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古代漢語有關讀書筆記

古代漢語有關讀書筆記

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古代漢語有關讀書筆記

(一)本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的

1、本課程的性質

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工具課、語言課。

(1)基礎課是相對於專業課而言,是指該專業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該專業的核心課程。

(2)工具課是相對於理論課等而言。所謂工具課,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開設的課程。“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古代漢語作為一門工具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閲讀中國古書的能力。

(3)語言課是相對於文學課而言。漢語言文學作為一個專業,主要分為漢語言與漢文學兩大模塊。

2、本課程的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和訓練學生閲讀用古漢語寫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講授中學文言作品(主要是語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閲讀和講授兩個能力,在師範院校與綜合大學中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以培養和訓練講授文言作品能力為主,後者以培養閲讀文學作品能力為

主,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偏廢。從20xx年秋季起,中學語文教材又再次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別是高中,篇目幾佔一半,因此,作為師範院校的畢業生,古代漢語這門課程的學習自然也向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為語文工作者,他們還要大致瞭解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的繼承和發展的基本脈絡,從而培養他們語文規範化的能力,如關於古代破讀字的讀音問題,異形詞的規範問題等,都需要藉助古代漢語知識求得解決。

(二)古代漢語的含義和課程學習重點

1、古代漢語的含義

漢語的發展有不同的階段。以往對漢語的發展一般採用兩分法,即古代和現代。現代指五四運動後,古代與現代相對而言,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時間跨度較長。從先秦西漢一直到五四前,其間漢族人民所使用的語言都稱古代漢語。因為古代的口語現在已無從聽到,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只是古代的書面語,漢語的古代書面語大致有兩個系統;一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及後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語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後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古白話。

近年來有人對漢語採用了三分法,即古代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這裏的三分法,古代漢語大約相當於文言,近代漢語大致相當於古白話。

2、本課程學習的重點

因為一者文言與現代漢語差別較大,二者我國古代的文獻大多是用文言寫的,因此,本課程學習的重點是文言文。

(三)如何學好古代漢語

學習一門語言,一般要求做到四會:聽、説、讀、寫。但古代漢語只留下書面語,無法聽

、説,又因為現代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都使用現代漢語,也不要求用文言文寫作,因此,學習古代漢語只要求具備閲讀古書的能力。而要具備閲讀古書的能力,就要把對古代漢語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很好地結合起來。王力先生主編的這套教材,其特點是把文選、常用詞和通論系統地結合起來,為我們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結合奠定了基礎。文選主要是培(本文來自: 千葉帆文摘:古代漢語讀書筆記)養對古代漢語的語感,側重於感性材料;常用詞一方面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又是理性概括;而通論則側重於理性知識。教師講授時只講文選和通論,時間大致各佔一半,至於常用詞,在講授文選遇到具體詞時選一些進行講解,其餘為自學。同學們要在徹底弄懂弄通文選的基礎上,要更深刻地理解常用詞的用法和古代漢語在文字、音韻、語法等方面與現代漢語不一致的地方。

鄭伯克段於鄢

【題解】

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內部(兄鄭莊公、弟共叔段、母姜氏)的矛盾,又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互相傾軋,文中刻畫了鄭莊公的陰險毒辣和虛偽。

【補充註釋】

武姜,“武”為丈夫的官職,“姜”為自己的母家姓,這是古人表示已出嫁的女人的名字的一種方法。又如文嬴即晉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姓嬴)。 佗邑唯命:其他地方只聽您的命令。

“請京”以下三句:每分句主語不同,第一分句主語為姜氏,第二分句為鄭莊公,第三分句為泛指(人們),均已省略。

都城過百雉:都邑的城牆超過一百雉,“都城”是兩個詞。

“中,五之一”:“中都不過五國之一”的省略,中等城市的城牆不超過首都的五分之一。下“小九之一”同,均為古漢語常用的分數表示法。 不度:不合法度。度:名詞用如動詞。

西鄙北鄙:鄙,邊邑,本義。

無生民心:生,動詞的使動用法。

暱:“暱”的異體字。親暱:指對兄長親。

夫人將啟之:啟之,為他開門(作內應)。

有獻於公:指有土特產獻給莊公。

未嘗君之羹:羹,肉羹。從美從羔,會意字。

其是之謂乎:正常語序為“其謂是”,“謂”為謂語,“是”為賓語前置。 齊桓公伐楚

【題解】

齊桓公為稱霸而討伐楚國,楚使者面對管仲貌似有理實則無理的討伐理由,隨機應變,楚使者屈完更是在齊侯帶有威脅的語氣面前,不亢不卑,以理相對,齊終未達到目的。本文屈完與齊侯的對答表現了《左傳》精彩的外

交辭令。

【補充註釋】

以諸侯之師侵蔡:以,介詞,帶領。注意“伐”“襲”“侵”的區別,《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唯是風牛馬不相及:一説“風

”,放失,走失。依此,本句意為即使放牧時走失了牛馬,也到不了對方國境之內。

賜我先君履:履,這裏用作名詞,指可以踐踏征伐的範圍。雙賓結構。 寡人是徵:“徵”現已同音簡化為“徵”,兩字原來意義不相同。 昭王南征而不復:徵、復這裏都是用本義。

君其問諸水濱:其,語氣詞,表委婉語氣。

不穀是為:賓語前置。不穀:不好,古代諸侯自稱的謙詞。

“與不穀同好,如何”:此乃“城下之盟”的要挾之辭。

徼福:徼,通“邀”,求。前面的“惠”是表敬副詞。下文“辱收寡君”的“辱”也是表敬副詞,今猶有“惠存”“惠顧”“辱承指教”。 辱收寡君:蒙辱收留我們國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v9q4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