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人有人的用處》讀書筆記

《人有人的用處》讀書筆記

我們知道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倫理學的學問,世界觀亦即我們對於世界的看法,倫理學則是我們對於人生和社會的看法。作為一本哲學著作,維納的《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與社會》也主要是從這兩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其中在倫理學部分,作者主要從控制論的角度進行了探討。

《人有人的用處》讀書筆記

在維納的哲學裏,強調世界處於一個熵增的背景中,這就是已被廣泛證明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所謂熵增,即是在一個系統中,如果這個系統不向外界吸收能量,那麼這個系統將必然趨於無序,或者説混亂度增加。而生命系統則是一個在熵增背景中不斷地吸收能量維持熵減的體系,一旦一個生命停止呼吸和進食,亦即停止向外界吸收能量,則很快將趨於無序——屍骨將越來越難以維持有序的形態。

從認識論角度考慮,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則主要是克服熵增而逐漸建立一套有序的理論體系,但是我們的理論體系僅僅是適用於特定的宇宙尺度和特定的宇宙時期,科學表明,宇宙的混亂將會達到最大值,那時,我們所建立的理論體系很可能將全部失效。所以,我們掌握的理論與其説是對於因果鏈的描述,不如説是對於有關現象恆常連合出現的概率的描述。通俗一點説,我們的科學實驗證明的任何原理,我們都不能説是恆常有效的定律,而只能説在有限的時空中,出現這種因果關係的概率非常大。這是一種對於世界前景和人類認識能力的悲觀主義的態度,作者自認為這種悲觀主義是一個科學家出於職業的理性與冷靜而得出的態度,不同於其他哲學家或者普通人的悲觀。

這就是維納向我們描述的世界。

那麼在這樣的世界裏,人類的處境如何呢?我們前文提到,作者主要是從控制論的角度闡述了這個問題。所謂控制論,就是通過信息的通訊和交換來實現對於效應器(不論是人的、動物的或者機械的)運動的控制。通過這個定義,我們看出,控制論其實離不開信息的通訊,所以,作者也把控制論等同於信息論。而且,作者也把有機體看做一個信息的載體,聯想到一個人每過一段時間其細胞就更新換代一次,所以其生理上已是另外一個人,但一個人的心理則能夠保持不變,所以,一個人心理上的個體性比生理上的個體性更穩定,作者把有機體看做一個信息的載體是有合理性的。

我們提到,要實現控制,則信息的通訊至關重要,比如大腦控制肌肉、政府控制人民、軍事指揮官控制軍隊,都需要信息的傳遞和反饋。而我們又知道,整個世界總是處於熵增的趨勢,那麼信息要實現精確的傳遞而不失真,就需要克服混亂度增加的力量。人類發明的最有效的克服熵增的信息傳遞手段是語言,但是作為一種精確的控制論的信息傳遞,語言還必須能作為一種信碼,亦即語義確定的不容易誤解和失真的編碼。作者對於這問題的論述現在看來已經基本實現了,計算機語言已經非常多樣,且足夠精確,語義足夠穩定。而作者提到的通訊的反饋也在的大多數的自動化裝置上進行了應用,作者所展望的機器人也在很多工廠實現了普及,而作者所擔心的機器取代人所造成的失業卻並沒有如作者所擔心的那樣出現,相反,自動控制設備把人們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為人類創造豐富的精神財富提供了條件。

在自動控制技術高度發展的情況下,作者設想了是否可能出現國家管理機器,國家管理機器將取代很多傳統政府管理機構的職能,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政府。但作者認為,由於人事問題存在非常複雜的反饋與博弈,將會變得異常複雜,機器將難以通過預設程序去快速處理如此複雜的情形。而且,作者也指出了國家管理機器的危險性,“機器對社會的危險並非來自機器自身,而是來自使用機器的人”。我們可能對此深有感受,現在的社會信息管理系統已是如此發達和自動化,以至於我們的行止和言論都可能被記錄在案,並可能可以被快速調出查閲,當然好處是可以快速地抓捕罪犯,但潛在的風險則可能形成對於個人自由的侵犯。所以,作者所提出的,機器是一把雙刃劍,即為人類造福,但也可能為人類的福祉埋下禍根,其警示意義越來越強。

如作者所言:“本書的主題在於闡明我們只能通過消息的研究和社會通訊設備的研究來理解社會;闡明在這些消息和通訊設備的未來發展中,人與機器之間、機器與人之間以及機器與機器之間的消息,勢必要在社會中佔居日益重要的地位。”半個世紀過去了,作者所預言的景象已呈現我們在我們面前,我們已生活在一個信息世界裏。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ne3p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