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思想宣傳講話稿 >

關於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的思想宣傳(精選3篇)

關於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的思想宣傳(精選3篇)

關於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的思想宣傳 篇1

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楊家嶺的窯洞裏撰寫了《紀念白求恩》一文。從那時起,白求恩這個名字,就深深地鐫刻在中國人民的集體記憶中;白求恩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追求的永恆豐碑,跨越時代,歷久彌堅。

關於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的思想宣傳(精選3篇)

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的胸外科專家。早在少年時代,白求恩就立志從醫,1934年當選美國胸外科協會五位理事之一,躋身北美洲著名胸外科專家行列。1935年11月,他加入加拿大共產黨並將之作為餘生的奮鬥目標。1936年,白求恩奔赴正在抵禦法西斯入侵的西班牙戰場。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受美國、加拿大共產黨的派遣,白求恩一行三人組成醫療隊來華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1938年1月來到中國,同年3月到達延安。在延安,會見了白求恩。見面時,白求恩掏出黨證交給,鄭重説明:“我是來向你報到的。”熱情迴應:我們應該將你轉入中國共產黨,這樣你和這個國家就密不可分了。他們之間的談話長達3個多小時,熱情讚揚了白求恩不遠萬里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勇敢行為,對他為改善八路軍醫療條件的計劃予以支持。當晚,興奮的白求恩難以入睡,在日記裏感慨: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説是一個有魅力的人,他是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之一!

1938年5月,白求恩率領援華醫療隊奔赴晉察冀邊區,投身戰火紛飛的敵後戰場,以其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救護負傷的抗日將士,為建立和改善晉察冀邊區醫療工作作出巨大貢獻。1939年10月底,在河北淶源縣搶救八路軍傷員時感染,他不幸於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殉職。12月1日,延安舉行追悼白求恩大夫大會,獻了輓詞:“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在邊區民眾對白求恩持續的紀念活動中,12月21日,為八路軍政治部、衞生部將在1940年出版的《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寫下了《學習白求恩》一文。文中回憶與白求恩的見面與交流,表達了深切的悲痛之情,對其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予以高度讚揚。在文章的末尾,號召全體共產黨員都要向白求恩學習,努力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篇文章後來編入《選集》,題為《紀念白求恩》。文中提出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有力推動了延安時期黨的思想建設。白求恩與白求恩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建設史上重要的典範,也成為共產黨人價值追求的一座永恆豐碑,深刻影響着不同時代共產黨員的思想與實踐。

白求恩的光輝之路:從人道主義者到偉大的共產主義者

白求恩是在加拿大選擇了自己的共產主義信仰,但他成為真正共產主義者的光輝之路卻起始於延安。從延安出發,他將自己所有的技術、才華、健康以至生命,全都獻給了那些在晉察冀和冀中抗戰中受傷的將士們,從一位信仰選擇者成為真正的信仰踐行者進而達至所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境界,從一位秉持醫者仁心的人道主義者,走向了偉大的共產主義者。他人生的最後歷程,是對“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脱離了低級趣味的、有益於人民的人”的最好詮釋。

在晉察冀邊區,白求恩遇到的困難是全方位的,他忍受着生活的艱辛和內心的孤獨寂寞,用全部的精力與才能去對抗他在那裏遇到的巨大工作困難。條件之艱苦,設備之簡陋,遠遠超出白求恩的想象。如果按照西方的標準,晉察冀邊區根本沒有真正的醫院設施,在邊區的那些後方醫院裏,他面對大量因為缺醫少藥或者護理不當而導致感染的腐爛肢體,他甚至不得不用鋸木頭的鋸子為傷員做截肢手術。如何才能降低傷亡率?他號召醫生們:到傷員那去,不要等他們來找我們!他組織戰地醫療隊,親自率領這支由醫護人員組成的隊伍,將手術枱設在距離前線最近的地方。在我國最偏僻落後的村莊裏,他建設正規意義的戰地醫院,開設衞生學校,舉辦醫療衞生實習周,努力為這支軍隊培養真正的醫護人員。利用自己在西班牙的戰場經驗,他在我國的戰場實現戰地輸血,並稱自己是萬能輸血者,用行動説服百姓建立“流動的血庫”。自己動手設計各種醫療器械,編寫畫滿醫學圖解的戰地教材……事實證明,在中國的華北戰場,白求恩所有的才能都最大限度發揮了作用。

