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九月國旗下講話:良好家風四季吟唱

九月國旗下講話:良好家風四季吟唱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家風是文化,滋養後代。家風正,父慈子孝,家庭和睦,鄰里守望,英才輩出。父母言傳身教,家庭教育勿忘優良家風。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月國旗下講話:良好家風四季吟唱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一

我家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輩們和大多數的農民一樣勤勞節儉,樸實善良。多年來秉承着“讓一點,吃點虧”的家風,尤其這犁溝畔裏的家風輩輩相傳。

我的爺爺是個種莊稼的好把式,揚鞭扶犁,耪鋤犁耙,樣樣在行。一茬一茬的莊稼被爺爺打理得非常繁茂,然而令我難忘的是爺爺在莊稼地裏劃的犁溝。

莊稼人種完地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劃犁溝,即兩家的地界。小時候的記憶中,每次劃犁溝爺爺眯着眼,端端正正站在兩家的地中間,看一遍又一遍,還用手不停地比劃着,才確定地方,再用钁頭劃出一道筆直的直線,作為兩家人的分界線。

爺爺劃犁溝很特別,按理來説犁溝應劃在兩家地的中間,各佔一半,而爺爺多年來總是遵循着“讓一點”“吃點虧”的原則,犁溝總是劃在我家這邊,儘量給鄰家留出更多的地。

多年來,我家從未因為犁溝界石和鄰里之間發生過不愉快的齟齬,鄰里之間都樂意為我家幫忙。那年麥子黃了的季節,布穀鳥清亮的啼叫着。爺爺病了,我們全家人都在醫院忙活,龍口奪食的季節,家裏的麥子早該割了,全家人焦急如焚。等爺爺病好了出院,家裏的麥子全被鄰居幫忙收割,整整齊齊摞成了垛子,爺爺感激不盡。

那年村子裏的兩家同姓人家為了犁溝爭得面紅耳赤,甚至破口大罵起來。後拉老村長來調節時,竟把我家犁溝畔的做法拿出來做活生生的正面教材,説的那兩家人慚愧不已,握手言和。多年來爺爺的“犁溝畔”在左鄰右舍廣為流傳。

時光荏苒,爺爺在一天天地老去,父親接過了爺爺的犁鏵。無論是春種還是秋播,父親依舊遵照爺爺的做法——“讓一點”“吃點虧”。

倘若鄰家地裏種了低杆的麥子、蕎麥,我家絕不種玉米、高粱。原因是父親擔心影響鄰家的糧食光照和產量。鄰居家種地種得早,我家種時,父親就格外小心,叮囑家裏人不要踐踏。每年農忙季節,麥子黃了父親就會早早為鄰家割出一條小路,方便鄰家田間地頭行走。

正是在父輩們的言傳身教下,我家無論是在犁溝畔還是鄰里之間的雞毛蒜皮的事上,一直踐行着“讓一點”“吃點虧”的家風。

在“犁溝畔”家風的薰陶影響下,我走上社會後,不光在單位裏和人相處,還是在夫妻關係上我也學會了“讓一點”“吃點虧”。“吃點虧是福氣”,我會牢記於心!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二

印象中,姥爺是個温文爾雅的人,我出生的時候,姥爺已經退休在家了,最大的愛好就是下象棋,給別人看病。姥爺的醫術是自學的,70歲高齡了依然能夠寫一手蠅頭小楷,十分工整。每次給鄰里瞧完病,姥姥總少不了要嘮叨一番,因為姥爺看病從來不收錢,只要家裏有的藥材都直接饋贈,需要到藥店配的都要叮囑再三。

