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科學活動方案(精選25篇)

科學活動方案(精選25篇)

科學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科學活動方案(精選25篇)

1.激發幼兒認識顏色的興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紅色的物體,鞏固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3.認識紅色,學習詞語:紅色。

活動準備:

1.無線視頻點讀筆和電視機。

2.一個小布袋(布袋裏裝有一塊紅色的小方巾,一隻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辣椒)一張紅色寶寶的.卡片。

3.幼兒每人一支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蘋果。

4.幼兒用書:《認識紅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主題。

(1)師:有一個小寶寶,它有一個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裏能變出許許多多好玩的東西。小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

(2)師展示紅色寶寶的卡片,引導幼兒初步認識紅色。

①師:這就是擁有神奇布袋的小寶寶,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中寶寶的自我介紹吧!

②點擊幼兒用書P9紅色寶寶,學習詞語:紅色。

2.遊戲:神奇的布袋,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紅色。

(1)師:紅色寶寶的布袋裏能變出什麼東西呢?讓我們來一起變變吧!

(2)教師邀請幼兒依次從布袋裏拿東西。

①當第一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提問:布袋裏變出的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呢?

②當第二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教師放慢語速引導幼兒説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顏色,加深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③當第三名幼兒拿出一件物品後,幼兒對其他小朋友説:這是一個紅色。

3.點擊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方框李的紅色物體,鞏固認識紅色。

(1)觀看畫面,引導幼兒用短語説出:紅色的衣服,紅色的皮球,紅色的積木。

(2)師幼共同討論:在生活中,你還看見過哪些紅色的物體呢?

4.點擊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蘋果樹,向幼兒説明題議,幼兒完成練習。

(2)塗色,幼兒給蘋果樹上的蘋果塗上紅色。

5.吃蘋果,活動結束。

科學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明白有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東西振動就產生了聲音。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潛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讓幼兒説一説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錶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麼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明白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説一説)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透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透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麼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

(3)你們明白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麼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忙我們持續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必須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麼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説一説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遊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説説聽到了什麼聲音,明白了什麼事情。

2、透過遊戲讓幼兒明白不同的聲音能夠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科學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學習細緻地觀察自己的外表,培養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2、 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差異,瞭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活動準備:

1、 小鏡子人手一份

2、 紙、人手一份

3、 幼兒用書、練習冊

活動過程:

1、 幼兒用鏡子細緻地觀察自己的頭髮、眼鏡、等身體特徵。

(1) 請幼兒自由組合,互相觀察同伴的模樣。

(2) 表揚觀察仔細的幼兒並提出細緻觀察的要求。

(3) 幼兒用小鏡子仔細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2、 集體交流,説説自己的觀察結果。請你説説自己長得怎麼樣。

3、 幼兒分組遊戲。

(1) 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外形特徵,比較自己和同伴的不同。

(2) 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

4、 瞭解遺傳現象,知道每個人的外表都是獨一無二的。

(1) 你們有沒有發現長得完全一樣的兩個人。

(2) 教師説出一個幼兒的特徵,請幼兒判別是不是自己,如果發現有兩個特徵相似的,教師請他們當模特讓全體幼兒觀察兩個人的特徵。

(3) 教師簡單介紹遺傳的相關知識,讓幼兒瞭解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5、 請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比較外貌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並進行記錄。

反思:

活動中有一環節請幼兒細緻觀察後畫下來,是科學活動記錄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兒對自己細微處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便於幼兒在活動中 進行語言表達總結。

科學活動方案 篇4

活動名稱:

動物睡覺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祕密,並大膽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2、知道人睡覺的衞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和家長收集有關動物睡覺的圖片並和幼兒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2、《動物睡覺》課件。

3、遊戲音樂。

4、幼兒午睡照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情境激趣。

小朋友們,今天的天氣真好,森林裏的小動物們也都出來玩了,咱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小朋友們看,都有哪些動物?

可是小動物們都玩累了,想睡覺了。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睡眠方式?

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可愛有趣的動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睡覺的。

二、觀看課件感知不同動物的睡姿,探索交流。

逐一出示動物主畫面。

第一張:這是誰?是怎樣睡覺的?

第二張:它是誰?是怎樣睡覺的?

第三張:這是誰?是怎樣睡覺的?

第四張:依次類推。

歸納總結:

哦,原來啊,動物都有自己的睡覺方式,因為它們要適應生活的環境,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三、遊戲活動鞏固知識。

剛才小朋友瞭解了動物睡覺,現在咱們也來學一學小動物睡覺吧。

1、看誰學得像。

教師任意説出一種動物名稱,請幼兒做出相應動物的睡姿。

2、遊戲《睡覺了》。

遊戲規則:聽音樂,音樂一停,幼兒馬上做睡覺的動作模仿動物睡覺的情景,不能動。

小動物為什麼要睡覺?不睡覺行不行?

四、觀看睡覺圖片,結合生活經驗。

1、小朋友要不要睡覺?

2、觀看本班幼兒午睡圖片。

3、圖片中小朋友午睡做得對嗎?為什麼?

