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抗日戰爭有哪幾場重要戰役

抗日戰爭有哪幾場重要戰役

抗日戰爭中每一場戰役對於我們中國來來説都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抗日戰爭有哪幾場重要戰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抗日戰爭有哪幾場重要戰役
抗日戰爭——武漢保衞戰

武漢是平漢,粵漢兩鐵路的銜接點,又是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後,這裏成了全國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的中心。

日本侵略者妄圖攻佔武漢,控制中原,進而支配整個中國。1938年6月後,中日雙方在武漢外圍展開大戰,日軍以華中派譴軍司令火田俊六為總指揮,分兵5路進犯,另派波田支隊及海軍陸戰隊協同海軍第3艦隊沿長江西上。我軍為保衞武漢,由第9戰區司令陳誠指揮,依託幕阜山、九宮山、廬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依託大別山、富金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並在馬當、湖口、武穴和田家鎮等江防要塞設防。

1938年6月11日,日軍溯長江西上,進攻安慶,拉開了武漢會戰的序幕。7月26日,日軍攻陷九江,我軍第29軍團退守廬山兩側,全殲日軍第145聯隊。10月上旬,薛嶽兵團又殲敵4個聯隊,挫敗日軍突破南潯路的企圖。在長江以南、長江沿線和長江以北地帶,皖西及豫東南等各戰場,我軍官兵英勇抵抗,在馬當、瑞昌、萬家嶺、馬頭鎮、田家鎮、固始等戰鬥中,將士浴血奮戰,但由於我方單純防禦,逐次使用兵力,防線一再被攻破。我軍於10月25日撤出武漢。

武漢會戰歷時4個半月,戰線大到皖、豫、贛、鄂4省數千裏地,雙方投入兵力之多,戰線之長,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是抗戰中任何戰役所不能比擬的。會戰後,日軍由於戰線延長,兵力與資源不足,不得不放棄"速戰速決"的企圖,抗日戰爭逐漸進入相持階段。

抗日戰爭——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日租界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這次戰役,日軍以鬆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後投入陸海空與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動用艦船130餘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狂妄地宣稱1個月內佔領上海。我國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部隊和税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計兵力約70萬餘人奮勇迎戰。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企圖在華北製造第二個滿洲國,中國統帥部知道大戰不可避免,遵照國防計劃甲案,陸軍為確保首都安全,先準備集中兵力殲滅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海軍準備堵塞江陰,全殲日軍長江艦隊。但機密泄露,日本長江艦隊倉皇逃出長江口。8月13日,祕密進駐虹橋機場的中國軍隊打死前來偵察的日軍大山勇夫大尉,是為“八-一三”事變。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動下,國民黨政府第二天發表了《自衞抗戰聲明書》,宣告“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衞權以應之。”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三個德械師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15日,日本正式宣佈組建上海派遣軍,以鬆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增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日軍增援部隊在中國軍隊側後方上陸後,中方已經無力消滅日軍陸戰隊,蔣介石為首的中國軍隊統帥部,這時考慮在上海作戰比在遙遠的北方大平原作戰補給方便,且能避開機動力佔優勢的日軍。這樣中日雙方在上海一地不斷投入軍隊,此役國民黨方面先後投入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團、財政部税警總團、憲兵1個團、XX市保安總團、XX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3隊海軍艦隊,兵力總數在75萬人以上。日軍投入5個師團1個旅團達20萬人,鏖戰兩個月後,日軍的依靠強大的火力突破中國軍隊防線,但此時中國雖敗而不亂。10月20日,日軍祕密組建第10軍準備對中國軍隊實行大包圍。11月5日軍第10軍10萬人在金山衞登陸。蔣介石因幻想九國公約簽字國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時機。但此時西方國家綏靖之風盛行,稱中國軍隊主動在上海非軍事區挑起戰爭為破壞和平,對中國的要求置之不理。幾天後日軍包圍網即將形成,前線中國軍隊大亂,部分部隊為避免被圍已經自行組織撤退。此時的南京統帥部和淞滬戰場各個高級指揮部已經方寸大亂,是撤是守,爭執不下。蔣介石仍死抱着對國聯不切實際的幻想,遲遲不肯下令後撤,他表示只要我們在上海繼續頂下去,相信“九國公約”國家會出面制裁日本,此時此刻還在做夢。白崇禧告訴他,前方將士聽到日軍登陸消息後人心惶惶,有的部隊已經出現混亂,大有控制不住之趨勢,再不撤退70萬人只有白白等死了。於是蔣介石不再堅持,不得不同意撤退。在撤退過程前,又沒有講明各部隊撤退順序。三四十萬中國將士擠在幾條公路上,被日軍空軍轟炸,為此也付出了慘痛代價。大撤退變成了大潰逃,數十萬將士在撤往南京時分散,為南京保衞戰的失利埋下伏筆。12萬守軍各自為戰,無法統一作戰,數天南京就告陷。 此戰國民黨軍傷亡33萬多人,為日軍損失的5.5倍。 這次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征服侵吞,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淞滬會戰挫敗了日軍中央突破,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粉碎了他們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它是我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面抗戰的歷史轉折點,這次戰役,日傷亡6萬多人,被我擊毀擊傷飛機200多架、艦船20餘艘,但我軍以落後的武器死守被日軍優勢火力控制的戰線,加上指揮失當,傷亡重大, 有10萬多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淞滬會戰,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是指1938年1月至6月間,中國軍隊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省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次重要的會戰。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在台兒莊取得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勝利,給敵人以有力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這是台兒莊戰役中的中國軍隊重機槍陣地。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防禦戰役。其中,三四月間的台兒莊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莊大捷”。徐州會戰,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第13師團北渡長江,進至安徽池河東岸的藕塘、明光一線;侵略華北的日軍第10師團從山東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佔領濟南後,進至濟寧、蒙陰、青島一線。1938年2月3日徐州會戰開始。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相當於旅)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京-漢口)南奪武漢。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會戰至同年5月19日結束。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在台兒莊取得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勝利,給敵人以有力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

