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高中生教育案例(精選6篇)

高中生教育案例(精選6篇)

高中生教育案例 篇1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和藝術,與學校教育相比,它更側重於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側重於健康的心理的培養。而這樣的培養對學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響。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因而怎樣選擇一種適當的教育方式就成為廣大學生及家長極為關心的問題。英國著名社會學家斯賓塞曾説過:“無論是從父母本身的幸福來看,或是從對子女和後代的性格和生活的影響看,我們都必須承認,懂得對兒童少年進行體育、智育、德育的正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這應該是每個男女所受教育中的最後課題。” 從我國目前家庭教育現實情況來看,“家教誤區”還相當普遍。當孩子的成績出現明顯波動時,當朝氣蓬勃的臉上失去笑容時,我們知道,這背後肯定有着許多故事,而這故事大多數會來自家庭教育。

高中生教育案例(精選6篇)

十六七歲的年齡正是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髮育最為劇烈的時期,國外有學者形容這一階段是“騷動的、矛盾的、動盪的、暴風雨式的時期”。處在這個特殊時期的高中生,伴隨着成長的欣喜、生活的苦惱、學習的壓力、情感的吸引,種種感情交織在一起,年輕的心變得十分敏感和衝動,這就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及時溝通,及時解決。下面結合我在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遇到的真實的案例,談一談如何走出家庭

教育誤區,讓孩子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

民主平等的交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進入青春期後的青少年,最主要表現是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正確理解自尊,只是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這個時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論據不足;喜歡發表見解,卻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歡懷疑別人,卻又缺乏科學依據。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他們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因此,家長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儘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和他們平等交流,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另一方面,家長又不能過於遷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為,以防孩子以後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比較嚴重的反抗行為,家長可以採取獎賞訓練的方法,強化孩子的順從行為。

案例:王某,男生。第一次在班裏自我介紹時,聲稱自己有極強的正義感,要拯救整個世界,因為現在社會上的陰暗面太多。在寫的週記反思中,更多的是偏激、批判和叛逆的語言。很難想象,這是一箇中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父母憂心忡忡地找到我,共同商量對策。他們也講了在家裏的一些情況:特別喜歡看武俠遊戲類的動漫書。自國中以來,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總是與家長的觀點格格不入,沒有共同語言。其實,這個男孩在學校的其他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對班級工作非常積極負責,對同學也很熱心,成績也不錯。應該説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人。與家長交流後,我首先肯定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然後分析了幾點原因:

1、除了武俠遊戲類的動漫書,籃球書,其他書幾乎不看,電視新聞也毫無興趣。那麼,動漫書上的一些“暴力”、“行俠仗義”對其思想會有較大影響。2、父母強行沒收了他“心愛”的動漫書。3、當對某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時,總被父母認為是奇談怪論,然後全盤否定,再進行“洗腦”。久而久之,這個男孩就不願

意與父母多交流,生怕再被他們批判。中學生生理、心理各方面發展還很不成熟,是非辨別的能力也不強。如果這時候家長沒有好好引導,很容易就會出現這種叛逆、偏激的心理,往往就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有時,他們會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男孩的家長回去後採取了以下對策:1、鼓勵孩子多看新聞,時事評論性雜誌,拓展知識面,開闊眼界,正確看待、評價周圍的人和事;2、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加以正面的引導;3、設定切實目標,品德方面——做受歡迎的人,有責任心的人;工作能力方面——多為集體做事,多幫助周圍的同學;學習成績方面——爭取保持班級前五名。半年下來,這個男生被評為了校三好學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家長也感到非常欣慰。

以上案例雖然是個案,但從中可以從個性問題看到的共性問題,從特殊性看到一般性,同時分析這些案例,可以更好的瞭解學生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教師要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心理,教師應是學生最信賴的人、最想傾訴的人。”願我們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心靈的開拓者

高中生教育案例 篇2

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激流中,每一個人都隨時面臨着困難、風險、挫折與失敗,這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那麼,如何教育學生正確地對待挫折,將他們培養成為具有堅強意志並能接受各種挑戰,以及具有較強克服挫折能力的強者,這已引起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摘要:什麼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實施的必要性;挫折教育實際案例分析;挫折

教育實施中要注意適宜適度

關鍵詞:挫折教育 適宜適度 啟發 引導 真心呵護 嚴格要求

一、什麼是挫折教育?

