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自我鑑定 >自我鑑定寫作指導 >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

每當課題結題的時候,都要寫一份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來總結。那麼你要怎麼去寫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呢?下面由本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篇一

我校在xx學校的領導下,在我校領導的關懷下,確定下列研究性子課題,在物理組全體老師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則,以“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研究”子課題為主進行有效的探索。

子課題探究

“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研究

多樣化的探究形式與探究內容選擇的研究

信息技術與探究性學習的整合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科學探究是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課程的一大突出特徵。在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是與科學內容並列並處於上位的內容,因而,科學探究貫穿於新課程始終。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

基礎課的課堂教學應當也必然是開展探究活動重要陣地。

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並不能等同於科學家搞科學研究,科學探究活動的基本要素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觀察、分類、比較等等。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學生很難重複體驗科學家當年的科學發現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可能只涉及科學探究的一個要素或多個要素,學生需要探究過程的體驗來激發興趣、感受方法,學生也需要探究的結果來獲得愉悦,滿足成就感。

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不是忽視物理知識的學習,而是注重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科學探究與知識的建構是在同一過程中發生的。探究式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並通過學習合作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協作完成,憑藉學生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的大腦去獨立思考、探究、交流、學習,不斷髮現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部聯繫,從中找出規律。使學習內容有更強的內在聯繫、更容易理解,同時實現學生認知策略的發展。

所以學生課堂上的探究活動是需要設計的,這種設計並不是將學生帶入一個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師要提供給學生適當的素材,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所思考和估計,在活動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多樣化的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有利於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對於實現課改新課標所提出的課程目標,無疑是有很大現實意義的。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實用主義探究式教學理論

杜威首次提出了較為系統的探究式教學理論,強調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説開闢了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引起人們對學生主體性的極大關注以及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

建構主義強調在教學活動中:(1)明確“以學生為中心”;(2)重視“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3)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4)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應是針對學習環境的設計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5)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6)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

3、探究式教學的信息加工理論

科學在本質上是探究,處在不斷髮展和變化中。如果把教科書上的知識當作不變的真理,把實驗僅當作驗證科學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學生,容易使他們形成絕對化的科學知識觀、錯誤的科學方法論和片面的科學發展觀。從信息處理過程出發,認為教學與其着眼於知識的掌握,毋寧更注意教學信息處理過程本身,並建立了與此種思想相對應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4、人本主義的探究式教學理論

人本主義探究式教學理論不僅對學生提出了科學探究的具體目標,而且為了使科學教師能切實開展探究式教學,《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主張“對從學生們所親歷的事物中產生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探究,是科學教學所要採用的主要做法。”反對把探究式教學演變成純粹的學術活動,使其脱離社會和學生個人的生活實際,而是圍繞與社會和個人生活有緊密聯繫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①設計高中物理的教學探究過程中,初步總結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喚起創新的意識,使學生想探究;創設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導,使學生會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愛探究。

②設計物理教學的探究重在增加學生體驗性的探究機會、通過交流合作式的方式體現主體性的學習過程。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設計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2、設計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活動的原則和切入點。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採用開放式的實踐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參加課改的教師共同合作,共同探討,自定課題,在平時的教學中邊實踐、邊探索、邊進行經驗總結交流。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1)課題研究的準備(20xx年9月~20xx年3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廣泛蒐集中外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及實踐資料,每個成員都花較長時間系統學習這些理論及資料,摘錄重要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升理論水平,清除認識誤區。增加對搞好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

(2)課題開題報告會(20xx年5月)

課題組成員及全體物理教師集中研討,提出改進意見,完善課題研究方案,並召開課題開題報告會。

(3)課題實驗(20xx年9月~20xx年6月)

課題組成員按照分工,通過研究教材、集體備課、上試驗課、實驗操作、正誤分析、調查方案、撰寫案例、考查對比等環節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近兩年的實踐中,課題組成員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經常挑燈夜戰,見縫插針,不厭其煩,帶病工作,為教研課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4)彙報成果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課改教師彙報各種研究成果,包括課件、論文、材料、數據等。

(5)修改完善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在大量數據、案例、實驗基礎上,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

(6)上交專家評審(20xx年11月)

(7)進行課題結題報告。(20xx年12月)

