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青城山的導遊詞十篇

青城山的導遊詞十篇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

青城山的導遊詞十篇

我是來自德陽華山路旅遊公司的實習導遊,我叫阿慈,大家可以叫我小羅,也可以叫我“羅導”。這次的旅程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和擔當講解員,希望通過我,可以為大家帶來一段歡樂的旅程。在這次的旅程中如有照顧不周到的地方,還請大家理解並繼續支持我的工作。謝謝大家!

首先,我對今天的旅程事項做個大概介紹。

我們早上八點從文廟廣場出發,途經成德高速、成都繞城高速、成灌高速、都江堰、青城山,全程大約100公里,120分鐘左右到達青城山。

大家在汽車行進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繫好安全帶,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照顧好身邊的老人和小孩,不要在車上大聲喧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車上備有礦泉水和暈車等常規藥物,有需要時請和我聯繫。

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目的地—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峯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峯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青城山,有很多的故事和傳奇,以及物產、人文特色,我就不在這裏一一做詳細的介紹,當我們到達目的地時,身臨其境,讓我們共同去發現,挖掘它的文化、故事和傳奇。現在,我們稍作休息,保持體力,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向青城山進發。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坐公共汽車到那裏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利用路上的時間向你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的名字有兩種取法:一種是説青城山有36座陰陽峯呈環狀排列,峯巒險峻,綠樹籠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市,以其形狀命名,叫青城山;第二種説法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之所以叫青城山,是因為古代神話説“杜青、魏紫為天帝所居”,這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後來,東漢道教的創始人張玲·張天師創建了以青城山為基礎的石天路。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之説,與青城仙都之意一致,山名不變。唐朝初年,佛教發展迅速,青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領土之爭。訴訟被提交給皇帝,唐玄宗親自寫了一封信,決定“道觀應該得到尊重,寺廟應該站在山外”。道教贏了。但信中卻把青城山的清字寫成了“綠而無水”。道教不僅藉助皇帝的個人判斷收回了領土,還改名青城山。

這個故事不是傳説,山上保存的唐碑聖旨全文也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説到道教文化,由於20__多年來道教在青城山的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古代高路的主持和管理,青城山作為道教的祖山和外行人眼中的“聖山”得到了充分的保護。可以説,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築、古遺址、歷史傳説、飲食習俗乃至花草樹木都滲透着道家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的發展有幾個大起大落。東漢(公元143年)漢安二年,邛崍山系何銘山(今大邑縣)和尚張玲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因為張玲被弟子尊為“石天”,所以他所創的道教也被稱為“石天道”。石天道是在張玲及其後代石天道的創造和發展之後,逐漸傳播到全國的。晉隋時期,石天道興起了北石天道和南石天道,並出現了區域性的宗派。青城山屬於石天南路正義派。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到青城山,將石天道教傳統與上清道教相結合。上清道學聲稱道的實踐可以提升“清氣天”,高於老石天道學的理想“太景清”。杜光庭後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成為尚書侍郎,光祿大夫。他名叫蔡國公,晚年在青城山生活了近30年。他著書立説,對道教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偉等人創立了衞青學派,以雷法為能,內丹與法術相結合,説“能驅邪、治病、達帝、呼天搶地、善用自然”。元朝封他為“袁磊廣府真人”。當時信眾眾多,青城山再次興盛。明代青城山道教屬於全真道隆派。全真道與原天師正的區別在於,它主張和尚要出家,以和尚的身份住寺廟,不娶妻,不吃肉,從而創造了一套養生靜養的修行方法。道士住在山裏,自然更注重寺廟的維護和山林的耕種。明末戰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亡。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隆派道士陳清傑來到青城山主持教務,再次改變了局面。後來,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陳從康熙帝手裏得到了《澹台必東》一書,並封他為“必東真人”。

佛寺的大門

各位嘉賓,我們現在在青城山前。眼前壯麗的古典山門,身後青翠的山林,總讓每一個遊客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隱逸感,進入這個靜謐世界的渴望油然而生。請不要擔心,我們先去山門旁邊的苻堅宮看看。

張任峯下的苻堅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張任洞,宋代朝廷賜名“惠慶苻堅宮”張人峯得名於寧豐。相傳寧豐是黃帝時代的製陶官。他可以在火焰中行走,隨着煙霧上下移動,控制風和雲。寧風幫助黃帝學習了“飛龍高蹺”的技術,打敗了蚩尤,統一了中國。他被黃帝稱為“五嶽張任”。宋朝時,周樹青城山公公觀被封九天,楚父決定做一個真正的君子。道教十洞有一個主治神仙,寧峯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苻堅宮重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近年來大規模修復重建。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的青城山旅遊。我是大家此次旅遊活動的導遊,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青城山雖然不高,但終年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腳,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靈氣。