很多家長和我反映説:“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甚至超過了其他父母”, 有大部分家長説:“我想盡辦法為孩子創造更好學習條件„„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結果孩子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熱愛學習,更多情況下是討厭學習,雖然你説得口乾舌燥,但還是無濟於事„„孩子總難使我們滿意,不聽話,經常胡鬧,沒有一刻能安靜下來,在學校,總是問題多多,很多時候不願與同學交流,上課時又三心二意„„沒有一件事能做好,電視永遠看不夠,每一刻都要大人在旁邊,家長老師累得半死,但沒見孩子有多大長進„„

確實,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現在的生活變得更為優 了。他們在老師的鼓勵中,父母的寵愛中長大,事事稱心如意,一帆風順,缺乏挫折感,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便形成了自負,驕傲,虛榮的性格特點。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我認為,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耐挫折教育是鍛鍊提高學生潛能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專家認為: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 在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激流只有碰撞到巖石,才能激發出璀璨的浪花”,“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許多到達光輝頂點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這是因為那些自認為自己聰明的人往往會選擇走一些所謂的“捷徑”,這些所謂“捷徑”往往會喪失一些非常有意義的鍛鍊機會;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飽經風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人生,從而更加珍惜擁有的機會。

二. 挫折教育案例分析

宋某,是我在任高一年級班主任的一位女學生,其父親常年在外,對家庭和 子女幾乎沒有盡過責任,母親為了生活,應聘成了一名保險業務員,奔波在外,也是無法照料孩子。於是把孩子寄放到外婆家裏。也許是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母親對宋某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每週動輒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零花錢給她花。 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不考慮是否合理都一定滿足。而外婆年老體弱,對唯一的外孫女也是無可奈何,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宋某任性,倔強的性格,加上這個孩子性格外向,與社會上的一些人頻繁交往,耳聞目染了一些不好的習氣,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在外婆家不幫家人幹一點兒小事,對外婆一家人的勞動成果多加挑剔,甚至對外婆和舅舅的教育置若罔聞,進而出言頂撞,大媽出口,久而久之,外婆、舅舅便放棄了對她的教育管理,她更是降低了對自已的要求,乾脆破罐子破摔,肆無忌憚起來。她在校的主要問題是:

1、自私。每天平均二三十元的零用錢,只要下課就見到她大包小包的買進教室,但從未見過她與周圍的同學分享過。

2、撒謊。為了獲得夠多的零用錢,不惜巧設各種名目,向辛苦在外工作的母親伸手要錢;為了逃避學習任務和勞動任務,多次編藉口、找理由推卸責任。

3、情緒化。對同學時而友好,時而冷淡。對老師有時態度好,遇見老師就主動打招呼,笑臉迎人;而有時則因一句批評就和老師衝撞。對學習也是忽冷忽熱,自己喜歡的科目就學,不喜歡的科目就不學,上課公然睡覺;心情好的時候就學兩天,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學,不做作業,任課教師稍加批評就擺臉色,摔東西。

4、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作為女學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寢室衞生不搞,個人衞生更是一塌糊塗;一條牛仔褲可以穿得看不出顏色;在教室內可以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把嗑下的瓜子殼從窗口丟到外面的走廊裏;穿奇裝衣服,出口成髒,認為這就是“能”;多次與老師頂撞,認為這就是“勇”;編造各種藉口推卸責任,認為這就是“智”;男女生談戀愛,喝酒,抽煙,逃學徹夜上網,這就是“新潮”„„

為了教育這個孩子,我當時採取的主要方法是儘量親近她,關心她,和她談知心話,積極從正面做思想工作。在第一,二次找她談話時,她確實表現了進步的趨勢,但好景不長,不久她就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了。後來再找她談話時,她都裝出冷漠,事不關己的態度來,以至每次談話無功而返。後來,為了

加強督促,我決定聯繫她的母親共同教育,但聯繫的次數一多,她和她的母親都表示了一種反感的情緒,所以,後來的聯繫也就不夠緊密,她也就趁機屢鑽空子。

多次教育都沒有取得成效之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這種家庭教育殘缺,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不好的學生,一味的想依靠苦口婆心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説服方式是很難取得成效的。因為孩子從小就聽父母,師長的循循善誘,對這些枯燥的教條理論滾瓜爛熟,早就對其產生了免疫力,根本就聽不進去,甚至還產生厭煩和反感的情緒。但是如果對孩子責罵責罰也不行,因為這樣孩子可能會更加逆反,事態發展可能更加嚴重。

那麼,如何用好挫折教育這張牌,讓學生從挫折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呢? 在高一期會考試前的一次班會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我進行了小組加扣分活動,從紀律,衞生,學習三方面對學生進行督促。並規定每週進行一次評比,第一名給予獎勵,而對排名最後一名並出現總分為負的小組成員,進行談話和書面認識。

