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國中教育案例(精選12篇)

國中教育案例(精選12篇)

國中教育案例 篇1

任務: 設計勇敢者之路

國中教育案例(精選12篇)

目標: 通過這個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進生與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並通過比賽,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和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

場地器材: 一個籃球場、體操墊四塊、跨欄架四隻、長板凳四張、跳箱四付、體操凳四張( 2米)、標誌物四個。

活動形式: 全班分四組討論、設計、比賽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所需的障礙器材放置到位,分別是鑽過跨欄架、走過體操凳、跨過體操墊、跳過長板凳、越過跳箱,並檢查各器材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如下圖:

教學過程:

1、任務活動前教學。

①、在準備活動或一個內容之後,將學生組織到障礙跑場地上。 ②、教師講解、示範過障礙方法,學生分組依次做嘗試性練習。 ③、分四組進行過障礙比賽,教師評價、引導比賽情況。學生討論小結,並改進方法。

2、教師下達設計“勇敢者之路”任務(在規定的範圍內,自行設計障礙物的放置順序和距離);學生分四組進行討論、設計後,對障礙物按設計的方案進行放置。

3、在新設置“勇敢者之路”上進行接力比賽。

4、討論:“怎樣擺放障礙物最合理,通過速度最快”?

5、各組進行調整方案,再比賽,最後評價。

教學反思:

1、通過教與學,學生基本上溶入到課堂氛圍中去,大多數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與興奮度。特別是在各組自行設計的障礙跑中,使課堂推向了高潮。

2、本教學,改變了以往一貫由教師做主的傳統做法,給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讓學生自己來設計,讓學生自由地發揮,讓他們體驗自己是課堂的真正主人。

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下達任務後,各組學生能發揮聰明才智,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直至協調統一,所設計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創意説明。

4、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和挑戰自我的意志品質。學生在討論、設計方案過程中,就要考慮服從整體的利益;通過反覆的比賽中,在大家的助威聲裏,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己,戰勝了膽怯,增強了自信。

5、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體質的差異性,而給出相同的障礙標準,個別困難學生(特別是小個子女生)在過跳箱時,在爬不過去後,採用繞箱方法取之。教師對此應利用體育比賽公平、公正的精神和做人的品質來教育,或者每次一人跑改為兩人合作跑(以最後達到的人作為交接棒)等。這可以避免類似現象的出現,同時,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國中教育案例 篇2

師德可以傳遞愛心

西北的寒風雕琢的是冷峻的巨石,潺潺的小溪雕琢的是婉約的鵝卵石,它們都是自然界的藝術家,而我,一名被稱為“靈魂工程師”美譽的人民教師,我要雕琢的是一個個才華各異,個性彰顯,活生生的人。

而關心學生是班主任老師師德的一個關鍵問題。熱愛、關心學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思想方面,教師要對學生慢慢引導,點點滴滴做好思想工作,尤其是對較差的學生做好思想轉化工作;在生活中,教師要無微不至的關心體貼學生;在學習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精心指導。

隨着新教改的不斷深入,關心學生突出地體現在關心學生的學習方面。既要轉變過去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的素質教育理念,改進單一、落後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輕鬆學習,愉快簡單的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既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瞭解學生,感染學生。

首先,愛學生就要了解他們。瞭解他們的內心,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好班主任老師來説,只有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門學問,是對靈魂的引導和塑造。

案例1:我們班上有一位女生張某,開始表現非常好,與同學關係融洽,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可是後來,我發現她課上精神不定,若有所思的樣子,有時還趴在桌上睡大覺。這時,我想壞了,這孩子遇到事了。我就選了一個時間找到這位女生,問他我是不是有心事。我問了好長時間,他堅持説沒事。我接着給她講道理,説我們是到學校好好讀書來了,都希望三年後可以金榜題名,但是如果心思不專一,成績就會下降的;再有父母都很不容易,每天起早貪黑,省吃儉用,更希望子女越飛越高。女生落下了傷心的淚水,哭着説她喜歡上了班裏的一位男同學,可是人家男生不理他。我引導告訴她學習是現在最重要的,美好的時光不能白白流逝,為以後長遠打算;關於考慮個人感情現在太早了,思想並不成熟,等上大學後隨緣吧!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開導,女生明白現在該怎麼做了。他在大學聯考時考出了理想的成績,步入了大學之門。轉載請保留

二、點滴付出,關愛學生。

案例2:我瞭解到哪些學生家庭比較困難,在能力之內伸出援助之手。有兩位學生叫龐某和趙某,成績非常優秀,家庭條件很困難,因此高二時甚至有了輟學的念頭。我知道後心急如焚,急忙找着兩位同學談心,讓他們內心堅強些,給兩位學生每人50元生活費,並找了一些舊衣物送給他們,且發動全體師生捐款捐物來幫助他們。兩位同學在一片片愛心的觸動下,重新鼓起勇氣發誓堅持讀完高中,一定要考上一所優秀的大學來回報一位位好心人!

