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內蒙古導遊詞 >

內蒙古(精選20篇)

內蒙古(精選20篇)

內蒙古 篇1

扎蘭屯吊橋公園位於呼倫貝爾扎蘭屯市區北部,佔地面積68公頃,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吊橋公園始建於1920_年,園內只有懸索橋和桁橋,是專供當時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因園內吊橋而得名。

內蒙古(精選20篇)

吊橋由兩根巨大的鐵索懸空而成,上面繫有42根細鐵索,下面由木板鋪就,行人往來橋上,如輕舟泊於水面悠悠晃晃,有飄飄欲仙,心曠神怡的感覺。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環形湖、月形拱橋、一柱亭可供參觀、瀏覽。

園內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台錯落,綠草如茵,碧波盪漾,可謂是處處皆景。步入園內,遊客會感覺到濃濃的文化氣息,葉劍英元帥的“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的著名詩句鑲嵌在影壁牆上。新近修建的碑廊上撰刻着許多領導和著名作家老舍、李準、葉聖陶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詩作和墨寶。

內蒙古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這位奇女子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歷史上把這四大美女分別比喻成落雁,傳説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遠歸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驚呆了,忘記了飛翔,於是,從空中掉了下來。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肯人氏,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西漢元帝時,昭君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所謂“良家子”,指的不是醫、巫、商賈、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後宮,昭君入掖庭後級別是“待詔”,“待”是等待的待字,“詔”是言字旁加一個召見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較低的。

史書記載,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王昭君既然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卻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

關於這一點還有一段傳説:相傳漢宮畫師毛延壽給後宮美女畫像,元帝通過畫像選召宮女,對一般宮女來説,她們入後宮後最大的心願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後宮爭得“三千寵愛集於一身”的優勢,因此她們紛紛用財物賄賂毛延壽,請他們把自己畫漂亮些。毛畫師受人吹捧慣了,而昭君對這種不正之風深有不滿,沒有賄賂毛延壽。

於是,畫師便在昭君畫像的眼角底下點了一顆“傷夫落淚痣”,大家可別小看這顆痣,在20_多年前的封建觀念中,人們認為有這種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剋星,作為封建君主,當然不可能寵幸這樣的女子了。這樣,昭君便沒有機會受寵了。但是,當漢元帝看到昭君本人,發現她並沒有那顆“傷夫落淚痣”時,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無法挽回,只好作罷。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着王昭君。民間傳説,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于。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于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

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裏,哪裏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裏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壘起了昭君墓。傳説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説,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峯,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內蒙古 篇3

各位遊客朋友,這裏還備有供大家乘騎的馬匹、胳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幹車等。穿着蒙古袍,以藍天白雲、草原銀湖為背景,拍一張騎胳駝或策馬馳騁的照片,將會給遊客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裏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遊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遊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歡晚會最富有詩情畫意,遊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在這裏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空氣,花香和鳥語,體驗比較原始的遊牧生產方式,一定會使遊客領略和感受到繁華的都市從未有過的情趣。

內蒙古 篇4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美麗神奇的鄂爾多斯。“鄂爾多斯温暖全世界”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説的正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因宮帳眾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區而得名。鄂爾多斯,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富集的資源著稱於世;鄂爾多斯,是“河套人”的發祥地;鄂爾多斯,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靈柩的供祭地;鄂爾多斯,是蒙古族傳統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區;鄂爾多斯,旅遊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誘人魅力。

鄂爾多斯市前身為伊克昭盟。20xx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伊克昭盟,設立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市位於中國正北方,地處黃河“幾”字型灣與明代萬里長城的懷抱之中,“黃河環抱,長城相依”的地理座標,使年輕的鄂爾多斯市在中國的版圖上顯著、奪目。鄂爾多斯市北隔黃河與“草原鋼城”包頭市相望,東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南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毗鄰。交通通訊便捷,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包西鐵路貫通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並與周邊的110、107國道相連成網,周邊五個大中城市的民航機場與正在建設的鄂爾多斯機場將形成便捷的區域航空網絡。鄂爾多斯市下設七旗一區,東勝區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151.45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

鄂爾多斯,物華天寶,資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氣、畜產品、建材、藥材、旅遊等資源為主。有世界級的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以煤為能源的電廠在鄂爾多斯星羅棋佈。據説,北京五個燈泡中,就有一個是鄂爾多斯點亮的。有世界級的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絨製品加工基地。一句“鄂爾多斯羊絨衫温暖全世界”的廣告語,使鄂爾多斯聞名全國,走向世界。鄂爾多斯市是正在建設的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國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絨、化工、電力、天然氣、建材等為主的新興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的支柱,是自治區經濟發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與呼市、包頭並駕齊驅,成為帶動自治區經濟發展的三個火車頭之一,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條件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陸之一,在多次複雜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中,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高原。從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萬年前,鄂爾多斯大地上恐龍空前繁盛,主宰着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內保留着完整的恐龍足跡化石區。全市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較低之勢,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間。地貌類型多樣,北部黃河沿岸為沖積平原;東部為黃土丘陵,溝壑縱橫;西部為鄂爾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橫亙着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自然景觀異彩紛呈。

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內河流多屬黃河流域,並分佈着許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觀以温帶乾草原為主。市內的“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和“阿拉善灣海子濕地保護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其珍稀的動植物為世人矚目。

歷史沿革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薩拉烏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河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周時期,在鄂爾多斯地區就有土方、鬼方、犭嚴狁、戎狄、林胡、樓煩、匈奴等古代遊牧部落活動。

春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築長城,現伊金霍洛旗境內的戰國秦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統一全國後,在鄂爾多斯地區置上郡、北地郡和雲中郡、九原郡的屬縣。其時,鄂爾多斯地區的農業非常發達,史稱“新秦中”。秦始皇修築的南起陝西甘泉山,北至包頭九原郡的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從榆溪河入鄂爾多斯境內,經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東勝區二頃半、漫賴、城樑、達拉特旗解放灘過黃河北去,是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漢初年,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佔據鄂爾多斯地區。到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經過幾十年戰爭,最終漢朝在鄂爾多斯設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屬縣,管理鄂爾多斯地區。到漢元帝時,漢匈之間關係和好,漢朝選送宮女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隨呼韓邪單于經陝北、鄂爾多斯渡黃河北行,現達拉特旗昭君墳鄉境內黃河渡口旁邊有傳説中的昭君墳。漢朝時期,鄂爾多斯的農業經濟迅速發展,漢匈雜居,農耕與畜牧並存,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不斷在此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北方各民族紛紛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大夏國,其都城統萬城遺址位於今烏審旗和陝西靖邊縣交界處靖邊縣境內。

隋朝時期,在鄂爾多斯設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視鄂爾多斯為“國之北方”、“邊之要地”。在鄂爾多斯地區及周邊設勝州、豐州、夏州、宿州、靈州和鹽州等六州。五代十國和宋、遼、金時期,中原政權和各少數民族政權羣雄並立,相互征戰,鄂爾多斯地區成為各政權紛爭逐鹿的地方。

元朝時期,鄂爾多斯地區作為蒙古皇室封地,歸察罕腦兒管轄。元朝先後在此設立宣尉司與行樞密院。明朝建立,鄂爾多斯地區屬東勝左衞所轄。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天順年間,守護成吉思汗陵寢(即“八白室”)的蒙古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進駐河套地區,“八白室”也隨之遷入。鄂爾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時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時的宮殿。成吉思汗去世後,立“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由鄂爾多斯部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五百年來,鄂爾多斯部一直沒有離開過鄂爾多斯地區。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後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實行“旗廳並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着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展鄂爾多斯旅遊業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市旅遊資源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區民族特色。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器、古長城、秦直道、昭君墳、隋朝時期的十二連城遺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藏傳佛教寺廟準格爾召等,全市現有五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成吉思汗陵為核心的鄂爾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滿了神祕色彩。同時,鄂爾多斯地區作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爾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具有元朝宮廷文化的獨特色彩,構成了鄂爾多斯濃郁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風情。鄂爾多斯

的自然旅遊資源有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神奇的響沙灣、沙漠綠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灣遺鷗保護區、晉蒙黃河大峽谷等。鄂爾多斯的現代工業旅遊資源有神東煤海、準格爾露天煤礦、萬家寨水電站、鄂爾多斯絨紡城、蘇里格天然氣田、達拉特電廠、蒙西高科技工業園區等。

鄂爾多斯市旅遊業是從1984年、1985年響沙灣、成吉思汗陵的相繼對外開放而起步的。伴隨着改革開放,鄂爾多斯市旅遊業也經歷了以接待海外旅遊者為主到發展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重的發展過程。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實施政府主導和社會聯動的發展政策,編制旅遊規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調動社會辦旅遊業的積極性,使旅遊資源得到大力度開發。全市現有各類景區(點)35處,其中成吉思汗陵和響沙灣、恩格貝生態旅遊區、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是國家4A級景區,鄂爾多斯世珍園和巴圖灣是國家3A級景區,恩格貝生態旅遊區和神東煤海是首批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工業旅遊示範點。成吉思汗陵——響沙灣旅遊線已成為自治區西部旅遊黃金線路,主要產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風情、沙漠生態和草原風光為主。旅遊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全市現有星級飯店18家,其中四星級飯店1家、三星級飯店5家;現有旅行社3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 家;A級景區13家,旅遊直接從業人員1萬多人。隨着市場的不斷開發,客源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全市旅遊業步入持續快速發展階段,旅遊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區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4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3.38億元。

面向未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遊、大文化、大運輸”的發展戰略,建設旅遊大市,圍繞“成吉思汗魂歸地,鄂爾多斯蒙古風”整體旅遊形象,着力打造鄂爾多斯旅遊知名品牌,構建“五區兩線一中心”的旅遊發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突出“天驕聖地,蒙古風情”這一主題產品。庫布其沙漠生態旅遊區(主要景區有響沙灣、恩格貝生態旅遊區、庫布其百里響沙帶、七星湖、夜鳴沙等),突出沙漠風光、沙漠探險娛樂、沙漠度假主題產品。西鄂爾多斯草原文化旅遊區(主要景點有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伊和烏素温泉、包樂浩曉温泉、恐龍足跡化石、阿爾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種,神祕傳奇”為主題,發展科考、訪古、草原温泉度假產品。“河套人”文化旅遊區(主要景點有大溝灣“河套人”文化遺址、巴圖灣水庫、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等),主題形象為“訪河套人文化遺址,看塞上江南美景”,發展草原觀光、科考、水域度假產品。東鄂爾多斯旅遊區(主要景點有:黃河大峽谷、萬家寨水電站、準格爾露天煤礦、油松王、準格爾召等),以“黃河壯麗峽谷,蒙漢民歌搖籃”為主題,發展黃河峽谷風情旅遊產品。兩線為北京——鄂爾多斯市——銀川旅遊線和西安——鄂爾多斯市——包頭旅遊線。一箇中心是將鄂爾多斯市建成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發揮中心城市的旅遊功能。重點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風情、沙漠遊樂、生態科考、產業觀光、水域度假六大類旅遊產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歸地,鄂爾多斯蒙古風”的整體旅遊形象,將鄂爾多斯市建成自治區蒙古族文化旅遊的代表性地區,成為享譽世界的遊牧民族風情旅遊區,成為中國北方旅遊熱點地區和自治區旅遊強市。