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全班都參與了熱火朝天的競爭氣氛。宋某也不例外,上課也不做小動作了,作業也不拖欠了。但好景不長,過了將近兩個星期之後,她又故態復萌了:作業拖欠、上課遲到、衞生不搞、任意請假。當本組其他成員努力爭取分數時,她卻不停的扣分,當本組成員對她表示不滿時,她卻擺出一副無所謂的姿態。甚至放言:末名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老師檢查認識,她就把認識複印幾十份放在那裏“備用”。在這種心態下,她所在的小組如願以償地連拿了幾周的末名,小組長不樂意了,其他組員也不樂意了,紛紛要求解散這個小組或者把她分離出小組。

在這種情況下,我多次找她談話,可是收效甚微。但如果真的把她分離出小組的話,那她與同學的關係更加疏遠,孤立的氛圍將會讓她在歧路上越走越遠。這顯然違背教育的初衷。那麼,怎樣讓她深刻認識到這種個性將帶給自己人際交往的苦果呢?

通過觀察,我發現宋某一直有一種潛在的優越感,因為全班她的零用錢最多,小小年紀,手中就有了手機,MP4等新潮的農村青少年少見的奢侈品。所以她總認為即使她屢次違反紀律,其他同學還是願意親近她的。那麼,我能不能從這一點上進行突破呢?

在一個午間自習的時間,我走進教室,我似隨意的把宋某小組要求解散的事公佈了出去,並説出小組成員即將分配到其他各個小組,話剛説完,教室內沸成了一鍋粥,其他小組爭着要求把這個小組的其他四位成員分配到本組,而她卻無

人提及,我觀察她時,發現她的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也許她從未想到因為自己的個人原因,已經引起了全體同學的不滿。看看時機已到,我平息了教室內的紛爭,把她叫到了我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雖然強自抑制,但她的眼淚還是嘩嘩的流了下來。我遞了一張紙巾給她,讓她盡情的宣泄情緒,等她平靜下來,我問她:“你是否真的希望小組解散?”她搖了搖頭。我又問:“你為什麼而哭呢?”她不説話,但看得出她在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過了一會兒,她説:“因為其他同學不願意接收我,我感覺被拋棄了”。我問:“你不被大家接收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呢?”她沉默了。我決定讓她以筆述的方式談談自己的認識。

放學前,一封工整的認識悄悄的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仔細的看了一遍後發現我的挫折教育有了初步的成效,她已經能夠正確的認識自身的不足,同時也感受到了某種被人孤立的危機感。這時候我及時召集了這個小組的成員進行談話,希望能多幫助,多提醒她,幫助她改正壞的毛病和不好的習慣。她也表示從此會努力約束自己的行為,與組員盡力配合,儘量少扣分。其他組員見此情形都紛紛表示願意再努力一週,爭取不拿最後一名。

在後來的一週內,這個小組體現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學習心態,在開班會總結時,這個小組由最末名上升到第五名,這可是這個小組歷史上從來沒有獲得過的名次,在公佈名次時,我發現宋某興奮得滿臉放光。其他小組也向這個小組投去讚許的目光。

我知道,要在短暫時間裏改正延續了幾十年的老毛病是難以達到的。果然,到第三週時,我發現宋某的毛病又犯了,我決心在前面的基礎上再下猛藥。我把她叫到辦公室,毫不留情地狠狠地批評一頓,並在她又顯示出翻白眼的老習慣時,我毫不手軟加大了我的語言力度和強度,慢慢地她的氣勢明顯降低了。最終,她表示了服從,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答應以後不再違反。

在接下來的教育中,我一邊加強引導,肯定她的進步,一邊對她的錯誤明確提出,慢慢的她開始有意識的約束自己的行為,態度與習慣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到這次月考時她的成績由班級的第38名上升到班級的29名,上升了九個名次。在考試總結時,我着重表揚她的轉變。在同學的讚美中,她得到了肯定和收穫,學習的勁頭也越來越足了。

三.挫折教育運用要恰當

我們都知道:當一顆小樹長歪了的時候,一味澆水施肥是無法改變它的生長趨勢的。這個時候藉助外力,一條繩索,兩根夾板也許更有效。成長出現偏差的學生,就好比長歪了的小樹,,一味的和風細雨愛的教育是無法喚起她的改進潛力的,讓她適當的體會挫敗,感受嚴格的要求是完全有必要的。當然,這種挫折應當有

