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十篇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十篇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一起領略無邊的大草原風光。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十篇

我們今天要去蒙古大草原,這裏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晴朗,瞧,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草原上的湖泊像一塊塊藍寶石鑲在畫卷上,美麗極了。初入草原,聽不到一點聲音,也看不到什麼東西,只有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看到這些,不由得使我們想起了一句詩:天似穹廬;看,一個個白色的蒙古包多像從地裏長出來的一隻只白蘑菇;蒙古族人民過的是遊牧生活,他們住的就是這種活動的家——蒙古包;蒙古包一般高七八尺,寬丈餘,用木杆,牛皮連成圓倉式,再用圓木組成傘形。頂中有一個圓形天窗,晴啟陰合,可以流通空氣,吸收陽光。這幾天,大家可以住進蒙古包,享受一下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騎馬,摔跤,射箭樣樣精通。在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上,小夥子會展示各自的風采。女子喜歡唱民歌,跳民族舞蹈。在會上還能嚐到草原特色美食:奶茶、烤全羊、奶豆腐……介紹到這兒,大家肯定垂涎三尺了吧。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早在稻穀飄香的八月份就舉行了。不過,沒關係,在明年的八月份,我們旅遊團會組團前往。希望您下次也來我的旅行社。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你們見過草原嗎?那一望無際的綠色,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一羣羣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麼的美!草原的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人心曠神怡,在那種境界裏即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就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無限樂趣。

來到蒙古包,又見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羣馬領跑,少年套馬,壯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舉杯,老翁敬酒,少年獻歌。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也證明了蒙漢情深。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也只有在這裏才可以體會到,來到這裏,會使你流連忘返,時時沉浸在草原的無限樂趣,站在草原上,你會覺得天是那麼的藍,大地一片綠色,會覺得自己也是這一片綠色的一員,彷彿自己是這片綠色中的一棵小草。否則老舍先生也不會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3

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去地地方是西部草原。今天,由我來當大家地導遊,大家可以叫我趙導。

朋友們,現在草原已經到了。大家請看,這草原地土地肥沃,長地草也異常茂盛。在天底下,看着草原非常美,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這裏到處都是小丘,這些小丘地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地中國畫那樣,到處翠se欲流。大家看,那邊到處是馬和羊,這片草原地草長地茂盛,牛羊不愁吃,所以這地牛羊長地又肥又壯,吃起來口感極好。大家看,前面出現了一條迂迴地,明如玻璃地帶子——河。這條河清澈見底,能看見河底地石子,很漂亮。看,這兩隻螃蟹在石子底下鑽來鑽去,像在捉迷藏。這些

魚兒是多麼地漂亮。

蒙古人也很熱情好客。假如你是貴客,在你來地時候,蒙古人會穿上色彩鮮豔地衣服,到幾十裏外歡迎你地到來,他們騎着馬向你跑來,就像一條彩虹向你飛過來。進了他們地蒙古包,他們會為你擺上奶茶、奶酒、奶豆腐、手抓羊肉......等豐盛地菜,來招待你。吃飯地時候,姑娘們戴着尖尖地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你唱民歌。吃完飯後,小夥子們表演了精彩地套馬、摔跤,你還可以騎蒙古馬。

今天,大家知道了草原地美麗,是不是很想再來呢?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4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好!

歡迎大家來到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你看這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這麼的清鮮,天空是這麼的明朗。客人來到這裏,都會有高歌一曲的願望。

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大興安嶺以西,由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總面積約93000平方公里。這裏生長着120多種營養豐富的牧草,是中國現存最豐美的優良牧場,豐美的水草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有“牧草王國”、“最純淨的草原”的美稱。

走近草原放眼望去,一碧千里,滿眼皆是綠色,中間點綴着白色的羊羣,猶如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無邊無際,在草地上走走,空氣十分新鮮,有一種説不出來的奇妙感覺。大家也可以冬季來這裏旅遊,冬季的呼倫貝爾是冰和雪的世界,這裏的美景讓你彷彿置身童話般的世界,每年12月這裏都會舉辦冰雪節,有冰上捕魚、馬拉雪橇、觀駱駝等活動。