“睡覺時挖鼻孔、含着手指頭、用被子蒙着頭、趴着睡是不講衞生、不安全的。趴着睡覺會不舒服,會打呼嚕。”

4、出示正確睡姿的圖片。

正確的睡姿應該是向右側卧,頭枕枕頭,小手放好,腿微蜷……

5、別人睡覺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午睡時實在睡不着,也應該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午睡。

你們年齡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時間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所以中午要再睡一會兒,這樣大腦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會少生病,身體更健康。

活動延伸:

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比看誰學得像。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動物睡覺的姿勢,小朋友們的表現慾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我發現給孩子們佈置課前準備任務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加順暢。

科學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利用不同的材料製造人工雨。

2.創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創造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提供一些供幼兒製造雨的材料,如可樂瓶,有孔的瓶蓋,吸管,樹葉,海綿等,分類放在材料筐內。

2.準備幾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活動過程:

(一)説説我認識的雨

師:1.小朋友,你們看到過下雨嗎?你們看到的雨是從哪裏來的?

2.下大雨時是怎麼樣的?什麼聲音?(嘩嘩譁)

3.下小雨時是怎麼樣的?什麼聲音?(淅瀝瀝)可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麼用嗎?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一回“降雨師”,我們也來下一場雨吧。

1.參觀材料

老師準備了很多材料,請你用小眼睛仔細看一下

(1)幼兒參觀

(2)交流

你看到了什麼材料,教師根據幼兒説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導幼兒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們能用這些材料把水變成雨嗎?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選你喜歡的材料找一塊空地進行嘗試,注意不要將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別的小朋友身上。

幼兒自由探索

(1)樂瓶降雨:在可樂瓶內灌些水,擰上有孔的瓶蓋,向地上噴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綿雨:將海綿吸飽水,一擠,下雨了

(4)樹葉雨:用樹葉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點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來降雨:舀一把水灑灑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來是大雨

3.請幼兒分享自己是怎麼樣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給花草樹木下場雨

師:花草和大樹渴了,請為他們下場雨吧。

請幼兒選擇一種或幾種材料,給花草樹木下下雨。

科學活動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悦。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活動材料: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釐米,長25釐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裏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説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並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説一説它們有什麼不同,並知道它們的名稱。讓幼兒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並説出理由。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

2、幼兒記錄實驗結果,並討論實驗中的發現。

3、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瞭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

科學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説説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科學活動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識鏡中影像和鏡子外物品的關係。

2.建立初步的鏡面反射的概念。

活動準備:

1.科學:《奇妙的鏡子》

2.鏡子,照片,時鐘。

活動過程: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觀察鏡子中的自己,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請小朋友拿出鏡子,看看鏡子前的東西和鏡子中的東西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有什麼是不同的。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2)它有什麼作用?

(3)現在要請小朋友拿出鏡子,照照自己,照照喜歡的東西,並看看鏡子前的東西和鏡子中的東西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有什麼是不同的?

2、師生互動。

(1)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用兩面鏡,三面鏡;照這些東西。

(2)你們用鏡子看到了什麼呢?

(3)在照鏡子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

(4)重點:讓幼兒瞭解和認識鏡中影像和鏡子外物品的關係。

3、教師在鏡子前放一個時鐘,請幼兒進行觀察。

(1)請你看看鏡子裏的時鐘,説説哪裏不一樣了?

(2)再將鏡子放在時鐘的中線上,你又會看到什麼?(鼓勵孩子大膽的描述他所看到的)。

(3)難點:幫助幼兒初步建立鏡面反射的概念。

4、結合幼兒用書,讓孩子嘗試更多的鏡子游戲。

(1)你知道鏡子還有哪些遊戲嗎?

(2)請你看看書中還有哪些鏡子的遊戲,告訴大家?

(3)説説鏡子裏的物體和鏡子外的物體有哪些變化?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科學活動方案 篇9

師:(出示一黑色塑料袋)這是什麼?

生:黑色塑料袋。

師:不打開袋子,你知道它裏面裝的是什麼嗎?

生:不知道。

師: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個袋裏裝的是什麼?

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聞也應該可以。

生:我覺得還可以用舌頭嘗。

師:真聰明,如果老師現在就讓你來確定這個袋子是什麼的話,你會怎麼做?

生:先用手摸。

師:你為什麼先選用用手摸這種方法?

生:我覺得比較簡單。

師:可不可以先用鼻子聞或用舌頭嘗?

(學生自主的發生辯論)

師:對,不明的東西不能隨便聞、隨便嘗,我們要注意安全。

師:我們每個組也有一個裝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請小組長從實驗桌中取出來,組織小組同學閉上眼睛,用你們剛才想的方法試試。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閉眼摸物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活動進行得非常認真,值得表揚。誰來説説你用手摸準了哪些物體?

第2組:我們剛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為我們感覺到荔枝比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師:用手能感覺到物體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那些我們用手摸不能確準的,又該怎麼辦?

生:還可以用鼻子聞。

(小組閉眼聞物活動)

師:聞到了什麼?

第5組:我們這個組的小華特別喜歡吃蘋果,一下子就聞出了蘋果的味道。

(其餘各組各抒己見)

師:你的鼻子真靈敏。在用鼻子聞不清楚的物體時,鼻子離物應該遠一點,用手扇一扇,然後慢慢的吸氣。

師:還有一些通過手和鼻子不能準確感知的,怎麼辦呢?

生:還有一種方法可選用,那就是用嘴嘗味道。

師:剛才我們已經討論過,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嘗的。不過,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是乾淨、安全的東西,你們可以放心嘗。

(小組閉眼捏鼻嘗物活動)

師:嚐出了什麼味道?是用牙齒、嘴脣嘗的嗎?