親愛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薦幾條旅遊線路:

一、包頭—響沙灣—東勝—秦直道—九城宮—成吉思汗陵—世珍園—恩格貝—包頭

二、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世珍園—鄂爾多斯草原—夜鳴沙—七星湖—恩格貝—包頭

三、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神東煤海—紅鹼淖—榆林

四、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城川民族學院舊址—河套人文化遺址—巴圖灣水庫—成吉思汗陵—東勝

五、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區—包樂浩曉温泉—百眼井—阿爾寨石窟—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蒙西工業旅遊區—烏海

六、呼和浩特市—黃河峽谷—油松王—準格爾召—成吉思汗陵—東勝—響沙灣—包頭

親愛的朋友,到鄂爾多斯旅遊,去拜謁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寢,體驗鄂爾多斯蒙古族神祕的祭祀文化;觀賞《聖地古韻》、《鄂爾多斯婚禮》,領略鄂爾多斯獨特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飽覽大漠風光,聆聽響沙奇妙的聲音,沐浴沙湖的涼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險;觀賞草原風光,感受遊牧民俗風情,到温泉度假;參觀世界最現代化的礦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絨製品生產企業,盡情感受鄂爾多斯的魅力吧。願鄂爾多斯之旅給您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美麗神奇的鄂爾多斯。“鄂爾多斯温暖全世界”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説的正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因宮帳眾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區而得名。鄂爾多斯,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富集的資源著稱於世;鄂爾多斯,是“河套人”的發祥地;鄂爾多斯,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靈柩的供祭地;鄂爾多斯,是蒙古族傳統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區;鄂爾多斯,旅遊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誘人魅力。

鄂爾多斯市前身為伊克昭盟。20xx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伊克昭盟,設立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市位於中國正北方,地處黃河“幾”字型灣與明代萬里長城的懷抱之中,“黃河環抱,長城相依”的地理座標,使年輕的鄂爾多斯市在中國的版圖上顯著、奪目。鄂爾多斯市北隔黃河與“草原鋼城”包頭市相望,東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南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毗鄰。交通通訊便捷,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包西鐵路貫通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並與周邊的110、107國道相連成網,周邊五個大中城市的民航機場與正在建設的鄂爾多斯機場將形成便捷的區域航空網絡。鄂爾多斯市下設七旗一區,東勝區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151.45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

鄂爾多斯,物華天寶,資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氣、畜產品、建材、藥材、旅遊等資源為主。有世界級的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以煤為能源的電廠在鄂爾多斯星羅棋佈。據説,北京五個燈泡中,就有一個是鄂爾多斯點亮的。有世界級的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絨製品加工基地。一句“鄂爾多斯羊絨衫温暖全世界”的廣告語,使鄂爾多斯聞名全國,走向世界。鄂爾多斯市是正在建設的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國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絨、化工、電力、天然氣、建材等為主的新興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的支柱,是自治區經濟發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與呼市、包頭並駕齊驅,成為帶動自治區經濟發展的三個火車頭之一,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條件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陸之一,在多次複雜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中,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高原。從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萬年前,鄂爾多斯大地上恐龍空前繁盛,主宰着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內保留着完整的恐龍足跡化石區。全市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較低之勢,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間。地貌類型多樣,北部黃河沿岸為沖積平原;東部為黃土丘陵,溝壑縱橫;西部為鄂爾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橫亙着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自然景觀異彩紛呈。

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內河流多屬黃河流域,並分佈着許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觀以温帶乾草原為主。市內的“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和“阿拉善灣海子濕地保護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其珍稀的動植物為世人矚目。

歷史沿革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薩拉烏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河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周時期,在鄂爾多斯地區就有土方、鬼方、犭嚴狁、戎狄、林胡、樓煩、匈奴等古代遊牧部落活動。

春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築長城,現伊金霍洛旗境內的戰國秦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統一全國後,在鄂爾多斯地區置上郡、北地郡和雲中郡、九原郡的屬縣。其時,鄂爾多斯地區的農業非常發達,史稱“新秦中”。秦始皇修築的南起陝西甘泉山,北至包頭九原郡的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從榆溪河入鄂爾多斯境內,經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東勝區二頃半、漫賴、城樑、達拉特旗解放灘過黃河北去,是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漢初年,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佔據鄂爾多斯地區。到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經過幾十年戰爭,最終漢朝在鄂爾多斯設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屬縣,管理鄂爾多斯地區。到漢元帝時,漢匈之間關係和好,漢朝選送宮女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隨呼韓邪單于經陝北、鄂爾多斯渡黃河北行,現達拉特旗昭君墳鄉境內黃河渡口旁邊有傳説中的昭君墳。漢朝時期,鄂爾多斯的農業經濟迅速發展,漢匈雜居,農耕與畜牧並存,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不斷在此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北方各民族紛紛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大夏國,其都城統萬城遺址位於今烏審旗和陝西靖邊縣交界處靖邊縣境內。

隋朝時期,在鄂爾多斯設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視鄂爾多斯為“國之北方”、“邊之要地”。在鄂爾多斯地區及周邊設勝州、豐州、夏州、宿州、靈州和鹽州等六州。五代十國和宋、遼、金時期,中原政權和各少數民族政權羣雄並立,相互征戰,鄂爾多斯地區成為各政權紛爭逐鹿的地方。

元朝時期,鄂爾多斯地區作為蒙古皇室封地,歸察罕腦兒管轄。元朝先後在此設立宣尉司與行樞密院。明朝建立,鄂爾多斯地區屬東勝左衞所轄。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天順年間,守護成吉思汗陵寢(即“八白室”)的蒙古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進駐河套地區,“八白室”也隨之遷入。鄂爾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時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時的宮殿。成吉思汗去世後,立“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由鄂爾多斯部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五百年來,鄂爾多斯部一直沒有離開過鄂爾多斯地區。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後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實行“旗廳並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着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展鄂爾多斯旅遊業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內蒙古 篇5

居延遺址,滄桑歲月的無聲守望不少人認識“居延”還是在國小的歷史課本里。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居延漢簡”的首次發現轟動全球,絕不亞於敦煌藏經洞遺書的發現。二百七十年前的跨度,使漢代邊塞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和民族宗教以及社會生活得以展現。也有不少認識“居延”是在邊塞詩人的詞句中: 居延城外獵天驕, 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雲空磧時驅馬, 秋日平原好射鵰。(唐朝 王維)可是當你親臨居延城邊,古城依在,面目全非。城郭痕跡每邊百多米長,半隱半現即將湮滅,沙石沉重,朽木破散。漢武大帝於太九年級年(公元前120_年),派強駑將軍路博得築城居延,大建防禦體系。看重的是“弱水流沙”戰略咽喉地位。

當年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只剩破城空了,多少風雲歷史人物早已灰飛煙滅。紅城矗立在平坦的戈壁上,保存較完整,城障長寬二十多米,城基厚四米,城頭寬二米多,高約七米,呈正方形。土磚砌築,蘆草牽固,兩千年的風沙吹打而依然高聳,不能不説是個奇蹟。登城遠眺,荒漠蒼涼,心緒難平。離紅城不遠處,就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甲渠塞遺址。遺址雖然破舊殘垣,但城障內的官所、房屋的輪廓佈局清晰可辨。住人的屋裏建有冬天取暖用的火牆,煙筒還完好,捻一把手掌上沾滿了兩千年前守邊將士燒過的煙塵,彷彿爐火剛剛熄滅,餘温尚未散盡。一九三零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此城發現漢簡五千餘枚。一九七二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城出土漢簡千餘枚。今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城挖掘,又出土了一批漢簡。甲渠塞遺址,這裏好像是漢簡的“儲藏庫”,一時成為考古學家們趨之若鶩的地方。荒野裏的便道似有似無,越野車通往尋找黑城的道路。猛烈的西北風如刀削斧砍地把地貌糟蹋的七零八落,土巖沙堡複雜多變。

乾裂的河牀溝壑交錯,陷井無數,姿態可怖的牲畜骨架隨處可見,這裏生命早就絕跡。驀然,波光粼粼的氣流裏,隱隱約約地可見城垣墩台,佛塔寺廟,這就是“沙漠絲綢之路”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色彩最神祕的古城——黑城。相傳為西夏古都的黑水城,蒙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處在弱水納林河東岸富庶的三角洲上,西夏鼎盛時期,是一座龐大而繁華的城市。城池巍峨高約九米,巡城一週長約兩公里,城內建築鱗次櫛比,殿堂、佛龕、兵營、民居等,城區總面積達十八萬平方米;街道佈局井然,商賈往來,店鋪熙攘,城樓上鐘鼓司鳴,佛塔前香燭繚繞,城角下清真寺裏教徒們虔誠地祈禱……黃沙漫過城頭,昌盛已經遠逝。一堆堆破瓦爛罐,一處處碎裂牆基,一幢幢坍塌塔座,隨意遊客憑弔遐想。撿拾黑鏽斑斑的箭簇,撫摸剝蝕累累的城牆,黑將軍率眾誓死守城拼殺的激戰仍在傳説裏迴旋。瞻望城西北角三座精美高昂的覆體式佛塔,走近佛塔腳下將被流沙填平的盜坑,不能不想到俄國人彼得?科滋洛夫。二十世紀初,此人兩次來到額濟納黑城,從佛塔內盜竊走迄今為止國內外發現的最多最豐富的西夏文物。手稿、書本、佛用品、繪畫等等裝運了十多箱。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夏漢字字典《番漢和釋掌中珠》,是解讀西夏文的“天書”,這批文獻至今還保存在俄羅斯聖彼德堡博物館。另一個盜賊是英國人奧萊羅?斯坦因,曾三次來到中國西部。特別在一九零七年,與敦煌王道士打開千佛洞的藏經洞,騙取大量文書後,於一九一四年又來黑城,盜掘許多漢文古籍、西夏文書、抄本刻本、畫卷詩稿等,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流落異國的珍貴文物何日能歸還故里?千萬年的風沙刮過來,埋沒了無數漢朝城池西夏廟宇遺物史籍;千萬年的風沙吹過去,卻又顯露又居延文化、西夏古都的神祕蹤跡。真是敗亦風沙,成亦風沙也。