來到草原,一定不要忘記去呼倫湖。關於呼倫湖和貝爾湖還有一個傳説:從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女孩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名叫呼倫;男孩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名叫貝爾,他們為了拯救草原與妖魔奮勇搏殺,最後女孩變作湖水淹死了眾妖,男孩為了尋找女孩勇敢投湖,於是他們雙雙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潤草原的呼倫湖和貝爾湖。

站在湖邊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如海一般遼闊。在湖邊常常會遇到剛剛還是晴空萬里轉眼間風雲突變,下起了大雨,可西方的太陽並未褪去,這就是“太陽雨”,一面是電閃雷鳴烏雲翻滾,一面是陽光明媚嬌紅醉臉,這時你會看到呼倫湖上穿高高架起一座彩虹橋,草原正以最隆重的禮節向你祝福呢!

草原上的人極為好客,一座座蒙古包裏,主人們正歡歌樂舞,迎接着大家的到來,一會大家可以在草原上騎馬、騎駱駝,看賽馬、摔跤比賽和烏蘭牧騎的演出,吃着草原風味的“全羊宴”,參與晚上特色的篝火晚會,讓大家盡情體驗獨特的草原風情。

多餘的話不多説,大家要細細品味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無限樂趣,祝大家旅途愉快!玩得開心!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5

親愛地朋友們:

大家好!你們見過草原嗎?那一望無際地綠色,平地是綠地,小丘也是綠地。一羣羣地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地綠毯繡上了白色地大花,是那麼地美!草原地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人心曠神怡,在那種境界裏即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地小詩,就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無限樂趣。

來到蒙古包,又見我地同胞,主人迎客,羣馬領跑,少年套馬,壯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舉杯,老翁敬酒,少年獻歌。蒙古族同胞地純樸熱情,也證明了蒙漢情深。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也只有在這裏才可以體會到,來到這裏,會使你流連忘返,時時沉浸在草原地無限樂趣,站在草原上,你會覺得天是那麼地藍,大地一片綠色,會覺得自己也是這一片綠色地一員,彷彿自己是這片綠色中地一棵小草。否則老舍先生也不會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6

現在我們是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地鄂温克少數民族分佈地。今天我們來看草原。

看,這是內蒙古大草原地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地。這裏地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地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順地小綿羊,還有高大地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説內蒙古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地,有藍地,有黃地,有紫地,有白地,有粉地,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地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顏六色地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地奇景,內蒙古大草原有多麼美,大家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裏,大家可以品嚐品嚐內蒙古地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地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地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地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地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地珍珠奶茶,而是摻和着牛羊奶地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地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製成地凝固食品,盛在盤子裏用來當招待客人地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地。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地特色食品。

好了,今天地旅遊就到此結束。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來到了我們的蒙古之旅,我是這裏的旅行社的導遊——林傑成,大家叫我林導遊就可以了。

我們這個地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草原,到了那裏,主人們會在小丘上騎着馬,穿着五彩繽紛的衣裳歡迎我們,只要我們在乘五分鐘車程就可以了。

五分鐘過後,我們來到了目的地,下了車,這裏的天空別處更可愛,空氣那麼新鮮,天空那麼明亮,這裏的草原無邊無際,就算你用天文望遠鏡竟也看不見盡頭。

首先,我們參觀一些蒙古包,蒙古包使用一些帆布做成的,然後用一些堅硬的竹子作為支撐架,如果用一些不堅硬的竹子,颳大風的話,就會好容易倒的。

然後,如果你們會騎馬,只有跟主任説一聲,那裏的馬任你騎,如果你不會騎,跟主任説一聲,就會有人叫你騎。

到了晚上,主人們會熱情的吧你邀請到一座蒙古包裏。蒙古包中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擺着一盤奶豆腐,一盤手捉羊肉,一杯酒。吃着吃着,吃的美味的時候,會有一個鄂温克的姑娘,他們很拘束,也有點羞澀。他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都唱的唱。

