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家風抵萬金國旗下講話

家風抵萬金國旗下講話

良好家風的形成是一個系統工程,孕育於時代和社會的搖籃,成型於家族的共同努力,受益於自己和社會。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抵萬金國旗下講話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一

xxxx多次談到“家風”,他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

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良好家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儒家文化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把修身和齊家放在首位,不修身齊家則無以談治國、平天下。

良好的家風同樣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回顧黨的歷史,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當代黨員幹部樹立了光輝榜樣。陳雲同志是踐行中國共產黨優良黨風的楷模,他的家風也是一流的。陳雲同志為親人定下“三不準”原則:一是不準家人搭乘他的車;二是不準家人接觸他看的文件;三是不準家人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早在建國初期,陳雲與妻子于若木同在中央財經委員會工作,時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的陳雲有一輛公車,他的妻子于若木本可以每天搭乘這輛車上下班,但她堅持自己騎自行車上下班,從未搭過一次便車。

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家風連着黨風、政風,黨員家庭的家風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作為黨員幹部應該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榜樣,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銘記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保持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純潔黨性,嚴格按照黨章辦事,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時時處處做遵紀守法的模範。其次,黨員幹部自身就是全家人的榜樣,更應該自覺帶頭規範家人的言行。黨員幹部要時刻對自己家人,在思想、情感上給予正確引導,經常向家人宣傳黨的紀律和政策法規,自覺把好家風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第三,黨員幹部要自覺帶頭弘揚良好的家風。黨員幹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既是家庭的主心骨,又是單位的領航人,把良好的家風踐行到各項工作中,在工作中展現良好家風的時代價值。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個家。讓我們從我做起,從每個黨員做起,樹立良好的家風,讓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讓良好家風成為我們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二

又是一個寂靜的夜。

聽着屋外嘩嘩的雨聲,我的思緒又回到了老家,想起了如煙的往事,想起了年少時的老家,想起了那一半是土坯一半是青磚的老屋。當時住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每逢雨季來臨,下暴雨時屋子便會漏雨,母親就會拿臉盆、面盆去接雨水,這時屋裏便會聽到滴滴答答的聲音。我總是害怕看見母親的淚水、母親的無奈……感覺那時的暴雨季節,成為全家人心頭揮之不去的驚悸,年少的我和土磚屋緊緊地糾結在一起,甚至飄浮在我一生的夢裏。

無論是做什麼樣的夢,大都在故鄉的老屋。在老屋裏,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少年時光。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出現一幕幕無法忘懷的舊事。我從小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個院子裏。我們住的是三間土磚瓦屋,屋腳是用土磚橫着幾層砌起來的,上面再用土磚和土坯壘起,房頂是一層層的瓦片。屋子前面是一棵粗大的槐樹,樹蔭可以遮蓋住大半個院子。老屋門朝南,厚重的雙扇屋門,被歲月風雨的侵蝕成斑駁的褐色。屋子後牆的一側向外稍稍傾斜,似乎想要裂開一道小縫隙,簡陋的樣子,即使在當時的八十年代初也有點落伍了。可這又舊又破屋子,總會被母親收拾得一塵不染、整整齊齊。只要春天一到,就會有燕子早早來我家築巢安家,在屋子正中間房樑上面搭起一個窩兒,每天放學回家總能看到燕子們“啾啁啾啁”歡快地飛來飛去。

歲月流逝,老屋已成為一種難以忘卻的思念。早已沒有人居住多年了,可是,每次回家總忍不住想看一眼老屋的模樣,甚至有幾次開車回家還走錯了方向。記得有一次,母親要去取一樣東西,我也跟着去了。走着熟悉的泥濘小路,看着周圍的景色,彷彿回到了從前。打開斑駁的院門,一切還是那麼的熟悉,靜靜的,沒有一絲往日的喧鬧;和煦的陽光灑落在身上,暖暖的;弟弟栽下的那棵白楊樹已從幼樹長成參天大樹了,濃密的枝葉隨風兒跳着歡快的舞蹈;屋檐前的像絲瓜一樣的植物已攀附到窗上,充滿了勃勃生機,老屋,還是夢中的模樣。明明知道這裏已沒人住了,不知為什麼,還是不經意間惦記和留戀這裏的一切。在這片破舊的院子裏回憶起那些塵封腦海的往事。