內蒙古 篇6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兒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夜以繼日,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即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片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實際上,呼倫、貝爾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兩個湖緣此得名,兩湖周邊的草原和地級市遂分別得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面積為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連同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滿、俄羅斯等族共3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滿洲裏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區、5市、7旗。

〔進入草原時〕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鎮,遠離了鬧市喧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象。這裏最有名的旅遊目的地有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和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等。

〔來到蒙古包〕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不管您來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白呶!”(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雲、綠草和鮮花在一起。

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過程中,輔佐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長期生活在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的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説當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藍天白雲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騎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同胞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筋骨強壯、充滿豪氣與力量?據説這與蒙古族平素喜歡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強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反覆熬,聞着香,奶茶即成。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熟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用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殺、剝皮後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即離火起鍋,持蒙古刀,手把着帶骨肉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鮮嫩和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馳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腳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和勒勒車〕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車。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歷史和勒勒車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類似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狀的住宿建築物。從廣義上推算,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輻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深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可保暢通無阻。牧人倒場(搬家),勒勒車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因草原遼闊,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熱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

傳統的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誦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遊客們參與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舉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流淌於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陳巴爾虎旗全境,流域內地勢平坦開闊,河流落差較小,河道異常彎曲,似“九曲迴腸”,因經著名作家老舍品題為“全國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譽。

兩岸水草豐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遊勝地。下游流經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注入呼和諾爾湖,又於湖東南流出而歸入海拉爾河。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風光奇秀,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爾虎草原中心地帶,310國道從旁經過,距海拉爾區45公里,距滿洲裏市110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我國目前少數未受任何工業污染和農業開發的天然優良草原之一,在國內草原旅遊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 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該旅遊區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態景觀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等多樣類型為輔的自然生態景觀。“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藍色的湖”,面積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獨特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幅別具風格的自然畫卷,使這裏成為草原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巴爾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襲至今的獨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民俗禮儀向來自遠方的遊客訴説着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着這裏作為北方遊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這裏濃縮着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遊呼倫貝爾草原,不可不來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噢!旅遊區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另外還有大小蒙古包幾十頂,供遊人住宿。設有射箭、摔跤、騎馬、訪問牧民家庭、觀看馴馬、套馬錶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乘船遊湖等活動項目。

該旅遊區(中心地帶),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十佳旅遊景點之一,現為國家3A級旅遊區。遊牧聖地——金帳汗部落草原旅遊區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位於呼倫貝爾草原有“中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下游東畔,是呼倫貝爾惟一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區。這裏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都曾在這裏遊牧、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裏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佔據了呼倫貝爾草原。金帳汗景區的佈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們便來到這山青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個遊牧部落羣體。藍藍天空,白白雲朵,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羣羣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和濃濃民族風情,使這裏成為世界上少有的遊牧聖地。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現為國家2A級旅遊區。

一位頗有詩才的遊客來呼倫貝爾草原的這兩個旅遊區遊覽後即興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頗為感人。詩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無邊連蒼穹。 大盤高堆手扒肉,小碗滿斟賓主情。神往藍天何愜意,心馳綠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慾醉,一堂笑語伴歡聲。 (三) (四) 宴罷出遊興正濃,呼朋騎馬試追風。 欣然下榻蒙古包,鬧市喧囂盡遠拋。藍湖曲水隨心漾,更喜牧羊雨濛濛。 獨特風情憑體驗,此行最是樂逍遙。朋友們,誰的詩寫得好,也請留下您的大作、墨寶,既可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供後來者賞析,啟迪旅遊者的心靈。

〔結束語〕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的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增進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愛大家,歡迎大家的到來,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能有機會再次相會在呼倫貝爾草原!

內蒙古 篇7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風情園!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以蒙古族傳統歷史文化、宮遷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以草原景觀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遊項目——蒙古風情園,於20_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開工建設。

蒙古風情園是經內蒙古自治區計委批准立項,列入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優先項目。園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側,距市區8公里,總投資3.4億元,一期工程用地1萬畝,投資1.2億元。蒙古風情園集蒙古族建築、草原風情、歌舞表演、飲食服飾及歷史文化、宗教禮儀為一體。

蒙古風情園是內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建設工程,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遊景區,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佔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遊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羣、白雲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台、人工湖、遊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遊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台、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衞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部、經營管理部、遊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着政府創造投資環境、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遊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將本着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遊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遊聖地。

內蒙古 篇8

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鄂倫春自治旗境內,諾敏河與畢拉河流域中上游,大興安嶺東麓獻坡,隸屬於內蒙古大興安嶺木管局畢拉河林業局,公園總面積為2208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5.3%,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達爾濱湖湖面方圓15平方公里,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湖最深處有10多米,呈橢圓形,是由古代火山噴發的熔巖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四周環山,層巒疊嶂。黑石砬子、褐石砬子,奇峯突兀,紋理斐然,還有紅、黃、褐、綠等五顏六色的火焰石。湖畔奇石磷峋,在奇石塊上披滿蘚苔,在斷裂的石縫裏長滿了花草。湖的四周是濃密的原始森林,湖面四周還有粉紅色、淺紅色的水浮蓮花、白色菱角花,湖面時而魚躍。野雞、魚鷹、鴻雁、烏雞、松雞、啄木鳥、丹頂鶴、白天鵝盤旋於湖面、林間。達爾濱湖被人們譽為林海中的“天然公園”。

林海石瀑

我們前方一望無際的黑色石灘,就是被稱為“林海石瀑”的火山熔巖石帶,它綿延十幾公里浩浩蕩蕩,我們看到它,就可以想象到當年火山噴發時火山熔巖滾滾流動的壯觀場面。大家看到石海間婀娜多姿的落葉喬木,時黃菠蘿樹,在此地見到,可能與火山熔巖區地温較高有關。

興安杜鵑林

現在,我們看到的灌木林就是臉面十幾公里的興安杜鵑林,它沿“林海石瀑”圍成一週。每值五月中旬,奼紫嫣紅的興安杜鵑襯着尚未完全笑容的皚皚白雪,在這沉睡九萬多年的玄武巖上怒放。紅色杜鵑花和白色的積雪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地分佈,宛若仙境。所以,這裏也稱“杜鵑花山谷”。每年的興安杜鵑節,這裏都有欣賞興安杜鵑的活動。我們可以在此攝影留念、記錄下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美景。

神指峽

穿過這片杜鵑林,約800米左右,我們就會看到大興安嶺唯一的一條大峽谷——神指峽。神指峽長約數千米,深30——50米,兩岸寬約100——150米,時火山噴發時衝擊出的溝壑。這兩座突兀怪顯的石峯,遠遠望去似首尾相連,又似相互對峙;瀑布由山石間飛流直下,畢拉河水從峽谷穿梭而下,注入諾敏河。峽谷兩岸植被大多為針葉,闊葉混交林;河牀遍佈火山熔巖。這裏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水深1——1.5米。河水流動的聲音,在數百米之外的都可以聽得真真切切。

四方山

四方山位於諾敏鎮西北30公里,畢拉河以南,諾敏河以西的羣山之上。山體海拔933米,號稱“大興安嶺的巨魁”;山頂東西長500多米,南北寬約300多米,由火山噴發形成方形;山頂平坦,林木茂密。站在四方山上,極目遠眺,羣山低首朝拜。本旗護林防火指揮部的瞭望台就設在這裏,可以隨時發現方圓百里之遙的火情,人稱大興安嶺的“眼睛”。

天池

四方山有一泉水和雨水彙集的天然湖泊——“天池”。“天池”時一個長5米、寬30米的橢圓形湖。四周都是蜂窩狀的礁石,為火山巖漿冷卻後傾城的高聳石壁,象一堵石築成的牆。池水碧綠幽深,看不到底,水平如鏡,水面上映着藍天白雲,顯得格外安謐寧靜。環池四周樹木葱茂,繁花似錦。聽松濤滾滾,樺葉沙沙,蛙鳴鳥唱,時而飄來松脂和野花的芳香,身臨其境,如同置身於傳説中的瑤池仙境一般。

達爾濱湖別墅

下面我們將去我們下榻的住處達爾濱湖別墅,是在達爾濱湖畔建造的仿歐式建築風格的木刻楞,它依山而建,由田園山莊的幽靜,有魚米之鄉的享樂。內設有雙人標準間、單間,在房間裏可觀賞湖光山色,聆聽百鳥私語。希望您能在這裏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內蒙古 篇9

歡迎您,尊貴的客人! 歡迎您,遠方的朋友!

歡迎您來到神奇美麗的阿爾山!

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蒙古語意為“熱的聖水”。1996年國務院批准成立阿爾山市,隸屬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第101個旗縣市,面積7409平方公里,是大興安嶺上一座年輕的邊境口岸旅遊療養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阿爾山是封存在遠古森林中的世界文化遺產。阿爾山擁有世界最大的礦泉羣、天然完整的火山地質遺蹟博物館、長達七個月的冰雪奇觀、濃縮的大興安嶺森林公園,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蒙古國四大草原交匯於此,成吉思汗漠北鐵騎從這裏崛起。草原森林相擁,冰雪温泉絕配,湖泊火山交融,城市幽靜,陽光明媚,綠色慾滴,空氣清新得裝罐就能出口。不管各位朋友是來沐浴、避暑、觀光,還是運動、探險、科考,深邃博大的阿爾山都會讓您不虛此行,甚至驚歎不已!各位請跟我來,一起撩開阿爾山神奇美麗的面紗,去親近阿爾山,品味阿爾山,擁抱阿爾山吧!

不到阿爾山,等於沒來過大興安嶺。不洗温泉,就是沒到過阿爾山。肌膚浸潤在温泉裏,象緊靠在愛人的胸前,又象依偎在母親的懷裏,那又何嘗不是大地母親湧自地心的熱情擁抱呢?

