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應急預案 >

幼兒園學前班應急預案(精選3篇)

幼兒園學前班應急預案(精選3篇)

幼兒園學前班應急預案 篇1

為了保證發生地震時,幼兒園能快速、有序、安全地應急疏散師生,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結合幼兒園實際,特制定地震應急預案。

幼兒園學前班應急預案(精選3篇)

一、應急機構的組成及職責:

幼兒園抗震領導小組:

組 長:高瑞欽 組織實施抗震預案,及時上報災情;全面負責地震疏散、安全指揮工作

副組長:張高翔 解瑞星 組織實施地震搶救行動,組織師生安全疏散。

成 員:程國欽 郭寧寧 李玉娜 孫義民 張淑民

成員主要職責:負責幼兒安全搶救疏散工作,做好家長聯繫協調各種工作及宣傳工作。

搶險救助組:各班班主任

在發生地震時,搶險救助成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分別至前、後院幫助疏散幼兒。

二、應急措施:

(一)如發生輕度地震,處理如下:

1、地震時如果幼兒在教室,當班教師教育幼兒不能慌張、哭鬧或隨意亂跑,要聽從教師的指揮,馬上組織幼兒有序疏散,疏散路線如下:

小班、小蒙班、中蒙班 大蒙班:幼兒從後院跑步到操場。(程國欽負責)

中(1)班、中二班 大一班 學前班 大二班:依次按順序跑步到操場。(孫義民負責)

2、如發生地震時在室外,立即組織全部幼兒蹲下,並注意避開電線,大樹等危險物品。

(二)如發生震動較大破壞性地震,處理如下:

1、如果幼兒在室內,不要試圖跑出教室外,因為震動特大,時間來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組織幼兒躲在桌子、櫃子等下面以及教室內側的牆角,並且注意保護好頭部;趴下時,頭靠牆,使鼻子上方雙眼之間凹部枕在橫着的雙臂上面,閉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千萬不要去窗下躲避;待地震減輕時,立即按疏散路線將全部幼兒疏散到操場中間。

2、地震時如果幼兒正在睡覺,要立即叫醒幼兒,在震動激烈時,有序組織幼兒趴在午睡室通道上、躲在桌子下或牆腳下,待震動減輕時立即組織幼兒疏散到操場,疏散路線及要求同上。

3、如果正在室外活動,教師馬上將幼兒集中到操場中間空曠場地蹲下,注意避開高大物體或建築物,視機疏散幼兒到安全地方。

4、如果地震發生後因不能迅速撤離而困於室內、或被建築物擠壓等千萬不要驚慌,要就近檢查幼兒身體狀況,並儘量為幼兒找到飲食,同時不能盲目採取措施,要懂得發生報險信號,等待救援。

5、時刻與幼兒在一起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

6、做好地震後房舍安全檢查及加固維修、環境物品消毒等復課準備工作。

三、震後行動方案:

①地震發生後,各班及時清點幼兒人數,班主任負責做好家長的聯繫和幼兒交接工作;門衞把好人員進出關,防止幼兒因驚嚇恐慌而走失、或私自出園甚至被他人(不法分子)冒充家長等錯接事故的發生。

②待事態穩定後,園長及時上報災情,如通訊中斷,園長應立即向上級報房屋損壞及人員傷亡情況。

③及時求救,立即聯繫醫療部門對受傷師生實施搶救工作。 ④應急疏散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要給予表彰獎勵。

⑤幼兒園內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觀察,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⑥幼兒園在地震應急期內停止上課。

幼兒園學前班應急預案 篇2

為了保證此次六一慶祝活動順利進行,確保老師和幼兒的安全,確保我園幼兒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安全的節日,特制定本次活動安全應急預案: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牢固樹立“安全重於泰山”、“防患於未然”的安全意識,高度重視安全保障工作,做好慶祝活動過程中各種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

一、幼兒園安全工作小組成員:

x老師,x老師,x老師.學前班x老師,中班x老師,小班x老師,寶寶班x老師

二、具體要求:

1、幼兒園召開全體教師會,要求教師提高安全防範意識。與家長共同嚴格加強對幼兒的保護。班主任以及老師們各守各班,加強幼兒安全教育工作。

2.參加演出或看演出的幼兒及家長 ,注意安全,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3 有開車來的家長,請把車停在小區不妨礙交通且安全的地方並排列整齊。

三、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

1.行進路途中的交通安全事故:

(1)保護現場,立刻撥打110,122,120報警求救電話。

(2)做好最佳的自我保護措施。

2.會場內的事故

幼兒園學前班應急預案 篇3

目標:

1、在與家長共同操作活動中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增進幼兒對操作活動及親子活動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承擔任務,努力和家長一起完成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及對一件事或一次活動的堅持性。

3、開拓思路、激發幼兒大膽創造,發明各種各樣進行遊戲的方法。並在與家長、同學的共同遊戲中進一步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準備:(請將材料於週四上午帶來)

每個家庭準備一隻舊童襪(沒有洞的),一小袋米或豆子(多一點),三"五根牛筋,針和線

方法:(請不要提前做好)

家長與幼兒合作先將米裝入襪中,再用牛筋將口紮緊,再將襪口反向來,再用牛筋紮緊,再反向包一次,最後用針錢縫口,一個米球就做好了。

過程:

一、通過遊戲引起幼兒對米球的興趣。

二、出示做米球的材料,啟發幼兒猜一猜:米球是怎樣做出來的。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2、你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3、讓幼兒自己動手試一試。(家長不幫忙)

4、請個別幼兒説一説: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什麼地方做不好?