三、嚴格要求,教其做人。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放縱寬容,也不是袒護溺愛,而是嚴格要求、深沉真摯的愛。現在與時俱進的新課程標準已應運而生,讓學生在自由、輕鬆中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案例3:有一名學生李某,在物理課上與老師發生口角,並威脅老師出校門後要打老師。情況非常嚴重,我馬上找到了同學李某,態度很不好,情緒不穩定。我採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策略,告訴他自古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與老師衝突是不禮貌的,是不尊敬老師,同時也有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中的美好形象,會成為成長曆程中的遺憾……經過長達2小時的引導,李某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嚴重錯誤,悔恨的淚水奪眶而出,説找物理老師道歉,讓老師原諒他的無知與衝動,並在班裏檢討向老師賠禮。後來李某一點錯誤也沒犯過,成為了一名尊師守紀的好學生。

案例分析:以人為本,付出師愛

作為一名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 “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説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並改正錯誤

德與愛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只有不斷培育我們美的師德才能培養學生美的品德。只有把我們的愛心化成陽光雨露 , 才能使學生沐浴其中,茁壯成長。

愛心使我們熱愛學生,熱愛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愛心使我們樂意做出奉獻;愛心使我們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愛心使我們為學生着想,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關心他們的一切;愛心使我們在工作中,始終熱情洋溢、細緻入微。

雲捲雲舒,花謝花開。回憶自己與學生交往的日子裏,有過憂慮、有過煩躁、有過傷感,但更多的體會到的是發自內心的歡心與喜悦。看着孩子們一張張稚氣未脱的臉,每一個都讓自己感覺到幸福與踏實,這種感覺在以往的工作中是從未體會到的。自己暗暗琢磨,這該是因為自己調整了心態才有的收穫。

最後,我堅信用我們的愛心會點燃無數學生的激情,社會會變得更加和諧!

國中教育案例 篇3

本班學生,男,xx歲,平時不善言談,孤獨冷漠,不喜歡集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各種活動不願意參加。

評析:

在現在的家庭裏,一般來説都是家長圍着孩子轉,孩子成了家裏的

方法:

1.要讓學生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意義,體驗與人和睦相處的喜悦。

要讓學生知道人總是要長大的,只有在與人不斷地交往過程中,才能增長知識,積累經驗、認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再者,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處能使自己身心愉悦,真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2.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的感情是純真的,我就讓他擔任小組長,培養孩子關心他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感情,孩子有了這種感情基礎,就可能產生髮自內心的愛,自覺地為別人着想,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放在心上,使他感到關心別人,為別人服務是一種愉快的事。

3.引導孩子逐步擴大與人和睦相處的範圍。

在孩子的意識中養成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案例

養成教育是一項十分複雜而又十分具體的工作。培養學生任何一種良好習行為慣,都需要做長期的、細緻的工作。

案例:

、男、xx歲、x年級學生。主要表現:經常不交作業或不按時交作業,甚至不做作業;謊稱作業做了落在家裏忘帶了;課堂作業拖拉,星期天作業十次九次來不及完成;他的課桌和書包常是雜亂無章;書和本子也是

措施:

針對該生的習慣,我採取優等生每人輪流一週,逐漸培養各方面的習慣.使他週週或月月有進步。

評析:

這樣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問題,注意力和自控力有問題的孩子行為隨意、思維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差,常容易把作業放錯地方、把鉛筆和其他學習用品丟棄,在家裏和學校都不能有條不紊的學習。為此我特別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孩子的課堂學習產生影響。

方法:

1.讓孩子與附近的同學一起做作業或加入一個學習小組,家長和學習小組成員隨時提醒孩子做作業,在他需要時還可以給他幫助。

2.使用積極而及時的強化,老師、家長相互簽字當天的作業。

3.在家裏規定一個位置做作業,並把學習用品擺放好。

試論中學生行為養成教育

玉琳中學劉峯斌

在中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內容,是形成良好校風、學風的關鍵。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是學生從事其他活動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則是優良品德形成的標誌。因此,在中學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養成教育的基本原則

1.注重實踐的原則

養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實踐的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僅是要讓他們明理,而且要重在導行,引導學生從尊師愛幼、樂於助人、刻苦學習、不怕困難、勤儉節約等做起,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做人,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邊學邊做,達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則

養成教育是非常複雜的教育,不盡涉及到每個學生各個體,還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各個方面,由於社會情況非常複雜,客觀環境千變萬化,學生的心理、生理、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狀況等千差萬別,而國家和社會對下一代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養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異,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

倫理道德的核心是講是非、辨正惡。正面教育就是從提高道德認識入手,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特別是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要注意引導疏通、正面説明。青少年可塑性強,要善於抓住教育的有力時機,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讓真、善、美在他們的心中牢牢紮根。

4.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針對這一現實,道德教育必須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因為社會經濟形態的不同,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水準,人們的道德水準不可能超越現階段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們的思想實際;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覺悟水平上,應該本着從實際出發,面向未來,逐步提高。

二、養成教育的途經

1.加強實踐鍛鍊

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最簡要的方法就是將道德教育與現實教育結合起來。如要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開展

2.通過榜樣感召

中國小生具有善於模仿,可朔性強,富於幻想,主動活潑,追求高尚道德的特點。我們應充分運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徵,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他們。科學家、革命領袖、英雄模範人物事蹟能有效地激勵青少年學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祖國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貢獻自己的一切。五六十年代作為傳統思想教育重要標誌的