小時候聽大人們商量要把姥爺小腿裏的一塊彈片取出來,後來,因為醫生的建議才作罷。我小心翼翼地伸手摸摸姥爺的腿,問姥爺:“疼嗎?”姥爺也總是笑笑,不説話。

後來長大了,姥姥才告訴我,這是抗美援朝時姥爺帶回來的“紀念”。1950年,姥爺和200多位中衞籍戰士一起,走向了抗美援朝的前線,只有不到10位回到了家鄉。

每次談及姥爺,姥姥總是説,姥爺對的感情太深了。兩人新婚三天,姥爺就隨志願軍出發了,一走就是好幾年,姥姥一個人承擔起兩個大家庭的所有生活瑣事。後來,姥姥自己成為寧夏第一批婦女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直到擔任市供銷公司經理,她沒拿過公家一分一毫,不為親朋解決一難一事。

走上工作崗位後,我在工作之餘,照顧着轄區的一户困難老人,每隔一段時間,我總要去看看,帶些米麪油去放下,和老人聊聊天,確定都好,才安心。姥姥總是囑咐我,要踏實做事,做好事,不許給黨抹黑。不管是工作內外,我都一定會全心全力,將紅色家風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三

從學校畢業走向社會已經十幾年了,經常聽到別人對我説的還是“你書生氣太重,太老實,幹什麼事就知道傻幹”,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聽得多了,我也不再辯駁,只是還以“傻傻的一笑”。其實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為什麼不能學“聰明”一點,為什麼不能學“精明”一點,為什麼不能學“圓滑”一點,這樣與大多數人格格不入,也太落伍了,但始終也沒有給自己開出一劑治療“老實”的良藥。做人老實、厚道、實在,也許與我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我的家庭,傳統教育觀念極強,從小認可的也就是:做老實人、説老實話、辦老實事。

做個老實人,才會説話實實在在,丁是丁、卯是卯,言而有信,一諾千金,不放空炮。只有老實人才不會偽裝自己,幹一些兩面三刀,陽奉陰違,當面不説,背後不負責任亂説,今日甜言蜜語明日拿刀捅你,傳播小道消息滿天飛,欺騙感情友情的齷齪勾當。做個老實人,才會辦事實實在在,對人忠厚仁慈,幹事腳踏實地,心中有大情懷。如果老實人更多一點,也許我們身邊就會少些假冒偽劣產品、有毒有害食品,少些缺斤少兩,破壞別人幸福,等違法亂紀遭人唾棄的醜事。我們每個人都是願意同老實人、實在人打交道做朋友的,但往往我們自己有時做的也並不那麼盡人意,就像我們抱怨汽車尾氣太重的時候,往往忽略自己也開着一輛車。換言之,如果大家都做老實人,少説一些不着邊際的陰陽怪調,多幹一些利國利民的實在事,就能匯聚起巨大的正能量,讓那些“不老實”的人沒有活路,沒有生存之地。

一生做個老實人,一輩子都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就是要在自己內心裏追求“實”的做人品味,本色做人,亮色做事。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四

我爹是1974年成為運輸公司第一批解放牌汽車駕駛員的,在那個時代,這可是非常榮耀的事。因為那時,必須是又紅又專的、根紅苗正的先進分子才能被選上而擔此重任的。可是,因為曾經的一張3元收據,差點使我爹和此殊榮擦肩而過。

我爹原來是5噸載重量的柴油三輪車優秀司機,在運輸隊領導討論解放牌汽車隊的司機時,我爹是理所當然的人選。但是,一位分管財務的副隊長卻就我爹曾經的一次報賬提出了異議。有了“污點”的人是不能承擔重要任務的。所以在當時的會議上,就連極力推舉我爹的幾個幹部也不敢吱聲了。

“如果核實沒有問題,他仍是司機人選,如果有問題,不但不能入選,還要追查到底。”最後大隊長的話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同意。

我的家鄉位於沂蒙山區,碧波盪漾的沂河在我村側浩浩而逝,不遠處,孫臏龐涓鬥志的馬陵古道隱約可見。多少年來,無數的家鄉兒女,得益於沂蒙羣山的偉岸,得益於奔騰沂河的靈秀,成就了家鄉人醇厚朴實、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而這正是享譽華夏的沂蒙精神得以孕育、成長、發揚光大的沃土。