阿爾山礦泉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分佈在三個區域上,即海神集團礦泉區、安全溝礦泉區、金江溝礦泉區,計有76眼礦泉,形成面積最大、分佈最集中的世界上最大的礦泉羣--阿爾山礦泉羣。其中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羣最為著名。

在南北700米,東西70米的地帶,共有48眼泉水噴湧不息,日湧量600噸。南面泉羣皆為冷泉,水温從1℃至25℃不等,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面泉羣為冷泉、温泉、熱泉和高熱泉四種混泉,水温從12℃至48℃不等,主要是重碳酸鈉泉和放射性氡泉。兩泉近在咫尺,一如探湯,一如握雪,實在是大自然的玄妙和神祕。

48眼温泉除了重碳酸鈉泉、偏硅酸泉、放射性氡泉之外,還有硫酸泉、食鹽泉、鐵泉、明礬泉、硫磺泉、碘泉等等。

這些泉具有較豐富的氡、氟、鋰、鍶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進入體內,改善身體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整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等,從而起到保健、治療功效。

阿爾山礦泉適應症範圍廣,無毒副作用。具體適應症為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代謝分泌、血液、神經、骨骼肌肉八大系統66種疾病及皮膚科疾病、其它疾病30種,尤其對一些棘手的疑難病症,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症等有顯著療效。臨牀證明,温泉療養確實起到了很多藥物及理療達不到的醫療作用,並顯示出高效、速效、長效的優點。70年代末吉林一教練患嚴重風濕病,洗浴幾個療程後,居然滿場跑當起了藍球裁判!神奇的是,有一眼泉患者洗浴其中,五臟六腑哪有病哪有明顯反應,簡直就象高明的大夫一般,被人們稱作“問病泉”。

阿爾山礦泉屬於火山性礦泉,有別於世界上眾多的循環水性礦泉,其形成與古老的火山運動有關,地理結構獨特,既有土質肥沃的新第四紀產物,又有原始火山噴發的流紋巖和花崗巖。礦泉區地層中各種稀有礦藏豐富,地下水自然淨化程度高,常年潔淨。

阿爾山療養院礦泉水來自地下2800--3500米的巖層斷裂帶,由於地下深處巖層的高壓、高温,使斷裂帶水流周圍巖石釋放大量化學成分,在靜水壓作用下,處於循環狀態的地下水沿斷裂層上升至地表形成礦泉。

關於礦泉還有許多傳説,耐人尋味。相傳在滿清年間有一殘暴的扎薩克王爺吃野味成癖,派一名叫敖力吉別的奴隸到大興安嶺打獵。敖力吉別用強弩射中一梅花鹿的腿,梅花鹿站在一眼泉邊用舌頭蘸水舔舐傷口。當敖力吉別逼近梅花鹿時,梅花鹿競奇蹟般拔腿飛跑,宛若無傷。敖力吉別好奇地走到泉邊,望着熱氣騰騰的泉水驚詫不已。失去獵物的敖力吉別懊喪而興奮地如實報告了王爺。王爺怒,不信其言,命人打斷敖力吉別的腿,並兇殘道:你也去洗好吧!敖力吉彆強忍傷痛來到泉裏洗浴。幾天後,敖力吉別折骨重新接好,精力也格外充沛。王爺啞然,遂奉泉為神。

還有一説更神奇,説成吉思汗的坐騎腿部受傷,從一眼泉中走過不但傷勢痊癒,而且更顯剽悍與威武。成吉思汗欣喜異常,驚呼:哈倫阿爾山!哈倫阿爾山!從此哈倫阿爾山名揚天下。

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妻子孛兒帖都來自哈拉哈河濱的弘吉剌部,就在今天阿爾山一帶。弘吉剌部女子如花似玉,男子剛健威猛,誠信善良。成吉思汗令:弘吉剌部女子世配皇子,男子世尚公主。被蒙古黃金家族視為國舅部落。相傳成吉思汗愛孫、元世祖忽必烈16歲當監國王子的時候,右腳奇癢難耐,紅腫起泡,不敢着地,無法隨軍出征,便去弘吉剌部娶親。察必姑娘每天帶忽必烈到一處熱氣騰騰的泉水中浸泡和擦洗,足疾治好之後,忽必烈娶回美麗善良的察必姑娘,佳話傳遍弘吉剌部,當地遂奉泉為神。

這些傳説也許不可全信,但利用阿爾山療養院的礦泉強身治病,有據可查的歷史已經150餘年。史料記載,蒙古族利用礦泉治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七百餘年,元代文宗皇帝御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一書中對礦泉水的性能、醫病作用和醫療方法有明確論述。清道光、咸豐年間,呼倫貝爾副都統總管衙門佐領敖拉·昌興與喇嘛醫生、工匠對礦泉的温度、效用做初步鑑定,並用石塊修砌泉眼,以做療養之用。1920--1920xx年蘇聯多次派專家到阿爾山礦泉考察,至今《俄羅斯民間醫學》一書仍有哈倫阿爾山一章。1931年9月九世班禪確吉尼瑪在阿爾山沐浴。1934年,侵華日軍在礦泉西北100米處建1座石頭樓,名“大和旅社”,開始入室洗浴,現在依然使用。1948年,解放軍建立了軍人療養所,修建了水療室和解放紀念碑;1951年以後由內蒙古衞生廳、內蒙古總工會、吉林省總工會、吉林省白城市衞生局等部門管理。現由阿爾山市管理。烏蘭夫、李德生、楊成武、高士其、郭蘭英、蔣大為、趙本山都曾來此洗浴。

為了保護和利用好上蒼賜予的這泓聖水,海神(集團)阿爾山聖泉療養院投資3000萬元,對京都浴場、聖泉浴場以及48眼礦泉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建成50座蒙古包-海神蒙古大營,供遊人娛樂、住宿。目前療養院共設有800多張牀位,療養設施、餐飲服務、住宿條件均具備了高品位、高檔次的水平,日接待能力近3000人次。療養院還以健康、保健、治療為主題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增設了電療、光療、泥療、蠟療、火山巖浴以及按摩、鍼灸等20幾種保健醫療服務項目,使古老的温泉煥發出青春活力,步入現代化軌道。最近 ,建成世界首家温泉博物館,連續多年舉辦升水節,使温泉不僅聲名遠播,還展示了濃厚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藴。

1920xx年蘇聯醫師伊萬諾夫首次對阿爾山礦泉水進行測定以來,天賜神泉吸引了中國、日本、德國等眾多科學家的目光。20xx年11月,中國醫促會、中醫藥發展研究會11名專家來阿爾山實地考察。專家從科學角度,對阿爾山温泉價值給予極高評價,認為阿爾山的温泉、療養、旅遊資源全國一流。並在冰雪節期間開辦温泉論壇。

阿爾山·內蒙古聖水節藴涵着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神祕的宗教色彩。祖國各地、俄羅斯、美國等國家數千名賓客來此旅遊觀光。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內蒙古佛教協會理事長席力圖呼圖克圖第11世活佛卡爾文·扎木蘇,北京雍和宮副主持、藏傳佛教高僧大德拉喜仁勤主持祭敖包、祭聖泉活動。整個活動異彩紛呈,阿爾山在每位賓客的心中都留下美好回憶。

每當春暖花開特別是端午節前後,海拉爾、烏蘭毛都、蒙古國和俄羅斯的牧民朝聖一般從千百里外趕到阿爾山,洗浴飲用礦泉,以求治病和吉祥。

現在又開發了温泉游泳館,温泉藥浴及中醫按摩,是您最美妙的享受。正在開發日本、芬蘭等世界各種洗浴方式,阿爾山成為世界温泉洗浴中心為期不遠。

一片綠色陽光,拂去塵世煩惱。一捧神泉聖水,洗淨天下塵埃。阿爾山礦泉是大自然留給自己的最後珍藏,也是阿爾山遠古送給現代的聖潔禮物。

好了,快來沐浴温泉吧,洗出男人的剛陽,洗出女子的嬌媚,洗出健康和美麗,洗出開朗好心情!

我們觀光的下一個景點是五里泉,距我們這裏的療養院礦泉羣5華里而得名。五里泉東面是雄偉的大興安嶺主脈,其它三面是長滿鮮花芳草的濕地。清晨,常有一條飛昇的白霧,方圓三裏纏繞着五里泉,象一條奇幻的白龍守護着五里泉,又象為五里泉披了一塊朧朦的面紗。每天清晨,居民彙集五里泉邊,一桶桶汲出清亮微甜的泉水回家,同時帶回一山的鳥鳴,帶回滿身的花草香,帶回一天的清爽。有幸還能看到幾十只野生的黃羊羣來五里泉飲水。緣於千年之交的冬雪,黃羊從遙遠的蒙古國,僑居水草豐美的阿爾山,成為阿爾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風景和愛的樂章。

據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北京醫科大學衞生系中心儀器室和吉林環境水文地質研究所測定,五里泉水中富含鈣等2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1988年經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組評審並報請國家地礦部批准,確認為含鋰鍶偏硅酸礦泉水。阿爾山礦泉水力爭20xx年奧運會指定飲品,爭取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個全國馳名商標。揚成武將軍題字“聖水奇泉”,張勃夫教授題字盛讚五里泉為“天下第一奇特大奇”。據當地人介紹,阿爾山居民至今沒有一例心腦血管和癌症患者,是否與每天飲用此泉有關呢?五里泉該是月亮沐浴的地方,沐浴了五里泉,月光才清涼如水,温潤可人。愛慕美如水壯如山的阿爾山姑娘小夥嗎?那您也快嘗一口新汲的五里泉吧!讓清泉滑過我們的臉,滲入我們的臟腑,滋潤我們的心田。

五里泉日湧量1054噸,如果全部罐裝,每天2108000瓶,以2元計,一天湧出421.6萬元,一年湧出15億元。阿爾山全部礦泉湧量20xx多噸,全部罐裝就是30億。這些礦泉不是金泉嗎?而涵養礦泉的大森林的價值,又豈能用億萬算得清呢?大興安嶺為北方,為整個地球貢獻的氧氣又怎能用億萬算得清呢?森林是人類的搖籃,是人類的母親啊!這時,您就會由衷地敬畏大自然,向大自然感恩,自覺保護她;就會由衷地敬佩百萬畝人工林的作者--林業工人;就會理解阿爾山市退耕還草萬畝的決心。

一會兒,我們去領略雄奇的玫瑰峯。玫瑰峯位於阿爾山市區25公里處,是一處由10餘座石峯組成的山石景區,石峯大部分呈紅褐色,人稱玫瑰峯。

玫瑰峯名字的由來,還真能從歷史的殘片中發現蛛絲馬跡,請各位隨我一塊尋根探源吧。各位知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從大興安嶺起飛的英雄,但你知道嗎,成吉思汗漠北鐵騎的搖籃就是處於大興安嶺森林向草原過渡的阿爾山地區哈拉哈河上游一帶,玫瑰峯下一條軍事通道就是成吉思汗闕奕壇之戰的戰場。

