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家風潤心靈國旗下講話

家風潤心靈國旗下講話

家風無言,猶如春風,有無聲的力量,滋潤着人的心靈、培養着人的美德;也成為我們汲取不竭的精神動力,找準事業的航向。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潤心靈國旗下講話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一

隨着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之間大多通過手機、QQ、微信等方式聯絡,很少有人寫信了。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從我穿上軍裝離開家鄉踏進軍營,駐守在東海前哨的一座小島上開始,書信就成了我與家人聯繫的主要方式。

父親上世紀60年代初畢業於師範學院,當了一輩子教師的父親,不僅對自己要求很嚴格,而且對我的教育更為重視。

小時候,一次不良的行為受到了父親嚴厲的懲罰,至今記憶猶新。在那個物質資源十分貧乏的年代,孩子對食品的奢望相當強烈。小夥伴們盼望着鄰村一位搖着撥浪鼓挑着貨郎擔大爺的到來,聽到叫賣聲,小夥伴們便從四面八方奔跑過來,成了“跟屁蟲”。他的擔子裏不僅有日常家用的針頭線腦等日常用品,更有小夥伴們垂涎的食品,如麻餅、蜜棗、餅乾等。有的小夥伴,偷偷地瞞着大人將家裏的雞毛、鴨毛、牙膏皮等拿去換東西。小夥伴中有個叫二明的,看到誘人的麻餅,饞蟲一下子被鈎上來開了,可苦於囊中羞澀,竟然乘大爺不注意,順手拿了一塊,這一切都被我看得真切。我剛要叫出聲,二明的手指擋在了嘴前面,示意我別出聲,二明隨即拽了一下我的衣袖,示意和我躲到不遠處的牆角,然後和我分享“戰利品”。看着麻餅嵌滿芝麻烤得金黃的外表,聞着誘人的香味,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我捨不得一下子吃掉,放進口袋慢慢品嚐回味。結果被父親發現,父親嚴厲地質問我從哪來的。看着他嚴厲的目光和氣勢洶洶充滿怒氣的臉,我如實地將事情的原委説了出來。父親從我口袋中掏出沒有吃完的麻餅,一下子扔出老遠,罰我跪在地上,並用繩索開始抽打,留下的血痕二十多天都沒有完全消掉。父親執意帶着我去給貨郎大爺道歉,並付了麻餅的錢。

新兵訓練結束後,我被分配到福建某小島上。“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説咱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風大浪有高。”我將海島的艱苦,海上艦艇兵的艱辛向父親吐露後,父親在來信中寫道:“小草永不抱怨土地的貧瘠,哪裏能夠安身就在哪裏生長;戰士永不抱怨條件的艱苦,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

當我將在軍校入黨的喜訊告訴父親後,父親在信中寫道:“喜聞吾兒入了黨,黨的紀律要常想。遵守黨紀和軍紀,當好模範不用講。”

軍校畢業後,我幹了財務工作,分管一些經費的管理、撥付、使用,手中多少有了一定的“財權”。父親來信告誡我説:“貪慾之害要牢記,律己之心不可少,為人之德要修煉,非分之念不可有。名譽面前戒虛榮,謙虛誠實是美德,手中有權莫濫用,謹慎行事很重要,物質面前去貪念,有了貪念難填滿,金錢面前莫伸手,伸手早晚要被捉。”“佔用公物咱不幹,半夜敲門心不顫;兩袖清風過得硬,不怕自己沒威信。”

擔任連隊指導員期間,有戰士因入黨、考學、轉志願兵等問題向我送禮,父親提醒我:“手中權力莫亂用,講究原則最重要。公開公正又透明,免得人把閒話説。一個雞蛋吃不飽,一個名聲要到老。人不奢求品質高,心無雜念身常健。辦事清廉生快樂,謀求私利心不安。”我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心意”。

轉業後,我在執法部門工作,手中有一定的權力。父親來信提醒我不要拿權力做交易:“面對送禮者,守心如明鏡。面對説情者,原則記在心;面對吹捧者,防範飄飄然;面對詢問者,泰然以置之;面對榮譽關,要戒虛榮心,求實做到謙;面對權力關,牢記職為民,慎用手中權;面對物質關,貪慾切莫生。”

殷殷叮嚀,拳拳之心,信兒聲聲傳家風。父親的家書傳遞着父親的聲聲教誨,教導我講道德、守法紀、講原則、廉潔修身,告誡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越雷池一步”,規勸我時時刻刻不要“犯糊塗”。父親就是似我心底的那盞明燈,照亮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二

我是1993年結婚的,1995年愛人作為年輕幹部提拔為計生站站長,我也成為單位的骨幹。在工作中,我們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關心,成為人人羨慕的一對。隨着社會的發展,許多新鮮的事物也隨之產生。我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衣食住行上不免大手大腳起來,愛人的應酬也多起來,我們因此也不免產生一些矛盾。