1939年10月,為了解決藥品和器械短缺的嚴重困難,白求恩決定回北美進行一次募捐。回國之前,白求恩計劃將晉察冀所有的醫療機構巡視一遍。巡視工作尚未結束,日本人就發動了殘酷的“冬季大掃蕩”,白求恩決定推遲行期。10月27日,白求恩率領醫療隊來到距前線僅有5華里的孫家莊,在一間小廟裏搭起手術枱開始手術。第二天下午,醫療隊接到命令必須立即撤離,但白求恩堅持將剩下的十幾台手術做完,他要求助手同時準備3台手術,最後躺在手術枱上的是一位腿部受重傷的小戰士,不停勸白大夫“趕快撤離”。白求恩對他講:我的孩子,誰也沒有權力將你留在這裏!為了加快手術進度,白求恩將左手伸進傷口掏取碎骨,結果中指被刺破。3天后,不顧輕度紅腫的手指,他親自給一個頭部感染的傷員手術,不幸感染致命病菌,患上了敗血症。此後的十多天,他以驚人的毅力繼續他的巡視工作,不停地給傷員做手術,高燒39.6度還囑咐身邊工作人員,遇到頭部、胸部負傷的傷員,必須叫醒他……嚴重的營養不良和過度的勞累,早已奪去了他強健的體魄,這一次他沒有能夠敵得過病菌,在中國北方嚴寒冬日的凌晨,白求恩同志停止了呼吸。

當寫下《紀念白求恩》一文來弘揚白求恩精神、闡述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時,白求恩之於中國社會,就早已超越了個體的生命價值,他的奉獻精神、將理想付諸行動的勇氣以及令人欽佩的職業操守,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紀念白求恩》樹立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光輝榜樣,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引領作用。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三次提出“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白求恩與白求恩精神像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深深影響了幾代共產黨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今天的中國社會更需要像白求恩這樣的英雄人物引領社會前進的方向。80年前,為了幫助遭受戰火蹂躪的中國抗日軍民,白求恩捨棄優雅的生活方式,不顧名醫的職業前途,辭去工作,寫下遺囑,義無反顧。在生命的終點,他寫下這樣的文字:最近的一年多,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我非常的快樂!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貢獻。在經濟高速發展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白求恩的人生選擇堪稱全體共產黨員的楷模,而他對於幸福的理解則具有更為強烈的現實引領意義。

白求恩大夫在前線戰地醫院為傷員做手術 吳印鹹攝

其次,《紀念白求恩》樹立了追求理想信念的光輝典範,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紀念白求恩》開宗明義:“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回望白求恩的人生歷程,白求恩之所以選擇共產主義作為信仰,是因為他相信,共產主義可以改變醫生職業的社會意義,可以建立讓所有人平等享受醫療服務的制度體系,當共產主義的信仰與白求恩對理想社會的追求相契合時,他不僅有勇氣在當時的加拿大公開選擇共產主義信仰,更勇敢付諸行動,甚至“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白求恩對信仰的執着、將理想付諸行動的勇氣,正是當今社會最為需要的精神力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用信仰凝聚黨心民心,更需要廣大黨員為信仰而奮鬥的行動力。白求恩曾在遺囑裏寫道:生命很美好,的確值得我們為她走一回,但也的確值得我們為了某一個目標為她死一回!這句話既是白求恩對自己人生的總結,也感召和激勵着每一位共產黨員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奮鬥!

