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王樹增解放戰爭談淮海戰役讀後感

王樹增解放戰爭談淮海戰役讀後感

在淮海戰役期間,廣大人民羣眾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自覺的行動,從人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支持戰爭。“從臨沂到萊蕪,直線距離140多公里。魯中山區道路崎嶇,雨雪嚴寒中,華東野戰軍十幾萬官兵以最隱蔽的方式連續行軍。在蜿蜒不斷的大軍兩側、身後甚至前面,由貧苦農民組成的幾十萬隨軍人流,浩浩蕩蕩地向前滾動。他們推着獨輪車,挑着扁擔,或者用自己

王樹增解放戰爭談淮海戰役讀後感

的肩膀,把部隊作戰需要的多達億萬斤的糧草、彈藥和物資,全部承載起來。部隊前進一步,他們便跟着前進一步。”“他們已經鐵了心,將自己的命運和共產黨的命運聯繫在一起,與願意和共產黨官兵分享好日子一樣,他們也心甘情願,與自己的部隊一起承受苦難——生來便一無所有的他們,在向戰場走去的時候,鎮定而從容。”……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日夜不停、川流不息地行進在淮海戰役的所有道路上,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把物資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陳毅曾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

與此相反,人民羣眾對國民黨軍隊的態度卻是天壤之別。國民黨第十二兵團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被俘後回憶説:“第十二兵團11月由確山出發,經過豫皖邊境時,老百姓逃避一空,幾乎連個帶路的嚮導都找不到……當了俘虜,但見四面八方,熙熙攘攘,行人如織,家家有人,户户炊煙,鋪面上有賣饅頭、花生,煙酒的。一輛輛大車經過,有的車上裝着宰好刮淨的肥豬,想是犒勞解放軍的。我以前帶着部隊經過,連一撮豬毛都沒看見,現在怎麼有了,真是怪事。解放軍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圍着一個鍋台燒飯,同槽喂牲口,除了便衣與軍裝不同,分不出軍民的界限。”

淮海戰役的勝利充分説明:兵民是勝利之本。人民羣眾是真正的英雄。羣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是我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誰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誰就能取得勝利,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今天,我們黨所處的情況和麪臨的任務都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黨已經成為執掌全國政權的執政黨,正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我們應該知道,無論什麼時候,作為執政黨,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最大危險卻也是脱離羣眾。

然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在的許多黨員幹部羣眾觀念淡薄,嚴重脱離羣眾,甚至損害羣眾利益,引起羣眾的不滿。黨羣、幹羣關係已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也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作為執政黨,我們黨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必須始終保持黨和羣眾的血肉聯繫,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

保持和發揚黨的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就必須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教育,使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牢固樹立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向人民羣眾學習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自覺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羣眾是真正的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保持和發揚黨的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就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做到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任務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終把人民羣眾的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羣眾的滿意作為第一追求,把人民羣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第一目標,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必須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各種腐敗現象,堅決剎住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歪風,堅決防止損害羣眾利益和傷害羣眾感情的事情發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76yz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