1189年,28歲的鐵木真被部族推舉為汗,在蒙古高原形成了鐵木真、王罕、扎木合三足鼎立的局面。位於今呼倫貝爾地區的扎木合雖然是鐵木真的安答(伴當),但不甘心鐵木真強大起來,1220xx年、1220xx年兩次向鐵木真大舉進犯。鐵木真誘敵深入,當扎木合糾集的乃蠻聯軍進至哈拉哈河上源的闕奕壇時已疲憊不堪。乃蠻聯軍神巫祭風雪,誰料阿爾山林區風雪無常,反而轉向猛烈刮向乃蠻軍陣,雪滿溝澗,鐵木真乘勢追擊乃蠻聯軍勁旅泰赤烏部,戰鬥十分激烈。正當泰赤烏部將敗之際,鐵木真脖頸中箭。被“四狗”之一的哲裏麥背到一片石峯之上,哲裏麥用嘴吸出毒血,又冒死到敵陣中偷取馬奶給成吉思汗解渴。鐵木真頑強地帶傷衝下山峯,贏得闕奕壇之戰的勝利。成吉思汗的鮮血染紅山石,鮮血灑在地上化作鮮紅的野玫瑰,所以人們把這座山峯稱為紅石粒子,又叫作玫瑰峯。

一位被俘的壯士對鐵木真説:“從嶺上射傷你脖頸的人是我,你讓我死,不過污染手掌般大的地。若叫我活,我願效死命,深水可以橫斷,堅石可以衝碎”。鐵木真被壯士的坦誠和大丈夫氣度所感動,説道:“你直率相告射殺我的事,值得做終身信賴的朋友。你以後跟隨我,就叫者別吧!”者別也是後來成吉思汗的四狗之一。

闕奕壇之戰以後,鐵木真的力量才真正強大起來。他勝利後不忘宏圖大志,在哈拉河地區整頓軍隊,建立怯薛軍(護衞隊),推行軍政合一的千户制,馴練了一支英勇無敵的漠北鐵騎。現今阿爾山背靠大興安嶺森林,面向遼闊草原的廣大地域,成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的根據地。阿爾山玫瑰峯北的闕奕壇草原,是成吉思汗漠北鐵騎的搖籃,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南下、西征、東進的力量之源。

好了,玫瑰峯的遠景已經躍入眼簾,讓我們的思緒從820xx年前的古戰場回到現實,一起領略玫瑰峯的雄奇之美吧!

我們從山下仰望玫瑰峯,真是形態各異,氣象萬千,遠景有一種氣勢磅礴的雄壯之美。山石有的象披甲的戰將,有的象真插雲霄的寶劍,有的象嘶鳴的戰馬。它們便是當年成吉思汗橫掃天下的漠北鐵騎的軍陣嗎?山峯無語,只有盤旋飛翔的野鴿子哨出清麗的鳴叫。據説這些鴿子是侵華日軍的信鴿與本地鴿子的後代,從侵略戰爭的工具,成為歷史的見證,今天的野鴿子傳送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好消息從玫瑰峯中間石階向上,左側山峯幾乎呈90度直角,非常險峻。有一塊扁方的山石好象是人故意擺在裏。還有一塊圓型巖石如天上飛來,好象風吹便能晃動。據説這是騰格里天點化的成吉思汗。詩人伊德爾夫慨歎玫瑰峯:“古今是關隘,曾有巨人來,雄偉玫瑰峯,可汗點將台。”

看!這是一尊天雕的石佛呀!他在蒙古鐵騎中宣揚佛法,倡導好生之德嗎?您還真是猜對了,後來的蒙古人信奉的喇嘛教就是藏傳佛教。英雄的蒙古民族,對自然非常敬畏,對朋友非常坦誠,心地象絲綢一樣柔軟。摸一摸石佛會讓你心胸開闊,帶來好運氣。石佛後面是一隻神龜,傳説石佛就是騎乘神龜來到這裏,它正在自得地享用清涼的露水。

請看這組石景,那是美麗的孛兒帖夫人為出征的成吉思汗繫上戰袍,成吉思汗親吻妻子光潔的額頭,擁在一起,耳語中殷勤叮嚀。夫人身後就是象徵蒙古戰旗的神茅--蘇魯德。這裏是攝影留念的最佳角度。這位抱臂而立的就是營救成吉思汗的哲裏麥。哲裏麥是聖主成吉思汗的四狗之一,騰格里天把他封為神狗,點化為石,猛將神狗,兩石相襯,傳揚着哲裏麥的忠直勇猛。

好了,請大家自己去體味凌峯望遠的感覺吧。看雲捲雲舒,看飛鳥旋空,看田野麥浪,看遠山凝煙。從這裏還有兩條火山石鋪就的石階,請各位從這裏下山,細細品味步移景換,神妙無比的自然石景吧。

玫瑰峯下的林中木屋名叫玫瑰莊園,體現出林區風情,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過玫瑰峯向北走不到1公里,還有兩處俊美的奇峯異嶺,遙遠的神祕,迷離的傳説誘惑逗引着您。中間的石峯叫折箭嶺。成吉思汗的祖先阿蘭果火孀居,幾個兒子不和心。老夫人拿出箭讓兒子折,每人一枝都輕鬆折斷了。阿蘭果火夫人把箭捆在一起,令兒子們折斷,結果誰也不行。夫人説,要有所作為必須兄弟一心,象箭一樣緊緊捆在一起。她的後代尊崇祖訓,眾志成城,英雄輩出,由成吉思汗帶出一個英雄的蒙古民族。今天,我們面對世界,不正需要這種緊密團結的民族精神嗎?最北側的一組石峯叫神箭峯,據説這裏就是成吉思汗收服者別的地方。有成吉思汗這種草原般胸懷的英雄,才欣賞者別這樣的勇士,才能在歷史上颳起剽悍的草原旋風。今天,我們更需要這種坦蕩和誠信。其實,在草原上,在大山裏,人就會變得坦蕩起來。

驅車90公里暢遊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欣賞天池神韻、石塘奇觀,沿着哈拉哈河谷,走進阿爾山多情撩人的夏季。

內蒙古 篇10

昭君島位於包頭市區以南約30公里處,南臨黃河,與伊盟昭君墳隔岸相望,其餘三面被黃河支流所環繞,故名“昭君島”。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5公里,有旱生植物和沙漠等植物25種,鳥類約25種。

島上自然環境優美,登上觀景樓,南望是廣闊浩渺的黃河,北面是茂密的蘆葦蕩,遊人泛舟其間,可領略水鄉風光。島上建有懷抱琵琶的昭君雕像,長有奇特的“三葉樹”,供遊人觀賞。島上蒙古包餐廳除提供民族風味食品外,還提供新鮮的黃河鯉魚。[1]

昭君島旅遊區位於包頭市郊區全巴圖鄉政府西南約4公里處,是全巴圖鄉政府籌資興建的新旅遊景點。島內有月牙灣、龍門灣、無源溪等自然水道和麪積為8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一年四季均有冬候鳥、夏候鳥在島上棲息和繁殖,亦有赤狐、蒙古兔、麝鼠和國家二類保護珍禽白天鵝。

為了方便旅遊者在島上觀光、度假,旅遊區內設有摩托艇、遊艇、渡船、蒙古包、以及民族風味餐廳等服務設施,遊人在飽覽大自然的旖旎風光後,還可以進行遊泳、騎馬、釣魚等娛樂活動。

2景點美食編輯

包頭的餐飲特點仍帶有濃郁的西北風味,即以牛、羊肉和各種麪食為主,在城市西部有“塞外第一街”之稱的鋼鐵大街上集中了數十家各種風味的餐館。另外,在環城路和南門外大街的交叉處,有可以品嚐到當地各種風味小吃的夜市大排檔,而且價錢十分便宜,在夏季的夜晚,來這裏一飽口福的人絡繹不絕。包頭的風味小吃有馬奶酒、燕麥片、燻雞、素鍋盔等。

奶豆腐 內蒙古牧民家中的常見奶點。奶豆腐色澤乳白,酸香濃郁。可冷凍存放,亦可晾乾久存食用。

奶茶蒙古民族傳統熱飲料。由磚茶、鮮奶煮制而成。喝時通常加少許鹽,可以終日飲用,還可以加黃油、泡炒米和奶食品食用。有暖胃、解渴、充飢、助消化的功用。隨着牧區與城鎮的交往,奶茶逐漸引進餐館經營。

奶酪俗稱酪蛋子。將分離出白酥油的酸奶,經微火煮熬後,裝入布袋,擠出酸水,成碎塊狀晾乾即為酪蛋子。酪蛋子質硬味酸,是奶製品中最普通的食品,為蒙古民族所喜愛。

德興源稍美該食品歷史悠久。選用錫林郭勒草原鮮羊肉做餡,優質河套麪粉做皮精製而成,上屜蒸熟即可。成品呈石榴狀,可做宴席中的點心,又是民間美餐。德興源稍美以皮薄、餡嫩、味香、形美著稱,在呼和浩特市稍美經營中獨佔鰲頭。

哈達餅內蒙古傳統名點。相傳匈奴東胡人活躍於現在的赤峯市西拉木倫河一帶時即用此食品,至今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廣泛流傳,一般飯館普遍經營。是選用富強粉、奶油、白糖、桂花、桃仁等烹製而成。此餅層次分明,奶香濃郁,酥鬆甜美。

刀切酥內蒙古風味點心。以麪粉、飴糖、糖粉製作而成。成品色褐紅、味香甜、質酥脆,宜做高、中檔宴席的點心,一般多在大、中型酒店經營,民間也有烤制食用的。

王小二大餅 內蒙古傳統名食品。相傳興安盟回族已故王小二師傅自幼學徒,經過名師指點製成王小二吊爐餅。因其外焦裏嫩,香酥可口,食用方便,經濟實惠而美名流傳奶皮子把羊、牛鮮乳倒入鍋中慢火微煮,俟其表面凝結一層臘脂肪,用筷子挑起掛通風處晾乾即為奶皮子。製作方法與製作腐竹相似。屬鮮奶中的精華。味純香,營養豐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為招待貴賓的佳品。

烤整羊著名傳統內蒙古菜。用去毛帶皮整羊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是內蒙古飲膳食俗的代表作。也有用剝皮整羊烤制的,效果亦佳。

成吉思汗鐵板燒一種烤肉方法。相傳元太祖成吉思汗善食此品,在率兵馳騁天下時傳至中亞、南俄,風靡世界。在日本等國家民間迄今仍很流行。所以,稱之為成吉思汗鐵板燒。鐵板烤肉製作獨特食法別緻,烤具方便攜帶,很適應飯店經營和旅行、野遊外餐。選料以羊肉為佳,其次可用牛、豬、雞、魚、蝦肉,切成適度薄片調製後由食者在鐵板上烤熟,蘸已備芝麻醬辣椒、芥菜、葱、薑末、蒜泥、滷蝦油等調配的佐料汁食用。肉味鮮香可口,別具一格。

羊背子蒙古族人民最喜歡、最名貴的佳餚。只有在祭祀、婚嫁喜事、老人過壽或歡迎親朋貴賓宴席上才能見到。所謂羊背子,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帶尾入鍋,加鹽煮熟。用大銅盤先擺四肢、羊背頸胛、羊頭放羊背上,似羊的爬卧姿勢上桌。吃時每人先用蒙古刀從羊尾巴上拉下一條先吃掉,而後就可各取所需。席間還有配菜、奶食品和馬奶酒等。

