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內蒙古導遊詞 >

內蒙古導遊詞(精選20篇)

內蒙古導遊詞(精選20篇)

內蒙古導遊詞 篇1

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西部和烏海市境內,面積555849公頃,1995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殘遺瀕危植物和荒漠生態系統

內蒙古導遊詞(精選20篇)

本區地處亞非荒漠東部邊緣,為西鄂爾多斯荒漠化草原和東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過渡地區,是古地中海孑遺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綿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楊等集中分佈的地方。區內現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種,其中特有古老殘遺種及其它瀕危植物有72種,佔全部植物種數21.79%,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7種。特別是四合木和半日花僅分佈於保護區的小面積範圍之內,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此外,保護區還保存着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此外,保護區還保存着極其珍貴的古地理環境,古生物化古十分豐富,山地地層剖面明顯,是非常珍貴的天然史書。因此,該區的建立,不僅在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研究生物的起源、發展演變以及地質構造和古地理環境均有着深遠的意義,同時,對於保護和改善我國荒漠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探索荒漠地區可持續發展途徑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內蒙古導遊詞 篇2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樑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性氣候,晝夜温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展農業。

周朝之前,屬於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户到那裏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西漢時,前127年,漢武帝派衞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佔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陝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裏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佔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後期陝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於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裏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後,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乾渠(俗稱二黃河),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乾渠5道,排水乾渠13道,支、鬥、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穀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內蒙古導遊詞 篇3

各位團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魔鬼城。 “魔鬼城”在當地蒙古語稱為“蘇木哈克”,哈薩克語稱為“沙依坦克爾西”。這些都是指魔鬼出沒的地方。烏爾禾魔鬼城在克拉馬依市以北100公里處,和布克塞爾縣以南30公里 處。該城區方圓10平方公里,海拔350米 左右。乘車至此,眼前一亮,可見魔鬼城縱橫交錯,垛堞分明,儼然一座古城堡;可見狼豺虎豹,牛馬羊犬,可見高包台崗,奇石怪巖。慢慢走近它,才知道在這城中,寸草不生,鳥獸絕跡,時而沉寂無聲,一片死寂;時而狂風驟起,黃沙撲面,遮天蔽日,沉寂的古堡發出淒厲的吼聲,如泣如訴,讓人感到恐怖和怪誕,感到神祕和驚訝,感到莫測和高深,更感到了焦慮和不可思議。而零距離接觸的感覺卻截然不同,剛走到這些奇形怪狀的土丘面前,放眼望去,會發現這裏"堡"羣林立,綿延無際,人彷彿立在一片曾經樓市林立的城市廢墟面前,滄桑感油然而生。當人們幾乎都仰着頭走到這些土丘之間的空地上時,又發現這些龐然大物普遍突起有三四層樓高,有的被風化成城堡狀,危台高聳、垛堞分明;有的呲牙咧嘴,狀如怪獸;有的像古歐洲風格的建築殘骸,亭台樓閣、檐頂宛然;還有的像美少女的側面像,眉宇舒張、脣帶微笑。夕陽西照,一座座荒涼的土丘在地上投下了長長的陰影,彷彿一隻只飢餓的黑暗之手正向人們腳下移動,讓人不由得脊背發麻,避之不及。

魔鬼城在1億2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曾是一片淡水湖泊,這裏湖泊廣闊,氣候温和,植被茂盛,是恐龍家族的樂園。這裏曾先後發現了“克拉馬依龍”、“烏爾禾劍龍”、“準格爾翼龍”的化石。但隨着歲月的流逝,湖泊消失了。巨大的地質構造運動把深埋地下的巖石抬升成高山。湖地升起為陸地,湖底被水浪千百次打磨過的山或礁石,忽然見上了陽光、風雨,成了陸地上活的雕塑。這些由泥板巖、砂巖等組成的小山,和裸露的湖底,經風的手指、雨的手指、太陽的手指年年月月的撫摸、打磨,在戈壁荒漠成型之時,土色的裸山也成型了……經過億萬年的風削雨蝕,水刷雪浸,烏爾禾魔鬼城也就出現了。

烏爾禾魔鬼城在明媚的陽光下,一片燦爛輝煌,散發着大西北男性的美,陽剛的氣質;在陰雨天氣,一片灰暗迷濛,凝聚了諸多恐怖與危險,彷彿墜入了巫婆佈下的迷魂陣。而到了冬天,烏爾禾魔鬼城突然變得那麼温柔,穿着潔白的衣裳,蓋着銀色的雪被,像一個孩子一樣睡着了,夢裏閃現出天國……只有狂風吹來的時候,魔鬼城才激動得失去理智,癲狂不已,飛沙走石狂舞,狼嚎虎嘯怪鳴,像瘋了的"西毒"歐陽鋒,讓你害怕戰慄,只想遠遠地躲避。

魔鬼城地表突兀奇特,地下藴藏着豐富的優質石油和天然瀝青,是祖國的一塊寶地。隨着克拉瑪依油田的發展和擴大,這塊蠻荒之地再不是"魔鬼"們的樂園而是已被勘探開劈的新油田。高聳的井架,一株株挺撥的採油樹,石油工人豁達的笑聲,使這古老的城堡充滿現代化的氣韻和無限活力,預示着這裏將建成新石油生產基地和現代遊覽勝地。

內蒙古導遊詞 篇4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吉爾果山天池位於扎蘭屯市基爾果山上,距柴河鎮以西40公里。它與駝峯天池、犴溝天池等組成了柴河景區的天池羣,而基爾果山天池是其中景色最為壯觀、秀美的一處天池景觀。方圓約1.5公頃,水深不可測,是個靜謐神奇的所在。這裏叢林茂密,沼泉如織,車不能行,人跡罕至,長年為犴、鹿、獐、狍所擁有。圓圓的一泓湖水,宛如一輪滿月,鑲嵌在幽林羣嶺之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人説西湖之水美在水光瀲灩,這裏可比西湖水,更以幽靜為絕。

湖畔四周羣山如障,風不能入,平靜的水面如磨光的琥珀,光滑中泛出五彩瀲光,儼如一幅刀筆精良的套色木刻。這裏又靜得出奇,只有山鳥偶爾飛過的鳴叫聲。天池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即沒有入口,也找不到出口,而且水量常年保持平穩,豐雨時節水面不漲,枯雨時節水面不降。天池水含鹽鹼量高,常有鹿、犴、狍、獐等獸趁黃昏前來舔吃鹽鹼。關於基爾果山天池還有一個“寶鏡變天池”的美麗傳説相傳,一羣仙女耐不住天宮的寂寞,便飛到人間遊玩。當她們看到柴河流域風光美麗如畫,勝似仙境,便紛紛飄落於此。她們在清澈見底的河水裏游來游去,嬉戲玩耍。盡興之後,她們對照圓鏡梳粧打扮起來。梳粧打扮完畢之後,一個一個拖着長長的彩裙飛走了。

過了一會兒,一個年輕美貌的仙女又飛了回來,原來是回來尋找遺忘的寶鏡的。仙女飄來飄去,尋不到寶鏡,戀戀不捨便欲歸去,突然發現自己的寶鏡遺落在大山頂處,已經變成了一座鑲嵌在山頂的天池。天池平滑如鏡,水光瀲灩,圓圓的泓湖水,宛如一輪滿月,清清楚楚倒映着羣山的倒影。美麗的仙女看得呆了,久久不忍離去,直到眾姐妹多次催促,才戀戀不捨地飛回了冷寂的天宮。從此,大興安嶺東麓羣山峻嶺之中,便有了這座美麗的“天池”。

內蒙古導遊詞 篇5

新石器中、晚期,今錫林河水庫西側發現有人類活動遺址。先後出土砍砸器、刮削器及石核、石片等石器,證明距今4000~6020_年以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從事濤遊獵養畜和原始手工業生產。阿巴哈納爾部:“漢,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為突厥所據.[1]

遼為上京道西境,金為北京路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入於蒙古。”康熙六年(1667年),棟伊思喇布初授札薩克固山貝子世襲罔替。康熙五年(1666年),色稜墨爾根亦來歸。

