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自我鑑定 >自我鑑定精選 >

課題組自我鑑定小結

課題組自我鑑定小結

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課題組自我鑑定小結

——“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研究與探討”結題報告

黃山市黃山區耿城中心學校課題組 (執筆:石 磊)

課題立項年份、序號:XX年、jg08232

課題承擔單位:黃山市黃山區耿城中心學校

課題負責人:石 磊(副校長、國小數學中學高級教師、市國小數學特約教研員、黃山市名教師)

李 健(區國小數學學科帶頭人、國小數學高級教師)

課題組主要成員:

工作單位職務職稱承擔任務

石 磊耿城中心學校副校長 小中高課題負責人

李 健耿城中心學校教研組長 小高課題負責人

高娟娟黃山市教科所教研員 小高理論指導

李旭輝耿城中心學校副校長 小高實 施

徐 慧耿城中心學校教師 小一實 施

方雪嬌耿城中心學校教師 小高實 施

陶慧靜耿城中心學校教師 小高實 施

餘 玲耿城中心學校教師 小一實 施

何黎明耿城中心學校教師 小一實 施

李雪梅耿城中心學校輔小教師 小一實 施

胡建平耿城中心學校輔小教師 小高實 施

王毅貞耿城中心學校輔小教師 小一實 施

林 濤耿城中心學校饒小教師 小高實 施

課堂,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世界,也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課題。課堂結構是一個複雜多變的系統,系統思維能為我們提供很多有益的養分。——題記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一)背 景

1、課程改革的需求。新課程實施以來,國小數學課堂正悄悄地發生着變化:課堂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內容情境化……課堂已逐漸成為一個充滿探索、充滿情趣的學習樂園。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不少教師在認識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導致課堂形、實不一致,教學內容不明確,學習目標定位不準確,在衝破了凱洛夫的五環節課堂結構模式之後,並沒有真正建立起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體系。課堂結構設計不清晰,課堂教學缺乏讓學生有效探索體驗的過程,學生學習表面化,不少教師對四十分鐘缺乏通盤的考慮,課堂教學中存在普遍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重知識,輕能力,重講解,輕探討,重訓練(熟能生巧—熟能生厭---熟能生笨),輕思維,重結論,輕過程的蘇聯凱洛夫五環節課堂結構還常常影響這部分教師,課常教學結構落後僵化,教學效率低下。

2、教學研究的需要。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教師需要教育研究;需要將教研、科研兩者相結合。引導教師規範、深入地開展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研究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3、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實現學校發展與深化課改的統一,教師和學生成長的統一,教師發展與深化課改的統一,需要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塑造研究型教師羣體,並且培養出一定數量的名師和一大批骨幹教師;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二)意 義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取決於課堂結構是否合理;優化課堂結構是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的重要條件;抓住了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也就抓住了教學改革的“牛鼻子”。現代課堂教學,一定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活”,關注學生的感受,讓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使課堂教學真正充滿生機活力。構建符合新課改理念的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組織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形成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能使學生擁有快樂的學習生活,是我們數學教學不懈地追求。

鑑於以上考慮,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在於:有利於改變課堂教學單一、封閉和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通過課題的研究,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方式,和國家課程改革同步一致,並能發揮教師在教學上的創新能力。理論價值在於:本課題研究成功,將形成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一般模式,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實踐推廣價值。其次,本課題研究和積累的經驗資料,對於豐富和發展課堂結構理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優化課堂活動結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需要,是革除陳腐的教育觀念,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發展的新人的需要。

二、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課堂活動結構,是指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堂結構各組成部分的合理搭配和排列。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為主線,兼取行為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長並棄其之短,對“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揚棄。它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課堂結構實際上是課堂教與學活動的流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媒體三個要素組成,它們之間有着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系統中人的要素,是有情感、有意志、有需要的。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為社會作貢獻的意識構成課堂系統中的整體格局。課堂結構中除了人的要素外還有物的要素,它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學媒體。這些“物”是一種信息載體,他存在諸多缺陷。就以教材來説吧,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優秀的學生理解力強,認為課本過於繁瑣,讀後產生厭煩情緒,差生則看不懂,產生畏難情緒,可以這麼説,教材是一本無人活動的科學筆記。正是因為課堂系統中物要素有侷限性,才導致教師這個偉大而崇高的角色的產生和存在。

課堂結構與教學結構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學結構多數情況下是針對某個教學階段而言,如果教學結構針對的是整堂課,那麼這種結構就是整堂課的一個活動結構,即課堂活動結構。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教學也是如此,是一種過程性存在。

2、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理論。美國學者喬伊斯等人提出的教學模式理論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是教學思想與教學規律的反映,具體規定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活動,實施教學的程序,應遵循的原則及運用的注意事項,成為師生雙方教與學活動的指南,它把比較抽象的理論化為具體的操作性程序和策略,有利於理論研究和指導教學實踐。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很好地理解、把握這一理論,遵循課堂教學元素多元化,師生關係民-主化,課堂教學的情境性、交互性等教學原則,指導教師在優化課堂活動結構中提升改進策略,進而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

3、行為主義理論。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人類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思維過程,行為的變化是可觀察的,同時通過行為的變化也可以推斷出學習者內心的活動。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着中間變量,這個中間變量是指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子,它們包括需求變量和認知變量。需求變量本質上就是動機,認知變量就是能力,它們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因此,在教學實踐研究中,我們將着力關注並運用一定的策略改進課堂教學活動結構,使其成為課堂結構與有效課堂之間的中間變量來改進並強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

4、新課程標準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就是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少數“精英”的發展;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獲得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知識或能力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不是使所有學生“模式化”發展;重視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某一階段的發展;注重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個人的發展。而這些都不是傳統的忽視學生本體的教學模式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建構多元化、開放式、活動化的數學課堂活動結構模式。

5、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教師應想方設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感悟知識的本來面目,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知識背後藴藏着的某些更為重要更有價值的東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與主要內容

(一)研究的目標

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研究與探討”,試圖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學生“主體性數學活動”為載體,以教師、學生共同和-諧發展為核心目標;探尋有利於培養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數學課堂活動策略;探尋如何有效促進國小生理解數學知識,學會學習方法,發展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尋如何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探尋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羣體的共同發展;營造合作、共享、創新的校本教研文化。具體的説:

1、教學過程變革。變教師導演的“教案劇”為現實背景下師生平等對話、互動生成的鮮活生命歷程,充分利用探索出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靈活組織教學,讓教學過程植根於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推進於師生互動生成之中,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

2、學習方式變革。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有充分的參與與表達的機會,學生學習成為教師引導下的自主的、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3、注重學生髮展。讓學生經歷自己發現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互動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學習數學,利用自己的經驗、通過合作交流學習數學。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讓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特別是對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為學生創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關注教師成長。教師的教學觀念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全人教育,教學行為由教案的執行者變為學情的關注者、教學資源的發掘者、思維發展的促進者和教學智慧的積累者,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5、形成具有指導意義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策略和活動結構模式及其相關的課堂教學案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ding/jingxuan/d4y9y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