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六年級德育實施方案

六年級德育實施方案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首先要做好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人是教育活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德育實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六年級德育實施方案
六年級德育實施方案一

一、指導思想

日常教學中的德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工作開展的核心和關鍵的環節。換句話説,德育教育的貫徹和落實主要靠教學中各個環節,特別是課堂。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途徑,在課堂上不能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貫徹德育。德育工作是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此落實學校的課堂德育就尤為重要。

二、“課堂德育”領導小組

組 長:劉先清

副組長:李成兵、黃勝、魯燕林、

成 員:中層領導、年級組長、任課教師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要想把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學中做好,做紮實,首先要提高任課教師對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也就是説,課堂中德育做得好不好,關鍵在於教師思想認識到位不到位,認識的程度如何。有句話説得好,認識有多高,效果就有多好。如果我們的任課教師對其重要性就沒有充分的認識,甚至認為是多餘的、沒必要的,課堂上的德育工作就會落實不到位,學校整體德育就會事倍功半,乃至全面落空。

(二)努力提高教師德育素質

提高教師德育素質,是搞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本保證。面對德育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進行研究探索,揭示其規律,尋找新方案,就非常需要教師具有科研意識,掌握科研方法,既要勇於實踐,又要積極參與科研,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增強德育實效。心理診斷與輔導也是近幾年的熱點問題,新世紀人才素質要求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同時

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指導。

(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適時的進行德育教育

增強師生雙向溝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則,德育在這方面是薄弱環節,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途徑還是對學校、教師工作,學生的評價都有顯著差異。他們的年齡不同、年級不同,評價的水平也不同,對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樣。而教師缺乏對學生的真正瞭解,教育缺乏針對性。德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組織德育工作才會有實效。教師既要考慮兒童品德發展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徵,又要考慮品德發展的關鍵期、成熟期,以採取合理措施,促其質變或飛躍,引導他們健康發展。目前教學質量目標衝擊德育軟任務,使學生對學校德育效果的評價明顯低,應引起我們的重視。研究證明:當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及需要相對應時,就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否則是起反作用。

(四)在課堂上採取靈活多變的德育方式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

建立學生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是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學生們喜歡自己搞的活動,不喜歡教師主導下的説教式的內容和方式;他們喜歡開放式的、活潑的教育,不喜歡封閉式的、死板式的教育。而我們的德育,內容脱離實際,方法簡單,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師為主,沒能考慮到學生的主體需要。儘管“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呼聲很高,但真正落實並不到位,人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僅限於智育,還沒有包括道德發展的主體性。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還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係,使得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教育,是“等待加工的產品”。這樣的德育學生怎能樂意接受呢?其實成人的成熟與經驗,只能具有輔導與指導性,但絕不能代替兒童來做決定,學生有自己的道德選擇和接受道德的權利。因此,要取得實效,首先應解決的根本不是方法、內容問題而是觀念問題,觀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變革。現代德育觀念強調發展人的潛能,煥發主體的能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向上的精神,這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即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

位,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學校德育只有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才有實效。

(五)以課堂為主,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中德育的目的是育人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各教研組、備課組在制訂教研計劃、教學計劃時,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突出教材中顯性教育因素。任教教師要以國家德育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德育內容課程開發為契機,恰當運用教材,聯繫學生實際開展德育工作。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隱性教育因素,補充相關教學內容;三是結合社會熱點進行滲透。

課堂德育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的,它貫徹於每一個學科,貫徹在每一節課堂中,貫徹在每一個課堂的始終。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滲透德育,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中要滲透德育,組織學生實驗、實習中要滲透德育,在一切教學活動中都要滲透德育。這是所有任課教師首要的任務。教書育人主要在課堂,學生在校時間中,上課的時間最多,在課堂中受教育的時間最長,任課教師在學校中人數多,素質高,水平高,作用大,在同學中享有威望,任課教師的話在學生中影響也很大。

(六)教師言傳身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

“言談舉止有修養,舉手投足有素質”、“教師在學生面前無小事”、“名師出高徒”説明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的精神狀態、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風采,將會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學生的作派、説話的表情都很像當年的某位老師,甚至有的寫字都像當年的某個教師,我們每個教師都要認識到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德育滲透。

