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清明節 >

四川清明節習俗

四川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不同地方過清明節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在四川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習俗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川清明節習俗,歡迎大家閲讀。

四川清明節習俗
四川清明節習俗

採清明菜做清明粑

“清明菜”書名叫鼠麴草,清明節前後,這種可吃的野草突然就茂盛了。城裏只是零星地生長,河岸泥地裏則是成簇成團成片的旺盛。一莖獨立,小葉片,被覆白色細密的絨毛,三四寸高,粉粉的綠。清明節一過,頂端就開了小花,一小簇一小簇淡淡地黃。

開花之前,將清明菜採回來,切爛,和着麪粉、糯米麪或玉米麪,加上鹽或糖烙成粑粑,放到鼻子邊一聞,有股清明菜特有的清香味,放進嘴裏一嚼,軟軟的糯糯的。

攜兒帶女墳前傾訴

這種對話逝者聽得見嗎?也許聽不見吧,但這種訴説能寄託心靈,懷念親人。更重要的是,這種述説,跟隨一起掃墓的兒孫都會聽見。在掃墓的過程中,後人會了解自己的血脈傳統,瞭解家庭的來龍去脈。

郭相穎老人還記得小時候祖父帶他去掃墓的情景,“我爺爺就給我講,我們家是在清朝初年,從河南開封遷到銅梁來‘插佔為業’的,就是帶上兩匹布、一罈酒,給當地人‘打招呼’,然後用竹塊插一圈,這塊地就是你家的了……”

這種述説不是迷信,人們是借這樣一種形式,表達親情,提倡孝敬長輩,不忘根,有利於培養友愛精神,增進家庭、家族的團結與和諧。

都江堰清明放水節

四川能夠成為天府之國,全憑都江堰給予水的保障,因此每年舉辦的都江堰清明放水節就成為了與春節媲美的重大民俗活動。它完整地復原了古代的祭祀儀式。一般是先由主祭官司身着古服,朗讀祭文,歌頌二王(李冰及其兒子)功德,然後就是舉行放水節儀式中一項重要而又別具特色的活動——砍榪槎放水。

其場面極為壯觀:先用粗纜繩把所有的榪槎後腳串聯,最前頭的一架榪槎上有人執斧,待良辰一至,三聲炮響,執斧者先砍第一根榪槎後腳,岸上的人用力齊拉纜繩,幾十根榪槎相繼傾倒,臨時堤堰霎時崩塌,奔湧的江水頓如脱韁的野馬飛瀉而下,碧波滾滾、白浪飛濺,直衝寶瓶口。身臨其境,就能感受到偉大先民的治水功績帶給我們的巨大震憾

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標籤: 清明節 習俗 四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qingming/lnnv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