第12組:跟第2組和第5組一樣,我們也是先確準了兩種,我們剛才用舌頭嚐出了梨子的味道。

師:哦,你們真棒,把袋子裏的物體全認出來了。

科學活動方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多種材料製作小噴泉,初步感知噴泉的形成。

2、運用多種方法探索發現孔的大小與水柱之間的關係。

3、大膽分享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感受其中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瓶子若干(蓋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沒孔)針管、塑料袋、牙籤、氣球;瓶蓋有大小兩個孔的飲料瓶;裝水的整理箱5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的視頻。《high歌》音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提問:你見過噴泉嗎?噴泉是什麼樣的?

2、小結:小朋友在廣場、公園都見過噴泉,有的向高處噴,有的噴泉是向四周噴的,有的噴泉是旋轉噴的。還有音樂噴泉,它會隨着音樂的高低起伏而變高變低、變長變短,還有水幕電影,噴泉的水會形成一道幕布,上面會演出電影。這些都是人工噴泉。

3、提問:你知道噴泉的水是怎麼噴出來的嗎?

4、小結:每個人工噴泉都有一個泵,它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裏噴出去,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噴泉。

二、探索用多種材料製作噴泉的方法。

1、觀察材料,引導幼兒猜測: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噴泉?該怎麼做小噴泉?

2、幼兒嘗試製作噴泉。

3、分享交流製作噴泉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制小噴泉。

(2)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噴泉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剛剛做了許多小噴泉,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人做的,有的小朋友還會和別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針管、有的用氣球、有的用飲料瓶,都是把水裝進這些容器裏,這些容器上還要有孔,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裏噴出來,這樣我們的小噴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與水柱的關係。

1、觀察新的材料,提問:瓶蓋上有什麼?如果用這個瓶蓋做噴泉,大孔噴出的水柱和小孔噴出的水柱一樣嗎?大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小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記錄在紙上“猜想”一欄。

3、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操作”一欄。

4、分享交流,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1)對於結果不同的幼兒要請他當場驗證。

(2)記錄結果不全面的幼兒,請他當場試驗,引導幼兒發現噴泉向上噴才能發現小孔的水柱又細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師小結:出示記錄圖,你們看到大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小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依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四、音樂噴泉表演。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隨音樂的高低起伏進行噴泉表演。

科學活動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嘗試統計同伴們最喜歡的動物並能根據動物不同的生活區域、食性、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2.樂意參與活動,體會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製作自己最愛的動物朋友展板。

2.幼兒用書第5冊封二、第1~3頁。

3.動物統計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説説朋友們的最愛。

誰願意來分享下你最喜歡的動物?

二、男孩女孩比一比。

1.什麼動物是大家的最愛?誰能立刻説出來嗎?你可以借用什麼方法?(瞭解統計的方法。)

2.統計數量,比較男孩女孩的喜好異同。

3.那男孩、女孩分別最喜歡什麼動物?請統計是什麼動物,數量分別是多少。

4.男孩、 女孩最喜歡的動物相同嗎?分別是誰?喜歡的人數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還有什麼好辦法? (幫助幼兒梳理:把相同動物放成-排,有利於統計。)

5.請你統計全班孩子最愛的動物前三名是誰。(將相同的動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和統計,並記錄在記錄表裏。)

三、數一數,比一比。

1.自主發表分類意見。

2.教師出示動物圖片。

3.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動物朋友分類,你認為可以怎麼分? (幼兒根據自己的標準獨立進行操作。)

4.教師小結分類方法:可以按照生活區域、食性、外形特徵等。

5.按某維度分類,並統計比較多少。(以生活場域為例。)

6.比一比陸地上、水城裏、兩棲動物分別有多少,比比它們的數量多少。(可由幼兒自由選擇分類的維度,進行統計和數量比較。)

科學活動方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產生孩子探究科學的興致及探究知識慾望、

2、啟發孩子積極參加實踐動手操作教學,並得到有關係“光與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3、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觀測和察看。比較。辨別能力、

教學預備:

1、每個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片、

2、小貓咪。太陽公公。陰天(多雲),電燈圖片各一張。投影器兩台。小玩具。毛絨玩具。積木。

3、五顏六色小鳥。五顏六色小狗狗數個。幼兒教師範例(大號)1份。糨糊。小手巾數個。錄音機一台。磁帶1盒、

教學過程:

一、孩子自由玩影子

幼兒教師預備兩台投影器,孩子分為2組自由在投影器前玩影子,(放伴樂Music)

幼兒教師關掉投影器,安寧穩定孩子心情,提問:為何會產生影子哩?(導入教學課題)

二、清楚影子是怎麼樣產生的

1、小小實驗

幼兒教師打開投影器,隨意放一物品(毛絨玩具。積木等)於屏幕上,讓孩子觀測和察看,產生影子沒?

幼兒教師關掉投影器,隨意放一物品(小玩具。)於屏幕上,讓孩子觀測和察看,產生影子沒?

提問:誰能告知教師影子是怎麼樣產生的?

總結:光線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擋住了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2、協助小貓咪

(展示小貓咪與圖片)教師:有隻頑皮的小貓咪想與自個兒的影子做遊戲,但是小貓咪不曉得在哪張圖片裏會找着自個兒的影子,孩子你能告知它,在啥情況下能找着自個兒的影子嗎?