八、課題研究的保障

1、課題成員的保障。

成立由校長、主任、副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參加的骨幹教研成員,為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

2、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長的統一部署下,各處室和漳平市進校領導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組課題研究工作,為課題組的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打下基礎。

3、學校網絡資源的保障。

學校電教中心,電子備課室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4、課題組教師的精誠團結和團隊精神奉獻精神為課題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課題研究成果

1、探索嘗試出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其課堂結構是“情景激趣→問題導引→活動探究→反饋交流→應用活化”。

具體概括如下:

(1)學生圍繞教師創設的物理情景或現象引發學習興趣,教師設法激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提出探究問題;

(2)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探究問題,形成和檢驗假設,解決問題,解釋觀察結果;

(3)學生分析、解釋數據,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綜合;

(4)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與評價所學內容與學習方法;

(5)將所學知識運用於新情境,以拓寬理解,形成新技能。

2、設計探究課的教學時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程序性原則

探究式教學直接脱胎於科學探究活動,具有很強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個教學設計必須非常嚴密,具有內在的邏輯性。

(2)多樣性原和選擇性則

課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過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活動,應該具有探究過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因此,教師應把握科學探究的本質,而不是將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3)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是探究式教學最顯著的特性,開放性決不意味着放任自流,這就要求設計者更充分地估計學生學習現狀、教學內容的難度,同時更恰當地進行環境設計、媒體設計等。

(4)問題性原則

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師應精心設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隱含着要探究的問題,給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質疑的動機是應該關注的設計原則。

(5)主體性原則

發揮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或探究內容的興趣和動機,要保證整個探究過程對學生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機會。

(6)激發興趣原則

學生對探究內容的興趣是探究活動進行下去的動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問題與物理規律與教學實際相結合進行探究,會增強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和趣味性使學生感到興奮,產生探究的慾望

3、設計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活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為切入點着手進行:

(1)選取適當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導問”為切入點,培養探究意識和探究態度。

(2)選擇適當的物理問題,以“競猜遐想”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

(3)選取適當的物理實驗,以“自主設計”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探究方法。

(4)聯繫生活和技術,以“學會應用”為切入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十、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一堂優質高效的科學探究課需要時間作保障,這正是有效進行科學探究課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實施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這也是本課題今後的研究方向。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篇二

一、課題實驗的背景及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新的中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指明瞭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對現代的語文教學賦予了新的定義,提出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悟性、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核心。個性化閲讀和寫作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挖掘語文教育中人文內涵,而寫作是運用文字進行表達交流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一種精神產品的獨創,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培養學生閲讀和寫作能務對於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道德修養有很大幫助。

二、課題實驗的進展

1、方案的制定

語文作為一門傳統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我們必須認識到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以個性化教學理論和《新課標》思想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課堂教學實際為研究主渠道,從教學的兩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和學生入手,關注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建設,力求師生和諧互動互進,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讓教師教出個性,學生學出個性,實現“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贏發展,以發展求質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點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學研究指出:“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是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傳統教學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精於分析,教學形式單一,很顯然,學生的思維受到嚴重的束縛,更談不上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採取何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個性化的教學,達到教學相長,師生共進,提高教學質量,亟待研究解決。基於此,我們確定以下幾方面作為研究的重點:

(1)寫作教學現狀和對策。

(2)個性化閲讀寫作教學和語文教師的創新意識培養。

(3)個性化寫作中科學的思維訓練體系。

(4)寫作教學和語文課堂的交融、整合。

(5)個性化寫作過程中資源的開發。

通過重點研究,達到以下目標:

(1)課堂教學:師生民主,氛圍寬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個性;

(2)隊伍建設:積累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經驗和教學案例,提高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師的業務素養和學科科研能力水平,為學校培養學科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

(3)學生能力:提高學生閲讀寫作水平,同時也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健全人格的形式和發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調查研究法:我們在課題的研究中,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瞭解和把握學生、老師在教學中的現狀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②文獻分析法:課題組及時蒐集、整理、借鑑國內外教學的相關理論、實踐經驗和教學案例。

③行動研究法:通過一系列社會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觀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積累素材。

④經驗總結法:將在實踐中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歸類整理,並從中總結出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方法。