一定的限度,應當在事後給學生説明,並且不是以真正打擊學生為目的,而只能是通過這種人為設置的挫折,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確挫折對自己的作用,並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驕傲情緒,戒驕戒躁,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切實注意以下幾點:

1. 挫折要有度,要針對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挫折,不要否定學生這個人。就事論事,在解決方法上多下功夫。

2. 當學生自願挑戰而遇到挫折時,教育者更多要從方法上給學生以點到為止的啟發和指導,儘可能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及發自真心關懷。

3.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時,不要嫌學生拖拉時間而包辦,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後,引導學生去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裏,下次再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面對。

4. 控制好獎勵。不要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就給予過多的什麼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讚美之詞,讓學生有機會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後的心靈獎勵。過多的物質獎勵將會扭曲學生的成功體驗,甚至為了物質獎勵而努力,這我們就大錯而特錯了。

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輕易的否定一個 學生,放棄一個學生。如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教育方法,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思考的問題。學生的品格是否健全,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應秉承“生命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合理引導學生的發展。對出現行為習慣偏差的學生真心呵護,嚴格要求。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履行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高中生教育案例 篇3

近年來,由於大中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農村主要勞動力大批進城務工,長期居住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但他們無法承受與支付高額的城市房價及教育經費,其適齡子女只能送回農村讀書,這些孩子因此成了留守學生。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從留守兒童到留守青少年,他們與父母每年只見面兩三次。當前,這個寵大而又弱小的特殊羣體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政府大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經濟扶貧越來越深得民心。從物質上來講,這些留守學生已吃得飽穿得暖,也上得起學,但是教育質量卻不容樂觀,各種教育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而留守高中生的情況更糟。某學校是一所農村普通高中,留守學生佔全校學生的70%左右,由於得不到父母的監督與關愛,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感情出現問題,表現為性格孤僻,待人冷漠,自卑拘謹,交往困難,無視紀律,沉迷網絡,學習成績差。如果學校不能給這些學生足夠的關心,在德育中沒有將這個情況考慮周全,德育效果將大打折扣。相關專家認為,留守高中生問題解決不好,將埋下深層次的隱患。

一、留守高中生案例

20xx年9月1日,開學第一週,某學校政教處通知各年級各班對“留守學生”進行摸底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筆者班級55人中有38人是“留守學生”,佔班級總人數的69%。在這些“留守學生”中有80%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監管,20%由親戚代管,還有10%的學生處於無人看管狀態。那麼,這羣“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情感又怎樣呢?通過一學年的相處與交流,筆者逐漸發現這些留守學生的問題確實比非留守學生更多些。下面是班上的三名留守學生案例:

案例1

學生王××,男,16歲,4-5歲時,父母就去廣東打工,每年與父母見兩次面,暑假一次,春節一次。平時由爺爺看管。進入高中不到一個月,早上起牀出宿舍大門遲到3次,宿舍內務值日2次不合格;晚就寢玩手機被值日老師發現2次;課堂上睡覺4次,自習課常常講話或睡覺或擅自上廁所,紀律渙散。學習態度不端正,經常欠交作業,物理作業1次都沒寫。有一次,物理老師批評他:“你再不寫作業,我就叫你家長來。”他卻頂嘴説:“我父母在廣東,你叫不來。”引起全班鬨笑。學校開家長會,筆者多次提醒該學生通知家長來開會,他卻説:“我爸媽在廣東,電話打不通,他們也不會來。我爺爺在家幹農活,沒有空。”高中第一次月考,除了語文,其他學科都要補考。第二次月考,語文考了115分,筆者鼓勵他繼續努力,把其他學科也趕上來,而他表現出緊張、恐慌、極其自卑的表情。

案例2

學生韋××,女,16歲,父母在廣東打工,4年前父母因感情破裂而分開,無人看管,內心孤獨,有早戀現象,成績中等。該學生是在上學期末文理分班時進入筆者所教班級。上課經常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筆者向其宿友瞭解到,該同學經常與男朋友網上QQ聊天,有時週六晚上很晚才回宿舍。之前,筆者聽她原班主任提起該同學有早戀現象。本學期4月14日,筆者突然接到她父親打來的電話,説平南縣法院的幹警來找她談話,是有關她父母離婚一事。筆者當時正在外地出差,考慮到對學生的影響,請求學校妥善安排與接待。一個月後,她母親打電話來,瞭解女兒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但她拒接電話,且警告母親,以後再不要打電話過來,她恨母親。