這時候,曾經當過大隊書記的公公對我們提出了意見:一是要勤儉持家,二是不貪佔集體一分利益。他還把自己在擔任大隊書記期間的一些事情講給我們聽。那時候,公公所在的大隊非常貧窮,農民每年每人的收入除去口糧,僅僅能得到幾分錢,生活十分困難。公公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大隊幹部,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一次回老家遼寧,瞭解到水稻可以在吉林種植,他萬分欣喜,急急忙忙從老家跑回來,找來村幹部研究種植水稻的事情。在大家一致通過以後,他又幾次跑到遼寧自己花錢學習種植技術,回來後同村民一起進行旱地改水田的實驗工作。婆婆為了支持他的工作,四處借錢,幫着他張羅旱地改水田的事。在公公他們這些為了集體不惜犧牲自己利益的村幹部的帶領下,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終於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飯,人均年收入也大幅度增加,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公公教育我們,作為黨的人,就要為黨分憂,就要為老百姓做好事實事。在這之後,我們也改掉了大手大腳的毛病,愛人和我也對不合適的吃請予以了堅決的回絕,家庭更和睦了,工作也更努力了。

正是公公的教導和樸實的家風時刻警醒我們依規守紀,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三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曾經送過我們很多書,算起來有數十本甚至上百本。他每買一本書,都要寫上贈言。父親寫贈言的寫在封底。因我們姐弟四人的名字最後一個字排列是“英勇衞國”,所以父親的贈言都寫的是“英勇衞國,四人共看,不準撕毀。父字。XXXX年X月X日購於XX地”。

父親送給我們的書五花八門,有《毛主席語錄》《新華字典》《怎樣打算盤》,還有小人書《智取威虎山》等等。

父親11歲時就一個人從湖北到湖南的一個皮頭店當學徒。祖父是有讓他們兄弟三人都做讀書人的想法,可正是這個時候,日本鬼子打到了家門口,祖父説:“定遠啊,你是家中老大,現在家鄉這邊不安寧,你先走吧。”就這樣,父親到了祖父的一個朋友那裏當起了學徒。皮頭店的幾個學徒就他最小,每天清晨他要第一個起牀,下門板開店門,打掃店堂衞生。一天到晚忙下來,晚上就睡在櫃枱上。幾年下來,父親成了老闆最得意的徒弟,算盤打得最好,人也最勤快。

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了工作,父親在縣內的大大小小的十多個單位工作過,每次工作調動,他就挑着全部家當兩個小木箱到新單位報到,一隻木箱裝着簡單的行李,另一隻木箱裝着書。姐姐開始上學後,父親便留下一隻木箱在家裏給我們裝書。

兒時的我,每日黃昏時總會站在家中的長江大堤上,眺望着向公路延伸的小路,尋找父親的身影。看到了父親的身影,總是我跑在最前面去接父親。父親一到家,我們姐弟都非常高興,都把手伸進父親掛在自行車龍頭上的黃挎包,往外掏出裏面的東西,姐姐拿出書走到一邊,我還要把黃挎包翻個底朝天,看有沒有好吃的東西。

“千里兩相望,無時不淚漣”。父親離開我們多年了,回想起父親在書上寫的贈言,那一撇一捺間滲透了父親的愛和希望。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四

家裏要造新房子,父親和我們出現了一次激烈的爭執。

西面的廂房雖然設計為雜物間,但考慮到與整個院落的協調統一,在設計之初就計劃與正房和東面廂房同樣的用料,當然就包括同式樣的門窗了。誰承想父親卻堅持在這裏一定要用以前的老房子拆下的舊門窗。我們兄妹幾個極力反對,原因是用舊的門窗和正房及東面的廂房不配套,顯得不倫不類。幾番爭執下來,父親既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也不放棄他的堅持,最後甚至説“等我百年之後你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罷了,反正這房子我們也不會常住,就隨他吧,舊的門窗還是用上去了。

春節帶兒子一起回家,車子停在高聳挺立的大門前,從油漆鋥亮的大鐵門走進去,心情豁然開朗。繞着小花園積雪推成的小山,踩着青磚小徑,一圈走過去,東面廂房到正房,暗紅色的門窗,母親用碎布頭拼就的門簾在風裏悠閒地飄動。窗户玻璃熠熠生輝,喜慶的窗花,窗台上孩子們曬着的花炮,彷彿爭先恐後要發出新年的歡呼。

走到西面的廂房了。門窗形制大小顏色不一、油漆斑駁,彷彿一張張嘲笑的大口在那裏喘着粗氣。我們都不想重提此話題。不料兒子不明就裏,直接嚷嚷起來:“爺爺,這幾個門窗怎麼這麼舊?真難看!”