各位旅客,現在這個蒙古之旅就在這裏結束了,謝謝你們得到來。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8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參觀地是大草原。對了,我還沒自我介紹!我姓趙,你們可以稱我為趙導,這次草原之旅肯定會讓你永生難忘。

草原地風光很好,天空明朗,空氣清新,而且到處都有小丘,有趣地是那根花一樣白地羊羣,一會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它們就像給無邊地綠毯添上了幾多白色地花兒。草就像水一樣輕輕流入雲際,有時就連馬和牛都靜立不動,在回味着草原地無限樂趣。

蒙古族地人會把把你請進蒙古包,讓你品嚐那兒地特色,還會邀請你唱歌跳舞。在這樣地款待下你很難做出離開地決定,這就是蒙古族地熱情。

好了,我就講到這裏,祝大家玩得愉快,要按照路線圖走,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破壞了這美好地環境,記住要準時集合喲!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來內蒙古自治區參觀遊覽。我叫張湛,是“呱呱叫”旅行社的導遊,願您在內蒙古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俗話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幸與大家相識,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內蒙古大草原,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大家能通過我走進草原,瞭解草原。

恩,現在我們已經起程了,順便我再介紹一下,內蒙古的具體情況。在這個花的世界,草的原野上,那些悠哉悠哉、憨態可鞠、成堆成羣的小牛犢,那些珍珠般潔白的羊羣,那些出沒於林間草叢的珍稀野生動物、那些婉轉吟唱歡快的鳥兒,還有那些翱翔蒼穹的雄鷹,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景色。這裏有着國家野生動物,三河牛、三河馬、草原紅牛、內蒙古細毛羊、阿爾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駝等優良品種,在中外聞名天下。內蒙古草原遼闊、富饒而美麗,尤其在涼爽宜人的夏秋季節,塞外草原更添風采神韻,藍天白雲,無涯的芳草中蒙古包點點,牧歌聲聲,羊羣好象白雲在茫茫綠海中輕飄慢移,旅遊者身臨其境,定會舒展身肢,內蒙古是個絢麗多姿、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六大奇觀”構成了獨特的旅遊勝景,別具北國風采,塞外情韻。內蒙古素有“歌舞之鄉”的美稱。蒙古歌舞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燦爛明珠,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蜚聲中外,傳統的那達慕大會常常把到草原旅遊的中外遊客,帶進濃烈的興趣之中。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內蒙古大草原,再等一會兒,你就可以吃到本地有名地奶豆腐、手抓羊肉,可以喝到奶茶了,怎麼?饞了,那就隨我一起進蒙古包吧!

介紹草原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大家上午好,今天帶大家到草原體驗草原民俗,用一首詩來介紹就是,説的蒙古話,穹廬為居家。男兒有三藝,婦孺能飛馬。進門便是客,渴了喝奶茶。燒火用牛糞,奶肉不分家。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敖包作神拜,户户養牛馬。簡單的解釋一下。蒙古文字就是中間一根棍,兩邊全是刺,畫上一個圈,加上一個點,就是蒙古字。男兒三藝駕駛騎馬、射箭、摔跤。後面三句主要介紹的是蒙古族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熱情好客的民風。敖包、牛馬一會我會詳細介紹啊。一會我們到了景區呢,大家就可以體驗一下蒙古族的下馬酒,祭敖包,參觀一下蒙古包,再介紹幾個草原人民的好朋友,説到草原民俗,第一個要介紹的當然就是下馬酒了。

下馬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呼倫貝爾人歡迎賓客都必用美酒相待,以表達自己好客的心情。這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呼倫貝爾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當尊貴的客人來到草原,草原上的主人在獻上哈達的同時必奉上一杯下馬酒,據説,下馬酒是從成吉思汗時代傳下來的。蒙古人性格豪爽,喜歡看着客人接過酒後一飲而盡。當然如果你實在不勝酒力,也可用脣抿一下再交還到主人的手中。

下馬酒是蒙古族民俗,更是一種文化,從而更能顯示出蒙古族是一個豪放勇敢的民族,飲灑也正體現了這個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他們喝酒講究禮俗,認為“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酒給賓、主帶來了隆重的氣氛,帶來了歡樂,深深表達着蒙古人對賓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誼。因此,蒙古人向客人敬獻醇香的下馬酒,也被當作是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