建福宮:我知道現在大家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進山,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先去山門旁的這座建福宮看看。

建福宮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建福宮建築面積一千多平方米,築於峭壁之下,前建亭樓映襯,後有丹台翠林。現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長生殿”,供的是晉代高道範長生。正殿是寧封和杜光庭塑像。後殿三尊塑像,中間是太上老君,左是東華帝君,為全真道祖師,右為全真派創立者王重陽。殿內柱上有一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有興趣的可以一讀。

山門:看過了建福宮,穿過眼前的景區大門,我們就正式進山了。青城山山門上有我國已故上將張愛萍手書的“青城山幽子規啼”,子規也就是杜鵑鳥,傳説是蜀王杜宇變的。“杜鵑啼血猿哀鳴”裏的杜鵑啼血説的就是他。

天然圖畫:從山門西行1千米,即至巖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眼前的建築就是天然圖畫坊。它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年間。這裏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天師洞:我們通常所説的天師洞景區是指以古常道觀為代表的一組宮觀建築羣。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現存殿宇建於清末。天師洞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山霧繚繞,古樹參天。相傳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天師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觀的最後一殿。天師殿是天師道的祖庭,過去的江西龍虎山歷代天師就任後,都要到這裏朝拜。

熟話説:“世間好話書説盡,天下名山僧佔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會放過。唐代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裏,皇帝信道,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這個故事並非傳説,有碑為證。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為“三皇殿”,內有伏羲、神農、軒轅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開元皇帝書碑,令“觀還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畫家徐悲鴻曾來青城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作品,還送了青城道士《奔馬》和《天馬》圖,現已製成石刻陳列。

三清殿是天師洞景區最宏偉和最值得欣賞的道教宮觀建築。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建於1923年。殿內供奉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乃三清殿上的對聯。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然而青城山不僅有千年樹,更有百歲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餘米,直徑2米有餘。相傳乃張天師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道家視其為“鎮山之寶”,連修剪枯枝都須上報相關部門。在20__年榮膺“天府十大樹王”榜首。“銀杏千年徵道性,青城一洞試幽深”乃天師洞銀杏閣上的對聯。想必大家還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實還是一個長壽之鄉。一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祖師殿:大家請看南面那條山縫,從崖頂直到山腳筆直裂開的一條石縫,山縫約有18米寬,深達70多米,傳説是張天師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唸咒畫符之後,硃筆一擲,筆跡裂山為槽,人們就叫它為“擲筆槽”。快到祖師殿了。

祖師殿始建於晉,原名洞天觀,現存殿宇建於清同治年間,供奉真武大帝和三豐祖師,故又名真武宮。馮玉祥將軍在抗戰期間三次到過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師殿。當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後,將軍不勝喜悦,在殿側刻碑築亭以為紀念,此碑現存祖師殿內,作為文物保護。

朝陽洞:前面就是朝陽洞。朝陽洞位於主峯老霄頂巖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蒼崖時有鳳來儀"。

老君閣:朋友們,經過九道拐的艱難跋涉,我們終於到了青城山的`主峯絕頂了。眼前的樓閣就是老君閣,老君閣於92年興建,歷時三載竣工,共六層。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圖)為藍本塑造而成。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30分鐘,站在峯頂看看風景,拍拍照,買買紀念品。30分鐘後在這裏集合。

上清宮:上清官是青城山現存38處宮觀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觀,海拔1180米。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朝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峯"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寫。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説遺蹟

索道和月城湖:現在我們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從高處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們在此築壩攔水就形成了眼前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邊有許多商店,在賣青城山的各種特產。大家可以買一些帶給家人。

好了,我們本次旅遊也就結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樂和相機裏的美景帶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4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現在要去參觀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部,古稱“天蒼山”,又名“張任山”。在成都以東68公里,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蕭勞峯的主峯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危、峨眉之秀、夔門之英雄齊名,有“青城乃天下美景”之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__年,它與都江堰一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受20__年汶川地震影響較大。青城山在歷史上有許多名字,包括“文山山”、“古天山”、獨山山、張任山、赤城山、青城府和天國山。青城山被譽為“世界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部,成都市以東68公里。蕭勞峯的主峯海拔1260米。青城山被起伏的山峯和青翠的樹木環繞,享受着“青城山是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的美景。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中國道教十大洞窟之五。