孩子自由表達看法,師選一孩子代表,進而加強有關係“光與影子”的感性經驗:唯有光線直射在物品上,物品擋住了光方可產生影子、

三、影子的舞蹈

1、遊戲“小鳥跳舞”

幼兒教師動手操作已製作好的遊戲教學材料開展表演,激起孩子效仿的興致,可是暫不説明動手操作的步驟、

2、給予孩子動手操作教學材料:手電筒。白紙片。小鳥。糨糊等。引導孩子自個兒想方法讓“小鳥跳舞”、[

3、孩子動手操作。幼兒教師觀測和察看,清楚孩子的動手操作情況。勉勵孩子自個兒動腦子處理好問題、

4、組織溝通探討:

(1)請個別孩子把自個兒的探究結果告知大夥兒,並演示過程。、

(2)探討:為何有的“小鳥”會跳舞?有些不會哩?

(3)幼兒教師總結:要讓“小鳥”跳舞,“小鳥”的翅膀與白紙片間務必有距離,不是牢牢地粘在一塊兒的,換句話講只將“小鳥”身體的中心部分粘上就可以,翅膀不需要粘上、

5、讓孩子查驗自個兒的作業,改錯誤,並體會成功的愉快、

四、引導孩子進而探究影子舞蹈的祕密。

1、展示小狗狗,例如果想讓小狗狗跑動起來,孩子想想,應當將小狗狗身體的哪部分粘在紙上?

2、孩子自個兒動手探究,幼兒教師巡視來回指導予以準確的協助、

3、深入體會

請孩子述説動手操作方式並演示,啟發孩子觀測和察看與體會這一些物品是怎麼樣教學的?(手電筒左右挪動時,影子也左右挪動,手電筒上下挪動時,影子也上下挪動)、

4、幼兒教師總結:當手電筒挪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改變,這個時候影子亦會發生改變,這樣它們便跳起舞來啦、

五、手影小故事表演

幼兒教師教幾種手影:孔雀。小鳥。小兔子。小狗狗。螃蟹,孩子自由練習、

組織孩子用手影或身體造型來表演自編的小故事。(放伴樂Music)、

1、在室外找影子:例如樹影、房影、人影等。讓孩子在陽光下與陰暗處各自跑跑,瞅瞅自個兒的影子,比較清楚陽光下有影子,陰暗處則沒影子。説一説怎麼樣方可產生影子。

2、想想,何時哪個地方發現過影子?(在燈光、火光、月光、手電光照射下有影子);請孩子各自在燈光、火光、手電光照射下觀測和察看影子有何不一樣,為何?

3、畫影子:早上正午、午後站在同一地點,2人1組相互幫忙,把地面上的影子畫下來。比比,自個兒與別人的影子是不是一樣?在三個不一樣時期,自個兒的三個影子有何改變?想想影子為何會變?

4、幼兒教師與孩子一塊玩踩影子游戲,使孩子清楚影子可伴隨着物品的挪動而挪動。

5、展示幻燈機、投影器,幼兒教師與孩子一塊表演手影遊戲,讓孩子觀測和察看影子伴隨着手形的改變而改變。

6、議一議:人運用光與影子的關係製造出啥產品?(幻燈機、Movie機、照相機等)

7、我們運用影子可開展哪一些教學?(夏季乘涼、踩影子游戲、開展手影與皮影教學)

8、通過教學構成對影子的科學認知,培育孩子不懼夜晚的大膽精神,並喜愛影子的教學。

科學活動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收集生活中的各種飲料並能大膽地介紹自己的“產品”。

2.嘗試自制飲料並記錄操作中飲料的量,知道適當的`果汁才能衝出好喝的飲料。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飲料包裝盒

2.果汁、小勺、純淨水、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介紹、交流

師:你帶的什麼飲料?什麼味道?它是怎樣製成的?

2.製作飲料

(1)討論怎麼製作飲料。

要求:可以先放水再加果汁,每加一勺嚐嚐味道,覺得什麼時候味道最好,就把你加的量記錄下來。

(2)嘗試製作並記錄。

3.共同分享

用吸管嚐嚐誰製作的飲料最成功,得出最好喝的飲料用了多少水加了多少勺果汁。

活動生成及建議

活動可以繼續延伸到讓幼兒自制果汁,嘗試榨果汁,瞭解果汁不但可以泡製還可以鮮榨,鮮榨的更有營養。

科學活動方案 篇14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會變的影子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影子,使幼兒感知太陽移動會使同一物體的影子發生變化,發現時間與影子的關係。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責任感及認真觀察、記錄的習慣。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粉筆、記錄卡。

五、活動過程

想一想,同一個物體的影子在一天中會變化嗎?

幼兒討論。

(1)會變化。

(2)不會變化。

做一做:會變的影子。

幼兒在早晨、中午、傍晚畫出物體影子,並記錄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

(1)自由討論觀察對象(小朋友、椅子、棍子等)。

(2)幼兒到户外陽光下畫影子。

説一説我的發現。

(1)早晨小朋友的影子長,中午最短。

(2)早晨和晚上小棒影子的位置不一樣。

(3)中午的時候物體的影子最短。

記錄我的實驗現象。

六、注意事項

要注意天氣的狀況,晴朗的天氣才能便於活動順利地開展。

七、拓展性活動方案

1.運用影子的原理玩“手影”遊戲。

2.運用影子的原理製作“皮影”。

科學活動方案 篇1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2、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磁鐵的知識。

2、觀察磁鐵形狀,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磁鐵的用途,體會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樂於表達和交流。

3、激發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交流、整理關於磁鐵的知識。

【教學難點】知道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應用於許多方面。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磁鐵、塑料小車、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寶刀傳説。(課件圖片出示)古代的俠客不光武功高強,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隨着冶煉技術的發展,從青銅兵器到鐵製兵器,越來越結實,但是也有了一類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樣的刀,看上去沒什麼特別的,卻説是“寶刀”。原來,其他的兵器不敢輕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會被它吸住,力氣小的人往往會讓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鐵製的暗器還沒傷到人,只要用寶刀在面前揮舞幾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難怪被俠客們稱為“寶刀”!你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2、聽完了寶刀的傳説,我想小朋友們的心裏一定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師的遙控小車吧!