康熙六年(1667年),詔授札薩克多羅貝勒世襲罔替,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舊牧地給阿巴哈納爾。棟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領九,駐烏勒陀羅海(《大清會典》作阿爾噶靈圖山)。色稜墨爾根掌右翼,佐領七,駐昌山(又名永安山)。阿巴哈納爾左翼設旗,自康熙六年(1667年)至公元1946年,12代札薩克共執政280年。

民國20_年(1933年),錫林郭勒盟建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貝子廟地區被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控制。民國20_年(1938年),駐貝子廟日本軍隊組織偽錫林郭勒盟政府、偽旗政府。

民國35年(1946年),內蒙自治運動聯合會轉移到貝子廟,錫盟分會和政府組織工作隊在阿巴哈納爾左旗改造舊政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阿巴哈納爾左旗支會隸屬錫林郭勒盟分會。

民國36年(1947年),在貝子廟成立了中共錫(錫林郭勒)、察(察哈爾)、巴(巴彥塔拉)、烏(烏蘭察布)工委。民國37年(1948年),阿巴哈納爾左旗歸中部中心旗工委。

1949年,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劃歸錫林郭勒盟中部聯合旗;阿巴哈納爾右翼旗劃歸錫林郭勒盟西部聯合旗。1952年5月26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電準,中部和西部聯合旗合併,統稱錫林郭勒盟西部聯合旗。原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廟由貝子爵管轄,故得名“貝子廟”。

1953年9月15日,經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准,“貝子廟”改稱錫林浩特(相當於蘇木級),統稱西部聯合旗錫林浩特人民政府。1956年7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將西部聯合旗改稱阿巴嘎旗。同年8月21日錫林浩特受錫林郭勒盟直接領導,蘇木級建置不變。

1959年4月15日,錫林浩特升格為旗(縣)級浩特,盟直接管轄。

1963年10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錫林浩特改設為阿巴哈納爾旗。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納爾旗的“哈”字為“嘎”字。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阿巴嘎納爾旗,改設錫林浩特市(縣級)。

內蒙古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西部祕境阿拉善盟最西端的額濟納旗。“額濟納”系西夏党項語,意為“黑水”(即今額濟納河);蒙古語稱“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設亦集乃路。額濟納旗旗名,源於額濟納河河名。額濟納旗面積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蘇省和浙江省都大1萬多平方公里,接近中國台灣、海南、寧夏三省區面積之和,是中國旗縣(市、區)中面積最大者,但人口只有1.8萬人,又是人口最少的縣級行政區和不折不扣的“駱駝之鄉”與“胡楊勝境”。

哦,忘了給大家作自我介紹了,我叫格日樂。格日樂,蒙古語意為“光、光明、光亮”。大家就直呼其名,叫我格日樂或小格吧。

今天旅行社派我帶大家去遊覽胡楊林與胡楊王景觀區,我給大家先介紹一下與此有關的知識。

額濟納胡楊林區是居延綠洲的主體,沿額濟納河兩岸分佈,20__年被國家林業局核准建立額濟納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20__年又被國家環保部門批准建立“七道橋胡楊林國家自然保護區”。胡楊,又稱胡桐、異葉楊。楊柳科落葉大喬木,西北及內蒙古荒漠地區、鹽鹼地重要的造林樹種。胡楊為稀有珍貴樹種,是內蒙古保護樹種之一,一般樹高8-15米。材質輕鬆、紋理不直,通直少節,耐濕抗腐性強,可做傢俱、民用建築、橋樑、門窗、橋樁、電杆、枕木、礦柱等用。用大徑胡楊作獨木舟,經久耐用。樹幹、枝、根均可提取胡楊鹼,供食用,或作為製造肥皂、羅布麻脱膠、製革脱脂及其他工業原料。嫩枝樹葉是駝、羊優質飼料,也是荒漠地區燃料的主要來源。胡楊喜光,非常適應大陸性荒漠氣候,抗風沙能力強,耐寒冷,也耐酷熱和乾旱,在年降雨量60毫米、年蒸發量為20__毫米以上的荒漠地區也能正常生長。喜光濕,耐鹽鹼,能在含鹽量0.7%以下的鹽鹼土中,與梭梭和檉柳混生。當土壤可溶鹽總量在2%之內,仍可正常生長,2%-5%時,生長將受到抑制。胡楊最高可達20多米,胸徑可達1.3米以上。一般雄樹高大,雌樹較矮小。樹皮灰褐色。小枝細,葉形多變異,深綠色。4-5月開花,7-8月果熟,蒴果出種率非常低。內蒙古近年來採用嫁接育苗取得了較大成效,即利用速生的新疆楊作接穗,利用抗逆性強的胡楊作砧木。胡楊葉秋季金黃,經霜則變紅,耐旱、耐寒暑、長壽。民間誇張地説:“胡楊胡楊三千年:活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又千年,倒了不朽還千年”。胡楊王,生長於阿拉善盟額濟納河西岸的亞布面村。是一株雄性樹,樹高23米,徑粗2.6米,樹齡400年以上。這株高大胡楊除1株主幹外,還有2株粗大分枝,1株徑粗1.3米,1株1.01米,形成了一個壯觀奪目的龐大傘形樹冠,是目前天然散生古老胡楊中的魁首,當地人都稱其為“胡楊王”。胡楊林和胡楊王為阿拉善盟重要的旅遊景觀。每逢“金秋胡楊節”,遊人雲集額濟納,騎駝漫遊胡楊林,阿拉善旅遊愈紅火。現在時值金秋十月,正是阿拉善金秋胡楊節隆重開幕後的第二天,是胡楊景觀最美、大家能看得最開心、玩得最盡興的時節。

大家能有幸捕捉這大好機遇,真是天賜之福喲。祝大家額濟納之旅功德圓滿!

內蒙古導遊詞 篇7

滴水壺景觀掛於美林鄉敖包樑一側的石崖立壁上,高約30米,因雨水滲水積在山腹彙集而成,長年滴水不斷,峭壁頂上一塊壺型巨石凌空懸卧,斜墜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壺。

滴水壺一年四季,變幻莫測,春秋兩季,滴水不止,一里之處就可聽到叮咚悦耳、有韻有致的滴水聲。夏季的滴水壺最為壯觀,此時滴水壺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從崖頂上一瀉而下。這珠璣的組合,水流的跌落,雖沒有“忽聞雷聲殷前川”的雄姿蓋世,卻有“温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動秀美。遠遠望去,潔白水簾,飄飄然然,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紗,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圖,讓人陶醉。冬季滴水壺則結成數丈冰掛,似壁銀簾,重新迴歸渲泄後的平靜和爆發後的沉默中。滴水壺的四周也充滿生機和驚奇,滴水壺川溝谷狹長,寬約30米,周圍天然次生林資源豐富,針闊樹種繁多,秋霜過後,黃、綠、紫、紅,各色紛呈,絢麗多彩。

內蒙古河套平原(河套灌區)導遊詞三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説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衞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後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佔平原總面積的1/4,餘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後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內蒙古導遊詞 篇8

吉蘭泰鹽湖位於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境內,距巴彥浩特鎮北102公里,是我國境內陸中型鹽湖之一,是開展工業旅遊、鹽湖洗浴的理性場地。吉蘭泰鎮是阿拉善左旗北部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全鎮管轄面積4618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1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餘人。吉蘭泰鎮是阿拉善盟重要的鹽化工業基地,20_年建成了吉蘭泰工業園區,20_阿拉善盟確立了把吉蘭泰建成全國最大的鹽化工業基地的戰略構想。

“吉蘭泰”系蒙古語,意為六十。鹽湖總面積120平方公里,鹽層覆蓋面積60平方公里,整個鹽湖呈橢圓形盆地,鹽層平均厚度3-5米,最厚達5.94米,總儲量一億一千四百多萬噸,這裏出產的食鹽,通稱“吉鹽”,以顆粒大、雜質少、味道濃等特點文明遐邇。鹽滷中除含量最多的氯化鈉以外還含氯化鎂、氯化鉀、硫酸鈉、硫酸鈣等多種化學成份。

內蒙古導遊詞 篇9

巴丹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稱”沙漠珠穆瑪峯”.巴丹沙漠集合了沙漠的瑰麗,以其高、陡、險、俊著稱於世。奇峯、鳴沙,湖泊、神泉號稱巴丹沙漠“四絕”。