案例3

學生廖××,女,17歲,父親早亡。6歲那年,母親去福建打工,一直沒有回家。該同學從小與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年老多病,沒有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救濟補貼,生活非常拮据。該同學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強,與同學關係不是很融洽,朋友較少。思想有些偏激,認為學習好其他都不重要。勞動不積極,多次忘記勞動職責。有一次大掃除,由於她問老師作業問題而忘記自己的勞動任務,勞動委員告訴她,班長替她做了,希望她能向班長説聲“謝謝!”也希望她以後要及時勞動。但她不但不説聲感激的話,反而還説“做個勞動有什麼了不起”,態度冷漠,無感恩之心。她的課桌面及地下相當髒亂,值日班幹多次督促其整理她都不理睬。

二、留守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透析

以上三則案例反映出的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比較典型:養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缺乏親情關愛,陷入情感饑荒;孤獨無助,沉湎青春早戀;性格孤僻乖張,逆反心理強。導致這些不良的習慣和性格的形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留守高中生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夠重視,家庭教育缺失

許多外出務工的家長只想着掙錢而忽視了家庭教育。他們簡單地認為,養孩子只需提供物質條件,而孩子能否成才則是學校老師的事。更有甚者,認為在情感上有欠於孩子,就用金錢來彌補,儘量多給孩子錢,給孩子買智能手機等高檔消費品。案例1王××的家長一個學期給孩子買了兩台智能手機:孩子以方便與父母溝通交流為理由讓父母為其購買手機,第一台手機被學校收繳,不到一個星期又買了一台。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沉迷網絡遊戲或刷微信,在宿舍裏通宵達旦玩手機,無視學校紀律,嚴重影響學習及身心健康成長。

(二)家庭失去有效監護,是留守高中生行為習慣差的主要原因

留守學生的臨時監護人多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朋好友,但不管是誰,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發生安全事故,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不重視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使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圍。案例1王××的爺爺只管給錢,至於孩子在學校學習怎樣就不聞不問了。所以,他紀律渙散,週末下午去網吧,經常遲到;案例2韋××,父母在外務工,且感情不合,母親多年沒有回家,每次放假回家,家空蕩蕩的,無人陪伴,孤獨淒冷。這是她早戀的主要原因。   (三)親情缺失造成留守高中生在心理髮育上的“營養”不良

留守學生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他們同那些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相比,少了活潑和開朗。感情的匱乏嚴重影響了孩子與別人的社會交往,導致孩子缺乏對世界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出現性格缺陷,長此以往就出現了案例2與案例3的現象。她們不願與同學多交流説話,性格越來越孤僻,對親情的感覺也越來越淡漠。

三、對留守高中生情感關懷與親情彌補的思考

蘇州市中國小德育學會副會長李鳳祥認為,教育新常態下的德育要“把‘學生’當作有生命力的‘人’來教育,尊重生命成長的規律,教育者要充滿愛心和人格魅力,讓受教育者充滿心靈感應,德育過程要生動形象,充滿靈動和温情,倡導有情德育。”學校是留守學生的第二個温暖的家,班主任就是留守學生的父母,義不容辭地要肩負着教育和關愛學生的責任。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使這些留守高中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人格健全、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少年呢?一年來,筆者進行了以下實踐。

(一)開展主題班會或趣味活動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雅認為,學校德育目的在於使學生形成對“親人”的依戀之心,在與“親人”的交往中,引起學生對他人的興趣,逐漸形成學生對他人的親和性,培養學生對他人的美好情感。我們知道,如果學校擁有温情的環境,那麼學生情感發展就會更陽光。温馨的主題班會,快樂的趣味活動,讓留守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温暖。3月8日母親節,筆者所教的班舉辦了“祝福母親,爸爸媽媽我愛你”的主題班會,有小品表演,有歌曲演唱,有感恩視頻等,用“情境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營造温馨氛圍讓留守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得到關愛,在活動互動中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使他們更加熱愛學校的集體生活。在活動中,班長特別安排案例2中韋××獨唱《燭光裏的媽媽》,歌聲委婉動聽,演唱聲情並茂,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

(二)師生結對子,進行愛心彌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高中生來説,他們更需要愛,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當筆者理解教育的這層涵義後,筆者對班裏留守學生進行統計歸檔,安排班裏所有科任課老師“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關愛與指導,讓留守學生感受的關愛更實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監護人的負擔。教師從小事上、從細節上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付出真情。經過一個學期的精準扶“貧”,這些留守學生由從前的冷漠、自私、自閉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他們開始能做到自覺遵守紀律,專注聽課,學習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並能主動為班級或老師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