自我記事起,我娘就多次對我們姊妹幾個講起我爹的那張收據的來龍去脈:那是1973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我爹開車出發沂源縣,在快要駛上鳳凰嶺時,車胎爆裂拋錨。我爹向一個看林人打聽到只有到30公里以外的沂源縣城南麻公社才能夠買到後輪內胎。我爹以3元錢的許諾央求看林人看護拋錨車,自己就大步流星地去南麻買輪胎了。“屋漏偏逢連陰雨,船遲又遇頂頭風”,恰又下起了大雨,但是我爹僅憑老鄉的一個破斗笠,憑着兩條腿,來回兩次翻越了摩天崖,以磨破一雙軍用黃球鞋的代價,愣是在第二天早晨8點時,揹回來了一個內胎。後來,看林人被我爹的精神感動,怎麼也不要那3元錢了,並且説“山裏人,從不要錢的”。但是,我爹還是硬給了他,並且讓他用香煙盒紙寫了一個收據,落款是:沂源縣中莊公社中莊1生產隊 李解放。

運輸隊派去沂源調查收據情況的兩位黨員同志回來了,把調查結果當面向領導們進行了彙報,會場上鴉雀無聲。後來,沒有給那張收據簽字的副隊長握着我爹的手動情地説:“王師傅,你再補一張收據,我給你簽字報銷。”平時少言寡語的我爹説:“那次事故沒有給國家造成損失就行了,過去的事就過去吧。”

幾天後,我爹被公佈為解放牌汽車運輸隊隊長。

幾十年來,這個收據的故事深深地烙在我們家庭每一個成員的心裏,時刻激勵着我們要自力更生,做一個腳踏實地的勞動者。這個收據的故事也時刻警示着我們,要誠實自律,要廉潔守法!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五

父親總是有一個習慣,家裏的任何一張可以記錄文字的紙,大到報紙,小到一張説明書,都整理在一起。他仔細地查閲紙上的內容,再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處理,有的回收,有的銷燬,有的保留。

我一直以為這是隻是一個勤儉節約習慣。在我看來,那些留下的紙並無甚用處,有的時候放在書桌上,還會佔用其他人的使用空間。我總是勸説父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沒有必要再像以前一樣,保留着並沒有多少價值的“廢紙”。每當這時,父親總是微笑着説,這不是廢紙,我馬上就整理好。

後來,我讀了大學,入了黨。一次暑假,我放假回家,又看見父親在整理家裏的紙片。我看見父親因為年齡的原因,看着不同紙片上的文字已經頗為吃力,就主動幫他朗讀紙上的文字,有一份電器使用説明書,一張廣告紙,幾份食品包裝紙等等。父親將電器説明書收好,又將其他的紙整理起來準備送到廢品回收站。

做好這些,父親又對我説了一個關於爺爺的小故事。

爺爺在世的時候,曾經擔任過村裏的小隊會計。那時候村裏的生活條件差,生產資料缺乏。每年過年的時候,清點集體資產分發給村民,村民到隊裏領錢時,要寫收條作為憑證。可是最困難的幾年,連吃飽都很奢侈,更不要説記賬用的辦公用品了。爺爺就養成了一個習慣,發動全家人,把平時家裏能用來寫字的紙都收集起來,過年的時候再拿出來用,這樣就能方便記賬,更方便村民寫收條。

後來,生活條件逐漸好起來,隊裏年底都用統一格式的收條,不再用爺爺收集的紙片了,可是爺爺的這個習慣卻被保留了下來。

再後來,我畢業參加工作,毅然決定放棄城市裏工作的機會,回到生我養我的農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實實在在地為村民做事。我會時時刻刻記住爺爺留下的習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服務羣眾,為建設更美麗的農村添磚加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rrqe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