3.加強教師身教

在學校裏,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便被無形的大,以為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薰陶和教育,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深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這無聲的語言,事最有説服力的,他將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

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的力量使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學校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溝通,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逐步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同時還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繫,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學校、家庭、社會敬愛哦於的同步性。

5.加強檢查評比工作

學校建立健全值周檢查和班級評比考核制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監督、檢查、記載,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檢查評比並定期通報、講評,增大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6.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

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班級集體如果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肅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養良好的班風作為班級工作的重點,認真實施。

7.不斷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力度

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是班級,學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為都是通過班主任的教學和班級集體的影響而形成。因此,學校必須抓好班主任這一環節,培養建立一支過硬的班主任隊伍。

三、注重過程,確保落實

1.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一是製作大型宣傳牌,將學校校訓、培養目標等內容書寫其上,時時警示學生。二是將各階段學校重點工作凝練成標語書寫張掛於教學樓前;三是更新文化閲覽櫥窗,同時展出多種報紙;四是對寢室、飲食文化實施規範管理,有機滲透精神文明建設;五是組建校園廣播站,開闢校園新聞、學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語角等專向播音,使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薰陶,從而使學生達到對自身行為進行自我抑制和約束。

2.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團隊活動、週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專題演講會、討論會、辯論會,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矯正其不良習慣。

3.利用每週星期一的升旗儀式、晨會和週會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説理教育,使學生的行為習慣始終不脱離學校要求。

4.以早操、課間操為突破口,加強學生的紀律教育。

5.每年新學期對新生進行軍訓,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

國中教育案例 篇4

謝莎莎,這是我們班典型的“問題學生”。非常單瘦的女生,平時衣冠不整,11歲,父母離異,現和外婆住在一起。她在整個班級學生羣中顯得特別醒目,大部分同學是不願跟她交往,還有幾個調皮的男生喜歡捉弄,欺負她,所以她給人感覺較孤僻、不合羣,學習上反應偏慢,興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學習習慣差且比較懶惰,作業馬虎潦草,常有抄襲現象。

通過觀察和了解,我對謝莎莎存在的問題基本上心中有了數:謝莎莎的孤僻、不合羣,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開始主要來自她的父母已經離異,現在這種與其她同學不協調的地位,使她極想回避這個事實而又無法擺脱,這種困惑時時伴隨着她,加上週圍人不良暗示的反覆作用。而當她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挫折時,她就不敢求助於她人了。長此以往,她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足夠的信心,自然出現反應偏慢這種狀態。反過來,學習上的不如意又加劇了其自卑感,並使其不斷內化。

針對謝莎莎的情況,用常規的談話、批評、表揚顯然收效不大。謝莎莎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須先幫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她工作才能開展。在徵得家長、任課老師及同學們的理解支持幫助下,我準備一步一步的幫助她。

通過謝莎莎的轉變,使我感到,在當前“問題學生”轉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們對於她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誠和寬容,還特別需要我們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們的方法是什麼。注重培養“後進生”的心理優勢,讓她們都感到自己的重要。總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堅定信心,科學教育,把轉化後進生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遲開的花朵將開得更加絢麗,更加燦爛.

國中教育案例 篇5

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

預備鈴響之後,我拿着書本走進教室,看到黑板上還留着上節課的內容,眉毛便擰在了一起,大聲地問道:“今天誰值日?為什麼不擦黑板?”班上鴉雀無聲。我見沒人答應,火上來了,生氣地又問了一遍。這時,這時,坐在最後的王鵬同學跑上來,迅速擦了起來。這是一個學習較差的學生,老師們都不喜歡他。他認真而大力在擦着黑板的每一個角落,弄得課室內塵土飛揚。這時,我説:“同學們,都瞧見了吧,這就是由於一個人的不負責任造成的。”不知是誰小聲嘟囔了一聲:“今天不是他值日。”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慢騰騰的站了起來,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説:“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乾咳一聲,説:“你先坐下,下回注意。”這時,王鵬同學擦完黑板,默默的回去了。課後,我無意中聽到學生的私語:“×××同學就好了,不做值日,老師都不會責罰他;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罰了。”“誰叫你的成績不好?”“老師就是偏心”„„

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從這件事中,使我體會頗深,也為今後能更好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奠下了基礎。下面就談談我從此事中得到的一些個人體會:

一、平等對待優生和差生。不少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人才,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平時的態度和評價也是較為積極的,而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則打心眼裏看不上認為他們根本不是念書的材料,將來也不會有大出息,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是認識上的偏見。當前,從校內到校外、從教師到家長,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擔憂。社會上的人聽説是差生,就搖頭;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裏面就有説不出的難過;班主任聽説是差生,就不願接受。對於我自己在這件事中,也因帶了有色眼鏡對待優生和差生,才導致引起學生的私語的;也影響了自己的教師形象。作為教育者既要培養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才是正確的教育。