4、課題實驗的組織與實施

課題起止時間從20xx年至20xx年,具體分三階段開展:

(1)從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為起步階段:轉變觀念,更新理念。制訂方案,明確思路,做好計劃,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個性化教學”課題相關理論,要求教師教學時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自身經驗,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

(2)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為攻堅階段:理論創新,有所突破。探索語文個性化教學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係。

(3)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為總結階段:運用整合,總結結題。對各階段的測試數據、資料統計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實驗報告,介紹實驗做法。

現將各階段的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起步階段:轉變觀念,更新理念

1、領導重視,骨幹參與,更新理念,深化認識

課題開題後,語文組成員人人蔘與,深入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新課程語文個性化教學實驗研究總方案及實施方案”;課題組教師一起交流談心得,認識傳統教學帶來的弊端。通過學習討論,深化了對課題的認識,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時,打開了教學的一扇新窗户。

2、結合本校實際,制訂課題方案,明確實驗研究思路。

課題開題之初,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從上好第一堂實驗課開始,課課落實,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自身經驗,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明確要重視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校語文教研組圍繞“新課程下個性化閲讀和寫作教學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廣泛的探索。作為課題的領銜人,我帶領全組人員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開展“經典重温”閲讀工程

閲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認為是傳播人類文化、吸取思想精華、培養審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內閲讀的基礎上,強調學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300萬字”。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新大學聯考也明確地將十部名著列入江蘇省大學聯考考查範圍。因此,為學生開列書目,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閲讀積累已成為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我校語文教研組經過認真研究後,決定三個年級一盤棋,高中三年學生必須有整體閲讀的計劃。

除閲讀教育部推薦的經典著作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天天三個“一”:要求學生每天誦讀一首古詩;課前交流一句座右銘;回家向父母背誦一句格言。

2、週週三個“一”:每週寫一篇讀書心得;舉行一次讀書會,在交流中互相促進和積累;每週一次專題講座,由語文組教師分工協作,就寫作中的基本理論進行指導。

為配合讀書計劃,各年級在平時及寒暑假的作業佈置上特別注重閲讀、寫作的安排,例如:20xx年高一年級佈置的寒假作業是

(1)閲讀:完成新課程推薦篇目閲讀任務——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閲讀時需做讀書筆記,開學後將舉行讀書報告會,進行交流。

(2)寫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兩篇為《三國演義》的讀後感或文學鑑賞。

(3)積累:完成20首詩歌及其欣賞內容的背誦任務,一天一篇,開學前的作業檢測將從中挑選五首進行考查。

為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語文備課組於20xx年推出文學名著導讀系列校本課程。老師們帶給了同學們一份紅樓大餐,解説了《圍城》的經久魅力,詮釋了《哈姆萊特》。讓高二學生走進了文學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xx年12月,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上,我校舉辦了“弘毅讀書報告會”,學生們就自己的讀書經歷與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項項活動的開展讓閲讀真正成為了“悦讀”。經典的重温,讓學生陶冶了情操,放飛了思想,積累了素材,拓寬了視野,成了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20xx年由語文組陸紀登老師參與編寫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為文科學生閲讀名著的輔助資料。

二、營造語文課堂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1、創設個性化課堂教學情境

學校在教室牆壁上張貼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並開設圖書角,讓學生家中的書籍流通起來。2、挖掘教材中寫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選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課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課本材料,指導學生運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學生作文切實有效的措施。為此,我校高三語文備課組做了,大量工作,編寫了獨特的校本作文材料。高三備課組長在20xx年我校對外公開教學中展示了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

三、課堂內外的整合行動

1、20XX年高一備課組開設了“快樂作文”校本課程,20xx年開設了“經典閲讀”校本課程,在校園網、校報上開設專欄,並定期印發刊物,將學生習作結集出版。

2、邀請專家來校講學。王力羣教授的講座提高了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家畢飛宇、祁智、範錫林的講座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校電視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講解,如“百家講壇”的精彩節目的播放讓學生在欣賞中得到提高升華,這些都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