內蒙古 篇11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下一個即將遊覽的旅遊點是清真大寺。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通道南路南端東側,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築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清真大寺,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據《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初建時較為簡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規模擴建。1920xx年-1925回族羣眾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重修時大殿增高1.7米,擴大了七間,南北講堂展後5.7米,增高1米。寺的總面積擴大了數十平方米。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明朝中後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於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並允許山西、河北的農民前來開墾耕地。由於這裏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肥沃,很多中原地區農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裏經商做生意。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噶爾丹的率領之下佔據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易。隨着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於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但是有170多人不願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後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後,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願隨清軍討逆,並屢建奇功,戰爭勝利後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後,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以經商為主,並逐步發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等,為呼和浩特商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回來的路上經過呼和浩特,發現在這裏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願再回到新疆,於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説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後來就定居在這裏。據説現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後裔。後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裏弧形區域內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域就形成現在的回民區。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裏,“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讚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元代以後,“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繫。明中葉後,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這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後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製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

現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遊講解部分〕現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硃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製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餘,現已拆除。大殿的外牆後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牆面。大家請看,大門內正面是莊嚴肅穆的禮拜殿,系水磨青磚的中式建築,面積有25間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時容500人進行禮拜活動。殿後的牆壁上,鐫刻有1920xx年擔任綏遠都統的甘肅回族人馬福祥題寫的“認主獨一”、“正心”、“誠意”、“修身”、“明心”、“見性”14個正楷大字,筆勢圓潤飽滿、端莊有力。禮拜殿是寺院內主體建築,造型別致,殿門朝東,是三開拱形門。上楣刻有精細的阿拉伯文,意譯為“安拉是天地間的光輝”。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進入大殿,殿內只允許男性穆斯林集體參加教內重大活動。清真大寺內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殿內壁上飾有經文。殿頂由十二根紅漆大柱立撐,支柱上刻着《古蘭經》,寺內也藏有《古蘭經》三十卷,是研究伊斯蘭教的重要文獻,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貴的伊斯蘭教經典和地區歷史文物。大殿房頂上有五座六角頂樓(象徵穆斯林必須堅持和恪守的“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兩側建有南北講堂。大殿正東有過廳,廳內壁上繪有麥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圖”。經過廳可通往後院。院內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淨身後方可入殿禮拜。另外,還有望月樓、教長辦公室、鄉老會議室、海里翻(海立凡)學經堂等建築。入寺門後,大殿南北兩側有甬道通往寺院內。大殿南側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製回輝教百聖字號碑”和“重修綏遠清真大寺碑”有較大研究價值。

在整個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偉麗建築物便是這座大寺東南側的望月樓。它拔地凌空,秀出雲表。登樓遠眺,山川物景盡收眼底。它孤標聳峙,正以亭亭特立見奇。它建於1939年,樓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攢尖頂,每逢“齋月”,穆民在樓上望月。望見初月後封齋或開齋,故名望月樓。樓分兩層,形如竹節,成六稜體,樓的西面用漢文和阿拉伯文書有“望月樓”三個大字。第一層是外露望台;第二層頂部建有一座六角涼亭,涼亭綺麗雅緻。樓頂端的鐵柱上裝有月牙燈。樓內有七十八級螺旋木梯道盤旋環繞而上。進入涼亭,憑欄遠眺,青城新貌,悦目賞心。它與城內的蒙、漢、藏各式建築薈萃在一起,襯托出呼和浩特這座多民族城市的莊嚴、綺麗,更有力説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來,蒙、漢、藏、回、滿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勞動和精心締造出來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徵着國內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團結。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風格獨特,而且比較優美完整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值得繼承和借鑑。1979年人民政府撥款整修,1998年-20xx年社會各方集資實施了一、二、三期改擴建工程,使清真大寺面貌煥然一新,愈顯神聖風姿。如今保存古樸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蘭風情一條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為回民區重要的景觀和穆斯林活動區域。

內蒙古 篇12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美麗神奇的鄂爾多斯。“鄂爾多斯温暖全世界”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説的正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因宮帳眾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區而得名。鄂爾多斯,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富集的資源著稱於世;鄂爾多斯,是“河套人”的發祥地;鄂爾多斯,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靈柩的供祭地;鄂爾多斯,是蒙古族傳統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區;鄂爾多斯,旅遊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誘人魅力。

鄂爾多斯市前身為伊克昭盟。20xx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伊克昭盟,設立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市位於中國正北方,地處黃河“幾”字型灣與明代萬里長城的懷抱之中,“黃河環抱,長城相依”的地理座標,使年輕的鄂爾多斯市在中國的版圖上顯著、奪目。鄂爾多斯市北隔黃河與“草原鋼城”包頭市相望,東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南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毗鄰。交通通訊便捷,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包西鐵路貫通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並與周邊的110、107國道相連成網,周邊五個大中城市的民航機場與正在建設的鄂爾多斯機場將形成便捷的區域航空網絡。鄂爾多斯市下設七旗一區,東勝區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151.45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

鄂爾多斯,物華天寶,資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氣、畜產品、建材、藥材、旅遊等資源為主。有世界級的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以煤為能源的電廠在鄂爾多斯星羅棋佈。據説,北京五個燈泡中,就有一個是鄂爾多斯點亮的。有世界級的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絨製品加工基地。一句“鄂爾多斯羊絨衫温暖全世界”的廣告語,使鄂爾多斯聞名全國,走向世界。鄂爾多斯市是正在建設的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國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絨、化工、電力、天然氣、建材等為主的新興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的支柱,是自治區經濟發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與呼市、包頭並駕齊驅,成為帶動自治區經濟發展的三個火車頭之一,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條件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陸之一,在多次複雜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中,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高原。從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萬年前,鄂爾多斯大地上恐龍空前繁盛,主宰着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內保留着完整的恐龍足跡化石區。全市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較低之勢,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間。地貌類型多樣,北部黃河沿岸為沖積平原;東部為黃土丘陵,溝壑縱橫;西部為鄂爾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橫亙着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自然景觀異彩紛呈。

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內河流多屬黃河流域,並分佈着許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觀以温帶乾草原為主。市內的“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和“阿拉善灣海子濕地保護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其珍稀的動植物為世人矚目。

歷史沿革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薩拉烏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河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周時期,在鄂爾多斯地區就有土方、鬼方、犭嚴狁、戎狄、林胡、樓煩、匈奴等古代遊牧部落活動。

春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築長城,現伊金霍洛旗境內的戰國秦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統一全國後,在鄂爾多斯地區置上郡、北地郡和雲中郡、九原郡的屬縣。其時,鄂爾多斯地區的農業非常發達,史稱“新秦中”。秦始皇修築的南起陝西甘泉山,北至包頭九原郡的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從榆溪河入鄂爾多斯境內,經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東勝區二頃半、漫賴、城樑、達拉特旗解放灘過黃河北去,是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漢初年,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佔據鄂爾多斯地區。到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經過幾十年戰爭,最終漢朝在鄂爾多斯設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屬縣,管理鄂爾多斯地區。到漢元帝時,漢匈之間關係和好,漢朝選送宮女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隨呼韓邪單于經陝北、鄂爾多斯渡黃河北行,現達拉特旗昭君墳鄉境內黃河渡口旁邊有傳説中的昭君墳。漢朝時期,鄂爾多斯的農業經濟迅速發展,漢匈雜居,農耕與畜牧並存,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不斷在此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北方各民族紛紛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大夏國,其都城統萬城遺址位於今烏審旗和陝西靖邊縣交界處靖邊縣境內。

隋朝時期,在鄂爾多斯設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視鄂爾多斯為“國之北方”、“邊之要地”。在鄂爾多斯地區及周邊設勝州、豐州、夏州、宿州、靈州和鹽州等六州。五代十國和宋、遼、金時期,中原政權和各少數民族政權羣雄並立,相互征戰,鄂爾多斯地區成為各政權紛爭逐鹿的地方。

元朝時期,鄂爾多斯地區作為蒙古皇室封地,歸察罕腦兒管轄。元朝先後在此設立宣尉司與行樞密院。明朝建立,鄂爾多斯地區屬東勝左衞所轄。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天順年間,守護成吉思汗陵寢(即“八白室”)的蒙古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進駐河套地區,“八白室”也隨之遷入。鄂爾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時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時的宮殿。成吉思汗去世後,立“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由鄂爾多斯部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五百年來,鄂爾多斯部一直沒有離開過鄂爾多斯地區。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後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實行“旗廳並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着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展鄂爾多斯旅遊業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市旅遊資源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區民族特色。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器、古長城、秦直道、昭君墳、隋朝時期的十二連城遺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藏傳佛教寺廟準格爾召等,全市現有五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成吉思汗陵為核心的鄂爾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滿了神祕色彩。同時,鄂爾多斯地區作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爾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具有元朝宮廷文化的獨特色彩,構成了鄂爾多斯濃郁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風情。鄂爾多斯

的自然旅遊資源有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神奇的響沙灣、沙漠綠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灣遺鷗保護區、晉蒙黃河大峽谷等。鄂爾多斯的現代工業旅遊資源有神東煤海、準格爾露天煤礦、萬家寨水電站、鄂爾多斯絨紡城、蘇里格天然氣田、達拉特電廠、蒙西高科技工業園區等。

鄂爾多斯市旅遊業是從1984年、1985年響沙灣、成吉思汗陵的相繼對外開放而起步的。伴隨着改革開放,鄂爾多斯市旅遊業也經歷了以接待海外旅遊者為主到發展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重的發展過程。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實施政府主導和社會聯動的發展政策,編制旅遊規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調動社會辦旅遊業的積極性,使旅遊資源得到大力度開發。全市現有各類景區(點)35處,其中成吉思汗陵和響沙灣、恩格貝生態旅遊區、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是國家4A級景區,鄂爾多斯世珍園和巴圖灣是國家3A級景區,恩格貝生態旅遊區和神東煤海是首批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工業旅遊示範點。成吉思汗陵——響沙灣旅遊線已成為自治區西部旅遊黃金線路,主要產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風情、沙漠生態和草原風光為主。旅遊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全市現有星級飯店18家,其中四星級飯店1家、三星級飯店5家;現有旅行社3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 家;A級景區13家,旅遊直接從業人員1萬多人。隨着市場的不斷開發,客源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全市旅遊業步入持續快速發展階段,旅遊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區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4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3.38億元。

