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清明節 >

鄭州清明節習俗

鄭州清明節習俗

每個地方都會有其當地的風俗,在鄭州過清明節的時候,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鄭州清明節習俗,歡迎大家閲讀。

鄭州清明節習俗
鄭州清明節習俗

古往今來,歷史上鄭州城鄉羣眾在清明節沿襲吃冷食、掃墓、柳枝插門習俗,《鄭縣誌·風俗志》中記有:“三月清明,從冬至日,數至一百零五日整,即其節也。前兩日謂之寒食。”人們不動煙火,多吃冷食,家家門前插柳枝,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之説。

隨着時代的變遷,鄭州民間早已不見清明節吃寒食的現象,這一天演變成了盛大的祭祀節日,有清明節“傾城上墳、祭掃墳墓三日”的記載。清明前夕,人們就開始準備祭祀用品,因有“早清明、晚十月一”之俗,清明前一天或當天一大早就要上墳掃墓添土、擺供燒紙,祭奠已故親人。如家有新娶媳婦,則要盛裝行拜墳禮,向祖先報喜。解放後,鄭州建起了烈士陵園,每到清明節,社會各界紛紛到烈士陵園,獻上鮮花,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精神,使大家受到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鄭州一直都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節習俗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介紹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標籤: 清明節 習俗 鄭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qingming/w44y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