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關於夏至的來歷是什麼 夏至的由來

關於夏至的來歷是什麼 夏至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古代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夏至適逢每年公曆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夏至的由來,歡迎借鑑參考。

關於夏至的來歷是什麼 夏至的由來

關於夏至的來歷是什麼

採用土圭測日影確定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脱落。

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節令交夏至,“夏”是季節,“至”是到來,就是説最炎熱的夏季來到了。

夏至這天太陽到達黃經90度,直射北迴歸線。這是北一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稱日長至。

當日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當於今天的0.365米,也就是一年中杆影最短的一天。夜晚觀測北斗七星鬥棲正指向午的方向,午在正南,這個階段一般在農曆五月,也叫午月、仲夏。

十二消息卦為姤卦,卦象“姤”表示地下已有陰氣產生,“夏至一陰生”,從這天起陽光照射的時間就要一天比一天短了。

夏至分三候。“初候鹿角解”,這時間鹿角上的粗糙表皮蜕去了。“二候蜩始鳴”,蜩又叫做蟬,俗稱知了。

這個階段,蟬躲在樹蔭裏在“知知”的鳴叫了。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中草藥,這時期開始出苗了,因此時夏季剛好過了一半,因而叫半夏。

另一種叫夏至草,亦稱燈籠裸的中草藥此時卻可以採株入藥了。而夏枯草現在長勢正旺,要等到二十多天後才可以採用入藥。

夏至時節,天氣濕熱,農作物生長旺盛,這時的農活主要是田間管理。首先是及時灌溉施肥,為迅速生長的作物補充水分和養分,其次要抓緊時間中耕除草,以免野草與農作物爭水、爭肥,農諺説“夏至棉川快鋤草,不鋤就如毒蛇咬”“夏天不鋤地,冬天餓肚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夏至還是許多莊稼需要定苗的時候,大田中還有許多害蟲,可以在中耕鋤草、定苗的同時防治害蟲。此時的各種秋果樹都需要認真地護果防蟲,提高果品質量。

盛夏到來多雷陣雨。這種雨來得快,去得快,範圍未必很廣,但雨量一般較大,降雨時還往往伴着大風,雷電交加,每年都有因雷擊而造成的人、畜傷害,有的雷電還會引起火災。因此,夏季防雷、防暴雨要和防汛工作結合在一起進行。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裏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至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衞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每年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就入伏了。俗話説“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個伏是隱藏起來,避開着氣的意思。頭伏、中伏、末伏,每伏十天。夏季入伏後我國北方河流卜遊高山冰雪融化,使河水上漲,形成伏汛,與春天桃花汛和秋汛並稱為三汛,因此,這時還是防止水患的重要時刻。

夏至還是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在周代時“夏至節”已有祭神儀式。《史記·封禪書》載:

“夏至日,祭地抵。皆用樂章,而神乃可得而禮也。”至清代,夏至大祀方澤仍為國之大典。是日,民間吃夏至面,有的地方已開始使用新麥面蒸制餅饃食用,有的地區還在這天吃伏茶,並祭田公田婆拜秧田等。

標籤: 夏至 由來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o7qv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