二、應儘量發掘差生的閃光點。和中等生或“優生”一樣,後進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經常深入班級,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每個後進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因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尋找並及時發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如案例中的差生樑榮,他的閃光點很明顯:熱愛老師,關心集體,愛護同學,有責任感。如果今後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閃光點,給以重任,深信樑榮同學定能發揮所長,為班集體作出貢獻,也定能轉差為優的;也達到了我們要紅花盛開,也要綠葉鬱葱的教育效果。

三、應尊重愛護差生。美國作家愛默生説“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因此,尊重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在學習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尤其是對差生的尊重更是對他們的一種最大的激勵,也是給了他們一種向上的動力。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會使學生感到温暖。只要我們教育者多給他們一份愛,每個人都來關心差生,愛護差生,促差生向積極方向轉化,是完全做得到的。案例中,我就疏忽大意沒有做到尊重樑榮同學的一片苦心,及時給以表揚;讓其他學生誤認為“差生無論做什麼有益於集體的事,都是不會得到老師的讚賞的。”從而更自步自棄了。這是我需要補救的工作。

四、應加強老師的自身修養。韓愈先生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實踐證明,一個成功的班主任,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從德、智、體、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訓練、陶冶、感染、示範,將他們集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教育之目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1、為人師表。首先必須忠誠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備崇高的思想品德,堅定的信念。要像蠟燭一樣,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熱獻給光明;要像粉筆一樣,為播種文明獻出自己潔白樸素的一生。2、熱愛學生。這是班主任教育必須具備的教育素養之一,是教育素養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品質。原蘇聯教育家加裏寧曾經指出:“教師所專門接觸的是人才,而且是最年輕和最富於敏感的人才”。他們是未來的建設者、創造者。因此,我們不僅要愛那些思品天賦較好的學生,也要對那些缺少天賦而自卑的學生以理解和尊重,對那些“有毛病”的學生以愛護和嚴格要求,熱情地期待。總之,要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知識淵博,處事公道、儀態大方、獎懲得當、有領導藝術,學生才信任,教師才有威信。

國中教育案例 篇6

周某男,1997年10月出生,家住安遠街上,八年級(1)班學生。為了解問題學生周某的具體情況,我找到班主任池老師詢問這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表現情況、家庭情況。當找周某同學談話時觀察該生,發現該生在説話、行為上都帶有社會上那些流氣的表現,站、坐沒有規矩,説話耍貧嘴,據班主任介紹,該生父母離異,文化素質不高,對孩子寵愛、袒護,管理不利,致使孩子不愛學習,曠課、看黃色光盤,交異性朋友,公開講下流話,在校內抽煙、結夥打架。

以上是問題學生轉化的第一階段:摸底排查建檔階段。針對問題學生的具體情況建立問題。只有對問題學生有了深入的瞭解,才能為下一階段的問題學生對症下藥進行轉化。

鑑於周某以上的嚴重違紀情況和一貫表現,我針對該生研究制定了幫教計劃u>

通過教育工作,家長認識到了該生問題的嚴重性,坦誠自己原來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不足,願意與學校配合,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一段時間後,該生有了一定好轉,不在學校內吸煙、準時到校上課,與原來的女生斷絕了聯繫,減少了與問題學生的接觸,並開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子下學一些基礎的文化知識。

周某的這些變化政教處及時抓住契機,先由年級進行表揚,政教處老師找其談話,鼓勵進步,提出希望,並在適當的時機在全校大會上點名表揚。

國中教育案例 篇7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要,而素質教育的精髓就在於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全面、主動地發展。但由於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原因造成在學生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學困生” 。由於學習成績一時不夠理想,“學困生”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們體驗不到成功的滿足和進步的愉悦,無法產生學習興趣,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學習成績進一步受到影響,從而成為學生中的弱勢羣體。關注弱勢羣體,轉化學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落實課改精神,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手段。我在任班主任的這幾年中,通過學習摸索,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的體會是,做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關鍵是要對他們有信心、耐心和愛心。

在我的班級裏有一個叫做畢文慶的男生,七年級時期的他沒什麼特別之處,也不是調皮搗蛋,學習上不好不壞總是可以達到全科及格,甚至有些學科成績還很突出,所以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到了八年級,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業開始糊弄甚至不能按時完成;自我封閉,學校活動不愛參與;每天無精打采,聽其他學生反映他通宵玩電腦,上課時偷偷睡覺;成績也大幅度下降,從全科及格到一科不及格再到兩科不及格„„長此以往,後果不堪想象!於是我對他開始了拯救行動。