高大的複合型沙丘鏈和金字塔狀沙丘,貌似“山”一般,沙峯、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隨處見,景象奇偉壯觀,繽紛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峯林立,峯巒疊嶂,沙脊如削。奇特的沙漠造型,是進行沙漠探險旅遊的理想之地。遍佈巴丹沙漠的鳴沙譽為“世界鳴沙王國”。

它所發出的聲音猶如飛機羣轟鳴聲,沉悶而深遠,數公里外清晰可聞,無不使人刺激異常。巴丹沙漠在有許多內陸小湖,湖泊四周蘆葦叢生,湖水碧波盪漾,水鳥嬉戲,確有“漠中江南”之奇景,高大的沙山和晶瑩的海子相映成趣,湖光沙色,叫人心靜神怡,是遊客放鬆身心的絕好去處。這裏還流傳着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説。又為巴丹沙漠增添了許多神祕旅遊環境容量,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要,進行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旅遊活動。巴丹沙漠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和專家學者。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20_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遊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沙漠旅遊線路,引起外國旅遊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沙漠旅遊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淨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為中外遊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遊得盡興。

朋友,來吧!美麗神奇的巴丹歡迎您,勤勞樸實的阿右旗各族人民歡迎您。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來這裏旅遊、觀光、探險,與我們共同投資開發建設這塊神奇的熱土。

內蒙古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首先代表我們青年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瀋陽——內蒙古大青溝兩日遊活動,我們這次行程一共210公里,大約需要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到達,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的話,請隨時找我,我將盡力為大家解決,為了使大家完的開心、愉快,請大家協助我做好幾點:

1. 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車中不要在車廂內走動,不要把頭或手伸出車外,以免發生危險。

2. 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請大家保持車內的衞生,不要吸煙。

3. 請您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車票是往返車費,不含其它的費用,並且全程對號入座。

4. 請您注意我們的返城時間是明年下午1點,請大家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最後祝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完的開心、愉快。

大青溝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於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內蒙境內。從瀋陽出發沿102過道至304過道途徑,新民市,彭武,內蒙甘旗卡鎮,在西行餘公里,便可到達內蒙古大青溝風景區。

提到大青溝,大家就會想到“藍天、白雲、綠地、沙漠”等美麗的圖畫,大青溝風景區就座落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

我們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類型,有呼倫貝爾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綠草茂密,“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在這裏的真實寫照,錫林格勒草原,牧草稀鬆,面積廣大。沙漠對我們沈城人來説充滿了神奇。科爾沁沙海現在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它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綠色長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衞沈城人的艱苦努力,説起“保衞沈城”是因為流沙的速度經科學測定為每年20公里,這樣用了是年的時間流沙將淹沒沈城。科爾沁沙海是遼闊的沙丘地帶。雖然正開展大規模的“綠色”工程但我們仍可觀賞到沙漠景觀。

大青溝是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8183公頃,相當於24個北陵公園地大小。由長度為11公里的大小清溝組成“人”自行景區。大青溝共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大青溝景區,即原始森林。主要包括:清溝遠眺,五兄弟,夫妻樹,蝸角楓等景區。溝內林林葱鬱,動植物繁多,有二千多個泉眼,終年流淌不息。溝內外温差7—8度,是盛夏避暑的勝地。

第二部分:三岔口景區,包括菊麗瑪神像,青龍劍、龍泉。提到菊麗瑪女神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説,傳説在很久以前,大青溝是一片美麗的沃土,由菊麗瑪女神統治着,惡磨尼古勒要來侵犯霸佔這片土地,菊麗瑪女神和尼古勒搏鬥了七七四十九天,尼古勒用偷裂的手段刺傷了菊麗瑪,菊麗瑪則用青龍劍刺殺了惡魔尼古勒,最後菊麗瑪自己也倒下去了,她的身軀變成了小清溝,飛出的青龍劍則劈開了“三岔口”惡魔尼古勒則變成了烏鴉,從此遠離大青溝,這就是大青溝看不到烏鴉的原因。來到三岔口,大家不能不參加一個驚險、刺激的探險活動“漂流”橡皮艇20__餘米的幽深的行程。工需40分鐘左右。

第三部分:小清湖景區:風景秀麗的小清湖象一條玉帶靜卧,萬綠從中,蜿蜓兩千餘米,寬闊的小清湖浴場水錶沙白,使你彷彿置身於海濱,這裏還有遊艇供大家遊玩。需要説明的是大家在游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景點介紹完了,還有一項最讓人心動的遊樂項目,就是騎馬。人們常説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汗”在清山溝我要説一句“到大青溝不騎馬,真遺憾”。雖然騎馬很讓人心動,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注意事項:

1. 你在騎馬時,不要站在馬的前面和後面。最佳位置是馬的側面。

2. 您在騎馬時,腳踩在馬鐙裏的三分之一處,這樣發生危險能及時跳下來。

3. 大家握好馬的韁繩,只要大家記得這些常識騎馬就會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為了使大家在大青溝玩的愉快順利,請大家注意幾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返程時間。我們在大青溝準時出發,虛妄大家在到達大青溝是一定要先安排住宿。然後在玩,最後大家在玩時一定要合理安排好遊玩時間,使自己玩的開心。

最後祝大家在大青溝玩的開心,盡興!

內蒙古導遊詞 篇11

嘎仙洞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部。風景名勝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的嘎仙洞,是我國一級保護文物。嘎仙洞是一個天然大石洞,地處高阜,依山傍水,三角形的巨大洞口,暴露在距地面20多米高峭壁上。洞南北長九十二米,東西寬二十七點八米,高二十多米。洞內石壁光滑,穹頂渾圓,曲徑通幽,洞內由下往上宛如“長蛇”似的向山頂延伸。洞頂又分出四個小洞,洞洞怪狀奇形,洞內吐薄霧,山洞繞白雲,煙樹雲海,氣象萬千,集雄、奇、險、秀、幽、奧諸景觀形象於一區。

登上嘎仙洞,給人以幽祕的仙境之感。園內四面環山、碧波漣漪、青山綠水、相映生輝。園內嘎仙河、西北—東南流向,流域長25公里,平均水深0.4米,兩岸生長着繁茂的興安柳和甜楊,河水清澈透明,別具一番景象。園內棲息着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生長着各種食用菌和中草藥材,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人工湖、長廊、歐式房,蒙古包、斜人柱(撮欏子)等構成了風景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嘎仙洞就坐落在公園內一道高達百米的花崗巖峭壁上,是我國古代北魏拓跋鮮卑祖先居住的“石室”舊墟,在洞內左側的石壁上,有公元443年拓跋燾派大臣李敞來此祭祖時所留下的石刻祝文,共 19行20l字,漢字隸書,距今已有1550多年的歷史。

該公園有諸多的娛樂項目,如:民族歌舞、射弩、野生動物觀賞、餐飲、遊樂場,洞中探險,卡拉OK、划船、登高望遠、垂釣等,最佳遊覽期為5月—10月末。最佳旅遊時間嘎仙洞森林公園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温為攝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五月至九月氣候温和。最佳旅遊時間為5-10月。歷史文化嘎仙洞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聞名海內外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拓跋鮮卑舊墟石室嘎仙洞,是一個天然石洞,規模宏大,地處高阜,背風向陽,依山傍水。洞南北長92米,東西寬27.8米,高20多米。洞內石壁祝文是北魏皇帝拓跋燾於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派李敞來祭祖時所刻,距今已1558年。

這一重大的我國北部少數民族遺蹟考古發現,只引了眾多中外知名人士、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旅遊者來此考察和觀光遊覽。是呼倫貝爾市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文物古蹟之外,另又佈設四大景點,有嘎仙洞森林公園大門,嘎仙山莊、嘎仙湖長廊遊覽區、野生動物馴養區,分佈在巍巍羣山之中,可使遊人沐浴自然、掏冶自然、享受自然、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內蒙古導遊詞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説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衞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後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佔平原總面積的1/4,餘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後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後套平原。臨河市位於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後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樑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温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展農業。

周朝之前,屬於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户到那裏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前120_年,漢武帝派衞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佔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0_年置西河郡(今陝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裏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佔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後期陝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於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裏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後,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乾渠(俗稱二黃河),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乾渠5道,排水乾渠13道,支、鬥、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穀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篇二:河套平原導遊詞範文

河套地區在清代屬鄂爾多斯諸旗,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至民國為綏遠省。河套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説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衞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何丙勛在《河套圖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勝也。河流自西而東,至靈州西界之橫城,折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至[url]府谷[/url]之黃甫川,入內地迂迴二千餘里,環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不過,現在的生態環境大不如前,境內許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狀態。

河套周邊地區,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陝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它們環繞着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一樣,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峯,同時又把河套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之中。

自元代起,“河套”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書籍裏,並有了較穩定的內涵,用來指賀蘭山以東,狼山、大青山南,黃河沿岸地區。並以烏拉山為界,東為前套,西為後套。也有以黃河南、長城北地區為前套的,與河的北面的後套對稱。

內蒙古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大家一路辛苦了!

