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精選11篇)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精選11篇)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1

一、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精選11篇)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條例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保證高中新課程“研究性學習”五到位:課程落實到位,教師指導到位,學生組織到位,活動實施到位,過程管理到位。特擬定本實施方案,以規範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

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及組織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界、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篩選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和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多元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道德;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工作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加強學科間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識結構,樹立了終身求學的學習觀念。通過過程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瞭解與觀察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與交流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建立起新型的師生平等關係。在活動過程中促進多元智能發展,培養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導原則: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着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因此具有開放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小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10人以下的課題小組為主要的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研究為主。教師主要起組織、關心、指導和評價的作用,重點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尊重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三、階段目標

高一年級:以培養學習“問題意識”為核心,以學科內知識為載體,組織問題的背景材料研究與學習。年級以主題講座、組織參觀、專家訪問、現象觀察、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文獻資料收集等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思考與分析社會、生產、生活現狀,發掘問題,提出問題。體現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注重學科內綜合為主。

高二年級:以培養學生實踐、創造能力為核心,以“課題式研究”為載體,使學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設計與進行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確定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背景綜述與研究,尋找解決的最佳方案與途徑,選擇研究成果的合適表述方式等。使學生了解問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瞭解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體現科技文化的綜合,注重以文理課程綜合為主。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略)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的具體分工

1.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的制訂,檢查和落實。對全校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的管理,對活動場地活動設備的組織與協調,為學生創造活動的便利條件。負責組織和協調年級和班主任對活動的指導與具體管理,做好安全防範等方面的教育,為活動提供有效的保障。負責指導教師的考核評價與管理。

2.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組織與具體實施

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包括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培訓,學生選題開題的指導,課題的結題與交流,並負責對全校老師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2

為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法。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己得出結論。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一、 選題

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是選題。從眾多未被認識和需要研究的問題中提煉出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就叫選題。選題也是一個學習、思考、創造的過程。

研究性學習選題的目的是要回答“研究什麼”和“為什麼研究”及“有無研究可能”等問題。研究性學習的選題過程包括收集資料、處理信息、明確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內容等環節。概括起來説,這些環節要圍繞兩項任務展開,那就是提出問題和確立課題。

研究興趣、基礎知識、合作伙伴、指導教師、研究時間

二、 設計

經過選題階段,明確了“研究什麼”和“為什麼研究”,接下來就是通過研究方案的設計回答“怎樣研究”的問題。是對研究內容的推敲和界定;是對研究過程的分析和設計;是對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的預測和防範。確定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調查法、試驗法、觀察法、資料研究等等)。明確任務分工和活動步驟

三、 過程

注意事項:

避免兩個錯誤傾向。一是先驗論,頭腦裏先有一個鐵定的結論,調查知識為了蒐集符合結論的材料。另一種傾向是指羅列現象,寫了一大堆龐雜的材料,但沒有分析歸納,這樣的報告毫無意義。收集材料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

四、 成果

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成果是多樣的,所以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也就是多種多樣的了。可以是宣讀論文、展示課件、演示實驗過程、展示發明、課本劇等。

多用數字圖表,少用模糊語言。能量化的量化,儘量用圖表顯示,給人清晰、明確的印象。

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的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4、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着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總是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3

我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自創的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某些課題或專題的研究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本方式,着眼於學生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主動探索、發現和創新,促進學習的興趣、想象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最終促使學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一、課程目標及整體結構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形式,包含多方面的活動和內容,尤其注重鼓勵學生髮展下列品質和能力:

1、通過發現、研究、嘗試解決生活實際、工農業發展、工程技術、文化等方面的應用型課題,引導學生關注校園外廣闊的社會課堂學習空間,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發展學生特長。

2、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科技競爭能力。

3、提高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館、人際交往、參觀、訪問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完善學生的自主人格。

5、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逐漸掌握研究性學習方式,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基本學習方式。

6、通過對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國中,樹立全新的職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初步確立將來發展的方向。

(二)課程整體結構

在課程安排上,分年級和階段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構成系列:每週5課時,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

高一年級:

(1)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探究性、研究性活動課和應用型的小課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學校、教師在課題研究方向適當引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支持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設計的課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學習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的意義,瞭解研究性學習和接受學習的區別。

(2)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教學全過程,緊緊結合科技教育和實際問題展開學生自創性的研究型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

2、高二上學期:

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現代科技、生產、生活等某一領域的某一前沿課題進行研究,拓寬知識視野,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為學生初步確立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礎,形成較強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實施

(一)研究課題的實施

1.課題的產生

學校每學期在學生、教師中開展徵集研究課題工作(高一在開學後進行),嘗試建立課題庫,供學生選擇課題時參考。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確定研究課題。

2.選題和成立研究小組

(1)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在教師、家長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短期和長期課題,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生自願結合的基礎上,每班組成5—6個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