通過細緻的觀察和了解,我得知,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後又彼此再婚了,把他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照顧,開家長會都是他的姑姑代勞,父母給他的關愛就只限於金錢和玩樂,從不在意他的學習,更別提監督指導了„„這樣的他讓我覺得很心疼,我下定決心——絕不放棄他!一個週末過後的他蓬頭垢面,作業又是完成的超級差,各科老師都向我告狀,藉此機會我把他叫到了走廊,準備實施我的拯救行動了。開始,他以為我會嚴厲地批評他甚至做好了請家長的準備,所以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我帶他到談心桌並給他搬了一把椅子,請他跟我面對面地坐下。這時,在他那的眼睛中我看到了一絲驚訝與感動,也不那麼抗拒了。我從一些生活細節開始入手打開他的心扉,從詢問他吃沒吃早飯到晚上幾點學習睡覺等等,就是不責問作業的事,漸漸的,他跟我講了他的很多事情,自己的、家裏的„„我發現他開始信任我了,我也瞭解了他不是不想學,而是由於各種原因而學不下去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跟他講人生,跟他講生活,並讓他知道我是絕對不會放棄他的,針對他的現狀,我們一起想辦法並達成共識,校內校外共同努力:老師、組長幫他補差,放學後再到託管班去學習防止在家控制不住想上網„„私下裏我也與他的父母取得聯繫,告訴他們孩子的困惑與現狀,請求他們的協助,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他開始轉變了,不再不完成作業,不再拒絕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不再徹夜上網,成績也有所回升。每當他有一點小進步,我都會全班表揚,私底下誇獎,並且常常跟他開玩笑,説他的薩克斯吹得很帥,以後會有很好的發展等等來讓他獲得自信與陽光,就這樣,一個自閉的男生身上開始散發出燦爛的陽光了,我也由衷的欣喜。可是正當我放心地認為已經大功告成的時候,他突然又回到了原地,甚至於更糟糕了,我跟他談話也沒有取得任何效果,我感覺他不再相信我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我給跟他一起生活的姑姑打了電話,瞭解到了關鍵性的因素——託管班老師不經意的取笑讓他覺得心灰意冷,父母的胸無大志讓他泄氣。在覺得他人的做事態度方法很不妥當的同時,我更加要力挽狂瀾,絕不放棄。這次憑着耐心和愛心,我覺得采取激將法與激勵法並用,而且把他當成自己的弟弟

一樣,説要給他“出口氣”,再跟他一起“爭口氣”,經過我的不懈堅持和努力,他又再次信任我、轉變好了,這讓我感到既興奮又感動。現在的他雖然不能一下子成績名列前茅,但至少作業按時認真完成,學校的管絃樂隊活動堅持參加,上課上輔導班積極聽講,並且萌發考高中的鬥志了,這讓我欣喜若狂。通過這件事我也總結了一些轉化後進生的經驗,簡單來説就是“三心”——信心、耐心和愛心,具體闡述如下:

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融洽的師生關係是轉化的基礎

丁有寬老師指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很多老師沒有真正地體會到這點。他們對優等生關愛有加,呵護備至,從座位編排到課堂提問都是優先考慮,而對後進生卻沒有這樣的“禮遇”,常常惡語相對,冷眼相待,或者是對他們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久而久之,促使後進生形成了我行我素、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心理,他們厭學逃學,甚至與老師作對。產生這種局面是與老師的態度有很大關係的。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據心理學家分析,後進生普遍比較自卑,缺少自信心,處處自認不如別人,性格孤僻,較少與其他同學來往。他們往拄抱着一種破罐子不怕摔的心理,自暴自棄,對老師、同學和父母等人在很大程度上抱着逆反敵對的心理。他們最怕也是最恨別人批評他,歧視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喋喋不休地批評和數落他,學生不但不會體會到我們對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認為是我們在針對“整”他,激發他的逆反心理,起到了教育的負面作用。因此我們必須用真誠去對待後進生,用愛心去感化後進生,幫助學生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重揚理想的風帆。

因此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課充滿激情,對學生一視同仁,特別要尊重和關心“學困生”。對待“學困生”,教師要經常與他們接觸,多參加他們開展的一些活動,找其談心,使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寄予的厚望,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責任。俗話説:數子十過,莫如獎子一功。讓學困生明白,學習有困難不要怕,重要的是積極主動與老師配合共同去把學習大道上的障礙物搬掉,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我們要擺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淡化自己的老師權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理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摒除師生之間的隔閡,使他們在感情上接受我們。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同時也會慢慢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二、獲得成功的愉悦是轉化的動力

一個人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就會激起無數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股強烈的勝利慾望,都希望得別人的肯定或認可。有時一個嘉許的目光,一個鼓勵的微笑,往往能激勵其奮發向上,甚至改變他的一生。尤其是後進生,他們的缺點較多,經常給學校、老師或同學帶來麻煩,故此常常會受到學校的處罰、老師的批評或同學的歧視,他們的心理比較脆弱,對問題較敏感,所以適當的讚許或鼓勵對他們來就顯得更為重要。大部分“學困生”在學習上思維有嚴重的惰性,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必須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習意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克服思維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來彌補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分層教學,要創設情境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創造機會讓“學困生”表現自己的才能,減少“學困生”學習中的挫折感,使他們儘可能多地獲得老師的肯定、表揚和同學們的讚許。例如:在小組合作中讓“學困生”代表小組發表意見,這樣使“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能注意收集各種信息,回答時是代表小組意見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悦。“學困生”的作業差錯率往往很高,教師批改作業時,不要一看到答案不對就打×,應分析思考的過程是否正確,是否合

情,指出對的部分,劃出錯的地方,待其訂正後,再給予評分。如果訂正對了,還可以打優給予鼓勵,為了激勵“學困生”,也可以在他們之間開展競賽,看誰進步快,讓“學困生”感到努力不斷見效,拼搏就會成功,增加“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三、班集體的影響力,引導後進生自省上進。

