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新疆導遊詞 >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通用5篇)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通用5篇)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通用5篇)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範文1

各位遊客:

來到吐魯番,人們不禁會問:素有“火洲”、“風庫”之稱,氣候極端乾燥的地方,怎麼會出現大片的綠洲?其中有什麼奧祕呢?奧祕就是分佈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兒井羣,它猶如人體的血脈,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兒井,又在吐魯番分佈最廣,成為生命之泉,常綠之源,澆灌着吐魯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參觀這一舉世聞名的灌溉工程。

坎兒井的結構→坎兒井的建造方法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坎兒井樂園,首先請跟我前往坎兒井博物館去了解一下坎兒井的建造情況。

坎兒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勞動人民根據本地氣候、水文特點創造出來的一種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條,其中以吐魯番最多最集中,據統計,吐魯番的坎兒井共有1158條,總長約5000公里,相當於從烏魯木齊到哈爾濱的里程。坎兒井堪稱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學界的專家稱為“地下運河”,並與長城、京杭大運河合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工程。

對於坎兒井您可能早有所聞,不過對它的結構也許不很清楚,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坎兒井古稱“井渠”,坎兒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豎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澇壩(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坎兒井之所以能在吐魯番大量修建,是與這裏的自然條件分不開的。首先吐魯番盆地地勢很低,低於海平面以下的面積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魯番四面環山,每年高山上的積雪大量融化後流入山谷。當雪水流經戈壁時便滲入地下形成潛流,這就給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那坎兒井又是怎樣建成的呢?請看:坎兒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峽谷地帶的雪水潛流處,尋找到水源,然後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豎井,井深十米至幾十米不等,將地下水匯聚,以增大水勢,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鑿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連接到遙遠的綠洲,才將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澇壩則是一個調節水量的蓄水池。一條坎兒井,一般長約3公里,最長者往往是幾條坎兒井相連達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間豎井少則幾十口,多則三百餘口。上游的豎井較深,個別可達100米上下,下游的較淺,一般僅數米。坎兒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發,這項工程實屬適應乾燥氣候特點的一種偉大創舉。尤其讓人稱道的是,當地人民全憑雙手和簡單的工具,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構造之巧妙,讓人歎為觀止。

我想請大家回憶一下,當我們乘車臨近吐魯番市時,就在那鬱鬱葱葱的綠洲的外圍戈壁上,可以看見順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有序地伸向綠洲。那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假如大家從高空俯視,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鍊,裝點着吐魯番這個古老卻仍青春煥發的地方。

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再來談談坎兒井的建造原因。由於新疆地區乾旱少雨,蒸發量大,而坎兒井是地下暗渠輸水,蒸發量小而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這裏的土屬鈣質黏土,挖好的坎兒井很堅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對農作物生長不利,而吐魯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經坎兒井後温度自然上升,很適合澆灌農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長期與乾旱的鬥爭中,發明了這種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兒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兒井,構成了火洲的生命線和命脈,使新疆這個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積聚,從而成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關於吐魯番坎兒井的起源歷來有三種説法:一種是漢代關中井渠説。這種觀點認為漢代時人們發明的“井渠法”傳入新疆,發展成為現在的坎兒井。第二種説法是跟林則徐有關。清末林則徐被充軍新疆後,1845年經過吐魯番,察覺當地炎熱少雨,於是就細查地勢水源,引導新疆人民根據自己所處的自然地理特點,發明了這種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種觀點認為坎兒井是2520_年前由西亞波斯人首創而後傳人新疆的。當然,這三種觀點都有待考證。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坎兒井在地球上的分佈是與溝通東西方文化的絲綢之路聯繫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裏海沿岸,人們都發現了坎兒井。所以我們説坎兒井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是毫不過分的。直到今天,坎兒井還在為新疆吐魯番的農業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坎兒井明渠→坎兒井暗渠

參觀完坎兒井博物館,走出館外,可見道旁明澈的清泉,這便是坎兒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純水,它晶瑩碧透,倘若您伸手觸及,便會感到涼意陣陣,真是“晶晶亮,透心涼”。

坎兒井的暗渠要從洞中進入方可看到,只見渠水汩汩流淌,讓人感到無比欣喜。這樣的井渠在整個新疆大地有上千個之多,其地下河道總長度加起來比萬里長城還要長一倍,也遠遠超過了京杭大運河,成為“地下運河”。

遊客們,今天的坎兒井,不僅是重要的水利設施,更是中外遊客樂於觀賞的一大人文景觀。尤其是坎兒井樂園內的一台充滿新疆維吾爾族濃郁風情的民族歌舞表演,會使您心神盪漾。那明快的節奏,輕盈的旋律,熱烈奔放的情緒,使您在欣賞之餘,會情不自禁地加入他們的行列,學着維吾爾姑娘和小夥子的模樣邊唱邊跳,感受這歌舞之鄉的純真樂趣。