現在各位已經到達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語説得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此,我懷着無比喜悦的心情代表×××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問候!歡迎您來美麗的呼和浩特做客!我叫××,擔任這次旅行的導遊,為方便起見,大家叫我×導或小×就可以了。這位是司機×師傅,是一位年輕的老司機,有多年的駕駛經驗。另外,順便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蒙A×××××號,在每次參觀遊覽完畢之後,大家可以提前回到我們的旅遊車上。大家可能是初次來到呼和浩特,對於這個地方多少有些陌生,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將帶領大家一一領略沿途景觀和行程中的景點,會使大家對呼和浩特有一定的瞭解。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簡稱“青城”;而呼和浩特市則簡稱呼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還被譽為“中國乳都”、“北方藥都”。呼和浩特市下轄4區1旗4縣,面積1.7萬多平方公里,20__年底常住人口260.63萬,其中市區人口近147萬,蒙古族人口20.1萬多,其他少數民族人口6.7萬多,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地區民族特色濃郁的北方大都市。

俗話説“既是相逢定有緣”,希望此次相逢能使我們大家變成永遠的朋友。十分高興為大家服務,請大家把我當作貼心的朋友,在旅途中我將努力為大家工作並隨時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今天呼和浩特的氣温是攝氏×度,這樣好天氣,一定是在座的各位福星為我們帶來的。那麼,就讓我提前祝大家旅途愉快,願此次內蒙古呼和浩特之行能給您留下一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謝謝大家!

下面我把近幾天的遊程安排作一個簡要介紹:

第一天,早餐後我們將赴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距離呼和浩特市區約90公里,乘汽車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到達草原之後,我們將安排大家到蒙古包先休息一下,然後自由活動,約12:00午餐,午餐為大家安排了蒙古族風味食品——手扒肉,下午約2:30分觀看小型那達慕——賽馬、摔跤表演,然後去草原上的傳統祭祀場所——敖包,或去牧民家做客,感受一下當代牧民的生活習俗。我們可以欣賞篝火晚會,當晚住宿在蒙古包中。

第二天,早上我們可以觀看草原日出的場景,蒙古式早餐後,我們乘車返回呼和浩特市內參觀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安葬地——昭君墓、著名的喇嘛教寺廟——大召、著名的以金剛座舍利寶塔為代表的寺院——五塔寺;下午自由活動,晚上在××酒店用餐並住宿。

第三天乘車經包頭赴鄂爾多斯響沙灣、成吉思汗陵。

第四天乘車返呼,下午遊覽烏蘭夫公園,之後商場購物,晚上大家將乘K90次列車踏上返程。

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和真誠配合。絢麗多彩的呼和浩特(市區)特色景觀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行走在呼和浩特的市區之中。20__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將舉行一系列的慶典活動。為迎接自治區60週年大慶,呼和浩特將累計投資約460億元,力爭把呼和浩特建設成為具有較高現代化水平和層次品位,具有濃郁民族文化和草原特色,具有良好環境質量和適宜人居,具有較高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力的草原大都市。

現在呼和浩特重點實施建設“四區”、“四個中心”、“三帶”、“三園”、“一批”的“44331”工程,爭創國家環境模範城市,向國內一流城市行列邁進。

“四區”是指回民區以現在的中山路、新華大街商業街為基礎的商業核心區;賽罕區以建設自治區黨政辦公大樓及周邊環境為主要內容的行政中心區;新城區以成吉思汗大街兩側建設濱海新城、成吉思汗廣場為主要內容的蒙元文化特色景觀區;玉泉區以建設五塔寺廣場、大召廣場等景觀點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特色區。

“四個中心”是指以體育場、賽馬場、體育館為中心的內蒙古體育中心;以內蒙古大劇院、博物館為主的文化藝術中心;以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為主的會展中心;以白塔機場改擴建和亞歐大陸橋——呼和浩特直達法蘭克福的國際集裝箱貨運專列為主的現代物流中心。

“三帶”是指二環路兩側城市園林綠化及重點項目建設為主的二環路特色景觀帶;東河、西河改造為主的環城水系景觀帶;環城高速公路兩側、大青山前坡生態治理及大黑河兩岸綠化帶為主的城市綠化帶。

“三園”是指以草原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萬畝蒙古風情園;以湖泊濕地為特色的8000畝南湖濕地公園;萬畝大青山野生動物園。

“一批”是指建設一批20萬平方米以上的精品住宅小區和10個以上的四星、五星級酒店賓館。

〔國際化機場——白塔機場〕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大家剛剛走出的是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它因為附近的遼代白塔而得名。白塔的真正名稱應該是萬部華嚴經塔,因為周身塗滿白色,所以通稱白塔。近年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內蒙古航空運輸業發展迅速,而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作為內蒙古首府機場已不適應目前航空運輸業快速發展的態勢。為此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抓住首都機場為迎接20__年奧運會進行擴建的契機,利用呼和浩特與北京距離近、長年天氣狀況好的優勢,經過多方協調,獲得了這一機場擴建項目,使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成為首都北京的第一大備用機場。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擴建工作目前已經開始。該機場擴建是為20__年北京奧運會準備的備用機場建設項目,也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典獻禮項目,該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規劃設計已經完成,徵地工作全面展開。據機場負責人介紹,呼和浩特機場到首都機場的直線飛行距離為420公里,飛行時間為45分鐘,是首都機場最理想而經濟的備用機場,需要佔用土地2062畝。另外,據瞭解,為了保障擴建該機場按時動工,國航股份機務工程公司呼和浩特維修基地航材保障分部也已經從20__年2月中旬起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與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擬共同出資10億元,將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擴建成功。擴建後的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等級將由現在的4D級升為4E級,可以接納所有等級的民用飛機,可滿足年吞吐旅客300萬人次的使用要求。

〔成吉思汗大街〕

成吉思汗大街是呼和浩特市北區的主幹道,位於呼和浩特市的北側,地處新城區的核心區域,西起通道北街,東至東二環,全長約8公里,距離市中心(中山路)約3公里,駕車時間僅約7分鐘,並有多條公共交通線路直達市區各地。對將來新城區乃至呼和浩特市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同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未來的民族特色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吉思汗大街的整體規劃共分為四個區,第一區主要是都市感很強的市區;第二區為體現生態、自然的草原核心區域;第三區的成吉思汗廣場是成吉思汗大街的絕對亮點;第四區營造道路空間的一系列機能性的交通空間。同時,為了突出成吉思汗大街的民族特色,街區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藴含着強烈的蒙古族特色文化、歷史和掌故,並通過一個個連續的景觀設計而聯合起來,成為呼市的新形象和象徵。成吉思汗大街的國際化定位,體現了四個原則;國際性的蒙元文化走廊,區域性的商業文化中心,本土性的特色舞台,居民户外活動場所。國際級設計大師精英團隊在規劃中共同的口號是:帶動草原的傳承,再現自豪性文化,在總體設計上高度體現“人性”原則,在弘揚本民族文化獨特性的同時,融合國內外建築特色。成吉思汗大街是城市的特色街,不論是景觀還是商業,都嚴格按照國際化水準量身定製。在規劃大師的手筆中,道路兩側的互通性,景觀設計的連貫性,彈性空間的設計,虛實之間的平衡性,空間設計的合理性等等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總體設計上,成吉思汗大街將成為呼和浩特的一個文化新地標。作為提升民族品位的領頭羊,展現青城人民的驕傲與自豪。結合強有力相呼應的綜合性設計語言,展示出對傳統的尊重與現代的結合,創造一條充滿城市活力的街區,這樣才得以加強土地使用的靈活性與彈性,使之符合當地的生活方式。成吉思汗大街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核心服務基地、一個休閒消費目的地、一個生活服務中心、一個商務投資焦點,通過營造怡人的居住環境,激活城市的活力與商業氛圍,結合合理的總體開發策略及架構,實現歷史文化、自然環境與人的生活、生產消費的和諧統一。未來的成吉思汗大街將為城市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旅遊發展空間,既體現民族傳統特色,同時兼備體育、文化、餐飲、購物等現代化大都市街區功能,必將成為青城的旅遊新亮點,也必將為全市的經濟發展提供新鮮動力。

