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口口聲聲傳家風國旗下講話

口口聲聲傳家風國旗下講話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國家的基石,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是家庭的作風,是一個家庭長期以來形成的思想、品德及行為方式的傳承。家風關係到個人、家庭和社會,連接着歷史、現實和未來。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口口聲聲傳家風國旗下講話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一

我的岳父今年66歲了,在兒女心中,他是出了名的“倔老頭”和“老實人”。我和岳父相處已經20xx年了,我認為別人對他的印象正是岳父平時的家教。通過我的親身感受,我把岳父的家教可以概況為兩句話: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絕不求人;遇到事情不與人爭,保持心平氣和。在我的記憶中,有兩件事印象最為深刻,也能反映出岳父生活中的“倔強”和“老實”。

那年,妻子面臨着下崗。岳父和妻子在本縣同一家銀行上班,而且岳父是單位幾十年的老職工,給單位“一把手”開車。岳母、還有很多親戚都給岳父説,讓他給領導説説話,把妻子留在單位,是有可能的。可是,不管別人怎麼説,岳父就是一句話:“這是國家的政策,誰都沒有辦法,你們不要再給單位添麻煩了。”

還有一件事,一次,岳父樓上鄰居家的水龍頭壞了,家裏沒有人。房子裏的水從牆縫裏漫下來,把岳父家剛剛裝修一新的房子幾乎全部沖洗了。等聯繫到房子的主人,水已經聚滿岳父家一地。當時,房子的主人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説,就自顧收拾自家的房子去了。家裏人非常氣憤,非要去討個説法,讓他們賠償損失。面對一家人憤怒的表情,岳父發話了:“有什麼好嚷嚷的,住樓房就是這個樣子,誰家沒有個意外事情。再説,人家又不在家,你讓人家給你賠個啥啊。”見我們還有些不服,岳父又説:“你們不要老想着佔便宜,世上沒有什麼吃不了的虧。”第二天,有人敲門,是樓上的主人。他一進門就向我們表示道歉,還提出賠償。他説,昨天事急,沒顧上進門看你家裏的情況。感謝岳父及時阻止了我們,化解了一場糾紛。

岳父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位退伍軍人。他是在入黨的,有40年黨齡了,從思想深處和骨子裏已經培植了堅定的黨性。在他的眼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去違背原則和良心。作為一名黨員,我更能理解岳父平時生活中的那種“倔強”和“老實”。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二

小的時候,因為家境貧窮,時常缺吃少穿。所以寒冷的冬天就顯得那麼的漫長和難熬,春天總是在急切的盼望中姍姍到來。

一到春天,春風一吹,田野立即就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世界。一大羣鄉下孩子,一手提着小竹籃,一手握着小鐵鏟,迫不及待地蜂擁着奔向田野,去尋找那生機勃勃的可以充飢的綠色食物——薺菜。

薺菜的生命力極強,它們性喜温暖且又及其耐寒,麥田裏,小路邊,只要有足夠的陽光,土壤不太乾燥,薺菜都可以茁壯地生長。因為薺菜到處都有,所以手腳麻利的小夥伴很快就把薺菜裝滿了小竹籃。

薺菜挖得足夠多了,而天色尚早,還不到家裏煙囱裏飄散出縷縷炊煙的時候。小夥伴們就會把裝滿薺菜的小竹籃放在一邊,想着法子尋找樂趣。

其中就會有幾個調皮的搗蛋鬼,選一段窄窄的田間小路,用挖薺菜的小鐵鏟在路的中間挖出一道坑,然後在坑上搭蓋樹枝和青草,再撒上一層灰土進行偽裝。很快,一個看不出破綻的陷阱就橫在路的中間。我是不敢參與其中的,因為媽媽經常告誡我,不要做任何坑害人的行為。我只是在一旁好奇地觀看。