面向未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遊、大文化、大運輸”的發展戰略,建設旅遊大市,圍繞“成吉思汗魂歸地,鄂爾多斯蒙古風”整體旅遊形象,着力打造鄂爾多斯旅遊知名品牌,構建“五區兩線一中心”的旅遊發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突出“天驕聖地,蒙古風情”這一主題產品。庫布其沙漠生態旅遊區(主要景區有響沙灣、恩格貝生態旅遊區、庫布其百里響沙帶、七星湖、夜鳴沙等),突出沙漠風光、沙漠探險娛樂、沙漠度假主題產品。西鄂爾多斯草原文化旅遊區(主要景點有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伊和烏素温泉、包樂浩曉温泉、恐龍足跡化石、阿爾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種,神祕傳奇”為主題,發展科考、訪古、草原温泉度假產品。“河套人”文化旅遊區(主要景點有大溝灣“河套人”文化遺址、巴圖灣水庫、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等),主題形象為“訪河套人文化遺址,看塞上江南美景”,發展草原觀光、科考、水域度假產品。東鄂爾多斯旅遊區(主要景點有:黃河大峽谷、萬家寨水電站、準格爾露天煤礦、油松王、準格爾召等),以“黃河壯麗峽谷,蒙漢民歌搖籃”為主題,發展黃河峽谷風情旅遊產品。兩線為北京——鄂爾多斯市——銀川旅遊線和西安——鄂爾多斯市——包頭旅遊線。一箇中心是將鄂爾多斯市建成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發揮中心城市的旅遊功能。重點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風情、沙漠遊樂、生態科考、產業觀光、水域度假六大類旅遊產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歸地,鄂爾多斯蒙古風”的整體旅遊形象,將鄂爾多斯市建成自治區蒙古族文化旅遊的代表性地區,成為享譽世界的遊牧民族風情旅遊區,成為中國北方旅遊熱點地區和自治區旅遊強市。

親愛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薦幾條旅遊線路:

一、包頭—響沙灣—東勝—秦直道—九城宮—成吉思汗陵—世珍園—恩格貝—包頭

二、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世珍園—鄂爾多斯草原—夜鳴沙—七星湖—恩格貝—包頭

三、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神東煤海—紅鹼淖—榆林

四、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城川民族學院舊址—河套人文化遺址—巴圖灣水庫—成吉思汗陵—東勝

五、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區—包樂浩曉温泉—百眼井—阿爾寨石窟—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蒙西工業旅遊區—烏海

六、呼和浩特市—黃河峽谷—油松王—準格爾召—成吉思汗陵—東勝—響沙灣—包頭

親愛的朋友,到鄂爾多斯旅遊,去拜謁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寢,體驗鄂爾多斯蒙古族神祕的祭祀文化;觀賞《聖地古韻》、《鄂爾多斯婚禮》,領略鄂爾多斯獨特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飽覽大漠風光,聆聽響沙奇妙的聲音,沐浴沙湖的涼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險;觀賞草原風光,感受遊牧民俗風情,到温泉度假;參觀世界最現代化的礦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絨製品生產企業,盡情感受鄂爾多斯的魅力吧。願鄂爾多斯之旅給您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美麗神奇的鄂爾多斯。“鄂爾多斯温暖全世界”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説的正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因宮帳眾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區而得名。鄂爾多斯,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富集的資源著稱於世;鄂爾多斯,是“河套人”的發祥地;鄂爾多斯,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靈柩的供祭地;鄂爾多斯,是蒙古族傳統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區;鄂爾多斯,旅遊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誘人魅力。

鄂爾多斯市前身為伊克昭盟。20xx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伊克昭盟,設立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市位於中國正北方,地處黃河“幾”字型灣與明代萬里長城的懷抱之中,“黃河環抱,長城相依”的地理座標,使年輕的鄂爾多斯市在中國的版圖上顯著、奪目。鄂爾多斯市北隔黃河與“草原鋼城”包頭市相望,東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南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毗鄰。交通通訊便捷,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包西鐵路貫通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並與周邊的110、107國道相連成網,周邊五個大中城市的民航機場與正在建設的鄂爾多斯機場將形成便捷的區域航空網絡。鄂爾多斯市下設七旗一區,東勝區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151.45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

鄂爾多斯,物華天寶,資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氣、畜產品、建材、藥材、旅遊等資源為主。有世界級的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以煤為能源的電廠在鄂爾多斯星羅棋佈。據説,北京五個燈泡中,就有一個是鄂爾多斯點亮的。有世界級的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絨製品加工基地。一句“鄂爾多斯羊絨衫温暖全世界”的廣告語,使鄂爾多斯聞名全國,走向世界。鄂爾多斯市是正在建設的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國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絨、化工、電力、天然氣、建材等為主的新興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的支柱,是自治區經濟發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與呼市、包頭並駕齊驅,成為帶動自治區經濟發展的三個火車頭之一,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條件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陸之一,在多次複雜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中,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高原。從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萬年前,鄂爾多斯大地上恐龍空前繁盛,主宰着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內保留着完整的恐龍足跡化石區。全市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較低之勢,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間。地貌類型多樣,北部黃河沿岸為沖積平原;東部為黃土丘陵,溝壑縱橫;西部為鄂爾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橫亙着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自然景觀異彩紛呈。

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內河流多屬黃河流域,並分佈着許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觀以温帶乾草原為主。市內的“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和“阿拉善灣海子濕地保護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其珍稀的動植物為世人矚目。

歷史沿革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薩拉烏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河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周時期,在鄂爾多斯地區就有土方、鬼方、犭嚴狁、戎狄、林胡、樓煩、匈奴等古代遊牧部落活動。

春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築長城,現伊金霍洛旗境內的戰國秦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統一全國後,在鄂爾多斯地區置上郡、北地郡和雲中郡、九原郡的屬縣。其時,鄂爾多斯地區的農業非常發達,史稱“新秦中”。秦始皇修築的南起陝西甘泉山,北至包頭九原郡的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從榆溪河入鄂爾多斯境內,經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東勝區二頃半、漫賴、城樑、達拉特旗解放灘過黃河北去,是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漢初年,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佔據鄂爾多斯地區。到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經過幾十年戰爭,最終漢朝在鄂爾多斯設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屬縣,管理鄂爾多斯地區。到漢元帝時,漢匈之間關係和好,漢朝選送宮女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隨呼韓邪單于經陝北、鄂爾多斯渡黃河北行,現達拉特旗昭君墳鄉境內黃河渡口旁邊有傳説中的昭君墳。漢朝時期,鄂爾多斯的農業經濟迅速發展,漢匈雜居,農耕與畜牧並存,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不斷在此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北方各民族紛紛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大夏國,其都城統萬城遺址位於今烏審旗和陝西靖邊縣交界處靖邊縣境內。

隋朝時期,在鄂爾多斯設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視鄂爾多斯為“國之北方”、“邊之要地”。在鄂爾多斯地區及周邊設勝州、豐州、夏州、宿州、靈州和鹽州等六州。五代十國和宋、遼、金時期,中原政權和各少數民族政權羣雄並立,相互征戰,鄂爾多斯地區成為各政權紛爭逐鹿的地方。

元朝時期,鄂爾多斯地區作為蒙古皇室封地,歸察罕腦兒管轄。元朝先後在此設立宣尉司與行樞密院。明朝建立,鄂爾多斯地區屬東勝左衞所轄。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天順年間,守護成吉思汗陵寢(即“八白室”)的蒙古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進駐河套地區,“八白室”也隨之遷入。鄂爾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時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時的宮殿。成吉思汗去世後,立“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由鄂爾多斯部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五百年來,鄂爾多斯部一直沒有離開過鄂爾多斯地區。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後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實行“旗廳並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着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展鄂爾多斯旅遊業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內蒙古 篇13

召廟風景區位於巴林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林東鎮南15公里。305國道穿山而過,集通鐵路和省際大通道橫貫東西,旅遊專線柏油路三線交叉直通景區,鐵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召廟風景區方圓六十平方公里,景區內景點眾多,自然景觀奇特,人文古蹟豐富。這裏有大量的四季冰川遺蹟,冰川壓融水把花崗巖石雕琢的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多年來這裏一直是人們遊玩觀光的聖地,召廟風景區由此而遠近聞名。景區內聳立着靈巖、慈航、聖水、別楞、寶頂、七鍋山等險峯,山間有朝拜聖地“真寂之寺”,真實反應了遼代佛教文化的盛行和遼代中晚期石雕藝術的發展過程。廟有“北五台山”之稱,相傳到召廟三拜,能得到去五台山一拜之圓滿功德。

內蒙古 篇14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後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07年,清政府實行“旗廳並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着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展鄂爾多斯旅遊業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市旅遊資源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區民族特色。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器、古長城、秦直道、昭君墳、隋朝時期的十二連城遺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藏傳佛教寺廟準格爾召等,全市現有五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成吉思汗陵為核心的鄂爾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滿了神祕色彩。同時,鄂爾多斯地區作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爾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具有元朝宮廷文化的獨特色彩,構成了鄂爾多斯濃郁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風情。鄂爾多斯的自然旅遊資源有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神奇的響沙灣、沙漠綠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灣遺鷗保護區、晉蒙黃河大峽谷等。鄂爾多斯的現代工業旅遊資源有神東煤海、準格爾露天煤礦、萬家寨水電站、鄂爾多斯絨紡城、蘇里格天然氣田、達拉特電廠、蒙西高科技工業園區等。

內蒙古 篇15

朋友,當您步入令人心馳神往的國家水利風景區——察爾森水庫的時候,一定會感覺到,秀美挺拔的青山在向您會意點首,巍峨屹立的大壩向您伸出了温柔的臂膀,碧波盪漾的湖面向您敞開了廣闊的胸懷,撥弄綠水的錦鱗向您唱起了“賓至如歸”的歡迎曲。水庫風光獨特,氣候宜人,這裏有當今旅遊所崇尚的陽光、空氣、綠色三大基本要素,不失為避暑、度假的旅遊勝地。

察爾森水庫位於嫩江支流洮兒河中游、科爾沁右翼前旗境內,距烏蘭浩特市32公里,距烏蘭浩特機場20公里,是我國東北地區四大水庫之一。水庫三面環山,一面與草原和國家森林公園接壤,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環境。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7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3億立方米,總庫容為12.53億立方米,是洮兒河干流上唯一的水流控制性工程。20_年8月,庫區晉升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地處科爾沁草原西部腹地的察爾森水庫,始建於1973年。1980年暫停緩建,1987年開始復建,於1991年竣工並投入運行,被列為國家“十五”重點工程,隸屬於水利部鬆遼委管轄。水庫保障6個旗縣市的213萬畝農田、487萬畝草原、4個城鎮929個自然屯的人民水源和財產安全。1992年水庫向遊人開放。巍峨的水庫大壩高40米,險峻的岸坡上,陡槽式溢洪道設四孔9×9米弧形閘門,最大流量3500立方米/秒。輸水洞為二洞合一形式,主洞用於灌溉輸水,支洞用於發電引水;擁有現代化管理的水電站,四台32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800千瓦,構成了水庫旅遊區的主體工程設施。