3、演示遙控小車:把一塊磁鐵用紙包上放在塑料小車上,把一根條形磁鐵包裝成指揮棒狀,手拿“指揮棒”靠近小車,吸引或排斥着小車前進和倒退。小車怎麼會聽我的指揮?

4、怪事還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奧祕嗎?學生猜測、交流、討論。

二、我們對磁鐵的瞭解:

1、在我們周圍,很多物體上也都使用了磁鐵。我們知道磁鐵的哪些事情,是怎麼知道的?

2、請以小組為單位,在記錄紙(我們知道的磁鐵)上畫出或者寫出對磁鐵的瞭解吧!再想想怎樣把小組知道的有關磁鐵的事情介紹給全班小朋友。一會兒我們開個小小交流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多,介紹的好。

3、小小交流會:我們知道的磁鐵。

(1)、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彙報以“磁鐵”為中心用網狀圖形式記錄在黑板上。

(2)、評比得出表現組。

三、利用網狀圖,整理磁鐵知識:

1、形狀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課件圖片出示)

(2)、這麼多不同形狀的磁鐵,怎麼進行交流介紹呢?為了方便,人們就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了。你能給這些磁鐵取個名字嗎?(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但注意最後統一到通用稱呼上來:蹄形、條形、環形磁鐵等。)

(3)、為什麼磁鐵要做成這麼多的形狀?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2)、磁鐵在這些地方有什麼作用?

(學生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圖片出示,或補充介紹或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3、性質

(1)、我們知道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是怎麼知道的呢?

(2)、我們能把這些性質記錄下來嗎?學生在記錄紙(我們所瞭解的磁鐵性質)上寫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鐵的性質。

(3)、交流彙報。

四、總結延伸:

1、回顧寶刀傳説和遙控小車,利用磁鐵還可以做什麼有趣的小遊戲呢?自己課後去設計設計哦!

2、對於磁鐵,我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我們知道的磁鐵

科學活動方案 篇16

活動目標

1、感知磁鐵的吸鐵特性,研究磁鐵的玩法。

2、讓幼兒瞭解磁鐵能吸住鐵製的東西。

3、嘗試運用磁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一些磁鐵類相關的小玩具。

物質準備:人手一份活動材料:磁鐵、鐵製品、木製品、布製品、塑料製品等。

活動重點:

通過儘可能地鼓勵幼兒進行實踐,嘗試將非鐵製品與磁鐵進行相吸,玩不同的磁鐵遊戲。

活動難點:

支持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學習同伴的'經驗,讓每個幼兒都能有體驗和發現。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故意把一些小鐵釘撒落在地上,提出問題:“怎麼辦呢?請小朋友想個好辦法,讓老師用最快的速度把這些鐵釘撿起來。”

試着讓小朋友用磁鐵去吸,總結出:這個黑黑的小東西叫“磁鐵”。

二、認識磁鐵。

讓幼兒觀察磁鐵都有哪些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等。

三、分小組動手操作:

1、讓幼兒試着動手操作,看看盒子裏的東西哪些能被磁鐵吸起來?並且小組合理分工,一個小朋友擔任記錄員,一個小朋友擔任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朋友認真地做實驗,為那兩個小朋友提供正確的信息答案。

2、教師大黑板上出示統計表,讓幼兒上前打“∨”、“×”

四、生活拓展:

讓幼兒找找自己身上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為什麼?

五、遊戲:《小貓釣魚》

小朋友用教師提供的小魚竿去釣魚,看看有什麼發現?説説為什麼?

六、總結:磁鐵只能吸住鐵製的東西。

七、“請小朋友把自己釣到的魚送到飯店去吧!”以遊戲的方式結束。

科學活動方案 篇17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現形式,引導幼兒想象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生長過程,體驗生長的快樂。

2.鼓勵幼兒改編歌詞並用動作表現出在媽媽肚子裏幹什麼,提高幼兒想象力。

3.瞭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關於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從受精到逐漸長大)的圖片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在媽媽肚子里老師:“我們的區域活動中有很多關於”在媽媽肚子裏“的圖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現在,張老師在牆壁上貼了很多圖片,有的是小寶剛剛到媽媽肚子裏時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逐漸長大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剛剛出生時圖片,你們去看一看,和好朋友説説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

1.幼兒自由結伴去找圖講述,並相互交流。

2.除了圖片上的,你還知道些什麼,也可以和好朋友説説。

(二)大膽提問:在媽媽肚子裏

1.你們已經知道了很多關於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祕密,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大膽的問,你們的問題越多,知道的祕密就越多。