(三)專題講座,或參與大型的勵志活動,激勵自信

留守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父母的缺位而造成心理軟骨病,往往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缺乏自信、悲觀消極,從而在行為上則表現為程度各異的失範和越軌現象。基於這個情況,某學校高一年級部每單週五晚7:30開展漢語演講活動,筆者利用這樣的活動鼓勵留守學生自己積極參與,感受生命的意義,增強自信自強意識,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減輕對遠方父母的情感依賴,建立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與人生觀。此外,筆者還組織高一年級學生參加高三學長學姐的“大學聯考百日誓師大會”並寫大會感想。同時,組織學生建設團結奮進的班級文化,創設各類評獎方式,樹立先進榜樣,整個班級充滿活潑快樂、自信自強的學習氛圍。

開展主題班會、精確扶“貧”、專題講座、演講比賽等,以各種類型的活動關愛留守學生,增加了留守高中生與同學及老師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在留守學生的性格養成上起到了良好的引導和扶正作用。通過典型案例的實踐性思考,筆者基本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的應對方法,使留守學生的整體情況有明顯改善。

高中生教育案例 篇4

一、高中生基本心理特徵:

高中生心理已經和國中生有了很大的不同,高中階段上與少年後期相接,下與青年中期相連,因此,在身心發育和社會成熟方面與之互有一些交叉。作為少年期的結束,青年期的開始的高中階段個體心理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不平衡性。作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處在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高中生的生理髮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後於生理的發展,他們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還處在人格化的過程中。也就是説,高中生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關係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異時性和較大的不平衡性。

(2)動盪性。高中生生理、心理髮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髮展同道德或其他社會意識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創造了個性發展以及道德和社會意識發展的條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過程的種種矛盾和衝突,表現出一種成熟前的動盪性。高中生心理髮展的動盪性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例如,他們思維敏鋭,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他們熱情,但容易衝動,有極大的波動性。他們的意志品質也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幹、冒險混同起來。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衝動性。是意外傷亡率最高的年齡階段。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上,常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教師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為。另外,生理上的劇烈變化,會帶來所謂

(3)自主性。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脱離父母的斷乳期。隨着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脱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於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

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於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説服力。對許多事物都敢於發表個人意見,併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不休。如果説生理上的斷乳是個體被動地離開父母,那麼心理上的斷乳則是個體主動地離開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連接過去與將來的中介環節,是從過去通向未來的過渡階段。處於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廣闊的未來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離,他們對發展與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嚮往,發展與未來是高中生最嚮往也是最廣闊的領域。 這種面對未來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別地富於理想,它引發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實現,這種對未來的佔有優勢,使得人們總是把青年同社會的未來相聯繫,指出

(5)進取性。由於生理上的迅速發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發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於現狀,富於進取,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如果説成老年人容易滿足於已得到的利益,趨於保持現狀,不思進取,青年則事事正在有待解決之中,常常是滿懷希望,樂於開拓。

(6)閉鎖性。高中生不像兒童時期那樣經常向成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又不輕易表露出來,心理的發展呈現出閉鎖性的特點。他們非常希望有單獨的住宿房間,有個人的抽屜,並喜歡把抽屜鎖起來,好像有什麼祕密的東西不願讓別人知道,其實裏面並無什麼要緊的東西。他們不大愛對長輩講話了,在長輩面前顯得寡言。高中生愛寫日記,也是這種閉鎖性的表現。記日記既可傾吐心聲,又可保守祕密。心理髮展的閉鎖住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獨,因此又產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強烈願望。他們熱衷於尋求理解自己的人,找知心朋友,對知心朋友,他們能坦率地説出內心隱祕。

(7)社會性。雖然心理內容的社會性早在兒童時期就已開始出現了,但是更大規模的深刻的社會化,則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國小生進入中學後,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開朗地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如果説國小生心理的發展主要是接

受家庭和學校的影響.那麼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發展就愈來愈多地接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高中生對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喜歡探聽新鮮事,、很想像大人一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褒貶的評論,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活躍。如模擬角色活動“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班主任”,對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結社、創辦協會、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們思考問題已遠遠超出學校的範圍,做集體、國家主人翁的思想開始萌發並日益強烈。尤其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成為他們意識中的重要問題。他們在考慮未來的志願及抉擇時,比國小生和國中生更具現實性和嚴肅性。而這種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對高中生心理髮展的社會性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以上是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徵,由於年齡問題,高中學生在不同年級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也是不一樣的。筆者曾經對相關學校高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做過觀察、交流與調查,下面就這些問題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家庭教育對策做一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二、 高中生在不同年級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原因