〔伊斯蘭風情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行走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的通道南路。走到這裏,大家的眼前忽然一亮,彷彿置身於異域風情的都市。這裏就是今年改造完工的伊斯蘭風情街。20__年5月20曰,呼市回民區迎來了打造通道南路伊斯蘭風情街全面開工的日子,以商業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為主體特色的回民區正在開足馬力,建設一項名為“129”的大區工程(一區:以中山西路為主軸的商業核心區;兩街:通道南路民族街、成吉思汗西延景觀街;“九個億”重點改造項目:即九個億元以上的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項目)。通道南路伊斯蘭風情街南北總長為1000多米,以烘托商業氣氛,營造安適和諧的人居環境,充分展示地域優勢為特色。

大家看到,街景建築以沙漠黃為主色調,以最能突出穆斯林特色的白色、綠色為點綴。重點規劃建設的項目就是我們前方的清真大寺前的三角形廣場及其周邊建築,還有通道南路北路口、清真北寺、竹英樓、呼市回民中學等建築物的改造建設。我們可以看到27棟樓的伊斯蘭風情屋頂,以及拱式的門牆及造型牆、花壇的亮化、綠化,都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格。伊斯蘭風情街成為民族特色街和全市重要的旅遊觀光點。沿街建築立面改造以維持基本現狀為原則,在臨街面添加特徵造型元素、進行獨特細節處理、改變建築色彩等技術手段來集中體現伊斯蘭建築風格,如拱頂、柱式、望月樓等造型元素的利用,彎月、明星、尖頂蘑菇等細節處理的注重,使沿街店鋪、民居等各種建築均具鮮明的獨特個性,從而體現出地段特有的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投資6500萬元的呼和浩特市伊斯蘭風情街改擴建工程竣工,這標誌着這個草原都市打造多元文化的又一項舉措的成功實施。被譽為伊斯蘭風情街的回民區通道南路,兩側以穹隆、彩色琉璃磚裝飾出來的高樓氣勢宏偉,排排尖拱形並列的門窗、渾厚飽滿的綠色或黃色的球形殿頂、高聳的柱式塔樓,以沙漠黃為主而綠白相間的色調,讓人領略到濃郁的伊斯蘭風情。這裏回族羣眾聚居,伊斯蘭風格建築集中,穆斯林商業繁榮。這條街的改擴建工程由美國龍安集團進行規劃、設計,主要借鑑中亞諸國特別是土耳其、伊朗的建築風格,同時結合中華建築文化特色。看完伊斯蘭風情一條街,大家猶如置身在中東地區,可能有人會問,在這個蒙古族地區,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穆斯林建築。接下來的時間我會為大家講講呼和浩特回民區的來歷。

內蒙古導遊詞 篇14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明兩天我們要遊覽的是兩湖一濕地旅遊區。兩湖一濕地旅遊區是指以呼倫湖、貝爾湖及烏蘭諾爾濕地為主體的包括附近河流草原在內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涵蓋克魯倫河中國段和烏爾遜河南北兩端的呼倫、貝爾兩湖流域,簡稱兩湖一濕地旅遊景區。位於呼倫貝爾市西南端新巴爾虎右旗境內。301國道、203省道均可到達。是集自然保護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自然風景旅遊區。兩湖一濕地旅遊區坐落在呼倫貝爾草原的腹地,草原類型多樣,湖泊、河流、濕地相間分佈;稀少的人口零星分佈在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中,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各民族保持着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該景區集中了草原、湖泊、河流、沼澤地、生物和氣候六大自然景觀資源。旅遊區內呼倫、貝爾兩大湖泊,是呼倫貝爾草原和呼倫貝爾市得名之由來。呼倫湖另有該景區導遊介紹,這裏就不多説了。中蒙界湖——貝爾湖,是哈拉哈河和烏爾遜河的吞吐湖,在中國境內約4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天然漁場;烏蘭諾爾濕地位於呼倫湖和貝爾湖之間,面積約43平方公里,有190多種鳥類在該區繁殖生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景觀有——金海岸:位於呼倫湖西岸,區域面積13平方公里,長達6公里的金沙灘環抱着一灣碧水。這裏湖牀平坦,水面寬闊,沙質潔淨,波浪適中,湖水清澈無污染。灣內無礁石,是最理想的天然浴場。景區內現設有蒙古包、歐式木刻楞、蒙古移營帳車等建築設施,既有傳統的蒙古族風情,又藴涵歐式古典韻味,集住宿、餐飲、娛樂等功能於一體,可開展賽馬、套馬、馴馬、搏克、射箭、祭敖包、訪牧户等傳統民俗活動,享受乘快艇、日光浴、湖沙浴、垂釣等水上娛樂、沙灘競技之樂趣。一次可接待遊客1500人。成吉思汗拴馬樁:位於靠近呼倫湖西北岸的湖中,主要景觀為一處三面環水的峭壁半島。傳説,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時曾在這裏訓練兵馬,將他心愛的八匹駿馬用長繩拴在半島東三丈多遠湖中那個高大的石柱上,馬在半島上,因此稱之為“成吉思汗拴馬樁”。銀海岸:位於貝爾湖東北岸,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湖內盛產鯉魚、鮎魚、白魚等豐富魚類。“貝爾湖全魚宴”享譽國內外。寶格德烏拉聖山:位於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南45公里。海拔922.3米。“寶格德烏拉”,蒙古語意為“神山”、“聖山”。自清乾隆三年(1738年)始,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和七月九年級,草原上的牧民都要在寶格德烏拉山舉辦隆重的民間祭山盛會。弘吉剌部落旅遊景區:位於呼倫湖西南岸新巴爾虎右旗境內。古時以出美女而著稱的蒙古族弘吉剌部落曾遊牧於這一帶,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妻子孛爾帖都出生在此地,成吉思汗就是從這片草原迎娶了美麗的孛爾帖。景區岸邊向湖心延伸1公里的範圍內水深不超過1米,極適宜開展沙灘卡丁車、水上摩托等各種娛樂活動項目。整個旅遊區體現出草原風情、歷史文化、休閒度假、生態旅遊水乳交融的特點。烏蘭諾爾觀鳥區:位於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東南65公里處,面積42.5平方公里,水域遼闊,河流縱橫,水草茂密,蘆葦叢生,大小湖泊星羅棋佈,沼澤、濕地連綿,是水域、草原、濕地等多種景觀類型兼備的自然保護區,是水禽隱蔽、覓食、築巢繁衍之最佳場所。這裏是國家珍禽鳥類繁殖科研基地和濕地生態研究基地之一,也是我國主要的觀鳥旅遊景區之一。朋友們,兩湖一濕地旅遊區及其周邊的蒙古族同胞歡迎您攜親帶友再度光臨這塊風水寶地。再見!