2.幼兒質疑(老師根據幼兒的問題隨機做好直接回答或把問題反拋給幼兒進行討論)。

3.教師結合圖片進行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後,覺得很孤單,他們想如果家裏有個小寶寶那該多好啊!於是爸爸把許多叫”精子“的小種子放在媽媽的裏,精子在去媽媽肚子的途中遇到許多”卵子“,如果他們成為好朋友,擁抱在一起就會變成小寶寶。媽媽肚子裏一個器官叫子宮,小寶寶就住在裏面。子宮壁上有一層膜,那就是胎盤。胎盤上有一根臍帶,連着小寶寶的肚臍,幫助小吸收營養和排出身體裏的廢料。就這樣小寶寶一天天長大了,當他大得在子宮裏呆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三)創編歌曲:在媽媽肚子裏

1.”你們知道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裏呆多長時間嗎?這麼長的時間,小寶寶在媽媽肚裏幹什麼,讓我們用好聽的歌聲來告訴大家。“(複習歌表演:在媽媽肚子裏)

2.”小寶寶除了會在媽媽肚子裏洗澡,睡覺外,還會幹些什麼?“(老師就幼兒回答的內容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3.幼兒分小組創編歌曲,教師巡迴指導。

4.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表演他們編得歌曲。

5.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裏呆十個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媽媽累不累呀?媽媽這麼辛苦才生下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對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情感)

科學活動方案 篇18

目標:

⒈對現代通訊工具感興趣,有創造、發明的慾望。

⒉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演能力。

⒊瞭解現代通訊工具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方便。

準備:

電話機、手機、子母電話機、教師名片。

電視機、攝像機、實物投影儀、大屏幕、射屏儀。

過程:

⒈通過觀察比較,瞭解電話機、手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⑴引出課題:

(大家坐定後,電話鈴聲響起)教師去接電話,然後告訴小朋友,新馨花園幼兒園的小朋友請你們去做客。

(手機鈴聲響起)誰願意接着個電話?電話裏告訴你什麼?

提問:第一個電話是用什麼接聽的?第二個電話又是用什麼接聽的?

⑵比較電話機和手機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請幼兒仔細觀察,電話機和手機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教師小結:電話機和手機都有數字按鍵和其他功能鍵,都能打電話和接聽電話,但手機是一種移動電話,它沒有電話線,它是靠天線發射和接受聲音和各種信息的,可以隨身攜帶,比一般電話機更方便。

根據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講述電話機、手機的使用方法,瞭解其用途。

⑴你們打過電話嗎?你是怎樣打電話的?(打電話或手機時都要先撥對方號碼。)

⑵你給誰打過電話?為什麼事情打電話?(親人問候、聯繫朋友、請假、遇急事通知別人等)

⑶還有什麼特殊情況也需要打電話?(報警110、火警119、查電話114、查時間117、天氣預報121等)

⑷象這些緊急電話能隨便打嗎?為什麼?

⒊瞭解其他通訊工具,擴大幼兒知識面。

⑴你們還見過或打過哪些電話?(幼兒講述後看錄像)

⑵除了用電話和別人聯繫外還有什麼工具也能使我們相互聯繫,把消息告訴其他人?(幼兒講述後看錄像)

⑶這些東西都是幹什麼用的'?

⑷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什麼好處?(方便、傳遞消息速度快)

⒋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發明的慾望。

科學家們可真聰明,發明了這麼多的通訊工具,我們小朋友也來做個小小發明家,你想設計什麼通訊工具?

時間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發明用各種通訊工具告訴我們。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傳真號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們的發明哦!

科學活動方案 篇19

活動目標

1、願意跟着教師一起看看蔬菜,講講蔬菜的名稱。

2、感受蔬菜娃娃可愛的造型,增強對蔬菜的好感。

活動準備

1、蔬菜畫—我的媽媽

2、捲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紅柿若干,放在一個大籮筐裏;

5個蔬菜標記貼在椅背上;小籮筐5個;

教學過程

一、蔬菜寶寶好

1、教師:今天來了許多蔬菜寶寶,看看是誰來了?

(1)出示捲心菜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説説捲心菜的名稱、顏龜、形狀,並向捲心菜問好。

(2)出示土豆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説説土豆的名稱、顏色、形狀,並向土豆問好。

(3)出示辣椒、西紅柿,方法同上。

2、教師:今天蔬菜寶寶要來跟我們做遊戲,我們歡迎它們吧!

二、蔬菜寶寶放這裏

1、教師:蔬菜寶寶説它們擠在一起很不舒服,請小朋友幫幫忙把它們分開放。

2、出示5種蔬菜的標記和小筐,引導幼兒按標記分放蔬菜。

3、幼兒將蔬菜按標記分放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放錯,並以蔬菜寶寶的口吻表示感謝。

三、蔬菜娃娃真可愛

1、教師:蔬菜太可愛了,我們要把這麼多蔬菜變成一個可愛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將蔬菜變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頭髮可以用--捲心菜。

(2)蔬菜娃娃的臉可以--用連接的方法擺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紅紅的—西紅柿

(4)看看蔬菜娃娃還缺什麼?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師:蔬菜娃娃做好嘍,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愛。

四、觀察蔬菜畫—我的媽媽

科學活動方案 篇20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池塘裏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以此為藍本設計生態瓶的建造方案。

2、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製作生態瓶,並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3、能互相聽取意見、共同協作生態瓶,並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重點: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對自然環境下生態系統的認識。

教學準備: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都觀察過我們校園裏的荷花池吧?裏面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二、探究過程

1、觀察池塘生態系統。

出示羣落圖片,老師向學生介紹,提醒學生關注下面問題:

(1)池塘裏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裏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池塘裏有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麼作用?