1、 高一年級:新環境的適應問題、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目標不明、人際交往敏感、與家長的代溝問題、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對自我的評價不完整等。

2、 高二年級:學習負擔與焦慮問題、“早戀”問題、自我形象設計與校規衝突問題、價值觀的形成與文化多元性難以調和問題、親子關係淡漠問題、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與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間的矛盾問題等。

3、 高三年級:學習負擔“過重”(主、客觀)與學習適應不良、理想的期望與現實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各種心身疾病(焦慮症、疑病症、神經衰弱、考試恐懼症等)。

另外一些問題在高中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際關係緊張、厭學、性抑鬱、暴力傾向、師生關係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等。

造成以上心理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年級、問題不同,原因也是不一樣的。大致有以下成因:

1、社會心理因素:目前高中學生中,95%的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共和國曆史上如同其父母是比較特殊的一代。如,生活、教育條件好,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值很高,面臨的競爭與壓力較大,社會生活的變化節奏很快,接受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與此同時,他們缺少困難與挫折的磨練,缺乏兄弟姊妹的親情體驗,人際關係單一。這些因素在客觀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質比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遇到環境變化就缺少足夠的心理應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也在所難免,這也可能是近年來社會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家庭教育的滯後與缺乏。中國俗語講:“子不教,父之過。”但是在孩子進入高中以後,有60%左右的家長就已經放鬆了家庭教育,20%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只是停留在學習成績上,有45%的家長對進入高中階段的孩子如何教育心中沒有底,更多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他們説的再多也沒有用,只要學校教育好就可以了。事實上家長的這些態度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據調查,在80%的問題行為學生中,其形成原因主要和家庭教育不力有關。(如離異、寄養、放任、溺愛等。)另外,就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時間比例來看,在家時間要多於在校時間。若家長不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思想,孩子在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他在校的成長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如調查發現,現在高三學生和父母周平均交流時間不到2小時,有80%的父母孩子現在除了學習還在想什麼、關心什麼他們無從知曉。60%左右的家長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對策和措施,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嚴重匱乏。如果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種“教育真空”,那麼這期間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有了極高的概率。

3、媒體傳播的影響。若將21世紀比作是伴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而進入的再恰當不過了。電視、電話、電腦、互聯網等時空網絡的普及和影響,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繁小”的信息村,人已經被各種眼花繚亂的視聽信息所包圍,要生

存在“真空”已是天方夜譚。信息的挑戰早已來臨,但我們的孩子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辨析力,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只是出自一種原始的本能和衝動在欣賞、接受着這些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和詮釋的信息,迷戀、好奇、模仿力量是無法抗拒的,他們在與“流行”結伴而行,價值觀的異化已不在是沒有可能。在筆者的一次偶像崇拜的調查中,有35%的高中學生崇拜各類“明星”,崇拜父母和科學家列在末位,只佔1%。“現在的孩子不願讀書”這是目前家長普遍的困惑,答案或許在這裏可以找到一些。

4、同伴的影響。如果説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在經濟、知識和人格上的話,那麼同伴則對個體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等各方面產生影響。同學、朋友之間有共同語言、愛好,學習、生活的內容和規律相似,容易達成理解,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同伴中間最容易得到滿足。所以同伴間人際關係的優劣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5、學校因素。事實上目前學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相對滯後對個體心理影響較大。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再次成為教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教師中存在體罰、變相體罰、心罰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素質教育的艱難探索也正説明了學生對真正教育的渴求。素質教育的成功之一就是要塑造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三、家庭教育的對策。

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除了學校和社會的努力外,家庭的關懷和支持也顯得十分重要。

1、通過家長學校的舉辦端正家長的教育觀念,掌握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2、家長以身作則,提高素質,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平等、民主、團結、和睦、融洽),爭取創建學習型家庭。

3、親子對話。通過寫信、談心、打電話等形式抽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樹立“孩子,讓我們坐下來談談”的觀念和模式。

4、全面瞭解孩子,關心孩子。心靈的溝通與關心最能打動人。通過訪校和觀察瞭解孩子的苦惱、困難和想法,體貼入微,才能縮短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解決他們的問題。

5、尊重孩子。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標準來要求和衡量孩子的成績和決定,只要不違背原則,他們盡力發展了即可。

6、正確的引導。,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分析、引導和幫助改正。對問題不是包庇,在於解決和治療。