各位遊客,坎兒井樂園內那咳亮悠揚的歌聲已經唱響,下面就請大家趕快前去欣賞吧!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範文2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古稱“井渠”。是古代吐魯番各族勞動羣眾,根據盆地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的特點,經過長期生產實踐創造出來的,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吐魯番坎兒井,出現在18世紀末葉。主要分佈在吐魯番盆地、哈密和禾壘地區,尤以吐魯番地區最多,計有千餘條,如果連接起來,長達5000公里,所以有人稱之為“地下運河”。“坎兒”即井穴,是當地人民吸收內地“井渠法”創造的,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坎兒並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修建。如今,仍澆灌着大片綠洲良田。吐魯番市郊五道林坎兒井、五星鄉坎兒井,可供參觀遊覽。坎兒井的名稱,新疆維吾爾語稱為“坎兒孜”。伊朗波斯語稱為“坎納孜”(Kanatz)。蘇聯俄語稱為“坎亞力孜”(k,lplItK)。從語音上來看,彼此雖有區分,但差別不大。

中國新疆漢語稱為“坎兒井”或簡稱“坎”。中國內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陝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肅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稱為“地下渠道。”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範文3

吐魯番盆地大都低於海平面,且它四面環山,中間被火焰山橫卧在盆地的中央。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城市,也是最熱、最乾旱的城市,素有“火洲”之稱,;夏天的吐魯番,最高氣温可達48°,年降雨量平均只有16毫米,而年平均蒸發量卻達兩千多!由於這裏常年乾旱,缺水,因此聰慧的新疆人便利用特殊的地理條件,發明出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坎兒井,古稱:“井渠”。

它是把地下的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而成的地下渠道。你可能會問:“吐魯番常年乾旱、缺水,怎麼會有地下的潛流水層呢?”它是吐魯番的北部博格達雪山和西部的克拉烏成雪山融化後流向盆地,並很快深入戈壁地下變為潛流。坎兒井,就是把地下的潛流引出彙集到一起,用於農田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滯壩組成。豎井主要用來開挖暗渠時人出入及出土的上下通道;井口直徑約七八十釐米,當時勞動人民出土僅用編織的籃子和轆轆把土運上來;從一個地方開挖,一直到挖出水來再開始挖暗渠;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即地下水渠,深約1.5米,寬約0.7米;滯壩就是暗渠出口,修建的一個蓄水池,暗渠中的水就流入這個地面上的蓄水池中;所謂明渠,就是暗渠引水至農田之間的水渠,它跟暗渠不一樣,它是一條條流在地面上的渠道。吐魯番共有坎兒井1100多條,總長5000多公里,猶如人體血脈般。它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可不能小看新疆的坎兒井,它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變成了綠洲。這些可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

現在,儘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看到這裏,我不得不慨歎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範文4

在素有“火洲”之稱,氣侯乾旱、炎熱的吐魯番盆地,之所以能形成今天這樣美麗富饒的綠洲,坎兒井功不可沒。吐魯番坎兒井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坎兒井最早從哪裏傳入,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從波斯和埃及傳入,這一技術沿絲綢之路傳到周圍地區;另一種説法是西漢時從中原傳去的。吐魯番地區共有坎兒井一千多條,總長度超過長江、黃河,與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一同並稱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三大工程。

從吐魯番市驅車10分鐘,便來到了坎兒井公園。在一個土坎下,一渠清幽幽的水,靜靜地流淌着。水從土坎底部一個長方形的洞口流出,黑黢黢的洞口看不到底。據當地人講,坎兒井的水年年月月流,日日夜夜淌,無窮無盡。坎兒井的水來自天山上的積雪。雪水融化後一部分從地面上流走,被稱為徑流;另一部分從地下流走,被稱為潛流。坎兒井就是將潛流引出地面,進行灌溉。

嘗一口坎兒井的水,清涼清涼的,那種涼爽的感覺直沁入人心脾。一條坎兒井主要由豎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和澇壩組成。其中暗渠工程最為艱鉅,一般要在地下開鑿幾公里到幾十公里長的渠道。在開鑿地下暗渠時,為了出土和通風,每隔二三十米打一眼豎井。據記載,古時人們就是從豎井下去,頭頂油燈,用坎土鏝向左右開挖,一節節地接通,再連接起來,成為地下暗渠。

在那鬱鬱葱葱的綠洲的外圍戈壁灘上,可以看見順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座落有序地伸向綠洲。這些都是坎兒井的豎井口。假如從高空俯視,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鍊,裝點着吐魯番這個古老而又煥發出青春活力的地方。坎兒井的清泉,澆灌着吐魯番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綠洲良田,生產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奇妙的坎兒井就是吐魯番的生命之源!

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範文5

坎兒井,與京杭大運河、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它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總數達10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種特殊的灌溉系統。

坎兒井的結構,是由豎井、明渠、暗渠和出水口四部分組成的,天山和一些雪山春夏時節,會有大量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順勢流下山坡。聰明的維吾爾族老鄉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的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暗流來灌溉農田。

維族老鄉們總覺得只有活水才是乾淨的,所以坎兒井的水全是流動的,沒有一點死水。維族老鄉每家每户都有一個洗手壺,每次洗手時用水衝三下,既乾淨又不浪費。他們不讓你碰明渠、暗渠的水,不然喝的就是別人的洗手水。可到了出水口,熱情的維吾爾族老鄉就會讓你喝個夠。吐魯番的小夥姑娘們天天喝坎兒井的水,皮膚又白又嫩。

坎兒井是中國少數民族的智慧結晶,是可供萬千人使用的水源寶藏。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坎兒井,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喝到這清冽甘甜的水,用我們的實際行動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xinjiang/drze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