(2)根據活動小組確定的課題,選擇合適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

(3)每位指導老師一般指導1—2個研究性學習小組。

(4)小組推薦小組長一名,組長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安排具體分工,明確任務。

3、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課題或問題確立後,指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參考名稱,學生閲讀討論,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小組長先負責組織課題的可行性分析,對課題的初步設計進行討論和論證後,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研究主題;(2)課題名稱;(3)課題組長;(4)課題組成員;(5)導師;(6)簡要背景説明;(7)課題的目的與意義;(8)、預期的成果與完成時間;(9)活動計劃,包括任務分工、活動步驟、計劃訪問專家和活動需要的條件等等。

4、課題結題或中期結題

課題結題後,除有相應的論文、作品、建議之外,還要有相應的研究工作報告或研究報告,總結研究過程所做的工作,參與課題的研究體會,彙報研究思路、研究過程與研究取得的成果。課題結題或中期結題完成後,一般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答辯會;答辯結束,選擇比較好的小組,組織全年級答辯會,實現成果共享。

5、成果展示、綜合評價

學生完成研究成果後,學校組織教師聽取各課題組成果報告。報告要求學生根據《總結報告》,利用10-15分鐘的時間,簡明闡述小組研究的意義、經過、及取得成果(包括參考資料摘要)和吸取教訓、感受。過程中必須採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手段,配合展板、實物、照片等。報告完成後,小組成員回答教師組和專家提問。評選出若干優秀的課題,進行校內展示和裝訂成冊,作為可供低屆學生的進行參考、參閲的有用資料,以此增強學生的榮譽成就感,也以此鼓勵其他學生研究的積極性。

(二)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與管理

1、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日常組織、管理工作由學校教務處統一負責,各年級要協助做好本年級各班的研究型課題的學習動員。學校教科處要組織全體教師做好研究性學習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研究性學習。

2、研究性學習在高中一、二年級開設,每週1節,(課內1節,課外3節)。每個研究小組一般要有固定的校內活動地點。活動可以在校內外合適的地方開展,鼓勵,引導學生節、假日堅持研究性學習。

3、研究課小組活動時,可以使用學校已有資料。研究性學習所缺資料,必須經指導教師審核,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由學生購買。學生在校期間去校外調查、參觀,必須由指導老師統一安排,比較大的活動要經學校批准方能實施。

4、各班要成立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習領導小組,每班學習委員任組長。

三、 成果評定和學分認定

1、研究性學習課題評價基本要求

研究性學習與模塊學習相比,不論是學習的問題、途徑、甚至學習的成果呈現都遠遠超越了原有課堂和教師的封閉狀態,因此在學習評價方面,更要突出其過程化、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

重視三個環節:開題階段的評價,主要評價課題形成的問題意識,課題的可行性,合理性;學習探索階段,主要評價信息的集取與處理,針對學習問題開展的實踐活動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同伴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小組的整體精神等;結題階段,主要評價凝鍊觀點和科學論證的能力,語言的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針對問題的反思與總結能力。

2、研究性學習學分確認

研究性學習的學分,分配到課題上。若每個課題學習達到合格以上,可取得相應的學分。完成三個課題,每個課題5分。

3、評估表的使用,可以分階段進行,也可以在探討階段多次評估,然後在結題時進行綜合評估。任何階段的評估都要將結果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的方向,掌握研究的技能。學生對評估不滿意,允許學生申請複議,最後由評定小組確定。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4

為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法。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己得出結論。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一、 選題

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是選題。從眾多未被認識和需要研究的問題中提煉出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就叫選題。選題也是一個學習、思考、創造的過程。

研究性學習選題的目的是要回答“研究什麼”和“為什麼研究”及“有無研究可能”等問題。研究性學習的選題過程包括收集資料、處理信息、明確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內容等環節。概括起來説,這些環節要圍繞兩項任務展開,那就是提出問題和確立課題。

研究興趣、基礎知識、合作伙伴、指導教師、研究時間

二、 設計

經過選題階段,明確了“研究什麼”和“為什麼研究”,接下來就是通過研究方案的設計回答“怎樣研究”的問題。是對研究內容的推敲和界定;是對研究過程的分析和設計;是對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的預測和防範。確定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調查法、試驗法、觀察法、資料研究等等)。明確任務分工和活動步驟

三、 過程

注意事項:

避免兩個錯誤傾向。一是先驗論,頭腦裏先有一個鐵定的結論,調查知識為了蒐集符合結論的材料。另一種傾向是指羅列現象,寫了一大堆龐雜的材料,但沒有分析歸納,這樣的報告毫無意義。收集材料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

四、 成果

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成果是多樣的,所以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也就是多種多樣的了。可以是宣讀論文、展示課件、演示實驗過程、展示發明、課本劇等。

多用數字圖表,少用模糊語言。能量化的量化,儘量用圖表顯示,給人清晰、明確的印象。

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的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4、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着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總是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5

為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法。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己得出結論。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一、 選題

