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麗江束河導遊詞(通用6篇)

麗江束河導遊詞(通用6篇)

麗江束河導遊詞 篇1

束河,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後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峯,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峯之下的村寨”。

麗江束河導遊詞(通用6篇)

它位於麗江古城西北六公里處,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度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鎮海拔2440米,核心區約5平方公里,近千户人家,約3000人。地理座標:北緯26度55分,東經100度12分。年平均氣温12.6度,最高氣温(極端)32.3度,最低氣温(極端)零下7.5度。7-9月為雨季,其餘為旱季。氣候特點:日温差大,年温差小,乾濕季節分明。丹鳳含書之地束河坐西朝東,背風向陽,村後山麓為玉龍雪山餘脈,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巖腳院有鳳凰山,為麗江木氏發祥地,至束河山形再變,呈祥瑞之象,堪與家稱為“丹鳳含書之地”,預言文化昌盛,興旺發達。

清泉之鄉

村北柳蔭深處有九鼎、疏河兩個龍潭,泉水清澈、波光閃爍,分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後、菜園田邊穿流而過,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秀。

皮革之鄉

由於茶馬古道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後,該地成為滇、川、藏交界地域內著名的“皮匠村”,出產皮鞋、馬鞍、皮衣、麻線、鐵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跡走遍滇藏茶馬古道的每一個角落。

茶馬遺蹟

古老的石橋,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馬石,馬鍋頭的豪宅,還有馬鞍、馬鈴、馬燈、皮口袋、酥油桶,以及來自印度、尼泊爾、西藏的各種商品,撫今追昔,讓你浮想了翩。農耕圖騰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內健步而行,業林般的糧架聳立在青龍河畔,構成納西族農耕文化的圖騰標誌。

束河八景

煙柳平橋夜市螢火龍門望月雪山倒映斷碑敲音魚水親人西山紅葉石蓮夜話青龍橋

青龍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寶山,青龍橋的中軸線正對着聚寶山,這是木氏土司的設計,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時期的標誌性建築。長25米、寬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塊壘砌,列為麗江古石橋之最,可見束河在麗江歷史上的經濟文化格局中所佔的重要地位。青龍橋的橋面經過數百年風雨的洗刷使它變得斑駁蒼老,卻不失它的英雄氣勢和莊嚴厚重感,站在這裏,你也許會聽見馬蹄的聲音在迴響。

這裏還流傳着一個故事:藏傳佛教大師葛瑪馬追趕一個魔鬼,從這裏一步跨到了玉龍雪山上,在橋上留下了一個仙人腳印。開春時節,橋畔的楊柳長出了新芽,如煙似紗,彷彿綠色的波浪要湧到橋面上來,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煙柳平橋”。

四方街

長寬不過30幾米,有五條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環繞、日中為市,為麗江壩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時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設有夜市,人們象今天的都市人一樣漫步在四方街上,隨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點兒自己想吃的東西參與一下喜歡的遊戲,逛夜市的人手裏舉着手氫,穿行在青龍河畔,如夏夜流螢,成了一道風景,叫做“夜市螢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龍潭

龍泉山下古樹參天,一道好水積成九鼎龍潭,潭水清澈晶瑩,水草曼舞,游魚逍遙,玉龍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無窮,成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邊有一截斷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頭敲擊,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斷碑敲音”。不過,為了保護這一景觀,大家還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魚兒是遊人最喜歡的景緻。它們不怕人,每當餵食的時候,紛紛爭指令性計劃令物,濺起的水花潑到餵食者臉上,人與魚如此親暱相處並不多見,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魚水親人”。

龍潭上端有一座寺廟,名叫“三聖宮”,西殿供奉觀音,北樓供奉龍王,南樓供奉皮匠祖師孫臏。東樓樓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迴廊,供遊人憑欄遠眺。在這裏,遠近風光盡收眼底,田疇潤綠,炊煙裊裊,雞犬爭鳴,生機勃勃,一派田園牧歌,無限詩情畫意,令人流連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樓賞月最有風味,文人墨客每每對月吟詩作畫,傳為佳話。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龍門望月”。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樹。每到秋天,樹葉鮮紅,秋光燦爛,令人賞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這叫“西山紅葉”,最為動人。