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千山是青城山風景區的主體部分,面積約15平方公里,風景優美,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景點有苻堅宮、自然風光、石天洞、朝陽洞、祖師廟、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美、林幽、山雄偉,高不可攀,直上雲霄。冬天冷,夏天極其涼爽,這是一個奇蹟。主要景點有金碧天倉、聖母院洞、山泉霧池、白雲羣洞、天橋奇觀等。

自古以來,人們就用“你”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綠意盎然,空寂無人,羣山、山谷、寺廟都隱藏在鬱鬱葱葱的綠樹之中。道觀亭採用天然材料製成,沒有假雕和裝飾,與山林和巖泉融為一體,體現了藝術大師崇尚的'簡約自然的風格。青城山有三大自然奇觀:日出、雲海、神燈。其中,神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光的最佳場所。每年夏天雨後陽光明媚的時候,夜幕降臨之後,上清宮附近的聖燈閣裏,山上都有亮點,忽明忽暗,忽明忽暗,一次三五盞,有時上百盞,山谷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傳説青城山的神仙們用燈籠來慶祝張天師,燈籠被稱為聖光。其實這只是一個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場景。青城山的隱居生活受到了歷代學者的高度讚揚。唐代“詩聖”杜甫來到青城山,寫道:“客居青城山,不吐青城山。為了張任山的愛情,丹梯離你很近。

1940年左右,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住在青城山上清宮。他尋找祕密,潑墨澄清色彩,創作了成千上萬的作品。他還封了一張郵票,自稱“青城客”。20世紀60年代,張大千在遠離海洋的巴西聖保羅畫了一幅巨大的青城山,供自己和家人躺着游泳。晚年對自己説“望山歸故鄉綠”,“現在能畫卻不能歸”,對家鄉青城仙山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在中國,這個天堂非常美麗。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青城山山青水秀,風景優美,文化燦爛、歷史悠久,所以有人形象地説,青城山既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才女。美女的特徵是一個字——“幽”,才女的靈魂是一個字一一“道”。先説幽。

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它象清麗脱俗的仙女,寫一下這個“幽”字,就是“山”裏藏着“絲絲”,意思就是説,青城山裏藴藏着絲絲不斷、連綿不絕的生命力呀。 ‘

多年來,青城山的平均氣温一直都是15攝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濕潤:也非常有利於植物的生長,青城山風景區的林木總面積達2350公頃,可以説是植被繁茂,晶類眾多,僅木本植物就達110餘科、730餘種,既有挺立在廟觀旁的參天大樹,又有豐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壯觀秀麗的大面積人工林,其中的古樹名木有銀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樹種之一,俗稱白果樹,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師洞銀杏,傳説是張天師手植的,高50多米,徑圍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被四川省林業廳正式封為“天府樹王”,它有很多白果筍密集下垂,極為壯觀,是青城山的鎮山之寶,是中國道教誕生、發展的見證。另外,青城山還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樹、珙桐等珍稀樹種,青城山的花卉資源也非常豐富,青城幽蘭馳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態、科研、旅遊價值,是大自然遺留給人類的無價之寶。植被豐茂,林木有情,空氣自然也就十分新鮮有靈氣。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裏的野生動物有197科50多種。禽鳥約200餘種,魚類品種有20餘種,野生兩棲動物、爬行動物20多種,屬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還有青城玉鴉、紅嘴相思鳥、杜鵑鳥、娃娃魚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詩聖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詩中寫道: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後陸游讚歎青城説“坐觀山水氣幽清”,近人吳稚暉更是直接説:“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劍閣、三峽、峨嵋皆無遜色。故以天下幽標明青城特點。”這就是常説的“青城天下幽”的來歷。

青城山與道教的關係,那可真是源遠流長,可以看到道教的整個發展歷史。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脈鶴鳴山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據説他“會三界萬神於青城黃帝壇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將當時的四川及漢中的部分地區劃分為二十四個教區,分別管理,所謂“治”,與亂相對,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等內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權。