記得那次因為弟弟放學沒有回家,眼看天黑了還不見弟弟回來,可嚇壞了我和母親,急忙左鄰右舍呼喊,直到在一個小池塘邊發現滿身都是泥水的弟弟在和同伴一起捉泥鰍。真是又氣又好笑,弟弟説他又冷又累,母親一口氣把他揹回了家……那時的母親,是那麼年輕充滿活力,從不畏懼任何艱苦,呵護着這個家,我和弟弟都躲在她的羽翼之下快樂地成長。從我記事起,父親為了生計常年在外奔波,家庭的重擔自然落到了母親身上,每天起早貪黑,忙裏忙外。白天要去田地裏幹活,回家還要洗衣、做飯,拉扯我和年幼的弟弟,但只要一有空閒便為左鄰右舍縫製衣物掙點零錢補貼家用。每當夜晚來臨,昏黃的燈光下一邊是我和弟弟孜孜苦讀的身影,一邊是坐在縫紉機前埋頭趕活兒的母親……那時雖説日子黯然苦澀,卻也充實快樂,難忘的情景在心中凝結成一幅生動的畫卷,陪伴在漫漫歲月裏。

時光流逝,數十年轉瞬桑田滄海。記憶中的老屋漸漸被一幢幢的樓房代替,美麗鄉村建設更是讓城鄉一體的夢想照進現實。如今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了,生活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淳樸的農人們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落實着黨的富民政策,一步一個腳印創造着自己的新生活。到處都是新建的房子、樓房,甚至比縣城還清新宜人,寬闊平整的水泥道路連村入户,花木環繞的農家小院乾淨整齊;街道兩旁的樹木鬱鬱葱葱,田地裏的蔬菜瓜果長勢喜人……沒有霧霾沒有污染,天藍的透亮,農人們有的做點小生意或者出外打工,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不禁讓人湧現出無限的感歎。我現在的老家,也早已建起漂亮的二層樓房。在我家旁邊也不知建多少座樓房了,寬闊的柏油路旁還安裝了路燈。白天,小鎮上車水馬龍,商賈雲集,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人們的生活也日漸豐富多彩,購買了大屏幕電視機、電腦、接上了有線電視和寬帶上網,追求時尚生活方式,也享受了和城裏人一樣的待遇。什麼小轎車、商用車,小貨車早已成為農村一道“風景”,城裏有的,這裏幾乎都應有盡有了。

冬去春來,老屋已成為記憶,以前美好的印象只存在腦海裏。時間的步伐越走越快,父母的步履卻日漸緩慢,父親老了,母親也老了,不知不覺鬢角露了白髮 ,不聲不響眼角添了皺紋。大半輩子的曲折,都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臉上,一道道的皺紋裏,填滿了勤勞純樸、辛苦與倔強,往日苦澀艱辛的味道早已消失了,卻褪不去歲月的痕跡,因為老屋裏藴藏着或酸或鹹的故事如同膠片一樣,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烙在記憶深處,即使是住在水泥樓房裏,做夢時會被夢裏的暴風雨駭醒,浮現出過去的影像,這也許就是窮人家孩子的本真吧。

老屋對我來説是那樣生動、永恆,埋在記憶深處永不褪色。老屋,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是我魂牽夢繞永遠的“家”!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三

“孩子,你好好學習,過段時間媽媽送你一個小收音機,每天可以收聽英語。”一天早上,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説。