學生邊觀察邊回答。

2、設計建造生態瓶的方案。

(1)小組討論:

?首先考慮我們的生態瓶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裏生活得好一些,我們還要為它們考慮些什麼?

(2)記錄設計方案。

3、做一個生態瓶。

(1)準備相應的製作材料。

(2)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製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並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科學活動方案 篇21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關注身邊事物,具有初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能力。

2.能夠將物品進行分類,並嘗試做標識。

3.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事情,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重點:能夠將活動區物品按照不同方式分類。

難點:嘗試製作標識。

活動準備:帶領幼兒來到凌亂活動區(美工區、建構區、圖書區)。

活動過程:

一、整理活動區。

1、交流整理方法。

互動問題:“活動區怎麼了?”“與我們活動前有什麼不一樣?”“應該怎麼辦?”“由誰來整理?”“你想怎樣整理?”

2、幼兒自由分組,整理活動區。

3、介紹自己小組工作。

互動問題:“請你講一講你們組整理了哪個活動區?你們是怎樣整理?

4、教師分組小結:美工區是按照材料種類進行擺放整理;圖書區是按照圖書大小進行擺放整理;建構區是按照玩具類型進行擺放整理。

二、製作標識。

1、檢驗整理後活動區。

師幼共同進行檢驗,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2、交流製作標識方法。

互動問題:“活動區裏物品種類和數量有很多,有什麼好辦法能讓我們一看就知道物品應該擺放在哪?”

3、製作標識。

三、介紹標識使用。

互動問題:“請介紹一下你為哪個活動區物品設計了標識?我們應該怎樣識別與使用呢?”

該活動設計主旨就是幫組幼兒掌握解決問題策略,但是從該活動設計整體來看,其設計過於以認知為目,讓幼兒按照一定規律對活動區進行整理。缺乏對活動區整理多方式多途徑探索,在策略選用上略顯單一。

活動後急於製作標識,而在整理意義上以及整理策略應用上以及對探索過程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夠更好凸顯本節活動課主旨。且,授課內容稍顯陳舊缺乏新意。

、為該園提供可操作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策略

為使該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更加科學,並且能夠以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作為依託更好發展該園幼兒教育事業,筆者提出以下幾條建設性策略。

(一)實現課程結構複合化,材料提供多樣化

要實現課程結構複合化就要求在科學活動課設置上呈現出細節化特點,哈爾濱市某機關幼兒園這種籠統不細緻科學活動方案計劃是不可取。

園內製定方案教師組織應該具備相應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在結構上進行細化與完善,使一節活動課可以延伸出多個脈絡,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發展。

材料提供上更應該以多樣化但不分散,用途廣而不浪費原則基礎上為科學促進幼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所用。

(二)重視科學態度培養,素養提升全面化

該園教師在提交報告中提到:園內教師通過觀察、詢問和引發幼兒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來了解幼兒需求和興趣。在經過與幼兒討論探究某種內容後,教師和幼兒一起設計,準備所需要材料。通過讓幼兒自己來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幹什麼,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照自己想法和方式解決問題。

幼兒科學素養建立不僅要在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習慣,更重要是讓幼兒具備科學態度和價值觀,能夠分辨和判斷對自己有益事物,並能夠做到對異事物保持一定警惕與戒備,至少能夠達到保護自己目。

科學態度培養是建立在全面化教育升級上,將無用認知性知識內容減少,將實用,與幼兒息息相關或者是幼兒即將迎接未來生活所必須具備能量儲備應該第一時間傳遞給幼兒。

(三)科學選用活動策略,培養方式創新化

幼兒已有生活經驗是探索未知基礎,因此在科學活動中該園教師表示提供給幼兒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感知過或觸摸過材料,由此引發和保持幼兒對材料探索慾望。

但是在給予幼兒相應科學材料同時,應當更注重科學活動策略選用。適當時候應當提示幼兒有更為便捷或能夠第一時間採用最有效策略。探索過程固然重要,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更應當注重幼兒安全以及幼兒心理調適是否能夠適應當下所選擇活動策略。

在科學活動過程中給予幼兒探索自由同時時刻觀察其變化,尋找最合適策略建議給每個不同幼兒,形成創新、個性化培養方式,讓活動策略又自由又科學,這勢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如此也是提高整個幼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有利手段。

科學活動方案 篇2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觀察與動手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輕,二是底面大圓滑。

2、簡單瞭解物體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科學道理。

3、萌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慾望。

(二)活動準備:

不倒翁數個;木板、錐體等物體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一個老爺爺,別看年紀大,走路左右擺,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教師讓不倒翁動起來,並提出問題,不倒翁為什麼怎麼推它也不倒下?

(2)、幼兒分組,帶着問題去操作、探索和發現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

3、進入集體活動環節,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徵:它的底部是什麼樣子?它的頂部是什麼樣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過程你發現了什麼?

(2)、不倒翁為什麼不倒?

(3)、教師小結: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體上重下輕,底部有一塊較重的鐵塊;二是底面面積較大並且圓滑,向一邊傾斜時,重力的作用使它搖擺起來。

4、探索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道理。

(1)、幼兒分組操作木板,錐體,讓操作物體站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領。

(2)、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站立,尋找發現物體穩定性與物體的什麼特徵有關係。錐體為什麼錐部在下的時,它站立不起來?