內蒙古導遊詞 篇15

各位遠道而來的貴賓: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素有“塞外明珠”美譽的烏樑素海觀光旅遊。烏樑素海生態旅遊度假村位於巴彥淖爾市東部烏拉特前旗境內。烏樑素,蒙古語意為盛產紅柳的地方,這裏的一處海子即烏樑素海,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蘆葦佔150平方公里。這裏是我國西部五省區及世界同一緯度唯一的一塊濕地,20__年被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以及國家濕地重要保護區域。烏樑素海堪稱鳥的世界、魚的樂園,有各種珍禽益鳥近200種,它是全球八大鳥類遷徙路線之中亞線路的必經之地,也是亞洲北部重要的水鳥繁殖地和遷徒驛站;有各種魚類20多種,浮游植物86種,浮棲、底棲動物67種。更為神奇的是,這裏是天鵝的故鄉,遠遠看見天與湖之間,有一條銀白色的線段在熠熠發光——那是一大羣的野生白天鵝!在這裏,雖吃不上天鵝肉,好歹也能撿上片天鵝毛,拍上個天鵝照,這也算得上是人生一大樂趣。該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烏樑素海是一個年輕湖泊。它的形成可追溯到公元1850年以前。到了近代,由於草原植被遭到破壞,阿拉善流沙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沿狼山和賀蘭山之間的缺口不斷東侵,且狼山山洪所夾帶的沙石不斷在山的南麓堆積擴展,致使河牀不斷抬高,終於將北河上游長約15公里的河牀淤塞,迫使北河南移。北河斷流後,改稱烏加河。1930年以後,由於河套農業引黃灌溉的不斷髮展,黃河水通過八大幹渠常年不斷流入烏樑素海,致使水域不斷擴展,到1938年前水域最大面積達到1500平方公里。至1949年前,水域面積仍達800平方公里。解放後,隨着水量的控制和排水系統的疏通,湖泊面積逐年縮小。關於烏樑素海的來由,有一個金馬駒的美麗傳説:很久很久以前,長江中游地區非旱即澇,年年天災不斷,嚴重時顆粒不收。居住在那裏的南蠻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艱辛,難以度日。然而,黃河上游的河套地區則是另一番天地:無雨不旱,有雨不澇,旱澇保收,年年五穀豐登,歲歲六畜興旺。居住在此地的河套人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天下黃河,唯富一套”,果然名不虛傳。為何一南一北禍福憂樂有此天壤之別呢?為何“天下黃河”偏偏要“唯富一套”呢?南蠻人終於探知了其中的奧祕:原來流經河套一帶的黃河水中暗潛金馬駒一匹,因而河套人憑藉金馬駒的仙緣,獨享天公的偏愛。於是,南蠻人決心不遠萬里來到河套,想把“添風水,聚寶氣”的金馬駒牽回南方,投入長江之中,讓多災多難的長江流域也成為風調雨順、昌盛興隆的寶地,徹底改變自己的不幸命運。萬里尋寶的南蠻人剛到河套,尚未下水尋寶,金馬駒早已預知,躍出黃河水面,拉着一根長長的韁繩,由南向北、由西向東疾馳而去,途經現今的磴口、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臨河、五原一帶,最後卧在烏拉特前旗的戈壁灘上。南蠻人見金馬駒驚走,緊追不放,直奔戈壁。金馬駒一見此狀又躍身而起,拉着長長的韁繩重新潛入黃河之中,隱跡潛形,使人無從尋覓。説來也怪,金馬駒韁繩拉過的地方竟然地裂土移,出現了一條長長的深溝,這便是現今的烏拉河和烏加河;金馬駒在戈壁灘卧過的地方,壓出一個深深的大坑,這便是今日的烏樑素海;金馬駒二次飛奔時,韁繩又拉出了烏樑素海通入黃河的水路,使乾旱的烏拉特草原兩頭通黃河,出現了烏樑素海這樣的漁村水鄉(摘自《巴彥淖爾盟志》、《杭錦後旗志》)。 唐玄宗時,在今烏樑素海地帶建有天德軍城,一代名將郭子儀曾率軍駐紮該城。“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就此率兵萬餘眾,向東打到河北逐鹿一帶,大敗叛軍。抗日戰爭時,傅作義將軍在五原抗擊日寇,日寇敗退西山咀至烏樑素海一帶,在當地軍民的奮力追殺下丟槍棄械,大部分被掩殺,日酋皇族水川伊夫中將亦溺死於此。好,我們現在通過烏樑素海景區的大門,首先來看一下鳥展館。館內有80多種鳥類標本,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大家可以從這邊看起……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烏樑素海一點碼頭,這裏是烏樑素海漁場場部所在地,漁場前身是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九團,現隸屬於巴彥淖爾市農牧場管理局,系國有漁場。漁業生產分湖區自然生殖和人工池養兩部分。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鰱魚、烏鱧、鮎魚、團頭魴、螃蟹,年產魚、蟹125萬公斤,其中人工養殖魚10萬公斤,年產蘆葦10萬噸。這裏還有一個垂釣中心,為垂釣愛好者提供“用武之地”。在這裏,您可以自備釣具或租賃釣具,感受置身自然,悠然自得,“自食其果”(笑)的垂釣樂趣!當然,有興趣的話,可隨漁船入海作一次“漁泳旅遊”。一位青年體驗此項特種旅遊後作《烏樑素海漁泳一日遊》七律一首曰:“盛夏出漁近四更,風傳槳櫓咿呀聲。波翻碧水星光動,日躍明湖海天紅。浪裏舒肢百侶樂,船頭收網萬魚爭。斜陽雲影漾蘆蕩,長憶此遊趣無窮”。體味此詩意境,我想多數遊客會怦然心動的。心動不如行動,我們不妨去體驗一下吧。現在,我們將乘遊艇前往長島。此時快艇已駛入蘆葦叢中,大家看,百鳥嬉戲,此起彼落;大家聽,百鳥齊鳴,好不熱鬧!這種鳥就是國家保護動物疣鼻天鵝,那個是野鴨,還有白天鵝

、石雞、白喉鶯……經過半個小時的乘風破浪,我們在烏樑素海長島登陸,先讓我們環顧一下長島四周。這裏是可以容納上百人就餐的餐廳,在這裏可以品嚐到獨具特色的全魚席;這邊是茶館……這是10米高的瞭望台,登此台居高臨下,全湖景色盡收眼底,可見藍天白雲、碧波盪漾,水葦連天,百鳥飛翔,令人心曠神怡。好了,大家現在可以自由安排時間,或者上瞭望台看看,或者四處走走,十一點半在餐廳集合。上午我們瀏覽了烏樑素海一點,下面我們將乘坐摩托飛艇前往二點遊覽。二點主要景觀和遊樂項目有:湖面盪舟、天門觀鳥、葦蕩探幽、漁舟唱晚、柳蔭獨釣、水榭小酌、高塔覽勝、草原騎射、柳堤信步、牧野流星、篝火晚會等。這裏建有不同風格的夜宿設施如迎賓館、蒙古包、小木屋、普通客房、客服大廳等等。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二點的海內觀賞區。海內觀賞區有很多小島,每個小島都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海內區域有碰碰船、游泳池等,大家到此可以放鬆心情,自由玩耍。海內基本上都是淺水域,不會給大家帶來危險。 現在大家上岸,這裏是堤岸活動區。那個是水上餐廳,那邊是濱水木台,這些是我們效仿蘇州金雞湖旅遊區種植的矮灌木和喬木。 大家看到的這些小屋都是木製的,屋裏設備齊全,可以給大家提供輕鬆浪漫的住宿環境。木屋前邊這個大廣場是歌舞活動廣場,可以舉辦盛大的篝火晚會。現在進入生態餐飲暨觀光農業區,這裏的蔬菜有大棚種植和庭院種植的,餐廳裏所供遊客的食品均為地產無公害綠色食品。餐廳後邊看到的多處院落,是我們的“河套人家”生產、生活體驗小區,庭院內種植許多蔬菜,大家不妨去體驗一下河套農家種植與收穫的樂趣。這邊是烏拉特風情區,這些建築物分別是具有蒙古特色的舉辦 敖包和蒙古包。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住下來慢慢體驗一下蒙古族的民俗風情。大家往前走,就到了娛樂活動中心。這裏有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戲水池、卡丁車、碰碰車、旋轉木馬、翻越障礙、八仙過海等遊樂設施,有專門為釣魚愛好者提供的垂釣佳境等。現在我們來到了景區的出口(入口)處,這裏有為遊客提供休息和消費的場所。經過一天愉快的遊覽、吃、玩,我們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遊,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美麗的烏樑素海。謝謝大家!