(七)感恩教育和養成教育是課堂德育的重要內容。

感恩教育和養成教育主要是培養、訓練學生的品質習慣,以使成為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比如課堂常規的落實,最重要的是靠每節課的落實。老師在每節課都應該按學校的課堂常規要求學生,一天的幾節課節節老師都要求,這就是德育的滲透。如果,這個老師按課堂常規要求,那個老師不按課堂常規要求,學生就會認為,學校定的課堂常規可執行可不執行,給學生的

影響是什麼可想而知了。再比如感恩教育的宣傳與落實也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的學生由於家庭、社會的影響,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個性,感覺家人、老師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稍有不順就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必須適時的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抓好學生的感恩、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八)提升教職工德育理念

加強學習,提高每個教師的德育素質。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規,增強遵紀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覺性,提高教師科學育人的水平。牢固樹立"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強職業道德自律,規範教學行為,增強愛生意識,關心學生品行健康發展,認識並掌握教育規律,堅持耐心教育與嚴格管理相結合,使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師表風範,全面關心、愛護學生,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華。

六年級德育實施方案二

儒家的“仁愛”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幾千年的傳承過程中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充實,深深積澱於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仁愛,“泛愛眾,而親仁”,泛就是廣泛,愛就是仁愛,對一切大眾都有仁愛之心。 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羣、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我們不得不承認,隨着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學校教育的意義已經越來越被狹義化,在社會片面強調升學率的背景下,學校的德育教育,情感教育已經被許多人忽視。對少年兒童而言,由於父輩和祖輩的溺愛、袒護和放縱,很多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他們一切以我為中心,缺少關愛、同情之心、仁愛之心。

面對現狀,倡導仁愛教育,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來浸潤孩子幼小的心靈,用中華傳統美德來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學校的責任、義務和使命。圍繞“仁愛”德育主題,我們中心學校制定具體活動實施方案,各校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實施仁愛教育,讓仁愛美德温潤學生心靈,為其生命寬度奠基,為其終生髮展計深遠。

1.宣傳發動。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欄、LED顯示屏和校園廣播等宣講“仁愛”的重要性和與“仁愛”相關的名言警句。

2.開學第二週,利用升旗時間舉行仁愛教育啟動儀式,向全校發出倡議。

3.誦讀、書寫經典。誦讀《弟子規》,尤其是“仁愛”部分要落實人人成誦;開展《弟子規》書寫大賽;讓國學經典的思想精髓入心入腦。

4.確定仁愛教育活動口號,懸掛相關標語,營造氛圍。

5.利用黑板報、班級專欄,宣傳仁愛教育,以此推動、深化教育活動。

6.班主任利用班隊活動,開闢“仁愛”專題講座,讓學生深刻認識仁愛思想的內涵、價值與現實意義。舉行“新八德——仁愛”主題班隊會,同學們通過收集材料、講故事、詩歌朗誦、欣賞音樂、小品等形式,把“仁愛”這個主題展現得盡善盡美.

7.成立“愛心社”,關愛弱勢羣體,認養綠地、花木,美化校園環境

8.落實成效。結合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如自私、驕縱、網癮,開展自我剖析和反思,利用板報、手抄報等載體展示反饋。開展“仁愛之星” 、 “仁愛模範班”評選等活動。

9.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1)、組織全體教師共同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2)、教學教材要落實到位;

(3)、各班負責教師要落實到位;

(4)、保證每週兩課時的新“八德”教育課;每週要保證兩課時的新“八德”教育課,每週星期一上午安排一節道德與法制相結合教育課,以教師為主;每週五下午安排一節學生遵德守法謹行反思發言實踐課即班會課,以學生為主。

(5)、組織全體教師全員參加培訓。

(6)、加強新“八德”教育的內化和外化兩個教學環節,嚴格遵循“183”教學規程。

(7)、每天早上第一節課上課前誦讀《感恩詞》,每一節新“八德”教育課上課前誦讀《行動誓詞》,一至三年級學生星期 一、三、五課間操時間誦讀《弟子規》;星期二、四誦讀《百孝篇》。