第三,《紀念白求恩》樹立了醫者仁心的光輝形象,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標杆作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在評價白求恩的工作態度時連續使用了兩個“極端”:“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身為醫者,白求恩面臨的醫療環境顯然並不比今天好,但他勇敢面對醫療領域存在的問題,致力於醫療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晉察冀邊區的每一天,他都在用行動踐行服務患者的神聖職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回患者的健康。他的敬業精神,堪稱所有醫生的典範。在醫患矛盾愈演愈烈、職業操守成為敏感話題的今天,白求恩大夫的醫者仁心無疑可以在醫療以及醫療以外的其他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標杆作用,為營造良好社會風尚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於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的思想宣傳 篇2

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深入理解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於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把握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性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實質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已進入由大向強轉變的歷史新階段。在上世紀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國經濟總量僅排在世界第十一位。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黨的xx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邁入由大向強轉變的新階段,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並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生產能力水平的明顯提升,核心是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如果説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數量不足,需要“快”字當頭,那麼,在新時代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好”字當頭。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客觀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當時“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儘快發展社會生產力,各方面工作都要配合和服從快速發展經濟。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經濟體量明顯增大,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原來生產力落後的狀況已經得到相當程度的改變,生產力發展的制約因素更多表現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表現為經濟結構性矛盾尖鋭、生產效率性問題突出、社會民生建設滯後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然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從社會主要矛盾的另一側即人民需要來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豐富,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保障和提升,還包括對安全和良好生態環境的需要,等等。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才能為全面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可見,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條件下,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舉措,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客觀要求。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8項重點工作。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後3年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這也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比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一項主要工作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二是提高金融部門本身的資產質量、經營質量和運行質量,二者不可偏廢。為此,金融就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這些政策措施都是要提高金融運行質量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實質上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含義

高質量發展標定中國經濟發展新方位,是有着科學內涵的理論概括和發展要求,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其具體含義。

微觀層次的高質量發展。微觀經濟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基礎,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提高微觀層次的經濟發展質量。首先,生產經營者要確保產品和服務符合法律法規提出的質量要求,並且能夠滿足消費者的質量需求。1993年,我國頒佈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並於20xx年、20xx年兩次進行修改,為我國產品質量控制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生產經營者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其次,生產經營者要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生產和服務的效率和效益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最後,要積極鼓勵創新創業。勇於創新、自主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將微觀創新創業小溪匯聚成全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河的必由之路。

宏觀層次的高質量發展。宏觀經濟狀況體現一個國家經濟的總體水平。在新時代,只有實現宏觀層次的高質量發展,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宏觀層次的高質量發展,主要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第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和保持總體經濟的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正視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特別是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鉅等問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第二,提高總體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益,把各項成本特別是各層次的管理成本切實降下來。重點是通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第三,在宏觀經濟管理方面,進一步增強對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外部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等各類經濟風險的預判和識別能力,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避免風險形成,化解風險衝擊或減緩風險影響。第四,進一步增強應對經濟領域重大突發事件特別是外部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主要包括:物質能力如應對能源、糧食、外匯儲備等方面突發事件的能力,政策反應能力如信息蒐集處理能力、突發事件預案儲備等。在對風險的預判、識別以及重大突發事件應對方面,宏觀調控水平是國家總體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

社會民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必須落實到社會民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上。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滿足全體居民的需要。第二,能夠創造較為充分的就業機會,形成基本合理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使居民總體收入穩定提高,中等收入羣體不斷壯大,基本消除貧困。第三,社會風氣積極向上,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人們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氛圍公平、公正、民主、和諧。第四,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得到充分保護,居民生活環境美好宜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高質量發展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從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到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需要不懈努力的過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市場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改革面臨更艱鉅的任務,需要義無反顧的決心。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增強生產經營者改進生產服務和開拓創新的動力,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從長期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雙方中,供給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解決好供給側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無論微觀層次還是宏觀層次,實現高質量發展都需要一個良好穩定的大環境,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是提供這種大環境的重要保證。經驗告訴我們,對於宏觀調控工作來説,堅持穩中求進是制勝法寶。當前,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要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