相傳,成吉思汗有兩件心愛的寶物,一件是象牙做的扳指兒,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做射箭時鈎弦之用。另一件則是雕花的飲酒杯,喝酒時用。然而,成吉思汗怎麼也沒想到,他這兩件寶物,在一次與他自義的兄弟札木合聚時卻救了他的命。札木合見成吉思汗勢力大,就想殺了他,就準備和他合聚時殺了他。成吉思汗在三思熟慮後,終於騎馬去了,到了那裏,成吉思汗接過來迎賓酒,用扳指一蘸,象牙扳指變了色,成吉思汗耐住火,把酒敬了天,札木合又連敬兩杯,都有毒,他大怒,拿出銀酒杯來乾杯,札木合沒辦法,只好放棄。就這樣,成吉思汗逃過了一劫,下馬酒也成為時尚,敬自然三杯酒和下馬酒就這樣傳了下來,這個故事也成為傳奇。還有一個傳説就是,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祖先經常用毒酒害死蒙古部的首領。有一次,女真頭人將斟滿毒酒的玉杯獻給蒙古部首領時,其隨從亦達木搶先接過酒杯,將無名指伸進酒杯試驗是否有毒再向主人敬獻,隨從的手指剛伸進酒杯,立即被毒液腐蝕成一根白骨。躲過一死的首領為紀念隨從的救命之恩,用隨從亦達木的名字命名了無名指,並由此形成了用無名指沾酒彈撥的敬酒習俗。

然而每一個來過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禮儀——下馬酒。以示草原人民的熱情。其飲法是:首先客人左手端乘酒銀碗;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天空,稱為“敬天”;然後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地面,稱為“敬地”;再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彈,稱為“敬祖先”;最後雙手端碗,一飲而盡(一飲而盡視為對蒙古族主人的尊敬),意為“蒼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樂”之意。喝完下馬酒就要去祭敖包了,我在這裏先簡單的介紹一下。

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時,在古代,由薩滿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唸經。牧民都圍繞着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旺年豐。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動中互表愛慕之情。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為天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特別加以崇拜。由於天地神沒有偶像,人們就堆敖包以象徵,從而敖包就成了人們的崇拜物。人們通過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牛羊興旺,國泰民安。敖包有盟、旗、蘇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個敖包都有固定的祭祀日期。其數目各地不等,有的單獨一個敖包,有的是敖包羣,蒙古族地區多在農曆七月十三日。祭祀時,先在敖包上插一樹枝或紙旗,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旗上寫經文。儀式大致有四種: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殺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為牛、羊是天地所賜,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報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鮮奶、奶油、奶酒灑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籠一堆火,將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塊投入其中,人們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們以最心愛的玉器當供品祭祀。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對天地的虔誠,祈求天地給人們以平安和幸福。祭典儀式結束後,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體活動。有的青年男女則偷偷從人羣中溜出,登山遊玩,傾訴衷腸,談惰説愛,相約再見的時日。這就是所謂的“敖包相會”了。

大家有沒有聽説過巴彥呼碩敖包?巴彥呼碩敖包被稱為天下第一敖包啊。巴彥呼碩敖包是呼倫貝爾草原上最古老的敖包,是鄂温克草原最大的官祭敖包,敖包的祭祀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原始祭天的方式,每年的農曆5月13日,都會在這裏舉行由喇嘛主持的祭祀敖包活動。12月份,在敖包山下舉行冬季那達慕。那達慕有雪地賽馬、雪地賽駱駝、馬拉雪橇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項目。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們》的外景地就在這裏。大家耳熟能詳的影片主題歌《敖包相會》也正是從巴彥呼碩敖包唱遍於祖國的大江南北。半個世紀在彈指間流過,人們或許淡忘了影片的情節和人物,但《敖包相會》仍在廣泛傳唱着,"十五的月亮"仍在升起。為了紀念鄂温克草原上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為了紀念鄂温克草原上土生土長的達斡爾族作曲家通福先生,也為了印證敖包文化從這裏揚名,旗政府請《草原上的人們》小説原著作者瑪拉沁夫老先生題寫了"天下第一敖包"刻在了石碑上。有興趣的朋友有時間可以去參觀一下啊。