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是選題。從眾多未被認識和需要研究的問題中提煉出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就叫選題。選題也是一個學習、思考、創造的過程。

研究性學習選題的目的是要回答“研究什麼”和“為什麼研究”及“有無研究可能”等問題。研究性學習的選題過程包括收集資料、處理信息、明確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內容等環節。概括起來説,這些環節要圍繞兩項任務展開,那就是提出問題和確立課題。

研究興趣、基礎知識、合作伙伴、指導教師、研究時間

二、 設計

經過選題階段,明確了“研究什麼”和“為什麼研究”,接下來就是通過研究方案的設計回答“怎樣研究”的問題。是對研究內容的推敲和界定;是對研究過程的分析和設計;是對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的預測和防範。確定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調查法、試驗法、觀察法、資料研究等等)。明確任務分工和活動步驟

三、 過程

注意事項:

避免兩個錯誤傾向。一是先驗論,頭腦裏先有一個鐵定的結論,調查知識為了蒐集符合結論的材料。另一種傾向是指羅列現象,寫了一大堆龐雜的材料,但沒有分析歸納,這樣的報告毫無意義。收集材料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

四、 成果

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成果是多樣的,所以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也就是多種多樣的了。可以是宣讀論文、展示課件、演示實驗過程、展示發明、課本劇等。

多用數字圖表,少用模糊語言。能量化的量化,儘量用圖表顯示,給人清晰、明確的印象。

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的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4、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着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總是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6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最根本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學生以單純接受教師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激發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國小生要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接觸和了解自然與社會,對身邊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積極觀察和思考,並通過簡單的操作實踐,品嚐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愉悦,獲得問題探究的初步經驗,激發對自然與社會問題探究的興趣,初步養成好觀察、好質疑、好探究的心理傾向。

2、初步學會觀察與發現,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研究性學習,國小生應當初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觀察事物、發現問題,並發展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針對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細觀察並且提出問題;針對所探究問題,形成簡單的探究思路,並以自己的方式實施探究;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設備,採集基本的信息、數據,運用信息和數據對問題作出簡單但合理的解釋或回答;用明白的話語與同伴交流觀察、思考、探究的過程與心得,展示成果。

3、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初步意識

國小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樂於與夥伴互相幫助,既分工又合作;克服依賴心理或驕傲心理,養成認真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形成人際溝通的初步能力;熱愛集體,樂於與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創意及成果。

4、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在研究性學習中,耍初步形成尊重客觀規律的意識、養成凡事認真思考的習慣,既敢於大膽想象,又能夠認真實踐、嘗試、探究;不怕困難與挫折,不輕易放棄探究;能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評價;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等。

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研究方法。這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容,主要從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研究過程中獲得。

2、在研究過程中所積累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是隨着研究發展的需要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3、在研究過程中獲得的各種經驗和體驗,這是研究性學習內容的主體,只能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感悟獲得。以上三個層面的內容通過研究的課題作為內容的載體,通過課題的選擇與組織調節學生獲得研究方法、能力與態度的提升以及各種體驗,課題的選擇與組織就成了研究性學習內容的主要途徑。

三、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系統與職責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組織實施涉及從學校到學生五個層面。

1、學校課程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文中

副組長:周智負責全面領導,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和規章制度,統籌協調各方面工作,為學校開設課程提供保證。

2、教導處、教研組、少先隊大隊部。

以教導處、教研組為主,負責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組織課程的日常運作,開展教師培訓,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為教師、學生提供科研方法的諮詢、指導。大隊部與教導處密切配合負責對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的組織與管理,與社區的聯繫與協調。

3、年級組。

上承學校課程管理職能部門,下接年級組內班主任、學科指導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着組織、協調和監控作用。具體落實本年級學生課題研究計劃,及時提出階段的具體要求,規範學生的研究活動。

4、班主任和指導教師。

具體負責對學生活動的組織管理和課題指導工作,隨時瞭解課題的進展情況,包括選題、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與思路,研究報告的具體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關注學生在課題研究中的態度和表現,負責與家長溝通聯繫,通報情況。

5、學生課題組長。

負責組織本組的同學參加課題研究活動,安排小組人員分工,真實記錄每次活動情況,主持小組活動和組內評價,及時向老師反映出現的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細則

1、教師培訓

①對全體教師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動員與培訓。

②對全體學生的動員與培訓。

③有關研究性學習材料的準備和組織學習。

2、時間安排(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生的教育和培訓:採用講座形式。

第一講:研究性學習的動員和教育。(第5周)

第二講: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南發佈,指導選題和分組。

第三講:研究性學習研究方案的指導和研究方法的指導。

第四講:開題報告與結題報告的撰寫。

第二階段:學生分組(組織落實)、調研(課題和研究方案落實)。

①學生選題,上交名單;由教務處和年級組公佈小組名單,落實指導教師。(第5周)

②集中講座:研究性學習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的指導。(第8周)

③各校(小組)制定研究方案和調研計劃。(第8周)