青城山的歷史極其悠久,在青城山的東麓發現的芒城古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已經建立了城郭,正是以此為中心,才繁衍、發展出了後來震驚天下的古蜀文明。到了秦代,青城山就已經成為皇帝敕封的國家祭祀山川的聖地,在當時,全國也只有18座山川享受這種國家祭祀的待遇。青城山的得名也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説青城山有陰陽36座山峯環狀排列,峯鋭崖陡,林木葱籠,4就象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所以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説法是説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説“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裏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後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道陵張天師以清城山為基地創立天師道,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就沒變。唐代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裏,當時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崇信道教,唐朝李氏天下都非常重視道教,據説是因為道教教祖老子姓李名耳,與李唐同出一家。對青城山道佛之爭這段公案,玄宗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藉助於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順勢把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並非傳説,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青城山與道教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從青城山這裏可以看到道教的整個發展歷史。早在1800多年前,我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創始人張陵來此結茅傳道,開闢了東方神祕宗教——中華民族傳統本土宗教“道教”的歷史新篇章,因此青城山也就成為了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道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近20__年的歷史發展中積累成豐富的道教文化,對我國古代社會的哲學、倫理、文學、藝術、醫學、養生學等方面乃至政治和軍事方面以及民族心理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和久遠的影響。道教積澱下來的大量經籍文獻及宮觀建築、雕塑石刻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這次我們來到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青城山,我是柯導,請大家多多關照。現在,緊跟我的步伐,來一場愉快的青城山之旅吧!

青城山古名天倉山,是唐開元十八年才更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説法,第一種因這裏終年常綠而得名。另一種是青城原名“清城”,佛教發展迅速,和道教打官司都打到皇帝那去了。唐玄宗下詔判定,又將“清城”改為“青城”了。當然青城山是道教名山。

我們來到前山,眼前的是青城山。這裏的木柱上有許多優美字體,這裏有塊展板。青城山屋頂上青瓦和燕尾脊,瞧,屋頂上的小人特徵鮮明、做工細緻,大家仔細看就能看清楚。屋頂的位置放得也十分巧妙。最高的那個屋頂的兩個角高高翹起,裝飾巧妙華麗,真是完美之作啊!它也是道教發源地,凝聚了中國道教文化的骨髓。所以,青城山是道教活的“博物館”。旁邊是建福宮,窗櫺鐫花刻鳥,古樸又莊重。這裏宮內主祀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宮前和宮後都有許多美景。屋頂綿延起伏層巒疊嶂,有一種隆重的`氣氛。它也是不可不遊的景點。

我們來到後山,這裏植被茂盛。這些建築是用木頭或石頭做成的,並且堅固美麗。有森林氣息。往前走,有一處天然閣。這天然閣真是厲害,如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真的呢!來,我們坐下來休息,順便觀賞一下週圍風景。

現在,請大家自由遊覽。記得注意安全。10分鐘後在這集合。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上這裏的。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來自德陽華山路旅遊公司的實習導遊,我叫羅彬慈,大家可以叫我小羅,也可以叫我“羅導”。這次的旅程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和擔當講解員,希望通過我,可以為大家帶來一段歡樂的旅程。在這次的旅程中如有照顧不周到的地方,還請大家理解並繼續支持我的工作。謝謝大家!

首先,我對今天的旅程事項做個大概介紹。

我們早上八點從文廟廣場出發,途經成德高速、成都繞城高速、成灌高速、都江堰、青城山,全程大約100公里,120分鐘左右到達青城山。

大家在汽車行進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繫好安全帶,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照顧好身邊的老人和小孩,不要在車上大聲喧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車上備有礦泉水和暈車等常規藥物,有需要時請和我聯繫。

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目的地—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峯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峯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青城山,有很多的故事和傳奇,以及物產、人文特色,我就不在這裏一一做詳細的介紹,當我們到達目的地時,身臨其境,讓我們共同去發現,挖掘它的文化、故事和傳奇。現在,我們稍作休息,保持體力,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向青城山進發。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

大家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裏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昇仙的思想。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着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讚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本次對於青城山的導遊就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

黃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後,我們從上清宮下來,是從後向前看,所以先看天師殿,再進黃帝祠,最後再遊三清殿。黃帝祠是供奉的軒轅黃帝。殿宇重檐迴廊,古樸靜雅,橫額上有國民黨的元老、大書法家於石任手書的“古黃帝祠”四個金字,祠前的“軒轅黃帝洞碑”刻的是馮玉樣將軍1943年撰題的頌詞:“軒轅黃帝,偉大民祖,戰功烈烈,仁愛各族。制禮作樂,能文能武,垂教子孫,流芳千古。”這位中華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為神。青城山因有黃帝到丈人山,訪寧封修習“龍蹺飛行”之術的傳説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間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三清殿