此役,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首先在南線將日軍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與北線日軍會合的企圖;繼而在北線將東路日軍擊敗於臨沂地區,又將西路日軍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區,粉碎日軍在台兒莊會師的計劃。在台兒莊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採取積極防禦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禦,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隨後,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後期陷於被動。儘管如此,這次會戰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保衞戰贏得了時間。

抗日戰爭——南京保衞戰

南京保衞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是1937年繼淞滬會戰之後,日軍向中國首都南京推進所發生的戰役,日本稱為南京攻略戰。該戰役由唐生智任南京衞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與日軍抵抗作戰。由於國民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戰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後決定突圍時又未擬定周密的撤退計劃,更沒有經過參謀作業,致使守軍在突圍中,自相踐踏,爭相奪路,損失慘重,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淪陷,不足五萬人的日軍入城,由此開始了連續六個星期對三十多萬戰俘平民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佔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衞作戰,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加上中國抗戰初期的軍隊訓練素質極低,引致撤退演變為潰敗,雖然錫澄線上的江陰保衞戰對阻擊日軍海軍逆江而上進犯內地有重要意義,但南部無錫的快速陷落使錫澄國防線基本沒有發揮作用,使北路日軍主力一路順利到達南京。12月1 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衞戰開始。唐生智任南京衞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抵抗作戰。國民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戰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後決定突圍時又未擬定周密的撤退計劃,更沒有經過參謀作業,致使守軍在突圍中,自相踐踏,爭相奪路,損失特別慘重,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此戰,中國軍隊以10萬之眾浴血奮戰,英勇地反擊了日本侵略軍。但日軍以8個師的兵力分兵進逼,使守軍處於三面被圍。背水一戰的不利地位,再加上軍事當局在組織指揮上採取消極防禦,使守軍處處設防被動挨打,最後決定突圍又未擬定周密計劃,致使大量部隊團於城內,慘遭日軍殺戮。作戰中,中國軍隊傷亡約5萬餘人。12月13日,南京淪陷,不足五萬人的日軍入城,由此開始了連續八個多星期對三十多萬戰俘平民震驚世界的大屠殺。

標籤: 抗日戰爭 戰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ev60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