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知恥,社會的風向標

知恥,社會的風向標

徐賜成

知恥,社會的風向標

康德説:“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始終新鮮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道德良心伴隨着人類生存的每一天。有學者指出,人類和動物的區別不僅僅是直立行走和製造工具,還在於人類有着道德良心。 作為國家、民族更應發揮道德的規範和教化作用。

榮辱觀是中國傳統思想道德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進行道德約束和道德評判的重要手段和標準。“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寧可毀人,不可譭譽”、“人不可以無恥”、“人唯知所貴,然後知所恥”等知榮明恥的道德格言,在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維護社會道德秩序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年3月4日,xx提出的“xxxx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精闢概括,明確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應該倡導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為普通社會公民提供了一個容易識別的具體標準。

知榮明恥,既是維護道德的防線,也是一種精神動力和民族凝聚力。歐陽修認為,廉恥是“立人之大節”。龔自珍説:“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陳寅恪説:“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指出“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永遠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

不僅如此,民族恥辱感還往往是一個民族走向強盛基本動力之一。歷史上的無數志士仁人能夠在國難當頭時以身報國,就是具有強烈的民族恥辱感的表現。越王勾踐卧薪嚐膽;岳飛“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等等。這就是孔子講的“知恥近乎勇”。

知恥之心,需要通過各種社會活動尤其是教育來培育和不斷強化,學校必須將知榮明恥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曆來十分重視知恥教育。《禮記•學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就是説教育對國家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古人認為,“恥者,治教之大端。”“教人,使人必先知恥;無恥,則無所不為。既知恥,又須養護其知恥之心,督責之使有所畏,榮耀之使有所慕。督責榮耀,皆非所以為教也。”這是説,教人知恥,並養護其知恥之心,獎懲並用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3月13日,教育部部長賙濟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引入學生頭腦,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教育中突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這既是對學校教育的工作要求,也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需要,更是學校教育的使命。鄧小平在1989年春就講過,最大的失誤是教育,主要指的就是對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的失誤,而忽視對青少年的榮辱廉恥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僅要進入學校教育,更要形成強大的社會教育合力。“教”,在《説文解字》上被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孔子曾經多次強調:“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有“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的説法,意在強調領導者的德行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實踐證明,“上行則下效”;“上有克讓之風,下有不爭之俗”,“上清而無慾,則下正而民樸”,“上重義則義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風俗必敗。”可見,只有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共同構成的完整體系,才能促成健康向上、知榮明恥社會風氣的形成。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需要社會多方面、多部門的共同關注和行動。

作者簡介:徐賜成,男,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教科處主任

通訊地址: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

郵政編碼:528312 e-mail:sdghxcc@xx

標籤: 知恥 風向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37jl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