內蒙古導遊詞 篇16

韭菜樓風景區,位於喀喇沁旗西部與河北省交界處,山形東北平緩,西南陡峭,主峯海拔1860米。由於山高林茂,泉水從山腳處冒了出來,順溝而下,一路上匯聚着其它山泉,形成了滾滾奔騰的河流,這就是錫伯河的源頭。清代,韭菜樓屬木蘭圍場。因為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從康熙皇帝開始,木蘭圍場闢為習武狩獵、避暑遊玩場所,現在在韭菜山頂有時還可以見到殘瓦碎陶、箭簇矛頭等遺物。

再往前走是百花坡,這裏盛開的鮮花主要有石竹子花,淺黃色的癩毛子花,還有純紫色的高烏頭花,藍白色的山蘇子花,爭奇鬥豔,奼紫嫣紅。過了百花坡轉過陽坡小窪,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修長挺拔的白樺樹,這就是著名的白樺嶺。

走出白樺嶺,我們看山樑上立着的一塊長有雙耳的奇石,説明韭菜樓的主峯就要到了。從山下仰望,山頂呈平台狀,南北各有一峯,南高北低。北峯腳下的“駱駝石”、“石門巖”、“椅子石”等景觀,與對坡林海中的幾處石丘隔谷相望,天然成趣。

北峯頂部有處醒目的石巖,一東一西,對峙而卧,東巖偉岸奇崛,西巖小巧別緻,上邊有兩個石筍,似一對脈脈含情的戀人在竊竊私語,所以被稱為情侶石。

最美當屬“南樓”風光,走過彎曲的小路,直奔高十幾米、長五十餘米的石峯,就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橋”。“天橋”寬不到一米,窄不盈一尺,對人的膽氣既是一種壓抑又是一種挑戰。

過天橋不遠處,在懸崖峭壁上,有一天然洞穴,叫做“鴛鴦洞”,據傳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對不甘父母之命的戀人,不畏世俗,攜手逃人這深山,毅然跨過天橋,隱人林間,靠野菜野果在這“鴛鴦洞”內度過一個甜蜜而美好的蜜月。

在距南樓北峯一里之遙的地方。生長着一片片的山韭菜和筒葱,是天然的綠色食品。“韭菜樓”就是因在樓頂似的山巔生長着田園裏的韭菜而得名。

內蒙古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我姓郭,你們就叫我小郭吧!下面的行程將由我來為大家安排。先讓大家猜個謎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上部,有一塊狹長的橫跨東北、華北、西北的地區。這個區域,看似一隻驕健的雄鷹上,振羽展翅,盤踞在祖國的正北邊疆,這就是遼闊、美麗、富饒的內蒙古草原。

好,到了,大家慢點下車,不要擠,到了草原上,不要亂扔果皮紙屑。大家先待目遠眺一下,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漾過,羊羣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無限美麗。大家若一會兒騎馬,不必擔心放不開,因為這遼闊平坦的草原可為馬兒提供了盡情馳騁的空間呀!

看,這個高原上分佈着遼闊的草原,是我國著名的天然牧場,立於坦蕩無限的草原上,極目遠望“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景,一瞬間似乎可以領略到自由而豪邁的草原文化的精髓。

好,大家往右看,那就是寒暑往,祖祖輩輩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就居住在別具牧民風格的蒙古包裏,那些草原上的牧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放牧,過着騎馬遊牧的生活。

其實在內蒙古高原廣袤的背脊上,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印跡。如:在赤峯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龍,通高26釐米,雕刻着豬首、馬鬢、蛇身,造型極為獨特,美觀大氣。據專家考證,玉龍系7000多年前製作,譽之為“中華第一玉龍”。位於鄂爾多斯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沙漠之中的古城遺址,它是1520xx年前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大廈國首都,俗稱“白城子”。它如同歷經滄桑的老人,為我們講述着一個個遙遠而古老的故事。

綠野延天外,晴空如碧泉,天然而美麗的草原與古蹟、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合稱“六大奇觀”,構成了內蒙古草原別具特色的寒暑外風情。好了,現在已彩霞滿天,鋪出粉的、紫的、黃的、褐的錦緞,錦色順勢鋪向青白的蒙古包,聖潔温暖。夕陽的餘輝灑向草原、氈包和畜羣被鍍上一層玫瑰色。大家好好休息,明天再欣賞草原美麗的景色吧!

內蒙古導遊詞 篇18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小朋友們:大家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好!請允許我代表內蒙古××××旅行社全體員工,並以內蒙古各族同胞的名義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請讓我用蒙古語向前來作內蒙古之旅的每一位朋友深情地問候一聲“他,賽白呶(náo)”!——這句蒙古族日常禮儀用語的確切含義是“您好”!

(邊説邊微笑、鞠躬示意)

中國有句古話,記得是孔子説的吧——“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確實,對來自五湖四海、七洲四洋的中外賓朋,好客的內蒙古人真是感到無比的歡欣。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蒙古族聚居的省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她成立於1947年5月1日,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還早兩年零五個月,是新中國5個自治區中成立最早的一個,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模範自治區”。20__年夏秋之交,適逢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大慶盛典,大家恰好在此時踏上這塊物華天寶、地靈人傑的神奇熱土,親眼目睹內蒙古萬象更新、欣欣向榮之勝景和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市場繁榮、異彩紛呈之盛況,真是幸運有福之人啊!讓我們在內蒙古草原城鄉縱情遊覽,有福同享吧。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邊臨俄、蒙二國,毗鄰黑、吉、遼、冀、晉、陝、寧、甘八省區,靠近京、津兩大都市,土地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近1/8,在全國34個省、區、市和特區中位列第三(僅次於新疆、西藏),接近於5個英國的面積,比兩個法國或3個日本都要大出好幾萬平方公里。北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邊境線長4221公里,東西橫跨2500公里,南北縱距1700多公里。在這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上,遍佈着舉世聞名的草原牧場和大漠山川。內蒙古宏觀草原面積8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6818萬公頃,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居全國五大牧場之首。“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所描述的以古代敕勒川(今呼和浩特平原)為代表的內蒙古草原的壯美景觀,千百年來不知令多少人心馳而神往、痴迷而陶醉。“東林西鐵,遍地礦藏”,更為內蒙古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充實的資源保障。內蒙古現有12個盟市101個旗縣市區(含兩個計劃單列市)、49個民族。20__年底,全自治區在籍總人口數為萬2392.35(常住人口實為2416.82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23.83萬,佔全區總人口近18%,佔全國蒙古族人口的78%以上,佔世界蒙古族人口的一半以上。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內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儘管少於漢族,是少數民族,但屬於自治民族,俗稱“主體民族”;聚居在呼倫貝爾市境內的達斡爾族、鄂温克族、鄂倫春族在各自的自治旗內,也是那裏的自治民族,即“主體民族”。蒙古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偉大民族。這個民族有着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淳樸憨厚的風格和熱情好客的傳統。成吉思汗(hán)、忽必烈、阿勒坦汗、孝莊文皇后、明安圖、蒲松齡、李四光、烏蘭夫等,都是這個民族傑出的代表人物,而斯琴高娃、騰格爾等,則又是當今婦孺皆知的蒙古族影視名星或著名歌唱家。而今,借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大慶的東風,蒙古族同胞正與各民族兄弟姐妹一道奮筆譜寫着共建和諧進步、繁榮昌盛的內蒙古之英雄史詩。朋友們,內蒙古的藍天碧野、天堂草原,大漠駝鈴、神奇響沙,蒼莽林海、錦繡山河和魅力青城、動感鋼都……等充滿誘惑力的旅遊景觀和休閒度假勝地在等待着您的光顧,請您無拘無束地投身大自然的懷抱和都市現代化的潮流中去,圓您一個內蒙古之旅的美夢吧。在欣賞雄渾奇麗的草原風光、體驗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的同時,遊客朋友們還可盡情體味內蒙古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位於呼和浩特東郊的“大窯文化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存,是世界上最古遠、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石器製造場,這充分證明在70萬年前至5000年前,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之一支就已繁衍生息在內蒙古中南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鄂爾多斯出土的“河套人”化石、赤峯出土的“中華第一龍”碧玉龍和“中華第一鳳”陶鳳杯,也再次證明了內蒙古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正因如此,才進一步增添了內蒙古作為中國北方最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的誘人魅力。 朋友們,你們中間有不少人是初來乍到,也有一些人是舊地重遊。不管您屬於哪種類型,我們迎賓有一個原則,就是“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都是好朋友,一樣格外親”。大家來內蒙古定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無論住在哪裏、吃在哪裏、遊在哪裏、玩在哪裏,都會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我們將最大限度地滿足您此番內蒙古之旅期間求新、求異、求知、度假觀光、一飽眼福口福、盡情娛悦身心……等合理消費的正當要求,保您不虛此行。好了,為了回報大家對內蒙古的青睞和對內蒙古人的信任,請允許我用蒙古語道一聲“塔勒兒哈拉” ——即“謝謝”!