④分組調研。(第9周-第14)

第三階段:材料彙總,撰寫研究報告。

①小組彙總材料,進行小結。(第15周)

②指導教師指導研究報告的撰寫。(第15周)

③學生撰寫研究報告。(第15周—第16周)

第四階段: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與總結評價。

①學生成果展示。(第17周)

②學生分小組進行總結、互評,指導教師進行成績評定。(第17周)

3、研究性學習的操作程序

教師和學生的培訓→學校發佈課題指南→學生選題和分組→選擇、指定指導教師→課題立項、申報、論證、審定→確定研究方案→學生實話計劃進行調研→形成成果、結論、撰寫研究報告→成果交流與展示→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

五、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和評價

切實加強實施過程的管理和學習過程的評價,並注意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在管理和評價上開拓創新。

(一)學校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學習評定和統籌協調等方面,加強對研究性學習從開發、實施到評價的全過程管理。

1、成立研究性學習指導、管理小組:

組 長:文中

副組長:周智

成 員:詹永平 粱鳳 全體班主任 各任課教師

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承擔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統籌安排好設備利用、研究性學習活動落實、實施情況檢查等項工作。要發揮年級組在組織、統籌、協調上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和經驗分享,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2、教師要承擔起指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和採取相應管理措施的職責。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或創設必要條件,或幫助調整研究計劃。

3、學生要做好研究性學習活動記錄,對研究情況和體驗及時記載,這是以後進行研究成果總結的素材和評價的依據。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要通過交流研討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還要學會理解和寬容,與同學們分享成果。每個學期按研究計劃完成研究任務。

(二)學校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的結果;要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要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要重在全員參與,而非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競賽得獎;是形成性評價而非總結性評價。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展示活動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內容多樣化,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學生在研究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學生在研究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實踐能力的發展;評價等級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終級評價結果為學生此門課程的學期成績。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7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最根本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學生以單純接受教師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激發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國小生要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接觸和了解自然與社會,對身邊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積極觀察和思考,並通過簡單的操作實踐,品嚐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愉悦,獲得問題探究的初步經驗,激發對自然與社會問題探究的興趣,初步養成好觀察、好質疑、好探究的心理傾向。

2、初步學會觀察與發現,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研究性學習,國小生應當初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觀察事物、發現問題,並發展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針對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細觀察並且提出問題;針對所探究問題,形成簡單的探究思路,並以自己的方式實施探究;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設備,採集基本的信息、數據,運用信息和數據對問題作出簡單但合理的解釋或回答;用明白的話語與同伴交流觀察、思考、探究的過程與心得,展示成果。

3、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初步意識

國小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樂於與夥伴互相幫助,既分工又合作;克服依賴心理或驕傲心理,養成認真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形成人際溝通的初步能力;熱愛集體,樂於與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創意及成果。

4、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在研究性學習中,耍初步形成尊重客觀規律的意識、養成凡事認真思考的習慣,既敢於大膽想象,又能夠認真實踐、嘗試、探究;不怕困難與挫折,不輕易放棄探究;能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評價;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等。

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研究方法。這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容,主要從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研究過程中獲得。

2、在研究過程中所積累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是隨着研究發展的需要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3、在研究過程中獲得的各種經驗和體驗,這是研究性學習內容的主體,只能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感悟獲得。以上三個層面的內容通過研究的課題作為內容的載體,通過課題的選擇與組織調節學生獲得研究方法、能力與態度的提升以及各種體驗,課題的選擇與組織就成了研究性學習內容的主要途徑。

三、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系統與職責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組織實施涉及從學校到學生五個層面。

1、學校課程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文中

副組長:周智負責全面領導,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和規章制度,統籌協調各方面工作,為學校開設課程提供保證。

2、教導處、教研組、少先隊大隊部。

以教導處、教研組為主,負責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組織課程的日常運作,開展教師培訓,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為教師、學生提供科研方法的諮詢、指導。大隊部與教導處密切配合負責對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的組織與管理,與社區的聯繫與協調。

3、年級組。

上承學校課程管理職能部門,下接年級組內班主任、學科指導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着組織、協調和監控作用。具體落實本年級學生課題研究計劃,及時提出階段的具體要求,規範學生的研究活動。

4、班主任和指導教師。

具體負責對學生活動的組織管理和課題指導工作,隨時瞭解課題的進展情況,包括選題、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與思路,研究報告的具體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關注學生在課題研究中的態度和表現,負責與家長溝通聯繫,通報情況。

5、學生課題組長。

負責組織本組的同學參加課題研究活動,安排小組人員分工,真實記錄每次活動情況,主持小組活動和組內評價,及時向老師反映出現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8

一、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條例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保證高中新課程“研究性學習”五到位:課程落實到位,教師指導到位,學生組織到位,活動實施到位,過程管理到位。特擬定本實施方案,以規範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