(8)、摸排班情,制定切合實際的班級目標。

國小德育實施方案三

一、 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以社會要求與學生髮展需要為契機,以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愛心·孝道·感恩”教育為重點,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德育活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有紀律的、合格的、優秀的國中畢業生。

二、德育工作機構

1.德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霍佩峯(學校校長)

副組長:姜偉(學校副校長)

景梅(政教主任)

成 員:李春芳(校團支部書記) 朱小琴(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各班班主任

⒉德育網絡:

課堂德育:→教導處→教研組→備課組→任課教師→學生

黨團德育:→團支部→團員→教師→學生

行政德育:→校長(副校長)→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學生 自我德育:→學生會→班委會→學生

三、德育工作思路及各年級德育工作重點

⒈工作思路:

以養成教育為重點,加強“愛心、孝道、感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誠信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團隊精神教育等,培養合格的、優秀的中學生。

⒉各年級德育工作重點:

七年級德育工作的主題是“邁好中學第一步,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着重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和文明禮貌的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八年級德育工作主題是“邁好青春第一步,德智體全面發展”。着重對學生進行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教育以及刻苦學習的教育。

九年級德育工作的主題是“聽從祖國的召喚,做合格的國中畢業生”。着重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教育。

四、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實施途徑

(一)習慣養成教育

⒈組織師生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新生中學學生習慣養成的基本要求》,並適時要求、督促、檢查、考核,使之進一步規範。

⒉分管領導、班主任要對學生的習慣養成適時要求、檢查、考核。

⒊團委要充分發揮團委會、學生會的功能,適時督促、檢查學生的習慣養成情況。

⒋政教處要指導各年級的習慣養成教育。

⒌值周組要對學生的習慣養成進行全面的檢查、考核,並量化上牆。 (二)1.“愛心、孝道、感恩”教育

⒉宣講“愛心、孝道、感恩”的詩文。

⒊要求學生在父母、長輩生日和三八節、父親節、母親節、中秋節等節慶日子利用親情電話表達孝心、敬意,相互勾通。

⒋每期給父母寫一封信,彙報自己的成長曆程和理想、希望,以利獲得父母的支持、理解。

⒌每期寫一篇與此有關的作文,表達出學生的感恩之情,學會獻愛心。 ⒍每年舉行一次“愛心·孝道·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三)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

⒈認真貫徹落實《國旗法》,堅持每週一舉行升旗儀式,堅持升旗獻詞和國旗下的講話,站在國旗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⒉利用“五四”歌手大賽、“讀書徵文、“春運會”比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各班適時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

(四)留守學生、特殊學生的管理和教育

⒈建立檔案,做好調查研究。學校要建立“留守學生、特殊學生”檔案,並

形成制度,全面掌握他們的現狀和動太發展情況。

⒉充分發展廣大教師對“留守學生、特殊學生”的教育管理作用,採取“談心、結對子”等形式,從心理上、生理上、學習上、生活上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照顧和管理。

⒊努力做好監護人工作,形成家庭學校共管合力。

⒋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專項知識教育,提高“留守學生”綜合素質,使其健康成長。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優化校內外育人環境

⒈環境對學生有着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影響,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師生在整潔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充分發揮良好的校風、校紀對學生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⒉利用黑板報、廣播、圖書室等多種形式和專用場所,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⒊要充分發揮全校師生的積極性,使人人都成為德育工作者,讓學生時時、處處都能受到幫助教育,糾正自己的言行。

(六)加強法制教育、時政教育和安全教育

⒈每期要舉行兩次法制教育,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護法。

⒉對學生進行時政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⒊每逢節日、紀念日,政教處都要安排人員進行相應的知識講座和印發相關資料,適時進行德育教育。

⒋各班要按照團委的安排,適時辦好主題板報。

⒌要求各班配合安辦、團委適時收繳管制刀具等違禁物品,進行安全教育。 附:杏園中心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安排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7l34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