高中生教育案例 篇5

董某,女,17歲,高二學生。學習成績居中,喜愛寫詩,樂於助人。高一下學期與班裏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學期兩人突然互不搭理,該男生與董某的一親密女伴來往頻繁,董某開始遠離他們,整日鬱鬱寡歡,上課時常走神、發呆。課餘時間獨處一角,不與人搭話,幾次測驗成績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該女生原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女孩,出現情緒低落的原因,是因為受到了兩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進入青春期後,隨着生理上的日益發育成熟,性意識的萌芽,男女同學都會產生對異性的好感和愛慕。董某與班裏男生相互產生了好感,交往甚密,這是一種正常表現。但是由於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董某一下子就產生了強烈的交往挫折感,認為男伴因別的女同學而疏遠自己,覺得自己對異性的吸引力不如別人,自信心開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董某有強烈地為班級服務的願望,平時看到班上出現了不良現象總想出面制止,但考慮到自身不是班幹,怕別人説自己多管閒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競選班幹。但是卻落選了。董某認為自己多方面表現很好,且有為同學服務的願望,卻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輔導方法:

1、個別會談。與董某進行朋友式的談心,取得其信任,瞭解其心理的狀況、問題產生的原因,與她共同尋求解決的方法。

2、轉移注意力,發展其興趣愛好。利用董某愛寫詩的特點,幫助董某發展她的興趣愛好,鼓勵其向中學生刊物投稿,讓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轉移過來。

3、鼓勵其尋回自信,向失敗作挑戰。利用班幹換屆選舉之機,鼓勵董某再次面對挑戰,參加選舉。選舉前對董某做了全面分析,讓其瞭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作好選舉的充分準備,自信地面對選舉。

4、組織班集活動,進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輔導。在班組舉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問題的討論,讓同學們相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同時進行指導。並利用此機會讓董某主動找到原來的男同學和女友進行交流,解除誤會。

輔導效果:

董某在班幹選舉中當選了,她現在整日忙碌於同學們之中;她的詩也在中校報上發表了,她開始受到更多的人的關注;同時她也恢復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誼;在這種狀態下,她的成績逐漸進步了。不

用説,董某很好的恢復了自己的自信心。現在笑容經常掛在她的臉上,可愛的女孩又笑了。

高中生教育案例 篇6

王某,男,17歲,高二學生。學習成績差,智力一般,性格倔強,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嚴重。對老師沒有禮貌,與同學合不來。對家長和個別老師的教育有較嚴重的牴觸情緒。

案例分析:

該生的叛逆行為是進入青春期的一種表現,許多青春期的孩子對大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他們往往把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幫助理解為與自己過不去,認為傷害了自己,因而就會表現出嚴重的敵對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王某的父親忙於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問題就會斥責、謾罵孩子,在老師面前又要袒護孩子;而他的母親主要關心孩子的營養狀況和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思想教育,認為孩子還小,大了就會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兩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個別老師不懂得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能正確對待他所犯的錯誤,處理方式不當,使矛盾和衝突日益惡化起來。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使他看問題容易產生偏見,以為與老師、家長對着幹很勇敢,是一種英雄行為,因而盲目反抗,拒絕一切批評。

輔導方法:

1、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首先和家長取得聯繫,瞭解王某的家庭情況和表現,與家長溝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以便對症下藥。

2、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指導家長閲讀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創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環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罵,合理對待孩子的需求,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時間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鮮空氣,為孩子安排有意義的生日慶祝會,設計各種温馨的家庭活動,利用親情來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對立情緒。

3、春風化雨,堅持疏導教育:教師要正確對待這類學生,避免直接批評,不要與他發生正面衝突,要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心,採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當他犯錯誤時,不要當着全班同學的麪點他的名字,而是在與他個別交談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他分清是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願意主動地去改正。逐漸緩解緊張的師生關係。

4、因勢利導,揚長避短:老師要善於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發揮其作用。利用王某在數理化方面的優勢成立一個幫困組,讓其擔任組長,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轉移到他愛好、感興趣的事情上。老師的信賴、同學的支持使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5、本人的自我調節:指導王某閲讀一些偉人、科學家成功事蹟的書刊,開闊視野,不斷激勵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懷寬廣,能接受他人意見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把注意力引到學習上,啟發、誘導他走出錯誤的心理誤區。

6、經常、持久地心理輔導:王某這種頑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兩次説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覆抓,抓反覆,平時多留意觀察他的

情緒變化,經常與他交流、溝通,深入瞭解他的內心世界,幫助他解決青春期的煩惱。

輔導效果:

通過輔導,王某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觀,和同學、老師的緊張關係也得到了緩解,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做錯了事能主動承認,學習比以往認真,上課還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作業也能按時交了,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oy09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