3、重組驥江文學社,不定期舉行作文講座、作文競賽等,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組20xx年先後組織學生參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賽。在江蘇省第六屆“中學生與社會”現場作文大賽中,我校顧碧陽同學榮獲高中組特等獎,朱葭同學榮獲二等獎;在省教育學會主辦的“大學聯考作文杯”江蘇省首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中,我校徐天嬌獲特等獎,展楠、田曉貝、秦晴榮獲一等獎;蔡慧、郭煜、周逸人榮獲二等獎,我校被授予了優秀組織獎;在教育廳主辦“鎮中杯”第七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決賽中,朱葭、田曉貝、鞠雲三位同學榮獲省一等獎。語文組輔導學生參加省中學生現場作文大賽,我校高三(19)班戴唯、三(21)班常曉丹獲首屆“大學聯考杯”創新讀寫大賽一等獎,取得了南京大學自主招生的資格。在江蘇省第七屆“中學生與社會”中學生現場作文決賽中,高一(3)班趙宸藝同學榮獲高中組一等獎。20xx年11月23日我校組織部分學生參加了由江蘇省教育學會主辦的“大學聯考作文杯”江蘇省第二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我校選手錢夢姣獲特等獎,趙宸藝、唐燕、黃詩婕、孫燕霏、周晗5名同學獲一等獎,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的好成績。我校被授予“優秀組織獎”。20xx年組織學生參加“我與經典有約”徵文比賽,高三(7)孫熙偉、魏豔波同學獲省一等獎,另有二十位同學獲省二三等獎。

4、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內知識得以拓展延伸。20xx年5月,結合高二所學《唐詩宋詞選讀》,全年級舉行了詩詞名句默寫比賽,又舉行了“走進經典”唐詩宋詞朗誦比賽,學生自己寫串台詞,自己主持,自選朗誦篇目和配樂,經過激烈的競爭,高二(7)班陳靖雯同學脱穎而出,先後參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經典朗誦比賽”,獲得了泰州市二等獎。

5、20XX年,在語文組的團結協作下,第二屆“大學聯考”杯(華東地區)創新讀寫大賽複賽在我校成功舉行。我校高三兩位同學獲讀寫大賽一等獎,取得了名牌大學自主招生的資格;我校兩位同學在“蘇教國際杯”第九屆江蘇省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一位同學在“新語文學習杯”第八屆“中學生與社會”現場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七名同學在江蘇省“大學聯考作文杯”現場作文大賽中獲一等獎。趙宸藝同學代表泰州參加了首屆全國中國小生“中華誦”夏令營活動,我校被評為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學校。

四、走進生活,重在實踐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考察活動。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考察家鄉名勝古蹟和地名由來、傳統習俗、飲食文化等,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眾多的寫作素材。20xx年高一學生利用寒假對靖江店鋪名折射出的文化現象作了深入調查研究並撰寫了調查報告。20xx年汶川大地震後,語文組配合校團委在高一、高二年級中發起了“寫給災區孩子的一封信”徵文活動,倡導學生將視野投向社會,關注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鍛鍊學生的多種能力。

(二)攻堅、發展階段:理論創新,有所突破

1、理論學習是基礎,創新是根本。課題組所有成員認真交流探討,並結合學校的課題科研實際做了認真反思。正是沿着這條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學期語文組成員積極撰寫論文,三年來,有數十篇在國家級論文比賽中獲一二等獎。

2、我們以課堂教學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點,探討個性化教學的新模式,探討個性化教學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關係。

教學模式是溝通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最好橋樑,我們通過一定的教學模式將個性化教學理論貫徹到個性化教學中去,這樣才能達到經驗普及的目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老師及時總結,並將成功的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通過自主閲讀,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教學,展示了語文課堂的魅力,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20xx年我組羊琳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20xx年我組榮雪飛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脱穎而出,榮獲一等獎;20xx年羊君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丁傑老師獲泰州市語文優課評比一等獎。黃越前、榮雪飛、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師勝任高中循環教學。

(三)課題總結階段:運用整合,總結結題

艱辛的探索產生了可喜的實驗效應。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實驗教師乃至其他教師的教學觀念變了,意識到教學同樣需要與時俱進,能逐步意識到以新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教學方法靈活了,教學手段豐富多了,青年教師也由一個高起點邁入,在實驗中成長起來,能夠熟練的駕御課堂,實施個性化教學。課題實驗所帶來的教學教研成果是明顯的,成績是可喜的,教師業務素質水平提高了,教學科研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大學聯考成績穩中有升。然而,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良好開端,在接下來的教學科研過程中,我們將把“語文個性化閲讀與個性化寫作教學”課題實驗研究精神繼續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課題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訓練思維,個性發展的內涵。