(鞠躬示意)

最後,祝大家在內蒙古的這幾天裏,在“休閒大草原、激情蒙古風”的生活旋律與人文氛圍中,行得安全、遊得盡興、住得舒適、吃得香甜、購得物有所值、玩(娛)得熱鬧開心!願大家旅途愉快,收穫多多,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內蒙古導遊詞 篇19

巴丹吉林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稱”沙漠珠穆瑪峯”。巴丹吉林沙漠集合了沙漠的瑰麗,以其高、陡、險、俊著稱於世。奇峯、鳴沙,湖泊、神泉號稱巴丹吉林沙漠“四絕”。高大的複合型沙丘鏈和金字塔狀沙丘,貌似“山”一般,沙峯、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隨處見,景象奇偉壯觀,繽紛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峯林立,峯巒疊嶂,沙脊如削。奇特的沙漠造型,是進行沙漠探險旅遊的理想之地。遍佈巴丹吉林沙漠的鳴沙譽為“世界鳴沙王國”。它所發出的聲音猶如飛機羣轟鳴聲,沉悶而深遠,數公里外清晰可聞,無不使人刺激異常。巴丹吉林沙漠在有許多內陸小湖,湖泊四周蘆葦叢生,湖水碧波盪漾,水鳥嬉戲,確有“漠中江南”之奇景,高大的沙山和晶瑩的海子相映成趣,湖光沙色,叫人心靜神怡,是遊客放鬆身心的絕好去處。這裏還流傳着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説。又為巴丹吉林沙漠增添了許多神祕旅遊環境容量,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要,進行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旅遊活動。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和專家學者。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00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遊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旅遊線路,引起外國旅遊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吉林沙漠旅遊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淨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為中外遊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遊得盡興。

朋友,來吧!美麗神奇的巴丹吉林歡迎您,勤勞樸實的阿右旗各族人民歡迎您。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來這裏旅遊、觀光、探險,與我們共同投資開發建設這塊神奇的熱土。

內蒙古導遊詞 篇20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察右後旗旅遊觀光。

(導遊員自我介紹)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領略察右後旗的風光美景,希望我的導遊服務能夠令各位滿意,使我們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在遊覽的過程中,您將瞭解到察右後旗悠久的歷史文化,觀賞到秀麗的湖光山色,親身體會到我們察右後旗人民的真誠和熱情。察哈爾右翼後旗位於內蒙古中部陰山北麓,屬烏蘭察布市後山地區,周邊與7個旗縣相鄰。總面積3910平方公里,總人口20.74萬人,由蒙、漢、回、滿等8個民族組成。察右後旗旅遊業起步於20__年,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20__萬元,建成了寶格達烏拉生態旅遊區(藍天蒙古大營)和阿貴烏拉旅遊區(阿貴廟)。自兩個旅遊景區建成以來,生態保護面積已達到30平方公里,接待國內外遊客近50餘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達2700餘萬元。一位內蒙古知名書法家董明先生至此地一遊後留下了錄某公《察右後旗攬勝》小詞一首的墨寶。詞曰:“烏蘭察布,後旗風光秀。經濟騰飛人和睦,喜跨小康之路。

廟連蒙古大營,景區景點繁榮。民族風情濃郁,旅遊產業新興(調寄清平樂)”。這珠聯璧合的文藝作品,不正是該旗社會風貌的一個鮮明的寫照嗎?好了,就讓我們帶着詩情畫意去遊覽旗內幾個代表性的旅遊景區吧。

〔阿貴廟〕

阿貴廟位於白音察幹鎮東南10公里,是一座藏傳佛教即黃教喇嘛寺廟,始建於康熙八年(1669年),以後經過250多年的陸續修建,形成了氣勢宏偉的建築羣落。由於坐落在阿貴山上,俗稱阿貴廟,清康熙皇帝賜名善福寺,蒙古語叫賽恩寶音圖。整體羣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山上山下錯落有致,遠遠望去,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每當夏季,山下小溪順溝由西而東涓涓流淌。綠草如茵,植被繁茂,山泉汩汩,野花盛開,爭芳鬥豔。幾棵古榆紮根在山石間,遒勁挺拔。小鳥鳴唱,鴻雁翱翔,景色宜人,一幅天然畫圖。登山遠眺,山嶺相連,此起彼伏,溝壑縱橫,氣象萬千,身臨其境,心曠神怡。阿貴廟實為北方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遺憾的是在中被毀壞。阿貴廟恢復修建工作現已取得顯著成果,一座百年古廟再現於人們的眼前。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在阿貴廟附近山上祭敖包,同時舉行那達慕大會。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廟節,也叫廟會,佛事活動非常隆重,遠近牧民羣眾扶老攜幼,驅車乘馬蜂擁而來,熱鬧非凡。從農曆六月十六日開始誦《雅日乃經》,直至八月八年級誦經結束。從五月十五日到八月九年級,各種佛事活動頻繁,也是旅遊的最佳時期。以阿貴廟為中心的阿貴烏拉旅遊區現為國家2A級旅遊區。

〔藍天蒙古大營〕

位於白音察幹鎮西北11公里、208國道西側2公里處。氣候屬中温帶半乾旱大陸季風氣候,日照較長而氣温偏低,夏季涼爽怡人。暑夏時平均氣温比北京低7℃,比大同、呼市低3—4℃,是難得的康樂氣候黃金時期。這裏地形開闊、地勢平坦、水草肥美,綠色草原中以白色蒙古包和羊羣點綴,再現了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象。藍天蒙古大營分生活區、別墅區、活動區、雕塑區和蒙古大營區,現已擴建為寶格達烏拉生態旅遊區。來這裏旅遊的人,可以參加或欣賞騎馬、射箭、摔跤,參與游泳、攀巖、民族歌舞、篝火晚會等。這裏是體驗察哈爾蒙古族民俗風情和避暑、度假、觀光、娛樂的好地方。

〔八號地巖文巖畫〕

八號地境內巖文巖畫相對比較集中,大約在5平方公里範圍內有巖文巖畫近百幅,尤其是賽忽洞村南有一座巨石堆成高約10米左右的山丘,很像人工假山,千姿百態,十分壯觀。石塊有房子那麼大。東邊向陽的石面上寫有黑色藏文。據説是“南無阿彌陀佛”之意。奇怪的是每到夏秋季節,孩子們玩耍時,用石頭或鐵器將墨字蹭掉,成為白印,但只要雨水淋過,白印處又呈現出墨色字跡。小山南面一塊較大的孤石上,刻有好似舞姿的單人像,十分引人注目;靠東的一塊巨石上畫有“小鹿”或“小羊”圖形;小山西邊一塊巨大的傾斜長石上,有一道磨得十分光滑的印跡,很象是孩子們玩耍的滑梯板。距此不遠處還有很多巖文巖畫,可供遊人觀賞。 巖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野獸、飛禽、家畜、狩獵、放牧、人腳印、車輛、舞蹈、動物蹄印、十二生肖、牙形、畜圈、符號、人面像、雲、太陽、交媾等等。其中尤以家畜和放牧為最多,反映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情況。據研究,這些巖畫是先民在漫長的年代裏陸續製作,其中屬於新石器時代製作的畫面有車輛、放牧、騎者、動物;北朝時期的巖畫,多為圖案化、程式化和抽象化的圖形,以及酷似古突厥文字母的符號,此外,還有長矛、二齒杈、動物圖案等;隋唐、元明清代作品有神像、文官立像和虎等。壁畫內容反映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他們的思想意識,是極為原始質樸的繪畫藝術品。巖畫以青銅時代遊牧人作品為主,作畫的民族有原始民族部落,其後則有匈奴,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其中,尤以突厥巖畫最有特色。究竟為什麼先輩把繪畫藝術留在巖石上,而且歷經風吹日曬,仍保持完好,至今仍是謎。遊人來此遊覽,心生豪邁之情,又可通過巖畫一覽古代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全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eimeng/yj8k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