現在我們遊覽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師洞景區最宏偉和最值得欣賞的道教宮觀建築。

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建於1923年,近年又進行過維修。殿前通廊以九級石階接託,前檐以六根大石圓柱支撐,石柱又分別立於高1.2米、精雕奇獸圖案的石礎上面,顯得莊嚴而又十分氣派。殿堂橫列五大開間,共580平方米,前後檐柱和經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圓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撐弓、彎門全系鏤空花刻,有飛禽走獸,人物花草,色調素雅,與建築配合和諧協調。樓上是“無極殿”,樓正中有八角形樓井,用於採光通風,還可卸去遊人壓抑之感,正中懸有康熙御書“丹台碧洞”匾額。殿內供奉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居於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徵洪元世紀;居於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靈寶天尊,象徵混元世紀;居於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徵太初世紀。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稱“三清”,所以這裏叫“三清殿”。

殿前的石欄上,刻有許多人像,光頭露背,翻騰撲躍,嬉鬧戲耍,頭光上沒有戒疤,天靈蓋下凹未平,有的還有“毛根兒”,穿開擋褲,若嬰孩形象,是為“赤子”。按《道德經》説:“常德不離,得力歸於嬰兒”,教人要保持純潔、善良的赤子之心,認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還設計了一些樂器,那海螺遇到山風,會發出悦耳的聲音,叫“天籟”。這組石雕就天簌嬰靈圖,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審美情趣。

殿前還有一株古銀杏,高約30米,樹冠直徑36米,傳為張天師手植。

下山

走出古常道觀的`山門,天師洞景區的遊覽告一段落,請大家再看一下這宮觀的位置,當初的選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觀位處白雲溪和海棠峯之間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後有第三混元頂聳立如屏,左接青龍崗,右攜黑虎塘,三面環山,前方白雲谷視野開闊,可望千崖迤邐,萬樹凝煙,身居深山目及天際,一派神仙都會的境界。而且天師洞的宮觀建築把山門、三清殿和黃帝殿作為核心,佈置在中軸線上,大小十多個天井和曲折環繞的外廊,隨地形高低錯落,把殿宇樓閣聯成一片,廊柱上楹聯詩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滿詩情畫意,與周圍的山景相襯,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於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現在順路下山。我們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時候更青幽、更美麗,到此旅遊的中外遊客也比任何時期更多。這是因為,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宮觀亭閣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保護,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區正式申報自然文化雙遺產,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青城山煥發了青春,更加靚麗。

大家就要離開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帶土特產回去饋贈親朋好友,我介紹四樣青城山有名的特產:白果燉雞、洞天乳酒、青城貢茶、洞天泡菜。

青城山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

大家都很努力。現在我們已經到了青城山腳下,因為我們是團體遊客。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提前為大家買了票。請跟我來。記得跟緊。離我很遠的遊客可以看到我手裏的導遊旗。不要擠。一個個來,大家都進去。唐代詩人杜甫在一首詩中説:“自古青城人不吐城池。”所以,請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好好愛護這裏的衞生。

自古以來,許多羽客和隱士都住在建造的房子裏。傳説有個老頭半夜如夢方醒,突然看見太上老君下凡,對他説:“蜀中最近有六個魔王,都是暴生之人。如果你去治癒他們,你的優點將是無限的,名單將是澹台!”相傳老人崇拜老先生的教誨,每天都不知道密文。他可以聚集36000個神來駕駛。傳説老人不肯離開,在蓋房裏傳道。聽了這些傳説,你是不是對老人越來越好奇了?現在,我們正在去石天洞的路上,這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去看看老人長生不老的地方。

踩着這塊青石板,看着四周參天的古樹,是否有“青城山幽於世”的感覺?“道生是一,命是二,二是三,三就是一切;人遵地法,地遵天法,天遵法。道家自然。”當你看到青石板上長滿青苔,屋頂上斑駁的樹葉,並不是山上的道士偷懶,而是為了體現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思想與青城山風光相得益彰,因此有“青城山美在人間”的美譽,並發展成為道教第五洞。所以請注意安全,小心地上的青苔,不要滑倒。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石天洞,也叫長島關,它建於隋大業時期,即公元605-618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可見這裏歷經風雨,見證了道教的興衰。初建時名為元慶觀,唐代改稱長道觀,宋代改稱肇慶觀或黃帝廟。因為寺廟後面有石天窯洞,所以大多數人叫它石天洞。