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及組織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界、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篩選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和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多元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道德;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工作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加強學科間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識結構,樹立了終身求學的學習觀念。通過過程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瞭解與觀察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與交流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建立起新型的師生平等關係。在活動過程中促進多元智能發展,培養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導原則: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着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因此具有開放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小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10人以下的課題小組為主要的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研究為主。教師主要起組織、關心、指導和評價的作用,重點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尊重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三、階段目標

高一年級:以培養學習“問題意識”為核心,以學科內知識為載體,組織問題的背景材料研究與學習。年級以主題講座、組織參觀、專家訪問、現象觀察、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文獻資料收集等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思考與分析社會、生產、生活現狀,發掘問題,提出問題。體現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注重學科內綜合為主。

高二年級:以培養學生實踐、創造能力為核心,以“課題式研究”為載體,使學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設計與進行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確定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背景綜述與研究,尋找解決的最佳方案與途徑,選擇研究成果的合適表述方式等。使學生了解問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瞭解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體現科技文化的綜合,注重以文理課程綜合為主。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略)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的具體分工

1.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的制訂,檢查和落實。對全校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的管理,對活動場地活動設備的組織與協調,為學生創造活動的便利條件。負責組織和協調年級和班主任對活動的指導與具體管理,做好安全防範等方面的教育,為活動提供有效的保障。負責指導教師的考核評價與管理。

2.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組織與具體實施

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包括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培訓,學生選題開題的指導,課題的結題與交流,並負責對全校老師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

3.班主任——班級管理

班主任要協助好本班級的學習動員、學習經驗交流、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參加與報名組織工作,落實活動的常規教育等。

4.指導教師——具體課題管理

指導老師負責對自己所指導的課題進行全程指導,管理與評價,為學生提供幫助、建議和鼓勵,並具體指導學生最終整理、撰寫出論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對本課題成員作出學分評定的初步意見。

5.研究性學習學生管理委員會——自主管理

學生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強調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動的質量。研究性學習學生管理委員會協助學校管理小組的老師,對課題進行過程性指導與管理,及時將學生的研究進展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指導各課題小組中課題組長與組員合理分工,協調研究,相互促進,確保活動的正常開展。

六、研究性學習的過程管理:

(1)選題階段:

①由學科備課組教師提供推薦的研究課題,然後由學生選擇、參考或自主擬定課題,並最後確定研究課題。

②學生根據課題的類別與性質,自由組成課題研究小組,選舉課題組長。

③教學管理處負責對全年級學生進行指導,並開設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講座;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負責對課題組長進行培訓與指導,對研究過程進行全程管理與協調。

④課題小組進行課題的前期背景研究,擬定研究方案。

(2)開題階段:

①學生進行開題報告的寫作,並進行組間開題報告的論證。

②在教師組織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組間開題報告的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和師評),並填寫“開題報告評價表”。

③學生針對開題階段的研究情況填寫“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④每位學生就這部分的研究寫一份“開題階段研究心得”。

⑤指導教師就這一階段的指導寫一份“教學設計”。

(3)研究過程階段:

①學生根據課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每利用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小組就填寫一份“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②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如果進行了調查、訪談、實驗或外出活動,學生應在“公用——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管理用表”中下載相關表格進行填寫,並將其裝入“研究性學習(普通)檔案袋”中。

③指導教師針對學生的每一次出席情況、活動情況和完成任務情況,都要在“‘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研究檔案”袋上進行記錄。

④指導教師就這一階段的指導寫一份“教學設計”。

(4)結題階段:

①學生進行結題報告的寫作。

②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組間的結題報告的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和師評),並填寫“結題報告評價表”。

③在所有研究小組中選擇出色的小組,在年級的“結題彙報會”上進行展示。

④每位學生就這部分的研究寫一份“結題階段研究心得”。

⑤學生針對結題階段的研究情況填寫“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⑥指導教師就這一階段的指導寫一份“教學設計”。

⑦“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對研究結果進行展示,並推薦參加各類比賽。

七、研究性學習課程各年級推進日程(略)

八、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評價

參見《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管理手冊》、《研究性學習學生活動手冊》

九、研究性學習的論文答辯會

優秀論文答辯會初步評委組成:校內資深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課題指導教師。

優秀論文答辯會最終評委組成:成立優秀論文答辯委員會,由校內資深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和高校專家組成。

研究性學習優秀論文設為三等: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獎勵辦法:優秀課題指導教師:作為教師績效考核加分,並記入教師業務檔案。

優秀課題論文或成果:優先送上級部門進行專業評比。

優秀課題學生髮放《優秀研究性學習論文獲獎證書》。

十、研究性學習專項經費及教師的工作量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展需要有一定經費支持與配備,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專項經費每年約150000元,其中校外科研經費50000元。

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

指導教師:以學生實報時間進行累計,每40分鐘為一課時,課時津貼以學科輔導課標準進行計算。

年級組長、班主任:以實際組織活動課時計算。

專家講座:按照外請專家的標準進行。

成果計算:

研究性學習優秀論文答辯會:一等獎(150元/篇)、二等獎(100元/篇)、三等獎(50元/篇)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9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説明:

作文其實就是説話,而説話人人都會,那為什麼學生會害怕作文,甚至把作文當作苦差事呢?針對這種現象,我在所實驗的班級中提出了創新作文這一理念。

2、課題的意義:

我在所實驗的班級中提出的創新作文這一理念,實際也是一種快樂作文、個性化作文,學生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寫作達到一種“樂此不疲”的境地,有創造性的收穫。

3、課題介紹:

創新作文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覺得:教育提供的東西,應該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一種艱苦的負擔來承擔。創新作文要想讓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就必須着力於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積累創新作文素材等。快樂作文、個性化作文,這便是我提出的創新作文研究的基本理念。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學生目前作文現狀。2、明確創新作文的理念。3、把握創新作文的實驗目標。4、掌握創新作文的技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實施創新作文三要素訓練。2、引爆學生情感觸點,鼓足創新動力。3、開發思維專題訓練,把握創新技法。消除學生害怕作文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由厭惡作文轉變為愛寫作文。

(二)、通過下面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1、如何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引爆學生情感觸發點的研究。2、如何開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把握創新技法的研究。3、如何夯實作文基礎,豐滿創新羽翼的研究。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

學生特徵:(1)、六年級學生,都有一定的寫作基本功,大部分學生都能寫出500字以上的文章。(2)、很多學生的作文水平還不高,表達能力較差,語言生硬,審題立意能力不強。(3)、作文沒新意,缺個性。(4)、這些學生都積極上進,渴望有好的方法指導,寫出好作文。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一篇總結;每一訓練階段都要求學生按要求寫一篇創新作文,後結集成校園專輯;要求學生建立創新作文學習小組q羣,課後交流;最後總結時,要求學生都作一個專題發言。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研究的預期成果:要求學生在每一個研究訓練階段都寫(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活動,觀察體驗生活。2、舉辦社團活動,激發學生寫作熱情。3、利用校園文化陣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六、資源準備

教師提供資料:1、全國各地有關創新作文研究情況的書面介紹。2、有關思維訓練的書籍。3、有關創新作文技法介紹的書刊。4、有關本地社團活動情況介紹。5、有關網站推介。6、q羣公佈。7、評價量表。

學生提供的資料:相機、專門筆記本、作文本、資料收集夾。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八、總結與反思:

首先,各小組針對本小組成員在各階段參與研究的積極性、訓練成果,進行自評、互評打分。其次,作文編輯小組,將推薦上來的作文,公平、公正地評出一、二、三檔次,並結集在校內出版。最後,各組選派一個研究訓練成果突出的代表在總結大會上作專題發言。教師針對本次研究學習過程作總結,為今後進一步開展創新作文研究提出改進意見。計劃用時:四--五課時。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10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説明(怎麼會想到本課題的):

當今的科技可謂是日新月異,電腦已成為城市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電腦的遊戲功能更以它的豐富多彩,新穎剌激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青睞,其中尤以在校的青少年為遊戲的主力軍。但學生一旦玩上癮,真正的就會“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坐在教室裏“認真”聽課,可心早已飛到家中的遊戲機上了,腦子裏想的是回家後如何攻下一關遊戲的;甚至於為了早點回家玩遊戲,可以“忘了”值日生工作,可以“忘了”完成家庭作業等。

2、課題的意義(為什麼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學生愛玩遊戲,不能單給以簡單肯定和否定,尤其是在全國推廣素質教育的今天,這個問題的處理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處理不好甚至會給社會帶來隱患。通過本次實踐活動,讓學生全面瞭解到當今遊戲良莠不分,哪些類型的遊戲才是適合學生;玩電腦遊戲的利弊;玩遊戲應該如何合理安排好時間,不能沉溺於遊戲中。

3、課題介紹

利用互聯網,讓學生掌握一些有關遊戲的知識,為這次實踐活動奠定知識基礎。

通過問卷調查,提高學生調查、收集、處理信息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學習。學生親自參與調查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更具有真實感,比簡單説教更有説服力。讓學生懂得玩電腦遊戲的目的,除了開心娛樂外,還可以瞭解和掌握電腦的技術、吸取有用的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認識它的利弊以便揚長避短。玩的時間和數量要掌握好,一定要適度,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視力。要學會辨別遊戲好壞,多玩一些智力類的遊戲,最好是有家長監督引導。在硬件上千萬不要和別人攀比,更不要為了要錢去網吧而做壞事。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知識和技能:

1、知道電腦遊戲的基礎知識。

2、掌握收發郵件、網上論壇討論、製作電子報刊、製作網頁等信息技術技能。

3、掌握一些適合學生玩的益智類遊戲。

過程與方法:

1、學會採用多種方式途徑收集資料(上網下載、上圖書館查閲、調查訪問等),並能對各種資源進行篩選、整理、分析。

2、收集問卷調查能寫出調查報告,開論壇能寫出分析報告,聽報告能寫心得體會。

3、最後能根據各種材料,整理出研究成果:電子報刊和網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學生沉溺電腦遊戲的現狀擔憂。

2、積極主動去了解電腦遊戲對學生的利弊。

3、正確對待電腦遊戲,自覺牴觸不健康的遊戲,避免過分沉溺在電腦遊戲中。

4、向周圍的學生宣傳正確的對待遊戲的觀點。

5、通過活動,增強互相關心、團結寫作的集體精神。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

1、學生是五年級的學生;

2、掌握了較好的信息技術水平;

3、學生對研究的問題有濃厚興趣,貼近他們的生活;

4、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5、學生自控能力較弱,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分辨遊戲的利弊;

6、學生對採訪、問卷調查、網上開論壇等活動很有興趣。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當今學生玩電腦遊戲的現狀(通過調查問卷)。

2、學生沉溺遊戲中的原因(論壇)。

3、瞭解玩遊戲的利弊(論壇)。

4、正確對待電腦遊戲(專家講座)。

5、向周圍的學生宣傳正確對待遊戲的觀點(研究成果:電子報刊和網頁)

通過以下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1、收集網絡遊戲的種類,分析哪些適合學生,哪些是不適合學生的遊戲。

2、問卷調查和採訪瞭解到學生玩遊戲花費的時間、金錢以及對遊戲沉迷的程度等。

3、分析數據和案例,總結玩遊戲的利弊。

4、聽專家講座,採訪老師、家長,總結如何玩遊戲才最合理,寫心得體會。

5、以開設網站、論壇和佈置校園宣傳欄等方式,向同學宣傳正確對待遊戲的觀點。

學生可能的選題內容是:

1、我與電腦遊戲

2、電腦遊戲利與弊

3、玩不玩電腦遊戲?

4、正確對待電腦遊戲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

1、網上和學校發放調查問卷,根據調查問卷,完成調查報告;

2、開設網上研究論壇(百度貼吧),提供討論主題給大家討論。根據大家的發帖和回帖,研究如何正確對待電腦遊戲,自覺牴觸不健康的遊戲,避免過分沉溺在電腦遊戲中。小組討論,得出“如何正確看待電腦遊戲”分析報告。

3、邀請有關專家學者作報告,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4、小組將研究成果製作成電子報刊和網站。

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綜合評價等手段對學生的研究活動進行評價。

六、資源準備

教師提供資源:

1、各類電腦遊戲的介紹(文字和圖片);

2、學生玩遊戲調查問卷

3、提供兩則新聞:

(1)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總經理沈長富説,為防止學生沉溺網遊,影響休息學習,建議網絡遊戲分時段開放。

(2)配合政府、學校新推出的課本系列,日本任天堂公司開發了DS英文軟件,讓學生通過電玩學習英語。

提供三篇文章:

(1)學生玩電腦遊戲心理的初探與思考

(2)“引導”還是“禁止”?論如何正確對待國小生玩電腦遊戲

(3)你如何看待國小四年級教材教學生玩網遊?

作為學生開設論壇的討論話題。

4、製作研究成果的技術方法:如何製作電子報刊,如何製作網頁。

5、評價量規

學生自行準備的資源:錄音筆、宣傳板等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後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1、各小組分組彙報自己將近一學期的研究成果:

階段性成果:1、調查報告;2、分析報告;3、心得體會。

彙報成果:電子版刊和網頁

2、小組成員進行自我評價,同學互評,由小組長收集,整理彙報。

3、老師根據一個學期以來,各小組活動情況,給出教師意見。老師根據整個活動過程給出評價意見和指導意見。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11

研究課題名稱:改善教室學習環境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説明(怎麼會想到本課題的):

每次走到教室門口,總感覺教室空氣不太好,在一個30平方的室內,密密麻麻地擺放着五六十張桌子,坐着五六十個學生,還在講台的一側放着掃把、拖把、垃圾桶等。特別是在冬天,天氣寒冷,門窗緊閉,學生因為感冒、發燒經常請假,很不利於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2、課題的意義(為什麼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教室是老師和學生教學交往的家,是學生在校期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教室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着老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關注教室環境,並盡一切可能改善教室的學習環境。

3、課題介紹

本次活動從關注教室學習環境入手,學生能説出教室的學習環境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為什麼需要改善教室的學習環境,然後,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改善老師和學生的家園——教室的學習環境。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思維導向圖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們教室學習環境的現狀;

(2)瞭解教室環境對我們的身心影響;

(3)瞭解相關的影響教室學習環境的原因;

(4)掌握改善教室學習環境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採用多種方式和途徑收集相關資料(上網查找、上圖書室查閲、向環保部門調查訪問等),並能對各種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析;

(2)經歷發現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3)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初步掌握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對教室目前的學習環境作出正確的認識和評價;(2)養成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3)積極主動地做好教室的保潔工作;(4)增強集體榮譽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1、學生年齡在13歲左右,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