那達慕

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遊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的羣眾性集會。在蒙古族最早的史書《蒙古祕史》中,便記載了人們唱歌跳舞舉行集會的盛況。成吉思汗時代,更有每次戰勝敵人之後集會慶祝的傳統。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不久便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為基本內容的比賽項目。而且競技在那達慕中佔有較大的比重。以“男子三項競技”(摔跤、賽馬、射箭)為主要活動內容的那達慕,在800多年前形成。在那達慕盛會上,只有競技項目的優勝男子,才能成為最耀眼的明星。現在的那達慕盛會上,除賽馬、摔跤、射箭、蒙古象棋比賽外,又增加了田徑、球類、拔河、盪鞦韆、跳板、射擊、自行車和摩托車比賽等項目,還有團體操、武術擒拿和民族服飾等表演。發獎儀式更為隆重,有音樂伴奏,由本地區最高人和高貴的來賓為獲獎者進行頒獎。

蒙古包

現在猜一個謎語:圓圓天窗頂子尖,炊煙升起連雲天。拱起屋頂像把傘,氣象如意傘上現。狀圍牆能承重,一房只需四五片。三尺七寸低樑門,迎客總在正南邊。大家猜出來了麼?對,謎底就是蒙古包。

呼倫貝爾草原蒙古族牧民的傳統住房是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語稱“格日”。説起蒙古包的構造,那真是簡單極了。但它是以最簡潔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藝完成了一種極富於表現力的創造。蒙古包建築奇特、明快,既實用又美觀。草原遼闊,風雪大,圓形蒙古包阻風力小,包頂不積雪;由於逐水草而居,經常遷徙,蒙古包拆、搭方便,省時省力。蒙古包壁用柳條編制,用皮釘釘成可摺疊的“哈那”。一般蒙古包有5個“哈那”。包頂是直徑l米的天窗“陶那”,連接“哈那”和“陶那”的是用2米多長的柳條製成的椽子——“烏尼”,各結合處都以皮條緊縛,成為傘架形,外覆毛氈,用牛毛繩縛緊,門向南開。蒙古包裏飲炊和取暖用的鐵爐,蒙古人稱之為“吐勒克”,爐筒從天窗伸出。

蒙古包還有急事的功能啊。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過去很少有鐘錶,他們創立了自己的蒙古包計時法。蒙古族牧民利用蒙古包上的天窗觀察時間。他們根據從蒙古包上的天窗射進蒙古包內的陽光落下的角度,能夠準確的斷定時間,據説誤差不超過5分鐘。在蒙古包周圍還畫有12個生肖圖,而且方位是固定的,具有一定的含義。比如,鼠在蒙古包的北部,而且在鼠的圖像下放着最值錢的東西。

馬頭琴

馬頭琴的琴首雕有纖麗的馬頭,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種弓弦樂器。這種弓弦樂器,相傳成吉思汗時期就已在蒙古草原流傳,因琴頭以馬頭為飾而得名。琴箱用松木製成,蒙馬皮或羊皮;弦兩根,琴絃和弓弦均用馬尾;音量較小。馬頭琴表現力豐富,善於演奏抒情樂曲,據説有的不給小駝羔吃奶的母駱駝,聽到了感情深沉的馬頭琴聲,竟然感動得掉下眼淚去哺育小駝羔。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先生出生與內蒙古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大兒子朱赤的後代,在從事馬頭琴藝術創作的50餘年來,在蒙古民族傳統馬頭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起到了傑出的貢獻。為馬頭琴做了三次革新提高和發展。創作的經典馬頭琴曲有《草原連着北京》、《草原讚歌》、《萬馬奔騰》、《初升的太陽》等等,喜歡的朋友有時間可以欣賞一下大師的創作啊。