躲在遠遠的地方,看見有路人掉進陷阱裏,幾個調皮的孩子就哈哈哈地大笑。我也覺得好玩,回家吃飯的時候,向媽媽描述自己的見聞。不曾想媽媽瞪起嚴厲的眼神,一把奪下我端在手中的碗,絲毫由不得我進行解釋,拉起我就往村外的麥田裏走。

我哭哭啼啼地被媽媽拉扯着,帶她來到小夥伴們挖陷阱的小路上。媽媽使勁地把我丟在一邊,然後用大鍬把深深的路坑填平,再用腳踩踏實。這時才消了氣般地對我説,坑雖然不是你挖的,但是你可以勸説。在這羣小夥伴中,就數你的年齡大呀。媽媽説着話的時候,用手一指路邊的麥田説,路上有坑,行人就會打麥田邊路過,麥苗可就遭殃了,看你們以後吃什麼,不捱餓才怪呢?

回家的路上,我深深地低着腦袋。媽媽用手温柔地撫摸着我的頭,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她説,從前有一個僧人夜晚行路,因為天太黑,他在路上被別人撞到好幾次。走着走着,他看見有人提着燈籠走來。這時旁邊有人議論:“這個瞎子!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着燈籠。”

僧人困惑,上前向盲人打聽緣由。盲人説:“我聽説到了晚上,失去光亮的人們都會等同於盲人,所以我就打着燈籠出來。”

僧人感歎道:“你真心善,原來想着別人!”盲人搖了搖頭:“不是,我是為我自己!”僧人不解。盲人問他:“你剛才走路有沒有被別人碰撞過?” 聽了僧人肯定的回答後,盲人道:“我雖盲人,但我不曾被人碰到。因為我用燈籠照亮了別人,也讓別人看見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碰到我了。”

孩子,你一定要牢記:善念如燈。有時在照亮別人的同時,其實更是在照亮自己。

對於媽媽説的道理,我那時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長大後才漸漸地明白了故事所藴含的深意。媽媽的話,成為我心中的一盞不滅的燈。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三

母親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有上過一天學,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認識,但她卻是一本無字書,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她用自己的遠見和智慧鑄就的那份深沉的母愛,如同長夜裏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父母生養我們兄弟姊妹四個,父親長年患病,幹不了重體力活,僅靠母親一人下地勞動,掙工分餬口。特別是我們兄妹相繼上學後,學費成了大問題,母親硬着頭皮跑到大隊部求情,大隊長才勉強同意我家養一頭母豬。為了讓母豬長好膘、多產仔,母親白天參加生產隊勞動,晚上回家熬夜打豆腐,豆腐賣給鄉鄰,豆腐渣養豬。母豬一年產兩窩豬仔,可勉強維持我們兄妹全年的學費和家庭日常開支。記得國中畢業那年,看到母親養活我們兄妹四個實在勉為其難,我便對母親説,不想讓高中了,要自己養活自己。誰知母親聽後竟哭着説:“兒呀,地不施肥長不出好苗,人不讀書沒有出息,家裏再苦再難也要供你們兄妹讀完高中。你是長子,要帶好頭。”母親的話像一根針紮在我的心尖上。

高中畢業那年冬天,我報名應徵入伍。離家時,送行的母親手裏提着前夜打點好的一包書對我叮囑道:“兒呀,你是塊讀書的料,到了隊伍上,有空莫忘多讀點書。我活了幾十年,一生只認準兩個死理:土地不會欺騙人,知識不會欺騙人。你在田地裏多灑下一滴汗水,就必然多一分收成;多讀一點書,也會多一分收穫。”

母愛如明燈,照着我前行。從軍的日子裏,無論軍訓多麼緊張,條件如何艱苦,我都利用戰友們逛街、午休的時間堅持自學新聞報道和文學創作,先後在各級報刊上發表新聞稿件,出版了兩部文學作品專集,並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後來,組織上又將我破格提幹。

軍旅生活20xx年,在我悲傷時,母親是慰藉;在我沮喪時,母親是希望;在我軟弱時,母親是力量。母親的愛激勵我圓了“記者夢”、“作家夢”、“軍官夢”。在我的影響和帶動下,我的三個弟妹也始終牢記母親的教誨,好學上進,自強自立。他們憑着勤奮努力,相繼考上了大學,畢業後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在我們人生的路上,母親的愛是一盞明燈,永遠照着我們前行……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四

