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立秋後要小心“陰暑”

立秋後要小心“陰暑”

雖然已過立秋,但白天仍然很熱。其實,通常所説的“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幾個節氣。入秋後雨水日漸減少,空氣濕度逐漸下降,人體內容易缺水,因而感到乾燥。這就是“陰暑”。對於“陰暑”,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療。

立秋後要小心“陰暑”

立秋後要小心“陰暑”

燥是秋的主氣,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涼燥(深秋)。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氣候乾燥,此時感染到的燥邪為温燥,主要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

在當前躲避秋老虎之時,白天氣温很高,但往往晝夜温差加大,一熱一涼更加大了傷陰暑的可能。傷陰暑會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痠痛、腹痛腹瀉等症。特別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尤應加強防護,不可過於避熱貪涼,避免寒濕侵襲而引發“陰暑”。

“陰暑”如何防治

秋伏節病需清暑祛濕,温中暖脾,散風祛寒,需常備香薷飲、鹽灸“神闕”、多服生薑湯。

香薷飲

香薷飲除用於治療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之外,也可作為立秋的防暑飲品加以飲用。由厚朴、扁豆和香薷三味藥組成。

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加入大半鍋水,水開後小火煎煮15分鐘,冷卻後調蜂蜜代茶飲用。

鹽灸神闕

陰暑,嘔吐腹瀉、怕冷,也可以隔鹽自灸“神闕”。

“神闕”,即肚臍,鹽灸有温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脱復甦之功效。

可從三壯灸起,每次遞增,最多可灸30壯,高血壓者不宜灸。

山藥粥

[配方]山藥50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洗淨,加山藥片,加水熬至米爛,再放入味精、食鹽即成。

[功效]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五彩蜜珠果

[配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個,荸薺10個,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據《家庭醫生在線》)

標籤: 陰暑 後要 立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67wrv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