束河西山的最南邊就是鬆雲村,後邊有石蓮山,山上有個山洞,象老虎張開的大嘴,為了震住老虎的威風,當地人在洞口建築了一個寺廟,叫石蓮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鐵鏈拴着的。民國時期曾經辦過夜校,讀書人圍火夜讀,成了一道風景,叫做“石蓮夜讀”,列入束河八景。

麗江束河導遊詞 篇2

束河古鎮處於麗江所有景區的核心部位,是遊覽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和三江並流風景區的樞紐點。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行約四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當年徐霞客遊芝山解脱林時,曾走過此道,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鎮之古稱。

束河坐東朝西,背風向陽,村後山林為玉龍山南下之餘脈,山形秀麗,植被茂密,白沙巖腳院有鳳凰山,為麗江木氏發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變,呈祥瑞之象,堪輿家稱為“丹鳳含書之地”,預言文化昌盛,興旺發達。

村北柳蔭深處有九鼎、疏河兩個龍潭,泉水清澈、波光閃爍,分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後、菜園田邊穿流而過,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秀。

由於茶馬古道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後,該地成為滇、川、藏交界地域內著名的“皮匠村”,束河古鎮出產皮鞋、皮貨、麻線、鐵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跡走遍茶馬古道的每一個角落。

麗江束河導遊詞 篇3

束河位於麗江城北,沿柏油馬路向雪山方向行駛,約五公里處左轉, 進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約2公里,你便可以見到一個古老的村落,這就是束河,又名龍泉村。

進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這裏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個類似大研鎮古城四方街的廣場,面積約250平方米,亦稱束河四方街,趕集的日子裏異常熱鬧,曾是麗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廣場四周均為店鋪,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以及閒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樸自然本色。站在廣場中心,你細細觀察體會,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納西民族由遊牧向農耕,再走向城市,從這裏你可找出一些痕跡。

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頭“九鼎龍潭 ”,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湧泉,束河人奉為神泉,於是建有北泉寺。寺內陳設與古城其它寺院沒有什麼區別,倒是源邊臨水一角,有一個“三聖宮”樓閣,為傳統四合院,裏面供奉的皮匠祖師。因為是束河人的驕傲,這裏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時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麗江束河導遊詞 篇4

雲南麗江的束河古鎮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鎮。暑假裏,我和爸媽一起去束河古鎮度假,我又一次感受到她的美麗。

束河的風景很美。我們住的客棧旁有一條小溪穿過,溪邊有一條石板路,路邊有柳樹和核桃樹。不遠處架着一座小橋,橋是用木塊和鐵鏈組成,走在上面搖搖晃晃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踩空似的。

束河有着藍瑩瑩的天空,層層疊疊的雲朵,金燦燦的陽光,綠油油的羣山,低矮的木屋,清粼粼的流水……真像是一個人間仙境啊!

束河的天氣很涼爽也很多變,像是嬰兒的心情一樣時好時壞。時而晴空萬里,時而陰雨綿綿,有的時候還會出現一種奇觀——“太陽雨”,俗話説:“雨後見彩虹”,在束河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能看見彩虹。

束河的人們生活的很清閒。伴着音樂和歌聲,人們三三兩兩坐在門前的小河邊,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畫畫;有的在喝茶;還有的在發呆。每天傍晚時分,一羣穿着民族服裝的老人們圍着篝火跳舞,惹得遊人都加入到了他們的行列中來。

束河的物產也很豐富。有天然的向日葵,野生的核桃,當地特有的犛牛酸奶;金銀製品有元寶、麒麟、耳環、算盤、銅板和硬幣等,做工非常精緻。

麗江束河導遊詞 篇5

從麗江喧囂華麗的舞台中卸粧,我終於來到了束河這座靜靜而小小的城。初見束河,陽光很熱情和温暖,進入束河這座小小而安靜的城,真的是有種靜謐安詳的氣場可以讓我沉迷其中。拱橋上的五花石陽光下斑駁的厲害,巷子裏的石板路散發着清冷原始的光澤,路人很少,很悠閒,路口的小攤上能看見才從菜地果園才摘下的蔬菜和瓜果,清風過處,遠遠的都能感覺到那淡淡的泥土的芳香。