三、快樂米球,幼兒與家長共同完成。

在此過程中由家長根據幼兒的能力讓幼兒承擔部分工作

1、將米或豆子裝入襪子中

2、用牛筋將口紮緊,再將襪口反向來,用牛筋紮緊,再反向包一次

3、最後用針錢縫口,一個米球就做好了

四、米球遊戲

1、由幼兒和家長分組自由遊戲

2、請幼兒將自己的遊戲介紹給大家

3、分散自由遊戲,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

一、活動背景:

小班的小朋友喜歡把手放進嘴裏,經常弄的口水直流,滿臉象小花貓一樣,雖然經常批評,可是孩子總是改不了這個毛病。於是我設想了這節親子課,想通過親子活動來改變孩子對小手的認識,建立良好的衞生觀念,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

二、活動目的:

1)認識我們的小手,知道手心、手背和手指頭,知道要愛護自己的小手,做一個講衞生的孩子。

2)通過遊戲中和家長的交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親子游戲促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學會感恩。

4)比較大小、一樣大,認識紅色綠色。

三、活動準備

紅色綠色玩具若干份、

四、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手

1)家長抱着孩子圍坐成半圓,和老師相對。通過手指遊戲來激發孩子的興趣。(用小手指出五官的位置。)

眼睛眼睛在哪裏?我的眼睛我來指。鼻子鼻子在哪裏?我的鼻子我來指。耳朵耳朵在哪裏?我的耳朵我來指。

小朋友真的好棒哦,一下子就能找到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那你們剛剛是用什麼來指的啊?

2)請孩子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來認識我們的小手。知道我們的手是由手心、手背和手指頭組成的。

3)説説自己的小手都能幹些什麼?

“我們的小手能幫我們做這麼多的事,那我們可要好好地愛護我們的小手,看有許多的小朋友喜歡把小手放進嘴巴里,你們説好不好?”(不好)

“哪個小朋友可以告訴我,為什麼不好?”(不衞生)

教育幼兒講衞生,不能把小手放進嘴巴里,平時要勤洗手,做一個講衞生的好孩子,並請孩子和老師一起學洗小手。

4)小朋友們都有一雙能幹的小手,那我們來看看媽媽的手,找找媽媽的手心、手背

在哪裏?數數媽媽的手指頭。(鞏固認識)

5)和媽媽比一比,誰的手大,誰的手小?(要求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説出,媽媽的手大,我的手小。)

哦!我們的小手能幫我們做許多的事,那媽媽的手這麼大,誰能告訴我媽媽的手都為我們做了些什麼?(一邊説一邊感受媽媽的愛。)

哦,媽媽的手為我們做了這麼多事,今天我們也來用我們的小手為媽媽做點事--為媽媽捶捶背。

通過談話讓孩子感受媽媽的艱辛,學會愛自己的媽媽,教育幼兒要學會心疼媽媽,同時通過孩子為媽媽捶背來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二)認識紅、綠、一樣大

出示紅色的玩具,認識紅色

1)看看老師手上那的玩具是什麼形狀?是什麼顏色?(圓形、紅色)

哦,紅色的,圓圓的像什麼?(太陽,手鐲……)

喲,這麼漂亮的手鐲,趕快來找一個送給我們的媽媽。(要求孩子在眾多顏色中找到紅色)

2)出示同樣的綠色玩具,認識綠色

老師這還有一個,小朋友看看和媽媽的有什麼不一樣?(顏色不一樣)認識綠色

小朋友們都太棒了,老師也送給你們每人一個,自己來拿。(在眾多顏色中找出綠色玩具)

3)現在小朋友把我們自己的玩具和媽媽的玩具比一比,看看誰的大、誰的小(認識一樣大)

孩子和媽媽一起玩一起比較,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親子游戲:--繞毛線

交代遊戲規則:每個幼兒從媽媽的懷裏爬到到簍子子裏拿毛線給媽媽,媽媽把毛線繞成團,再由孩子跑着送到小簍子裏。並根據毛線的顏色進行分類,紅色的進紅色簍子,綠色的進綠色簍子。

通過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肌肉發展,訓練孩子的動作協調性。進一步深化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四)結束活動

孩子和媽媽一起手牽着手去户外散步。

五、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計以遊戲為主,幼兒在遊戲中認識了自己的小手,感受到小手的重要性,懂得了要愛護自己的小手,做一個講衞生的好孩子!在遊戲中孩子還體會到了媽媽的愛,學會了要愛自己的媽媽,知道在家裏要經常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本活動的設計亮點是孩子為媽媽捶背,在當今這個孩子為王的社會,只有為孩子付出的父母,從來沒有哪個父母想到要孩子為自己付出什麼,漸漸地孩子都認為父母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而自己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一切。通過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初步懂得了愛是相互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yingji/0dzx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