“囝,你過來,爺爺帶你看看這些門窗。”父親走過來拉了兒子的手。

“這扇門是你太爺以前住的窯洞的門,100多年了吧,椿木的,你看門板多厚實,有2寸厚。”父親拉起兒子的手,在門板上摩挲着,“這虎頭門閂是黃銅打造的。”父親歎了口氣,又把眼光轉向那雕花的窗櫺:“這個沒見過吧,這個窗格子最考驗木匠師傅的功力了,這麼一扇窗户要做一多月呢……”

“這扇門是我們家從窯洞搬到瓦房時爺爺新做的大門,當時可是最流行最新式的。門板上這些小坑是那年你爸爸不聽話被我關到了門外,他哭鬧着用石頭砸的。”父親瞟了我一眼,壓低了聲音湊到兒子耳邊,“那天很黑,那時我們家周圍還沒有住別的人家,四周都是玉米地,風一吹沙沙響,可把他給嚇壞了。其實剛一把他扔到門外我就後悔了,怕他被什麼嚇着了,他在外面哭,我當時就在門裏面守着……”

聽着父親講着這一樁樁、一件件,有些是我知道的、經歷過的,但大多我也是第一次聽到。突然間我明白了,理解了。父親不捨得扔掉這些舊門窗,是因為它的每一個紋路、每一個凹痕、每一枚釘子裏都浸透着我們這個家變遷榮辱、悲歡離合的親情故事,都飽含着我們這個家的温度。他執拗地堅持,是在努力地要為我們保存這個家的印記。

不知從何時起,在現代化浪潮的裹挾下,大拆大建,改造提升,人們盡情享受着現代化帶來的舒適與便利。半塊木梳、烏黑的油燈、斑駁的搪瓷盆、油光瓦亮的鹹菜罐子,從鍋碗瓢盆到傢什器具,又有多少人家在搬入現代化的樓房新居時能帶上這些舊物件?身邊可有哪怕是一件能勾起回憶、突然停下來細細品味的小物件呢?

再看這些厚重的木門,雕花的窗櫺,彷彿突然間變得温情起來、靈動起來,爭先恐後地述説着那些過去的故事。感謝父親,因為他的堅守,為我們保留了心靈交通的管道,使這個家真正有了家的温度、家的味道、家的記憶。

這麼多年在外飄蕩,我成了父母親眼裏的客人,軀殼一次次走失,但魂卻始終在那扇厚重的木門內。夢裏,時常會聽見那厚重的木門咯吱咯吱……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五

我姥爺叫姜西林,1920xx年夏天出生,曾經是一名老八路、老黨員、老支書。姥爺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我時常想起他身上的兩處傷疤。

小時候我在姥爺身邊長大,有一次在他家裏的立櫃裏,我發現了一把“東洋彎刀”,大概有一尺半長、三四釐米寬,因時間久了,刀鋒變得鈍鈍的。聽二舅説,這把東洋刀是姥爺從日偽兵手裏奪過來的。早年,姥爺響應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革命活動,在河北邯鄲南部地區參加抗日民兵,對掃蕩日偽開展游擊戰,保家衞國,那時候姥爺不過十五六歲。在一次對敵戰鬥中,姥爺為了掩護戰友,右胳膊被子彈打中,留下一個抹不去的傷疤。我問過姥爺,“你那麼小年紀去參加革命,心裏不害怕嗎?”姥爺笑着回答:“怕是怕,但是作為家裏的男人,保護自己家人、保護家園是責任,壞人天天來騷擾,能躲得過去嗎?”在我眼裏,姥爺就是英雄。

新中國成立後,姥爺在村裏擔任支書。聽母親説,姥爺帶頭組織參加修漳河大堤,帶人去臨漳縣修嶽城水庫。那時候在工地,人們缺少保護意識和防護措施,姥爺跟大家一起挽着褲腿一天一天泡在冷水裏幹活。這是導致姥爺晚年骨質增生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姥爺他們一代人的付出,為我們縣幾十年旱澇保收豐衣足食奠定了基礎。

30年前,農民種地需要交公糧,每當夏、秋糧收割完成後,家家户户都要交一部分麥子和玉米給政府。我跟姥爺、二舅一起交公糧的場景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我跟二舅在前面拉着排子車,姥爺在後面搭幫手,遇到溝溝坎坎,姥爺就一邊喊口號“一二三,加油”,一邊用力推。在鄉糧站交完公糧,姥爺會給我和二舅買油果子作為犒賞。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們老家開始種植經濟作物棉花,姥爺鼓勵大家種植經濟作物發家致富,並帶頭實踐。他自掏腰包去山東、河南等地學習種植棉花經驗,再無償轉授給街坊鄰里。剛開始,我們家附近沒有收購棉花的市場,姥爺千方百計打聽,通過親戚介紹,聯繫到了離家30多公里的一個集鎮,然後領着大家去賣棉花,正是在那次銷售棉花過程中,姥爺不小心從棉車上摔了下來,小腿粉碎性骨折,儘管動了手術,腳還是有些跛,一個新傷疤也留了下來。

姥爺沒什麼文化,但他説出來的話敞快,做出來的事服眾。姥爺用兩條腿和一個熱血沸騰的心去丈量世界、體悟人生,踐行了一個老支書、老黨員的誓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kmvr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