長調

長調,蒙古族在長期遊牧生產勞動中創造的幾種民歌的總稱,也是蒙古音樂草原風格的標誌。長調之鄉就在呼倫貝爾的陳巴爾虎旗。長調是蒙古民歌主要藝術形式之一,主要流行於牧區。音樂特點為音調高亢,音域寬廣,優秀的長調民歌有流行於阿拉善的《富饒遼闊的阿拉善》,呼倫貝爾的《遼闊的草原》,錫林郭勒的《小黃馬》、科爾沁草原的《威風矯健的馬》等等。蒙古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尤以遊牧文化最為燦爛。而蒙古長調可稱為遊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哪裏有草原,哪裏就有長調,哪裏有牧人,哪裏就有長調。長調是草原上的歌,是馬背上的歌。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著名的音樂家寶音德力格爾就是長調文化的奠基人啊。

三河牛

三河牛體格高大結實,肢勢端正,四肢強健,蹄質堅實。三河牛是多品種雜交後經選育而成的。三河牛產奶性能好,年平均產奶量為4000千克,謝爾塔拉種畜場的8144號母牛,1977年第五泌乳期(305天)的產奶量為7702.5千克,360天的產奶量為8416.6千克,是呼倫貝爾三河牛單產最高記錄。三河牛耐粗飼,耐寒,抗病力強,適合放牧。呼倫貝爾也是很多大企業的奶源基地,比如伊利啦,光明啦,雀巢啦。

三河馬

介紹一下草原人民的好朋友,也就是馬了,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曾養育、生存過拓跋、匈奴、鮮卑、金、女真、蒙古等眾多馬背民族。他們在此發展壯大,或稱霸中原,或馳騁歐亞,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在這些馬背民族的發展歷程中,也創造了繁榮的養馬業,並培育出了聞名中外的優良馬種——三河馬。為什麼叫三河馬呢?因為它主產於內蒙古呼倫貝爾三河——海拉爾河,克魯倫河,哈拉哈河地區,所以叫三河馬。三河馬外貌清秀,體質結實,動作靈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強等特點,是優良的乘挽兼用型馬。與河曲馬、伊犁馬並稱為三大名馬。三河馬是俄羅斯後貝加爾馬、蒙古馬及英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後期又相繼引進盎格魯諾爾曼、盎格魯阿拉伯、英純血等種馬,進一步雜交改良後形成。據説,已有100多年的馴養史的三河馬,最多時有14種血統。具有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抗寒力強、耐粗飼等優點。三河馬以外貌俊美、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抗寒戀膘、抗病耐粗、性情温順、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持久力而著稱,是國內各馬匹品種中的佼佼者,和國外品種亦敢比高低。

呼倫貝爾羊

大家來到呼倫貝爾都品嚐過這裏的羊肉了麼,呼倫貝爾羊是不是很好吃呢?呼倫貝爾草原地處亞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是世界著名的高原牧場,草原上均為多年生草本優質牧草,無污染,營養豐富,呼倫貝爾羊形成並繁衍於此,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形成了耐寒耐粗飼,能夠抵禦惡劣的環境,善於行走採食,保育性強,抓膘速度快,羔羊成活率高,肉質好且無羶味,呼倫貝爾羊產於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新巴虎右旗、陳巴爾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區旗,數量260萬隻左右,也是該區產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著名品種之一。呼倫貝爾羊體格強壯,結構勻稱,由半橢圓狀尾(巴爾虎品系)和小桃狀尾(短尾品系)兩種品系組成。有這麼幾句話形容草原上的羊啊,頭頂工藝品,腳踩黑寶石,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黃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簡單解釋一下啊,頭頂工藝品就是我們羊的羊頭可以做工藝品,腳踩黑寶石就是我們草原的下面藴含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吃的中草藥,喝的礦泉水就是説我們草原上的草營養豐富,種類繁多,還有豐富的礦泉水,連羊都跟着享福,可見這草原羊不但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還有裝飾作用,功能多多呀。的呼倫貝爾羊吃的是草原上的羊草,羊草葉量多、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各類家畜一年四季均喜食,有“牲口的細糧”之美稱。牧民形容説:“羊草有油性,用羊草喂牲口,就是不喂料也上膘。”沒吃過的朋友可要抓緊時間了。