(3)、操作不倒翁,讓它左右大搖大擺,發現重心與重力作用之間的簡單的關係。

5、教師小結。

(1)、通過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發現底面面積越大,物體越穩定。

(2)、通過操作不倒翁,當不倒翁倒向左邊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在接觸點的右邊,反之相同;不倒翁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擺動就越大。

6、幼兒邊玩不倒翁邊念兒歌邊動作結束。

7、附兒歌:

不倒翁,真好玩,樣子長的也很獨特;

頭兒小來,腳兒大,頭兒輕來,腳兒重;

左推它不倒,右搖它不倒;

傾斜的越大,擺動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右邊;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左邊;

搖搖搖,擺擺擺,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科學活動方案 篇2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螺絲構造。

2、體驗為螺絲與螺帽配對的喜悦。

3、嘗試小組分工與合作。

活動準備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鐵製螺絲和螺帽若干,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探索發現

1、教師:我們教室裏變成了三大組,每個組的桌子上有螺絲和螺帽,請各組小朋友為螺絲和螺帽配對。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要點:對於個別不願意參與的幼兒給予提醒與指導。

二、交流共享

1、請三個組的代表説説自己小組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

2、説説在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3、提問

(1)你們發現螺絲有哪些形狀?請用手指給其他小朋友看。

三個組進行搶答,獲勝的一組得到一顆五角星。

(2)你們發現螺帽有哪些形狀?

(3)你們覺得螺絲像什麼?螺帽像什麼?

(4)你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進行配對的?

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4、小結:螺絲和螺帽有的是圓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狀的螺絲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對。

三、模仿遊戲

1、教師: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這麼多的螺絲和螺帽,

我們大家一起玩一個關於螺絲和螺帽的遊戲好不好?

2、螺絲和螺帽的要求:

三個組自己推薦哪些小朋友當螺絲,哪些小朋友當螺帽。

3、遊戲設計:

請幾個當螺絲的小朋友站成橫、豎兩排,組成“丁”字形狀。

然後再請幾個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絲”縱排的空當中快樂地鑽S形。

科學活動方案 篇24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觀察,比較、瞭解種子發芽與水、温度、陽光、空氣的關係。

2、教幼兒學會做觀察記錄,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二、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及相應的植物圖片,容器五個,紙、筆,從種子到植物發芽、長成、開花、結果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植物的圖片,問幼兒:“這些大樹、蔬菜、水果是怎麼來的?”引出種子。

2、出示種子從發芽到逐漸形成一棵植物的圖片,讓幼兒瞭解種子的作用。

3、認識各種常見水果、蔬菜的種子並讓幼兒知道種子要想變成一棵樹,首先它要發芽。

4、取五個器皿,分別編上1—5號。將1號容器中放入幾粒蠶豆;2號容器中放入蠶豆後,再將容器倒滿水;3號容器中放入蠶豆倒入少量的水,水位略沒過蠶豆;4、5號容器與水量與3號相同,但4號容器外罩一層黑紙;5號容器放於冰箱中。

5、老師與幼兒一起總結,5個容器中的蠶豆所處的不同環境。1號,有陽光、空氣、無水;2號,有陽光、水、無空氣;3號,水、陽光、空氣、一定温度;4號無陽光;5號無定温度。

6、取紙、筆,在教師指導下畫一張記錄表,每天觀察,各種器皿中種子的變化,看哪號種子發芽。

7、數天後,請幼兒根據觀察記錄,總結種子發芽的條件。適當的温度、水、陽光、空氣。

科學活動方案 篇2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認識顏色的興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紅色的物體,鞏固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3.認識紅色,學習詞語:紅色。

活動準備:

1.無線視頻點讀筆和電視機。

2.一個小布袋(布袋裏裝有一塊紅色的小方巾,一隻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辣椒)一張紅色寶寶的卡片。

3.幼兒每人一支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蘋果。

4.幼兒用書:《認識紅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主題。

(1)師:有一個小寶寶,它有一個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裏能變出許許多多好玩的東西。小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

(2)師展示紅色寶寶的卡片,引導幼兒初步認識紅色。

①師:這就是擁有神奇布袋的小寶寶,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中寶寶的自我介紹吧!

②點擊幼兒用書P9紅色寶寶,學習詞語:紅色。

2.遊戲:神奇的布袋,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紅色。

(1)師:紅色寶寶的布袋裏能變出什麼東西呢?讓我們來一起變變吧!

(2)教師邀請幼兒依次從布袋裏拿東西。

①當第一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提問:布袋裏變出的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呢?

②當第二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教師放慢語速引導幼兒説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顏色,加深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③當第三名幼兒拿出一件物品後,幼兒對其他小朋友説:這是一個紅色。

3.點擊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方框李的紅色物體,鞏固認識紅色。

(1)觀看畫面,引導幼兒用短語説出:紅色的衣服,紅色的皮球,紅色的積木。

(2)師幼共同討論:在生活中,你還看見過哪些紅色的物體呢?

4.點擊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蘋果樹,向幼兒説明題議,幼兒完成練習。

(1)引導語:小朋友,秋天到了,蘋果成熟了,蘋果樹老爺爺給我們帶來了好吃的蘋果。但是,在吃蘋果前,蘋果樹老爺爺也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要先完成才能吃蘋果。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蘋果樹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難題。(點擊幼兒用書蘋果樹,聽聽蘋果樹的問題)

(2)塗色,幼兒給蘋果樹上的蘋果塗上紅色。

5.吃蘋果,活動結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3vd9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