三、課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該課題進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還有許多實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怎樣促進學生由獲取知識到形成能力的轉化,怎樣在語文個性化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個性化教學的評價問題等等,都是我們今後繼續要研究的問題。

教改的路是艱辛的,但也唯有這種艱辛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和欣喜。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這隻能作為我們今後繼續課題實驗的基礎,我們將以此為動力,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書篇三

對於一個科研課題來説,撰寫結題報告是課題研究的最後一個程序。

結題報告如何撰寫呢?儘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體的撰寫因而也各有所異,但是,從其基本的格式來説,它們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就其結構而言,教育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是:

1、研究報告的題目

研究報告的題目就是課題的研究報告。如“國小三年級數學思維能力訓練報告”;“‘成功教育’實驗報告”;“‘和諧教育實驗'階段性成果研究報告”;“‘國中語文教學思維訓練’實驗報告”;“利用電教媒體優化課堂結構,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國中課堂教學TET模式實驗報告”等等。一般在題目下面都應該寫清楚課題研究組或課題研究報告撰寫人姓名。

2、研究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就是研究報告的開頭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這部分主要內容是寫清楚這一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價值和意義,以及這一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現狀,研究這一課題預計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研究理論框架。在這一部分還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設是什麼,假設用語是否明確、是否具有可檢驗性,對課題假設要進行充分的論證,當然可以參考課題立項申請報告中的有關內容。

3、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這一部分主要寫明進行這一課題研究所選用的方法。包括:

(1)根據課題的特點,選用何種研究方法。

(2)研究對象(即樣本)的取樣方法、數量(即容量)、條件(即研究前所具備的水平)。要求取樣方法科學,樣本容量合適且具有代表性。

(3)根據所選用的研究方法確定研究設計。

(4)明確操作定義。即對課題研究中所涉及的相關概念給出明確的定義或解釋,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對研究的變量給出明確、具體的測量方法和統計檢驗方法。

(6)對課題研究的無關變量給出控制方法。

(7)課題的具體實施程序。即研究時間和步驟。

4、研究的結果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鑑價值,就看這部分的具體內容寫得如何。一般説來,這部分的文字內容所佔的篇幅,要佔整篇結題報告的一半左右。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內容的表述,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不要只講實踐成果,不講理論成果。一個結題報告的研究成果,應當包括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兩個部分。不少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研究成果的:我們通過研究,開設了幾節公開課、觀摩課,發表了多少篇論文,獲得那一級獎,在CN刊物和那些彙編上發表了幾篇文章,有多少學生參加什麼競賽獲得了那些獎項。或者是,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獲得了哪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僅是屬於實踐成果。一篇結題報告,單單這樣陳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的陳述,別人無法從你們的研究成果中學習到什麼,這樣的研究成果沒有什麼借鑑推廣價值。具有借鑑價值和推廣價值的,往往體現在理論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認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沒有什麼理論成果。其實不然。我們所説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通過研究得到的新觀點、新認識,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學模式等等。這些新觀點、新認識、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與我們在“研究目標”或“研究內容”中所確定了的要達到的成果密切聯繫。例如,有項研究閲讀教學的課題所確定的研究目標是:要通過研究,“建構具有主體性、開放性、實效性、體驗性、創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勵成功的閲讀教學新模式,研究探討該模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該程序的有效展開和運作的基本教學策略”。那麼,在“研究成果”中,具體陳述所建構的新模式是什麼,以及基本原則、操作程序、基本教學策略等。這些就是研究的理論成果,這樣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鑑和參考的價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陳述不能過於簡略。有些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撰寫出多篇學術論文。這些學術論文,就是課題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結題報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將這些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煉、歸納進去。有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詳見什麼什麼論文。只是這樣的陳述是不行的。如果一個課題分為幾個子課題來研究,在結題報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將這幾個子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提煉、歸納。在提煉、歸納時,應注意不要只是簡單地羅列這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那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而應融會所有子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歸納出幾點。同時也應注意這些子課題的研究成果必須體現所確定的研究目標。

