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夏至科普小知識,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嗎?

夏至科普小知識,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嗎?

夏至已來臨,蟬鳴聲聲不間斷。耳邊蛙聲一片,稻花香裏説豐年。清風送爽到身邊,思念深深情永在。短信送去我祝願,願你平安每一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夏至科普小知識,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夏至科普小知識,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嗎?

20xx年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嗎:不是

20xx年夏至時間:6月21日,20xx年入伏時間:7月12日。

夏至不是入伏,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才是入伏的時間。三伏天是從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叫做中伏(1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10天),隨後季節變化開始進入秋季。

三伏天分為頭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開始的第三個庚日(夏至那天不算)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後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個庚日(因為天干為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個循環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數不定,這個由末伏的開始時間決定

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為10天。末伏結束的時間在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前後。古人的命名和計算還是很貼切的。

三伏天的開始與結束都是由庚日決定的,因此,從夏至開始到立秋之間如果有4個庚日,則中伏十天。如果有5個庚日,中伏為20天。三伏天的長短與閏月無關。

20xx年什麼時候入伏

20xx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如下:

初伏:20xx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xx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xx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xx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末伏:20xx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20xx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伏天計算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十天,有時是二十天,而“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

冬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節。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xx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牀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夏至吃入伏面

俗話説“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麪是一種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在古代,一到夏至人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而此時恰逢民間新麥方出,人們就會用麪食敬神。因為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而從現代的營養學角度出發,夏至前後正值新麪粉上市,新鮮麪粉中的營養成分較高。

因此,人們在夏至時節多吃麪,一個是慶祝豐收,另一方面也能夠從新麪粉做成的麪條中攝取到最營養的成分。

夏至吃“入伏面”好處多

夏至雖然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也代表“三伏天”即將到來。因此,夏至以後最好要改變飲食,以易消化、清熱下火的食物為飲食主體,麪條就成了許多家庭的第一選擇。因此,夏至面也稱為“入伏面”。到了夏至,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要吃麪條,比如山東人要吃“過水麪”,也就是麪條煮好後要過一遍涼水再吃。夏至北方吃打滷麪、炸醬麪,南方吃的面就多了,如肉絲麪、陽春麪、幹湯麪、三鮮面、麻油拌麪等。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本草拾遺》記載,小麥面可以“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不少人還喜歡在夏天吃一碗熱面促發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濕氣和暑氣。另外,夏季容易受涼,鼻塞、頭痛等症狀時時有,煮一碗熱面,加一點葱白或胡椒,趁熱吃,有一定的發汗驅寒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0oorz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