接下來的那段時間裏,我一直很興奮,期待着小收音機。直到一天晚上,媽媽帶我去婦聯。我才明白,這收音機是媽媽評為省裏的先進的獎品。

回來路上,媽媽給我講爺爺在抗戰期間,放棄家中優越的生活,奔赴延安。因其優雅的文筆、善辯的口才、秀麗俊朗的毛筆字,爺爺成為抗戰時期延安大學的宣傳骨幹。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先遣來到西安,與胡宗南的餘部斡旋,為大順利入城立下汗馬功勞。爺爺一生用真心深愛着周圍的每一個人,也一生受人尊重。媽媽説,奉獻越多的人越努力越受尊重,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是最重要的。

後來,在《陝西日報》上面看到了媽媽的事蹟。媽媽在關中一帶做鼠情調研、花生栽培研究,帶領周圍的村民致富。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對媽媽那幾抽屜寫得滿滿的日誌有了新的認識,對一起牀已不見媽媽的身影有了新的理解,對深夜還在燈光下背書的媽媽有了新的認知。

“她經常口袋裏裝着幾個冷饅頭,餓了啃幾口……她的包裏永遠都有一本書可在空閒時隨時拿出來翻看,她的頭腦裏思考的永遠是農作物怎樣能在關中平原生長,她的心裏滿滿的裝的是周圍的人怎樣能富起來……”我一直記着報紙上對她的描述。那時的我,對媽媽充滿了崇敬和崇拜。

記得一次成績考得不是非常理想,放假後一直沒有主動把通知書給媽媽看,而是認真地做起了假期作業。開學的前幾天,我心裏非常焦慮,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終於熬到開學的那天。在哥哥姐姐要學費的同時,我也趁機領了學費跟做賊一樣的逃到學校去了。那個學期,我異常地認真和努力,也一直生怕媽媽問起上學期的學習成績。但直到現在,媽媽也沒有問過那次的成績。“並不是不想看你的通知書,是看到你認真的學習勁兒,就知道應該給你更多的機會和自尊,希望你能學得更好,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我知道你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也有勇氣面對。有些話是不需要點破的。”幾年前和媽媽聊起這件事,媽媽這樣説,“關注和愛勝過一切。”

就是這樣,我們在媽媽的影響下慢慢長大,我也在理解了愛的意義時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是一種優秀的品質,而不一定是更多的知識。”每次遇到教育孩子的疑問時,老公總會這樣説。於是,我寫給孩子一段話:“來到世間,你首先接受的是醫生對你的洗禮而不是親人的撫摸,所以,你要真心對待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愛你的親人;對你來説,世間最難的翻身、爬爬、站立、行走等困難,你都一個個克服了,所以,你一定要堅強面對一切困難,這樣你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實現你的理想。”

當我寫下這段話,我已經釋懷。面對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的不是説教,而是一顆愛心和一份寬容及那份堅強面對。家風也並不是一種説教,而是一種關懷、關心、關愛的傳承。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四

去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閲兵活動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當“抗戰老兵”方隊出現在電視機前時我的內心無比激動,淚水幾乎湧出眼眶。在他們堅定有力的眼神和顫顫巍巍的軍禮中,我彷彿看到了曾經戰場上奮勇殺敵的他們,看到了他們心裏懷念的那些無法親歷今天相聚的戰友們……而這一刻彷彿也讓我看到了去世的爺爺。

我的爺爺戎馬一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人民的建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是1937年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從此邁入了革命的洪流。爺爺曾經為了革命事業,躲避敵人的追殺,一直隱姓埋名,取了“國勝”的諧音,後來就沿用了“郭”姓,字“生”。在爺爺的心裏,時刻堅守着共產主義信念,牢記黨的關懷,不忘人民羣眾的需要。爺爺雖然走了,但他清廉節儉、剛正不阿的良好品德是留給我們後輩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爺爺教導我們要勤儉節約。他説,“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個人的腐敗墮落,往往就是從貪佔“小便宜”開始的,所以,他不允許身邊任何一個人有這種想法,並且他自己一直保持着艱苦樸素的作風。家裏的櫥子櫃子都是上世紀70年代配置的,就連台燈、鋼筆這些小東西爺爺都捨不得換新的,衣服還常常是那幾件舊軍裝,總也捨不得脱下來。我記得幹休所給他安排的專車他從來不坐,身體好的時候出門坐公交車,後來年齡大了就儘量不出門或者做大班車,總是不願沾公家的光、給別人添麻煩。爺爺對公款吃喝、公款出國等三公消費也非常反感,他説公款吃喝就是雙重浪費,用公款支出是浪費了國家的錢,大量倒掉的飯菜又浪費了國家的糧食,而我們好多貧困地區的同胞卻還吃不飽飯,打仗那會兒更是幾天都吃不上飯。