從外面看,他是一座雙檐歇山頂的建築,這個古建築模型是地位最高的象徵,顯示了當時道教的地位。我們正步入石天洞的“山門”。一個長長的石階把人們帶到一個安靜而深遠的宮殿。石路兩旁有石雕,刻有黃炎培、謝無量、吳志輝的詩。古道觀位於白雲溪與海棠峯之間的山坪上,海拔1000米,第三層混合屋頂如屏風般矗立,左側青龍崗,右側黑湖塘,三面環山,前方白雲谷視野開闊,千崖千樹凝煙,居山居天。此外,石天洞的宮殿建築以山門、三清寺和黃帝廟為核心,排列在中軸線上。十多個院落和蜿蜒的'遊廊隨地勢錯落有致,把亭台樓閣連成一體。柱子上的對聯鐫刻着詩詞,天井上的古木花充滿詩情畫意,與周圍的山景形成對比,顯得格外優雅。很符合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請跟我來。我們一進門就能看到這三個雕像。他們是三清的領袖,供奉在寺廟裏。中間這是元氏天尊,手持混珠,象徵“天地未去,萬物未生”的“宏遠”境界,是三清之首。他的本體是不朽的,即使天地萬物都毀滅了,他也絲毫不受影響。每當一個新的世界形成,他就下到人間,在人間傳道。當然,他領導的人不一樣。都是高質量高秩序的神,如太上老君、五方天王等。可見老闆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元氏天尊雖然地位最高,但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一開始不是神仙,而是人,也就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你看,元世佛右邊這個,也就是我們左邊這個,就是道德佛。這位老先生經常是這個樣子,滿頭白髮,面帶慈愛的微笑。他轉動太極扇,象徵着世界的初始狀態。道德佛左邊是我們道教裏的靈寶佛。他是三清第二神,俗稱“太上道君”或“上清靈寶佛”。雖然他的地位很高,但由於出身不清,他的影響力遠遠小於元氏天尊和太上老君。他信奉太極圖,象徵着世界從無形到有形的“雜元”狀態。

黃帝廟是黃帝廟,供奉軒轅黃帝。大書法家餘題寫的“古黃帝廟”上有四個金字,廟前的“軒轅黃帝洞碑”上鐫刻着馮羽楊將軍1943年寫的悼詞:“軒轅黃帝,人民的偉大祖先,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熱愛各族人民。禮樂制度,誰能教子子孫孫,誰就長生不老。”中華民族的祖先被尊為神。青城山早在隋朝就在山上做洞穴祭祀,因為黃帝去張任山遊覽寧峯,練習“飛龍高蹺”的傳説。

在石天洞的南面,有一座古龍橋,那裏有兩塊巖石被打碎了,下面有一個深谷。在古代,他們之間用一個木製的飛行架,然後用石牆鑿出一個通道。此時,遊客們正在低頭看着深深的溪流,風景極其危險。對面巖石上,一條深水槽貫穿蒼巖,深20多英尺,寬6英尺。它被稱為扔筆槽,也稱為“洗筆槽”。裂縫槽從巖石頂部到山腳大約70米深,18米寬。兩塊巖石破碎,下方有一個深谷。在古代,它們之間用的是木製的飛行架,讓人膽戰心驚,眼花繚亂。後來,沿着巖石切割牆壁,形成了一個通道,旁邊有一個石頭圍欄。這裏,頭頂覆蓋着晏丹,俯瞰着幽深的山谷,風景極其險要,被稱為偏橋。居高臨下的妖王不要再害人了,朱碧撣了撣,字跡變成了凹槽,留下了奇觀。

關後崖上有一個檐洞,名為“寶仙九室洞”,是道教第五洞。廊亭建在懸崖上,懸崖下有一個洞,據説是張道陵修行的地方,叫做石天洞。洞頂有一石龕,內供奉隋代雕刻的張天師石像。有三隻眼睛,舉止端莊。左掌直伸,掌中握有石天鎮山之寶:“楊平治都印”。洞外有張道陵第三十代孫、張繼先(宋代虛驚石天)的塑像。在關公的西北部有一塊“魔法石”。相傳張道陵在此降魔時,路上有巨石,張用劍將石頭剁成豆腐等,將石頭一分為二,再分為三。到現在可以看到三顆巨大的石頭升上天空,其中一顆上面有“魔減”二字。

我們的解釋先説到這裏。現在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候了。你可以四處看看。我們20分鐘後在這裏集合。請注意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ye46y9.html
專題