶寶》富有激情的師幼互動,很崇拜她的上課時提問語句的精煉與小結語氣的到位。上課思維開闊,語言抑揚頓挫,很受鼓舞!應彩雲老師的《一步一步走啊走》《小威向前衝》以及精彩紛呈的點評、妙趣橫生的講座贏來了在場教師們陣陣的歡笑與掌聲。在教學活動中我驚喜的發現她與每個孩子的互動是那麼的真實、真切、自然、幽默!應老師用其獨特的個人魅力詮釋着教育的快樂,讓在場的每一位老師都為之讚歎!

觀摩課例和聽講座相結合,我感覺一點都不疲勞,在名師效應的感染下,我靜靜的品位着、感受着、學習着、快樂着!發現身邊有那麼多可愛的老師們用心的工作着、科研着,用她們自身的良好素質和明睿的智慧,全心全意的服務於幼教事業!在她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將盡可能的做到有一顆追求精緻追求美的決心。不管是創設環境還是佈置一個區域,我們都要追求美,追求精緻。力求做到更好。在公共區遊戲這一塊,我們將繼續創設濃厚的遊戲氛圍,豐富遊戲材料,在如何指導幼兒遊戲方面下一翻功夫,力求讓孩子儘快將遊戲玩出水平,玩出質量。在主題牆飾這一塊,我們將學習他們的勤於動腦的精神和勤於動手的精神,把我們的主題牆裝飾的內容豐富,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要“教的有效,學得輕鬆”。

學習後我一直在思考:我應該向像名師們學什麼?我學到了什麼?在不斷課改的今天,她們用細膩、睿智的目光傳遞給我的是一種快樂!應老師在講座時迴應提問老師時所説的:“安靜下來,靜下心來的做自己的事情,享受教育的過程,享受教育的快樂!”是呀,做為一教師的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抓牢當前的教學狀態,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快樂教學,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孩子,使孩子在快樂的教學氛圍中,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17

本學年我們還繼續在幼兒的禮儀教育方面做探究,通過這次的研修課程我們學習了很多,學習開展了各類禮儀教育活動和教師禮儀方面的培訓活動,我們在研討中、在不斷地學習中,對於禮儀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從中受益匪淺。

一、禮儀教育滲透日常生活。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説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而尊敬師長和友愛同伴是做人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我們對幼兒從小應進行培養的內容之一。為此,我們制定了一些有關的幼兒易於實踐的禮儀內容和要求,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在路上碰到老師或熟悉的人能主動打招呼;能主動熱情向客人老師打招呼並交談;和客人老師交朋友、活動時認真聽講;知道要尊重別人,不隨便叫喊、打擾等;在行走時能主動禮讓師長;同伴之間相互打招呼、問候;遊戲中友好合作一起玩;活動中會禮讓、照顧小年齡的朋友、生病的朋友及遇到困難的朋友;能友好和同伴相處,如:得到小朋友的幫助會道謝、不小心碰撞了朋友會道歉等。

二、禮儀教育融入教研活動。

1.一課多研互助共享

我們教研組還開展了一課多研的活動,以禮儀教學為切口,由老師向我們展示禮儀教育的有效教學。活動後我們教研組的成員主要從教師支持性策略為切入口,對活動進行評析與討論、修改與改進。從而讓幼兒得到發展,讓教師能力得到提升。

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我覺得,禮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在禮儀教學活動中,提問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活動質量的高低。所以在以後的禮儀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反思教學實踐,研究提問策略,增強提問的藝術性,使我們的禮儀教學活動過程更有效、更高效。

2.課堂展示提升自我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認認真真備課、準備教具,在課堂上更是注重以幼兒為主體,關注幼兒,關注細節。禮儀教學活動《我“討厭”爸爸》是我在本學期的公開展示活動。過去,我們總是不斷從正面強化,教育幼兒如何愛父母,父母的愛有多麼偉大。事實上,愛不僅僅是個温馨的話題,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它需要我們的沉思!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因此我選擇了這個話題進行展開。在第一個環節裏,我敞開心扉,用我的經歷引發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心聲,激發孩子對原有生活經驗的回憶,孩子們盡情地講述、宣泄。消極的情緒是需要疏導的。

消極情緒的堵塞淤積只能形成心理性問題,所以在第二個環節裏,營造了一個情緒場,孩子們通過語言、動作自由地宣泄。第三個環節,在孩子們消極情緒激昂的時候,我話鋒一轉:“這麼討厭的爸爸我真想把他換掉!”大大的“換”字,觸發孩子冷靜下來,好好地審視自己的內心,挖掘內心對爸爸更真實的感受!孩子的情感越來越真切,在“換”與“不換”之間激發與爸爸真情的溝通,體驗與爸爸割捨不斷的親情。第四環節,運用爸爸的來信,進一步確認爸爸的愛,理解、體驗父愛的深沉,自然而然地引發出對爸爸愛的表達。孩子們發自內心地説出了“我愛爸爸”!這時的父愛是在充分感受爸爸、認識爸爸、理解爸爸的基礎上的愛,這是真實的愛!我們的爸爸雖然不完美,但我們還是愛他,喜歡他,這就是愛的真諦!活動中我的角色更像一位派往孩子身邊的天使,帶領孩子完成一次心靈洗禮之旅,沒有僵硬的説教,也沒有高科技的教具,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活動、“反意”的形式彰顯父愛,感受到與爸爸割捨不斷的情愫,讓父愛的種子深深地根植在孩子心中。本次公開展示活動受到了園領導和各位教師的一致好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3kxg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