第三,有關課題的研究經驗或研究體會不要在“研究成果”這個部分來陳述。一般説來,一個研究課題在通過結題驗收以後,課題組還需要進行總結。這個總結,就要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談及研究的體會。而在結題報告中,就不要陳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實驗)課題研究的結果是研究報告的主要部分內容。這一部分要求客觀、真實地對研究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實際上就是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和邏輯分析,因此,在定性分析時要避免研究者主觀判斷,以陳述研究所取得的事實為主。這樣的目的是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到下一部分對這一研究結果的討論中去。對定性分析的信度檢驗可以用公式計算:(n為對同一內容加以分析的研究人數)。在定量分析過程中,應該把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有關數據經過統計、分析、檢驗後的結果列出來,能以圖表的形式表示的,應該儘可能地用圖表的形式表示,並且圖表要求清晰、合理,使讀者一目瞭然。在定量分析中,主要是①計算數據的平均數、中數和眾數,判斷數據的集中趨勢程度;②計算方差、標準差和變異係數,以判斷數據的離散程度;③計算標準分數以判斷研究對象在羣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④計算相關係數用以判斷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係程度;⑤運用統計檢驗,解析和鑑別研究的結果。關於數據的檢驗分析,主要有:z檢驗(適用於大樣本容量的顯著性檢驗,即容量大於30,它是用正太分佈理論來推論差異發生的概率,從而判斷兩個樣本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或者判斷樣本與總體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t檢驗(適用於小樣本容量的差異顯著性檢驗,即容量不大於30,與z檢驗一樣,它是判斷兩個樣本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或者判斷樣本與總體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f檢驗(用於對多參數進行假設檢驗);檢驗(適用於計數數據的檢驗,用來判斷研究結果與理論假設的期望值之間的差異)等等,對於各種檢驗的方法可參考有關教育統計分析書籍。對於那些不是數據的結果,但對研究結果很有價值的資料,如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等也要在這一部分裏列出。

5、討論部分

這一部分就是對有關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説明,闡明這些數據説明了什麼,並分析和評價研究的結果和意義。在這裏可以闡述個人對研究的結果的見解或觀點。

6、結論部分

結論部分就是對所研究的問題或課題假設給出一個答案,要求簡明扼要。在這一部分中也可以對研究中有待於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出。

7、參考資料和附錄

在這一部分,可以對研究報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資料註明其出處來源,以備讀者進行查對。參考資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①如果是期刊資料,則註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號。

②如果是書籍資料,則註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時間、頁碼等。

結題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結題是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是對研究成果的鑑定。對一個教育科研課題的結題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準備如下材料:

1、結題申請報告;

2、課題立項申報報告;

3、課題立項批覆通知;

4、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

5、課題研究終結性結題報告;

6、附件:

(1)課題成果;

(2)課題的有關研究材料等。

審閲結題材料

在收到課題提交的結題材料後,即由專家組對結題材料進行審閲,一般而言,專家組主要是審核材料中對課題的研究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課題的選題意義如何;

(2)課題的研究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3)課題的研究過程,包括管理過程是否科學;

(4)課題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確,特別是有關變量的投放、控制、資料和數據的收集是否科學、充分等;

(5)課題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別是有無充分的數據、資料加以説明和論證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課題研究成果的價值如何等;

(6)課題研究的特點有哪些?

(7)課題研究還存在哪些問題,對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有什麼建議等。

專家組在完成上面幾個方面的工作後即可要求召開結題論證會議。專家組一般應在開結題論證會前一個星期對材料進行審閲。

結題論證會議議程一般如下:

1、專家組聽取課題小組對課題研究的簡要説明或簡要介紹,也可以對結題材料進行進行補充説明。

2、如有必要專家組也可以進行聽課或到有關科室查閲核實有關數據,也可以召開小型教師、學生座談會、聽課等。

3、在專家組完成聽課或召開小型座談會,聽取課題組簡要介紹後,就可以要求課題組就課題研究的有關問題進行答辯了。

4、在完成答辯會後,專家組召開會議,進一步討論對課題成果的評價。

5、專家組向課題組公佈及提交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評價結果,專家組的評價結果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認證依據,也可以作為有關科研評獎依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ding/zhidao/yn3v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