爺爺還教導我們要正派實幹。爺爺曾經在許多崗位上擔任過領導職務,但從沒有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他在軍醫學校擔任校長的十年間,培養了成千上萬的醫護人才,但他的子女卻沒有一個通過他而上學和提幹的。

上世紀90年代,爺爺將珍藏的歷史文獻資料19件獻給解放軍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還向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捐贈了革命文物22件,捐助救災款5000元。

爺爺的一生是愛黨、愛國、愛民的一生;是公而忘私、勤勤懇懇忠於職守的一生;更是為革命事業戰鬥和奉獻的一生!老一輩革命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把他們那低調、守法、清廉、自立、誠實、正直的良好品質傳承下去,做爺爺心中的好兒孫。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五

望着父親拖着沉重的步子,顫顫地下樓,我心頭一酸,那挺拔的背影,只能在記憶裏重現了。

那是一個初秋,新學期剛開始,父親幫我交上學費,我上了兩週課,但是頭仍然撕裂般疼痛,無奈之下,只得繼續休學。父親在校辦公室幫我辦理手續,我心情極差,淚水順着臉流下來了,好在長髮遮住了多半的臉。父親沉沉地説:“學費僅退了一責任田,家境很拮据。”

父親用自行車載我回家,他偉岸的背影,像一棵大樹,罩住我,讓我感到風雨再大也很安然。

去年,父親半夜醒來,欲翻身,卻感覺右半身麻木,母親焦灼地打來電話,我立即將父親送往醫院,找熟識的醫生,做了系列檢查,發現心臟出了毛病。住院以後,醫生囑咐我每天務必陪着父親去檢查,還要細心觀察父親的病情變化,以免出現意外。

我每天編完稿,就匆匆往醫院趕。父親説:“我自己能去,你好好工作。”我説沒事,他眼神裏仍是擔憂。但倔強的父親,堅持自己慢慢下樓,我跟在後面,望着他臃腫有點笨拙的背影,走路後腳跟抬起的艱難,一步一步扶着樓梯挪移着下樓,顫巍巍地落地,似乎腳下踩着海綿,我的心酸酸的。這一刻,我才意識到父親老了。

終於,父親自己從三樓走到一樓,大口喘着粗氣,一副勝利的微笑。

令人欣慰的是,幾周後父親的病情好轉,然後慢慢恢復,我揪緊的心總算鬆緩下來。

昨晚父親打來電話,説要來我家。我中午下班回家,見父親坐在樓前的台階上,頂着一頭灰白的頭髮,朝我回來的方向張望,電動三輪車裏,載着母親菜園裏的東西,蘋果、梨子、梅豆,苦瓜,豆角……父親源源不斷地送來,是父母綿延不盡的愛。

父親上樓後,喜歡半躺在牀上,戴上老花鏡找報紙看,他一張一張翻得極慢,一字一字地尋,像尋寶似的,我問父親是否在找健康知識?他頭也不抬,低聲笑着嘟囔:“我怎麼沒找到你寫的文章。”

我心頭一熱,忙捧上一沓裝有樣刊的信封,找出幾張報紙,父親眼神意外欣喜:“這都是你寫的?”我點頭。父親高興地眯着眼睛讀着,説:“我還記得你小時我給你扎羊角辮的情景。”

雖是小小的成功,但卻給予父親莫大的欣慰,我很滿足了。父親開着電車緩緩離開小區,有點佝僂的背影,藏着無言的父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knkp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