2、學生有了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能寫500字左右的作文,但小論文或調查報告他們還不是很明白應該如何去寫;

3、學生具有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

4、學生正處在一個對什麼事都充滿好奇的年齡,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興趣濃厚;

5、教室學習環境與學生日常學習聯繫緊密,學生容易想到改善的方法;

6、學生對空氣污染有一定認識,但不是很透徹。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1、研究目標:(1)瞭解教室學習環境的現狀;

(2)瞭解不良的教室學習環境對我們的身心影響;

(3)掌握改善教室學習環境的基本方法。

2、研究內容:(1)通過觀察,瞭解教室學習環境的現狀;

(2)蒐集資料,查找影響教室學習環境的因素;

(3)通過調查或上網查找資料,提出改善教室學習環境的基本方法。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根據國中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研究的最終成果可以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或黑板報的形式展現出來,甚至還可以直接進行實踐,讓老師或其它同學加以評價。六、資源準備學校電腦室、圖書室、環保局電話、空氣污染監測中心工作人員電話,顯微鏡、放大鏡、攝像機、照相機、調查報告表、實驗報告表、量化評價表。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研究性學習的階段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起止時間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瞭解課題選擇的原則和技巧;

2、瞭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相關方法;

3、瞭解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

1、介紹課題選擇的原則和技巧;

2、利用演示文稿介紹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相關方法;

3、聯繫好電腦室、圖書室、環保局等部門,爭取各部門的支持與合作。1課時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提出和選擇課題1、根據老師提出的選擇課題的原則和技巧各小組分別提出一個課題;

2、經過全班討論確定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並和大家日常學習聯繫非常緊密的課題——改善教室學習環境;

3、討論教室學習環境的不良因素並能想到一些改善教室學習環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題。

1、引導學生注意選課的原則:

(1)選題應具有可操作性;

(2)選題應該具有開放性;

(3)選題應該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4)選題應聯繫實際。

2、引導學生注意選課的技巧:

(1)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

(2)選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能引起整個社會關注的課題;

(3)從課外讀物上去尋找感興趣的課題;

(4)從生物課本中去尋找延伸的課題。3課時成立課題組1、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願成立課題小組;

2、各小組投票選出小組長;

3、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具體分工。1、在學生自願成立小組的基礎上加以指導,例如:性別搭配、各組人數相對平均、個體間能力搭配儘量均勻等;

2、指導學生合理分工。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1、制定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目標;

2、制定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3、制定課題成果的呈現形式。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實施課題計劃和方案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1、收集資料階段:

本階段的收集資料有很多種方式或途徑:例如,上網查找、調查訪問、去圖書室查找等,部分小組去採訪環保局工作人員或環境監測部門工作人員,然後各小組長將本組收集的資料進行彙總、篩選、分析;

2、實地考察階段:

各小組在學校33個班級的教室進行實地考察,瞭解各教室學習環境的現狀,並且詢問各班級同學對教室學習環境的感受,然後,各小組長根據實地考察的資料進行分析,找出比較好的班級教室環境和比較差的班級教室環境,並讓小組成員討論好和差的原因是什麼?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3、實施階段:

調查訪問環保局或環境監測部門,獲得教室環境中主要由哪些有害物質,各小組查找相關資料,瞭解教室環境中有害物質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哪些不良影響,小組分工協作,找到改善教室學習環境的基本方法。1、組織學生到縣環保局請教並採訪專家;

2、指導學生上網收集資料;

3、做好各小組的協調分工工作;

4、指導小組長完成每次任務的彙總、篩選、分析工作;

5、及時跟蹤各小組的活動進展情況,對比較落後的小組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6、指導各小組成員適時調配活動方案,使研究性學習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7、及時指出學生在進行活動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引導學生朝着正確的方向去從事研究性學習活動;

8、評選優秀小組和優秀小組長,並給予一定物質和精神獎勵,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讓學生對此次活動更加充滿興趣和激情。4課時

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後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本次活動中,學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課題,再加上改善教室學習環境與每個同學的日常學習活動聯繫緊密,學生的關注度很高,興趣很濃厚。對同學間的團結互助也有一定的提高,學生具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精神,各小組能夠很好地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學習活動。本次活動也受到學校電腦室、圖書室、環保部門的大力支持,全社會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都非常關心。但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也有部分問題,例如,學生雖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但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小論文寫得都不夠好,還需要老師的很多指導,以後,應建議語文老師多點教學生練一練這些實用文章的寫法。

量化評價表:

請打“√”:自評□小組評□老師評□所屬小組名稱被評價人姓名編號評價項目評價內容評價等級1情感態度積極參與活動優良合格需努力主動提出設想、建議2合作交流主動與組員配合,樂於幫助同學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3學習技能會用多種方法蒐集、分析、處理信息實踐方法方式多樣4實踐活動積極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合作5成果展示成果有新意6綜合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lm4pr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