轉化後進生,集體的力量不可忽視。創建一個班風良好,民主,融洽的班集體,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生活在這樣的班集體裏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裏一樣。徹底消除後進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和學習。二是建立各種互助小組,開展“集體帶個人,以優帶差”等活動,培養後進生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

四、改變評價的方式是轉化的關鍵

傳統的教學評價觀是以分數為標準,以分數的高低或等第論好壞。如果用這樣的尺度來衡量,一部分“學困生”永遠無法達到成績優秀的標準。這種評價方法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質,不適合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同時,也在轉變自己的教學觀,教師所做的是適合於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適合於教育的人才。衡量“學困生”的進步,要讓他們自己與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允許學生出現反覆,充分相信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在評價“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時,注意將其現在的成績與自己原來的成績比,如果他上次測試得了53分,這次得了58分,就應該加以鼓勵,讓他知道這5分是努力的結果,通過努力就能提高,就會成功。對“學困生”的評價,要客觀,承認差距,不唯分數論,教師評價的尺度,隨着“學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讓他們既感到有壓力,也有希望。實踐證明,教師適時的正面評價,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有利於“學困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促進他們儘快轉化,取得新的進步。

五、多方協作,共同轉化後進生。

轉化後進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獨角戲,而是要聯繫學生、家長、任課教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一般地説,國小生比較純真,他們認為後進生為班級抹黑,丟全班同學的臉,因而不喜歡和後進生交往,這樣便容易形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的現象,為此,我開展了“班級互補活動”,使同學們認識到:後進生並非一無是處,只是他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沒能正確對待,走了彎路,只要同學們都能幫助他們,他們一定會為班級爭光的。在安排座位時,我也儘量讓好學生和後進生坐同桌,幫助後進生。我還經常同家長互通情況,共同尋找教育孩子的辦法。同家長聯繫,要避免“告狀”的現象,使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勵支持孩子,不是氣急敗壞地回家打孩子。與任課教師溝通,向他們瞭解後進學生的情況和課堂表現,並對症下藥,尋找轉化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總而言之,後進生不是不可轉化的,只要他們自尊心不泯,上進心猶存;只要對他們充滿信心,富有耐心,傾注全部的愛心並施以適當的教育方法,後進生就會轉化為好學生的。

六、量體裁衣、持這以恆是轉化的保證

在確定“學困生”的教學要求時不能急於求成和“一刀切”。應分清輕重緩急、區別對待,可以採取減緩坡度增加台階,小步子前進的策略,使“學困生”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逐步達到基本的教學要求。當“學困生”的轉變出現反覆時,我們老師不能急躁、氣餒,應找出

反覆的原因,“教不厭,誨不倦”堅持面授教學方法,同時還應做好深入細緻的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和幫助,教育學生學會評價,不要歧視學困生,提倡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發揮集體的力量,促進學困生進步。

“學困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轉化,就要趁熱打鐵,圍繞這一點,要抓住時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變厭學為樂學,誇美細斯認為:“求知和求學的慾望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發起來”。一旦激發起來,就要防止逆向轉化,所以必須持之以恆,對於出現的漏洞給予堅決的堵死,毫不鬆懈,長期以來,“學困生”的潛力得以發揮,興趣愈來愈高,成績就不斷提高。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複雜而有辛勤的勞動,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要臻佳境,決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斷的開拓探索前進,不斷完善和提高。

國中教育案例 篇8

教育背景: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 “不學禮,無以立”就是主張以禮儀治國修身,如今看來依然具有深遠意義,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瑰寶。

可是,在素質教育的吶喊聲響徹雲霄的今天,孩子們的文明禮儀習慣卻不容樂觀,現實狀況令人堪憂。對孩子們採取空洞的説教顯然沒有任何説服力,孩子們難以信服。

網絡對孩子來説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利用網絡的力量促使孩子學習文明禮儀,從而使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懂得文明禮儀,是個有意義的嘗試。

教育目標:

學會尊重他人。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裏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要學會嚴以責已,寬以待人。

重在實踐,做到知行統一。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爭做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國中生。

活動設計及實施過程::

一、師生談話,引入話題:同學們,你們都上過網嗎?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學生回答:查閲資料,聊QQ,玩遊戲、看新聞,發微博、評論、購物、看電影電視等。

總結: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學習、娛樂和交友方面對我們影響很大。

二、對照自己所為,調查身邊存在的最嚴重的網絡不文明行為:

中央文明辦祕書組、未成年人工作組、中宣部宣教局與中國精神文明網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國際網、中青網及新浪網、搜狐網,開展了“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徵集與評選活動”,評選出“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

問:對照這十大不文明行為,我們在平時上網中最頻繁接觸的是哪一類?我們自己做得怎麼樣?

三、情境設計:針對最嚴重的論壇、聊天室的謾罵現象,做深入的分析。

1、在論壇、微博、聊天室中遇到過謾罵現象嗎?你是怎麼做的?