忌打狗和對狼的禁忌習俗

在呼倫貝爾草原,凡是遊牧的蒙古人家,都養着2個以上的狗,而且這些狗的個頭都比較大,樣子兇猛。蒙古人認為,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尤其在遊牧生活中,狗是其主人的好幫手。所以,蒙古人對狗充滿了人性化的關愛。在日常生活中,到牧民家做客或相互串門時,要在蒙古包的附近勒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看住狗後再下馬,以防狗撲過來咬傷人。不能見狗咬,就罵狗打狗想。這便是打狗要看主人之禮。

在遠古時期,狼是部分蒙古人的圖騰。所以,呼倫貝爾的蒙古人忌諱直呼其名。蒙古人稱狼為“赤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蒙古人都避諱這種叫法。如必須要説到狼,則要用別的詞來代替。因而有了“野狗”、“天狗”、“阿布該”(那東西)、“可十白的東西”等各種代名詞,現在呼倫貝爾牧區主要稱狼為“腦海”(狗)。

敖魯古雅鄂温克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來到敖魯古雅鄂温克民俗旅遊區。旅遊區位於根河市境內,面積40平方公里,分1個主體區、6個分區,主體區位於根河市西郊的敖魯古雅部落內,

由3個鄂温克獵民家庭組成。現在介紹一下的三少民族之一敖魯古雅鄂温克族。“敖魯古雅”為鄂温克語“楊樹林茂盛的地方”之意。"鄂温克"在鄂温克語中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敖魯古雅鄂温克族分佈於、俄羅斯兩國的跨國界民族,在境內約有3萬人,生活在內蒙古的人數接近90%,其餘的散居在黑龍江及新疆。敖魯古雅鄂温克人是在300多年以前從列拿河一帶遷到額爾古納河流域的,當時有700餘人。在列拿河時代,他們就開始馴養和使用馴鹿,後來由於列拿河一帶獵物少了,他們便順着石勒喀河來到了大興安嶺北麓的額爾古納河流域。他們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獸皮、吃獸肉,住“撮羅子”,受外界影響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處於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階段。解放後,敖魯古雅鄂温克人徹底結束了不分冬夏穿獸皮、餐風露宿的原始生活,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鄉人民政府。1965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獵民敖魯古雅河畔安家,實現了定居敖魯古雅鄂温克人傳統上以狩獵為主。由於敖魯古雅鄂温克人在生活、生產中大量使用馴鹿,所以他們又被稱為"使鹿部落"。仙人柱是鄂温克獵民住的圓形帳篷,漢語稱"撮羅子"。敖魯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國最後一個遊獵民族的代表者,仍保留着最傳統、最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當地政府將敖魯古雅鄂温克獵民的森林文化、馴鹿文化、飲食文化、狩獵文化以及傳統的“瑟賓節”和宗教活動、婚俗、民族民間傳統工藝等,同現代旅遊相結合,開展了敖魯古雅鄂温克獵民家庭遊。“瑟賓節”是什麼樣的節日呢?“瑟賓”是鄂温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每年6月18日到19日,鄂温克族自治旗羣眾都要歡度鄂温克族的傳統節日“瑟賓節”,數以千萬計的各族民眾興高采烈地參加節日期間舉行的賽馬、奪寶、搶樞、搏克、拉棍、拔河和賽駱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朋友們在敖魯古雅鄂温克民俗旅遊區可與獵民同吃同住,還可參與獵民的生產生活,捕魚、狩獵,飼養馴鹿,在原始自然的生態中居住“撮羅子”,使用樺樹皮製作的生活用品,體驗真正的敖魯古雅鄂温克人的生活。,盡情體驗鄂温克人生活樂趣,有幸作幾日鄂温克獵民家庭的臨時成員,真是不負此生!朋友們,到敖魯古雅鄂温克民俗旅遊區體驗鄂温克人的遊獵生活,別有風趣,何樂而不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zwde6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