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領導講話稿 >

領導演講稿:論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統戰民政

領導演講稿:論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統戰民政

近日,******總理在出席“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時強調,“各級政府要樹立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正確地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每一名公務員都要注重從這四個方面培養和鍛鍊自身的能力”。

領導演講稿:論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統戰民政

新一屆中央政府在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進程中,鮮明地提出“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的政府改革目標,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新理念對政府工作的統攬與貫穿,表達了在社會公眾參與條件下,推進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指向。

核心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去年以來,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契機,以人為本與依法行政的理念、有限政府與法治政府的理念、服務政府與透明政府的理念、受監督的政府與可問責的政府的理念逐步滲透到公共管理領域,逐步流行於社會公眾參與公共問題討論的話語體系。這種新氣象是與新一屆政府鍥而不捨地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分不開的。

******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首次論述了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五方面內容———推進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加強政風建設。以後,温總理又多次強調要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即:“在認真搞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特別要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筆者認為,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全面在“四個方面”、“十六個字”,重點在後“兩個方面”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這八個字,即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政府建設和職能轉變的關鍵是,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更多的力量放到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人民生活問題上來。因為,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是市場主體和公民自身難以提供和組織的領域,是政府職能的核心。

隨着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深,經濟主體的利益日益獨立化,社會管理的領域日益擴大,社會管理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利益矛盾與利益衝突的範圍、方式、程度、形態發生巨大變化,社會的日常管理與危機管理,政企分開、政社分開、政事分開趨勢下的公共服務缺位問題,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形態凸顯出來。經濟建設的指導與協調任務日益繁重,需要繼續加強的同時,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這個政府建設的“短腿”亟需“補齊”。

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建設,是協調體制轉軌和經濟發展中矛盾的重要制度建設。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不僅包括用發展創造的經濟增量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化解前進中的矛盾,更需要總結政府管理工作和公務員隊伍建設中的不足甚至是失誤,通過改善制度供給,校正發展不平衡中藴涵的制度缺陷,通過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革,完善政府管理體制,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重點是以人為本

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滿足公共需求,提供公眾服務,是現代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責,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標。今年2月,温總理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班上的講話,詳細闡述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內涵。

筆者認為,概括起來理解,社會管理包括常態條件下的社會公正、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與非常態條件下的危機處理。它強調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供給,為市場活動提供公平的、安全的平台。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是政府抓住以人為本這個科學發展觀的本質,遵循市場經濟建設規律並結合破解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發展難題,提出的政府自身建設的一個總的指導思想———政府公共服務的範圍覆蓋是社會公眾,而不是某一羣體;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公眾的生活和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公共服務的手段是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目的是為社會公眾“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

温總理對政府公共產品提供的範圍、重點以及政府公共服務的目的的論述層次很清晰,概括起來就是“三公共一公眾”:公共產品的範圍和內容是提供公共設施,發展公共事業,發佈公共信息;公共服務的目的和導向,是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

重視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與供給,就是重視提供好社會公眾和人民羣眾的基本生活條件。這既是政府適應角色轉換,在轉型期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基本保障,又是在社會公眾參與和支持下推進政府改革的動力與源泉。

用以人為本的要求來履行政府職能,就要防止和杜絕假借公共利益旗號,行與民爭利之實的行為;就要形成為市場經濟活動主體主動服務、平等服務、高效服務、優質服務的政府工作新風尚。

推進政府改革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離不開政府改革。推進政府改革的依靠力量是公眾參與。只有重視老百姓生活感受的政府,才善於從羣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夠廣泛地瞭解和關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才能在利益協調基礎上順利推進政府改革,增強執政能力。政府推進全面履行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的過程,是一個理清政府、社會、企業、公民關係的過程。

這一過程,也必然導致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感受的變化。因此,必須重視社會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必須強調社會公眾利益的表達與維護,必須突出人民對政府建設的“滿意度”評價。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政府改革的時代性,把握政府改革的規律性,並使政府改革富於創造性。

推進政府改革,要樹立還政於民、讓利於民的思想,清理和校正與民爭利的政策。如果説黨的工作的最高理念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那麼,政府工作的最高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還政於民———公眾參與社會治理,體現了現代民主政治藴涵的國家機構向社會組織,國家權力向公民權利的迴歸;讓利於民———維護公共利益,從體制入手解決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土地徵用中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城鎮拆遷中侵害居民利益的問題、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中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拖欠和剋扣農民工工資的問題、教育亂收費和藥品購銷、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問題。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動政府改革必須厲行權責對等,建設“問責政府”。牢固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的觀念,推進依法行政。

不久前,李金華審計長提交了一份讓人觸目驚心的審計“清單”———xx年的審計報告,這種公佈的方式,這種公佈的力度,是國家審計機關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筆者以為,這是中央政府推動政府自身建設進行到一定階段的一個重要信號:從政府建設轉向政府改革。改革的動力一方面來自中央領導層的推動,更重要的則來自社會公眾的參與,來自社會輿論的呼應。從人民羣眾中汲取改革的動力,必將加快“問責“的制度化進程,推動創新政府改革模式,加強政府的執政能力建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lingdao/xmo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