“其罵法之繁多、語言之潑灑、花樣之翻新,簡直讓人驚歎,而不堪入目的文字更是讓人瞠目!”一位網友留言。

2、舉例:蔡繼明,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

20xx年,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受民進中央的委託,組建清華大學假日製度

改革課題組,提出變黃金週集中休假為分散休假,同時將部分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全面推行帶薪休假的改革方案。

20xx年11月,國務院發改委發佈國家假日調整徵求意見稿,採納了蔡繼明領導的假日製度改革課題組方案的大部分內容。

20xx年12月,有人在百度貼吧建立了“蔡繼明吧”,豎起“反蔡”的大旗,蔡繼明被網民在貼吧中肆意地辱罵、詆譭。他的電子郵箱、家庭電話和手機都被“人肉搜索”出來,發帖者鼓動網民都去騷擾他。侮辱性的電話、短信不斷,不僅影響了蔡繼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連其妻女都受到了攻擊者的威脅。

自20xx年12月至今,該貼吧已經發表了3000多條嚴重侵害他權益的帖子,其中有的用極其污穢的語言對他進行謾罵、侮辱和詆譭。

從 20xx年12月到起訴時為止,這個貼吧中已經發表了3000多條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的帖子。有的網友用極其污穢的語言對他進行謾罵、侮辱和詆譭。

20xx年6月10日,忍無可忍之下,蔡繼明將建有“罵人貼吧”的百度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刪除貼吧中侮辱言論,關閉“蔡繼明吧”,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費及維權費用共計210萬餘元。

叫他“蔡雞鳴”、“菜叫獸”,還有人咒罵他的家人,或者進行語言威脅,揚言要“找人暗殺蔡繼明”,警告他“以後出門要小心”。

因為蔡繼明教授把百度告上了法庭,百度敗訴,所以很多惡毒的帖子已刪掉了。

3、討論:如何看待論壇、論壇、聊天室中的謾罵現象?

態度:網聊變成發泄,覺得虛擬世界,不必太認真,„„

原因:人性“惡”的一面在網絡中放大了,網絡交流的匿名性,人不受道德約束,„„

責任:政府、網站、個人

4、總結:網絡不能放任自流,言論自由也不是無法無天。

四、學習網絡禮儀:

禮節一:記住別人的存在

互聯網給予來自五湖四海人們一個共同的地方聚集,這是高科技的優點但往往也使得我們面對着電腦熒屏忘了我們是在跟其他人打交道,我們的行為也因此

容易變得更粗劣和無禮。如果你當着面不會説的話在網上也不要説。

禮節二:網上網下行為一致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尊法守紀,同樣地在網上也同樣如此。網上的道德和法律與現實生活是相同的,不要以為在網上與電腦交易就可以降低道德標準。

禮節三:入鄉隨俗

同樣是網站,不同的論壇有不同的規則。在一個論壇可以做的事情在另一個論壇可能不易做。比方説在聊天室打哈哈發佈傳言和在一個新聞論壇散佈傳言是不同的。最好的建議:先爬一會兒牆頭再發言,這樣你可以知道罈子的氣氛和可以接受的行為。

禮節四:尊重別人的時間和帶寬

在提問題以前,先自己花些時間去搜索和研究。很有可能同樣問題以前已經問過多次,現成的答案隨手可及。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別人為你尋找答案需要消耗時間和資源。

禮節五:給自己網上留個好印象

因為網絡的匿名性質,別人無法從你的外觀來判斷,因此你一言一語成為別人對你印象的唯一判斷。如果你對某個方面不是很熟悉,找幾本書看看再開口,無的放矢只能落個灌水王帽子。同樣地,發帖以前仔細檢查語法和用詞。不要故意挑釁和使用髒話。

禮節六:分享你的知識

除了回答問題以外,這還包括當你提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而得到很多回答,特別是通過電子郵件得到的以後你應該寫份總結與大家分享。

禮節七:平心靜氣地爭論

爭論與大戰是正常的現象。要以理服人,不要人身攻擊。

禮節八:尊重他人的隱私

別人與你用電子郵件或私聊的記錄應該是隱私一部分。如果你認識某個人用筆名上網,在論壇未經同意將他的真名公開也不是一個好的行為。如果不小心看到別人打開電腦上的電子郵件或祕密,你不應該到處廣播。

禮節九:不要濫用權利

管理員版主比其他用户有更多權利,他們應該珍惜使用這些權利。遊戲室內的高手應該對新手槍下留情。

禮節十:寬容

我們都曾經是新手,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當看到別人寫錯字,用錯詞,問一個低級問題或者寫篇沒必要的長篇大論時,你不要在意。如果你真的想給他建議,最好用電子郵件私下提議。

五、出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生簽名。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辱罵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教育效果與社會影響:

通過網絡禮儀的學習,孩子們懂得了在網絡上遵守基本的禮儀規範,遵守網絡文明公約,該怎樣學做一個合格的網民,並且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較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問題反思與展望:

網絡並非毫無顧忌的世界,事實上,“網絡”空間更能反映人的真我思想。在毫無拘束的環境下,它更能考驗一個人真正的品質和道德。畢竟“網絡”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文明成果,不應該以道德的淪喪作為代價。因此,通過這節主題班會課的設計與實施,希望學生們能做一個有禮儀、有道德的網民,並且折射到現實生活中,更在學校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好學生。