積極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關上門實行保護主義,或不敢到國際市場去拼搏,都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國際競爭力不僅表現為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進出口實力,更表現為本國產品標準成為國際行業標準。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高質量發展的成果。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更好發揮理論創新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微觀經濟學主要圍繞經濟效率展開,宏觀經濟學主要聚焦於總量分析。如何運用現代經濟分析技術,在微觀層次和宏觀層次上對經濟發展質量問題進行研究和闡述,是新時代提出的經濟理論創新課題。這種理論創新必須紮根於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實踐,為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出貢獻。

關於新時代新理論新視野的思想宣傳 篇3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做出了重要論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xx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加明確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不僅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正因如此,在黨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這一新概念之後,社會各界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進行了多方面的解讀。概括來看,已有觀點認為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包括更依靠創新驅動、更高的生產效率、更高的經濟效益、更合理的資源配置、更優化的經濟結構、更加註重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小的貧富差距、更注重幸福導向、更加註重防範金融風險、更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式,等等。筆者認為,在“高質量發展”的諸多內涵中,應着重關注如下六大突破口,它們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而且是“高質量發展”其他內涵的“因”。

第一,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增長核算的視角來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主要包括資本、勞動、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TFP)四大類,其中TFP可以細分為技術進步和效率改進。理論和國際經驗均表明,創新和技術進步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泉。然而,我國在過去三四十年的高增長過程中,主要靠的是資本和勞動等要素驅動,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偏低。不僅如此,產能過剩等問題導致我國難以繼續依靠資本積累拉動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則使得我國難以通過增加勞動力數量拉動經濟增長。在此境況下,只有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二,提高資本質量和人力資本質量。第一點所述的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並不意味着不再關注資本和勞動投入,而是不再追求資本積累的規模和勞動人口的數量,轉而追求資本質量和人力資本質量。就資本質量而言,最近一二十年房地產投資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但是由此形成的是非生產性資本積累,再加上產業結構有所失衡,還有不少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因此我國資本積累的質量並不足夠高。要想推動“高質量發展”,亟須改善資本質量。就人力資本質量而言,高校擴招以來的二十年裏高校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但由於部分高校過度擴招導致招生規模遠超其所能承受的範圍,因此教育質量還有提高的空間。未來應深化市場化改革,讓民間資本更好地參與到教育事業中,以提高教育質量和人力資本質量。

第三,縮小貧富差距尤其是財產差距。由於高收入羣體的消費傾向一般低於低收入羣體,所以貧富差距的擴大會使得居民整體消費傾向趨於下降,從而減少全社會的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既需要縮小收入差距,又需要縮小財產差距。具體而言,就是要深入貫徹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等舉措來縮小收入差距。

第四,防範並化解金融風險。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等事件表明,金融風險一旦爆發將會給經濟體帶來嚴重衝擊,因此要高度防範金融風險。近年來我國也日益重視防範金融風險,並且在去槓桿、抑制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泡沫化風險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臨着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與隱患。比如,企業償債壓力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區域性風險和隱性化問題較為突出。降低金融風險才能夠為經濟與社會平穩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使人民更有安全感。因此,要想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防範並化解金融風險,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第五,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會保障支出。以往我國的財政支出有相當一部分用於“上項目、搞投資”,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財政支出相對偏少。“高質量發展”要求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因此需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會保障支出。需要強調的是,增加民生財政支出結構還有助於消除居民的後顧之憂,減少他們為應對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問題而進行的預防性儲蓄,從而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第六,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實現了持續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也帶來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問題。當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開始接近高收入國家的下限,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的好壞已成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減少污染,保護環境。20xx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污染防治作為未來三年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中央高度重視污染防治,這為“高質量發展”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綜上可知,上述六大突破口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把握好這六大突破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順利轉變。不過也要認識到,“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制定“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以及“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這些工作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要做好打長期戰、持久戰的準備。

標籤: 新視野 精選 理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sixiang/mykg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