束河的閒適生活無處不在,這裏無疑是狗狗貓貓的樂園,他們總是或歡快或慵懶,或閒散或發呆,樹蔭下,屋檐邊,巷子角,拱橋上,處處都是他們生活的樂園,簡簡單單的生活。束河這座小小而靜靜的城任我很自由的遊走其中,看沿着巷子彎彎曲曲延伸的風雅,看玉龍雪水嘩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陽光下人們自在鮮活的市井畫面。一隻小狗懶懶的躺在自家的門口,腦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門檻上,很疑惑的望着我,説:讓開,別擋着我的陽光。

我在束河悠長的古街上不經意地閒逛着,當轉過幾個彎來彎去的小巷時,發現綠樹掩映下的一方角落一個不起眼的門牌,推門而入,主人不在,只有一男一女悠閒的曬着太陽,空氣靜謐的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登高望遠,這家客棧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半山坡上一叢叢開着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大樹有很濃郁的綠色,穿過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副安靜的畫面。在客棧的屋頂天台上坐了很久,陽光穿過厚重的雲層時不時的來晾曬自己,目光及處,是此起彼伏的青瓦白牆,羣巷千迴百轉,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門樓下流逝過多少歲月的故事,鴿子在天空時高時低的飛舞,就如我此刻的心情,歡快卻又寧靜。麗江客棧,想來是能讓我們安安靜靜停下來整理自己心緒的,卻不知道牆之外,我們依然遺失了一路的心事,在陽光下,二月的束河。

麗江束河導遊詞 篇6

束河古鎮處於麗江所有景區的核心部位,是遊覽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和三江並流風景區的樞紐點。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程行約四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 。當年徐霞客遊芝山解脱林時,曾走過此道,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鎮之古稱。

束河坐東朝西,背風向陽,村後山林為玉龍山南下之餘脈,山形秀麗,植被茂密,白沙巖腳院有鳳凰山,為麗江木氏發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變,呈祥瑞之象,堪輿家稱為“丹鳳含書之地”, 預言文化昌盛,興旺發達。

村北柳蔭深處有九鼎、疏河兩個龍潭,泉水清澈、波光閃爍,分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後、菜園田邊穿流而過,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秀。

由於茶馬古道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後,該地成為滇、川、藏交界地域內著名的“皮匠村”,出產皮鞋、皮貨、麻線、鐵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跡走遍茶馬古道的每一個角落。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麗江設立"神川都督府",茶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進藏;宋王朝的軍事需要,刺激"茶馬互市的繁榮";於是,從元、明以來到近代,茶馬古道成為滇、藏、川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

茶馬古道起於滇南,經過大理、麗江、迪慶、拉薩,止於印度,貫穿中國西部人文風情和自然風光最具魅力的"三江並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關注。

《茶馬古道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研究並展示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也是麗江市第一家從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傳、推廣的專業機構。

茶馬古道博物館由《序廳》、《史事1廳》、《史事2廳》、《束河廳》、《皮匠廳》、《茶馬風情廳》、《茶藝廳》、《影響資料中心》等8個部分組成,比較系統地介紹了茶馬古道的起始時間、線路和重大歷史事件,是人們瞭解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館的建築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組成部分,其中的"大覺宮壁畫"為江南著名畫家馬蕭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現在,筆法洗練,技術精湛,保留了唐代畫風,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內健步而行,叢林般的糧架聳在青龍河畔,構成納西族農耕文化的圖騰標誌。

古老的石橋,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馬石,馬鍋頭的豪宅,還有馬鞍、馬鈴、馬燈、皮口袋、酥油桶,以及來自印度、尼泊爾、西藏的各種舊貨,撫今追昔,讓你浮想聯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yxnrg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