國中教育案例 篇9

作為一個班主任,後進生更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在班級工作中,由於後進生的影響比較大,如果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轉化,那麼他們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班級的班風。班級中的大多數學生都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旦後進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他們對班級的影響可想而知的。所以班主任必須針對後進生的不同特點,掌握科學的方法,持之以恆,和風細雨,精心管理引導,科學合理的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我所帶的班有個學生叫郭岱山,每天上課要麼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影響別人學習;下課卻和同學追逐、打鬧;作業要麼不做,即使做了,也是馬馬虎虎,相當潦草„„經常不是任課老師向我反映,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一次次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做一個同學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可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雖然答應了。可過後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面對這種情況!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他的轉化工作。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於是我又一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瞭解到他心裏十分怨恨我們班的張老師。我心裏一喜,讓他認識錯誤的機會來了。我輕聲問他:“你為什麼會恨那個老師?”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他常常在課堂上批評我。”我順着問:“老師為什麼會

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他説:“因為我上張老師的語文課時常違反紀律,沒按時完成作業„„”“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説明你是一個勇於認錯的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同學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後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同學,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説到做到喲!”“好!”後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接下來,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緻的女同學凌雨晴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對這個女同學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使其進步。該同學滿口答應,並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當然,有時這個同學也會產生一些厭煩情緒,説他不太聽話,不太樂學„„此時,我就跟她説:要有耐心,慢慢來。後來,他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鼓勵他們説,這也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某某同學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這也激勵他學習上更加努力,勞動也更加積極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舒心地笑了。後來,有一次我找他談話時,他説:“老師,凌雨晴同學這樣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對得起她嗎?”我笑着説:“你

長大了,懂事了,進步了,我真替你高興。”

分析:

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龐雜的工作,班主任要付出真心和愛心,掌握科學的方法,並持之以恆。具體來説要做到:

1、要深入瞭解和分析後進生,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教師要廣泛、深入、細緻瞭解後進生,才能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不能侷限於班級,要把了解的範圍拓寬到家庭和社會;要了解後進生的過去、現在,判斷他們發展的動向;要了解後進生的優點、長處和缺點,對於後進生的優點和長處要及時給予肯定,幫助後進生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對於後進生的缺點要嚴格地進行指導教育。

2、要關心愛護幫助後進生

進生在人際關係上往往表現出:和家長對立關係;在班級中沒有地位;師生關係緊張;他們經常生活在受人歧視和嫌棄的陰影裏,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心,久而久之,就與同學和老師在心理上產生對立情緒。有句話説得好:親其師,信其道。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打動他們、感染他們,關愛他們。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説,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老師。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説。因此,我讓郭岱山從與其它同學交朋友做起,和吉方建同學晚自習一起坐,讓他感受同學對自己的信任,對自己的關心,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努力為後進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氛圍,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給予他們關心愛護的同時,又要向他們講明道理,認識自己的不足,教師要循循善誘,並對他們提出一定的行為要求。

3、要善於發現後進生的

老師、同學和家長的關心愛護能使後進生獲得積極滿意的體驗,獲得温暖、信心和力量。後進生一般比較自卑、內向、孤僻,甚至有種玩世不恭的心理,就更需要教師、同學和家長對他們的關心愛護。有關資料表明,同學受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學習就越努力。反之,受到表揚越少,同學隨之產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同學需要教師不斷的鼓勵,尤其是要善於發現捕捉後進生的閃光點,並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和表揚。

4、要持之以恆

持之以恆,反覆教育是轉化後進生的難點。後進生在行為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郭岱山的轉化,使我深深的感覺到,在目前“後進生”轉化工作中,一方面需要我們對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誠和寬容,另一方面還需要我們老師採取科學合理的方法。總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堅定信心,科學教育,把轉化後進生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遲開的花朵同樣將會開得絢麗燦爛。

國中教育案例 篇10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説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u>

説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説其實不能説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説這説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説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説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説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説,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

有人説讓他們閲讀,看書,其實在國小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閲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國中教育案例 篇11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

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教學反思。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説有創新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説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説啥就説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國中教育案例 篇12

張某,八年級五班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興趣和求知慾,缺乏進取心,放任自流,貪圖玩樂,迷戀電腦遊戲。性格倔強、固執,但又有惰性心理。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自由散漫,喜好標新立異,日常行為習慣欠佳。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經過多次與他交談,以及從其他學生處瞭解到他的後進問題來源於內因和外因國中問題學生轉化案例百科

之所以成為後進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時候,父母經常爭吵,後父母離婚,他被判給了父親,父親不太管他,因此導致他形成了種種惡習。由於他一直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抱怨,自己的行為、學習成績得不到改進,久而久之產生了自卑心理。內因是,雖然接受能力並不弱,但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不感興趣,基礎較差,怕苦畏難,缺乏進取心,貪玩難以自控,形成了學習成績差。

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是會從“問題學生”的行列中走出來的。因此,我想方設法開導他,引導他,使他儘快走出“問題學生”這一行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xrok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