“以善為念”,這是我家的家風。

記得我小的時候,農村的生活還是特別苦的,除了過年,很少能吃到一碗完整的白米飯,每一次米飯裏都添加了蘿蔔、白菜或是芋頭什麼的,因為鍋里加水特別多,飯煮得特別稀軟。即便這樣,家裏還是飽一餐餓一頓的,米缸見底是常有的事。可每次要飯來門口時,母親都會抓一把米給他們,一次也沒拒絕過。並告訴我們,做點善事,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還記得有一次,在一個淫雨霏霏的日子裏,一位中年婦女帶着8歲的小男孩來到家門口要飯,母親看到兩位被雨淋得哆嗦的樣子,特別心疼,立馬收留了這孃兒倆,還專門收拾了一間屋讓她和孩子居住。期間母親還時不時送點熱稀飯、南瓜粑、芋頭給她們打點牙祭。這一住就是三個多月。

樂善好施,幫助別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我的父親是生產隊長,很有威望,這份威望也自於把百姓冷暖掛在心上的善行。記得父親最經常做的事就是補路,村裏哪有路坑坑窪窪的,父親不管多忙多累,都會找來小石子把路填平。那時一般人家家裏孩子多,成家時房子不夠用是常有的事,記得當時村裏有一對新結婚的小夫妻結婚後就臨時住在生產隊屋裏,半夜的一場大雨把被子都淋濕透了。父親知道後立即同我母親商量,又將自家堂屋的一間房間收拾出來給他們居住,這一住就是好幾年的時間,直到他們自己蓋起了自己的房子。

父母的言傳身教深刻地影響着我們姊妹仨。我們內心都根植了善心。與鄰居友善相處,資助困難兒童,捐款、捐衣、捐物。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人的寬容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人的涵養來自一顆尊重他人的心;人的修為來自一顆和善的心。守住我們心底的善,就會守住我們的幸福。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五

我應該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寶貴生命,並教育我成才

小時候家裏有兩畝耕田幾分菜地,使得我有機會接觸農活,感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就説説收麥子的經歷吧,勞動週期短任務集中。農曆五月天氣漸漸燥熱,太陽輻射大地,熱風吹在身上炙熱感覺。穿着都要穿得嚴絲合縫,長袖襯衫裹着胳膊,防止麥子刺痛皮膚。鞋子最好是那種手納的千層底,不容易被麥茬咯吱腳底,還要戴上草帽遮陽。

那時候基本靠手工收割。我學着大人模樣,彎腰弓身左手攬麥子右手開鐮,麥子倒也割了就是麥茬凌亂不齊,堆放也不很熟練。父親是把勞動好手,割麥子動作快速規範。一起開始的割麥,到最後要甩開好幾壟地。父親用推車把麥子運到麥場,那時候一個生產隊合用一個麥場,打場需要排隊。機器轟隆隆響了,這是籽杆分離的程序。揚場時候要看風向,風氣時候木鏟揚起,麥籽垂直落下,麥殼隨風飄散。幹農活讓我切身體會到物力維艱的辛苦,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要倍加珍惜。

父親是個養蜂人,這份職業支撐着我家的開銷。春夏季節是養蜂人的忙活時候,也是父親受罪時候。父親整理蜂箱,打點行李帳篷炊具,日常用品一用俱全。我知道父親又要風餐露宿了。西山腳下紅旗渠一干渠畔是父親常去的地方。找塊略顯平坦的空地,擺置蜂箱安置帳篷。養蜂人都需要頭戴面紗竹笠。雖然熟悉養蜂,偶爾也有蜂尾扎手,疼腫好幾天。父親説,做活哪有不受罪的道理,不吃苦到幹啥事都不中。

父母勤勞吃苦的品質是寶貴的傳家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d64y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