旅遊區內,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環保工程的實施,使旅遊設施日臻完善。除秀美的自然景觀和主體工程外,還修建了多處人文景觀。樓亭花壇,賞心悦目,草木葱葱,生機盎然。西山頂部設有夕陽亭,杏花山設有報春亭,還有漫山遍野的“柞樹”,每到秋天,奼紫嫣紅,景色誘人,形成當地特有的生態風景線。

還有數公里的黃金垂釣水岸、人工浴場、精養魚池,造型奇特的水庫迎客大門、噴泉,智力迷宮、明珠園、生態園、益園、吊橋、休閒廣場、蒙古村等設施和景點,可供遊人盡興遊覽;還有果樹園,遊人可以品嚐到各種綠色果品。水庫偏南處建有水上樂園,開設各種水上游樂項目;樂園南側有一大片水窪草地,久旱不涸,那裏昆蟲齊鳴,蛙聲疊起,彷彿將遊人帶入童話般的世界……在水庫中心,有一個4000平方米的湖心島,因離陸地較遠,每到春季,這裏就變成了鶴、鷗、鴻雁等十幾種珍貴水鳥繁衍生息的“自由王國”。

您如果有興致,可乘坐快艇或遊船,繞鳥島兜上一圈,在這寬闊的水域上,既可領略大自然賜給我們的那種鳥語花香、漁帆點點的勝境美景,又可使我們在內心升騰一種身處“小灕江”之感和“超凡脱俗醉山水”的感覺。兜遊之後,當你住進豪華高雅的賓館,便能品嚐到由特級廚師料理的鮮活魚宴。旅遊區內還設有大屏幕歌舞廳、美容室、洗浴室、大中小會議室、高中低檔客房。走進淺白色大小不同的蒙古包用餐時,一對身着蒙古盛裝的青年男女,伸出熱情的雙手,托起潔白的哈達,在鑲金鍍銀的酒杯裏斟滿“瓊漿玉液”,敬獻給來自遠方的客人。

隨之,悠揚的馬頭琴聲迴盪在蒙古包內,婉轉淳厚的蒙古族歌聲迴響於耳畔,歌聲與琴聲交織在一起,歌樂聲伴隨着蒙古族特有的飲食習慣,會使您如痴如醉。當您坐在舒適柔軟而又漂亮的蒙古包內,品着“奶油茶”,吃着“手把肉”和水庫盛產的各種鮮魚,定會有種走進草原、貼近自然的回味無窮的感覺。待茶餘飯後,禮儀小姐伴您跳起舞來,會使您在濃郁的民族風情氛圍中,解除一天的旅途疲勞,度過難忘的休閒時光。

內蒙古 篇16

基爾果山天池是柴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它位於扎蘭屯市基爾果山上,距柴河鎮以西40公里。它與駝峯天池、犴溝天池等組成了柴河景區的天池羣,而基爾果山天池是其中景色最為壯觀、秀美的一處天池景觀。

方圓約1.5公頃,水深不可測,是個靜謐神奇的所在。這裏叢林茂密,沼泉如織,車不能行,人跡罕至,長年為犴、鹿、獐、狍所擁有。圓圓的一泓湖水,宛如一輪滿月,鑲嵌在幽林羣嶺之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人説西湖之水美在水光瀲灩,這裏可比西湖水,更以幽靜為絕。湖畔四周羣山如障,風不能入,平靜的水面如磨光的琥珀,光滑中泛出五彩瀲光,儼如一幅刀筆精良的套色木刻。

這裏又靜得出奇,只有山鳥偶爾飛過的鳴叫聲。天池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即沒有入口,也找不到出口,而且水量常年保持平穩,豐雨時節水面不漲,枯雨時節水面不降。天池水含鹽鹼量高,常有鹿、犴、狍、獐等獸趁黃昏前來舔吃鹽鹼。

內蒙古 篇17

萬部華嚴經塔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郊的白塔村西南方。

萬部華嚴經塔俗稱“白塔”,據傳説塔是在遼聖宗時(983~1031年)建造的,塔為磚砌的樓閣式,平面呈八角形,七層,通高45.18米。整個塔自下而上收縮很緩,極顯雄偉、莊嚴。塔的下部是一層很高的基座,上有仰蓮瓣,中部有束腰,下有俯蓮瓣;塔的內部有階梯可以達到塔的頂部,每層均有兩個半圓形拱門和兩個方形假門,其它四面都是直櫺窗,窗的中部設有通氣的風眼。塔身的第一層南面拱門上嵌有篆書“萬部華嚴經塔”的匾額。第一、二層各面,門、窗兩側也塑有天王、力士、菩薩等造像,造型生動,衣紋流暢,技法嫻熟,堪稱遼代雕塑藝術中的佳作。第一層塔內原來嵌有金代重修時的捐資碑九塊,現在僅保存有六塊。第三層以上塔身外壁各石門、窗的兩側砌有方形壁柱,塔身的八個角各有一個角柱。塔的樓梯設在塔心內,除一層為一個樓梯外,其它各層都是對稱的二個樓梯。塔的內外壁和塔心設有多層互相交錯搭接的木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木骨體系。

塔內還保存有眾多的金、元、明、清各代的文字題記,有漢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亦思替非文、畏吾體蒙文和藏文等,其中還有金大定二年(1162年)的題記。這些資料對於研究內蒙古的歷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文物局)

內蒙古 篇18

漢代麻池古城遺址位於包頭郊區麻池鄉西北,是包頭地區保存較好、規模最大的古城郭遺蹟。清九年級湖灣一帶盛產青麻,其時在此有13個漚麻池,村莊園稱之為麻池村。

古城城垣6米,底寬10米,頂寬3-4米,分南北兩城,呈雙菱形,相互連接。北城東西800米,南北500米,南城東西660米,南北675米,比北城向東突出360米,其餘與北城相連。古城總面積約90萬餘平方米。1954年在麻池召灣16號公墓曾挖掘出金、銀質的虎、豹、駱駝形鏤空飾片,出土了有狩獵圖案的簡形器等,具有鮮明的匈奴文化特色。此外還出土了漢代鑄的“單于和親”、“單于天降”的瓦當,據推測,這些瓦當很可能是當時為紀念王昭君出塞和親而燒製,供建築使用。麻池遺址已被確定為內蒙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內蒙古 篇19

響沙灣旅遊景區響沙灣地處陝西、山西、內蒙古金三角地帶,景區面積為24平方公里,居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金三角”開發區中心,被稱作“黃河金腰帶上的金鈕釦”。響沙灣於1984年1月被開闢為旅遊景點,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xx年1月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一處自然生態、休閒度假景區。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開拓,景區現基本上形成一村(一粒沙度假村)、一港(響沙灣港)、四島(仙沙島、悦沙島、蓮沙島、福沙島)的格局。響沙灣港是進入沙漠的必經之地,也是遊客的集散地,從這裏可以乘坐衝浪車進入仙沙島、乘坐沙漠觀光小火車進入悦沙島。

仙沙島是響沙灣遊覽項目最集中的地方,有沙漠探險與高空滑索,衝浪與鞦韆,軌道自行車,各種精彩刺激的體驗活動,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遊客。在這裏還可以欣賞到驚險奇特的表演項目,高空走鋼絲,環球飛車,刀山,吃火,噴火,還有果老劇場的大型演出《沙漠雜技大世界》在歡迎您。

乘着沙漠深處的火車可到悦沙島休閒世界。在這能看到長長的駝鈴商隊,路過古老的蒙古部落,進入悦沙島,在這裏體驗藝術與體育帶來的愉悦,藝術體操、健美操、街舞、沙灘排球等。福沙島度假村位於景區沙漠深處的福沙島內,沙漠自然景觀環抱,五彩蒙古特色度假村,專享沙漠深處私密空間。度假村酒店新奇舒適,設施完備的客房讓您驚歎於是在沙漠深處,更可出門就已身在沙漠壯美畫卷中,瞬間融入迷人的大自然懷抱。最有特色的,就屬蓮沙度假島。這是一個以佛教文化為主的讓人真正放鬆的地方,入選20xx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度假酒店中唯一的中國酒店,是一個放鬆身體和心靈的地方。蓮沙度假島上碩大的蓮花酒店是地球上的唯一,不用磚、瓦、沙、石、水泥、鋼筋而建造的綠色建築,環保生態,是世界上最好的度假場所,被譽為心靈深處的一片淨土。

內蒙古 篇20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按照阿拉善××××旅行社的安排,由我帶大家到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沙漠探險旅遊地——巴丹吉林沙漠核心區去旅遊觀光。我叫巴雅爾。巴雅爾,蒙古語意為“喜悦”。是的,今天由我給大家作沙漠之旅的導遊,定會讓大家收穫驚人的喜悦。巴丹吉林沙漠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西部和額濟納旗東部一帶。東西長約270公里,南北寬約220公里,總面積為4.7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三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這裏海拔一般在1200-1600米之間。作為沙漠世界最高峯,必魯圖沙峯海拔高度為1617米,相對高度500米,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最高沙峯絕對高度高出70多米,號稱“金字塔沙山”。巴丹吉林沙漠以流動沙丘為主,約佔83%。沙漠邊緣為沙丘相連的沙丘鏈地形,起伏較低,對比高差25-50米;沙漠中心為複合型沙山,相對高度為200-500米,堪稱世界“沙丘之王”和沙丘相對高度之最。這裏還有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的鳴沙山,發出的響聲猶如牛吼機鳴,聲傳數裏,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沙山間有窪地、鹽湖,但面積都很小,周圍綠洲上生長海韭菜、芨芨草等,為主要牧場。奇峯、鳴沙、湖泊、神泉、寺廟為巴丹吉林沙漠之“五絕”。兩年前,在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開展的探險旅遊網絡調查活動中,由阿拉善盟旅遊部門推薦上報的巴丹吉林沙漠被首批確定為沙漠探險旅遊地之一。這次活動,旨在引導探險旅遊活動規範化發展,以保障廣大探險遊客的安全。國內探險遊被分為山嶽探險、沙漠探險、峽谷(洞穴)探險、漂流(潛水)探險和高原探險五大部分。全國共確定17個探險旅遊地(或項目),其中內蒙古有2處,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另1處是庫布其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絕對優勢高居中國沙漠探險旅遊地之首。朋友們,讓我們在這最具神奇色彩的大漠深處享受沙漠探險、瀚海觀光的樂趣吧。

標籤: 內蒙古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eimeng/90dm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